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體現核心價值
一、確立並落實語文課的核心價值,達成有效教學的目標
1、如何精準地為語文課堂教學確定核心價值.
陶行知說:「教育者也要創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點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能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睛.」嚴謹地為語文課堂教學選擇適宜的「刀法」,確立課堂的核心價值,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責無旁貸.
(1)研究課標,確立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
在2008年暑期「聚焦課堂」的培訓中,更讓我體會到了研究課標的重要性.第一天培訓結束後,我們小組做了必修一第三單元的教學目標的交流,我們當時還給教學設計起了一個非常大氣的名字「英雄的史詩」,但說完第一個目標「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用法」,就被專家王老師叫停了,他問:「你們的進一步,是在上一節的基礎上進呢還是在初中的基礎上,因為這一單元是高中文言文的第一單元,常見文言實詞中常見的標準是什麼」我頓時感到了自己思考的粗糙.說完自認為最得意的第三個目標「讓學生學習古代英雄的優良品質,培養他們高尚的節操.」鄭老師又問:「你們是怎麼界定英雄的,這一單元中,燭之武是為國赴難,荊軻為義行刺,項羽成就霸業未成,三個人三種品質,你們的預設是要讓學生學些什麼?」我們一下子啞口無言了.就這一次讓我發覺自己的教學真的是「己之昏昏」還想「使人昭昭」,於是接下來是十幾天的學習,我是真當了回學生,起早貪黑,回來之後趕緊找來幾十本相關的書籍,補了一個暑假.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這一課」和「這一類」的關系,明白了「教材課程」和「教學課程」的區別,明白了語文教學改革「教什麼」比「怎麼教」還要重要.知道《孔雀東南飛》不能一堂課去讓學生探討「焦母為什麼不喜歡劉蘭芝」而應該更多關注這首詩中的「賦」的手法對於傳達感情的重要性,這樣才更有語文味,明白了《荷塘月色》不要去努力探究朱自清為什麼心裡頗不寧靜,而要去關注為什麼語言華麗的《荷塘月色》和語言極其樸素的《背影》都能成為經典,關注表達方式和情感特點的匹配.
(2)研究文體,確定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
比如現代詩歌的教學:許多傳統的詩歌教學設計大都是教學生讀讀背背,然後賞析、總結.學生一個單元學完了,卻不能從這些大同小異的課堂上留下太深的印象,更何談「授之以漁」呢,所以必須改變過去那種把一篇篇課文教完的低效教法,其實可以先不研究課文,先研究現代詩需要學生學會什麼,應研究怎樣教才能由所教的課文承擔起現代詩歌的教學任務.我校語文組根據課文的特點,確立第一課《沁園春·長沙》教新舊詩歌的傳承,《雨巷》教現代詩語言節奏感的構成對表達情感的影響,《再別康橋》教意象的提純和有序性及其與情感的照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們教學生理解詩歌的形象化表達……雖然沒有全面涵蓋現代詩的教學任務,但教學成效很實在.學生已經從這些務實的課堂中,學會了舉一反三,他們後來寫的新詩匯成了詩集——《劃向青春的深處》,成了孩子們永遠的青春記憶.這樣各有核心價值的教學設計,給學生的印象一定是深刻的.
(3)研究文本,預設語文課堂的核心價值.
對於文本的研讀本身就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認知過程,教師由於種種原因而淺讀、誤讀的情況完全有可能存在.有個老師上公開課,教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先是用十幾分鍾介紹明末清初的時代背景(未必能比歷史課教得更好),再拈出「痴」字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統攝全篇,引導學生領悟張岱的精神世界——「痴」,別人說賞花、賞月,他卻賞雪.其實這位教師應當知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賞雪是常有之事,關於「賞雪」的篇章更是多得不計其數,正所謂「風花雪月」.真正表現「痴」這一文眼的是張岱賞雪的特殊時間.他是在「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的情境下,在更定之後,「獨往湖心亭看雪」.他是在人跡罕至的情況下去的西湖,去靜靜體驗大自然所給予一個失意之人的獨特的感受.教師如果對文本所傳達的這樣一份情懷沒有深刻的體會,那麼讓學生理解作者獨特的精神世界就成了一句空話,建立在這樣的核心價值上的課堂就不具備推進的必要.
所以教師必須研究文本,課堂教學允許有沒落實到的核心價值(誰教課也不能45分鍾面面俱到),但不可以讓學生學習不正確的東西,這種「不正確」也包括教學內容上的不適當.
2、如何高效地把一節課的核心價值高效地教給學生.
(1)建立「圖式」,類推運用所學的核心價值
語文教學主要是重構學生語感的過程.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等人認為,兒童接受外界影響不是消極被動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地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學習過程.語文課堂可以通過同化和順應,不斷調整、補充、豐富、修正和積累語感圖式,從而將知識的內化,以課堂所教文本為範例,建立基本圖式,再拓展閱讀,豐富圖式的變式;藉助練筆,構建新的意義圖式.
比如:《荷塘月色》可以拿來教現代抒情文體的基本閱讀「圖式」,而《人生的境界》可以探討學術性隨筆的大致閱讀「圖式」.要讓學生學會類化概念,舉一反三,從而達成高效.
又如:《我與地壇》第一課時,有的老師把核心價值確定為史鐵生與命運的抗爭,對母愛的懺悔等等,這當然也並無大錯.但是能用一句話就說明白的道理,何必花費那麼多時間去教學呢?因此不妨細讀文本,根據課文的文體特點——寫景抒情,會發現「我」對地壇景物的三次描寫明顯是選擇了三個時間段,「我」的心態不同,對生命理解的境界也不同,所以筆下的地毯景色也就明顯不同.前面多是衰敗的、荒涼的、無意義的,後面多是鮮活的、積極的、有意義的.也就是說「作者眼中之景,乃心中之景」,這節課的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就可以初步確定為寫景抒情散文的章法特徵.這就是類化概念,建構的「圖式」,可遷移於同類文章的理解與寫作.
(2)師生開展教學活動,有效傳達這節課的核心價值.
教師「一言堂」,給學生滿堂灌的效果,絕對不如師生合作探究來得水到渠成.例如上面這堂《我與地壇》的教學目標達成過程就可以這樣設計:
①先讓學生發現節選課文1、3、6、段是寫作者心情的,而2、5、8段是寫地壇景物特徵的,二者有必然的聯系;
②再總結出「景物色彩的變化」即「作者人生認識的變化」;
③再上升為「類概念」,推出這正是寫景抒情散文的共性.即 「境由心生」「一切景語皆情語」
這節課.學生不僅學會了寫景抒情散文閱讀的門徑,也以此為摹本,找到了寫作這類散文的基本路徑.
(3)研究教法,凸顯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
語文課到了高中,尤其是理科班,學生對語文課的重視度不高.比如,大多數學生准備單元考試的過程中,一般來說不會給語文復習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有些考生還想獲得高分,就提前打好了默寫和作文素材的小抄.如果這個時候制止,當然無可厚非,但這樣只是完成了誠信教育.然而有一位語文教師就用他的智慧想出這樣一個高招——他允許全班學生用一張A4紙備考,單元測試的時候可以帶入這張A4紙.於是學生開始紛紛翻看語文書和課堂筆記,筆記不全的也開始借同學的總結,詢問老師某些閱讀技巧,自己整理抄錄,考試的時候,每個人的這張A4紙都寫得密密麻麻,連犄角旮旯都不放過.其實這個老師正是用這種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高效地完成了單元復習的教學任務,後來大家語文成績都很高,老師再請同學們來總結一下各自復習備考的方法,許多學生就一下子醍醐灌頂,從此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語文備考策略,可見研究教法,合理的刺激可以引導學生找到學習方法,促使其自主掌握知識,獲得能力.
二、研究內容
1、學生學的需要
教案上的答案真的那麼重要嗎?講練結合一定要那麼呆板嗎?考試必需次次都爭第一才好嗎?學生需要的絕不是這些.我們今天的教學應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學生需要的是有效學習的鑰匙,不只是試卷上的分數.有一個很普遍的教學現象:小學的語文課堂上,孩子們發言踴躍積極,初中的好些課堂上也還可以見到小手林林,可高中生能在語文課上舉手的就已是鳳毛麟角了.為什麼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弱化了呢?我問過一個學生,他說自己是從四年級進重點班開始討厭語文課的.他的語文老師為了讓全班考試不出錯,規定他們用「子」組詞,必須寫「兒子」,六年級的時候,這個老師規定寫難忘的時刻必須寫「申奧成功」,原本豐富靈動的語文變得呆板無趣了,這就是因為有些老師單純追求排名,不顧語文的學科特點,不顧學生創新的需要,甚至扼殺了孩子在語文上的想像力.
「教學相長」是教師可借之力也是教師的巨大壓力.比如我所在的學生對有些名著的研究,對課文的理解,甚至對高考命題的研究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讓我感到了不進步就會被學生趕下講台的危險.
2、考試考的方向
初中主要考「記性」、而高中則提升為考「悟性」,考試有這樣的五大功能:診斷、反饋、調節、激勵和導向.要充分發揮這些功能就需要研究這個階段的課標,教學與考試要巧妙對應,教師還必須研究考題,命題不是出好題目,列清分值那麼簡單、粗糙,要一道一道研究題目和考點的關聯以及設題的角度,命一套題,是要寫好命題計劃的.
3、教師教的技巧
別整天只顧著埋頭工作,要想想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工作!第一境界的教師關注的是教參、第二境界的教師關注的是教材、第三境界的教師關注的是學生.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絕不能急於求成.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實驗案例,當你交給小孩子一把榔頭,他就會把周圍的東西都當做釘子.單一的方法勢必造成使用的僵化,成效自然也不好.所以必需讓學生真正地從多個方面「得法」,形成多樣化的學習方法並學以致用.兒童的機械記憶能力是優於成人的,讓他們記住答案並不難,這樣教一課,考一課,似乎是立竿見影,但這並不能不能保持長效,換一種考題學生就又不會了.這種教法的效果就是「先快後慢」.而有效地「方法」應是「先慢後快」,好的方法不能是教學生怎樣偷懶,更不能代替學生的努力過程.它必需「入乎其內」,來源於具體的學習內容;又必須「出乎其外」,用於具體的同類文本之上.也就是說,好的語文教師要傳授給學生的必需是既有「骨架」又有「血肉」的閱讀方法或作文之道.
4、學校評的指標
現在的有些校長的管理水平還滯留在記考勤和排名次的低水平上,因而學校教育的發展水平就停滯了.——西安教研室的趙明老師直言學校教育停滯不前的根源之一在於校長的管理水平低下.學校評價方式應告別傳統單一的「評比」獨占鰲頭的做法,可採取觀察、問卷、長效綜合評估和建立成長記錄袋等方法.良好的評價不僅應該反映教學的結果,還應該反映出這些結果的認知過程和後續效應,反映學生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水平增長的軌跡以及教學活動與這些增長的關系.增加評價的激勵成分,降低評價教師帶來的功利性,這樣才更符合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然而在筆者收集高效課堂案例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各位教師對語文課堂核心價值的把握實際上是千人千法,這就需要教育者審慎地加以辨析或反思,之後才能總結歸納.總之,把握語文課核心價值需要教師從職業自覺走向專業自覺;落實語文課核心價值宜用圖式、程序換效率;此外還需不斷地反思、學習才能得以提升.
B. 中國小學生百米紀錄
在剛剛結束的杭州江干區中小學生運動會上,一名被同學喊做「男神」的六年級女生,打破了江干區沉寂了15年的小學女子100米紀錄。
這個小姑娘叫葉行健,來自杭州東城小學。她打破的紀錄原來是2001年10月,由杭州濮家小學王咪娜創造的13秒80成績。這么多年來,這個紀錄一直沒人破,直到15年後的今天,葉行健以13秒54的成績成為新紀錄創造者。
負責江干區中小學生體育訓練、競賽的梁麗紅老師說,今年區中小學生運動會,一共有14人次打破8項紀錄,算是比較多的一年,往年一般會有五六個項目的紀錄被打破,這兩年破紀錄的人次和項目都在增多,「不過,還有5項沉睡了15年以上的紀錄等著運動牛人去打破」。
打破紀錄的女生
是同學眼中的「男神」
葉行健是東城小學六(1)班的學生,這個娃可有意思啦,老師同學都喊她「男神」,成績也很好。班上的一位老師這樣評價她:「我感覺她就像一個男孩子,很爽快,毫無女生的嬌柔,她的成功贏在專注力,不論是訓練還是學習,都是全力以赴的。」
語文老師說她的作文別具一格,很有自己的風格,而且平時練筆特別喜歡寫小動物求偶的場面,寫得栩栩如生。「上次布置單元作文,她把自己想像成自然界的物種,別人都寫花啊草啊,按照我引導的思路走。葉行健會認真聽,但從來不模仿,她寫了一篇熊的自述,挺有意思的。」
作為一名運動健將,葉行健在二年級就加入學校體訓隊,一直跟著學校的揭建東老師訓練。揭老師是在一堂體育課上,讓學生跑200米時挖掘出這棵好苗子的,「小姑娘特別有天賦,訓練也很刻苦,常常笑談訓練中的受傷和艱辛。」
這次運動會上,杭州采荷一小四年級女生李雨霏打破了小學女子乙組壘球項目的紀錄,這個成績比原紀錄整整提高了22%。
李雨霏參加壘球訓練其實還不到半個月,平時最好成績是37米多,跟原紀錄差不多,這次比賽是超常發揮。學校老師說,李雨霏從小在體育方面的資質就特別好,幼兒園開始練跳繩,二年級開始練羽毛球,明年4月要代表學校出去參加比賽。她的書法也特別好,這次學校四年級書法比賽她獲得了第一名。
體訓隊的老師這樣描述這個女生:「本身資質好,還特別能吃苦,老師的要求都能認真做到,有拼搏精神,比賽時的心理素質也很好。」
體育好很吃香
重高到比賽現場搶人
梁麗紅是一位從事體育教學30年的老師,12年體育老師生涯,8年教研員經歷,現在從事江干區中小學生體育訓練、競賽工作。
「體育好也很吃香的,成績好的都被重高預訂了。」梁麗紅說,這次運動會現場,杭城絕大部分重高的老師都來了,還有陳經綸體校的專業隊教練,「他們都是來挑人的,如果這次不來,等到明年杭州市田徑運動會一結束,初三的運動健將肯定名花有主了。」
梁麗紅說,現在體育好的學生,成績也不差,重高學校很喜歡。「每年我都有幾個這樣的學生,比如在采荷實驗學校的一個孩子,成績年級排名前30,運動成績名列前茅,這樣的學生能不吃香嗎?」梁麗紅說,近幾年家長的觀念也在發生轉變。
有利的外部環境,加上所有體育老師的努力,江干區這些年交出了一張滿意的體育成績答卷——杭州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初中團體總分連續兩年第一名,幾年小學團體總分是第二名;在剛剛結束的杭州市初中三大球比賽中,全區獲得了兩金四銀的好成績,其中景芳中學女足已經是七連冠了。
在這次運動會上,還有5個項目的紀錄沒有被打破,這些紀錄已經維持了15年以上。梁老師說,奧運會紀錄幾十年沒有被打破也是很正常的,這些區運動會紀錄遲早會被打破。
C.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總結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語文教學中,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以馬列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二、本學期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本學期一年級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學生基本情況簡要分析
一年級(3)班全班26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15人。學生在幼兒園就已經初步接觸過漢語拼音,但不系統、不規范、發音不夠准確。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幼兒園,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個別學生在幼兒時期就已經認識了許多漢字,具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大部分學生能認少量漢字;個別學生連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確書寫。部分學生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個別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而部分學生則缺乏自信,較為膽怯,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對意願的表達較為模糊。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對於5、6歲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漢語拼音,顯然是困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准》,力求做到漢語拼音的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掌握漢語拼音。
2、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低年級學生容易記住一些具體的、形象的、有顏色的材料,所以在識字的教學中,將加強形象化、直觀性,引導學生去學。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加上豐富的意象,學生就能掌握所學的漢字。
3、「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把閱讀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再把課外閱讀所得運用於課內,二者緊密結合,協調發展閱讀能力。
4、在教學中,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質疑,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勤於質疑發問,在問題、求解答的過程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低年級語文教材中,課文內容豐富,並有一定的懸念,可以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給學生創造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去說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總結
隨著時間的流逝,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新課程進入我校已有一個學年了,它猶如一股春風,為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機,也給我們帶來了嶄新的教學舞台。期末臨近,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真累,但也伴隨著收獲的快樂。
這學期以來,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課改方案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互相聽課,認真聽取同年段老師的意見,改進教學方式。定期做好工作總結,總結教學經驗,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努力貼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生情緒激昂、忘情投入的時候,難免會有「吵鬧」的問題,可能會出現「我想……我要……我能……我來做……我還有……我認為……」。這是,我都盡量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思維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於是學生都能自始自終情緒高昂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於學生提出的不同結論,如果講得有道理,我都給予肯定,讓學生有機會坦陳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維成果,不輕易否定孩子在認真思維的基礎上的答案。同時在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相互鑒別,把發散的思維再回擾起來,這樣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和深刻性。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准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辟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眾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里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轉自:http://hi..com/tang7838/blog/item/bc49f1d3efa67936960a1676.html
D. 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重難點怎麼歸納
冼村小學鳳翠芳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六年二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我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及相關的理論知識,在已有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和學習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在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認識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與優秀教師的差距,虛心向經驗豐富和具有先進教學方法的教師學習,取長補短,力求使自己在較短的時間里縮短與他人的距離,不斷進步.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我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和點滴的教學進步.以下是我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如下的回顧與總結:一思想政治表現我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立志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認真閱讀的點滴力量,爭取為國家培養一批優秀的接班人更好地建設我們的祖國.作為國家的一員,我認真閱讀報刊,雜志,及時收聽廣播,了解國內外大事,以清醒的頭腦看待問題,分清是與非,黑與白,對與錯,時刻以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標准提醒自己,不斷地嚴格要求自己,決不做出有損國家與人民利益的事情.作為冼村小學的一名教師,我熱愛學校,熱愛學生,時刻以小主人的身份關心學校的發展,協助學校,為冼村小學美好的明天出謀獻策,盡自己的能力做好學校交給我的各項工作.此外,我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團結集體,熱心幫助同事,不早退不遲到,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以新的教學方法指導教學,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我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二,教育教學工作:1,我認真備課,積極,細心地鑽研教材,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尋求最佳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倡導教師要轉換教學角色,由老師的教變為學生主動地學.此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認認真真地備課,深入地鑽研教材,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即備教材又備學生,尋找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他們因材施教.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運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們逐漸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向40分鍾要質量.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們的語文能力,素養及語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語文成績也有很大的進步.本學期期末考試,我班的合格率為100%,平均分為86.3優分率為84.7%.2,做好中下生的課外輔導和優生的培養等各項工作,效果顯著.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根據優生與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學習要求的不同採取了一些不同方法,就是運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和事例,讓他們更了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鼓勵他們多開展有益身心的讀書活動,利用課余時間多讀課外書籍,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擴大他們(轉載自第一範文網,請保留此標記。)的視野,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因為語文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余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本學期,我班盧子傑同學參加天河區六年級語文能力競賽榮獲三等獎.冼浩華,冼曉琪,陳偉健等同學的語文成績在他們原本的基礎上都得到相應的提高,品嘗到成功的喜悅.3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愛閱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為即將畢業的小學生,他們的閱讀興趣一向不濃,認為讀書很悶,還不如打電腦好玩,常常沉迷於網路游戲,以父母不給他們買書或家裡沒有書為借口不願意讀書.為此,我通過向家長了解,發現事情並不是如學生們所說的那樣,而是由於缺乏興趣引起的,採取對症下葯的方法:首先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從作文的選題入手,以寫童話,想像文為主,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另外,積累大量的語匯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我充分利用課前一分鍾,藉助故事,作文佳作,讓學生邊聽邊記好詞好句.平日每天輪流,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摘錄好詞好句,要求其餘學生讀讀記記.做好家長和學生的工作鼓勵他們到廣州圖書館或中山圖書館借書證,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到這些大型的圖書館閱讀和借閱大量的書籍.經過一學期的嘗試,本班學生的詞彙量大大增加,語句通順了,閱讀興趣濃了,寫作能力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語文是語言.因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了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三,為了提高本人自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我積極參加各種教育教研活動和各種提高班的學習,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收集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大量的教育教學書籍和報刊,汲取其精華,撰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取長補短,在學習中不斷地取得進步.此外,本人在教學中還及時了解學生們的各種動態,積極地與科任老師和家長取得聯系,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各種方法,使每一位孩子共同進步.
E. 誰知道走遍天下書為侶的資料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意義: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中華民族是一個詩的民族,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無一不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把《詩經》作為儒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歷來也有以詩「教子」或「示兒」的優秀傳統,也可以說「詩教」是中國家教傳統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隨著經濟大潮的滾滾到來,西方文化逐漸侵襲了相當一部分青少年的心靈,民族的文化在他們的頭腦中幾乎與保守、迂腐、狹隘成了「同義詞」。拯救中華燦爛悠久的文化歷史,留住中華民族思想和文化的根成了刻不容緩的大事。「中華經典詩文」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精神的精髓。讓學生愛上讀詩、頌詩、寫詩的各項活動,不僅有利於學生了解並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從而達到傳承民族文化的目的,而且有利於學生透過詩文感悟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經受民族精神的洗禮,成為熟知並踐行「仁、義、禮、智、信」的中國公民。推而廣之,師者教學生誦詩、用詩,就自然成為我國學校教育傳統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2008年3月我校成立學校「詩化校園建設規劃小組」,確立以「營造學生發展的最佳空間」為基點,以「詩化校園」為主題,構建「主體鮮明、內容豐富、條理清晰、典雅優美」的詩化校園總體思路。我們對詩化校園有著美好的憧憬:讓我們的學校成為「富有詩意的精神家園」;讓我們的學生經歷「富有詩意的學習生涯」;讓我們的教師擁有「富有詩意的工作經歷」。
二、課題相關的教育綜述:
1995年3月,自趙朴初等9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發出「建立幼年古典學校」的緊急呼籲後,在中央的重視下,經典誦讀活動在全國各地,包括世界上的其它的國家,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但國內外研究現狀顯示,雖然古典詩文的教學已經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但總體來說,目前對古詩文的研究還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實施的過程更多的憑個人的興趣出發,對古詩文的教學和研究缺乏系統的思考,很少把它作為地區性、全校性統一的課程來進行實踐,古詩文經典誦讀還沒有煥發出她真正的活力,把「詩化」校園作為一項課題進行研究的更是不多。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 學生的認知特點
心理學研究表明,十三歲以前的兒童是記憶力黃金時期。這時,如果讓他們熟讀背誦一些人文經典,恰恰符合他們以記憶為主理解為輔的天然學習方式。古詩文誦讀採取的是「不求甚解」與「直面經典」的方式,小學生每天用10-20分鍾誦讀經典,重在對學生人格的熏陶,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為將來的厚積薄發創造條件,因而並沒有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反而開拓了學生課外學習的另一空間,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詩歌教育的規律
我國一向有著詩教的優良的傳統,給孩子以詩的熏陶是一個民族文化進步的象徵。詩歌是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最早接觸到的文學樣式,她伴隨著母親的乳汁滲透到孩童的心田。魯迅先生、郭沫若先生等先後提倡以歌謠來表現文化,輔翼道德,輔翼教育。
(三)教育改革的必然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這離不開優秀文學作品的支持,學生只有在大量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感受優秀文學作品,創作優秀文學作品的基礎上,才能提高語文素養。新課程提倡「創生課程」的活動,立足於學生的發展,鼓勵教師開發課程資源,「詩教」就是語文領域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塊點金石。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一)研究目標
1.通過強化古詩文誦讀,使學生積累大量優秀文化的精華,增強文化底蘊,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研究經典誦讀和學生行為養成、道德教育之間的聯系。
2.通過強化兒童詩創作,為孩子們營造運用語言描繪事物,表達情感的實踐活動,豐富精神世界。
3.通過活動的不斷開展,使教師積累理性的認識和感性的經驗,提升綜合素養,促進專業成長。
4.開發《小學生古詩文誦讀本》校本課程,研究課程標准、課程目標、課程開發的原則、內容選擇、進行可行性研究,形成學校特色。
5.探索古詩文誦讀過程中的管理、教學機制和評價體系,不斷總結和完善。
(二)研究的內容
1.創建詩化校園 豐富學校文化
「營造詩化校園」已被列入我校的五年工作規劃,學校把詩歌作為校本課程。讓詩歌進校園、進課堂、進活動。倡議學生大量背誦詩歌,並且每月搞一次詩畫長廊創作,每學期出一份詩歌專刊手抄報,每年舉辦一次詩歌朗誦會。開展師生原創詩歌大賽、詩教觀摩等活動;每學期匯編出班級文學社(詩社)作品一冊,進行評比、展示,並進行獎勵;每年評選校園十佳小詩人,成立「淺草詩社」。同時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節日、時事、季節、地方特色及自己的感觸,開展詩歌創作活動。讓學生漫步在經典詩歌長廊,發現、欣賞它的美,進而走進仿寫和創作詩歌的王國,享受美感體驗,揮灑奔放激情。全校形成「學、編、說、傳、唱、演、畫、書、用」中華詩詞的熱潮,讓學詩、用詩、寫詩成為學校的文化時尚,讓詩詞這一文化瑰寶滋潤著學生,「詩化」校園。
2.積極誦詩創詩 提升綜合素養
新課標提出了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這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持,在推進課外閱讀這個共性的基礎上,讓學生誦讀古詩文,創作兒童詩,既可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文學知識,又可以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既孕育創新精神,又培養他們對生活的關注和思考,提高他們對寫作的興趣,增強其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從而鑄造孩子們的心靈,啟迪孩子們的心智,提高孩子們的綜合素養。
3.創新詩教方式 形成詩教系列
「營造詩化校園」只靠幾個老師,幾個領導,是不行的,只有全體教師、全體學生參與,才能形成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喜人局面。全校師生的參與成為進行童詩教學的原動力。在參與過程中,教師自身積淀了厚實的文化底蘊,並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尋找教學方式,形成詩教系列。教師必須每月開展一次童詩教研活動,積極探索各種形式的詩教課,既相互探討又共同提高,並請名家上示範課或進行專題講座。通過研討學習,建立一支懂理論、有實踐能力、能夠勝任詩教的教師隊伍。五年內,整理出版一套學校詩歌教學案例集(或教學設計),爭取有1~2項詩歌教學課題在區級以上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中獲獎。
五、研究的方法、對象、原則: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 2.行動研究法 3.經驗總結法
4.課題研究形成集約化研究與專項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
(二)研究對象
以「淺草詩社」為主陣地,全校各班輔導。
(三)研究原則:
1.主體性原則
教師在施行詩教活動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要大膽放手,不要懷疑學生的學習能力,保證其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真正使學生成為讀詩、寫詩、接受詩教的主體。
2.趣味性原則
課程的內容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興趣、樂趣,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3.情感性原則
孩子通過對詩文的閱讀,使他們展開豐富的想像,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愉悅少年兒童的身心,並通過兒童詩的寫作,抒發表達他們濃烈、純真的情趣。
4.實踐性原則
讓學生在「讀」、「寫」中調動多種感官去獲取教育經驗,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生活,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在實踐中培養能力,並在實踐中接受教育。
5.差異性原則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不應面面俱到,一字鋪開。必須考慮到受個人修養、稟賦、愛好的制約,而呈現的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給予不同的要求和結合實際的指導。
六、步驟與過程:
(一)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008年3月~2008年8月)
成立學校「詩化校園建設規劃小組」認真擬草本課題的研究設計報告,為本課題的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充分的准備。
(二)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
1.成立「淺草詩社」、「詩歌朗誦團」,對學生進行詢問、訪談、調查,並設計了調查問卷。對學生認識詩歌、學習詩歌、創作詩歌的程度及其相關能力進行全面了解,並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綜合、分析、整理。
2.選編《小學生古詩文誦讀本》,組織教師學習課題方案,進一步學習理論,全面啟動課題研究;經常性召開課題組會議,交流研究情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推動課題研究的順利展開,分析階段性經驗,修正方案。
(三)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通過綜合、整理,以論文、詩歌教學案例集、學生作品展示、結題報告等形式,總結歸納研究中取得的經驗。
七、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創設氛圍,要研究「為有源頭活水來」
在接下來的近一年時間里,學校在專家的引領下,廣泛徵求老師、學生的建議,對校園環境建設進行了整體規劃。如今,走進衢江區第一小學校園,你立即會被一股自然清新之風所陶醉。花香馥郁、綠草茵茵,道路寬敞整潔。人文景點的建設更是別具匠心,從校門口步入校園時,主通道兩側的展示牌就會映入眼簾,上面的《論語》、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給人以無盡的遐思;讓杜甫、李白、陸游、蘇軾等古人與孩子們親密接觸,感染和鞭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走廊、過道、牆壁上掛上了名詩、名句,師生書畫作品,讓老師、學生在工作、學習之餘得到美的享受;各樓梯口、草坪、花壇、飲水池旁邊都有蘊含人文情懷的「溫馨提醒」;清晨、中午、傍晚,校園廣播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催人奮進的音樂歌聲也都悄然地傳遞著一種詩意的文化。
(二)構建平台,抓研究「咬定青山不放鬆」
一年來,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詩詞文化積累活動。
1.誦詩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目前,學校30%的學生會背60首以上古詩,70%的學生會背20—50首古詩。班級中開辟「古詩專欄」,四至六年級的語文老師每天會在黑板的「專欄」中寫下一首詩,讓孩子們在當天的每節課前兩分鍾進行誦讀,一周一個主題;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則量相對減少,「一周學一詩」;成立校「詩歌朗誦團」;開展「每周一賽」誦詩會;年級組舉行「我是背詩小能手」詩歌擂台賽。
2.品詩味。在熟讀背誦之餘,教師利用語文課、語言積累課上一系列「一起讀經典」閱讀欣賞課,引領孩子們對名篇名句進行賞析,認真領會古典詩詞的深刻內涵,細細品嘗古詩詞蘊含的情感,陶冶情操。
3.唱詩歌。將古典詩詞與音樂藝術、器樂演奏結合起來,教唱古詩詞歌曲,用民族樂器表現作者的情感,抒發孩子們對古詩獨特的理解。本學期校合唱隊就在區級比賽上亮相了古詩新唱《春曉》。
4.書詩句。組織師生每周練習一至二頁的古詩詞書法,並開展以古詩詞為內容的書法比賽,在暢意抒寫中體會詩的意蘊。
5.畫詩意。用兒童畫、水彩畫、國畫、電腦繪畫等形式表達古詩詞的意境,並進行古詩配畫創作比賽,孩子們在畫的過程中要仔細揣摩詩意,領悟詩意,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學生們的詩畫作品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
6.演詩情。根據古典詩詞所表現的藝術形象,展開豐富的聯想,創作出師生喜愛的小品或短劇進行表演,讓師生在親身的體驗中去感受中華詩詞之美。
7.創詩作。學校成立了「淺草詩社」,吸收愛好詩歌的四十多位學生為社員,開展多元、多樣的活動,開發詩教資源。
(三)過關考級,使研究「紅杏枝頭春意鬧」
為了營造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良好風氣,激勵學生和班級進一步增強古詩文誦讀和兒童詩創作的興趣和激情,學校在期末要進行先進個人和先進班集體的評選。
1.編寫了一套《小學生古詩文誦讀本》(將對其進行再編撰,成為校本課程),要求各年段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讀、背誦。
2.「古詩文、兒童詩考級」:按要求,每背誦古詩10首為一級,兒童詩每創作3首為一級,上不封頂。超過六級每15首古詩為一級,每創作5首兒童詩為一級。課題組組織考核,通過的同學發給喜報。
3.「詩香班級創評」:根據5個標准得分情況按總分從高到低每個年段前1名為詩香班級。
4.建立成長集: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自己的進步,並從此愛上詩詞歌賦。
(四)詩教活動,促研究「直掛雲帆濟滄海」
古詩詞誦讀,是我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之一。「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不斷的學習,是不斷進步的動力。為了提高古詩詞教學藝術和效率,我校教師全面開展詩詞教學研討活動。
1.古詩文與學科教育整合。在我們學校的音樂課和美術課、信息技術課上,常常會看到學生也徜徉在詩的海洋里,樂此不疲。音樂課上孩子們或給經典的古詩配上節奏,即興來上一段精彩的說唱,或者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深情吟唱;美術課上,孩子們常常以詩為內容,爭相描繪詩中的意境;信息技術課上,孩子們更是在網路中領略著經典的魅力。
2.開展專題論壇活動。我校教師以論壇為平台,深化詩詞教學研究。10月14日下午,全體語文教師在多媒體教室開展了題為《走進詩歌的意境美》的專題論壇活動。此次活動,全體語文老師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大家對如何挖掘詩歌的意境美,怎樣引領學生欣賞詩歌的意境美作了較全面的交流。論壇活動推動了古詩詞教學的深入開展。
3.開展主題課研究。小學古詩詞教學是個難點,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基本上是一個路子教學:老師講解,學生識記,最後背誦。長此以往,這種教法激不起學生的興趣,往往只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隨著我們教研組「詩歌學習」主題研討的深入,我們探尋了古詩詞學習的幾種有效模式:
①學詩與賞景相結合。許多古詩詞情景交融,展現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麗景色。如:廬山。提前一周,告訴孩子們主題,讓他們自己收集並學習,然後在一周的語言積累課中交流;同時也可以以季節主題來賞景,如《春天的詩》、《夏天的詩》等,即使是同一個季節的同一種花也會因為在不同的詩人筆下呈現不同的姿態。我們讓孩子們自己走進詩中去觀其色,品其味,感受其景色的特點,其趣無窮。
②學詩與了解民間文化相結合。是以賞析一組同類的詩為基準,先賞析一首,然後帶出幾首。如八月中秋將臨時,我們開展《詠「月」組詩》欣賞。
③學詩與品人相結合。就是引進同一詩人的不同詩文,如《梅花》和《泊船瓜舟》都是王安石所作。前者不僅形象地描繪了梅花的外形美,更表現出它的外在美——甘居牆角、不怕嚴寒的精神和不爭奇斗艷卻清香遠播的品質,借梅喻人,含意深刻。而後者則寫出了作者久在異地思念故居的感情。言為心聲,細細地品味詩人在不同時期的詩,讀他的詩多了,詩人的品行自然也顯現於孩子們心中了。
八、課題研究的成效
自2008年起我校就依託「詩化教育」來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以詩育人,從而形成了我校的辦學特色,現如今已是「根深葉茂澤桃李,芳林新綠春光俏」。
(一)孕育「詩香」,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年來,我們培養了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讓學生 從「要我學」轉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學」,從而愛上「詩文」。
1.詩意氛圍 傾情打造
學校在環境布置上獨具匠心,校園內詩詞長廊、詩畫作品、詩詞專櫃等已成為學校的獨特風景。班級內圖書角的布置各有特色,有"好詩推薦",有"每日一詩",有學校向每班推薦的詩文集,也有學生從家裡帶來的唐詩三百首,課上、課前、放學排隊,隨時你都能聽見琅琅的「詩聲」。
2.特色課堂 常抓不懈
周二、周四的校園,是詩香濃濃的校園。周二的早自修是詩文誦讀的時間,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讀得是情趣盎然;周二或周四的「閃光掛牌課」上,老師帶著孩子們一起「走近李白」、「走進兒童詩」「走進唐朝」……從讀詩、解詩、悟詩到品味詩人;每周的語言積累課,老師們更是帶著學生們與詩文來個更親密的接觸。
3.詩趣活動 蓬勃開展
全校各班都在三月下旬召開了「好詩推薦會「——經過了一個月的精心准備,每個學生各顯身手把自己最喜歡的詩文介紹給同學,學生們忙得不亦樂乎,但又樂有所得。在好詩交流後的四、五月份我們又開展了「炫詩展示活動」:「一堂課」、「一個講座」、「一台節目」把「詩化校園」活動推向了高潮。唐詩、宋詞、元曲、現代詩歌……各種體裁精彩紛呈;吟誦、低唱、情景劇、舞蹈……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層出不窮;舞服、布花、現場書法、古箏演奏……各種輔助道具個性創意凸顯。真是「最是詩香能致遠,閱讀之樂樂無窮。」
4.詩團引領 詩香滿園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滿園春」我校的「淺草詩社」、「詩歌朗誦團」是這一課程實施的主陣地,是引發滿園春色的主要動力。自詩社、朗誦團成立以來,我們吸納了有一定文字功底、對詩歌有濃厚興趣的同學成為我們社團的成員。在這一詩的國度里,同學們汲取著詩文知識,感受著詩文的魅力,一學期組織的活動累計達20次之多。社團成員或在游覽中寫詩,或在看畫中題詩,或在參觀後吟詩,在開放的自由氛圍中交流探討,大大激發了同學們學詩、作詩、誦詩的熱情,更帶動了全校同學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依託「詩香」,提高了教師、學生的整體水平
1.校本教研 精彩紛呈
在實施「詩化校園」以來,我們開展了課程理論、教與學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拓寬知識面,重新構建教師的知識結構,為「詩化」課程的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年來,有許多老師展露了頭角,如課題組的張紅霞老師獲得了省「教改之星」的金獎,同時也被評為了「市三百優」中的優秀語文老師;上「走近李白閃光掛牌課」的朱紅芳、程朝暉,分別代表我校參加了市綜合實踐課的研討,市思品課、區語文課的賽課等活動。區音樂課賽課徐佳老師的古詩新唱《梅花》獲區一等獎;校合唱團的《春曉》獲區藝術節二等獎;書法、美術等詩畫作品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負責課題執筆的余劍梅老師更是在研究中總結經驗,寫出了許多詩教的文章:如《給孩子一片塗鴉的天空》獲國家級論文二等獎;《讓詩意潤澤童心》獲省級論文一等獎;《童年》獲市兒童詩寫作教學設計一等獎;《走進兒童詩的世界》獲市校本課程論文三等獎;《撥動心弦,讓孩子詩情飛揚》獲區論文二等獎等。
2.詩海掬月 浪間弄潮
在各項活動中,讓學生以會背古詩詞多為榮,以朗誦古詩詞水平高為榮,以了解古詩人故事、常識多為榮,以能寫詩歌為榮。讓學習古詩成為孩子們樂此不疲的一種享受。如六(2)班,自2007年以來,利用語言積累課上 「一起讀經典」閱讀欣賞課,開展古詩詞積累「自主學習,大量閱讀,舉三反一」實驗,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接觸學習了大量古詩詞,在此基礎上再擴寫古詩,參與各種相關活動,使「自主學習,大量閱讀」的古詩實踐活動和我校詩化校園建設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在孩子們的心靈中播下了詩意的種子……如六(5)班的周敏、周丹丹、舒子楊等同學小小年紀就在《衢州教育》、《衢州晚報》、《少年日報》上發表詩文了呢!
(三)拓展「詩香」,完善了學校的課外閱讀體系
1.資源共享 豐富書源
①學校圖書館設立了「詩化校園」專櫃。學生、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到書櫃中借閱書籍。圖書館和信息技術老師配合還配備了電子閱覽室,為學生提供了更寬泛的資源系統。
②班級圖書角建設「詩香」濃。現有的學校圖書館的借書,難於滿足學生的讀書需求,於是班級圖書角成了學生讀書的又一個重要陣地。每個同學准備一到兩本詩文集供大家共享。
③校本課程即將出爐。先前推薦的詩已不能滿足師生學習的需要,我們就組織學校的語文教師認真研讀《小學生必背古詩篇目》和課程要求,開始編寫最新版的古詩校本教材,這套教材將分低、中、高三個學段以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相信這套校本教材一定會受到師生的好評。
2.激勵機制 促進積累
①教師研讀及指導活動評定製度。我們要求所有教師參與「詩化」活動,讀好四類書:讀經典詩篇,增文化底蘊;讀理論專著,強教學實踐;讀兒童文學,悟童心童真。每學期,學校對教師所完成的學習體會文章、學習摘記、參與博客的表現,以及教師組織學生古詩文考級、班級「詩化」活動情況進行評定,並且將此與業績評估掛鉤,將教師研讀及組織學生學習活動形成規范。
②詩香少年、詩香班級表彰制度。為激發學生的學詩的熱情和興趣,學校開展「詩香少年」、「詩香班級」評選活動。嘗試採用活動評價、成果展示、學詩記錄卡、古詩文考級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讓學生建立自己的詩文集,記錄自己的學習經歷,積累自己的創作收獲。
③古詩詞考級表彰制度。學校組織教師精心編印了《小學生古詩文誦讀本》,學校成立考級領導小組,每學期組織一至二次考級活動,指導學生逐級考核。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原則制定出各個年級古詩詞考級級別。考級程序為:學生個人申報——班級或年段教師(或古詩詞小考官)測評——確認等級(喜報形式)——學校適時組織抽查評議。為減輕教師負擔,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每次測評推薦優秀學生作為"小考官",發考官證。一至四級由班級學生組織,實行自主達標;五至八級由年段組織,實行班級交叉達標;九至十級由學校考核小組組織考核。
九、課題研究的思考與展望
如今學校已經建立起了「詩香」文化氛圍,我們倍感欣慰,我們將會把研究成果很好地運用於實踐中,推進學校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們也深深感到:如何處理好學業負擔和詩文閱讀時間上的矛盾、如何引導家長開展詩香家庭建設等還是一個待深入研究的問題,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的理性思考還不夠,意識、能力還有待提高。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更有效的開發利用好校本課程,也是要進一步探討的重要問題,我們將繼續不斷地探索下去。
論文二:
理性開發 靈性滿足
——對幾種小學語文教學理念的理性探究
衢江區第一小學灰坪校區 方文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改進課堂教學。本文在新課標指導下,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對幾種小學語文教學理念進行理性探究,以便更好地服務小學語文教學,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教學理念 理性探究
新課標認為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並且提出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為此,本文圍繞著幾種教學理念,進行理性探究,實踐驗證,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與做法。
一、課程資源——理性開發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合理開發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有的是與教學相關的背景資料,有的是來自於學生的疑問,有的是對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有的是課堂上隨機生成的靈感。但無論哪一種資源都具有創設性,我們都要理性開發,合理使用,才會使教學組織的材料更加豐富,更有探索性,使課堂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如以下三例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就顯得合理巧妙,充滿智慧。
1、師生的教學生成是活的教學資源
師生的教學生成是最好的課程資源,教師要放手突破預設的教案,抓住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讓課堂成為學生主動探究的天地。如教學《小白兔與小灰兔》時,對於你喜歡小白兔還是小灰兔的問題,有的學生突破老師的預設,喜歡小灰兔,雖然小白兔勤勞,但小灰兔後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知錯就改也是值得肯定的優點,對於這樣富有個性的見解,教師不能視而不見,而要轉化為一種教學資源。不能用一種答案來限制學生的思維,讓豐富的教學資源成為課堂上的活水。
2、不能忽視民俗風情的學習資源
我國有56個民族,民俗風情各異,這是取之不盡的資源,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廣泛利用。如《草原》一課中,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大方羞澀地給客人們唱民歌,小夥子表演套馬、摔跤等都是草原人們招待貴客的禮節,只有了解這些民俗風情,才能讓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人文內涵。
3、捕捉課文的空白點教學資源
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找出課文的空白點,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找出課文中的空白點,是動態的教學資源,可塑性大,創造性強。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在教學結束前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要不要重建圓明園?有幾種不同的意見,你能說說自己的理由和主張么?又如《走遍天下書為侶》中,作者把書比作朋友、故地和家,那麼,你能把書比作什麼?為什麼?這個問題一下子把學生的思維打開了。有的把書比作階梯,踏著它一步步前進;有的把書比作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還有的把書比作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如何將這些靜態的空白點變成動態的教學資源,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