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習作六
訪民選樓長——懷民
鎮江市南門小學六(7)班 梁雨恬
「樓長」是多大的官?「民選樓長」有沒有官架子?懷著諸多疑問,我們在老師帶領下,拜訪了我們鎮江的一位名人、首位「民選樓長」——懷民爺爺。
剛進門,我就看到一位普通的老人——瘦削的身材,黝黑的皮膚,飽經風霜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懷民爺爺熱情地招呼著我們,我心想:這哪像名人啊?看到牆上掛著的榮譽稱號——「首屆感動鎮江十佳人物」、「百佳文明市民」、「感動江蘇十大人物」,我真難以將它們與眼前的這位普通的老人聯系起來。在一片嘖嘖贊嘆聲中,我們開始了對懷民爺爺的采訪。
原來,懷民爺爺的出發點並非如此高尚。2000年5月下崗後,懷民爺爺有過失落有過迷茫,但最終閑不住的他還是在社區找到了自己的崗位「上班」了。不拿一分錢,懷民爺爺戴著「治安巡邏」的紅袖章,拿著「平安喇叭」走街穿巷,提醒居民加強防範,注意安全。這下,小區的居民都知道有個叫懷民的老大爺晚上在義務為大家守夜。原本名不見經傳、誰也沒在意的老人一下子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大家都爭著跟他打招呼:「辛苦了、謝謝您」,並推選他為「樓長」。
原本是解悶之舉,卻讓自己得到大家的尊重,老人「巡邏」的積極性更高了。雙井社區居民每晚聽到這喇叭聲,心裡就踏實;如果有兩三天聽不到喇叭,就緊張:「懷老是不是病了?」就這樣,「民選樓長」 懷民爺爺每天晚上按時「上班」。「平安喇叭」從鐵皮到「電動」,從拿在手上到用自行車推,一響就是18年,風雨無阻,18年間,小區沒有發生過一起失竊案。
懷民爺爺家地處斜橋街繁華路段,附近有兩所學校,因此,為了學生上學放學的安全,校門口是他重點值班巡邏的地方。懷民爺爺告訴我說:「每當聽到從自己眼前走過的一個個小學生一聲接一聲地喊『懷爺爺好』的時候,自己的心裡總是十分激動。雖說我感動了鎮江,但更多的是鎮江以及鎮江人民深深地感動了我。」
聽到老人樸素的話語,我對老人的敬意油然而生。懷民爺爺用他那蒙古族旗人後代的俠肝義膽、古道熱腸,十幾年如一日為我們義務奉獻著,詮釋著他名字的含義「胸懷人民」。他無私奉獻的舉動使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活著,就是要使別人生活得更加美好。
評語:小作者善於發掘身邊平凡人的不平凡事,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點的具體事例來寫自己心中的名人。質朴的語言如淡淡的清茶,令人回味無窮。對主人公姓名的解讀,令人拍案叫絕。
(指導老師:汪萍)
不是本人的作品
http://www.yhjy.cn/jyyweb/HTMLNEWS/64/609/200899152117.htm
轉載
❷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習作5
蘋果是一種大家都熟悉的水果,它胖乎乎的, 全身有一種豐收的紅色。把它拿在手裡它會輕輕地貼著你的手掌,當你從千千萬萬棵蘋果樹中選擇了它時,這對它來說就是一種幸福 它能給人們帶來甜美的滋味,這就是它最大的幸福,蘋果,是生長在北方的一種水果。成語"碩果累累"指的就是它。當每每走過一片蘋果林時,它誘人的味道就會伴著微風進入你的鼻孔乃至全身,久違的舒暢感會從你那深埋已久的神經中迸發而出。還有什麼比這更輕松的事情呢?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蘋果吧!
開花的蘋果樹落葉喬木,樹高可達15米,栽培條件下一般高3~5米。樹干灰褐色,老皮有不規則的縱裂或片狀剝落,小枝光滑。葉序為單葉互生,橢圓至卵圓形,葉緣有鋸齒。傘房花序,花瓣白色,含苞時帶粉紅色,雄蕊20,花柱5。果實為仁果,顏色及大小因品種而異。
蘋果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適於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心土通氣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有超過 7,500個已知品種。良種:「紅星系列」,「紅富士」,「喬納森」等等。除鮮食的品種外,尚有烹調用的蘋果。由於蘋果的果酸有保持水份的作用,適宜烤焗。 蘋果含有大量的果膠,這種可溶性纖維質可以降低膽固醇及壞膽固醇。還可以控制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炎等病症。 。
蘋果對於增強兒童的記憶力有著特殊的作用。蘋果中不但含有多種維生素、脂質、礦物質、糖類等構成大腦所必需的營養成分,而且含有利於兒童生長發育的細纖維和能增強兒童記憶力的鋅。鋅是構成和記憶力息息相關的核酸與蛋白的必不可少的元素,缺鋅會使大腦皮層邊緣部海馬區發育不良。食物中的鋅一旦減少,兒童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就會受到嚴重損害,這種損害可持續到成年。為了使兒童的記憶力良好,應讓兒童多吃蘋果
❸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習作6作文
我們村的名人
俗話說得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的背後都有一個辛苦勤勞的農民。
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村的一位農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歲,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了許多。他的皮膚很黑,短頭發,經常戴一頂草帽,穿一件很舊的褂子,顯得又瘦又矮。但他種起田來一點兒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貪黑,到田裡治農葯、除草……乾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業業。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已經種了幾十畝田。從一開始一貧如洗到現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僅勤勞,而且充滿了智慧。王大伯一開始不懂得種田的經驗,所以吃了虧,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到處請教別人,自己也買了關於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種田有關的書。自己不識字,就讓家裡人讀給他聽,然後用心鑽研,終於掌握了一些技術和經驗。他經常說:「種田看起來簡單,學問確實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買種子,家家戶戶基本上都買了同樣的種子。只有王大伯和他們不同。有些人問他為什麼買這種種子。他說:「憑我的經驗,今年的天氣適合這種種子。」果然,最後他收獲的要比別人多很多。慢慢地他開始富裕了,最後用起了機械化。從此,他就成了我們村的名人。
種田雖然讓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陣子。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回報。真是苦也糧食,甜也糧食。
❹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習作四作文500字
我寫的是第三幅
剪紙
一把剪子一張紙,就能創造出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是什麼?對,這就是咱們中國的剪紙!它是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美不勝收、風格迥異的剪紙深受我的喜愛。每個生動的剪紙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一開始我對剪紙不感興趣,但如今我卻對它十分喜愛。為什麼會這樣呢?
那是因為前幾天,我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剪紙,它的樣子大概是這樣的:一頭老牛背上馱著一隻斗笠,旁邊有一隻小鳥飛翔。一個農家小男孩騎在那頭健壯的老牛背上,他用力地拉著另一個穿著布衣的小男孩騎上牛背,牛的身邊還剪出了三個字:「好朋友」。他們要去干什麼?他們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他們這對好朋友之間還發生了什麼事?想著想著,我便出神了,輕輕地扇動著想像的翅膀,飛向剪紙故事的王國……
秋高氣爽,陽光灑在麥地里,灑在麥穗尖的晨露上。十歲的農村孩子鐵蛋在河邊摸魚,可半個小時過去了,也就摸到了一條半個油條大的魚。鐵蛋正納悶,旁邊一個看了好久的孩子笑了起來:「你這么摸,咋能摸得到?」鐵蛋十分生氣,回頭一看,原來是村裡富農的兒子劉大栓。「那你說咋摸?」大栓二話不說,回家拿來了兩根用得有點舊的魚竿和一些蚯蚓。鐵蛋一試,嗬,還真行!鐵蛋問了一些關於釣魚的技巧,大栓也一一回答了。就這樣,兩人聊了起來,越聊越熟。他倆約定,下午去山裡采點野果。一吃完午飯,大栓就跑到河邊,發現戴上斗笠的鐵蛋已牽了頭牛在那兒等了。「鐵蛋,你來的真早。」「是呵,也不能讓好朋友等吶。」說著,鐵蛋靈活的地迅速爬上了牛背。大栓也想試著爬上去,可他身上背了個罐子,所以努力了一次,兩次,三次……卻怎麼也爬不上去。於是,鐵蛋摘下斗笠,費力的拉他上去。大栓爬到牛背上時,兩人已累得氣喘吁吁。「謝謝你。」大栓十分感激鐵蛋。鐵蛋笑了笑:「沒關系。」兩人路上有說有笑,騎著牛來到了山裡。他們在一棵野橘樹前停下。鐵蛋率先爬上了樹,可大栓卻被粗糙的樹皮磨破了手。鐵蛋看了,便說:「我來摘,你來接吧!」大栓點了點頭。兩人合作得天衣無縫。到了傍晚,他們便收獲了滿滿的一罐果子,高興地回家了。
故事有了美滿的結局,我才回過神來。剪紙人想的真妙!幫助夥伴的那個男孩身上反映的是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每一幅剪紙都形象生動,每一幅剪紙都內容豐富,每一幅剪紙都美不勝收,每一幅剪紙都精妙絕倫,隱藏著一個故事。這就是咱們中國的剪紙!
❺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習作6
我家鄉的名人
在我的家鄉有一位捏泥人的老人,他就是——張爺爺。
他一身陳舊的中山裝,一頂老式的鴨舌帽,一張黝黑而又飽經風霜的臉。
張爺爺經常坐在村子裡的大柳樹下,他的面前擺著一個大木箱子,上面擺著各色各樣的泥人,什麼「孫悟空」「機器貓」「櫻桃小丸子」……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這一天中午,我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到了老人的攤前,只見老人正望著剛完成的「小畫眉」出神呢,喜悅之情真是溢於言表。過了一會兒,他把這只「畫眉」身著深褐色的晚理服,玲瓏的面孔上,有一張纖長的嘴。眼睛雖是用彩泥捏的,但我卻覺得它透出了光,透出了神韻。
在我觀看「畫眉」這短短的幾分鍾里,一個「豬八戒」的半成品已經展現在我的眼前。只見張爺爺一手舉著「豬八戒」,一手托著下巴,似乎在想些什麼。過了一會兒,老人拿出一些紅色的泥和一些黑色的泥,左揉右捏,就變成了一瓣「西瓜」,他又從箱子里取出一些黑色的泥,小心的給「西瓜」裝上了瓜子,你別說,簡直像極了。接著老人把精心設計的一瓣「西瓜」放在了「豬八戒」的手裡,哈,「豬八戒吃西瓜」終於完成了,你瞧「豬八戒」那貪婪的饞樣兒表現的淋瀝盡致。圍觀的人不斷發出嘖嘖的贊嘆聲。
「寶劍鋒從墨礪出,梅華香從苦寒來」,又有多少人知道這泥人背身後的故事呢?
我家鄉的名人
說起名人,同學們一定會想到那些戰斗英雄、勞動模範,或是作家、畫家、企業家、科學家,還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今天我要說的是我的奶奶。
奶奶六十來歲,個子不算高。臉上布滿了皺紋,一笑起來皺紋就更深了。雖然奶奶長得並不出眾,可她扎出的掃把卻個個漂亮得很。
奶奶每年都要種掃把苗子用來扎掃把,因為每年總是有一些人找奶奶幫他(她)們扎。還有一些人也想學,奶奶就會毫不吝嗇地教她,直到把她教會為止。
說到這兒,有人可能會問:「你奶奶這手藝是跟誰學的?」其實,奶奶的這個手藝並不是跟誰學的,而是她看別人扎,她自己也很好奇,回家自學的。後來慢慢就學會了。
其實,做掃把也不是很難。先把掃把苗子曬干,種子去掉,再把它的外皮剝掉,用錘子把桿子錘開,然後用繩子把它紮成掃把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點,一定要扎緊,否則很容易散掉。
有一次,我跟奶奶在聊天。我突發奇想,問:「奶奶,你剛開始學扎掃把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什麼困難呀?」奶奶說:「有啊。」我說:「那你給我說說吧。」奶奶說:「好。有一天,我正在扎掃把,突然,用東西把桿子梳開的時候,那東西上面有一顆釘子鬆掉了。我一梳,把手都割破了。」我說:「那你有沒有想過不學了?」奶奶說:「這點小困難算什麼?我跟本就沒有想過。」我說:「哦。」突然之間,我真有些佩服奶奶呢。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名人」——奶奶。
❻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習作七作文
語文書里有一篇課文叫《負荊請罪》,你知道嗎在這個故事之前還有一個故事呢,下面我就講給你們聽聽: 戰國時有一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叫藺相如,他膽識超群,而且機智聰明。在趙惠王統治時期,有一個姓和的人把一塊美玉(璧)獻給了趙王,秦國的國王秦昭王聽說此事後,也非常想得到那塊璧,就派人向趙王請求,假裝用十五座城去換那塊璧。
趙惠王也完全知道那是個騙局,城是絕對不會給的。但要是不將璧給秦王,又怕秦國會借機侵入趙國。於是,就派藺相如帶璧出使秦國,要他做到既不失璧,又能揭穿秦昭王騙局。
藺相如帶著璧來到了秦國,恭敬地將璧獻給秦王。秦昭王看後愛不釋手,卻隻字不提割城給趙國的事。
藺相如馬上靈機一動,說:「大王,其實這塊璧有斑點,讓我指給你看。」秦王很震驚,就把璧交給了他。藺相如拿到璧後,就說:「我將璧給了您,可大王您卻不提割城給我國。如果您堅持不割的話,那麼我就把這璧打碎。」
秦昭王擔心玉毀了,就只好假惺惺地讓人拿出地圖割城給趙國。藺相如明白那隻不過是演一場戲,便又說:「這樣的好玉給你們,你們秦國必須舉行很大的慶祝活動,否則我們就不給。」
秦昭王實在沒辦法只好照辦。
等慶祝活動的准備工作做好了,就讓人請藺相如將璧獻給他。藺相如卻說:「璧,我已經派人送回趙國了。一定要等你們將城池交給我國後,我才會派人送過來。我國一定遵守約定的。若是您以為我欺騙您而要殺我,那我自殺算了。」
秦昭王看喜歡的璧都不在了,殺了他也沒有用,於是放了他。後來,秦國沒有割城給趙國,趙國也果真沒有給秦國那塊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用自己的智慧來戰勝它,不退縮,不害怕。我以後再遇到困難時我一定會如藺相如那樣想辦法、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戰勝它。
❼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5範文
家鄉的石榴 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見過石榴花嗎?也許你見過,但是你見過萬畝的石榴花嗎?火紅火紅、潔白潔白的石榴花活像一個個小喇叭,彷彿在告訴人們春天的到來。在我的家鄉棗庄就能夠看到這樣美麗的景色,下面我就帶你們去瀏覽一下吧 每年五月榴花似火,遊人如織,都來欣賞這天下美色。當然,我也不例外,每到石榴花開的季節我就會同爸爸媽媽一起瀏覽萬畝榴園。來到石榴園,最引人注目的要數石榴樹了。初夏,石榴樹全都開放了,遠看像絢麗多彩的晚霞,近看像一個個小喇叭似的。花瓣中間星星點點的淡黃色的花蕊在抖動,好看極了。它那一片片橢園形的葉子,一朵朵美麗的花兒,都在金色的陽光中點頭歡笑,好像在歡迎你呢!遊人三五成群站在石榴樹旁和榴花合影,特別是一棵叫「石榴王」的石榴樹,聽說它是一棵千年古樹,到現在仍然是生機勃勃,紅紅的石榴花開滿了整個枝頭,這棵樹真是美不勝收。石榴園里還有一座古寺,名叫青檀寺,每天來上香的人數不勝數,這裡面還有一座塔,叫報國塔,站在塔頂能看見整個石榴園,塔北面還有一座養眼樓,這裡面還有岳飛像,要是中秋八月來到石榴園,那又是另一番景象,滿樹的石榴花變成了滿樹的大石榴,個個石榴掛滿了枝頭。有的石榴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石榴把肚皮都笑破了,露出了滿滿的子兒,像瑪瑙似的,如果你嘗一口,又酸又甜,你一定會贊不絕口。 看到這些你是否已經覺得很美了,但是我要告訴你,我們棗庄不僅有美麗的石榴景色,而且群山俊俏,物產豐富,還有很多紅色旅遊景點。。。。。。 這里群山環繞,有的山峰連綿起伏,有的山峰像無數把巨劍刺向青天,有的。。。。。。尤其是抱犢崮,它號稱魯南小泰山,山上的樹木鬱郁蔥蔥,高大挺拔,被譽為天然氧吧的美稱。 這里還物產豐富。秋天遍地呈現出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谷穗染黃,高梁泛紅,棉花吐絮,白得如雪,串串金黃色的玉米顆顆黃燦燦飽滿。還有紅紅的蘋果,紫瑩瑩的葡萄,香甜可口的大紅棗……簡直太多了,數不勝數,如果你來做客一定讓你嘗個遍。 當然值得棗庄人驕傲的革命精神也很多。血戰台兒庄、鐵道游擊隊……無不體現了棗庄人的英勇. 親愛的夥伴們如果你覺得我的介紹讓你心動那你就趕快背起行囊來我的家鄉走一走看一看吧更多的收獲等待著你我也將投入百倍的熱情歡迎你的到來.
❽ 語文蘇教版6年級上冊習作6作文
家鄉名人
他,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他,一位忠於共黨的老人;他,一位充滿愛心的老人。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愛心老人——姜達敖爺爺。
姜達敖爺爺是一位長相平凡卻又充滿創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位衣著樸素、腳下總是穿著一雙舊布鞋的普通農村老人。要說他的傳奇經歷,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那年那年,宜興高塍邱新村的一位名叫杜水華的農民伯伯,在一次做瓦工活時不慎從高空墜落,成了一位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姜達敖得知這起悲慘的事故後,立刻帶著3600元錢和慰問品,來到杜水華的家裡。他坐在杜水華的床頭邊,含著眼淚牽住杜水華的手,撫慰道:「水華啊,我知道你心裡苦,可你千萬別往壞處想啊!有共產黨在,有人民政府在,有那麼多關心你的人在,你一定要振作起來呀!」為了幫助助杜水華擺脫貧窮之苦,姜達敖還幫杜水華辦起了一個小商店,毫不猶豫拿出5000元作為小商店的啟動資金。杜水華對姜達敖爺爺感激不盡,還特意把小商店命名為「愛心商店」。店面開張後,姜達敖爺爺只要一有空,就會到「愛心商店」去坐坐。每次去,他都會花上100塊錢買口香糖,與同事們分享。這不僅讓同事們開心,也讓杜水華伯伯有更多的收入年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姜達敖爺爺就第一時間到達紅十字會,捐了1萬元。事後,他還沒停止他的捐款行動,又率先交特殊黨費5120元。
有人看到姜達敖捐錢這么大方,便氣憤地說:「錢又不咬你,何必白送給別人用!」有些沒心沒肺的人認為:「想出名吧,花錢讓媒體關注你?」也有好心人勸告他:「捐少點,鈔票捐光了,萬一以後不發退休金了,今後的生活怎麼辦?」對於人們的勸阻和不解,他卻依然堅持自己的原則,他堅定地說:「沒有黨的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我要回報黨對我的恩惠,我要和黨一起幫助貧困的人們。」
家鄉的名人數不勝數,丁俊暉,徐悲鴻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姜達敖的愛心事跡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❾ 六年級上冊語文習作六作文蘇教版
蘇州自古以來文化昌盛,人文薈萃。隋唐開科取士以來,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間.科舉仕進的,蘇州轄區共出文狀元45名,佔全國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為8名,清代為26名(占清代114科狀元的22.8%),明代蘇州府有進士437名,清代則有600名。至於封疆大吏、征戰良將、地方官員、社會名流,有貢獻於社稷的蘇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蘇地而為後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間滄浪亭所立名賢祠,初建即列名賢像贊570名,後又續增名賢600餘名。名賢祠幾經興廢,民國30年(1941)重修後,尚存名賢像贊594名。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吳地,教民農耕,三以天下讓,號為至德,堪稱吳地文化的開化之祖。 春秋時期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將北方儒家文化傳播吳地的第一人,世稱「南方夫子」。 孫武,齊景公時齊國貴族,因齊國內亂而奔吳。著就《兵法》十三篇,幫助吳王闔閭南服越國,西破強楚,爭霸中原,號稱「兵聖」。 三國 陸績(187-219),字公紀,天文學家。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專著《渾天圖》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懷橘遺親」,為官卸任「載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為後人楷模。 兩晉 陸機(261-303),字士衡,文學家。曾任平原內史,世稱「陸平原」,與弟陸雲並稱「二陸」。20歲時寫的《文賦》,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系統完整的文學論著。他的《平復帖》被譽為法帖之祖。 南北朝 張僧繇,梁天監至大同年間大畫家。擅長人物及佛教畫,所繪佛像,自成樣式,有「張家樣」之稱,被雕塑者取作模範。亦精繪肖像,作風俗畫,尤善畫龍,曾有「畫龍點睛,破壁飛去」的故事。僧繇作畫,骨氣奇偉,「六法」精備。用筆多依書法,有意到筆不到之妙。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並稱為中國古代畫家「四祖」。 陸探微(?~約485),著名畫家。畫學東晉顧愷之法,畫史上常與顧愷之並稱「顧陸」。平生愛畫古聖賢肖像,骨秀神清,嚴正生動。後人謂其畫筆跡周密,勁利如錐刀刻劃,號為「密體」。亦工繪蟬、雀、馬、猴,及繪搗衣、盪舟、斗鴨等,被譽為中國古代「畫中四祖」之一。 顧野王(519-581),字希馮,文字訓詁學家。曾搜羅和考證古今文字的形體和訓詁,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個,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書,解釋頗詳,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楷書字典,文字訓詁學的重要著作。 唐 張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著名書法家。能詩,長於七絕,與包融及賀知章、張若虛都有名當時,號稱「吳中四友」。其書法以草書名世,所書「狂草」逸勢奇狀,瀟灑豪放,連綿回繞,別具一格。人們尊為「草聖」。張旭嗜酒,常於大醉後呼叫狂走而後落筆,甚至以頭發濡墨而書,酒醒後,自己都認為是神來之筆,不可能再寫出第二幅,世稱「張顛」。文宗時詔以李白詩歌、斐旻劍舞與張旭草書為「三絕」。 是寫名人的吧
❿ 小學語文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習作六
江蘇鎮江的名人不好找,江蘇南京的我倒有,剛寫過.
新聞單位的車輛在前緩緩開道,沿途的交警立正敬禮,而更多的人早已等候在殯儀館,來為他送行。
2001年11月29日隆重、肅穆的一幕,深深地記在許多南京人的心中。
這空前的悼念,為的是一個普通的下崗工人,他的名字叫周光裕,今年57歲。
一
他是為了維護城市的安寧,見義勇為而英勇獻身的。
那是2001年11月12日,17:40。
借著夜幕掩護,幾個在火車站對面臨近玄武湖的廣場上閑逛的幽靈突然搶奪一過路婦女的包,向東狂奔。頓時,夜空中響起凄厲的驚呼:「有人搶錢啦,抓小偷啊!」
喊聲驚動了正騎車路過的周光裕。他抬頭看見狂奔的劫匪,便不顧一切地騎車猛追。追出一百多米後,他追上了兩個劫匪。只見周光裕車頭一別,大喝一聲:「你們是干什麼的?把東西放下來!」劫匪一愣,掉頭又跑。
周光裕放下自行車,猛追了十多米,一把抓住了落在後面的劫匪魏祥和。
聽見同夥被抓後的哀鳴,跑在前面的劫匪宋全月拿著一把尖刀沖了過來,對著周光裕的大腿就是一刀。頓時,鮮血浸紅了褲腿。
好一個周光裕,他中刀後仍死死抓住魏祥和的頭發,赤手空拳地和兩名歹徒進行著殊死的搏鬥。搏鬥中,兇殘的宋全月再次舉起了帶血的尖刀,一下、兩下……鮮血從周光裕的臀部、後背、頸部、前胸流了出來。
但周光裕仍不鬆手。
宋全月對著周光裕的鎖骨下又是一刀。刀刃刺穿了周光裕的肺部。周光裕倒在了血泊中。
事後人們發現,周光裕身中6刀仍然堅持和歹徒搏鬥,直到肺部中了那致命的一刀。
二
周光裕,一個普普通通的下崗工人,用鮮血維護了城市的安寧。
了解周光裕的人都說,對他勇斗歹徒的行為一點都不感到奇怪,因為,當年他在農村插隊時,就因制止偷瓜而遭到過毆打。
後來,隊里看中了他那多管閑事的性格,讓他去看果園,結果惹得當地一些屢占果園便宜的人要揍他。
1976年,周光裕返城,起先被安排在南京鎢鉬材料廠當保管員。時間不長,他就因為堅持原則,制止一起偷拿廠里原材料事件而遭到毆打。盡管被打得鼻青臉腫,但他始終無怨無悔、盡職盡責地當好保管員。
見著危險往上沖已成為老周的習慣。當年,鎢鉬材料廠曾發生氨氣罐的輸氣管爆裂事件,就在大家被氨氣熏得頭昏眼花直流淚的時候,是周光裕連防護罩也沒戴就沖上去,關掉了閥門,避免了一場事故的發生。
難怪有人這樣評價周光裕:在是非面前他從不含糊;在危急時刻,他從不躲避。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在歹徒的尖刀下那樣大義凜然。
三
但周光裕從來就不是引人注目的英雄。
1961年,16歲的周光裕插隊來到南京老山林場。林場15年,他做過送奶工、養過牛、當過果園守園人以及拖拉機手和廚師;
1976年,周光裕返城進了南京鎢鉬材料廠,先後在車間、食堂、護廠隊工作,最大的「官銜」是食堂司務長和護廠隊班長。
1996年,企業不景氣,50歲的周光裕下崗了。他賣過肉,賣過水果,給一家商場當過安裝工,還看過浴室,當過車輛管理員、送貨員……
觀其一生,周光裕沒有值得炫耀的頭銜,但在他干過的二十多個崗位上,所有與他共過事的人都說,他是個愛崗敬業的好同事、好員工。
周光裕犧牲前的最後一個崗位是在民營企業「金鼎成」當送貨員。在他犧牲後短短的一個多星期,公司員工就自發捐款3.58萬元。原因還是他一貫的踏實勤懇的工作態度。
甚至當年和他一起擺攤的人,也念著他的好:全菜場就他有台絞肉機,從來都是拿出來給大夥無償使用,也不怕同行戧他的行。
可他的要求從來就是最低。
收入低,醫療、補助難是下崗工人常見的頭痛事,可周光裕從來沒有向什麼人伸過手。
鎢鉬材料廠的王國民廠長告訴我們,周光裕下崗後,每月收入才一兩百塊錢,但他從來不到廠里喊困難。即使來廠里一趟,也是幫廠里脫困出主意。
太平門社區委員會的老主任伍士梅一直想幫周光裕家辦「最低保障」,只要符合條件的老周寫個申請就行。周光裕總是說:「再說。」至今沒有下文。
當然,他也有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就是盼著過幾年,他和妻子能夠辦退休,每月能拿600元的退休金,再加上兒女畢業了,家境就會好起來,那時就能抽幾塊錢一盒的紅「南京」,買電動車了,也可以帶妻子王福琴坐汽車看南京城的變化了……
這就是周光裕平凡,甚至有些平淡的人生。可是,不正是像老周這樣平凡的人,用他們那並不寬厚的肩膀,默默支撐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也包括維護著我們社會的安寧嗎?
也許,這就是南京人在用前所未有的規模悼念周光裕的原因。
就在記者即將擱筆的時候傳來消息,江蘇省政府根據周光裕英勇獻身的事跡,決定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南京市市委、市政府號召全市人民向周光裕學習。南京市總工會也決定要為周光裕在雨花台功德園建一個表現他與歹徒英勇斗爭形象的雕塑。
南京人要讓老周永遠活在他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