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語文教學
內容摘要:本文先簡要分析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在初中語文教學領域的不斷深入,將現代信息技術、新課程理念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的重要性,接著著重分析如何借力現代信息技術,打造語文高效課堂:(一)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教學信息,渲染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望;(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豐富情感,形成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營造濃郁輕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四)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五)利用網路資源,開闊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實踐能力。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新課程理念初中語文教學高效課堂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以及新課程理念在初中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實施,必將引發教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學科課程方面的深刻變革,因為這不僅能為學生提供了最優質的學習文化環境,能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而且它能有效地拓展語文教學視野,有利於語文學科教學進行新的整合,有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形成並發展語文素養和語文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科高效課堂的打造。一、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新課程理念實施的必然要求。所謂信息技術,就是應用信息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對信息進行搜集、加工、整理和應用的技術。信息技術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質量高、交互性強等優點,優化傳遞信息的渠道,能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愉快合作、開闊視野、獲得發展。在學科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科教學聲情並茂、知情並重、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在有限的時間內,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加大課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訓練水平。《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必須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感受語文的人文精神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讓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得到碰撞,使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在固有的教學基礎上達到最優化。它構建一種活潑、新穎、重方法、促思維的創新型教學模式,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創建理想的教學環境。因此,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打造高效課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語文新課程理念實施的需要,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需要,是時代的需要。二、借力現代信息技術,打造語文高效課堂。(一)運用信息技術,渲染氣氛,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望。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藉助多媒體,把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設計得形象生動,感染力強,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將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創設成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一種場景,變成聲情並茂的導入、講析,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如學習《沁園春•雪》時,運用多媒體播放我國北國雪景和這首詞的電視音樂,使學生既為優美的畫面、雄渾的歌聲所感染,又被磅礴的氣勢、豪邁的情懷所折服,自然而然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產生一種學習和探究課文的強烈的求知慾望。又如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的《三峽》,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文中描繪了長江三峽四季的風光之美。教學時,單憑對課文抽象文字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峽的美,激發他們熱愛祖國山河之情的。我在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播放長江三峽的視頻資料(《話說長江》中三峽部分視頻剪輯)。隨著畫面的出現,音樂的響起,教師聲情並茂的表情朗誦,學生在視聽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同時抽象的文字瞬間就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了。這樣,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再如教學《黃河頌》一文時,用音樂電視《黃河大合唱》組歌導入,同時播放黃河壺口瀑布等壯麗景色圖片,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渲染課堂氣氛,從而引起學生心靈上的共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並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二)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的豐富情感,形成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Ⅱ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中學語文教
一、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教學的內容只有學生從心理上認同並接受,他才會認真的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這樣,教師的教學目的才能夠達成,教學目標才會實現。而學生從心理上認同,關鍵的因素就在於他對學習的內容是否感興趣。因此,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於學生是否對教學內容感興趣。初中語文教材里所選的一些說明文和文言文由於時間跨度長,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又不是很密切,學生學起來又比較的困難,教師單憑一張嘴來講,學生很難聽懂,自然就提不起興趣,教學效果差肯定就不好了。所以對於這類課文的教學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或幻燈片來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向沙漠進軍》一文時,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教師講清那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是用邏輯順序來寫的,主要介紹了治理沙漠的主要方法是水,其次是植樹種草和培植草皮。這樣的講解既不形象,也不生動,學生是很難理解課文內容的。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幻燈片和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課文一開始就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沙漠中風沙襲擊農田的情景,漫天的黃沙鋪天蓋地的席捲過來,只一會兒的功夫就把長勢良好的莊稼給埋了,再加上狂風怒吼的聲音,這樣,學生就從心靈上認識了沙漠對人類的危害有了一個直觀形象的認識。沙漠危害人類,所以要治理,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怎樣治理,讓學生到課文中找答案。找到後,先讓幾個學生起來回答,然後再呈現出一組幻燈片,讓學生明白沙漠中的主要成分是沙,只要有水,沙子就不會飛起來了。這樣就解決了治理沙漠最大的武器是水做的問題。接著,再提問:有了水以後可以干什麼?學生就會回答:植樹種草。又提問:植樹種草可起到沙漠作用?學生回答: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接著再展示幾幅在沙漠中種了草的效果圖,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再用flash播放沙漠地區植樹種草和沒植樹種草的地方風述進行對比,學生就明白了植樹種草是治理沙漠的最好方法。然後教師在講解本文的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學生就容易明白了。
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演繹課堂教學直觀化,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化,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離不開手段的現代化。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於年代的久遠,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實際並不相符,教師如果還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學生很
2
難在短時間里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而這又往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在此有所突破,學生就無法真正理解課文,那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就無法實現。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要充分了解信息技術,把它用在語文教學之中,為語文教學服務。
1、使用幻燈投影,演繹課堂教學直觀化:
幻燈機投影機的使用,它能大大方便教學,節約課堂板書、繪畫的時間,使教學更加直觀化,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如利用它能分能合這一功能,分析《故鄉》人物閏土。首先,分別打出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兩張畫像,要求學生從放大的畫面中,觀察人物的臉部表情、額頭的線條,衣著穿戴,不難發現少年閏土: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項戴銀圈,紅活圓實的手。中年閏土:灰黃臉色,皺紋很深,頭戴破氈帽,像松樹皮的手。接著利用幻燈能合的特點,把兩張畫像放在一起,比較觀察,從而得出:少年閏土天真浪漫,健康活潑;中年閏土憔悴頹唐,襤褸寒酸。時隔十幾年,閏土面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激發了學生尋找造成閏土驚人變化的真正原因,從而順利地揭示主題,突破教學難點。
2、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化:
利用多媒體能創設情景的特點,展現精彩場面和詩情畫意,可以深化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如講授《岳陽樓記》一文,先展現洞庭湖這一特定的情景,把學生帶入煙波浩渺的洞庭湖,通過學生的看、聽、想,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講解,就能真正理解作者為什麼看到洞庭湖雨天的景象時便發出了「去國還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的感慨,當看到洞庭湖晴天的景象時,作者又抒發了「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懷,對理解後面作者的抒懷難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對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等語句的意境理解用反復播放錄像或「定格」的方法,再穿插教師的講解和點撥來突破。又如在學習《愚公移山》中,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提出「你怎樣看愚公」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通過討論,同學們便能明確愚公的做法在今天看來未必可取,但他認定目標、堅定不移的精神和自信是感人的,也是任何時代都不能丟棄的。最後在多媒體課件中,巧妙的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的MTV片斷,教室里出現那優美鏗鏘的旋律「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彎„„」當屏幕上出現一位古代老人「望望頭上天外天」「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那神情堅毅的特寫畫面時,學生彷彿置身於遠古時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堅定信心,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特別是最後一句「無路難,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為你感嘆」畫龍點睛為討論題做出了最好的詮釋。這樣運用多媒體手段,既不失對古代名篇的把握,又使之富有現代氣息。又比如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小說著力表現魯達扶危濟困、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的鮮明性格,教師上課前,可放一段電視劇《水滸》中的《好漢歌》:「„„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不僅直接導入,而且那高亢的音符、激越的曲調、氣壯山河的歌詞,令學生聽後精神振奮,血脈膨脹,並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節拍而歌之。在這種強烈的氛圍下,學生迫不及待地想深入課文了解魯達如何出手救助金氏父女並懲治惡霸鎮關西的。對課文主題思想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既有利於教師布置作業,又有利於學生的訓練,學練相結合,不但鞏固了學習的內容,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的基本特點①。由於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他的知識容量大,信息來源廣泛,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布置課堂作業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也許教師抄半天的作業,學生幾分鍾就完成了,更何況一節課本來就沒有多少時間,教師根本就不可能抄多少作業給學生做。這樣,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讀不能鞏固,課外的延伸就更談不上了。而電腦具有信息量大、傳輸速度快的特點。利用這個特點對學生布置課堂作業是有很大好處的。如在教學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由於生字詞比較多,要檢查一下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一個一個的寫在黑板上,費時又費力,效果也不一定好,把它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幾分鍾就能完成了。另外,一篇課文上完了,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3
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用一篇相似的文章檢測一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利用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幻燈片一下子就可以完成了。在教學都德的《最後一課》完成時,我們馬上就可以把鄭振鐸的《最後一課》展現出來,讓學生比較它和課文的異同點,教師在加以適當的引導,不但鞏固了課文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意識。其次,信息技術在語文課的復習課的課堂作業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初三的中考語文復習。初三由於要畢業了,要把初中三年的知識進行復習歸納總結,知識容量大、時間緊。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時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字詞、語句連接、仿寫、病句修改中,都可以選很多的內容來練習,方便又快捷,對學生知識內容的了解鞏固都有很大的幫助。
四、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豐富教學資源,從而提高語文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在網路信息技術時代,教學中的教材不再是單一、固定、陳舊的文字材料。它可以是多樣化、個體化、更新更快的多媒體支持下的超文本。通過信息網路,可以使教學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現象等現實生活中學生積累不多的、比較貧乏的都可生動地、具體地、直觀地再現出來。在短時間內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他們的合理猜測、推理提供幫助,可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來、豐富起來。老舍先生寫的《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優秀寫景散文,是一篇難得的教學範文。但由於學生情感體驗和生活的差異,單純的「照本宣科」,教學效果並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光光書面文字,很難引起學生精神上的審美體驗。這時,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發教學資源,教學效果就要比單純的教師講解要好的多。首先,製作fiash朗讀課文,邊朗讀邊播放動畫片,學生在聽課文的同時還能欣賞到美麗的春景圖,引發豐富的聯想,得到了精神上的審美愉悅,為後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在教學時,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的春景動態圖,就能把抽象的文字變成了生動形象的圖像,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旨了,對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好的幫助。再次,回放flash動畫片和幻燈圖片,不但能把課文的寫作順序講的清清楚楚,使學生能夠聽明白,而且作者的感情、文章的主旨學生也比較容易明白。
綜合性學習也是初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處理得較為靈活,學生喜歡學,但書上的文字材料又太少。而且在課堂上讓學生找資料,浪費時間不說,還不一定找得到。這時,利用電腦網路信息技術查找資料就顯得很重要了。網路上信息多、流量大,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課前教師選定好內容,指定范圍讓學生去查,學生查到了,准備充分,課堂氣氛會變得活躍,教師上起課來也會得心應手。時間節約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
二十一世紀我們正處在信息時代,人際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而語文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語文知識的傳播主要是通過語文課堂的教學來實現的。身處初中語文教學一線的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語文教學的路子越來越寬,通過信息的傳遞與知識的共享,推動語文課堂的教學的創新。從語文教學的內在規律出發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全方位的變革,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為語文教學適應當今社會需要,適應當今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應培養現代化人才的需要。
Ⅲ 初中語文哪些教學環節中應用了信息技術,是如何使用的
語文教材中的許抄多課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經典著作,是用來指導學生鑒賞、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極好材料。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提高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我在教學時播放了有關春草圖、 春花圖、 春風圖、 春雨圖 迎春圖、 的錄像,讓學生面對著絢麗多彩、聲色並茂的畫面進行朗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Ⅳ 如何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
語文教學中,不僅是教會學生識字、釋詞、分段、歸納段意等,更要寓情於教,寓理於教。尤其釋面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如果只是單純、機械的講解、分析課文,原本充滿人文氣息的課堂將變得面目可憎。所以在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的推廣及應用,逐步顯示了它的優越性,一是它的方便、快捷,資源共享可讓教師們互相總結有利經驗,互取所長。並且,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播放課件或幻燈片、應用實物投影等在教學中,也節省了教師自己動手製作課件的時間,而且效果更好。二是它的直觀、形象,這一特點也適應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尤其是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東西,如果製作一個生動有趣的課件,在教學中播放,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初二語文《中國石拱橋》,這是一篇說明文。以趙州橋、盧溝橋為例,介紹我國石拱橋: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在說明趙州橋時,講了它的四個特點:(一)一個大拱長37.4m,這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大拱,(二)大拱兩肩各有一個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橋結構勻稱。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讓學生讀課文,教師再結合課文內容講解,那麼,課堂氣氛會很沉悶。但若將相關內容製成課件,給學生直觀、形象的呈現出此橋,再結合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對課文一定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三是它的生動性和豐富性。我在講第一冊《木蘭詩》時,是整個實驗的摸索階段,利用Powerpoint,把美國好萊烏卡通片《花木蘭》部分精彩內容剪輯到課件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激情。然後就提出問題,「在封建社會女子一般是不允許拋頭露面的,而花木蘭為何要去參軍,並且為何要替父從軍,又為何立下赫赫戰功後而不受祿?」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結合背景資料,電影片段,反復研讀課文,找出答案,並抒發自己的感慨。
應用信息技術的這一特點,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加大對學生的刺激力度,將注意力吸引過來,自覺完成任務。如初一語文《春》,若單純的讓學生感悟、教師講解,優美的散文將被分解得支離破碎。但利用多媒體找出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這幾幅圖,讓孩子們直觀欣賞,再配以適時得朗讀。那麼一定能有效地提高效率,激發學生興趣,積極響應課堂教學。
其次,我們要善於把握運用信息技術的時機和必要性。
我們不能濫用信息技術,傳統教學地許多優點是值得我們傳承的。如讀、寫,讓同學們大聲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可以使其更好的感悟課文。板書,經過教師的精心安排、巧妙設計,往往只有簡單、不變的字,卻包含著課文的主要脈絡,而工整的板書、清秀的字跡,也對培養學生的美感,規范其書寫有著有益的影響。故,在教學中,我們應用信息技術時,不能太激進、不能濫用。
對一堂課而言,運用信息技術的目的、時間、順序應多樣化。沒有一定的程序、模式。每篇課文也不同,故我們不強求每堂課都用,而要注意課堂的生成、時機成熟。比如《春》這篇課文,適合在課文開始和結束部分使用多媒體,中間部分則適宜教師講解。
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是必要的,它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形象、直觀、生動,較形象的事物、道理通過信息技術這一媒介,更易為學生理解、接受。
總之,應用信息技術是必要的,在實踐中的應用是隨機的,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整合的目的旨在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所以,將此觀念深入課改中,在實踐中完善。但切忌將其變成枷鎖,所有的活動都被限制在這一范圍中,這樣不僅沒有達到使用信息技術的目的,反而加重課堂負擔。正如矛與盾即對立又統一一樣,信息技術與語文的整合過程也存在著對立與統一,正因為如此,它們在一起才是完整的。
Ⅳ 如何將信息技術運用於初中語文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來自一步推進,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廣大學子對語文學科的熱愛,應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學好其他科目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其自身素質的提高.同時,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交際性極強的學科,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日後的工作與生活都有著極大幫助.課堂教學作為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人才培養的重要舞台.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水平,是當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下面由我來簡單論述如何將信息技術運用於初中語文教學.
Ⅵ 談談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何作用
其實就是簡單介紹基礎計算機知識和操作,雖然目前不一定可以用的上,專但是可以熟悉一下計屬算機。畢竟以後工作和生活中都離不開電腦,但是初中的信息技術談不上對語文教學中有多大作用,初中語文信量還沒到藉助計算機的地步
Ⅶ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一、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教學的內容只有學生從心理上認同並接受,他才會認真的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這樣,教師的教學目的才能夠達成,教學目標才會實現。而學生從心理上認同,關鍵的因素就在於他對學習的內容是否感興趣。因此,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於學生是否對教學內容感興趣。初中語文教材里所選的一些說明文和文言文由於時間跨度長,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又不是很密切,學生學起來又比較的困難,教師單憑一張嘴來講,學生很難聽懂,自然就提不起興趣,教學效果差肯定就不好了。所以對於這類課文的教學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或幻燈片來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向沙漠進軍》一文時,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教師講清那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是用邏輯順序來寫的,主要介紹了治理沙漠的主要方法是水,其次是植樹種草和培植草皮。這樣的講解既不形象,也不生動,學生是很難理解課文內容的。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幻燈片和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課文一開始就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沙漠中風沙襲擊農田的情景,漫天的黃沙鋪天蓋地的席捲過來,只一會兒的功夫就把長勢良好的莊稼給埋了,再加上狂風怒吼的聲音,這樣,學生就從心靈上認識了沙漠對人類的危害有了一個直觀形象的認識。沙漠危害人類,所以要治理,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怎樣治理,讓學生到課文中找答案。找到後,先讓幾個學生起來回答,然後再呈現出一組幻燈片,讓學生明白沙漠中的主要成分是沙,只要有水,沙子就不會飛起來了。這樣就解決了治理沙漠最大的武器是水做的問題。接著,再提問:有了水以後可以干什麼?學生就會回答:植樹種草。又提問:植樹種草可起到沙漠作用?學生回答: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接著再展示幾幅在沙漠中種了草的效果圖,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再用flash播放沙漠地區植樹種草和沒植樹種草的地方風述進行對比,學生就明白了植樹種草是治理沙漠的最好方法。然後教師在講解本文的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學生就容易明白了。
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演繹課堂教學直觀化,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化,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離不開手段的現代化。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於年代的久遠,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實際並不相符,教師如果還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學生很
2
難在短時間里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而這又往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在此有所突破,學生就無法真正理解課文,那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就無法實現。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要充分了解信息技術,把它用在語文教學之中,為語文教學服務。
1、使用幻燈投影,演繹課堂教學直觀化:
幻燈機投影機的使用,它能大大方便教學,節約課堂板書、繪畫的時間,使教學更加直觀化,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如利用它能分能合這一功能,分析《故鄉》人物閏土。首先,分別打出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兩張畫像,要求學生從放大的畫面中,觀察人物的臉部表情、額頭的線條,衣著穿戴,不難發現少年閏土: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項戴銀圈,紅活圓實的手。中年閏土:灰黃臉色,皺紋很深,頭戴破氈帽,像松樹皮的手。接著利用幻燈能合的特點,把兩張畫像放在一起,比較觀察,從而得出:少年閏土天真浪漫,健康活潑;中年閏土憔悴頹唐,襤褸寒酸。時隔十幾年,閏土面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激發了學生尋找造成閏土驚人變化的真正原因,從而順利地揭示主題,突破教學難點。
2、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化:
利用多媒體能創設情景的特點,展現精彩場面和詩情畫意,可以深化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如講授《岳陽樓記》一文,先展現洞庭湖這一特定的情景,把學生帶入煙波浩渺的洞庭湖,通過學生的看、聽、想,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講解,就能真正理解作者為什麼看到洞庭湖雨天的景象時便發出了「去國還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的感慨,當看到洞庭湖晴天的景象時,作者又抒發了「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懷,對理解後面作者的抒懷難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對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等語句的意境理解用反復播放錄像或「定格」的方法,再穿插教師的講解和點撥來突破。又如在學習《愚公移山》中,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提出「你怎樣看愚公」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通過討論,同學們便能明確愚公的做法在今天看來未必可取,但他認定目標、堅定不移的精神和自信是感人的,也是任何時代都不能丟棄的。最後在多媒體課件中,巧妙的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的MTV片斷,教室里出現那優美鏗鏘的旋律「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彎„„」當屏幕上出現一位古代老人「望望頭上天外天」「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那神情堅毅的特寫畫面時,學生彷彿置身於遠古時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堅定信心,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特別是最後一句「無路難,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為你感嘆」畫龍點睛為討論題做出了最好的詮釋。這樣運用多媒體手段,既不失對古代名篇的把握,又使之富有現代氣息。又比如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小說著力表現魯達扶危濟困、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的鮮明性格,教師上課前,可放一段電視劇《水滸》中的《好漢歌》:「„„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不僅直接導入,而且那高亢的音符、激越的曲調、氣壯山河的歌詞,令學生聽後精神振奮,血脈膨脹,並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節拍而歌之。在這種強烈的氛圍下,學生迫不及待地想深入課文了解魯達如何出手救助金氏父女並懲治惡霸鎮關西的。對課文主題思想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既有利於教師布置作業,又有利於學生的訓練,學練相結合,不但鞏固了學習的內容,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的基本特點①。由於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他的知識容量大,信息來源廣泛,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布置課堂作業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也許教師抄半天的作業,學生幾分鍾就完成了,更何況一節課本來就沒有多少時間,教師根本就不可能抄多少作業給學生做。這樣,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讀不能鞏固,課外的延伸就更談不上了。而電腦具有信息量大、傳輸速度快的特點。利用這個特點對學生布置課堂作業是有很大好處的。如在教學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由於生字詞比較多,要檢查一下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一個一個的寫在黑板上,費時又費力,效果也不一定好,把它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幾分鍾就能完成了。另外,一篇課文上完了,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3
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用一篇相似的文章檢測一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利用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幻燈片一下子就可以完成了。在教學都德的《最後一課》完成時,我們馬上就可以把鄭振鐸的《最後一課》展現出來,讓學生比較它和課文的異同點,教師在加以適當的引導,不但鞏固了課文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意識。其次,信息技術在語文課的復習課的課堂作業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初三的中考語文復習。初三由於要畢業了,要把初中三年的知識進行復習歸納總結,知識容量大、時間緊。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時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字詞、語句連接、仿寫、病句修改中,都可以選很多的內容來練習,方便又快捷,對學生知識內容的了解鞏固都有很大的幫助。
四、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豐富教學資源,從而提高語文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在網路信息技術時代,教學中的教材不再是單一、固定、陳舊的文字材料。它可以是多樣化、個體化、更新更快的多媒體支持下的超文本。通過信息網路,可以使教學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現象等現實生活中學生積累不多的、比較貧乏的都可生動地、具體地、直觀地再現出來。在短時間內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他們的合理猜測、推理提供幫助,可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來、豐富起來。老舍先生寫的《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優秀寫景散文,是一篇難得的教學範文。但由於學生情感體驗和生活的差異,單純的「照本宣科」,教學效果並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光光書面文字,很難引起學生精神上的審美體驗。這時,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發教學資源,教學效果就要比單純的教師講解要好的多。首先,製作fiash朗讀課文,邊朗讀邊播放動畫片,學生在聽課文的同時還能欣賞到美麗的春景圖,引發豐富的聯想,得到了精神上的審美愉悅,為後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在教學時,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的春景動態圖,就能把抽象的文字變成了生動形象的圖像,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旨了,對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好的幫助。再次,回放flash動畫片和幻燈圖片,不但能把課文的寫作順序講的清清楚楚,使學生能夠聽明白,而且作者的感情、文章的主旨學生也比較容易明白。
綜合性學習也是初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處理得較為靈活,學生喜歡學,但書上的文字材料又太少。而且在課堂上讓學生找資料,浪費時間不說,還不一定找得到。這時,利用電腦網路信息技術查找資料就顯得很重要了。網路上信息多、流量大,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課前教師選定好內容,指定范圍讓學生去查,學生查到了,准備充分,課堂氣氛會變得活躍,教師上起課來也會得心應手。時間節約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
二十一世紀我們正處在信息時代,人際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而語文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語文知識的傳播主要是通過語文課堂的教學來實現的。身處初中語文教學一線的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語文教學的路子越來越寬,通過信息的傳遞與知識的共享,推動語文課堂的教學的創新。從語文教學的內在規律出發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全方位的變革,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為語文教學適應當今社會需要,適應當今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應培養現代化人才的需要。
Ⅷ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請舉例說明
運用信息技術的聲、形動感,渲染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作者胸有境回,入境始與親」。答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聲、形動感手段,採取圖畫、攝影、幻燈、 音樂 、語言描述和動作演示等方式,創造與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使他們耳濡目染、口誦心惟,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鳴。
Ⅸ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運用信息技術的聲、形動感,渲染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作者胸內有境,入境始與親」容。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聲、形動感手段,採取圖畫、攝影、幻燈、 音樂 、語言描述和動作演示等方式,創造與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使他們耳濡目染、口誦心惟,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