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古今異義詞

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古今異義詞

發布時間:2021-01-31 16:25:43

❶ 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所有文言文和翻譯。。。急。急。

你要什麼告訴我,我一個個發,但是你的追問,
必修一:
4、燭之武退秦師
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南。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做不成什麼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手下的人了。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築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有什麼滿足的呢?現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裡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並派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就率軍回國。
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藉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混亂代替聯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這樣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5、荊軻刺秦王
秦國的將領打敗了趙國,俘虜了趙王,佔領了所有趙國的土地,派兵向北侵佔土地,一直到燕國南邊的邊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懼,於是就去向荊軻詢問辦法,說:「秦兵早晚要渡過易水,如果這樣那麼我雖然想長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行了?」荊軻說:「即使是你不說,我也要採取行動了。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沒有什麼信用,那麼秦王也就無法接近了。現在樊將軍,秦王用千斤的黃金外加一萬戶人口的封邑來懸賞他的頭。如果能夠得到樊將軍的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很高興地接見我,那麼我才有辦法來報答太子。」太子說:「樊將軍因為無路可走投奔我,我實在不願意因為我太子的緣故,而傷害了尊長,希望您能夠重新考慮一下!」
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於是私下裡悄悄地去見樊於期,對他說:「秦對你樊於期,可以說是十分地刻毒。父母宗族,都被殺害。如今聽說用萬戶邑、千斤金來懸賞將軍的頭,你打算怎麼辦?」樊將軍仰天長嘆,流著淚說:「我常常想起來,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辦?」荊軻說:「如今有一句話,一可以解除燕國的後患,二可以替你樊將軍報仇雪恨呀!怎麼樣?」樊於期走上前說:「到底怎麼做?」荊軻說:「希望借你樊將軍的頭獻給秦王,秦王必然非常高興,樂意見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這樣那麼就可以一報將軍之仇,二雪燕國被欺侮的恥辱。將軍你可願意?」樊將軍脫下一隻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說:「這是讓我日夜的痛心的事,到現在才能夠聽說!」於是自殺。
太子聽說以後,連忙驅車趕到,伏在屍體上大哭,哭得非常傷心。但已經是無可奈何的事了,於是收拾好樊於期的頭,用盒子裝好。
於是太子事先尋求天下最鋒利的匕首,用百兩黃金從趙人徐夫人那兒買到,派人將匕首用毒葯浸泡。於是打點行裝送荊軻出發。
燕國有勇士叫秦武陽的,十二歲的時候就殺人,人們不敢和他正視。於是命令秦武陽作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荊軻在等一個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個人住得很遠沒有來,就一直在等他。
過了一些時候,還沒有出發,太子嫌荊軻動身太晚,懷疑他可能反悔,於是又去請他動身,說:「時間跨度不早了,您難道不想去嗎?就讓我先打發秦武陽動身!」荊軻非常生氣,怒斥太子道:「如果現在去了卻不能夠回來向太子復命,那是小人!如今拿著一把匕首到生死難測的秦國,我之所以留下來,是想等我的朋友一道。如今太子嫌我動身太晚,那就讓我現在和你們告別。
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賓客,都穿著白衣白帽來給他送別。
到了易水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音樂發出悲涼的聲音,大家都流著淚哭泣。荊軻又走上前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又發出激憤的聲音,大家都圓睜著眼睛,頭發向上頂起了帽子。於是荊軻就上車而去,始終沒有回頭。
到了秦國之後,帶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優厚地送了很多的禮物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為他對秦王說:「燕王確實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風,不敢派兵來抵抗大王您,,願意拿全國的百姓來做您的臣子,排在諸侯的行列,像秦國的郡縣那樣向秦國進貢,只求能夠守住祖先的宗廟。他們非常害怕,不敢自己來陳述,現在謹斬殺荊軻的頭並獻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用盒子裝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將它送出,派人來把這些告訴大王。一切聽大王您吩咐。」
秦王聽了之後,非常高興。於是穿上朝服,設九賓之禮,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
荊軻捧著裝著樊於期的頭的盒子,秦武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依次進來。到了台階下,秦武陽害怕得變了臉色,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頭對他笑了笑,走上前對秦王致歉說:「北方邊遠地區的人,沒有見過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夠稍稍原諒他,讓他能夠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吧,把秦武陽的地圖給我拿來。」
荊軻拿來地圖之後捧著,打開地圖,地圖全部展開後露出了匕首。荊軻乘機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著匕首去刺秦王。沒有刺到,秦王非常吃驚,聳身站了起來,掙斷衣袖。拔劍,但劍太長,於是拿起劍鞘。當時非常危急,劍插得太緊,沒辦法抽出來。
荊軻在後面緊追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群臣非常吃驚,事情突然發生,根本沒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而按照秦國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帶一點點兵器;那些帶了兵器的侍衛,都在殿下侍候,沒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急召來侍衛,因此荊軻不斷地追逐著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沒有什麼東西來對付荊軻,僅僅只是用手來和荊軻搏鬥。
這時,秦王的御醫夏無且用他手裡的葯袋扔向荊軻。秦王正繞著柱子跑,驚惶之中,不知所措。左右大臣都提醒說:「大王快把劍背在背上!大王快把劍背在背上!」於是秦王拔劍刺向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傷殘倒地了,就舉起匕首投向秦王,沒投中,擊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殺荊軻,荊軻身中八處劍傷。
荊軻自知事情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兩腿張開,兩膝微曲地坐著,痛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活捉你呀,然後要你同我們訂下誓約來回報太子呀!」
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斬了荊軻。秦王嚇得很長時間頭暈目眩。
6、鴻門宴
沛公(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沒有能跟項羽相見。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就派人去告訴項羽說:劉邦想佔領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他的)國相,(相所有的)珍珠寶器都歸為自己所有。項羽(聽了)非常生氣地說:明天用酒肉犒勞士兵,要(讓他們)打敗劉邦的軍隊。在這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人,駐扎在新豐縣鴻門;劉邦的軍隊有十萬人,駐扎在霸上。范增勸告項羽說:劉邦在山東時,貪圖財物,受好美女。現在進入關中,財物一點都不要,婦女一個也不親近,這(表現)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過他那裡的雲氣,都是龍虎形狀,成為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雲氣啊。(你)趕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時機!
楚國的左君項伯這個人,是項羽的叔你,平時和留候張良友好。張良這時候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趕到劉邦軍中,私下會見了張良,詳細把事情告訴(張良),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劉邦),說:不跟(我走)將會一被殺。張良說:我替韓王護送沛公(入關),沛公現在有急難,(我)逃跑離開是不講道義的,(我)不能不告訴(他)。 張良就進去,(把情況)詳細告訴劉邦。劉邦大吃一驚,說:怎樣應付這件事呢?張良說:誰替大王獻出這個計策的?(劉邦)回答說:淺陋無知的人勸我說:'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秦國所有的地盤都可以由你稱王了。'所以(我)聽信了他的話。張良說:估計大王的軍隊能夠抵擋住項王的軍隊嗎?劉邦沉默(一會兒)說:本來不如人家,將怎麼辦呢?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你怎麼和項伯有交情的?張良說:在秦朝的時候,項伯和我有交往,項伯殺了人,我救活了他;現在有了緊急的情況,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劉邦說:他你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他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把他)請進來,我得用對待兄長的禮節待他。張良出去,邀請項伯。項伯立即進來見劉邦。劉邦就奉上一杯酒為項伯祝福,(並)約定為親家,說:我進入關中,極小的財物都不敢沾染,登記官吏,人民,封閉了(收藏財物的)府庫,以等待將軍(的到來)。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進出和意外變故。日日夜夜盼望著將軍的到來,怎麼敢反叛呢!希望你(對項王)詳細地說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的。項伯答應了,跟劉邦說:明天你不能不早些來親自向項王謝罪。劉邦說:好。於是項伯又連夜離開,回到(項羽)軍營里,詳細地把劉邦的話報告項王。就趁機說:劉邦不先攻破關中,您怎麼敢進來呢?現在人家有大功(你)卻要打人家,這是不仁義的。不如就趁機友好地款待他。項王答應了。
劉邦第二天帶領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到達鴻門,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里再看到將軍您。現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項羽說:這是你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麼會這樣呢?項羽當天就留劉邦同他飲酒。項羽、項伯面向東坐;亞你面向南坐——亞父這個人,就是范增;劉邦面向北坐;張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給項羽,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項羽默默地沒有反應。范增站起來,出去召來項庄,對項庄說:君王的為人(心腸太軟),不忍下手。你進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請求舞劍助興,順便把劉邦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不然的話,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項庄就進去祝酒。祝酒完了,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娛樂,請讓我舞劍助興吧。項羽說:好。項庄就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並常常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劉邦,項庄(終於)得不到(機會)刺殺(劉邦)。
於是張良到軍門外去見樊噲。樊噲說:今天的事情怎樣?張良說:非常危急!現在項庄拔劍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噲說:這太緊迫了!請讓我進去,和他們拚命。樊噲就帶著劍拿著盾牌進入軍門。拿戟交叉著守衛軍門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讓他進去。樊噲側舉盾牌一撞,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揭開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著項羽,頭發直堅起來,眼眶都要裂開了。項羽手握劍柄跪直身子說:客人是干什麼的?張良說:他是沛公的衛士樊噲。項羽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立起,站著(一口氣)把酒渴了。項羽說:賞給他一隻豬腿。(左右的人)就給了他一隻半生的豬腿。樊噲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劍切著吃起來。項羽說:壯士!能再喝嗎?樊噲說: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裡值得推辭!秦王有象虎狼一樣兇狠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懷王曾經和諸將領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一絲一毫都不敢佔有動用,封閉了官室,退軍駐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士把守函谷關,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出入和發生意外的事變。象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讒言,要殺有功勞的人,這是滅亡的秦國的後續者啊!我自己認為大王不(應該)採取這樣的做法。項羽無話可答,說:坐吧。樊噲使挨著張良坐下。 坐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順便招呼樊噲(一道)出去。
劉邦已經出去,項羽派都尉陳平去召呼劉邦(回來)。劉邦(對樊噲)說:剛才出來沒有告辭,這怎麼辦呢?樊噲說: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現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為什麼(還要)告辭呢?於是就走了。就叫張良留下(向項羽)辭謝。張良問道:大王來時帶些什麼(禮物)?(劉邦)說:我拿一對白玉璧,准備獻給項王,一對玉酒杯,要送給范增。正趕上他們發怒,不敢獻上去,你替我獻給吧。張良說:遵命。在這個時候,項羽的軍隊駐扎在鴻門,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劉邦丟下隨從的車輸、人馬,離開這兒,獨自一人騎馬,同持劍拿盾徒步跑著的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一起,順著驪山腳下,取道芷陽,抄小路逃走。劉邦(行前)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軍營不過二十里罷了。請你估計我到了軍營,你再進去(見項王)。 劉邦已經走了,(估計)抄小道(已經)回到軍中,張良進去辭謝,說: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經醉了,不能(前來)告辭。謹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對,敬獻給大王;玉杯一對,敬獻給大將軍。項羽說:沛公在哪裡?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責備他,他脫身獨自離開(-鴻門),已經回到了軍中。項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丟在地上,拔出劍砍碎了它,說: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業!奪走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就要被他俘虜了!
劉邦回到軍營,立即殺掉曹無傷。

❷ 急求高中語文 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所有古詩文詩詞的原文及翻譯 人教版

蘭亭集序(王羲之)
赤壁賦(.蘇軾)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維)
游褒禪山記專(王安石)《屬詩經》兩首 氓 採薇
離騷(屈原)《孔雀東南飛》(並序)
詩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歸國田居(其一)(.陶淵明)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荊軻刺秦王(《戰國策》)
鴻門宴(司馬遷)
召公諫厲王弭謗(《國語》)

❸ 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有哪些

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有:

  1. 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左傳》、《荊軻刺秦王》·《戰國策》、《鴻門宴》·司馬遷

  2. 必修二:《詩經》兩首 、《氓》、《採薇》、《離騷》·屈原、《孔雀東南飛》(並序)、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曹操、《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蘭亭集序》·王羲之、《赤壁賦》·蘇軾、《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3. 必修三:《蜀道難》·李白、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登高》、《琵琶行並序》·白居易(必背)、李商隱詩兩首《錦瑟》《馬嵬》(其二)、《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勸學》·《荀子》、《過秦論》·賈誼、《師說》·韓愈

  4. 必修四:柳永詞兩首《望海潮》《雨霖鈴》、蘇軾詞兩首(必背)《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辛棄疾詞兩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李清照詞兩首
    《醉花陰》《聲聲慢》、《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蘇武傳》·班固、《張衡傳》·范曄

  5. 必修五:《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滕王閣序》·王勃、《逍遙游》·莊周、《陳情表》·李密

❹ 語文必修一到五文言文整理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
一.一詞多義
「之」
①公從之 (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許之 (人稱代詞,鄭文公)
③將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詞)
④子犯請擊之 (秦國,代詞)
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鄰之厚,君之薄也(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⑦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②敢以煩執事 (介詞,拿)
③越國以鄙遠 (連詞,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連詞,表轉折)
⑤以亂易整,不武 (介詞,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③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於之」,在那裡)
④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裡)
「其」
①以其無禮於晉(代詞,鄭國)
②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③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註:思考練習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通「供」,供給)
③秦伯說 (同「悅」)
④失其所與,不知 (同「智」,明智)
三.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②既東封鄭(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使……成為疆界)
③若不闕秦 (使動用法,使……削減)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⑤越國以鄙遠 (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
⑥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使動用法,使……滅亡)
⑦燭之武退秦師 (使動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異義
①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②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
A.以其無禮於晉 B.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C.佚之狐言於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 (省略介詞「於」)
B.(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省略主語)
C.敢以(之)煩執事 (省略介詞賓語,以之)
(3)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 (「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荊軻刺秦王》文言知識點小結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繞。
8.卒起不意 卒惶急無以擊軻 卒,通「猝」,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陷於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 古義:禮物 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 古義:跑 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兵 古義:宮廷侍衛 今義:指中醫。
8.左右既前,斬荊軻 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三、詞類活用現象:
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盡上指冠
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為歌曰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於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 ( 以 ) 金千斤
2.欲與 ( 之 ) 俱
3.見燕使者(於)咸陽宮
4. 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後置
1、常痛於骨髓 ( 介賓短語後置 )
2、 嘉為先言於秦王 ( 介賓短語後置 )
3、燕王拜送於庭 ( 介賓短語後置 )
4、使畢使於前 ( 介賓短語後置 )
定語後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點實虛詞
1、發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 打開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出發
發盡上指冠 頭發
2、顧
顧計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過
荊軻顧笑武陽 回頭
3.為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被
為之奈何 對付,處理
乃為裝遣荊軻 准備
乃令秦武陽為副 做為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因為
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發出
4.而
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 並且,表遞進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卻,表轉折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就,或不譯,表承接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相當於「地」或不譯,表修飾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 「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
2.然則將軍之仇報 (既然這樣,那麼)
3. 荊軻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復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5.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 「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
6.以故荊軻逐秦王 (因此)

鴻門宴知識點歸納
一、通假字
1.距①關,毋②內③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無」,不要。
③內,通「納」,接納,進入。
2.張良出,要項伯。 要,通「邀」,邀請。
3.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違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不,通「否」。
6.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內 通「納」)
7.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
8.令將軍與臣有卻。 卻,通「隙」,隔閡,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氣……成五采。 采,通「彩」,顏色。
11.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擊沛公於坐
13.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參,通「驂」,古時乘車。
二、虛詞實詞
(一)實詞:
饗土卒(饗;犒勞)
夜馳之(之:到,往)
無所取(所取:所字結構,掠奪的東西)
從沛公(從:跟從)
亡去不義(亡:逃跑;義:符合道義)
料大王土卒足以當項王乎(料:估量:當:抵擋)
與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記)
他盜之出入(出入:偏義夏詞,進入)
具言(具:詳細,完備)
若入前為壽(若:你;為壽:祝健康)
殺人如不能舉(舉;盡)
竊為大王不敗也(竊;私下裡)
坐須臾(須臾:片刻)
相去(去,距離)置車騎(置;放棄)
督過之(督過:責備)
留謝(謝:辭謝)
(二)虛詞
固不如也(固:當然)
君安與項伯有故(安:怎麼)
孰與君少長(孰與:與……相比,哪一個更……)
人有大功而擊之(而:卻)
因言曰(因:趁機)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詞,不譯)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這樣)
因留沛公與飲(因:於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擊沛公於坐(因,趁機)
若屬皆且為所虜(若屬:你們這些人)
三、詞類活用
1. 沛公軍霸上。 軍,名詞作動詞,駐扎。
2. 王,名詞作動詞,稱王。
①沛公欲王關中。
②秦地可盡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張良。 善,形容詞作動詞,友善、交好。
4. 夜,名詞作狀語,在夜晚。
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②於是項伯復夜去。
5.義,名詞作動詞,恪守信義。
①亡去不義。
②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6. 項伯殺人,臣活之。 活,使動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詞作狀語,像兄長一樣。
8.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從,使動用法,使……跟從,率領。
9.范增數目項王。 目,名詞作動詞,使眼色。
10.若入前為壽。 前,名詞作動詞,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12.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止,使動用法,使……停止。
13. 頭發上指。 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勝。 刑,名詞作動詞,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①下,名詞作動詞,下來。 ②道,名詞作動詞,取道。
③間,動詞作狀語,小道,表示動作的處所。
16.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間,動詞作狀語,從小路。
17. 拔劍撞而破之。 破,使動用法,使……破裂。
18. 籍吏民,封府庫。 籍,名詞作動詞,登記。
19. 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詞作名詞,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續耳。 續,動詞作名詞,後續者。
21. 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詞用如名詞,小的方面
22.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 東、南,名詞作狀語,向東、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 判斷句;
1.此天子氣也
2.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續耳
(二)被動句:
1.若屑皆且為所虜
2.晉屬今為之虜矣
(三)賓語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關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為者
4.大王來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 何辭為?
(四)介賓短語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1. 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
2. 沛公欲王於關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長於臣。」
5. 得復見將軍於此。
五、古今異義:
1.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古義:婚姻,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
今義:結婚的事,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
2.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的變故。
今義:副詞,很。
3.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古義:現在別人(指沛公)
今義:現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4. 而聽細說。
古義:小人的讒言。
今義:詳細說來。
5. 沛公居山東時。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山東省。
6.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古義:黃河以北、以南。
今義:分別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詞多義
(一)為
人為刀姐,我為魚肉 動詞,是,
使子嬰為相 動詞,做,擔當,
竊為大王不取也 動詞,認為,
誰為大王為此計 動詞,出,制定,
且為之奈何 動詞,對付,
何辭為 句末語氣詞,呢,
為擊破沛公軍 介詞,替,給,
(二)故
故聽之 連詞,所以)
君安與項伯有故 形容詞,舊時,此指交情)
故遣將守關者 副詞,特意)
(三)辭
卮酒安足辭(推辭,不接受)
未辭也(告辭,辭別)
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四)幸
婦女無所幸(寵幸)
故幸來告良(幸而)

《詩經》兩首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
2.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匪」通「非」,不是)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無」通「毋」,不要)
4.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通「吁」,表感嘆)
5.士之耽兮,猶可說也(「說」通「脫」,解脫)
6.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泮」通「畔」,邊岸)
(二)古今異義詞
1.泣涕漣漣(泣涕,古義:為眼淚|今義:鼻涕)
2.總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義:為歡聚|今義:為酒席)
3.不遑啟居(啟,古義:是跪|今義:指開啟。居,古義:指安坐|今義: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義:文中指主帥|今義: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義:文中指士卒|今義: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詞多義
1.言:
①句首助詞。如:言既遂矣。
②相當於「而」。如:靜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詞。如:秋以為期。
②而,連詞。如:以望復關。
3.作:
①本義是起來起身,引申為興起,產生。如:薇亦作止。
②開始。如:天 下之難比作於易。
③創作,撰寫: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又引申為著述,製造。
如: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勞動,勞作。如: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⑤為,成為,引申為充當,充作。如: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4.曰:
①動詞詞頭,無實意。如曰歸曰歸。
②叫做,稱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③說。如: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靡:
①浪費。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無,沒有。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引申為不。
如:天高地迥,號呼靡窮。
③倒下,後退。如:左右皆靡。
6.思:
①思考。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思念,掛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④助詞,無實義。如: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7.雨:
①眾多。如: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②離散。如:一別如雨。
③動詞。下雨或雨一樣的落下來。如:是歲之春,雨麥岐山之陽。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潤澤。如: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離騷》知識點梳理
一、重點詞語
1.掩涕:長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淚)
2.誶:謇(jiǎn)朝誶(suì)而夕替(諫爭)
3.替:謇朝誶而夕替(廢棄,貶斥)
4.雖:雖九死而未悔(縱然,即使)
5.眾女: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許多小人)
6.蛾眉: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遙諑: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造謠,誹謗)
8.偭:偭(miǎn)規矩而改錯(背向,引申為違背)
9.度:競周容以為度(法度,准則)
10.溘:寧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異道:夫熟異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詬(罪過)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觀察,選擇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遠(趁著)
16.止息:馳椒丘且焉止息(停下來休息)
17.初服:退將復修吾初服(當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聳的樣子)
19.游目:忽反顧以游目兮(放眼觀看)
20.繽紛:佩繽紛其繁飾兮(繁多)
21.未變:雖體解吾猶未變兮(不會改變)
二、通假字
1.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鬱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憂愁苦悶)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圓」)
4.離:進不入以離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彌章(通「彰」,明顯,顯著)
6.反:延佇乎吾將反(通「返」,返回)
三、一詞多義
1.長: ①長太息以掩涕兮(副詞,長久) ②長余佩之陸離(使……加長)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為是好的) ②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擅長)
3.以為: ①制芰(jì)荷以為衣兮(用……做) ②余獨好修以為常(認為)
4.修: ①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美好)②退將復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獨好修姱以為常(美,美好)
5.雖:①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惟,只是) ②雖九死其猶未悔(即使,縱然)
四、詞類活用
1.鞿羈: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名作動,約束)
2.淫:謠諑謂余以善淫(動作名,淫盪的事)
3.群:鷙鳥之不群兮(名作動,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為動用法,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動,使……受委屈,使……受壓抑)
6.步:步余馬於蘭皋兮(使動,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動,使……加高)
8.長:長余佩之陸離 (使動,使……加長)
五、古今異義的詞
1.浩盪:怨靈修之浩盪(①古義:荒唐。②今義: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
2.工巧:固時俗之工巧兮(①古義:善於投機取巧。②今義:技藝巧妙)
3.改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①古義:改變措施。②今義:改正錯誤)
4.窮困:吾獨窮困乎此時也(①古義:處境困窘。②今義:經濟困難)
5.流亡:寧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義:隨流水而消逝。②今義:因災害或政治原因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賓語前置)
2.唯昭質其猶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定語後置)
4.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被動句)
5.雖體解吾猶未變虧(被動句)

《孔雀東南飛》知識點
一、古今異義
.為仲卿母所遣, 守節情不移 便可白公姥 可憐體無比 汝豈得自由 槌床便大怒
.本自無教訓 舉手常勞勞 .逆以煎我懷 阿母大悲摧.便言多令才 .府吏見丁寧: 恐此事非奇 . 尋遣丞請還 否泰如天地 .渠會永無緣 便利此月內 .躡履相逢迎 逼迫兼弟兄 葉葉相交通 多謝後世人
二、通假字
終老不復取 箱簾六七十 雖與府吏要 .蒲葦紉如絲 .府吏見丁寧 摧藏馬悲哀
合葬華山傍
三、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從句法關系看,謂語動詞在句中總是出現在主語、狀語後,所以,如果名詞出現在動詞前,而句子已經有明確的主語時,即可判斷名詞活用了狀語。)
.孔雀東南飛( ).勤心養公姥( )
手巾掩口啼,( )卿當日勝貴,( )
(2)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因為能願動詞只能修飾動詞,所以,如果名詞前緊接能願動詞時,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因為只有動詞能帶賓語和介賓補語,所以,如果名詞後緊接代詞或處所名詞、介賓短語,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同理,如果兩個名詞連用,二者之間既非並列關系,也非修飾關系,其中必有一個活用成了動詞。)(按一般語法,形容詞不能帶賓語,所以,如果形容詞出現在代詞前面,就可以判斷它活用成了動詞;同理,如果形容詞出現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前,而它和後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之間又構不成偏正關系,那麼這個形容詞就活用成了動詞。)
槌床便大怒( ) .自名秦羅敷( )
.謝家事夫婿,( ) .交廣市鮭珍,. ( )
千萬不復全,( )
(3)使動用法、意動用法(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它是用動賓結構表達使令式的內容。)(意動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詞和名詞。形容詞、名詞帶賓語用作意動,就是「覺得賓語怎麼樣」,是在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動的形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或者成為用作意動的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經常可以翻譯成「以……為……」或「認為……是……」或「把……當做……」)
.逆以煎我懷,( ) 足以榮汝身,( )
便利此月內,( )
四、偏義復詞:指由兩個今義詞或反義詞作詞素構成一個詞,其中的一個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詞素只作陪襯,不表示意義,這樣的詞稱為偏義復詞。
.便可白公姥 晝夜勤作息 .我有親父兄 .我有親父母 .逼迫兼弟兄

字數限制,剩餘的三分之二發給你,不過你先把分數給我

❺ 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新課標語文必修一(第一冊)4、燭之武退秦師·《左傳》5、荊軻刺秦王·《戰國策》(背誦易水訣別一段)6、鴻門宴·司馬遷必修二(第二冊)4、《詩經》兩首氓(必背)採薇5、離騷·屈原6、《孔雀東南飛》(並序)7、*詩三首(必背)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短歌行·曹操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8、蘭亭集序·王羲之(必背)9、赤壁賦·蘇軾(必背)10、*游褒禪山記·王安石(背誦2、3段)必修三(第三冊)4、蜀道難·李白(必背)5、杜甫詩三首(必背)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登高6、琵琶行並序·白居易(必背)7、*李商隱詩兩首錦瑟馬嵬(其二)8、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必背)9、勸學·《荀子》(必背)10、*過秦論·賈誼11、*師說·韓愈必修四(第四冊)4、柳永詞兩首望海潮(東南形勝)雨霖鈴(寒蟬凄切)5、蘇軾詞兩首(必背)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6、辛棄疾詞兩首(必背)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7、*李清照詞兩首(必背)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聲聲慢(尋尋覓覓)11、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背誦後5段)12、蘇武傳·班固13、張衡傳·范曄必修五(第五冊)4.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必背)5、滕王閣序·王勃(背誦2~3段)6、*逍遙游·莊周7、*陳情表·李密(必背)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有哪些

❻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文言文列表

必修一

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

必修二

離騷、孔雀東南飛內並序、蘭亭集序、赤壁賦、容游褒禪山記

必修三

蜀道難、琵琶行並序、寡人之於國也、勸學、過秦論、師說

必修四

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

必修五

歸去來兮辭並序、滕王閣序、逍遙游、陳情表

(6)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古今異義詞擴展閱讀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

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

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

❼ 高中語文必修1-5文言字詞梳理通假 通用 古今異義 特殊句式、 人教 \ 新課標

建議你自己歸納
雖然你會覺得很敷衍
但是這對你的高考很有好處

❽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至必修五、《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上的重點實詞及虛詞

http://bbs.pep.com.cn/index.php
上這個論壇找版吧權

❾ 求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各種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的詞,要舉例,最好多舉幾種

第一冊文言文知識梳理
《燭之武退秦師》
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
5.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
6.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異義
1.貳於楚也
古:從屬二主,動詞;
今:「二」的大寫,數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個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勾踐滅吳》
7.南至於句無 句,通「勾」。
8.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 帥,通「率」,率領。
9.令壯者無取老婦 取,通「娶」,娶妻。
10.將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釋其政 政,通「征」,征稅。
12.而摩厲之於義 摩厲,通「磨礪」,切磋。
13.無不鋪也 鋪,通「哺」,給人食物吃。
14.無不歇也 欼,通「啜」,給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
有,通「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古: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壞人的黨羽。
6.將不可改於是矣 古:對這種局面;今:連詞,表示後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
古:原野;今: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男女兩人結婚後,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鄒忌諷齊王納諫》
16.徐公來,孰視之 孰,通「熟」,仔細。
9,今齊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圓;今:指某一區域。
《觸龍說趙太後》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愛。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將伐顓臾》
19.無乃爾是過與 與,通「歟」,句末語氣詞。
《寡人之子國也》
20.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無,通「毋」,不要。
21.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頒,通「斑」,花白。22.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塗,通「途」,道路。
《勸學》
23.雖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曬。
2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資質,稟賦。
《秋水》
26。涇流之大 涇,通「徑」,直。
27.不辯牛馬 辯,通「辨」,分辨。
《過秦論》
28.合從締交
從,通「縱」。合從,六國聯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
29.秦有餘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頓,失敗。
30.陳利兵而誰何 何,通「呵」,呵問。
31.始皇既沒 沒,通「歿」,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興起。
33.贏糧而景從 景,通「影」,影子。
《鴻門宴》
34.距關 距,通「拒」,把守。
35.毋內諸侯 內,通「納」,接納,使進來。
36.張良出,要項伯 要,通「邀」,邀請。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違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39.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閡。
40.因擊沛公於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蘭亭集序》
42.雖趣舍萬殊 趣,通「趨」,往,取。
43.亦由今之視昔 由,通「猶」,猶如,如同。
《歸去來兮辭》
44.景翳翳以將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為什麼。
古今異義
《燭之武退秦師》
《勾踐滅吳》
《鄒忌諷齊王納諫》
《觸龍說趙太後》
10.太後明謂左右
古:近臣、屬下、侍奉在身邊的人員等;今:左和右兩方
面,或用在數目字後面表示概數。
11.年幾何矣
古:多少;今:指數學的一門學科。
12,至於趙之為趙
古:是動詞「至」與介詞「於」的連用,譯為「到,上推到」;
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將伐顓臾》
13.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古:把……當做,讓……做;今:認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這,代詞;今
15.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古:諸侯的封地稱 今:「國」指國家,
《寡人之於國也》
16.河內凶 古:穀物收成不好,
17.棄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養生喪死無, 古:供養活著的人;
《勸學》
19.金就礪則利
古:指金屬制的刀劍 20.君子博學而日參省 古:驗,檢查;今:探;
2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過秦論》
22.山東豪俊遂並起而 古:崤山以東,即東:
《鴻門宴》
23.約為婚姻 古:結成親家;今:指
24.所以遣將守關者 古……的原因;今:
2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 古:意外的變故;今:
26.將軍戰河北 古:黃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戰河南 古:黃河以南;今:河南省
28.如今人方為刀俎,我 古:魚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獻大王足下 古:兩次;今:又一次
《蘭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邊,水邊;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過去,從前;今: 有方向、對著、偏袒等意思
《歸去來兮辭》
32.問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見實詞歸類
《燭之武退秦師》
①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陳述)
說 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雜說,一種文體)
③秦伯說,與鄭人盟 (通「悅」,喜歡,高興)
①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推辭)
辭{②停數日,辭去 (告別)
③不辭勞苦 (推託)
①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邊遠的地方)
鄙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邊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淺陋)
①則名微而眾寡 (細小,輕微)
②微聞有鼠作作索索 (暗暗地)
③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稍微,略微)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沒有,如果不是)
《勾踐滅吳》
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知道)
②如寡人者,安與知恥 (感到,懂得)
③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主持,管理)
④孰為汝多知乎 (通「智」)
復 ①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繁復)
②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 (再)
③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恢復)
①果行,國人皆勸 (勸勉)
②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說)
①自殺未遂 (成功) ,
遂{②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於是,就)
③遂使之行成於吳 (終於)
①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 (掌管)
②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面對)
當③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介詞,表示在某個時候)
④—夫當關,萬夫莫開 (阻擋,把守)
⑤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必定)
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將)
《鄒忌諷齊王納諫》
①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朝拜)
10.朝{②於是人朝見威王 (朝廷)
③朝濟而夕設版焉 (讀zhao,早晨)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誰)
11.孰{②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通「熟」,仔細)
③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麼)
①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 (真心,誠意)
12.誠{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確實,實在)
③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 (果真,表示假設)
13.方①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方圓,縱橫)
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地方)
③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 (才,剛剛)

❿ 誰能給我人教版初高中(到高二必修五)語文的通假字(30個)和古今異義詞(最多15個)多謝!!

常見通假字匯釋153例
河北省磁縣一中張曉波
(註:參考文章多為初高中課本選文,選文在選入課本時很多已做修改,本文皆按原文。)
1、案 按 ⑴察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城予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用手摁或壓。「則夢見夫人據案其身哭矣。」《訂鬼》
2、陌 百 數量詞,一百(錢)。「與竇娥燒一陌兒。」《竇娥怨》
3、頒 斑 花白頭發。「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齊桓晉文之事》
4、板 版 印刷用的文字或圖形。「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活板》
5、倍 背 背叛。「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6、弊 敝 困頓。「秦有餘力而制其弊」《過秦論》
7、拂 弼 輔弼。「人則無法家拂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8、辟 避 躲避。「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倄之戰》
9、辨 辯 辯解。「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答司馬諫議書》
10、材 才 才能。「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
11、裁 才 剛剛。「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促織》
12、采 彩 色彩。「須臾成五采。」《登泰山記》
13、倉 蒼 青色。「倉鷹擊於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14、唱 倡 倡導。「為天下唱,宜多應者。」《陳涉世家》
15、鈔 抄 抄錄。「道中手自鈔錄。」(《指南錄》後序)
16、沈 沉 深沉。「暮靄沈沈楚天闊。」(柳永《雨霖鈴》)
17、秤 稱 稱輕重。「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秤。」(《般涉調》高祖還鄉)
18、絀 黜 免職。「屈平既絀」,其後秦欲伐齊。」《屈原列傳》
19、卒 猝 倉猝。「群臣驚愕,卒起不意。」《荊軻刺秦王》
20、趣 促 催促。「巫嫗何久也?弟子趣之!」《西門豹治鄴》
21、厝 措 放置。「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22、錯 措 放置。「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唐睢不辱使命》
23、得 德 感恩。「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
24、雕 凋 枯落。「嶺嶠微草,凌冬不雕。」《采草葯》
25、丁 叮 叮囑。「府吏見丁寧。」《孔雀東南飛》
26、頓 鈍 受挫折。「敵兵不頓而利可全。」《謀攻》
27、爾 耳 罷了。「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28、而 爾 你。「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29、反 返 返回。「人窮則反本。」《屈原列傳》
30、奉 俸 俸祿。「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觸龍說趙太後》
31、不 否 (1)嗎,表疑問。「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頗藺相如列傳》
(2)不是這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師說》
32、父甫 古代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長樂王回深父。」《游褒禪山記》
33、復 覆 覆蓋。「中軒敞者為艙,篷復之。」《核舟記》
34、 彀 夠 能夠。「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與妻書》
35、酤 沽 買."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訓儉示康》
36、故 固 本來。「此物故非西產。」《促織》
37、灌 盥 洗手。「人持湯沃灌。」《送東陽馬生序》
38、虧 詭 差異。「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察今》
39、函胡含糊聲音重濁而模糊。「南聲函胡,北音清越。」《石鍾山記》
40、曷 何 為什麼。「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記》
41、蓋 盍 為什麼,怎麼「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42、衡 橫 (1)橫著。「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

1.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古:只有,只要。今:轉折連詞。

3.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古:經常。今:平常,一般。

4.少時,—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蒲松齡《狼》) 古:離開。今:到某—地方稱「去」(古稱「往」)。

5.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出處同上) 古:大腿。今:屁股。

6.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出處同上) 古:多少。今:數學中的一門學科。

7.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桃花源記》) 古:鮮艷美麗。今:食物新鮮,味道好。

8.復前行,欲窮其林。(出處同上) 古:極,盡。今:資財缺乏(古時用「貧」)

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出處同上) 古:交錯相通。今:交通運輸。

10.問所從來。(出處同上) 古:從哪裡來。今:從過去到現在。

1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出處同上) (1)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 (2)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

12.無論魏晉。(出處同上)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無條件關系。

13.便扶向路。(出處同上) 古:沿著,順著。今:扶持。

14.詣太守,說如此。(出處同上) 古:像這樣。今:這樣。

15.欣然規往。(出處同上)古:計劃。今:規則,成例。

16.願為市鞍馬。(《木蘭詩》)古:買。今:集市。

17.木蘭不用尚書郎。(出處同上)古:不願作。今:沒有必要。

18.當戶理紅妝。(出處同上)古:窗戶。今:門

19.坐我西閣床。(出處同上)古:坐具。今:卧具。

20.出入無完裙。(杜甫《石壕吏》)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出處同上)古:前面的路。今:將來的光景。

22.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古:這樣。今:量詞。

23.會賓客大宴。(林嗣環《口技》)古:適逢,正趕上。今:會見。

24.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出處同上)古:在這時。今:因此。

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魏學《核舟記》) 古:特別手巧。今:新奇而巧妙。

26.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彭端淑《為學》)古:雇船。今:買船。

27.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出處同上)古:及,到。今:過了。

28.邑人奇這,稍稍賓客其父。(王安石《傷仲永》)古:漸漸。今:稍微。

29.孟嘗君特雞狗盜之雄耳。(王安石《讀〈孟嘗君傳〉》)古:只不過。今:特殊,超出一般。

30.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愚公移山》)古:山崗高地。今:把持和獨占。[註:隴同壟]

31.然而不能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古:這樣卻。今:轉折連詞。

32.人恆過,然後能改。(出處同上)古:這樣以後。今:副詞,表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後。

33.肉食者鄙。(《曹劌論戰》)古:淺陋。今:粗俗,低下。

34.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出處同上)(1)犧牲。古:祭祀用的豬、牛、羊等。今:為正義而獻出生命。 (2)加。古:虛誇,以少報多。今:增加。

3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出處同上)古:案件。今:監獄。

36.然後嘆借者用心專,而少年之歲月為可惜也。(袁枚《黃生借書說》)古: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

37.先帝不以臣卑鄙。(諸葛亮《出師表》)古:地位低微,見識淺陋。今:言行惡劣,不道德。

38.今當遠離,臨表涕零。(出處同上)古:眼淚。今:鼻涕(古用「泗」)

39.未嘗不嘆惜痛恨於桓靈也。(出處同上)古:遺憾。今:仇恨,怨恨。

40.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說》)(1)若。古:你。今:像。(2)毒。古:怨恨。今:毒害,有毒的物質或事物。

41.則久已病矣。(出處同上)古:困苦不堪。今:疾病。

42.可憐白發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古:可惜,可嘆。今:值得憐憫。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古今異義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