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文言文和詩詞的練習
不用作好多練習,沒有那麼麻煩,依我說就是多讀,廣泛的閱讀,越讀得多,你就越覺得容易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詩之為物,再怎麼玄妙也不過是一種文體,它也有約定俗成的制式,譬如慣用的意象,修辭等等,甚至有些情感也有慣性,比如惜春傷春,傷高懷遠等等.這類東西非常多,講是講不明白的,但通過一定時間的積累,可以造成一種底蘊,使你對詩人的表達方式更加敏感.
文言文更是如此了,你想,什麼語言不是說得越多越流利?你說看不懂,不過是因為看得少,語感就更要讀了,語感就純是讀出來的,怎麼斷句,怎麼重讀,不讀哪能感覺得到?我跟你說,高一開始看一點都不晚,我就那時候開始看的,現在高三,文言文一點分都不丟
你要是覺得閱讀費勁,不容易讀進去,那麼不如讀一些有趣的東西.我推薦聊齋,雖然是清代的仿古,但仿得非常精,詞義語法都和中古文章差不多,內容又好玩,等你把這些讀通了,捋順了,再去讀別的,就一點都不費勁了
恩,我不推薦章回體小說,這種書語法比較口語化,對你語感的定型不是很有利.另外聊齋篇目太多,我來推薦幾篇:
嬰寧 公孫九娘 黃英 田七郎 王桂庵 青鳳 羅剎海市 席方平 考弊司 花姑子 阿纖 綠衣女 宦娘 阿綉 司文郎 香玉 連瑣 聶小倩 晚霞 白秋練 王子安 青娥 張誠 嬌娜
經典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
席方平 公孫夏
2.揭露科舉制度弊端
素秋 神女
司文郎 於去惡
賈奉雉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
綠衣女 連瑣 香玉
愛奴 鳳仙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
張誠 曾有於
珊瑚 邵女
喬女
田七郎
5.歌頌女子智慧
顏氏 狐諧 仙人島
6.寫兒童計謀膽量
賈兒 牧豎
7.奇聞異事
偷桃
8.異事寓言
罵鴨 狼 螳螂捕蛇
呃~~~~史記難了點,把聊齋看了再看史記吧.其實等你覺得差不多了,可以自己去找一些有名的
唉差點忘了說,千萬不要看譯文!看了譯文,就懶得深入思考了,這可是大忌,無論你要干什麼,首重思考.注釋呢,只要不是典故性的,也少看,那些實虛詞,等你見得多了,互相印證,比看注釋印象深的多
2. 高中語文文言文練習
就做高考真題。這才是王道。
3. 高中文言文練習
斷 句 翻 譯 30 篇 參 考 答 案
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斷句】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翻譯】范仲淹兩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願掃除天下
【斷句】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譯】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3、班超投筆從戎
【斷句】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翻譯】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4、宗愨乘風破浪
【斷句】宗愨字元干,南陽涅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貴,必破我門戶。」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與拒賊,十餘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並以文藝為業,炳素高節,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稱。
【翻譯】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稱贊。
5、祖逖聞雞起舞
【斷句】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籍。王敦護其兄,故與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咸稱之。」時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於是。」敦默然。旁人為之反側,充晏然,神意自若。
【翻譯】王含作廬江郡郡守的時候,貪污很厲害。王敦袒護他的哥哥,有意在與很多人說話時誇口說:「我的哥哥在廬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廬江郡的人都稱贊他。」當時何充擔任王敦的文書,也在座,就臉色嚴肅地說:「我何充就是廬江郡的人,我所聽到的與這種說法不同。」王敦一下子沒話可說了。在座的其他人都為何充擔心,很不安。而何充顯得態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樣。
6、畫家趙廣不屈
【斷句】趙廣,合肥人。本李伯時家小史,伯時作畫,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畫。尤工畫馬。幾能亂真,建炎中陷賊,賊聞其善畫,使圖所虜婦人,廣毅然辭以實不能畫,脅以白刃,不從,遂斷右手拇指,遣去,而廣平生適用左手。亂定,惟畫觀音大士而已。又數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時觀音,多廣筆也。
【翻譯】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裡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就侍奉在左右,時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擅長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裡。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就讓他畫擄來的婦人。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刀子威脅,沒得逞,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後,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7、蘇武牧羊北海上
【斷句】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單於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嚙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翻譯】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天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
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斷句】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佣者笑而應曰:「若為佣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翻譯】陳勝年輕時,曾經被僱傭給人耕田種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來,走到田壟上,煩惱忿恨了許久,對夥伴們說:「要是誰將來富貴了,彼此都不要忘掉。」夥伴們笑著應聲問道:「你是被僱傭來耕田的,哪裡來的富貴呢?」陳勝嘆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鵝的志向呢?」
9、項羽志大才疏
【斷句】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翻譯】項籍年少時,讀書沒有成就,就離開讀書去練劍,又無所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說:「讀書,只能夠讓人記住姓名而已。學劍,又只可以戰勝一個人,不值得學。要學就要學能戰勝千萬人的知識。」於是項梁開始教項籍學習兵法,項籍很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
10、孔門師徒各言志
【斷句】顏淵、季路伺。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翻譯】顏淵、子路侍奉在孔子身邊。孔子對他們說:「何不各自說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說:「希望可以把車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這些東西都破舊了也沒有什麼遺憾。」顏淵說:「希望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對孔子說:「願意聽您的志向。」孔子說:「(希望我)能讓老人過得安適,能讓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讓年輕的人懷念。」
11、顧炎武手不釋卷
【斷句】凡先生之游,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翻譯】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馬、騾子載著書跟隨自己。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處的詳細情況,有時發現所到之處的情況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開書本核對校正它。有時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來考察,就在馬背上默默地誦讀各種古代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偶爾有什麼遺忘了,就到客店中打開書仔細認真地復習。
12、歐陽詢揣摩古碑
【斷句】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百步復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翻譯】歐陽詢曾經在趕路的途中,見到一塊古碑,是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他駐馬觀碑,許久才離開。可是沒走多遠,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馬佇立著,仔細觀賞。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鋪在地上,坐下來細心揣摩。又看了許久,他還捨不得離開。於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這樣一連三天,他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13、文徵明習字
【斷句】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翻譯】文徵明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准,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滿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寫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14、王冕僧寺夜讀
【斷句】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會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遂為通儒。
【翻譯】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王冕)於是學成了博學多能的儒生。
15、孫權喻呂蒙讀書
【斷句】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翻譯】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裡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等魯肅經過尋陽時,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別眼相看。大哥為什麼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16、陸游築書巢
【斷句】吾室之內,或棲於櫝,或陳於前,或枕籍於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耶!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翻譯】我的屋子裡,有的書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抬頭低頭,四周環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傷,憂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一起的。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子女不相見,而刮風,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但雜亂的書圍繞著我,好像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於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於是邀請客人走近看。客人開始不能夠進入,已進屋的,也不能出來,於是(客人)也大笑著說:「確實啊,這像鳥窩。」
17、董遇談「三餘」勤讀
【斷句】有人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翻譯】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意思是:「讀書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說:「苦於沒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餘』。」有人問「三餘」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農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餘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餘。」
18、智永與「退筆冢」
【斷句】永公住吳興永欣寺,積年學書,後有禿筆頭十瓮,每瓮皆數石。人來覓書並請題額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人謂為「鐵門限」。後取筆頭瘞(yì)之,號為「退筆冢(墳)」。
【翻譯】智永住在吳興永欣寺,多年學習書法,以後有十瓮(缸)寫壞的毛筆頭,每瓮都有幾擔(那麼重)。來求取墨跡並請寫匾額的人多得像鬧市,居住的地方的門檻因此被踏出窟窿,於是就用鐵皮包裹門檻,人們稱之為「鐵門檻」。後把筆頭埋了,稱之為「退筆冢」。
19、匡衡鑿壁借光
【斷句】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翻譯】匡衡很勤學,但沒有蠟燭,鄰居有蠟燭卻照不到(他的房間)。匡衡於是就在牆上打了一個洞用來引進燭光,用書映著光來讀書。當地有一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裡十分富有,書又很多,匡衡就給他家作僱工,辛苦勞動而不要求報酬,主人感到奇怪,就問匡衡,匡衡回答說:「希望可以讀遍主人的書。」主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匡衡)終於成了大學問家。
20、張溥與「七錄齋」
【斷句】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翻譯】張溥小時侯喜歡學習,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抄完了,朗誦一遍,就(把所抄的)燒掉;再抄,象這樣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繭。冬天皮膚因受凍而開裂,每天用熱水浸好幾次。後來命名讀書的書房叫「七錄」…… 張溥作詩和寫文章非常快。各方來索取的,(張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揮筆,馬上就完成,因為這樣所以(張溥)的名聲在當時很高。
21、晉平公炳燭而學
【斷句】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翻譯】晉平公問師曠說:「我七十歲了,想學習(音樂),恐怕已經晚了。」師曠說:「為什麼不點燃蠟燭學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卻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說:「盲眼的我怎麼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習,好像初升太陽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擁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一個更好呢?」平公說:「說得好啊!」
22、高鳳專心致志
【斷句】高鳳,字文通,家以農畝為業。妻常之田,暴麥於庭,令鳳護雞。時天暴雨,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乃省。
【翻譯】高鳳,字文通,家裡把種田作為職業。妻子曾到田地(勞作),在庭院里曬麥,讓高鳳看守著雞。正值天下著暴雨,高鳳拿著竹竿誦讀經書,沒有發覺雨後地上的積水使麥子流走了。妻子回來感到驚訝詢問,高鳳才醒悟過來。
23、葉廷圭與《海錄》
【斷句】余幼嗜學,四十餘年未嘗釋卷,食以飴口,怠以為枕。士大夫家有異書,借無不讀,讀無不終篇而後止。常恨無資,不能盡傳寫,間作數十大冊,擇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錄》。
【翻譯】我年輕時非常喜歡學習,四十多年,不曾放開書卷,拿著它吃東西嘴裡覺得香甜,疲倦時用它當枕頭。士大夫家有與眾不同的書,借來的沒有不讀的,讀的沒有讀完全篇不會終止。常常遺憾沒有錢財,不能全部抄寫。在那麼多書里,分出幾十大冊,選擇其中有用的親手抄下來,取名為《海錄》。
24、為人大須學問
【斷句】太宗謂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問。朕往為群凶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內。古人雲:『不學,牆面,蒞事惟煩。』不徒言也。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翻譯】唐太宗對房玄齡說:「做人非常需要學習與求問。我過去因為許多凶敵沒有平定,東征西討,親自參與軍事,沒有空暇讀書。近來,到處安靜(沒有紛亂),人在殿堂,不能親自拿著書卷,(就)命令別人讀給我聽。做國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書里。古人說:『不學習,一無所知,處理事情只有煩惱。』不只是說說,回想年輕時的處事行為,很是覺得不對。」
25、任末好學勤記
【斷句】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凈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翻譯】任末十四歲,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危險困阻。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成功呢。」有時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小草屋,削荊條製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寫在他的衣服上,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便用干凈的衣服交換他的臟衣服。(他)不是聖人的話不看。快死時告誡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的人,即便是活著,只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
26、王充市肆博覽
【斷句】充少孤,鄉里稱孝。後到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眾流百家之言。後歸鄉里,屏居教授。
【翻譯】王充少年時死了父親,家鄉人都說他對母親很孝敬。後來到了京城,在太學學習從業的本領,拜扶風班彪為師。王充愛好廣泛,瀏覽而不拘泥於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窮沒有書,經常去逛洛陽街上的書店,看人家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背誦,於是(他)廣泛地弄通了眾多流派的學說。後來回到家鄉,退居在家教書。
27、歐陽修「三上」作文
【斷句】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卧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琅然聞於遠近,其篤學如此。」余因謂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
【翻譯】錢惟演(錢思公)雖然生長在富貴之家,卻沒有什麼嗜好。在西京洛陽的時候,曾經對僚屬說:平生唯獨愛好讀書,坐著讀經書、史書,睡者則讀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種雜記,入廁的時候則讀小令。所以從未把書放下片刻。謝絳(謝希深)曾經說:「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時候,他每次入廁一定帶上書,古書之聲,清脆響亮,遠近都能聽見,好學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對謝絳說:「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好好構思啊。」
28、林逋論學問
【斷句】學者之問也,不獨欲聞其說,又必欲知其方:不獨欲知其方,又必欲為其事。而以既問於師,又辯諸友,為當時學者之實務。蓋學以學為人也,問以問所學也。既為人則不得不學,既學之則不容不問。
【翻譯】求學的人提問,不光要聽師長的論說,還一定要了解他們治學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還要實踐師長所教誨的事。這其中,既能向師長請教、又能跟朋友探討,是求學的人最實在的事情。這是因為學習是為了學習做人的道理,提問是為了弄清學習中的疑難。作為一個人不能不學習,學習就當然不能不提問。
29、歐陽修誨學
【斷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翻譯】(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墨製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30、李存審出鏃教子
【斷句】存審出於寒微,常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者凡百餘。」因授以所出鏃,命藏之,曰:「爾曹生於膏梁,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翻譯】李存審出身貧窮沒有地位,他常常訓誡他的孩子們說:「你們的父親年輕時只帶一柄劍離開家鄉,四十年了,地位到達將相之高,在這中間經過萬死才獲得一次生存的險事絕不止一件,剖開骨肉從中取出的箭頭共有一百多個。」於是,把所取出的箭頭拿出給孩子們看,吩咐他們貯藏起來,說:「你們這些人都出生在富貴之家,應當記得你們的父親當年起家時就是這樣艱難啊。」
4. 誰能給我一份 高一 語文 文言文 的練習
高一上語文讀本文言文練習
少奇中學 胡健
齊桓公求管仲
1、下列句子中加橫線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君加惠於臣,使不凍餒 餒:飢餓
B.治國不失其柄 柄:把柄
C.是以濱於死 濱:同「瀕」,迫近
D.君若宥而反之 宥:寬恕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夫為其君動也 則必長為魯國憂矣
B.則其管夷吾乎 欲用其政也
C.若必治國家者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
D.則是君之賜也 則予我矣
3、下列加橫線字與例句中加橫線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猶未得請也,請生之
A.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D.越國以鄙遠
4、對下列加橫線字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①是以濱於死 ②齊使受之以退
③桓公自莒反於齊 ④欲以戮之於群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5、對本文的理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鮑叔深知管仲之才,向齊桓公推薦了管仲,並設巧計派人迎回管仲。
B.鮑叔有知人能讓,舉薦賢能的高風亮節。
C.鮑叔一再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終於打動了齊桓公。
D.齊桓公重視人才,不計前嫌,有著博大的胸懷。
6、翻譯下列句子。
(1)夫為其君動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猶是也。
(2)寡君欲親以為戮,若不生得以戮於群臣,猶未得請也,請生之。
晏子辭千金
1、與例句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晏子方食
A、今齊地方千里 B、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C、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 D、吾長見矣於大方之家
2、與例句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厚取之君而不施於民
A、而摩厲之於義 B、臣誠恐見欺於王 C、趙氏求救於齊 D、且貳於楚也
3、與例句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是為宰藏也
A、忠臣不為也 B、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C、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D、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4、與例句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終再拜而辭
A、停數日,辭去 B、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C、歸去來兮辭 D、不辭勞苦
5、與例子加點字用法不一樣的一句是
例句:是臣代君君民也
A、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 B、陳涉瓮牖繩樞之子
C、填然鼓之 D、籍吏民,封府庫
6、翻譯下列句子
(1)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
(2)進取於君,退得罪於士,身死而財遷於它人,是為宰藏也,智者不為也。
晏子使楚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王曰,何坐? 置之坐上。 但坐觀羅敷。
B、 期年之後。 祭祀必祝之。 齊之習辭者也。
C、寡人反取病焉。 勿使反也。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D、所以然者何?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將軍之高義。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2.下列句子中,沒有省略成分的一項是
A、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B、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C、王好戰,請以戰喻。 D、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3.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晏子)是齊國很會說話的人,現在剛剛到達。
B、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因為他來了,(所以)請允許我們把一個人捆起來從您跟前走過。
C、縛者曷為者也?——綁著的人是干什麼的?
D、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莫非是楚國的水土使(它的)人民喜歡偷盜?
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楚君臣將「一個齊國人」偷換成「所有齊國人」以圖羞辱齊使者的伎倆,被晏子一眼看穿;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機智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B、楚君臣選擇「酒酣」時推出一被綁者,目的是解除晏子的戒備,使晏子面臨受辱而應對不暇。
C、晏子「避席」即對,可見其不但善長辭令,而且任何時候都不忘國家使者維護國家尊嚴、百姓聲譽的神聖職責。
D、楚王因為妒忌晏子的辭令就和身邊的人一起設置圈套為難晏子,沒想到晏子這位「聖人」很嚴肅,不喜歡別人隨便跟他開玩笑。
5、翻譯
(1)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2)聖人非所與熙(熙,通「戲」)也,寡人反取病焉。
重耳之亡
1.下列詞語中,加橫線字的解釋全對的一組是
①重耳不可 可:可以 ②有人而校 校:較量、抵抗
③將適齊 適:適合 ④皆足以相國 相:輔佐
⑤乃饋盤飧 饋:饋贈、贈送 ⑥離外之患 離:離別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2.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晉人伐諸蒲城。 ②天其或者將建諸? ③吾其奔也! ④君其禮焉!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對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於是乎得人。——倚仗君父的天命而享受養生的俸祿,因此才得到人民的擁護。
B.行也,懷與安,實敗名!——(你)走吧,如果貪戀享樂,安於現狀,那麼確實會敗壞(你的)名聲!
C.子盍蚤自貳焉?——您為什麼不早點表示您和曹國人有所不同呢?
D.普,鄭同儕,其過子弟,固將禮焉;況天之所啟乎?——晉國和鄭國都是姬姓國家,他們的子弟即使犯了過錯,本應以禮相待;更何況是上天贊助的人呢?
4.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A. 因內動亂,重耳逃到蒲城,晉國人攻打蒲城,重耳積極應戰,失敗後逃到狄。
B.重耳逃到狄,狄人把俘獲的兩個女子交給重耳,重耳娶其中一個為妻,並生下兩個兒子。
C.重耳逃到衛,飢餓難忍,向原野上的農民乞討,農民卻給他土塊。重耳很憤怒,想鞭打農民,子犯勸說,重耳欣然接受了土塊。
D.重耳逃到曹,曹國大夫僖負羈的妻子說,重耳日後極有可能返回晉國,稱霸於諸侯,討伐曾經對他無禮的國家,那麼曹國一定首當其沖。
5、翻譯
(1)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
(2)得志於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
荊軻刺秦王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持千金之資幣物 幣:禮品
B. 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遺:給予、贈送
C.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謝:道歉,道謝。
D. 圖窮而匕首見 窮:窮盡
2、下列各句中無通假字的一項是( )
A. 圖窮而匕首見 B、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C、 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 D、恐太後玉體之有所郄也
3、依據詞類活用情況,與例句加點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於庭
A.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B、又前而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 D、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
4、下列各句文言句式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④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5、下列對「易水訣別」部分內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是( )
A、太子及賓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為了與荊軻永訣,激勵他冒死行刺,不負重託。
B、文中的音樂描寫,渲染了悲涼的氣氛。
C、三個「皆」字寫出了全體送行者的強烈反應,烘託了送行場面的壯烈氣氛。
D、整個送行場面的描寫,有主有次,有景有情,雖不足百字,卻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6、翻譯
(1)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高一上讀本文言練習答案
齊桓公求管仲
1、B(柄:本,根本,指治國的准則)
2、D(A替;成為;B表測度的語氣;代詞他;C如果;比得上)
3、C(使動用法;A名詞作狀語;B意動用法;D形容詞作名詞)
4、C(①因;②表承接,相當於「而」;③到;④在)
5、C(「一再」不對)
6、①他是為了他的主人才這么做的;您如果寬恕他讓他回來,他也會對你忠心效力的。
②我們國君想親眼看著殺掉他,如果不能讓他活著回國在群臣面前(將他)殺掉,這就沒有達到我們請求的目的,請使他活著。
晏子辭千金
1、C 2、D 3、C 4、B 5、A
晏子使楚
1.D(A項一「坐」作「犯罪」講,二「坐」作「座位」講,三「坐」作「因為」;B項一「之」音節助詞,二「之」代詞,三「之」結構助詞;C項一「反」作「反而」講,二「反」作「返回」講,三「反」作「背叛」講)
2.C(A項省略介詞「於」;B項「旦日」後省略主語,「為」後省略了介詞賓語;D項「敢」前省略主語,「以」後省略介詞賓語)
3.C(A項「方」應講作「將要」,B項「為」應講作「在」,D項「民」此處專指上文提到的「齊人」。)
4.D(根本不是「嚴肅」不嚴肅的問題,這是涉及國家尊嚴、百姓聲譽的大問題)
重耳之亡
1.A(①可:許可,允許。③適:到……去。⑥離:通「罹」,遭遇。)
2.B(①諸:之於。②諸:之乎。③④其:表希望、勸告語氣。)
3.D(「過」是「經過」,「子弟」指重耳。)
4.A(重耳不允許蒲城人應戰,並非失敗後逃到狄。) .
荊軻刺秦王
1、C(謝:謝罪)
2、D(A、「見」通「現」,B、「卒」通「猝」,C「有」通「億」)
3、A(A、名詞作狀語,B、方位名詞作動詞,C、名詞作動詞,D、意動用法)
4、B(①、②定語後置;③被:遭受,不是被動句;④「見」是被動句的標志)
5、B、應是悲壯的氣氛。
5. 高中文言文助讀練習三十答案
==這個問的不倫不類啊
6. 高中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的練習答案
專題訓練答案,可以用好搜,文言文網,很多文言文答案。
7. 高中文言文練習一篇 (節選自《史記•滑稽列傳》)
2005年全國卷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優孟,故楚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綉,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棗脯。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優孟聞之,入殿門,仰天大哭。王驚而問其故。優孟曰「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王曰「寡人之過一至此乎!」於是使以馬屬太官,無今天下久聞也。楚相孫叔敖知其賢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死,汝必貧困。若往見優孟,言我孫叔敖之子也。」居數年,其子窮困負薪,逢優孟,與言曰「我,孫叔敖子也。父且死時,屬我貧困往見優孟。」優孟曰「若無遠有所之。」即為孫叔敖衣冠,抵掌談語。歲余,像孫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別也。庄王置酒,優孟前為壽。庄王大驚,以為孫叔敖復生也,欲以為相。優孟曰「請歸與婦計之,三日而為相。」庄王許之。三日後,優孟復來。王曰「婦言謂何?」孟曰「婦言慎無為,楚相不足為也。如孫叔敖之為楚相,盡忠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無立錐之地,貧困負薪以自飲食。必如孫叔敖,不如自殺。」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難以得食。起而為吏,身貪鄙者余財,不顧恥辱。身死家室富,又恐為奸觸大罪,身死而家滅。貪吏安可為也!念為廉吏,奉法守職,竟死不敢為非。廉吏安可為也!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不足為也!」於是庄王謝優孟,乃召孫叔敖子,封之寢丘四百戶,以奉其禮。後十世不絕。
(節選自《史記·滑稽列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多辯,常以談笑諷諫 辯:辯駁
B.席以露床,啖以棗脯 啖:給……吃
C.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 諫:規勸
D.屬我貧困往見優孟 屬:囑咐
9.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優孟「以談笑諷諫」的一組是( )
①請以人君禮葬之 ②即為孫叔敖衣冠,抵掌談語 ③庄王置酒,優孟前為壽 ④請歸與婦計之,三日而為相 ⑤必如孫叔敖,不如自殺 ⑤廉吏安可為也
A.①③④ B. ①⑤⑥
C.②③⑤ D. ②④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優盂言辭詼諧幽默。楚莊王想厚葬所愛之馬,群臣進諫反遭嚴詞拒絕;優孟以反語諷諫,說是以大夫禮不夠隆重,使庄王認識錯誤,收回成命。
B.孫叔敖十分看重優孟,臨終前預料兒子必將貧困,要他到時去找優孟尋求幫助。優孟慨然允諾孫叔敖子後,極力模仿孫叔敖,想使楚莊王醒悟。
C.楚莊王誤以為優孟是孫叔敖復生,想任他為相。優孟與妻子商定三日之後為相,又責怪庄王利用孫叔敖成就霸業,而對他的後代卻不聞不問。
D.優盂由孫叔敖一事而引發感慨,指出為官者不應貪鄙求財,否則將觸犯法令而身死家滅;但廉吏死後,其家人卻會面臨窮困潦倒的悲慘境遇。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
譯文:
(2)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不足為也!
譯文:
【文言文答案及譯文】
8.A解析:應為名詞,詼諧幽默之語。
9.B解析:②③是優孟的動作非言語。④只是陳述而無談笑諷諫內容。
10.C解析:優孟並未為相。
11.(10分)
(1)(5分)馬患肥胖症而死,讓群臣為它治喪,要用內棺外槨的大夫禮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對此直言規勸, 認為不可以。
(大意2分,「病肥」,「喪之」,「棺槨大夫禮」三處各1分)
(2)(5分)楚相孫叔敖堅守廉潔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處困境,背柴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大意2分,「持廉」「妻子」「窮困」各1分)
參考譯文:
優孟,楚之樂人。身高八尺,多詼諧之語,常在談笑之中諷諫。楚莊王的時候,有一匹愛馬,穿的馬衣要綉有花紋,住在華麗的屋室之中,用露床為席,用棗脯來喂它。馬患肥胖症而死,楚玉要群臣為它治喪,要用內棺外槨的大夫禮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對此直言規勸,認為不可以。楚莊王下令說:「有膽敢用葬馬來進諫的人,罪當死。」優孟聽說了這件事,進入殿門,仰天大哭,楚莊王很吃驚問他為什麼這樣。優孟說:「這馬是大王最心愛的,憑楚國這樣堂堂大國,有什麼尋求不到的?用大夫的禮制下葬太薄了,請求君王用君王之禮下葬它。」楚莊王說:「我的過錯全都到這種地步了。」於是把馬交給負責的官吏,並下令不要讓天下人知道此事,速速處理不可聲張。楚國宰相孫叔敖知道他是個賢能的人,平素很善待他。得病將死時,囑咐他的兒子說:「我死了,你定會貧困窘迫。你去見優孟,說我是孫叔敖的兒子。」過了幾年,孫叔敖之子窮困不堪背柴為生,碰到優孟,對他說:「我是孫叔敖的兒子。父親將要死時,囑咐我貧困窘迫時去見優孟。」優孟說:「如果沒有遠見怎會有這種安排。」立即更換上孫叔敖的衣冠,與其子親切談話,一年多時間,優孟言談像極了孫叔敖,楚王和左右侍臣都不能分辨,楚莊王擺酒,優孟前去祝壽,庄王見到他大驚,以為是孫叔敖再生,想要讓他任相位。優孟說:「請允許我回去和老妻商議商議這件事,三天後再為相。」庄王答應了他。三天後,優孟又來了。庄王問:「老妻說什麼?」優孟說:「她說謹慎考慮,不要做楚相。楚國宰相不值得做。像孫叔敖當了楚相,盡忠盡職廉潔奉公來治理楚國,楚國得以稱霸。現在他死了,他的兒子無立錐之地,窮困得要靠背柴來養活自己。一定要像孫叔敖,不如自殺。」優孟趁機高歌曰:「居山中耕田苦,難以果腹。出山為官,貪婪鄙陋的人會發財,只是顧不及恥辱,人死後家室富足,又擔心被加以姦邪之罪,性命沒了,家也滅了。貪官怎麼能做呢!想做廉潔之官,尊奉法律忠於職守,到死不敢胡作非為。廉吏怎可以做呢!楚國宰相孫叔敖堅守廉潔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處困境,背柴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於是庄王謝過優孟,就召見孫叔敖的兒子,封他寢丘封地,民四百戶,來俸養祖祀。以後十代都未曾斷絕過封賞。
8. 高中必修二文言文練習題
說明:本試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兩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餘100分);答題時間120分鍾。第I卷(共60分)一、(30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氾水(fàn) 棲息(qī) 游說(shuǒ) 跌宕多姿(dàng) B.會稽(jǐ) 官宦(huàn) 更改(gèng) 搖曳生姿(yè) C.昳麗(yì) 窺視(kuǐ) 諷諫(jiàn) 寢食不安(qǐn) D.唾棄(tuò) 翁媼(ǎo) 溝壑(huò) 恃才傲物(shì) 2.下列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軍,駐扎) B.公從之,辭曰 (辭,推辭) C.行李之往來 (行李,出門時帶的包裹、箱子等) D.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戍,防守、守衛) 3.和例句中「夫」字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②夫晉,何厭之有 ③夫戰,勇氣也 ④予觀夫巴陵勝狀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⑥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A、①⑥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5.對下面「之」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②何厭之有 ③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④輟耕之壟上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6.對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 ) ①晉軍函陵 ②若不闕秦 ③聞寡人之耳者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⑤私我也 ⑥吾妻之美我者 ⑦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⑧趙王之子孫侯者 ⑨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⑩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A.①⑧/②③⑨⑩/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③④⑤⑨⑩/⑥/⑦ C.①⑧/②③⑨⑩/⑥/④⑤/⑦ D.①⑦/②③⑨⑩/⑥/④⑤/⑧ 7.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謙稱的一項是 ( ) A.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B.老臣賤息舒淇,最少 C.寡人聞古之賢君 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8.下列加點字活用不同類的一項是 ( ) A.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B.請勾踐女於王。 C.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D.君將哀而生之乎。 9.從句式特點看,找出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項 ( ) A.夫晉,何厭之有 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諸侯有在者乎 10.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 A.《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紀傳體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B.《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記載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史實。 C.《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的計策及有關的謀議或辭說。 D.「二十四史」是指我國古代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前四史」則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二、(略9分,每小題3分)三、(21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17題。勾踐說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行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飲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14.列兩組句子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 ②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 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④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 A.兩個「以」相同,兩個「之」也相同 B.兩個「以」相同,兩個「之」不同 C.兩個「以」不同,兩個「之」相同 D.兩個「以」不同,兩個「之」也不同 1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沒有古今異義現象的一項是 ( ) A.進不用命,退則無恥 B.吊有憂,賀有喜 C.潔其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