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哈我也在上六年級
1,這天,我的語文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就是和媽媽說我愛你。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思索著回去後怎麼和媽媽說那三個字。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我家門口,可我一個好辦法也沒想到,便臨時決定大膽的和媽媽說。我緩慢的走進屋裡,望著正在忙碌著的媽媽,不知怎麼了一下子勇氣全沒了,我不敢看媽媽的眼睛,生怕媽媽看出什麼來便跑進了我的屋裡。來到屋裡後,我不斷的鼓勵自己,可幾次來到媽媽的面前都說不出口。時間猶如飛劍一般快,吃飯的時間到了,我慢吞吞的來到飯桌前埋頭吃了起來,媽媽好想看出了什麼問我:「妮兒,你怎麼了,自打放學後我就看你神神秘秘的?」我一聽急了,趕忙說:「沒事,沒事。」說完我心想:哎,好險,差點給暴露了。媽媽聽了我的回答後臉上打滿了問號,又問到:「真的沒什麼事情?」我回道:「真的沒什麼事,你就別亂猜了,吃飯,吃飯吧!」說完,我忙低下頭往嘴裡塞起了飯來,媽媽見此情景更是疑惑了,又追問了起來,說:「不對,你肯定有什麼事情瞞著我,說實話,到底什麼事?」我見媽媽一副不追問到事實誓不罷休的樣子,我無可奈何了只能說出事實了,我正視著媽媽的眼睛地說:「媽媽我愛你。」媽媽聽了說:「哎呀,你今天怎麼了?說這么酸的話?」可媽媽見我一本正經的樣子,感動得熱淚盈眶,一把就把我抱進懷里,我感動的也哭了。
2,今天,庄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對爸爸或者媽媽說一聲「我愛你」。
回到家,寫完作業後。我就一直在房間里沉思:到底是說還是不說呢?正當我猶豫不決的時候,往事又浮現在眼前:
那天下午下著暴風雨。放學了,因為我沒帶雨傘,媽媽卧病在家,不可能來接我,我只好在學校門口避雨,等雨小一點再回家。可等了十多分鍾,雨不僅沒小反而越來越大了。正當我准備回家時,突然看見了一個人向我走來。漸漸人影離我越來越近,啊!那不是媽媽嗎?只見媽媽來到我身旁,撫摸著我的頭「月月,沒事吧,有沒有凍著?」淚水濕潤了我的眼眶,媽媽生病了還冒著風雨替我送傘,自己的病毫不關心卻對我噓寒問暖,我一下投進了媽媽的懷抱:媽媽,我的好媽媽!
想到以前媽媽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我終於下定決心了,一定要對媽媽說「我愛你!」
「呤——」門鈴響了,一定是媽媽回來了,何不乘機會說呢。於是我趕忙去給媽媽開門。媽媽見到我笑嘻嘻的說:「月月,你回來啦!作業做好了嗎?」
我說:「恩,寫好了。」
「那我去做飯了。」媽媽高興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媽媽,我有事對你說。」我見媽媽要走了急忙說。
「那你說呀。」
「哦,媽媽,我…我…我想對你說,我…那個…那個,我今天想吃牛肉。」我支支吾吾了半天,卻從嘴裡擠出幾句答非所想的話。
「想吃就說嘛,干什麼吞吞吐吐的,那我去做了哦。」
我急忙跑回房間,「啪」的一聲關上房門。責怪自己:哎,為什麼總是說不出口呢?不就是說「我愛你」嗎?我怎麼感覺這么難呢?不行,再不說就沒機會了。我趕忙從門縫往外看,媽媽正在炒菜,就在這時說吧。我像賊似的溜到媽媽面前,媽媽見我過來了就問「什麼事啊?」我低著頭紅著臉說「媽媽,我…我愛你。」媽媽摸摸我的額頭說「你沒事吧?是不是發燒了?」「沒有,媽媽,我愛你,是真心的。」我鼓起勇氣又說了一遍,只感覺心臟「撲通撲通」地跳,好像都快跳出胸口了。只見媽媽先是一楞,幸福的表情立刻溢上臉龐,媽媽緊緊地抱住我,激動的淚水溢滿眼眶「女兒長大了,也懂事了,媽媽真的太高興了!」
吃晚飯時,媽媽總是不停地夾菜給我吃,飯吃到一半,媽媽突然問我「你怎麼想起來說這個?」我說:「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哦,原來是這樣。」顯然,媽媽有一點失望。我連忙說:「媽媽,別這樣嘛,子女愛父母是天經地義的,對父母表達愛也是天經地義的,就算老師沒有布置這項作業,我想這句話我也會說的。」「真的?」「嗯」媽媽又一次抱緊我。
晚上,媽媽翻來覆去,激動的難以入睡,而我卻早早的進入了夢鄉。
㈡ 六年級下冊第2單元作文500字
元宵節傳說點彩燈的來歷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東方朔與元宵姑娘的傳說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准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 由<六十鋪中小學教育網>收集, 原文來自 http://www.lspjy.com/showtopic-45922.aspx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袁世凱與元宵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㈢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二單元作文600字
一棵棵錯落有致的樹木。我在這園子里盡情地玩耍。這時媽媽喊道,空氣十分的新鮮,帶著愉快的心情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薊縣。那裡的天非常藍暑假裡。 一上車我就進入了甜甜的夢鄉,盡情地歌唱,我就被那美麗的景色吸引了,那些泥非常得滑。看。再次抬頭望去,在這綠色世界裡看天空,樹葉兒是翠綠翠綠的,要是你一不小心踩上去,映入眼簾的只有一片綠,哪裡的雲非常白,它們像一盞盞小燈籠掛在樹上真是美極了,環境十分優美。我們帶著豐收的果實,很容易掉下去的,一進園子,一轉眼就到點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薊縣遊玩兒,發現在那一大片一大片綠色中還有許多可愛的小果實——又大又紅的李子,加入採摘的人群中,我們來到了薊縣的一個非常有名的採摘園,這是好闊好闊的綠園啊,我跑過去。水庫的周圍都是泥。」我一下子驚醒了。瞧,蔚藍的天空彷彿也變成了綠色。我忙從媽媽手裡拿過一個袋子,帶著採摘園美麗的景色。 接著。 我們先在農家院兒飽餐了一頓之後。猶如一隻快樂的小鳥。水庫非常得大。不一會兒就摘滿了一大袋,小心丟了,又到農家院兒對面的水庫去玩兒:「別亂跑,好像是被我驚到了,那一群美麗的蝴蝶正在捉迷藏,還有很多人在專心地釣魚,它們一下子就散開了!地上小草嫩綠嫩綠的。 時間過得飛快
㈣ 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作文。 500字
祖國在我心中
祖國是哺育我們的母親,是所有是生命的搖籃,我們應該因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因此,我們要時常對自己說:「我是中國人,我為此而感到驕傲!」我堅信只有心繫祖國,才會健康成長!
時間曾經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當巍峨的華表披上清晨的第一縷曙光,當雄偉的天安門迎來新一輪的太陽,當無數先烈用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洪亮的聲音傳遍了全世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時刻,對於一個飽經憂患、盡受欺凌的民族來說是多麼寶貴啊!中國,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讓世界震撼的名字;一個讓無數華夏兒女為之驕傲與自豪的名字從此誕生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日子到來時,億萬炎黃子孫歡呼雀躍。沉睡了千百年的東方「雄獅」終於昂首立於世界之林。這是一個沸騰上升的祖國;這是一個如日中天的祖國!
祖國這片古老的土地千百年來牽系、造就了我們民族至高的美和至深的愛。她如同一位德高望重、雍容華貴的貴婦人:連綿起伏的長城是她華麗的項鏈;莽莽林海的大興安嶺是她俊俏的綵衣;巍峨壯麗的泰山是她閃亮的戒指;奇麗險峻的張家界是她高雅的金冠;奔流不息的母親河是她。四大發明使她輝煌燦爛;老子孔子讓她聞名遐爾;絲綢瓷器令她光彩照人。大禹治洪水,安天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為了她;屈原憂憤滿腔,投身汨羅江是為了她;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拋頭顱、撒熱血是為了她;無數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智慧才華,艱辛地勞動是為了她!
我們要想心繫祖國就一定要確立一個遠大的志向,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要立志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奮斗,把祖國建設成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國家。因此,我們要珍惜和抓緊童年的每一秒,抓緊鍛煉身體培養高尚道德,掌握豐富知識,把自己的學習、成中長同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為祖國建設振興中華時刻做好准備。
其次,我們要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無論是在什麼地方,不管我們有多忙,當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伴隨著國歌緩緩升起時,我們都必須停下腳步,一邊注視著國旗行隊禮,一邊響亮地唱起國歌。平常生活中要愛護紅領巾,應該為自己是少先隊的一員而感到驕傲。在學校里要戴紅領巾,上體育課時可以把紅領巾摘下來,疊好放進書包。回到家裡要把紅領巾放在床頭,以便第二天起來時佩帶。紅領巾要定期清洗,保持干凈整潔。雖然這些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但是卻充分的體現出了自己的愛國意識,只有愛我們的母親祖國,才會茁壯成長,為祖國獻一份力。
同學們,愛國是一種堅定的民族精神,更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我們青少年要用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描繪祖國未來的宏圖,將一片丹心獻給祖國。祖國在我心中,祖國在你心中,祖國在我們中華兒女的心中,讓我們一起向著「心繫祖國,健康成長」的目標前進吧!
㈤ 六年級下二單元考試作文
你...
自欺欺人啊...
誰要是回答了...
那就是周瑜打黃蓋了...
哎...悲哀啊...網路啊 你害了多少本來可以成回為棟梁之才的好答學生啊
最好還是自己寫吧
不過你覺得有困難的話可以找人教教你怎樣寫這類作文而不是幫你寫
㈥ 六年級下冊第2單元作文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里,我懷念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是木蘭溪上的一個小鎮,端午節的氣氛特別濃厚。家鄉的端午節是從農歷五月初一開始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流傳的風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賽龍舟。
糕是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麵粉或用米磨成粉發酵後加糖做成的,鬆鬆的、甜甜的,很好吃。
記得每年五月初二,母親都會從棕樹上砍下一朵棕葉,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腳上,順著葉子的紋路扯成一條一條的,末端還是連在一起的,用來捆粽子。洗好的粽葉和糯米端過來,還有調羹和筷子,一切准備就緒,就搬來小板凳開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邊蹦來蹦去的,不停地問什麽時候才能有粽子吃。看著一片片粽葉在母親靈巧的手裡神奇地變成一個個精緻的粽子。沒多大會的功夫,桌腳上就掛起來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來提在手裡沉甸甸的。就那樣提著棕葉的梗一並放進大大的鍋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開鍋,一股濃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撲鼻而來。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螺的習俗,據說是小孩在這一天吃螺會變得聰明。螺這東西當時不昂貴,五分錢就能買一盎,村裡幾乎家家都買得起。初三這一天,賣螺的小販會滿村裡吆喝。小孩們向大人討了錢、買了螺後聚在一起吃;孩子們吃了螺,留下螺殼,就屋頂上扔,弄得舊瓦片喀啦喀啦作響,其樂無窮。
㈦ 六年級下冊二單元作文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寧波的春節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就開始了。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夜,是祭灶夜。晚上,晚餐後,媽媽就會在祭灶菩薩畫像前擺上三支香和兩支蠟燭,放上事先准備好的祭灶果。祭灶果是用豆酥糖、油果等傳統糕點做成的。媽媽告訴我,以前,在他們的那個年代,吃祭灶果是新年裡的一件大事。晚上,孩子們都等在媽媽身邊等待著吃祭灶果,一祭好菩薩,孩子們就爭先恐後地搶祭灶果吃。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只會象徵性地吃一點,不會像以前一樣吃的這么火了。
從十二月二十四到大年三十之間的那幾天是撣塵日。家家戶戶都會把被子、衣服換掉。把家從頭到尾打掃一遍,好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大人們帶著孩子買過年的新衣;長輩准備好了給孩子的壓歲錢,買好年貨。這幾天,家家戶戶的陽台里掛滿了花花綠綠的衣裳,年貨市場里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除夕是大年三十。這天,一大家子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是最大的事情。這天,不到四點,許多人家酒已經開始准備年夜飯了。年夜飯的餐桌上,各種各樣色、香、味俱全的菜應有盡有。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著團圓飯,其樂融融。吃過晚飯,天一擦黑,鞭炮聲就響了起來。大的小的,分外美麗。閃亮的煙火印著孩子們可愛的臉龐,深藍的天空中綻開了一朵朵繽紛艷麗的花兒,噼噼啪啪的聲音,喜迎新的一年,一切都是那麼美麗。這一晚,大家都有守歲的習慣。一家人同坐在沙發上,看看電視,喝喝茶,等到過了凌晨十二點,菜可以睡覺。
正月初一到初七,比較的安靜。有的人會老家過年去了;有的人去旅遊了。店鋪都關上了門。一切都靜靜的。
正月十五春節的有一個高潮到了。元宵,許多公園都張燈結綵,點上幾百盞燈,供人們參觀。孩子們走在街上,手上都提著一個小燈籠,花花綠綠姿態也各不相同。這天晚飯,每戶人家都會做元宵,也就是湯圓,在這天,每個人都得吃。
正月十六,春節結束了。孩子們上學,大人們上班,一切又忙碌起來。春節就這樣結束了。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說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聖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一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一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
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純脆是以示吉利。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發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從「開年」這天起,三天內澳門政府允許公務員「博彩」(賭博)。「開年」過後,澳門又完全回到中國傳統春節習俗中,直至元宵佳節,也是煙節爆竹,玩龍舞獅,歡天喜地。
㈧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作文500字
廣東民風民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涼茶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葯物組成,適用於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葯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葯物組成,適用於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症。適用於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
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庄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庄頭的種花女。 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
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
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現它呢!
㈨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期間還要進行劃龍舟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堂堂堂」的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潑水節源於印度,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00年歷史。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泛。潑水節為傣歷新年的慶祝活動,一般在陽歷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間。屆時人們先至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到處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氣氛。
潑水節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劃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時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之為「麥帕雅晚瑪」,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 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豐富,其它的還有放高升、斗雞、跳孔雀舞等,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場面極為熱烈!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里食用。
潑水節歷時三日。第一天,劃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行丟包和物資交流。
潑水節一般在風光旖旎的瀾滄江畔舉行。當晨曦映紅「黎明之城」的時候,各族群眾便穿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這里。一聲號令,一支支高升騰空而起,直穿雲霄,一艘艘龍舟箭一般,直沖對岸。此時,千萬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鋩鑼、象腳鼓一齊敲響,瀾滄江兩岸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當潑水剛開始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姑娘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一邊用竹葉、樹枝蘸著盆里的水向對方灑過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們用銅缽、臉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戲追逐,只覺得,迎面的水,背後的水,盡情地潑來,一個個從頭到腳全身濕透,但人們興高采烈,到處充滿歡聲笑語。一段水的洗禮過後,人們便圍成圓圈,在(釒芒)鑼和象腳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分職業,翩翩起舞。激動時,人們還爆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痴,通宵達旦。
「丟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專場游戲。「包」是象徵愛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製作,內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夥子,小夥子再擲給姑娘,並藉此傳遞感情。如此,花包飛來飛去,最後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雙方悄悄退出丟包場,找一個幽靜的地方依肩私語去了。
潑水節上,青年們端水灑潑,猶似銀花怒放。
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新年為「京比邁」,潑水節為「厚南」。所以潑水節是傣歷年新舊交替的標志。
潑水節一般在公歷四月中旬,傣歷六月,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為除夕,最後一天叫「腕叭腕瑪」,意為「日子之王到來之日」,為新年元旦。中間叫「腕腦」,意為「空日」。每逢節日,都要進行潑水、丟包、劃龍舟、放高升、拜佛、趕擺等活動。
節日第一天清晨,人們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眾生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然後又將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婦女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潑水為戲,於是群眾性的潑水活動就開始了。人們用銅缽、臉盆以至水桶盛水,擁出大街小巷,嬪戲追逐,逢人便潑。民間認為,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災除病,所以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澆,不論潑者還是被潑者,雖然從頭到腳全身濕透,但還是高興異常。只見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開,在陽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
除了潑水,還有群眾性的歌舞活動。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七八歲的娃娃,穿上節日盛裝,來到村中廣場,男女老少圍成一圈,合著芒鑼象腳鼓點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臘呵」,有的即興而作,邊唱邊跳,動作優美,節奏鮮明,歌聲動人。跳到興高采烈時,或爆發「水、水、水」的歡呼,或以「玉臘呵、玉臘呵」的歌聲結尾。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狂,通宵達旦,甚至醉倒在舞場上。
節日期間,在寬闊的瀾滄江上,舉行劃龍船比賽。木船扎以彩花,裝扮成龍、孔雀、大魚等形象,由數十男女青年奮力劃槳前進,兩岸觀眾如雲,鑼鼓聲、喝彩聲響徹雲霄。比賽結束後,優勝者來到主席台前領獎並喝慶功酒。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這是傣族人民自製的煙火,用一根數丈長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葯等配料,置於竹予搭成的高架上。點燃引線,火葯燃燒,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雲天,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簇,群星閃耀,光彩奪目,把節日的夜空裝點得特別美麗。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們的贊賞,並獲得獎勵。
潑水節期間,還舉行丟包等活動。青年男女通過丟包尋求伴侶,表達愛慕之情。
每年的4月13日,是泰國的潑水節,有稱「宋干節」。宋干是梵文,意為「太陽運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陽年開始」。潑水節共有3天,是泰國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節日前要清掃家內外,焚燒舊衣服,以避晦氣。節日當天要到寺廟中堆沙塔,插彩旗獻花,祈求五穀豐登。晚上將浸有花瓣的香水灑在長輩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對長輩的美好祝福;此後長輩再將水淋在晚輩的頭上,表示來自長輩的賜福。
一年一度的泰國新年——潑水節來臨,4月13日開始,一連三天全泰國均籠罩在喜氣洋洋的氣氛當中。在這個時刻,泰國人通常以相互潑水來慶祝,故又叫做潑水節。
潑水的傳統習俗意謂著可以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利,重新出發新的一年。現在的潑水節則是趣味的成分居多,所以此時到泰國,若被潑的全身濕淋淋的,千萬可別生氣喔!其實潑水節的傳統,並非只有泰國才有的。像是鄰近的國家如:緬甸與柬埔寨等,也都同時慶祝這個節日。
在這一天男女老幼都會穿著新衣,並帶著食物供品前往寺廟供奉和尚。在新年中最忙的還是家庭主婦,在新年前夕忙著打掃住家內外的環境,家中的舊衣物或舊東西則放火焚毀,因為根據傳統,若不將舊東西或無用的物品丟掉的話則會帶來壞運氣。到了4月13日下午,人們會清洗佛像,同時年輕的一輩要把芳香的水倒在長輩和父母的手中,代表對父母長輩的尊敬,並祈求保佑。
在芭達雅每年都會在此時舉辦一些慶祝活動,像是食品展、花車遊行、選美比賽以及各式各樣的煙火表演等。而在清邁則會舉辦選美和遊行等活動,在泰國慎終追遠是很重要的,所以此時人們也會攜帶祖先的骨灰壇前往寺廟里舉行祭拜儀式祈福。
[編輯本段]德昂人的潑水節
德昂人也過潑水節,時間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目與傣族潑水節一致外,德昂族潑水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洗手洗腳。屆時,每家的晚輩年輕人要准備一盆熱水,端來放在堂屋中央,把家裡的父母等長輩請出來坐在堂上,向他們叩頭請罪,請他們原諒晚輩的一年來不孝順的地方。長輩們也要檢討一年來在為晚輩樹立榜樣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後,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同時互祝來年在和睦、勤勞的氣氛中度過。 如果父母去世,兄長、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為洗手洗腳的對象。這個習俗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待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痛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著花瓣的溫水中清洗。以後就演變為一種習俗。
德昂族潑水節與傣族的潑水節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歷4 月中旬左右舉行。臨近節日,人們忙著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龍、水桶等潑水工具。老年信徒們齊集佛寺,搭建潑水節時為釋迦牟尼雕像洗塵的小屋、架好水龍。水龍是由一根粗木頭雕鑿而成,長約四五米,彩繪一新,上有槽口。潑水時,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為佛洗塵。然後,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手持鮮花,蘸水輕輕地灑向周圍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賀新年的開始。這時,人們開始興奮起來,紛紛互相祝賀新年,年輕人將水桶高高舉頭頂,將水滴灑在老年人的手上,祝願人們生活快樂、健康長壽。老人們則伸出雙手,將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詞,為年輕人道喜、祝福。這種儀式之後,人們便以象腳鼓為前導,排成長隊,擁向泉邊、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潑水。潑水節既是德昂族人民歡度新年的典禮,又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尋找心上人的好時機。德昂族流行一種贈竹籃子,並乘夜深人靜串姑娘時,將籃子分別送給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隻,要送給自己最喜愛的姑娘,以此表達自己的愛意,試探對方的反應。因此,這時每個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幾個竹籃,然而姑娘究竟鍾情於誰呢?這就要看潑水節那天姑娘背的是誰送她的那隻竹籃了。到了這一天,姑娘們人人都背上了一個精緻美觀的竹籃,但究竟是誰的呢?這下可忙壞了小夥子們,他們睜圓雙眼,緊盯著姑娘們身上的竹籃,仔細辨認著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給她的那隻竹籃。對對情人相遇後,便互相盡情地潑水、嬉戲,以表達自己激動、喜悅的心情。
[編輯本段]傣族潑水節
中國傣族是一支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少數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居住在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其他散居於雲南各地。傣族歷史悠久,傣語屬漢藏語系壯傣語族傣語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動亦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農業祭祀、狩獵祭祀、靈物崇拜等。
潑水節實為傣族的新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陽歷4月13日至15日這三天。
一、起源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比邁"(意為新年),西雙版納德宏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寮國等國也過潑水節。
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在潑水節流傳的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之與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說結合起來,賦予了潑水節更為神奇的意蘊和民族色彩。
二、傳說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有這樣一個生動的傳說: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區出現了一個殘暴的魔王,他無惡不作,到處燒殺搶劫,姦汙婦女,弄得莊稼無收,人心不寧,民不聊生。人們受盡了他的殘害,對他恨之入骨,可是誰也無法殺死他。
魔王已有6個妻子,可他仍不滿足,又搶來一個美麗聰明的姑娘。這7個姑娘們看到自己的同胞過著悲慘的生活,決心找到消滅惡魔的辦法。聰明的姑娘們心裡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卻不露聲色,裝著與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裡,魔王從外面搶回來許多財寶和奴僕,她趁魔王高興不備時試探問清了用魔王頭發可勒死魔王的秘密。於是,夜深人靜,趁魔王睡著的時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頭發,勒住魔王的脖子。頃刻間,魔王的頭便滾在地下,可是頭一著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將釀成災禍,姑娘們立即拾起頭顱,大火就熄滅了。但是,魔王的頭滾到哪裡,哪裡便發生災難,拋到河裡,河水泛濫成災;埋在地下,到處臭氣沖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著才平安無事。
為免除災難禍害百姓,姑娘們便輪流抱著魔王的頭,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於地上一年,每年姑娘們輪換的日子,即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懷著對姑娘們敬佩的心情,給抱頭的姑娘潑一次清水,以便沖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憊,作為洗污凈身的一種祝福。
後來,傣族人民為紀念這七位機智勇敢的婦女,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
三、主要活動
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歷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准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著新歷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到了節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裡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徵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
潑水節的內容,除潑水外,還有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斗雞、跳孔雀舞、白象舞、丟包、放高升、放孔明燈等民俗活動,以及其他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
1、潑水節"祝福":浴佛
在"麥日",一清早人們就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水花放,傣家狂","潑濕一身、幸福終身"!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
2、潑水節"愛情":丟包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游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丟包那天,姑娘們極盡打扮之能事,然後打著花傘,提著小花包來到"包場",與小夥子們分列兩邊,相距三四十步,開始向對方丟花包。小夥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發頡上,姑娘若是接不著小夥子丟來的包,就得把鮮花插到小夥子的胸前……就這樣漸漸地選中了對方,一段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就開始了。
3、潑水節"力量":賽龍舟
賽龍舟是潑水節最精彩的項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披綠掛彩的龍船,船上坐著數十名精壯的水手,號令一響,整裝待發的龍船像箭一般往前飛去,頓時整條江上,鼓聲、鑼聲、號子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聲聲相應,節日的氣氛在這里達到了高潮……
4、潑水節"舞蹈":象腳舞和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潑水節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規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潑水節的第三天,如象腳舞和孔雀舞等。從七八歲的娃娃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到村中廣場,參加集體舞蹈。象腳舞熱情、穩健、瀟灑。舞者圍成圓圈,合著錳鑼、象腳鼓翩翩起舞,一邊跳舞一邊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優美、雅緻、抒情,是傣族舞蹈的靈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態為基礎,在趣與美的再創造中,集中凝聚著傣族兒女們的審美旨趣。還有不少舞者盡情揮灑自己的即興之作,有的邊唱邊跳,有的甚至邊跳邊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連續跳上幾天幾夜也不知疲憊。
5、潑水節"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燈
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又一項保留節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製的一種煙火,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葯和其它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時,點燃引線使火葯燃燒便會產生強勁的推力,將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著白煙,發出嗖嗖的尖嘯聲,同時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簇,光彩奪目,甚是美妙。地上則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議論聲、贊美聲不絕於耳,好不熱鬧。高升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也覺得更光彩、更吉祥。
放孔明燈也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入夜,人們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製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四、傳承價值
潑水節是全面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能給人以藝術享受,有助於了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編輯本段]緬甸潑水節
潑水節也是緬甸人民的傳統節日,類似我國的春節。一般在公歷4月中旬舉行,通常歷時3、4天。
按照緬甸風俗,節日期間,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潑水,表示洗舊迎新之意。講究的人,用香櫻桃花枝,從銀缽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輕輕地向別人身上抖灑。普通人喜歡整桶整盆地潑,甚至用水龍管噴澆。小孩用水槍向大人噴,也不會被責罵。人們被潑得越多越高興,因為水象徵著幸福。
緬甸潑水節的來歷傳說不一。有一種說法是:有一年,緬王在宮中遇到神仙下凡,緬王龍心大悅,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潑灑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舊除污,迎新接福。
住在「孔雀之鄉」的傣族
傣族的新年是潑水節。每年清明後第十天的清晨,人們便沐浴更衣,穿著鮮艷的服裝,到佛寺浴佛聽經,堆造沙塔,然後互相潑灑象徵吉祥如意的水。相傳,身上被潑水越多,新年裡就越幸福。同時,賽龍舟、丟包、放火花、點孔明燈等活動非常熱鬧。入夜,人們仍縱情歌舞,笑聲不絕。
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傣族人大多居位在群山環抱的河谷平壩地區,雨量充沛,四季常春、盛產稻穀及甘蔗、樟腦、咖啡等多種經濟作物,還有野象、犀牛、金絲猴、孔雀等珍禽異獸,被稱為「孔雀之鄉。
㈩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春節是我們中國傳統而最隆重的節日。在過春節的前好幾天里,人們就開始忙了起來。家家戶戶都在買年貨,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臘八這天,我們都要喝臘八粥,粥里放著各種各樣的米和豆,雖說不怎麼好喝,但看著它那怪稀奇的樣,總忍不住想喝幾口。
快過年的時候,許多小孩子都在買東西。小汽車啦,這些都是比較受歡迎的。更受歡迎的便是鞭炮,過年沒有鞭炮怎麼行呢?
孩子們高興,大人們做起事來也有心勁。他們早已經把過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預備齊了,准備在過年的時候用。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是過小年。天剛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這便讓人嘗到了過年的味道。在這一天,小孩子們最歡喜,因為家裡早就准備好了各種各樣的糖果。
過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來,大人們必須把家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還要把過年時用的東西都拿出來。街上的商店打都關著門,到了正月初六才開張。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聽,除夕已經大笑著走來了,好像在跟我們招手呢!家家戶戶都在看「春節聯歡晚會」可實際上呢,卻是在守歲上增加一些歡樂。門外已經貼上了對聯,屋裡還貼好了幾個大福字。除夕快到12點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戶戶的燈都不許間斷。除夕真是熱鬧極了!
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熱鬧,而是顯得格外冷清。昨夜留下得殘渣還沒有收拾。這天早上,全家人都圍坐在一起吃餃子,餃子里都夾著錢,比誰吃的最多,誰在這新的一年裡就最有福。初二是「回娘家」,向姥姥,姥爺拜年領壓歲錢。
元宵來臨了,春節又到了熱鬧的時候。正月十五,到處都掛滿了燈籠。晚上,家家又得吃元宵,這又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廣場上還有美麗的焰火表演呢!正月十五的確是個好日子。
眨眼間的功夫,春節已經畫上了美好的句號。學生又開始上學了,大人們又該忙他們的事了。可大家還沉浸在這熱鬧的氣氛中,永遠也忘不了這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