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
你好,我任教語文將近年,關於語文閱讀理解的學習方法,要抓住兩個個重點。
1、閱讀理解主要考察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閱讀包含閱讀速度、閱讀理解力、整理歸納分析能力等,語文、英語閱讀在閱讀速度、歸納提取重點兩個方面表現得更明顯。
由於大家平時對快速閱讀接觸不多,可以通過直接訓練,訓練大腦和眼睛的協調能力,去年,有學者推薦《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作為假期學生學習計劃中,以為軟體練習30個小時就能使閱讀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學習每天練習1-2個小時,兩個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鍾左右的閱讀速度會達到3000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記憶力也相應的快速提升。這個建議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從事腦心理研究的專家朱法良的高度認可,目前我們學習很多班級開展的假期速讀速記訓練課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系統》。
2、為了節省時間在做閱讀的時候應該切忌:
(1)閱讀時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譯,這樣會導致閱讀速度的降低,要快速閱讀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2)不要一句話反復閱讀,即閱讀時碰到一時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閱讀那個句子當中,反復琢磨。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要選對答案並不意味著對原文的每個句子都要讀懂,抓住一些重點句子就夠了,正確的做法是,以理解整個段落和整篇文章為主,在涵蓋出題點的句子上用心捉摸。上文中提到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超級速讀訓練同時就順帶訓練了記憶,而超級記憶部分的思維導圖對全面閱讀文章後,抓出文章脈絡和重點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嘗試著學習一下。
如果是正在考試或者正在忙著備考的學生,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精英特速讀》也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希望你早日進步!
② 語文閱讀題高中
第五題,做題的關鍵是抓住對老人的心理描寫,多劃線,然後總結。第六版題,作用類的題,要從內權容,結構,主題方面入手,大致是三個方面,如果你覺得還有其他的作用你可以寫上去,多寫不會扣分的。我沒有直接寫答案,只告訴你怎麼解答,要靠自己喲,加油。
③ 高中語文閱讀
在安靜中盛享人生的清涼
馬德
①無欲的生命是安靜的。
②我見過一匹馬在槽櫪之間的靜立,也見過一頭雄獅在草原上靜卧,甚至是一隻鳥.從一根斜枝撲稜稜飛到另一根斜枝上,呈現出的,都是博大的安靜。
③一切外在的物質形成,如槽櫪之間的草料,草原之上的獵物,斜枝之外的飛蟲,在安靜生命的眼中,像風中的浮雲。一個安靜的生命捨得丟下塵世間的一切,譬如榮譽、恩寵、權勢、奢靡、繁華,他們因為捨得,所以淡泊,所以安靜,他們無意去抵制塵世的枯燥與貧乏,只是想靜享內心的蓬勃與豐富。
④夏目的晚上,我曹經長久地觀察過壁虎,這些小小的傢伙,在捕食之前最好的隱匿,就是藏身於寂靜里。牆壁是靜的,昏暗的燈光是靜的,撲向燈光的蛾子的飛翔是靜的,壁虎蟄伏的身子也是靜的,那是一幅優美素淡的夏夜圖。只是壁虎四足上潛藏著一點殺機,為整幅畫添了一絲殘忍,也添了一些心疼。也正因為這樣,我沒有看到過真正安靜的壁虎。
⑤安靜的姿態是美的。蹲坐的雲岡石窟里的慈祥的大佛,敦煌壁畫裡衣袂飄舉的飛天,一棵虯枝盤旋的古樹,兩片拱土而出的新芽,庭院里曬太陽的老人,柴扉前倚門含羞的女子,這些姿態要麼已看破紅塵,要麼正純凈無邪,恰是因為這些,它(他、她)或平和、寧靜、恬淡、寵辱不動,或純真、靈動、潔凈、不沾染一塵世俗,於是便呈現給這個世界最美的姿態。
⑥真正的安靜,來自內心。一顆躁動的心,無論幽居於深山,還是隱沒在古剎,都無法安靜下來。正如一棵樹,紅塵中極細的風,物質世界極小的雨,都會引起一樹枝柯的宕動、迷亂,不論這棵樹是置身在庭院,還是獨立於荒野。所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為塵世的一切所蠱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
⑦有一天,我去拜會一位遭受了命運挫折的老人。他正端坐在沙發深處,沒有看書.沒有寫書法,只是端坐在那裡,甚至都感覺不到他作過任何的思考。我和先生攀談著,一些陳年往事逐漸勾起了老人6寺回憶。當他談到差一點被反動派毆打致死這一段時,語速平緩從容.臉上平靜得沒有一絲的波瀾。這種平靜,不是來自歲月的老練和世故,而是來自命運磨難後的超然與豁達。下午的陽光斜照進來,地板上、四壁上,橫豎都是窗框投射下的沉重的影子。空氣中,一個安靜生命的內核在浮沉中發出金屬的脆響。
⑧這不由使我想起小時候,一個有月亮的晚上,父親坐在山樑上吹笛子。一川的溪水,在月光下盪著清幽的光,遠山黑黢黢的,村莊黑黢黢的,父親的笛聲婉轉、曠遠、悠揚。那一晚,山是安靜的。水是安靜的,村莊是安靜的。
⑨我想說的是,只有在自然的身上,我們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靜。
14.文章第②段寫馬、雄獅、鳥,第⑤段寫石佛、飛天、古樹、新芽、老人、女子,有何用意?請簡要分析。(4分)
15.「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結合全文,說說「枝柯…『根系」在文中的含義。(6分)
枝柯的含義:
根系的含義:
16.結合原文,回答下面問題。(6分)
(1)為什麼作者說:「我沒有看到過真正安靜的壁虎?」
(2)怎樣理解第⑦段中「一個安靜生命的內核在浮沉中發出金屬的脆響」這句話?
17.意境是情景融合而成的,好的詩歌散文常常以意境取勝。試從意境的角度賞析第⑧自然段。(6分)
【參考答案】
14.第②段中的材料是為了說明「無欲的生命是安靜的」,而第⑤段中的材料則為了說明「安靜的姿態是美的」。
(每點2分,共4分。大意正確即可。)
15.枝柯比喻一顆躁動的心,紅塵中極細的風,物質世界極小的雨,都會引起一樹枝柯的宕動、迷亂,無法真正安靜下來。根系比喻一顆安靜的心,深藏在地下,不為塵世的一切所蠱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
(「枝柯」和「根系」的解釋分別為3分,共6分。大意正確即可。)
16.(1)在作者看來,無欲的生命才是安靜的,他們捨得丟下塵世間的一切,譬如榮譽、恩寵、權勢、奢糜、繁華等。而壁虎因為食物而潛藏殺機,雖然蟄伏的身子是靜的,但是內心因為慾望而不得安靜,所以說沒有「真正安靜的壁虎」。
(「蟄伏的身子是靜」「為食物而潛藏殺機」「無欲的生命才是安靜的」等關鍵內容各1分,共3分。大意正確即可。)
(2)遭受命運磨難和人生滄桑後的老人在談論痛苦往事時面容平靜,語速平緩,這種從容、平靜來自磨難後的超然與豁達。具有強烈的打動人心的人格魅力。
(「超然豁達」「經歷磨難」「打動人心」等關鍵內容各1分,共3分。大意正確即可。)
17.清幽的月光下,是汩汩流淌的溪水,是黑黢黢的遠山和村莊,是父親婉轉、曠遠、悠揚的笛聲。面對此情此景,人心似乎受到洗滌和凈化,遠離了塵世的紛擾和喧囂,才真正體會到 「只有在自然身上,我們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靜」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景物描述2分,「洗滌和凈化」或「遠離紛擾和喧囂」等內容2分,「只有在自然身上,我們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靜」2分,共6分。大意正確即可。)
(一)閱讀下文,完成19-22題。(18分)
閱讀是一種孤獨
畢淑敏
①它有些像吃,有些像睡,有些像搏鬥……
②閱讀的感覺難以比擬。
③它有些像吃。對於頭腦來說,渴望閱讀的時刻必定虛懷若谷。假如腦袋裝得滿滿當當,不斷溢出香檳酒一樣的泡沫,那不宜於閱讀,尤其是閱讀名著。
④人愈是年輕的時候,愈是貪吃。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吃得漸漸地少了,但要求漸漸地精了。我們知道了什麼於我們有益,什麼於我們無補。有許多長壽的人,你問他們常吃什麼食品,他們回答說:什麼都吃,並無特殊的禁忌。但有許多東西他們只嘗一口,就尖銳地判斷出成色。讀書也是一樣,好的書,是人參燕窩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頤,豈不白在世上瀟灑走過一回?壞的書,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費了時間貽誤了性命。名著一般多是經過了許多年代的考驗,是被大師們的智慧之磨研磨了無數遭的精品。讀的時候,像烈火烹油的滿漢全席,為大享樂。
⑤它有些像睡。閱讀是一種精神的按摩,在書頁中你嗅得見悲劇的淚痕,摸得著喜劇的笑靨,可以看清智者額頭的皺紋,不敢碰撞勇士鮮血淋淋的創口……當合上書的時候,就像紙頁與人的靈魂發生共振,為精神增添了新的鈣質。當我們讀完名著的最後一個字時,彷彿從酣然夢幻中醒來,重又生機盎然。
⑥它有些像搏鬥。閱讀的時候,我們不斷同書的作者爭辯。我們極力想尋出破綻,作者則千方百計把讀者柔軟的思緒納入他的模具。在這種智力的角斗中,我們往往敗下陣來,但思維的力度卻在爭執中強硬了翅膀。
⑦在讀名著的時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頁的時候,揣測下一頁的趨勢,它們經常同我的想像懸殊甚遠。這種時候我會很高興,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師們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門人的秘籍,記載著絕世的功法。細細研讀,琢磨他們的一招一式,會在潛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傳的韻律。我一次次在先哲們輝煌的思辨面前頂禮膜拜,我一次次在無與倫比的語言搭配之下驚詫莫名……我戰勝自己的怯懦不斷地閱讀它們,勇敢地從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師們在高遠的天際微笑著注視著後人,他們雖然燦爛卻已經凝固。他們是秒錶上固定了的紀錄,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橫桿。在閱讀中,我們被征服;在較量中,我們蓬勃了自身,迸發出從未有過的力量。
⑧閱讀是一種孤獨。它同看電影聽音樂會是那樣的不同。前者是一塊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後者只是孤燈下的一盞清茶,只可獨啜,傾聽一個遙遠的靈魂對你一個人的竊竊私語。他在不同的時間對不同的人說過同樣的話,但你此時只感覺他在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聽,他也不會惱,只會無聲地從書頁里滲出悲憫的嘆息。你啪地合上書,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裡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開它,穿越歷史的灰塵與他對話。
⑨閱讀名著不可以在太快樂的時光。人們在幸福的時候往往讀不進書。快樂是一團粉紅色的煙霧,易使我們的眼睛近視。名著里很少恭維幸運的話語,它們更多是苦難之蚌分泌的珍珠。
⑩閱讀名著也不可在太富裕的時刻。閱讀其實是思索的體操,富裕的膏脂太多時,腦子轉動得就慢。名著多半是智者餓著肚子時寫成的,過飽者不大讀得懂飢餓的文字。
(11)真正的閱讀,可以發生在喧囂的人海,也可以坐落在冷峻的沙漠。可以在燈紅酒綠的鬧市,也可以在月影婆娑的海島。無論周圍有多少雙眼睛,無論分貝達到怎樣的嘈雜,真正的閱讀註定孤獨。那是一顆心靈對另一顆心靈單獨的捶擊,那是已經成仙的老爺爺特地為你講的故事。
19.文章開頭一段「它有些像吃,有些像睡,有些像搏鬥……」,有什麼作用?(4分)
20.解釋下面兩句話在文中的含義。(4分)
(1)在這種智力的角斗中,我們往往敗下陣來,但思維的力度卻在爭執中強硬了翅膀。(2分)
(2)快樂是一團粉紅色的煙霧,易使我們的眼睛近視。(2分)
21.文章為什麼在第八自然才點出「閱讀是一種孤獨」這一主旨?試結合文章內容加以分析。
(4分)
22.本文在寫法上有何特色?請結合本文,談談它對你的寫作有何啟示?(6分)
【參考答案】
(一)(18分)
19.(4分)形象地寫出了閱讀帶給人們的多種多樣的復雜感受;(2分)領起下文,展開對閱讀感受的具體描述。(2分)
20.(4分)(1)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的思維往往不如作者縝密和深刻,但通過與作者的交流、碰撞,我們思維的力度會得到進一步提升。(2分)(2)人在快樂的時候,很容易失去冷靜的心態和客觀的視角,對名著當中所包含的真知灼見往往就會視而不見。(2分)
21.(4分)文章前七個自然段對閱讀進行了通俗形象又富有感情的解讀,使讀者對閱讀產生強烈的嚮往和期待之情;(2分)在這種情況下,及時提出「閱讀是一種孤獨」這一主旨,更易於廣大讀者理解接受。(2分)
22.(6分)本文通篇運用比喻的手法。(2分)答案示例:文章前七個自然段運用三個眾所周知的比喻,從內容選擇、精神收益、思維過程等方面對閱讀進行了多角度的描述,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容易使讀者產生情感共鳴。(4分)(結合文本內容,自圓其說即可。)
(二)閱讀下文,完成19-22題。(18分)
人淡如菊文藏金
劉心武
①我大聲呼喚:「林大哥!心武看你來了!」他瞪圓眼睛望著我,稍許,現出一個非常強烈的笑答,笑完,我再呼喚,他再回應一個微笑,依然目不轉睛地望著我。約四十分鍾後,仙去。這是2009年4月11日下午的事。30年來林斤瀾大哥一貫對我釋放人性中至善至美的光輝,他甚至把生命最後的笑容賜予了我,這笑容豐富的含義將滋養我的餘生。
②在關於他仙去的報道里,出現了「近看像趙丹,遠看像孫道臨」的形象描繪,還有「怪味小說家」的提法,有「汪曾祺得到了充分評價,林斤瀾沒有」的喟嘆,我很欣慰,因為這些形容、提法、感慨都是我曾公開表述過的,源頭在我。
③年年春節要給林大哥電話拜年。2006年他接電話時呵呵大笑:「心武你怎麼又暴紅起來!你把你那紅運分給我點好不好?哈哈哈……」我的幾次暴紅林大哥都跟我開過玩笑。林大哥人淡如菊、與世無爭,是口碑相傳的。但他絕不裝雅充聖,他跟記者說過他也是俗人,對名對利並非一點也不在乎。我早在1980年7月就公開發表一篇文章,稱他的短篇小說如「怪味雞」、「怪味豆」,可稱「怪味小說」,我跟他多次細聊過他的一些作品,如《姐妹》,素描一對姐妹在抗日救亡時代不同的生命流向,讀後覺得「無主題」,「太朦朧」,卻又「甚舒服」、「心被撓」,他很高興,承認我算知音,但也呵呵自嘲:「你那『怪味小說』的提法,煞費苦心,可是根本流傳不開啊!」後來有黃子平寫了很扎實的評論,用「老樹的精靈」來濃縮對他的評價,可惜影響也很有限。現在盡管人們頻頻稱道他的人品、文品,但究竟他在現當代漢文學短篇小說的美學貢獻上達到了一個什麼高度?還欠評論。
④林斤瀾和汪曾祺有「文壇雙璧」之稱。但起碼到目前為止,還是汪響林喑的局面。我對汪非常尊重,但我必須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對他的評價似已到頂。依我看來,汪的第一貢獻是執筆寫出了現代京劇劇本《沙家浜》,把「三突出」的美學公式體現得天衣無縫。第二貢獻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他等於是代其老師沈從文「繼續寫小說」,把中斷了30年的沈氏香火續上了。總體而言,汪的小說創作是前有師承、後有眾多「私淑弟子」的。林斤瀾卻是絕對獨家,前無師承,旁無流派,後無弟子。他非常孤獨。而能樂樂呵呵在孤獨的藝術追求中不懈地跋涉,這藝術骨氣幾人能比?
⑤其實張愛玲原也孤獨寂寞,誰知夏志清一本《中國現代文學史》,轟隆隆地把她和沈從文的價值呈現到金光眩目的程度。有人揭出夏寫此書接納了不潔的贊助,更指出他政治立場的問題,又說他那用英文寫成的書沉寂了很久,到30幾年前才先在台灣後在大陸「引爆」,頗不以為然。我與夏先生有接觸,覺得他是個性情中人,是位值得尊重的學者。我讀他那本小說史的中譯本,就他分析張愛玲《金鎖記》一段而言,確好比從荒原里掘出黃金,那評論的功力不能不服。盡管現在嫌張厭張貶張斥張的言論也理所當然地出現,但喜張迷張贊張崇張的風潮並未過去,一本被張自己宣布永不要面世的《小團圓》最近竟在海峽兩岸隆重推出開始熱銷,便是證明。
⑥林斤瀾人已去而作品盡在,他的短篇小說的美學價值並沒有被充分揭示出來,那是一座富礦,而且可能還不是煤礦鐵礦而是金礦鑽石礦。期待有內地的「夏志清」出現,像把一度塵埋的沈從文、張愛玲及錢鍾書的《圍城》一書的價值開掘出來,先震動學界,繼而推廣到一般閱讀者那樣,讓我們終於明白,林斤瀾不是隨便贊他幾聲人品或對他的小說講幾句「好話」就能擱到一邊的。神州大地,或許某一時段會因有評論家將他作品的美學價值挖掘出來而出現「林熱」。
⑦有人或許會說,林的小說既然內涵朦朧風格怪異,恐怕不具商業價值,永難轟動流行。請問《尤利西斯》好懂嗎?《圍城》真那麼好看嗎?厲害的評論,會具有震撼力、穿透力,引導閱讀,釀成潮流,而出版商和一般閱讀者,都不會放棄機會,在一個時代的文化格局裡大賺雅錢和附庸風雅--雅文化的養成。
⑧我想,敬愛的林大哥嗎?這時一定在天堂呵呵地笑我。
(有刪改)
19.文章開頭結尾都寫到林斤瀾的「笑」,有什麼作用?(4分)
20.從全文來看,林斤瀾具有怎樣的人品和文品?(4分)
21.作者為什麼用大量的篇幅寫汪曾祺和張愛玲兩位作家?(4分)
22.結合文章第7自然段中作者提到的相關觀點,聯系「雅文化的養成」問題,談談你的看法。(6分)
【參考答案】
(二)(18分)
19.(4分)(1)造成虛實相映、首尾呼應之勢,突出了林斤瀾一慣的笑對人生的精神品格;(2分)(2)表現林斤瀾臨終見到「知音」的欣慰之情,突出了兩人心心相印的深厚情誼(2分)
20.(4分)(1)人淡如菊,與世無爭,寵辱不驚,在孤獨的藝術追求中不懈的跋涉,絕不裝雅充聖;(2分)林斤瀾的小說內涵豐富含蓄,風格獨特,極具美學價值,具有雅文化的品位。
21.(4分)這兩位作家的轟動和林斤瀾的際遇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林斤瀾藝術創作的孤獨寂寞,說明林斤瀾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2分)表現出作者對林斤瀾小說價值沒引起關注的深深遺憾和對其文學價值得到認同的熱切期待。(2分)
22.(6分)答案示例:(1)作者的觀點是有道理的。藝術水準高的作品藉助高手的評論宣傳可以引導形成閱讀潮流,書商看準商機,大量印刷,可以解決人們的閱讀渴求,客觀上能夠促進社會雅文化的養成。(2)作者的觀點是偏面的。雅文化的養成,靠的是雅文化自身的魅力,僅靠宣傳造勢和書商對利益的追逐,只能紅火一時,對雅文化的養成起不到持久的推動作用。(結合作者的觀點,自圓其說即可。)
④ 高中語文閱讀題
這部分只要細細品味,定能幫你,祝你成功!
掀起你的蓋頭來
——語文閱讀揭秘
目 錄
一、揭開語文閱讀的神秘面紗
二、語文閱讀的本質
三、解決語文閱讀題的思想前提
四、記敘文的文體知識及解題技巧
〈一〉記敘文的特點
〈二〉記敘文的人稱
〈三〉記敘文的分類
〈四〉記敘文的六要素
〈五〉記敘文的順序(或記敘方式)
〈六〉記敘文的線索
〈七〉記敘文的結構
〈八〉記敘文的詳略
〈九〉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十〉如何分析記敘文題目的作用
〈十一〉如何理解記敘文的重點句子
〈十二〉如何賞析記敘文的句子
〈十三〉如何確定記敘文的主人公
〈十四〉如何分析記敘文的人物形象
〈十五〉如何概括記敘文的主要內容
〈十六〉如何分析修辭方法的作用
〈十七〉如何談讀後感悟及收獲
〈十八〉如何分析記敘文的寫作特點
〈十九〉如何進行文學鑒賞
〈二十〉術語辨析
〈二十一〉語音修辭
〈二十二〉節律
〈二十三〉語匯修辭
〈二十四〉詞的意義
〈二十五〉詞義的變遷
〈二十六〉關聯詞
〈二十七〉句子的修辭
〈二十八〉句子的變化
〈二十九〉句子的多義和歧義
〈三十〉句子的評改
〈三十一〉常用標點符號
〈三十二〉句子仿寫
〈三十三〉熟語
五、說明文的文體知識及解題技巧
〈一〉說明文的特點
〈二〉說明文的分類
〈三〉明確說明對象
〈四〉抓住對象特徵
〈五〉理清說明順序
〈六〉把握文章結構
〈七〉分析說明方法
〈八〉體會准確性語言
〈九〉「這」或「這樣」指代什麼?
〈十〉為什麼不能調換段落順序?
〈十一〉賞析說明文句子
〈十二〉開放性試題
⑤ 高中語文閱讀題題目及答案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3題。(93年,全國卷)
據美國K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大多數「生物降解」塑料並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隨時降解普通有機物質(例如紙和木屑)的細菌所進行的試驗表明,包括塑料垃圾、「用後即丟」的尿布、飲料瓶等在內大多數產品並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研究人員指出,術語「生物降解」這個詞的使用是不規范的。一些生產廠家說,這些產品如果在物理上發生變化,則是可能生物降解的,它們一旦與其他物質混合,便會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長。研究人員認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質在需氧條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厭氧條件下它們則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經他們試驗的每個產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達到上述標准。
1.文中「術語『生物降解』這個詞的使用是不規范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個科學的術語。
B.「生物降解」這個說法名不符實。
C.「生物降解」在現實中不存在。
D.「生物降解」這個術語的運用有語法錯誤。
2.文中說「試驗」所藉助的主要方法是( )
A.化學的B.生理的C.生物的D.物理的
3.下列與k大學研究人員的試驗結果有關的說法,哪幾項是正確的?( )
A.凡是稱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產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產廠家的功用宣傳不實。
C.在生物降解過程中應出現物質的分解和轉化。
D.塑料產品的廢棄物多數不會自溶自消。
E.這些塑料產品在物理上發生變化之後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條件下都會出現氧化現象。
答案與解析:
1.B ,「生物降解」這個術語使用不規范,是「研究人員」的看法,因為這些產品都不能達到科學家所認為的「降解」標准,這是一些生產廠家歪曲商業宣傳曲解了科學術語,使其名不符實,因此B 項是正確的。文章有「真正的生物降解」等詞句,可見A、C項的否定性說法是不對的。D 項說法與本文內容毫不相干。
2.C,文章開頭「利用……細菌所進行的試驗表明」,這句證明了C項是正確的答案。文中「二氧化碳、水、甲烷」這些化學術語容易迷惑人,會誤選為A項。「物理上發生了變化」是生產廠家說的,試驗是「K 大學研究人員」做的,二者不能等量齊觀,選D項也是錯的。
3.C、D、F,對照原文,A項「凡是……都……」的說法言過實,文章中說的是「大多數」。B項的說法本身是正確的,但研究人員的試驗結果無關。E項是生產廠家的見解,本身未必科學,且與科學家的試驗無關。C、D、F 三項符合原文意思。
文字表述題是高考現代文閱讀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題型,這類試題綜合性強,更能測試出學生的語文能力。綜觀幾年來語文試卷的變化,我們發現淡化客觀題,強化主觀題已是趨勢。但從歷年高考的現代文閱讀測試結果看,考生在這類試題的得分並不理想。筆者有幸參加2006年浙江的語文高考閱卷,針對考生答題失誤的普遍現象,我以浙江卷為藍本並涉及部分全國卷的同類問題作了歸納,嘗試探索出幾點應對策略,希望能給你有所幫助!
主觀題失誤主要原因及探析
一、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有許多同學在做現代文閱讀時,往往是粗略閱讀一遍全文後,匆匆掃一眼題目,就倉促答題,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例如:(2006年浙江卷19題)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第三問:⑶使用「普遍」一詞的原因是
正確答案是:①兩個世界、兩種生活的對立是人類普遍存在的;②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對立關系(人與人的對立;平面與立體的對立;表象世界與本質世界的對立;成人世界與孩子世界的對立)。
有的考生卻答為:「具有一般性」、「人類所共有的特性」。語言的表述本身就不清晰,題干中的「結合全文」,也沒有注意到,只是對「普遍」一詞作了個字面解釋,結果答非所問。
又如:(2006年全國卷14題)在「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一句中,作者為什麼要用「想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4分)
正確答案是:①植物成長的聲音一般是聽不到的,用「想」比「聽」更合適;②這樣寫有一種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現力。
我在用該題對學生進行測試時,相當部分同學卻答為:「虛實結合」、「與下文的嗅形成一種反襯」、「作者在感受這種聲音,聲音是虛的,這樣寫把虛物實寫,實物動態化,更形象」、「體現我的好奇,引出下文」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虛實結合」、「反襯」是表現手法,題干並沒有問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而「引出下文」、「動態化」「更形象」更是信口開河,答非所問。究其原因是考生根本沒有細讀題干,審清題意,連問題都沒有搞清楚,就倉促答題。
二、研讀不深,分析不透
高考閱讀題大多在文意的深層領會上設題,而許多考生不能透過表象進行深入的研讀和分析,只是跟著感覺走,不能綜觀全文,領悟要義。
例如:(2006年浙江高考卷第18題)文章開頭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請聯系文中對話部分,分析眼鏡商這樣說的原因。(2分)
正確答案是:①「我」右眼近視,左眼遠視,雙眼不能同時使用;②「我」看到的是二維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維的立體世界。
有的考生答為:「為讓我買一副眼鏡」、「我的兩眼視力不協調」、「為了更好地說服自己買他的眼鏡」、「只用一隻眼睛看事物」等等。很明顯考生對全文根本沒有讀懂,對於作者借用寓言形式所闡明的生活哲理,根本沒有領悟,看到「眼鏡商」幾個字,立刻想到的是商人,想到商人的行為和心理,就斷然作答,離題萬里。
又如:(2006年浙江卷第19題)請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
第2問:「秘密」是指
正確答案是: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
有的考生答為:「為握手而伸出平展的手與握拳頭打人的手的對立」、「最平面的微笑和微笑時伸出舌頭的對立」、「這些動作簡單,而握手微笑易化解隔膜」等等。這類答案的錯因在於考生遵循了答題可在文中找的技巧,但卻沒有透過表象挖掘實質,沒有領會本文的主旨。
三、歸納不全,遺漏要點
高考閱讀很重視考查學生的歸納能力,在此題的設置上,有時側重於整篇文章中心主旨的歸納,有的側重於幾個語段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答題時要全面考慮,綜合分析,並學會用自己的話來表達。
例如:(2006年浙江卷20題)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飛的畫形象地演繹兩個不同的世界。請你據此推斷這兩位畫家的藝術風格,並用自己的話分別加以概括。(各不超過12個字)(6分)
⑴培根的繪畫風格:
⑵杜飛的繪畫風格:
正確答案為:⑴ ①誇張的;②批判的;②立體的。⑵ ①優雅的;②歌頌的;③平面的。
而有的考生答為:「立體的帶有侵略性,平面的充滿自然界氣息」。這個答案顯然只概括出了一點,帶有「侵略性」的作答,只是抄襲了原文,不夠准確。另一考生答為:「真實,張揚、誇張」的答案,是沒有聯系全文,推斷錯誤的結果。
又如:(全國卷17題)聯系全文,概括寫出本文的主旨。(6分)
本題測試考生對全文的理解及概括歸納表達的能力。
正確答案:①通過發現「陽光的香味」,肯定農夫的陽光生活、美好勞動、務農的選擇;
②評價夜來香和曇花的香「沒有壯懷」,強調人的嗅覺在都市裡退化;
③肯定一種貼近陽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此題6分,顯然答案3點,每點2分。其實從分值上考生也可以推斷出此題答案有三點。綜觀全文進行概括歸納,基本可以做到不遺漏要點。大部分考生失分原因就是歸納不全。
四、語句不通,表意不明
閱讀題的檢測,不僅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更是考查其表達能力。有的考生能讀懂文章,但卻不會表達,不能用通順、簡潔的文字全面、准確、鮮明的答題。
例如:浙江卷19題第3問,有的考生答道:「在人類社會中,多數人都是這樣,除少數的獨眼龍」,「為其利益而顛倒是非是普遍的」,「舉的例子普遍,說明一般工作是二維空間動作、是平面的,有說服力」等等,這樣的句子實在是讓人費解。
以上結合例子略談四點,雖然高考閱讀文字題在解答中失誤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無外乎就是沒有讀懂文章,不會審題,不會表達,不懂閱讀規律與答題技巧。所以考生在平時的閱讀及訓練中,要清楚閱讀規律,掌握一些閱讀方法與技巧以避免失誤。
應對措施
一、遵循閱讀規律,清楚試題設題規律,整體感知與深入分析相結合。
高考現代文的設置,強調整體閱讀,是一個由分而總,有局部到全局的相對完整的測試系統。所以解題時要從整體出發,通讀全文,弄清線索,理清思路,進而把握文章主旨。主旨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弄清楚了,才知道每段、每句話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間關系。結合每道題的要求,深入分析,自然就容易得到正確答案。
例如:2006年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一文,是藉助寓言的表現形式,具體描繪了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不同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世界的諷喻。幾道閱讀測試題都是圍繞這個主旨而設置的。如果清楚了這個主旨,那麼19題第2問很容易就能得出「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這樣准確的答案,而不至於答出「隱藏在友好柔和和表面下暴力、丑惡的一面」這樣離題萬里的答案。
二、研讀題干,掌握審題方法,從題干中獲得答題的信息。
閱讀題解題的核心是「提取信息」,這信息不僅僅表現在文章的內容上,還表現在試題題幹上。充分發掘題干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從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1、看清題干要求,揣摩命題意圖。
命題者命題一般都有明確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題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題人的命題意圖,正確答題。
例如:(06年浙江卷19題)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從題干中可知:本題是考查對重要語句的理解。第2問「秘密」是指?則明了命題者是欲考查學生對重要語句關鍵詞語的理解,題干中「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結合全文,理解」則進一步明確了答題的方向,就是要結合全文的主旨談作者使用這個詞的深層含義。明確了命題意圖和答題方向,根據題目的內容很快就能找出回答本題應關注此句話所在的段落並緊扣全文主旨來理解,這樣就會得出「秘密是指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這樣正確的答案了。
2、品味題干中關鍵詞,揣摩隱含信息。
有的題干本身隱含著多方面的要求,必須挖掘出題干中隱含信息,才能找到答題的命脈。如浙江卷19題第3問使用「普遍」一詞的原因?很多考生只是就詞解詞,沒有看到「使用」「原因」這兩個關鍵詞,沒有挖掘出深層的東西,答題不全面或隔靴搔癢,沒有答到點子上。
三、掌握答題技巧,把握答題要領。
領會了主旨,審明了題意,這僅僅是答好題的必要前提,要想准確答題,還需要掌握一些答題技巧要領。
1、找出答題的信息區域,篩選整合答題內容。
命題者有的從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來命題。考生對所要概括的具體內容,一定要找准答題的信息區域,分析綜合,准確全面地解答。
例如:浙江卷18題「文章開頭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請聯系文中對話部分,分析眼鏡商這樣說的原因。」如果考生注意到「請聯系全文對話部分」一句,就能很快找到答題的區域,從文中對話的內容可見文中由「我雙眼的交替使用」談到了我所見的兩個世界——一個平面世界,一個立體世界。那麼就容易歸納出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的原因,應該是兩點:一是「我右眼近視,左眼遠視,雙眼不能同時使用」;二是「我看到的是二維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維的立體世界」。
又如第19題第一問「四個動作分別是指?」,解答此題我們首先要找到「題中這句話在文中的位置,然後找出有關動作描寫的語句,也就找到了答題的信息,從「首先」到本段結束,自然就會得出「友好的伸手,惡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頭做鬼臉」正確答案。
2、語言操作力求准確、精煉。
很多考生失分都在表述上出了毛病,語句不通,語義不明,答非所問。如何組織好答題的語言,把篩選好的內容准確、精煉的表達出來,顯得十分重要。
(1)、考生要善於利用原文詞句來組織答案。
一般來說,答案所涉及到的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
例如:浙江卷18題答案中的「左眼近視,右眼遠視,不能交替工作」「二維的平面世界,三維的立體世界」,第19題第1問答案中的「友好伸手」「惡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頭做鬼臉」文中都有這樣的關鍵詞語和句子,找到了這些關鍵詞,以此為基礎,再略加工一下,標准答案就出來了。
(2)、緊扣題意,選好角度,選用恰當句式來回答。
答題時一定要從答的角度,將文中已知信息重新組合,變換恰當的句式來重組。
(3)、語言一定要精煉。
高考閱讀文字題,重在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有的題目明確規定字數,不超字,又能把要點答全,這需要答題的語言要精煉。我們篩選整合好文中相關信息後,一定要把具體、形象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的語言。
例如:浙江卷20題,我們在答題時明了作者舉兩位畫家的例子是為了說明現實中兩個不同世界的同時,還要研讀有關描述兩位畫家的語句,抓住「過分」、「侵略性」、「螺旋狀」、「親切的花枝圖案」、「歌唱的主題」、「輕快的鳥兒」這些詞句,透過這些形象的語言,感悟兩位畫家的風格,進而轉換為「誇張、批判、立體」,「優雅、歌頌、平面」這樣抽象、概括的語言。
現代文主觀閱讀題是一個常考常新的考點,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始終緊扣對學生理解、篩選、概括、整合以及鑒賞評價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概括起來,近幾年高考現代文閱讀命題類型大致有以下五種:
一、詞語理解型
一般來說,高考試題測試詞語的含義,特別關注詞語的語境義,而不是詞典中所詮釋的規范義。該題型常見的命題形式有:1、結合文章內容,簡要闡釋某句的深刻含義;2、根據文意,寫出某詞的含義。
【答題方略】 理解詞語的含義,必須透過詞語的表面義,體味其深刻的內涵: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尋找它的本體;理解詞語的象徵義,就要尋找詞語的象徵對象;理解詞語的反語義、就要將褒貶互換;理解詞語的雙關義就要注意它是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理解代詞的詞義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尋找釋義。當然,理解詞語的含義,還必須聯系詞語的具體語境,結合作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
【高考回放】 「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著我」,句中「故鄉」一詞的含義是________。(方令孺《在山陰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語段信息】 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著我: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美妙的名稱,像童話一樣,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還想看看祥林嫂放過菜籃子的小河邊……在那濃霧彌漫的黑暗時代,魯迅先生在那裡開始磨礪他的劍鋒,終生把持它,劃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決定要去瞻仰磨劍的聖地。
【溫馨提示】 理解文中重要詞語,要特別注意詞語的表層意思和深層意思。根據語境,作者說「好久以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並決定要去瞻仰魯迅先生「磨劍的聖地」,由此可知,「故鄉」應不是作者故鄉,而是魯迅的故鄉,亦是作者嚮往的精神家園。
答案:①魯迅的故鄉。②作者嚮往的精神家園。
⑥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怎麼拿分
提高閱讀理解力要結合上下文、作者時代背景等來理解,還有更重要的是要有邏輯思維能力。
閱讀理解的層次有初淺的、有深入理解的,初淺的主要是對表面上的字詞有識別的能力,但作者深層次的表意不一定能明白。比如,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寫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從字面上看,蘇軾是在遊山玩水,如果分析他的時代背景可以看出蘇軾是在借景抒情。因為當時蘇軾被陷害貶黃州,自己的政治主張得不到當局者的採納,實質上是表達了作者一種孤獨、無助、無奈和被困的感情,也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來針砭時弊,提醒當局者不要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錯誤。
傳統的觀念認為,學習語文這些文科只要死記硬背就行了,其實不然,死記硬背只是初淺的學習方法,實質上,語文學習更需要深入思考,特別是具備邏輯思維能力才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比如,唐代詩人賈島曾定的詩,「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朱光潛先生覺得這里的「敲」應當換為「推」,本人認為這是合理的,但這是唐代大文豪韓愈改為「推」的,後世很多人都不敢「推敲」。為什麼呢?我覺得這個時候應當有邏輯思維,賈島寫此詩時是個僧人,還沒有還俗,這個時候他的思維是「四大皆空」的,他整首想表達的主要意思是「空靜虛無」,整首詩表達的環境是很安靜的,如果用「敲」就破壞了這種美好的「寧靜」,而「推」則是悄悄進入的,因為這個僧人和朋友是非常好的朋友,可能晚上就住在朋友家,根本沒有必要「敲」門。
綜上可見,提高閱讀理解是不容易的事,不是說學語文沒有學數學那麼難。另外,要想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需要「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還要查閱大量其它相關資料,這種需要大量閱讀,有些同學提高閱讀量藉助諸如精英特的速讀記憶工具,還有權威網路知識,還有趣味性,藉助科技手段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⑦ 關於高中語文閱讀題,謝謝!!!!!!!!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開端 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發展 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高潮 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結局 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環境 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 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於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著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 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屬於插敘一種)。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第四部分
五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邏輯順序:①一般←→個別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概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第六部分
七種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分類別、 下定義、作引用。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第七部分
八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⑧承接復句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徵 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例:《白楊禮贊》
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朴質,不缺少溫和而又堅強挺拔的內在風格不但「象徵了北方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襯托 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徵。
例:《白楊禮贊》
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對比 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於斗爭的鮮明特徵。
借景抒情 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楊禮贊》
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朴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斗的頑強精神。
先抑後揚 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徵。
例:《白楊禮贊》
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後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另外》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 分類別、 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慨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⑧ 求適合高中生的語文閱讀題及答案。
閱讀是中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是高考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有增強的趨勢。閱讀能力主要是由認讀能力、鑒賞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快速讀能力等能力構成的。其中,閱讀的基本功則是理解和速度,在構成閱讀能力的諸多能力中,又以理解能力為核心。
現我們就從分析歷屆高考中的語文閱讀題以此來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3題。(93年,全國卷)
據美國K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大多數「生物降解」塑料並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隨時降解普通有機物質(例如紙和木屑)的細菌所進行的試驗表明,包括塑料垃圾、「用後即丟」的尿布、飲料瓶等在內大多數產品並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研究人員指出,術語「生物降解」這個詞的使用是不規范的。一些生產廠家說,這些產品如果在物理上發生變化,則是可能生物降解的,它們一旦與其他物質混合,便會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長。研究人員認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質在需氧條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厭氧條件下它們則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經他們試驗的每個產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達到上述標准。
1.文中「術語『生物降解』這個詞的使用是不規范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個科學的術語。
B.「生物降解」這個說法名不符實。
C.「生物降解」在現實中不存在。
D.「生物降解」這個術語的運用有語法錯誤。
2.文中說「試驗」所藉助的主要方法是( )
A.化學的B.生理的C.生物的D.物理的
3.下列與k大學研究人員的試驗結果有關的說法,哪幾項是正確的?( )
A.凡是稱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產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產廠家的功用宣傳不實。
C.在生物降解過程中應出現物質的分解和轉化。
D.塑料產品的廢棄物多數不會自溶自消。
E.這些塑料產品在物理上發生變化之後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條件下都會出現氧化現象。
答案與解析:
1.B ,「生物降解」這個術語使用不規范,是「研究人員」的看法,因為這些產品都不能達到科學家所認為的「降解」標准,這是一些生產廠家歪曲商業宣傳曲解了科學術語,使其名不符實,因此B 項是正確的。文章有「真正的生物降解」等詞句,可見A、C項的否定性說法是不對的。D 項說法與本文內容毫不相干。
2.C,文章開頭「利用……細菌所進行的試驗表明」,這句證明了C項是正確的答案。文中「二氧化碳、水、甲烷」這些化學術語容易迷惑人,會誤選為A項。「物理上發生了變化」是生產廠家說的,試驗是「K 大學研究人員」做的,二者不能等量齊觀,選D項也是錯的。
3.C、D、F,對照原文,A項「凡是……都……」的說法言過實,文章中說的是「大多數」。B項的說法本身是正確的,但研究人員的試驗結果無關。E項是生產廠家的見解,本身未必科學,且與科學家的試驗無關。C、D、F 三項符合原文意思。
文字表述題是高考現代文閱讀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題型,這類試題綜合性強,更能測試出學生的語文能力。綜觀幾年來語文試卷的變化,我們發現淡化客觀題,強化主觀題已是趨勢。但從歷年高考的現代文閱讀測試結果看,考生在這類試題的得分並不理想。筆者有幸參加2006年浙江的語文高考閱卷,針對考生答題失誤的普遍現象,我以浙江卷為藍本並涉及部分全國卷的同類問題作了歸納,嘗試探索出幾點應對策略,希望能給你有所幫助!
主觀題失誤主要原因及探析
一、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有許多同學在做現代文閱讀時,往往是粗略閱讀一遍全文後,匆匆掃一眼題目,就倉促答題,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例如:(2006年浙江卷19題)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第三問:⑶使用「普遍」一詞的原因是
正確答案是:①兩個世界、兩種生活的對立是人類普遍存在的;②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對立關系(人與人的對立;平面與立體的對立;表象世界與本質世界的對立;成人世界與孩子世界的對立)。
有的考生卻答為:「具有一般性」、「人類所共有的特性」。語言的表述本身就不清晰,題干中的「結合全文」,也沒有注意到,只是對「普遍」一詞作了個字面解釋,結果答非所問。
又如:(2006年全國卷14題)在「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一句中,作者為什麼要用「想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4分)
正確答案是:①植物成長的聲音一般是聽不到的,用「想」比「聽」更合適;②這樣寫有一種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現力。
我在用該題對學生進行測試時,相當部分同學卻答為:「虛實結合」、「與下文的嗅形成一種反襯」、「作者在感受這種聲音,聲音是虛的,這樣寫把虛物實寫,實物動態化,更形象」、「體現我的好奇,引出下文」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虛實結合」、「反襯」是表現手法,題干並沒有問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而「引出下文」、「動態化」「更形象」更是信口開河,答非所問。究其原因是考生根本沒有細讀題干,審清題意,連問題都沒有搞清楚,就倉促答題。
二、研讀不深,分析不透
高考閱讀題大多在文意的深層領會上設題,而許多考生不能透過表象進行深入的研讀和分析,只是跟著感覺走,不能綜觀全文,領悟要義。
例如:(2006年浙江高考卷第18題)文章開頭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請聯系文中對話部分,分析眼鏡商這樣說的原因。(2分)
正確答案是:①「我」右眼近視,左眼遠視,雙眼不能同時使用;②「我」看到的是二維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維的立體世界。
有的考生答為:「為讓我買一副眼鏡」、「我的兩眼視力不協調」、「為了更好地說服自己買他的眼鏡」、「只用一隻眼睛看事物」等等。很明顯考生對全文根本沒有讀懂,對於作者借用寓言形式所闡明的生活哲理,根本沒有領悟,看到「眼鏡商」幾個字,立刻想到的是商人,想到商人的行為和心理,就斷然作答,離題萬里。
又如:(2006年浙江卷第19題)請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
第2問:「秘密」是指
正確答案是: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
有的考生答為:「為握手而伸出平展的手與握拳頭打人的手的對立」、「最平面的微笑和微笑時伸出舌頭的對立」、「這些動作簡單,而握手微笑易化解隔膜」等等。這類答案的錯因在於考生遵循了答題可在文中找的技巧,但卻沒有透過表象挖掘實質,沒有領會本文的主旨。
三、歸納不全,遺漏要點
高考閱讀很重視考查學生的歸納能力,在此題的設置上,有時側重於整篇文章中心主旨的歸納,有的側重於幾個語段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答題時要全面考慮,綜合分析,並學會用自己的話來表達。
例如:(2006年浙江卷20題)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飛的畫形象地演繹兩個不同的世界。請你據此推斷這兩位畫家的藝術風格,並用自己的話分別加以概括。(各不超過12個字)(6分)
⑴培根的繪畫風格:
⑵杜飛的繪畫風格:
正確答案為:⑴ ①誇張的;②批判的;②立體的。⑵ ①優雅的;②歌頌的;③平面的。
而有的考生答為:「立體的帶有侵略性,平面的充滿自然界氣息」。這個答案顯然只概括出了一點,帶有「侵略性」的作答,只是抄襲了原文,不夠准確。另一考生答為:「真實,張揚、誇張」的答案,是沒有聯系全文,推斷錯誤的結果。
又如:(全國卷17題)聯系全文,概括寫出本文的主旨。(6分)
本題測試考生對全文的理解及概括歸納表達的能力。
正確答案:①通過發現「陽光的香味」,肯定農夫的陽光生活、美好勞動、務農的選擇;
②評價夜來香和曇花的香「沒有壯懷」,強調人的嗅覺在都市裡退化;
③肯定一種貼近陽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此題6分,顯然答案3點,每點2分。其實從分值上考生也可以推斷出此題答案有三點。綜觀全文進行概括歸納,基本可以做到不遺漏要點。大部分考生失分原因就是歸納不全。
四、語句不通,表意不明
閱讀題的檢測,不僅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更是考查其表達能力。有的考生能讀懂文章,但卻不會表達,不能用通順、簡潔的文字全面、准確、鮮明的答題。
例如:浙江卷19題第3問,有的考生答道:「在人類社會中,多數人都是這樣,除少數的獨眼龍」,「為其利益而顛倒是非是普遍的」,「舉的例子普遍,說明一般工作是二維空間動作、是平面的,有說服力」等等,這樣的句子實在是讓人費解。
以上結合例子略談四點,雖然高考閱讀文字題在解答中失誤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無外乎就是沒有讀懂文章,不會審題,不會表達,不懂閱讀規律與答題技巧。所以考生在平時的閱讀及訓練中,要清楚閱讀規律,掌握一些閱讀方法與技巧以避免失誤。
應對措施
一、遵循閱讀規律,清楚試題設題規律,整體感知與深入分析相結合。
高考現代文的設置,強調整體閱讀,是一個由分而總,有局部到全局的相對完整的測試系統。所以解題時要從整體出發,通讀全文,弄清線索,理清思路,進而把握文章主旨。主旨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弄清楚了,才知道每段、每句話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間關系。結合每道題的要求,深入分析,自然就容易得到正確答案。
例如:2006年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一文,是藉助寓言的表現形式,具體描繪了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不同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世界的諷喻。幾道閱讀測試題都是圍繞這個主旨而設置的。如果清楚了這個主旨,那麼19題第2問很容易就能得出「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這樣准確的答案,而不至於答出「隱藏在友好柔和和表面下暴力、丑惡的一面」這樣離題萬里的答案。
二、研讀題干,掌握審題方法,從題干中獲得答題的信息。
閱讀題解題的核心是「提取信息」,這信息不僅僅表現在文章的內容上,還表現在試題題幹上。充分發掘題干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從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1、看清題干要求,揣摩命題意圖。
命題者命題一般都有明確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題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題人的命題意圖,正確答題。
例如:(06年浙江卷19題)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從題干中可知:本題是考查對重要語句的理解。第2問「秘密」是指?則明了命題者是欲考查學生對重要語句關鍵詞語的理解,題干中「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結合全文,理解」則進一步明確了答題的方向,就是要結合全文的主旨談作者使用這個詞的深層含義。明確了命題意圖和答題方向,根據題目的內容很快就能找出回答本題應關注此句話所在的段落並緊扣全文主旨來理解,這樣就會得出「秘密是指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這樣正確的答案了。
2、品味題干中關鍵詞,揣摩隱含信息。
有的題干本身隱含著多方面的要求,必須挖掘出題干中隱含信息,才能找到答題的命脈。如浙江卷19題第3問使用「普遍」一詞的原因?很多考生只是就詞解詞,沒有看到「使用」「原因」這兩個關鍵詞,沒有挖掘出深層的東西,答題不全面或隔靴搔癢,沒有答到點子上。
三、掌握答題技巧,把握答題要領。
領會了主旨,審明了題意,這僅僅是答好題的必要前提,要想准確答題,還需要掌握一些答題技巧要領。
1、找出答題的信息區域,篩選整合答題內容。
命題者有的從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來命題。考生對所要概括的具體內容,一定要找准答題的信息區域,分析綜合,准確全面地解答。
例如:浙江卷18題「文章開頭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請聯系文中對話部分,分析眼鏡商這樣說的原因。」如果考生注意到「請聯系全文對話部分」一句,就能很快找到答題的區域,從文中對話的內容可見文中由「我雙眼的交替使用」談到了我所見的兩個世界——一個平面世界,一個立體世界。那麼就容易歸納出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的原因,應該是兩點:一是「我右眼近視,左眼遠視,雙眼不能同時使用」;二是「我看到的是二維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維的立體世界」。
又如第19題第一問「四個動作分別是指?」,解答此題我們首先要找到「題中這句話在文中的位置,然後找出有關動作描寫的語句,也就找到了答題的信息,從「首先」到本段結束,自然就會得出「友好的伸手,惡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頭做鬼臉」正確答案。
2、語言操作力求准確、精煉。
很多考生失分都在表述上出了毛病,語句不通,語義不明,答非所問。如何組織好答題的語言,把篩選好的內容准確、精煉的表達出來,顯得十分重要。
(1)、考生要善於利用原文詞句來組織答案。
一般來說,答案所涉及到的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
例如:浙江卷18題答案中的「左眼近視,右眼遠視,不能交替工作」「二維的平面世界,三維的立體世界」,第19題第1問答案中的「友好伸手」「惡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頭做鬼臉」文中都有這樣的關鍵詞語和句子,找到了這些關鍵詞,以此為基礎,再略加工一下,標准答案就出來了。
(2)、緊扣題意,選好角度,選用恰當句式來回答。
答題時一定要從答的角度,將文中已知信息重新組合,變換恰當的句式來重組。
(3)、語言一定要精煉。
高考閱讀文字題,重在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有的題目明確規定字數,不超字,又能把要點答全,這需要答題的語言要精煉。我們篩選整合好文中相關信息後,一定要把具體、形象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的語言。
例如:浙江卷20題,我們在答題時明了作者舉兩位畫家的例子是為了說明現實中兩個不同世界的同時,還要研讀有關描述兩位畫家的語句,抓住「過分」、「侵略性」、「螺旋狀」、「親切的花枝圖案」、「歌唱的主題」、「輕快的鳥兒」這些詞句,透過這些形象的語言,感悟兩位畫家的風格,進而轉換為「誇張、批判、立體」,「優雅、歌頌、平面」這樣抽象、概括的語言。
現代文主觀閱讀題是一個常考常新的考點,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始終緊扣對學生理解、篩選、概括、整合以及鑒賞評價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概括起來,近幾年高考現代文閱讀命題類型大致有以下五種:
一、詞語理解型
一般來說,高考試題測試詞語的含義,特別關注詞語的語境義,而不是詞典中所詮釋的規范義。該題型常見的命題形式有:1、結合文章內容,簡要闡釋某句的深刻含義;2、根據文意,寫出某詞的含義。
【答題方略】 理解詞語的含義,必須透過詞語的表面義,體味其深刻的內涵: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尋找它的本體;理解詞語的象徵義,就要尋找詞語的象徵對象;理解詞語的反語義、就要將褒貶互換;理解詞語的雙關義就要注意它是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理解代詞的詞義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尋找釋義。當然,理解詞語的含義,還必須聯系詞語的具體語境,結合作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
【高考回放】 「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著我」,句中「故鄉」一詞的含義是________。(方令孺《在山陰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語段信息】 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著我: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美妙的名稱,像童話一樣,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還想看看祥林嫂放過菜籃子的小河邊……在那濃霧彌漫的黑暗時代,魯迅先生在那裡開始磨礪他的劍鋒,終生把持它,劃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決定要去瞻仰磨劍的聖地。
【溫馨提示】 理解文中重要詞語,要特別注意詞語的表層意思和深層意思。根據語境,作者說「好久以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並決定要去瞻仰魯迅先生「磨劍的聖地」,由此可知,「故鄉」應不是作者故鄉,而是魯迅的故鄉,亦是作者嚮往的精神家園。
答案:①魯迅的故鄉。②作者嚮往的精神家園。
⑨ 高中語文閱讀什麼文章
議論文或雜文
散文隨筆也沒有關系啦
比如錢鍾書的雜文集,梁實秋的,余秋雨的,
宗璞的版也成,個人認為余華權的隨筆集子不錯
還有老舍的散文可以用來消遣,
魯迅的雜文……我受不了
汪曾淇的嘛……比較平淡,但是很真,不太深
對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寫得很精彩
⑩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