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語文考試說明中的意蘊指的是什麼
就是意義含義
❷ 如何幫助學生學習高中語文散文、小說中的探究意蘊題
多看書,多閱讀,多練習,多理解,多體會。
❸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如何理解文意
二、探究散文的思想內涵
考法一、探究創作意圖
創作意圖又稱創作意向,指作家在對社會生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某種意念或動機。創作意圖受作家生活經驗、立場觀點、藝術追求和審美理想等多種條件的支配和制約。它隱藏在作品內部,又可以通過主題、人物、材料安排、題目等表現出來。探究創作意圖,是深層閱讀和探究閱讀的一個重要體現。
1. 作者在文中為什麼寫××事(人、物)?
2. 這篇文章的創作意圖是什麼?談談你的理解。
3. 如何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談談你的理解。
從作者層面探究
主要角度有作者的生活經歷、寫作動機、人生態度、審美趣味、創作背景等。聯系作品的背景、所要針對的現實甚至讀者所處的時代,是不難發現其創作意圖的。
從文本層面探究
文本是判斷作者創作意圖的最主要依據。依據文本,就是通過文本中作者的選材、寫作的重心、結構的安排及議論抒情語句來探究其創作意圖。
例:2016年北京卷 《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 陳忠實
23.作者在小說《白鹿原》中並沒有寫到老腔,為什麼本文題目卻是「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
答案:①《白鹿原》是寫關中大地的,而老腔飽含著關中大地的神韻,題目體現了老腔與關中大地的血肉聯系。
②《白鹿原》是陳忠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曾為《白鹿原》沒有寫到老腔而遺憾,本文以《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為題體現了老腔對作者的影響與震撼。
③《白鹿原》和老腔一樣都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
考法二、探究文本意蘊
文學作品的意蘊是指文本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種內容,是指讀者從作品中領悟到的意義,即通常所說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散文表現出來的意蘊,有社會的、政治的、道德的意義,有現實的、歷史的意義,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義,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審美的意義。
1. 請結合文意,聯系自己,談談你對××(句、段)內涵的理解。
2. 請探究文本中的××事物包含了哪幾層深意。
3. ××在作者心中有怎樣的意義(價值、地位)?
一、深層次挖掘
「深層次」一般有兩個方向。
第一、文本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的主要內涵有:①精忠報國;②崇尚自然;③主靜,中庸,穩重;④追求大一統;⑤安土重遷,葉落歸根;⑥愛好和平,厭惡戰爭;⑦知足常樂,吃虧是福。
「人文精神」一方面指人的意義和價值、社會責任、個人尊嚴、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價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關懷,如對生命的關懷、眾生平等、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對苦難的悲憫情懷等。
第二、學科理論與認識,這里主要指哲學道理(哲理)、美學文學原理、文化歷史規律等
二、換角度挖掘
常見的角度轉換有:①主動與被動的轉換;②歷史與現實的轉換;③批判與希望的轉換,比如文本批判了什麼,其深層意蘊則可能是它在希望什麼;④正面與反面的轉換。
考法三、個性化解讀
個性化解讀,要求考生立足自我,充分調動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悟、體驗文本,獨立思考,獲得自己的感受和見解,提升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概括能力。
1. 請結合文本和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感悟或思考。
2. 文章寫的××,帶給我們很多啟示,請結合文章內容,就某某問題談談你的思考。
3. ××段傳達出作者怎樣的人生體驗?試結合你的經歷或閱讀過的作品,談談你的感受。
文本角度:從文本中抽取語句,提煉認識與啟示;藉助文本中的相關語句提煉思想。
個人角度: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個人思想認識去理解分析。
社會角度:作為一個社會人,應當具備的社會意識,就是為社會做些什麼,從中理解所承載的社會意義與擔當。
例:2017年天津卷《挺拔之姿》朱以撒
19、(2)你最欣賞哪種精神氣質?結合生活談談你的體會。(80字左右)(6分)
【考點定位】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竹子的精神氣質在文本中有很多,主要體現在作者對竹子的描寫中及作者自己對竹子所作的評價里,如堅韌忍耐、從容優雅、孤高兀傲、風骨高潔、清簡、爭先向上等,要一一從文本中篩選並概括,還要盡量答全面。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竹子的精神品質,除了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外,還考查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答題內容一定要積極樂觀向上。
❹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中含義和意蘊的區別
我高中閱讀理解的含義和意願是很大區別,高中閱讀理解的話要注意意願,你就把衣服掌握清楚之後才能更好的掌握閱讀中心思想才可以,就是更好的就去答題。
❺ 高考散文閱讀最後一題關於「探究文章深刻意蘊」怎麼做
搜一下:高考散文閱讀最後一題關於「探究文章深刻意蘊」怎麼做?
❻ 高中語文考試探究題怎麼答 探究題就是「…談談你的看法」那類問題。回答時,是應觀點立場鮮明地...
堅決你的立場,因為有人可以做到用辯證的去看待,但是大部分人這么寫的時候往往就自相矛盾了,還打不如堅定自己的看法,有條理的說,一定要記住條理,因為這類題目都是按點給分,老師特別喜歡這種有條理的考生。
❼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常見意象及其含義
你走運了,我剛好整理的有,分享給你了
常見意象示例
樹木類
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新陳代謝
綠葉: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
竹:氣節、積極向上
桐:凄苦
柳:送別、留戀、傷感、春天的美好
花草類
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菊:隱逸、高潔、脫俗
梅:傲雪、堅強、不屈不撓、逆境
蘭:高潔
牡丹:富貴、美好
草:生命力強、生生不息、希望、荒涼、偏僻、離恨、身份低微的卑微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昔盛今衰)
3、動物類
子規:悲慘、凄惻
猿猴:哀傷、凄厲
鴻鴿:理想、追求
魚:自由、愜意
孤雁:孤獨、思鄉、思親、音信、消息
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的成功
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
瘦馬:奔騰、追求、漂泊
烏鴉:小人、俗客庸夫
沙鷗:飄零、傷感
風霜雨雪水雲類:
江水: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短暫、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展趨勢
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滅
小雨:春景、希望、生機、活力、潛移默化的教化
暴雨:殘酷、熱情、政治斗爭、掃盪惡勢力的力量、盪滌污穢的力量
春風:曠達、歡愉、希望
東風:春天、美好
西風:落寞、惆悵、衰敗、遊子思歸
狂風:作亂、摧毀舊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會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純潔、美好、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雲:遊子、漂泊
天陰:壓抑、愁苦、寂寞
天晴:歡愉、光明
器物類
玉:高潔、脫俗
珍珠:美麗、無暇
6:其他類:
古人:明志、自省、鞭韃
古跡:懷舊、明志、昔盛今衰(國家)、衰敗、蕭條(古跡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聯)
破曉:初現希望
深夜:愁思懷舊
鄉村:思歸、厭俗、田園風光、生活氣息、純朴美好、安逸寧靜
仙境:飄逸、美妙潔凈、忘塵厭俗
月亮:人生的圓滿或缺憾、思鄉、思親
夕陽: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類的渺小、人生的短暫、心胸的廣闊、情感的孤獨
酒:歡悅、得意、失意、愁苦
❽ 如何探究小說主題意蘊 高考語文復習教案
探究主題意蘊
一、考綱要求: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以及內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內容) (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
要求從時代背景、人物形象、環境氛圍、細節描寫、語言表達等方面切入研究。 (要求從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的各個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2)探討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目的)
(探討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從作者經歷、所處時代、創作動機及作品影響進行分析。
(要求從人物形象、時代背景、環境氛圍、細節描寫、語言表達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探討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多方面)
(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體驗文本,獨立思考,發表看法。(提出自己的見解) 專家強調: 回答問題包括探究題一定要從文本出發,不可拋開文本隨意生發、自我發揮。
二、探究小說主題的技法
(1)主題的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 ②用故事的形式針砭時弊。
③通過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虛構生活經歷,反映人物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
(2)對主題的挖掘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從作者背景看、從人物特徵看、從情節發展看、從語言情感色彩看、從整體傾向看。
對主題的概括常用這樣一些基本術語:①歌頌、贊揚、弘揚什麼。②諷刺、批判、揭露、譴責什麼。③揭示什麼人生道理。④對什麼現象的反思。⑤表達了什麼情感。
三、解題方法
(1)常見設問模式:
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
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 ③把小說的題目××改成××,好不好,為什麼?
④小說××為題,有主題思想、結構藝術、象徵意蘊等多方面考慮,請選擇某一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
⑤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蘊和作者的情感取向;本文的主題是什麼?請結合全文分析。
(2)閱讀突破點
①整體閱讀,宏觀感受,把握作品思想內容,就等於抓住了探究的精髓。
②注意標題和體裁。標題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有時就是小說線索,必須關注。
③抓關鍵性語句。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語言、行動,以及作者的評述、詮釋的一些關鍵語句。抓住「文眼」就把握了探究的方向,所以小說中一些內涵豐富的語句,如意蘊豐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長的雙關句、生動可感的修辭句、觀點鮮明的議論抒情句以及結構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語句。
❾ 高中語文閱讀《安娜之死》答案
12.本文前五段寫出了安娜的絕望,請簡析其具體內容。(6分)
【答案】盡管期待渥倫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絕望;看信後對兩個人情感的徹底絕望;由此推廣到對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運等)的絕望。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小說人物心理變化的體悟。其實,也是考查考生對故事情節的梳理,梳理得仔細認真,此題就不難作答:第一段,明顯看出她已經絕望;等來了渥的來信,但信上的內容很讓她絕望;於是她向月台走去(卧軌自殺),顯然是對生活徹底絕望。這么答來,即可獲得滿分了。
【評點】立足情節,體會人物形象,是常規題目,這在平時也是常練的,很切合中學生的實際。
13.第六段中對安娜周圍人的描寫,具有什麼特點和作用。(4分)
【答案】特點:既是客觀描寫,又體現出安娜主觀的感受。作用:從側面寫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經質的心理狀態。
【解析】解答此題得審好題:「特點」是「描寫的特點」,而不是「周圍人的特點」;「作用」既可理角為描寫的作用,也可是周圍人的作用。
【評點】此題是有些難度的。一是描寫的特點,考生很可能答成什麼樣的描寫——「側面描寫」或「襯托」,因為小說中的「他人」是為主人公服務的,答得全一點,可能還會答到「主觀感受」,但與標准答案有些出入;二是描寫的作用,考生在揣摩主人公的心理上是有些困難的,畢竟許多考生沒讀過這部小說。
14.安娜投到鐵軌上之後有什麼樣的內心活動?這樣寫有什麼意義?(4分)
【答案】內心活動:恐懼、迷惑、悔恨。意義:表現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強了悲劇意味。
【解析】認真捕捉安娜的心理描寫句,可以體會出她的內心活動的:「她就拋掉紅皮包,縮著脖子,兩手著地投到車廂下面,她微微地動了一動,好像准備馬上又站起來一樣,但又撲通跪了下去。就在這一剎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麼,她嚇得毛骨悚然。『我這是在哪裡?我這是在做什麼?為了什麼呀?』她想站起來,閃開身子,但是什麼巨大的無情的東西撞在她的頭上,從她的背上碾過去了。『上帝,饒恕我的一切!』她說,覺得無力掙扎。」
【評點】內心活動,只要找准所問之處,此問不難。難處在於「意義」的回答上,很多考生估計會答到俄國社會的層面上來,這樣算不算正確呢?從行文上看,安娜一步步地絕望下去,而且從整部小說來看,安娜在追求愛情上撞得頭破血流,為情而不得而卧軌,不是必然嗎,怎地是偶然?「增強悲劇意味」這一點考生是不難答到的。
15.請探究作品結尾畫線句的意蘊。(6分)
【答案】「蠟燭」的比喻,寫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識從異常清醒到漸趨模糊、直到消失的過程。這句話表現了安娜臨終前的內心感受,又可以理解為作者對安娜之死的總結。畫龍點睛,暗含著作者的喟嘆同情。
【解析】解答此題,要結合情節來回答。此時的安娜已被火車碾過,是漸漸死亡的過程,亦是作者對她一生的作比。亦是處在文尾。
【評點】此句不管如何地看,總覺得是作者對安娜一生的總結:「她曾借著它的燭光瀏覽過充滿了苦難、虛偽、悲哀和罪惡的書籍」:安娜經歷了苦難、悲哀,看到了社會的虛偽、罪惡。「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閃爍起來,為她照亮了以前籠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她看得更透徹了、更清楚了。「嗶剝響起來,開始昏暗下去,永遠熄滅了」:她被軋死了。似乎不帶有安娜的心理活動。
【總評】此文是節選小說第七部的最後一章,選得很有特色,主要體現在心理描寫上,而且題目的命制,都圍繞著安娜的心理活動。但是有這么幾點值得商榷:一是設置的答案是否合理?二是文章的選擇是否合乎中學生的閱讀實際,不能因為習總拉近與俄羅斯的關系,就注重俄羅斯的文學吧,雖然這些文學都是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