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有哪些套路或者答題技巧
要做好高中語文閱讀,首先要提高閱讀能力,包括閱讀速度、整體感知、整理歸納分析等放方面。可以練習掌握一下快速閱讀的能力,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培養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題效率;同時海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
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建議去練習一下,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在閱讀速度、歸納分析、理解記憶等方面幫助較大。閱讀能力是一方面,提高閱讀答題正確率,還需要平時多練習,最好能給自己規劃一下時間,每天或兩天練習一篇語文閱讀理解,各種類型的都要有,這樣才不會導致眼高手低。
高考語文閱讀題答題具體技巧,分別舉例如下幾點: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❷ 高中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包括人物傳記類以及小說閱讀 希望哪位總結一下
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
解題思路:通過人物的描寫(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細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然後根據題目要求作答。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
XX是一個……的人物形象。作為什麼人,他怎麼樣,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思想品質)。 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一般可從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
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
環境 常見題型:
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
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環境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②暗示社會環境(背景、習俗、思想觀念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④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⑤推動情節的發展或作為情節線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命題角度(四)·主題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解題模式:
(1)梳理文章結構。 (2)概括內容主旨。
(3)聯系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主題的概括:
這篇……(或文本)通過對……的記敘(或描寫),反映了(表現了)……精神;歌頌了(贊揚了)……品質;揭示了(揭露了)……實質(罪行、問題)。
❸ 高中語文閱讀有哪些常見的主旨總結
1 文學抄作品
寫人為主:記敘了襲……贊揚了……表達了
記事為主:記敘了……批評(歌頌)了……表現了……
寫景狀物:採用……手法,藉助……描寫,贊揚……
游記:描寫了……表達了……感情
2. 議論文
立論:文章論述了……闡明了……
駁論:文章駁斥了……提出了(闡述)……主張(道理)
3. 科技文
文章說明(介紹)了……體現(展現、贊美)了……
❹ 高中語文:總結和收束這兩個詞在高考現代文閱讀中有區別嗎
「總結」有兩個義項:
①作動詞用。把一階段內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各種經驗或情況分回析研究,做答出有指導性的結論:你回去好好總結這個季度的工作。
②作名詞用。指總結後概括出來的結論:回去寫好本學期的教學總結。
而「收束」有三個義項:
都作動詞用。
①收拾(行李):收束停當就出發。
②約束:把遊玩的心思收束一下,准備下學期的功課。
③結束:蠟燭已經燃盡,我的信也該收束了。
❺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知識點
小說閱讀
【考綱解讀】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的說明》要求在文學類作品閱讀中,能夠「分析作品結構」。小說結構的重點是小說的線索和層次。
小說線索是貫穿整個作品的情節發展的脈絡,它可以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某個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說的事件,還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間、時間。閱讀小說,抓住線索是把握小說故事發展的關鍵。
線索有單線和雙線兩種。
小說層次就是小說結構,常見小說結構都是從情節的發展來劃分,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把握情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幫助我們把握作者謀篇布局的用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發展過程、把握文章主題不斷深化的進程。所以賞析小說構思技巧需要從小說層次入手。
【分析小說思路的考點】
小說在考查「分析作品結構」時,往往會在如下二個方面設置考題:
一、線索方面:
1、小說以什麼線索結構全文?
2、分析小說的線索特點。
二、結構思路方面:
1、小說在結構安排方面有什麼特點?
2、小說中寫這個情節(或人物)有什麼作用?
3、小說中多次寫到某個細節,它前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作用?
4、小說在敘述某件事情的時候又穿插了某些細節,有什麼作用?
5、小說中人物的起名有什麼用意?
【分析小說思路的主要知識點】
一、線索方面: 1、小說以什麼線索結構全文?
【解析】一般來說,小說線索可以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某個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說的事件,還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間、時間。尋找線索的途徑有:小說標題、小說中的中心詞。例如《名師大講堂》P193《密碼中的真情》和《中了大獎》,其線索都在題目中出現,前者是一個事物----密碼,後者是事件----中獎。
2、分析小說的線索特點。
【解析】小說線索分為單線和雙線兩種。要求分析的「小說線索」,一般都是雙線結構,一明一暗,相互交織。但注意的明暗交織的雙線必須是由一個共同點來連接。如《名師大講堂》P193《中了大獎》,兩條線索的連接點就是「中獎」;魯迅小說《葯》「華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連接點就是「葯」。
二、結構思路方面: 1、小說在結構安排方面有什麼特點?
【解析】小說在結構安排方面一般會考慮如下幾點:①明暗雙線,②巧設懸念,③一波三折,④鋪墊伏筆,⑤出人意料,⑥前後呼應。 【例題1】《名師大講堂》P198《就我沒白吃》第1題:本篇小說的構思很有特點,說說這個特點是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特點:結局出人意料;好處:一是刻畫人物[凸顯小人物的凄涼處境],二是揭示主題[批評腐敗現象]。) 【例題2】《名師大講堂》P205《柔弱的人》第1題:小說在情節安排方面有什麼特點?(情節一波三折、結局出人意料)
2、小說中寫這個情節(或人物)有什麼作用?
【解析】分析小說具體寫到某個情節或人物的作用,可以從如下幾點考慮:①如果是開頭的情節,一般有設置懸念,層層推進,引人入勝的作用。②如果是中間的情節,一般有推進故事、引起下文的作用。③如果是結尾補敘的情節,一般有照應前文、補充解釋或者巧設突轉、出人意料、引人深思的作用。④如果是小說的配角,一般有主次互動、深化主旨情感或者以配角襯托(正反)主角作用。
【例題1】《名師大講堂》P207《看房》第1題:小說開頭售樓先生和異鄉人關於「樓盤的賣點」的問答有一段描述,這段對話描寫有什麼特點?其作用是什麼?(第一問:句子短,節奏快。第二問:設置懸念,層層推進,引人入勝) 【例題2】《名師大講堂》P204《最佳配偶》第2題:文章結尾有什麼特點?請簡要賞析。(內容上:戛然而止,發人深思。結構上:巧設突轉,出人意料,增強可讀性。) 【例題3】《名師大講堂》P207《溫馨一幕》第1題:小說中寫老乞丐有何作用?(內容上:推動情節發展、引出下文;豐富小說內涵人物。塑造上:以老乞丐的愛心襯托少年的淳樸。) 【例題4】《名師大講堂》P194《侯銀匠》第1題:小說第二段對全文情節展開有什麼作用?請具體說明。(為下文做鋪墊)
3、小說中多次寫到某個細節,它前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作用?
【解析】小說中如多次寫到某個細節(情節或者行為),其前後的不同主要要聯系前後文,從主旨表達和情感體現兩方面去分析它的異同。而它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①創設背景,渲染氣氛,②鋪墊伏筆、暗示情節發展,③刻畫人物、推動情節,④突出主旨、抒寫情感。
【例題1】】《名師大講堂》P203《老師,我站著呢》第1題:A均在課堂上前後兩次說到:「老師,我站著呢!」在表達內容上有什麼異同?(問的是表達內容方面:相同點都是告訴老師「我是站著的,並不是沒有站起來」;不同的是第一次只是強調「我已經佔起來了,我的態度很好」,第二次暗示的是「我不介意老師昨天的誤會或者傷害,我依然很開朗快樂」;體現了A君內心的善良和寬容。)
【例題2 】《名師大講堂》P202《烏米》第3-②題:文中反復寫她的歌聲有何目的?(三個方面:一是刻畫人物,表現人物內心情感和性格;二是渲染氣氛,使故事籠罩在明暗交織的情感氛圍中;三是抒寫情感,喚起讀者對主人公的同情。)
【例題3 】《名師大講堂》P203《特別考試》第1題:小說多次寫到群眾的反映,這樣寫有什麼作用?(三個方面:一是推動情節發展;二是側面烘託人物;三是渲染故事氣氛。)
【例題4】《名師大講堂》P205《午後的故事》第1題:小說的題目是「午後的故事」,文中多次寫到午後明亮亮的陽光,作用是什麼?(三個方面:一是創設故事背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告訴讀者行凶事件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二是暗示情節發展,這暴露在陽光下的罪惡竟然無人制止;三是刻畫人物,映襯出老人見義勇為的高大光輝形象。)
【例題5】《名師大講堂》P210《火駒》第2題:小說兩次「吃葯」的細節描寫,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請作簡要分析。(第一次:表現他病得很重,為他的心理活動和幻覺提供背景和條件。第二次:為他咽氣作鋪墊,推動情節向高潮發展。)
4、小說在敘述某件事情的時候又穿插了某些細節,有什麼作用?
【解析】小說在敘述某件事情的時候又穿插了某些細節,其主要作用有:①補充敘述,完善情節;②照應前文,為下文情節發展蓄勢; ③上下銜接,過渡自然。
【例題】《名師大講堂》P205《柔弱的人》第2題:小說在對話中穿插了多處對尤利婭的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請選一處賞析。(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選一處神態描寫或動作描寫;二是此處描寫寫了什麼,刻畫了人物什麼特徵;三是穿插在此處的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5、小說中人物的起名有什麼用意?
【解析】小說中人物起名頗能體現作者的巧妙心思。小說大家往往利用如下技法給小說主人公起名:①諧音雙關法,如《紅樓夢》中「原應嘆息」「真事隱」等;②人如其名法,一曰如外形,如魯迅小說中的「駝背五少爺」、「紅眼睛阿義」、「花白鬍子」等;二曰如性情,如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白自在」、「左冷禪」等;③歷史文化法,如金庸小說中「岳不群」、「卓不凡」、「王重陽」、「李莫愁」等;④時代標識法,如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郭靖」和「楊康」,合二為一就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恥」;魯迅小說中的「九斤老太」、「夏四奶奶」等;巴金小說中的「覺新」、「覺民」等;⑤蘊涵深意法,如《水滸傳》中的「智多星吳用」,魯迅《葯》中的「夏瑜」,浩然《金光大道》中的「高大全」,柯雲路《新星》中的「李向南」等;⑥怪誕新奇法,如古龍小說中的「西門吹雪」、「楚留香」、「花無缺」。
【解析】根據作者給人物命名的技法,我們可以推測小說中人物起名的用意大致有如下幾點: ①一語雙關,揭示主題。②揭示人物外貌特徵或性格特徵;③體現小說的文化內涵;④暗示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⑤暗示故事結局,揭示小說主題;⑥用新奇的手法吸引讀者。
【例題】《名師大講堂》P209《我是一個善良的人》第1題:文章的主人公名字叫「蔣道理」,這樣起名的用意是什麼?(一語雙關,揭示主題。)
【小說線索、思路思路的答題指津】
1、熟悉相關知識,牢記答題術語;
2、小說線索特點,明暗雙線交織;
3、小說思路問題,注意審清題目;
4、問什麼答什麼,分清答題角度;
5、內容情感結構,人物環境情節;
6、開頭巧設懸念,結尾出人意料;
7、中間一波三折,鋪墊伏筆襯托;
8、揭示深化主題,塑造刻畫人物;
9、創設故事情境,渲染環境氛圍;
❻ 高中語文閱讀理論知識點
一、敘述人稱
1.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並更能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客觀實在
二、敘述方式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三、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辭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長於抒情。
7.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
五、結構安排
布局謀篇的技巧: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度鋪墊、設置線索;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記敘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景變化、思維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層次。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如下幾種: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位置為線索。
從結構上明確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後**鋪墊、埋下伏筆;
2、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後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
3、轉承句——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5、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
6、情感句——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1)記敘文(散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時間順序或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組織材料。
②按觀察點的變換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樓閣》。
③按場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內蒙訪古》。
④按材料性質歸類安排結構,如《瑣憶》。
⑤按作者認識的過程或感情的變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作為行文線索安排材料。
(2)議論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邏輯思維分,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②按篇章結構分,常見的結構有並列式、對照式、層進式和總分式。
六、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2、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
3、說明文中描寫、文藝性筆調起到點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夾敘夾議,記敘與議論交叉運用的寫法,使文章在輕松活潑之中,闡發議論,讀來饒有興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記敘是為議論服務的,而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敘為議提供了事實依據,使立論有根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七、語言
1、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
2、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
3、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八、表現手法
1、象徵,藉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象徵手法的「托義於物」也就是「藉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2、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3、先抑後揚,引發好奇,感情鋪墊,引發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託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虛實結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構緊湊,筆墨集中。
7、動靜相襯,動襯靜,靜襯動,生動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手法。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比較一下,我們就可以發現二者的不同點:渲染在於對某種事物的有意重彩潑墨式的描寫;襯托卻是通過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時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對用來襯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
10、聯想想像,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想像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力。
一般通用參考答案:
點:答題要點(寫法、內容、結構)
面:與要點有關的文章內容
書:書寫
序:答題有條理
❼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考點梳理!
小說也是高考文學作品閱讀的重點考查文體,古典小說、現代小說、短篇小說或長篇小說(節選)都是考查的范圍。
高考重點考查考生對小說的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能力,從小說的人物形象、情節主題、語言內涵、表達技巧等方面設題。同時,注意考查考生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鼓勵考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豐富意蘊,探討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創意性的解讀。
1.體察小說人物
體察人物形象可以從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等角度審視,也可以將其放在具體的環境、情節里審視,還可以從文中其他人物或者作者評價的角度去審視。【典型例題】結合作品,請簡要分析「母親」這一人物形象。 (2008年高考廣東卷)【相關文段】
我總忘不了小船送來的那天。父親並沒有顯示出什麼特別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樣戴上帽子,對我們說了一聲再見,沒帶食物,也沒拿別的什麼。我原以為母親會大吵大鬧,但她沒有。臉色蒼白,從頭到尾她只說了一句話:「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
……
人們一致認為,對於父親而言,食物是一個大問題,他一定會離開大河,回到家中。
他們可是大錯特錯了。父親有一個秘密的補給來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帶給他。後來我驚異地發現,母親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總是把食物放在我輕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懷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河《第三條岸》)
【解題指導】分析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的不同的側面,這就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人物。這里作者將「母親」放在「父親」故事的主線上展示她的個性,我們可以看到,「母親」對待「父親」的行為態度,「語言」與「行為」上是有所不同,這正好反映了她性格的不同側面。
【參考答案】母親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她對父親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親的行動後,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對於父親的舉動,她覺得羞辱。但對父親,她雖不理解,在物質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見她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
2.分析小說主題
小說主題的分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人物入手:①主要人物是誰?②主要人物具有怎樣的品質,作者對其有何評價?③人物之間的關系(映襯、對比、沖突),為什麼這樣安排?如2008年高考江蘇卷小說題為「侯銀匠」,說明他是小說的主人公。小說寫了侯銀匠一家人的生活,表達了社會下層人物的普通生活和深厚的親情,表現他的勤勞、精細,還有內心的寂寞、凄苦,這便是小說的主題。根據選材為主題服務的原則,總體上我們可以說,寫侯菊的筆墨,也是為了寫侯銀匠(用映襯、烘托之法),也是為了突出主題。
(2)從情節入手:從情節透視人物命運、作者情感傾向等,進而探究小說的主題。
(3)從時代背景入手,如分析《阿Q正傳》、《風波》等小說的主題,都要將其置於辛亥革命失敗這一大的背景下來思考。
(4)從描寫手法切入,即從小說對比、象徵、細節描寫等藝術手法入手探究主題。如孫犁的小說《囑咐》寫水生嫂送水生的冰床在水淀上飛行和太陽光沖開濃霧的情景,就不僅充滿詩情畫意,而且象徵著人民解放事業的飛速發展、分離的暫時性和勝利的必然性。
3.理解小說情節
理解小說情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把握情節的發展階段: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2)把握情節的意義,透視情節表達的思想本質。
(3)把握情節安排上的特點、藝術構思的巧妙(伏筆、照應,懸念,巧合,誤會,陡轉,抑揚)。
(4)分析某一情節在人物塑造、故事發展、表達主題等方面的作用。解答「情節作用」類的題目,思路有三:
一是考慮某個情節與全文中相關情節的關系。如,這道題題干對思考點進行了明確的限定,即「對全文情節展開有什麼作用」,顯然要求思考第二段的情節與下文的關系,並能從這個關系中悟出作者安排情節的匠心。如小說《侯銀匠》第二段就表達手法而言屬於概述,就全文情節展開而言起交待(鋪墊)作用。小說後面的情節寫侯銀匠如何愛女兒,女兒怎樣聰明能幹,都有據可依。這也是小說的常見技巧之一。
二是考慮情節與主題的關系。如《駱駝祥子》中暴雨狂瀉,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著頭一步一步的往前拽」的情節,反映了舊社會人力車夫的凄苦生活、悲慘命運。
三是考慮情節與人物性格的關系。如《水滸傳》寫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給讀者以武松會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著安排哨棒打斷,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邊,兩手揪住老虎頭皮,按在地上,提起鐵般拳頭,打得老虎眼、口、鼻、耳四竅流血的情節,有力地彰顯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4.學會創意解讀
鑒於高考是一種選拔性的考試,即便是探究題,也會在給學生選擇機會的同時,對回答問題的角度、思考范圍等進行適當的限制。解答這類試題,考生應該在題干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角度,這樣更有利於實現有創意的解讀。
【典型例題】小說描寫了警察吉米和通緝犯鮑勃「二十年以後」赴約的故事,在「情與法」的沖突中,兩個人都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於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
❽ 高中語文總結怎麼寫
語文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和正確地理解、掌握並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當前的素質教育又向語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且要教書育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各種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完成以上任務,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認真學習各種教學理論,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工作情況的總結。
一、轉變思想觀念,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是貫徹落實教育方針的前提條件。一個教師必須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受教育的主體,每一個學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對象。
1、語文教學無差生
面向全體學生必然涉及「差生」問題,相當一部分教師總是按照學生考試成績的好壞把學生分成若干層次,那些考試成績不好的,理所當然的被劃為「差生」之列。而實際上,經過十幾年的學習每一個學生都已具備了運用語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都有自己的閃光之處。有人善於遣詞造句,有人善於布局謀篇,有人長於書面表達,有人善於口語傳情。在我的眼中語文學習無差生可言,有的只是語文能力處於不同層次上的一個群體,語文教學無差生。按照布魯姆的教育理論,只要給學生以正確的方法指導和足夠的時間,他們都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思想觀念的轉變會帶來全新的教學方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難設想一個對語文不感興趣的老師會教好語文,一個對語文毫無興趣的學生能學好語文,激發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是求得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首先是面向全體學生,緊扣教材內容,設計出靈活多樣的教法吸引學生,生動、新穎、恰切的教法,讓學生始終在新異刺激下投入學習。其次是貫徹成功教育的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一開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讓優秀生走向淵博,讓大多數學生堅定學好的信心,讓從沒受過老師表揚的學生也體驗到老師肯定性評價的愉快。
3、授之以「漁」,求得學生主動地發展
「最好的學問是關於方法的學問」、「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善學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學者事倍而功半」。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可以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學生進入高中,首要的任務就是樹立語文學習的「大語文」觀,要放眼社會,放眼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平時讓學生堅持「多讀、多聽、多想、多寫、多說」的「五多」做法,並嚴格要求,這樣學生進入高中之後,普遍能夠迅速掌握語文學習規律,形成自己獨到的學習方法,進入語文學習的自由王國取得理想的成績。
總之,老師思想觀念的轉變,會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受教育的主體,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每一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 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教學目的的實現主要通過教學過程來實現,要想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在授課教師要講出個性,講出風格,講出精彩,講出意蘊,為學生展示一個既得天獨厚又異彩紛呈的世界,給學生以思考和啟迪,促使學生積極學習、主動發展。
1、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葉聖陶先生明確指出課文只是語文學習的例子。這就要求每一個語文教師充分認識到教材特點,整體把握教材,靈活運用,充分發揮教材的典範示例性,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在教材使用上,我緊扣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努力把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實際結合起來,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對教材進行一定的取捨,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世間最美的墳墓》這篇散文,只抓住托爾斯泰墓逼人的樸素正是他畢生追求——嚮往平民化、回歸自然——這一偉大人格的外化這一重點講深講透。莫泊桑的《項鏈》中外馳名,學生樂於閱讀,但僅此一篇又怎能滿足學生求知的渴望,我在講解課文的基礎上,又給學生補充了莫泊桑的其它小說如《羊脂球》等,並把莫泊桑和另外兩位短篇小說巨匠美國的歐亨利,俄國的契訶夫作以比較,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又豐富了學生內心世界。
2、把科學性和思想性密切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它無疑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的特點,滲透思想教育內容。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語言文字博大精深,歷史偉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棄疾、文天祥、譚嗣同等等,他們的愛國豪情充塞著青年學生的胸膛;張衡、蔡倫、沈括,他們之所以歷代被人們稱頌,是因為他們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中華文明做出了貢獻;天山的壯麗,泰山的博大,黃山的神奇,三峽的秀美,內蒙的遼闊,都讓學生心向神往,愛國的熱情澎湃於胸中。其次,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挖掘課文內涵,讓學生從中領悟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方法。《拿來主義》教會了學生如何對待傳統;《〈吶喊〉自序》讓學生看到了一個偉人對真理的不懈追求;《阿Q正轉》讓學生了解了一個靈魂殘缺之人的可悲;《師說》可以讓學生摒棄盲目自大,養成求實好學的習慣。
在貫徹這一原則時,我努力把握科學性和思想性的有機結合,結合課文並從學生實際出發,使他們真正感受到文學作品中思想價值的魅力。
3、課內要求與擴大課外知識范圍相結合,開闊學生視野
課文是個例子,在落實基礎知識,培養基本能力的前提下,我注重擴充課外知識,開闊學生眼界,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繽紛的課外生活引入課堂,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活力。每學期我都要結合課文教學引入一定數量的文言文,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習慣,豐富了學生內心世界。課堂上根據講課內容隨時提出緊密聯系現實的問題,極大激發了學生思考習慣。並在課下引導學生閱讀一些中外名著以及《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文匯報》等報刊的專題文章,讓學生從中了解到社會,為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開掘寫作源泉,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作文教學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運用語言表達正確、豐富、深刻的思想。課文只是範例,是導游圖,語文教學最終要落實到語言的運用上。學生寫好作文,語言運用的基本能力和寫作技巧是基本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必須學會思考,學會做人,有豐富的思想、高尚的品德。
1、養成思考習慣,為寫作提供持久動力
「文以載道」,言為心聲,語言是心靈的外化。很難設想一個不善於思考的學生,會寫出內涵豐富、生動活潑的文章。「教會學生思考這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這一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
生活中充滿了哲理,認真反思生活,可凈化靈魂;密切關注社會生活,可了解並認識社會,在課堂教學中我不斷提出問題,並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極大豐富他們的思想。如在教《阿Q正傳》一文時,我提出「我是阿Q嗎」這一問題,讓學生反思自己性格的弱點;教《葯》一文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上醫醫國,其次醫人」的道理,讓學生反思當今社會。
「是要發展,還是要純凈空間」,讓學生認識到它保護環境的重要;「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引導學生關心他人;「中國足球騰飛說明了什麼」,從中悟出苦難與輝煌的含義。讓學生在爭論中學會了思考,摒棄了無用的牢騷。一系列密切聯系人生和社會問題的提出,打破了高中生活的枯燥單調,調動了學生思考積極性,增添了高中生活的色彩,發掘出了寫作寶庫。
2、課堂作文與練筆作文相結合,提高寫作效率
目前,作文教學還沒有一套完整成體系的教材,作文教學也就成了高中語文教學的薄弱環節。我在作文教學中嘗試了課堂作文與練筆作文相結合的方法,課堂作文抓規范抓時效,練筆作文抓基礎抓思想,收到了較好效果。
課堂作文規范性要求必不可少,無規矩無以成方圓,必要的寫作知識講授和嚴格的時間要求,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可遵循的規律。課堂作文緊扣人生思考、社會現實、課文內容、單元寫作訓練幾個主要方面,力求讓學生寫出思想,寫出生活。練筆作文重在抓基礎,重在讓學生通過作文去認識生活,去理解人生。形式不拘一格,這樣一來練筆作文成了學生馳騁思想的原野,成了師生暢談交流的渠道與平台。
規范化的要求,寫作源泉的開掘,寫作形式的靈活多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寫作的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極大的提高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小結:人們常說中學教師難當,中學語文教師更難當,而我卻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體會到了中學語文教師的樂趣,學生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在原來基礎上有了長足的進步。我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分探索一分收獲。只要努力去工作,積極去探索,一定會迎來高中語文教學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