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語文課如何用好教材
若您是抄學生,我建議您參照襲當地中考題的題型,以題型為模板,以課文為內容,自己出題自己做。
若您是老師,我建議您參照參考書將課文細致化,構題化,這樣可以更好的利用課本。
另外課後習題是對課文的有力利用。參照它為課文做適當拓展,不失為一種學習的好的習慣和途徑。
⑵ 如何正確解讀教材
一、教材是什麼?教材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依據,是「課程標准」目標的具體體現,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和學的憑借,是教學過程的支架,因此語文教學要圍繞語文教材進行。二、教材解讀的范圍教材解讀不再是狹義地對教材內容的解讀,而是對學生發展和學校社會背景下的整體解讀,這樣才可以把握教學設計的方向。現代教材解讀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教學環境分析、課程目標的設置、課程內容的組織、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評價。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材解讀,對教學環境的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教學環境分析是指各校內部、外部的環境分析。其中,學校內部環境分析主要包括本校學生、師資、學校條件等的分析;學校外部環境分析主要包括有關村社、信息、學校周邊地理環境、自然環境的分析。教學是針對本校、本年級、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的,每所學校所處的環境各有不同。進行教材分析時,不能單純從教材出發,首先進行學校內外部環境的分析,學校內外環境的分析越客觀、越准確,對我們的教材解讀就越有幫助。這樣,不僅對教學背景有了准確的把握,並且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為整合教材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怎樣解讀教材?(一)教材解讀的內容1.弄清教材對「課標」要求的具體體現。2.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3.把握教材的特點。4.明確教材的教學目標。5.清楚教材中的重點、難點。6.解決教材疑點、疑難。(二)教材解讀的形式1.名師解讀。充分發揮名教師的引領作用。2.教師個體解讀。體現個性化的理解。3.備課組或教研組集體解讀。搭建交流的平台。(三)教材解讀的層面1.整體解讀。教材整體解讀。從整體上對教材進行把握,包括學段教材解讀、全冊教材解讀、整套教材的編排特點、整體安排等。2.單元解讀。領會單元安排特點和要求。3.課文解讀。包括課文、注釋、插圖、課後思考等。(四)教材解讀的途徑解讀教材要「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與編者對話」。要想一想「文本究竟說了什麼?」、「文本想要說什麼?」「文本能夠說什麼?」、「文本應該說什麼?」1.與作者對話。實現與作者的對話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要表達什麼樣思想情感,要傳達什麼樣的信息。弄清作者「想要說什麼?」也就是說,之所以作者這樣表達,背後一定有一些相關的因素;之所以這樣描寫,一定有相關的背景。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到作者個人生平、歷史背景怎樣,當時有些什麼思想,做到「知人論世」,只有做到與作者的對話才能實現對文本的准確解讀。同時還要學習作者其它相關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風格等。2.與文本對話。教師細讀文本是教材解讀的重要前提,一篇課文不管以前有沒有讀過,有沒有教過,都應該細細地讀上幾遍,形成自己的閱讀體驗。課堂上師生對話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師對文本的理解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之間的對話與碰撞。教師對文本的解讀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師對本文解讀的獨特性行影響著學生思想的發展。《論語》只有區區幾萬字,可是根據台灣著名哲學教授傅佩榮先生考證,歷代以來,至少有四百多家註解,原文每一句話都有五六種解法,而且每一種講法都有道理。這就是說,《論語》的每一句話都是有生命的,他能夠透過不同時代研究者的心得開枝散葉、繁衍生息。可見,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特別是人文方面的書,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品一旦發表,就好比嬰兒離開母體,好不好看,評價全在別人。有時還會出現「過度闡釋」——連作者都沒有想到的,卻被人家解讀的五花八門。其實也正是豐富的「解釋」讓成其為經典。不過在理解文本時,我們必須要表明自己的立場,怎樣的解讀才是恰當的、正確的,我們的解讀即使已脫離作者的意圖,也要有自己的東西。我要提醒大家一點,教材拿來後,首先要自己讀,要不斷的大聲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我看到一些教師教材拿到手裡,文章還沒有怎麼讀,就忙著找資料,看教參,上網搜尋各種教案設計,可謂捨本逐末。3.與編者對話教者要與編者對話,只有與教材編者對話,才能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選編編寫意圖對於老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明白了選編意圖,我們才能將課文定好「位」。只有與教材編者對話,才能確定正確的教學目標。任何一篇文章,置於特定的學段、特定的單元,有著它的作用與理由。而這又是你確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明確了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你就能確定教學目標,逐步實施你的教學。實現與編者對話需做到通讀教材,領會全冊教材的訓練體系。教材編寫有其很強的系統性,知識積累和訓練都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呈螺旋式上升的。這個系統在課標和參考用書上可以找到相應的闡述。教師把握住了教材知識的系統性,就先等於抓住了教材的根本,授課時就知道哪些知識應該講,應講透,應拓展,應延伸,上課就不會無所適從,而是有的放矢,講為學用。四、教材解讀的一般步驟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圍的事物或現象處於一定的相互聯系中。反映在教材解讀上,就是要充分校本化地解讀、處理教材。教材解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選擇適合本校、本年級甚至本班學生的教學。一般來說,解讀教材應從解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解讀教材的內容和結構,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挖掘教材的科學方法、能力培養、思想教育因素,知道工具性、人文性在語文教材中的體現,分析教材中的學習心理問題,設計適當的教學方案或提出合理的教學建議。其基本步驟可概括為「五讀」。(一)語文課程標准――研讀課標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綱領性文件,是編寫教材和進行教學的依據。它詳細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教學目標等。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是中心校還是村小,課堂教學都要受課程標準的指導,因此,在解讀教材時應以課標為依據,以課標的要求為目的。認真研讀課標是教師正確進行教材解讀的前提。(二)有關資料――泛讀,明確課程的地位和任務所謂泛讀,指在進行教材解讀時,閱讀語文課程標准解讀、教學參考書、語文教材、與教材有關的報刊雜志等,所謂厚積薄發就是這個道理。目前,各中心校的圖書室也初具規模,基本建成,各類圖書資料上萬冊,還有各種光碟及東北師范大學遠程教育中心上網卡供廣大村小教師查閱學習。各村小還有中央遠程教育模式資源供大家學習。(一)要通過這些資料的閱讀,明確語文教材在整個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務,明確語文知識在各個教學階段「螺旋式」上升的情況。 如:小學生寫字要求的螺旋式上升(鉛筆、鋼筆、軟筆),語文工具性體現出來的螺旋式上升(口語交際、寫一段話、寫一篇短文、寫一篇完整的文章、寫一篇有一定中心且有一定文採的文章)。(二)要明確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 如:品德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與語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美術課中的美育與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培養學生懂得美和欣賞美的要求;又如:《臘八粥》《會飛的蒲公英》《窮人》《植物媽媽有辦法》《藏羚羊的跪拜》《網上呼救》等課文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些內容對村小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這就更需要村小教師進行廣泛閱讀。通過泛讀,教師深入了解了課程標准,使教材解讀既按教材又不局限於教材,全面深入地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落實小學語文教學的各項目標。通過泛讀,教師了解了更低年級和更高年級語文教材的內容,為本階段的語文教學選擇一個恰當的起點,實現與前一階段和後一階段教學內容的順利銜接。通過泛讀,教師了解了語文、數學、品德、綜合實踐、科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相關學科的內容和進度安排,就可以更好地確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合理地安排語文教學內容的次序,選擇合適的語文習題。如:有的村小教師經過泛讀,發現語文第一單元與品德第一單元就有相通之處,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了學科整合。(三)整個教材――通讀,對教材有一個總體認識所謂通讀,是指教師閱讀所教全部小學語文教材。它不要求對教材的細節進行研究,而是通過對全部教材的閱讀,了解整個教材的基本內容、知識體系、結構特點以及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搞清楚教材內容是怎樣循序漸進地加以組織的,並結合課程標準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內容選取、程度要求、風格特點等。通讀教材,對教材的體系結構、地位作用、文字內容、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整體了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體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實現的目標,才有利於分析、處理教材。教師熟悉了教材的體系結構和目標定位,教學設計時就可以前後照應、整合內容、反復滲透,就容易串起教材的線索
⑶ 如何有效的利用初中語文課本資源
二、有效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途徑及策略以及案例分析
長期以來 , 我國的語文教材是 「 文選型 」 教材(所謂的 「 單元型教材 」 也是 「 文選型 」 教材的一種變體),教材是選文集錦。只是以體裁或主題為單元編排了大量選文 , 對每篇課文應該教什麼、怎樣教 , 基本上沒有進行設計 , 沒有形成完整的教材價值體系,更不具有嚴格意義上的教材教學價值體系。一篇篇課文「教學價值是什麼」「教什麼」在很大程度上由教師把握,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對教材進行教學價值定位。一篇課文是一個復雜的系統 , 涉及字詞句篇、語修邏文、聽說讀寫、知識、技能、情感、方法等諸多因素。在教學實際中 , 教師面對一篇包含眾多要素的課文 , 在確定究竟應該 「 教學什麼 」 的時候 , 往往感到十分茫然 , 要麼面面俱到把語文課上成各科知識的 「 大雜燴 」; 要麼任意而為 , 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語法課或科技常識課。因此,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深入研究和准確把握教材,優化、整合教材內容,准確挖掘教材隱含的可供進行教學的教學價值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語文課程標准》要求教師應 「 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 的基本體現。
編輯把一篇篇的作品和文章選入教材,是有其意圖的。任何一篇課文,都既有它的「原生價值」又有它的「教學價值」。所謂「原生價值」,即它發表時為社會提供的信息價值;所謂「教學價值」,即編輯把它選入教材時想用以實現的「語文教學目標」。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主要考慮後者,即教材編者把它選入教材時想用它來實現的「語文教學目標」。同樣的課文,被不同的編者選在不同的教材里安排在不同的地方,雖然它的「原生價值」可能是一樣,但「教學價值」可能完全不同。教師結合自身的積淀,產生用教材教的豐富與立體,從而讓我們的課堂靈動起來,使之具有生命化特徵,即立足於研究的態度,哪怕基於我們突破我們思維習慣而帶來的痛苦,需要顛覆原先的被動的某些理解,那也是值得的,因為我們至少弄明白了我們的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一)立足單篇,深入挖掘
1.挖掘教材的「例子」學習的價值
教材作為作者思想和體驗的載體,對它的價值和內涵的挖掘,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對於語文教材的功能,葉聖陶曾明確指出: 「 語文教材無非是 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 」 「 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從青年現在或將來需要讀的同類書中舉出來的例子;其意是說你如果能夠了解語文教本里的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閱讀同類的書,不至於摸不著頭腦。 」 這就是葉聖陶的「例子說」,「例子」是語文教材教學價值的一種體現,通過這一篇文本,可以遷移、用於理解同一類文章,同一種語言現象,這種教學過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例如說明文這類文體,如果在教學設計中按舊有的一貫的模式、一成不變地上課,程式化地去呈現教學內容,這樣的語文課,一定會是枯燥沉悶的。而如果我們課前積極地去 閱讀 、思考,充分地去鑽研教材、了解學生,去精心地設計每一堂課,力爭將自己的課新穎、精巧地設計並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這樣我們也可以上出說明文的精彩來,真正發揮出說明文教學的教學價值。
說明文教學的教學價值是什麼呢?我們認為,說明文最重要的教學價值是訓練學生的信息篩選和加工的能力,說明文教學的首要目標,是訓練學生的信息篩選和提煉概括能力。而學生在說明文閱讀中的突出問題:不能准確理解和把握信息。可以說准確篩選、提取、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的能力是我們在說明文教學中的著力點。對於文章介紹的科學知識,我們要引導學生根據語言文字的含義和行文邏輯,真正地讀懂,不能處於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要用科學的態度閱讀科學文本,培養真正的科學精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文教學,要注意提高學生閱讀科技文章的興趣,間接培養科學精神。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本身的邏輯性,來感受作者思維的科學性。說明文教學,還要注意體會自然與科技中的人文內涵。例如讀《向沙漠進軍》,思考人類繁衍與保護自然的關系;讀《生物入侵者》,思考全球化給人類生存帶來的新問題;讀《奇妙的克隆》,思考生物學革命給道德倫理帶來的新挑戰。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教學案例南頂中學李建麗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一篇比較傳統的說明文篇目,入選北京版第十六冊語文教材。這里說它傳統有兩個層面的意思,傳統即是經典和規范,傳統即易走向老套。也就是說面對這樣一篇文章,如果設計好的話,由於它的經典和規范,可以成為我們落實說明文閱讀的例子;如果處理不好則容易落入「抓特徵,理順序,講方法,品語言」面面俱到的俗套和窠臼。
從教材安排的順序來看,《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初中學生學習事理說明文的開篇文本;從該文內容和特點來看,其具有事理說明文的一般特點,無論從整體感知還是從局部探究的角度講,都是引領學生進行事理說明文學習的典型教材。
學生已經學習過一個單元的事物說明文,對說明文的學習重點和學習方法有一定了解,但對於諸如 「 如何快速准確地把握說明文行文脈絡 」 、 「 如何快速准確地從文章中篩選有效信息 」 、 「 如何對說明文主體段落進行重點研讀 」 等問題仍需進一步研究實踐。
本課的學習,教師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設計和突破:課文結構的整體把握(內部邏輯關系)、課文內容的准確理解(有效信息篩選)、說明方法的分析(解決怎麼寫的問題)。
其一,用「教師抽取原文段落,讓學生根據上下文內容放回原文」的活動組織學生深入文章內部結構關系的探究;
其二,用「段落精細化閱讀」的活動組織學生深入文章「怎麼寫」層面的深入探究;
其三,用「用課文相關內容准確解釋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的活動組織學生深入課文內容進行有效信息篩選的訓練。
以上訓練活動樣式力圖對傳統說明文教學方式有所突破、力圖最大程度地從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上貼近學生學習的實際,獲得有效學習效果。教師設計了學生思考、分析、概括交流等學習活動,啟發學生進行對文本內容進行最有效地解讀和對「重點研讀」這個閱讀方法的深入實踐,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學生對說明文整體內容的把握能力,而且提升了篩選有效信息回答問題的能力。
⑷ 面對初中語文教材改革,該如何把握重點高效學習
如何實現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效語文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一節課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方面粗淺的看法:一、有創新的教學模式 「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育」。一個優秀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使命是: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幫助學生找到學好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並相信語文應走在新課程改革前面,用新課程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作指導,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規范課堂教學行為,學生語文成績才能真正提高。二、激發興趣,增強學生樂學的慾望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朱熹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葉聖陶在《語文教學十二韻》中強調「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強調「興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學生樂學。有了興趣的激發,有了樂學的慾望,整個學習氣氛自然會和諧、愉快起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當然會提高了。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啟發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用語文的重要性喚醒學生,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一方面,知識有三層樓,最高一層是專業知識,第二層是一般文化科學知識,最低一層就是語文,這比喻非常形象生動,非常深刻,蓋高樓大廈,先要打好基礎……這明確指出了語文的基礎性作用。生活處處皆語文,尤其是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你無論走到哪裡,都離不開語文知識。另一方面,現在的高考模式,也越來越重視語文,語文學科在高考中的權重也越來越突出,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重視語文,必然會吃虧。明確了這一點,學生會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傳統觀念中清醒過來,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學習語文的興趣。
⑸ 中學語文教師如何有效使用教科書
語文教材是課程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育行為實施中最常規最主要的媒介和載體。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正確地使用語文教材。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是否正確把握和駕馭語文教材的教學,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成敗。怎樣才能正確使用語文教材,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讀、背、寫、說,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要靈活使用。二、 語文新課程標准強調閱讀的整體性,在教學目標中特別強調「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要處理好整體感知與局部切入的關系,要做到整合教材,重點講解。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首先應該通讀教材,弄清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抓住關鍵句段或關鍵詞語作為切入口,來帶動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對文本的結構、作者的情感、表達所用的語言及修辭的研究,甚至段落的切分、標點的運用,一個字、一個詞的推敲,常常會對深入理解整體意義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文學作品的「教學建議」也提出「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和把握。這是基於閱讀鑒賞主體和客體兩方面的特點而提出的基本原則,是符合閱讀鑒賞基本規律的總體要求。四、仔細分析教材。 把同類的文章放在一起作為一個專題研究,我們可以設計成以下幾個專題來教學:現代詩專題,古代歷史傳記散文專題,寫人記事散文專題,新聞專題。五、閱讀教學的實施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視野、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 閱讀是對話,對話存在於讀者與文本之間,同時受著讀者和文本的雙重製約,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文本的確定性是對話的前提之一。因此在教學實施中,教師要敢於引導,善於引導。首先,要創設自然生成問題的氛圍,使學生有「疑」敢「問」;其次,對課堂上生成的問題要及時作出判斷,想一想它有沒有價值,跟文本有沒有關系,與教學目標有沒有聯系,值不值得討論探究,然後作出調整。要重視理解性閱讀,因為,我們初中學生還沒有成長為一個「理想的」讀者、「有能力的」讀者,因此,選擇展開對話的適當層面。六、在作文教學中處理好觀點正確與感情真實健康的關系;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感情真實健康是第一位的。我們應重視課標規定的目標中「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等要求,為此,強調學生要「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有感而發」「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這樣,自然就把寫作教學的過程看成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的寫作心態和良好的寫作狀態,在寫作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七、在語言表達上,處理好基本功與有創意地表達的關系; 新課程強調有個性地表達,鼓勵有創意地表達,這與重視語言表達基本功並不矛盾。表達與交流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實際的表達交流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課標「教學建議」中所說的:「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寫作教學要重視表達實踐,把力氣花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實際能力上,善於觀察生活、體驗情感、搜集素材。 八、 處理好課堂內外結合與課外延伸學習的關系; 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每個單元,都安排專題研究,每個星期,我們都可以安排時間進行課外延伸。可以安排在星期天,也可以安排在早晚讀,這樣就不佔用教學課時了;最後,每個學生把自己的課外收獲與同學交流。這樣,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正確運用教材,正確的進行教學。
⑹ 初中語文怎麼教
初中是一個為高中打基礎的過程,初中最後的學習是為了以後的高考.當然,學好語文的技巧能夠讓你在考試中比別人高一等.下面就來一起看看關於怎麼學好初中語文的方式方法吧!
詩歌鑒賞套用術語
一般學好語文還是要多寫,多看的,需要寫作,需要背誦書當中的一些古代文,這些都有助於你考試的時候提高自己的成績.所以呢,請一定要多寫多看.
上面這三種學習方法都是關於怎麼學好初中語文的,希望大家呢,可以借鑒一下.最後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成績,考上理想的高中.
⑺ 怎麼學好初中課本
怎樣學好初中語文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是人類語言的基礎,所以學好語文是至關重要的。
要想學好語文最重要的是培養興趣。同學門都認為語文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靈活性差,知識太死。其實不然,語文的特點主要有三:一是開放性。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內容都離不開語文,只要有意識地學習,在生活的任何場合都可以學到語文。因而語文具有最便於自學的突出特點。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無情物。」不僅文章,就連我們民族的文字也個個充滿著感情色彩。教師帶著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學生帶著感情學,才有可能學好。離開了感情因素去單純地學知識,是導致學生對語文厭學的重要願意之一。三是靈活性。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呈現線形或鏈條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語文學習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是很嚴格的,是相對而言的。學習語文不能搞自我封閉,機械死板的學。
那麼,怎樣才能更好的掌握語文這門學科呢?
一、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為了鞏固知識,你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進入了緊張的學習階段,我們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我們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從電視、廣播、網路上獲取信息,並有條理的做下筆記。要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斷進步。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積累更多知識,更能豐富我們的生活。
三、加強寫作訓練。
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
希望你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從現在開始,長期堅持,以日積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怎樣學好初中數學
怎樣學好數學,是剛步入初中的同學面臨的共同問題。大家在小學學習數學時,往往偏重於模仿,依賴性較強,獨立思考和自學的能力不夠,很少去探究知識間的聯系和應用。到了中學,這種學習方法必須改變。那麼如何學好數學呢?下面從「四多」談一談我的建議。
一、多看
主要是指認真閱讀數學課本。許多同學沒有養成這個習慣,把課本當成練習冊;也有一部分同學不知怎麼閱讀,這是他們學不好數學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閱讀可以分以下三個層次:
1.課前預習閱讀。預習課文時,要准備一張紙、一支筆,將課本中的關鍵詞語、產生的疑問和需要思考的問題隨手記下,對定義、公理、公式、法則等,可以在紙上進行簡單的復述。重點知識可在課本上批、劃、圈、點。這樣做,不但有助於理解課文,還能幫助我們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講,有重點地聽講。
2.課堂閱讀。預習時,我們只對所要學的教材內容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對預習時所做的標記和批註,結合老師的講授,進一步閱讀課文,從而掌握重點、關鍵,解決預習中的疑難問題。
3.課後復習閱讀。課後復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既可解決在預習和課堂中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又能使知識系統化,加深和鞏固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一節課後,必須先閱讀課本,然後再做作業;一個單元後,應全面閱讀課本,對本單元的內容前後聯系起來,進行綜合概括,寫出知識小結,進行查缺補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養成思考的習慣,學會思考的方法。獨立思考是學習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同學們在學習時,要邊聽(課)邊想,邊看(書)邊想,邊做(題)邊想,通過自己積極思考,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歸納總結數學規律,靈活解決數學問題,這樣才能把老師講的、課本上寫的變成自己的知識。
三、多做
主要是指做習題,學數學一定要做習題,並且應該適當地多做些。做習題的目的首先是熟練和鞏固學習的知識;其次是初步啟發靈活應用知識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會貫通,把不同內容的數學知識溝通起來。在做習題時,要認真審題,認真思考,應該用什麼方法做?能否有簡便解法?做到邊做邊思考邊總結,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四、多問
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和提出疑問,這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是否有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有經驗的老師認為:能夠發現和提出疑問的學生才更有希望獲得學習的成功;反之,那種一問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問題的學生,是無法學好數學的。那麼,怎樣才能發現和提出問題呢?第一,要深入觀察,逐步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能力;第二,要肯動腦筋,不願意動腦筋,不去思考,當然發現不了什麼問題,也提不出疑問。發現問題後,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問題仍得不到解決時,應當虛心向別人請教,向老師、同學、家長,向一切在這個問題上比自己強的人請教。不要有虛榮心,不要怕別人看不起。只有善於提出問題、虛心學習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上的強者。
怎樣學好初中政治
其實政治並不難學,不應該死記,應該活學。其實政治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能被人認識的,人的認識是不斷進步和發展的。記住這句話,展開就行了。
政治,說實在的我並不喜歡,它太死板,但為了高考~~~~
政治,無疑就是政治還有什麼好說的了呢?
首先,必須得把課本上的目錄非常的熟悉,再者理解課本上的標題以及黑字部分。
然後做些課外書,其實並不需要做太多的課外資料,把課本抓好就OK了!
我是高三的,應該能給你一些幫助吧!@_@ (1)先看目錄,不看正文,根據目錄回憶相應的內容,將不會的寫下來,等復習完了在將不會的鞏固.不斷的溫故而知新就能使你的政治成績不斷提高! (2)政治不能死記硬背,因為這樣只會增加你對政治的厭惡.學好一門科的前提是喜歡他,最起碼不能厭惡他! (3) 高二的政治(哲學常識)是最好學的.應在高二時一次性將他學好沒商量,等到高三復習時猛抓高一(經濟常識)和高三(政治常識),稍微看看高二的就OK了! (4)記住一定要有一個知識體系,這樣就會使你的思路清晰.例如經濟常識(不知道你是不是高二的)可分為 A.辨證唯物論 B.唯物辯證法 C.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D.科學人生觀 而A中又包括 1.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2.人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發展 3.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 就像這樣擴展就行了!!! (5)祝你的政治越來越好!!!!!!!!!
1、重視基礎,強化主幹知識。
2、關注時政,突出重大問題
3、注重學科思想,提高人文素養。
4、加強訓練,提升學科能力
我不知道你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但我想你應該不是大學生也應該不是小學生,因為大學生不會問怎麼「學」政治的問題,小學生呢就根本不知道政治是什麼!所以你肯定是中學生,而你現在也應該處於一個性格叛逆的階段,所以學政治對你來說比喝白開水還沒味道!但是你要在短時間內學好政治這門課也不是件難事,就是背!可這只是賣勞力。所以你要想真正學好政治,就必須培養你對政治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怎樣培養興趣呢?呵呵就要發揮你現在叛逆的性格了,你現在不是看什麼都不順眼嗎?那我請你把看不順眼的東西集中一下,專門找點你看不貫的一些當官的同志,多觀察觀察他們的舉動,或者看新聞中的大官們,看看他們的笑臉,你會發現他們笑的很假!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令你不滿的舉動,然後和你身邊的同學或你的父母說說你對他們的看法,其實就是和你身邊的同學一起罵他們,但你要知道一般當大官的都是共產黨員,而他們在新聞里說的話就都是你們要學的政治,當你越看他們不順眼越覺得他們的話惡心的時候就越接近對政治的興趣了!他們說什麼話你也就知道了,這些話就是你政治書上的內容!慢慢你會喜歡政治的!但你要記得每天都看新聞!
.
我上高2,我讀的是文科,
我覺得你如果政治不是很好,你最好先把書從頭到尾的多看幾遍,包括小字,特別是小字里的例子很重要,有必要的話,你可以把那些例子總結在一個本子上。這樣只要你多看,那麼就不怕記不到拉,但是更重要的是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樣很有助於增強記憶的,這種方法對於高二上冊的政治很有效。
但是,高2下學期的政治就必須多背拉,下學期考的有點活,但是對於高二的學生要求不是很高,只是一些要記的記住就行拉,到拉高三才是考能力的時候,所以不用太著急,只要背牢拉,就好拉,到拉高三就不會太累拉,建議你買一本《創新講解》高二下,然後你照著上邊背就行拉,但是還是要以課本為主哈。
總之,課本是最重要的,還是要以課本為主,多看,多理解,然後在作題哈!!!!
⑻ 你如何正確把握和駕馭語文必修教材的教學將你的具體做法進行歸納梳理,進行理論提
新課程語文必修教材的教學必然會遇到許多突出的矛盾,請你分析這些將產生的矛盾?你如何正確把握和駕馭語文必修教材的教學?將你的具體做法進行歸納梳理,進行理論提升;將你的規劃,你的設想,你的困惑等等寫可出來。
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在教學理念上有很大程度的更新,課改的精神已經能夠較好地滲透到日常的教學行為中。一年多來,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當前的教學改革中也出現了一些矛盾與問題,因此,我就新課程語文必修教材在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在新課程語文必修教材的教學中,必然會遇到許多突出的矛盾,主要有:
第一、教學實際與教材編排的矛盾。新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是一種教材編寫上的重構和創新,它力圖通過對傳統選文和單元結構編排的顛覆,把語文的工具性功能通過語文的人文性功能傳遞出來,這無疑給語文教學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但是按照專題編排的類似人文讀本的教材缺少系統性和操作性,能否顧及學生理解能力的現狀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否與教師的教學水平相吻合,還需要時間和實踐來檢驗。
第二、教材選文的多樣性與典範性的矛盾。《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一方面是彰顯語文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是「多、快、好、省」地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迅速提升。在教材的選文上,應該按照《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注重「時代性」和「典範性」,也應該體現「多元性」,比如有的必修教材當代文學選文多,現代文學選文少,且忽略了一些現代散文旗幟性人物的經典之作,這應該說是對「時代性」與「典範性」辯證關系的片面性認識。 第三、教材篇目多與課時少之間的矛盾。教學內容太多, 按正常的教學方式處理教材,根本不可能完成教學任務。教材新,容量大,課時緊,教材如何選用,時間如何安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這段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學生、教材以至學校、社會、自然環境這些課程的構成要素中,教師是一個關鍵的要素。作為課程的主體之一,教師在普通高中新課程的開發、建構、實施等許多環節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
(二)教師如何進行新課程的教學,如何正確把握和駕馭語文必修教材的教學,關乎高中新課程的成敗。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處理好整體感知與局部切入的關系,要做到整合教材,重點講解。
語文新課程強調閱讀的整體性,在目標中特別強調「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關於文學作品的「教學建議」也提出「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和把握」。這是基於閱讀鑒賞主體和客體兩方面的特點而提出的基本原則,是符合閱讀鑒賞基本規律的總體要求。由於以往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肢解課文,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不良傾向,這一強調具有現實針對性。但同時我們也要防止不能抓住課文的重點,不善於從局部指向課文整體,將整體把握變成大而化之、架空立論的傾向。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顯得十分必要。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首先應該通讀教材,弄清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抓住關鍵句段或關鍵詞語作為切入口,來帶動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對文本的結構、作者的情感、表達所用的語言及修辭的研究,甚至段落的切分、標點的運用,一個字、一個詞的推敲,常常會對深入理解整體意義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對課文的解讀把握好基本理解與多元解讀地關系,要做到綜合安排,專題研究。
基本理解是基礎,多元解讀是提高。把同類的文章放在一起作為一個專題研究,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節省時間。仔細分析研究必修一教材,我們可以設計成以下幾個專題來教學:現代詩專題,包括現代詩的起源、演變、代表流派和作家,以及詩歌朗誦;古代歷史傳記散文專題,包括文言文基礎知識,傳記散文特點;寫人記事散文專題,包括寫人的手法(作為重點教學),記事的方法;新聞專題,包括新聞的相關知識,如何讀新聞、看新聞;報告文學專題,包括報告文學的相關知識,如何寫報告文學。 也由於此,課標關於文學作品的教學特別強調「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建構文本意義」
閱讀是對話,對話存在於讀者與文本之間,同時受著讀者和文本的雙重製約,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文本的確定性是對話的前提之一。因此在教學實施中,教師要敢於引導,善於引導。首先,要創設自然生成問題的氛圍,使學生有「疑」敢「問」;其次,對課堂上生成的問題要及時作出判斷,想一想它有沒有價值,跟文本有沒有關系,與教學目標有沒有聯系,值不值得討論探究,然後作出調整。重視學生意見,不是「放羊」,而是一個從無序走向有序的生成過程。在教學中重視理解性閱讀,主要鑒於兩個方面的原因。從學生方面看,一般來說,學生還沒有成長為一個「理想的」讀者、「有能力的」讀者,因此閱讀教學的實施必須考慮學生的接受視野、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選擇展開對話的適當層面。從文本方面看,它有作者設定的特定空間,有自覺的創作意圖,是具有某種確定性的,或者說是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統一,對它的理解還是有正誤、是非之分的,要防止對文本的任意解讀或明顯的誤讀。
三、在作文教學中處理好觀點正確與感情真實健康的關系;
關於「表達與交流」的學習目標,新課標強調學生的感情真實健康是第一位的。我們應重視課標規定的目標中「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等要求,為此,強調學生要「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有感而發」「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這相對過去大綱在作文教學方面只籠統地要求「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內容充實」,顯然更為突出地強調了對學生作文的真實性的要求。課標「教學建議」也指出:「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但也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課標根據新的理念,界定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而不是一系列寫作知識和理論的堆積,或單純寫作技巧的演練,所以特別強調「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這樣,自然就把寫作教學的過程看成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的寫作心態和良好的寫作狀態,在寫作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
四、在語言表達上,處理好基本功與有創意地表達的關系;
新課程強調有個性地表達,鼓勵有創意地表達,這與重視語言表達基本功並不矛盾。表達與交流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實際的表達交流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課標「教學建議」中所說的:「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寫作教學要重視表達實踐,把力氣花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實際能力上,夯實觀察生活、體驗情感、搜集素材、調整思路、遣詞造句等表達的基礎;不要過多地傳授寫作知識和理論,而只需在寫作過程和關鍵處適當點撥。
五、 處理好課堂內外結合與課外延伸學習的關系;
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就使教學時間無限延伸開來。「梳理探究」是人教版新教材的一大亮點,可如果教師連看都沒看一下,殊為可惜。要完成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有辦法的。一般教師習慣於閱讀課文學完以後,再處理其他內容。探究梳理內容放在模塊結束以後進行,有些匆忙。每個模塊學習初始,有計劃的安排專題研究,每個模塊學完之後進行交流總結。比如,對於「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我們就可採取如下方法進行。先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新詞新語並整理;然後,各組選派一名代表上台講解本組收集到的新詞新語,其他小組作記錄,時間可安排在早讀,這樣就不佔用教學課時了;最後,各小組將自己搜集和全班交流時記錄的新詞新語整理歸類,相互交流整理,再寫成論文,每組交一篇,教師批閱後,進行小結。以上學習均安排在課外,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並提高了作文能力,可謂三全其美。
六、把握好讀、背、寫、說相輔相成的關系;
多讀:新課標對「閱讀和鑒賞」提出的要求是「高中三年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以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 150萬字。
多背: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重視文言文的誦讀和背誦」,「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現在的學生不重視積累,我們定期舉辦「默寫考查」或「記憶競賽」,及時驗收,做到段段清。
多寫:多寫首先包括對漢字書寫的要求,我們舉辦了「鋼筆欄位位測試」,一段時間後,重新認定,督促學生寫好漢字,優秀的書法作品展出,激勵大家練好字。
多說:實行自由、開放式課堂教學,對於學生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和活力,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索、發現、聯想、想像和表現的慾望和願望,讓學生的思維、心理狀態處於開放狀態,為學生的思維創設一個更廣闊、更自由的空間。
課程改革的過程,是一個長期內化沉積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創新的過程。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是新課程理念的執行者、完善者、創造者,檢驗一位教師是否真正是新課程理念的執行者、完善者以致創造者,很大程度體現在其課堂上。
(三)下面談談我對閱讀教學中的幾點困惑 :
一、如何讓學生在熱鬧的閱讀教學中收獲更多?由於新課程強調學生主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空前發揮,凡是已經接觸新課程的老師都會親身感受到,現在的閱讀課堂氣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活躍。這一熱鬧的景象在進入新課程之初,曾讓我們興奮了好久,但後來卻出現了一個我們沒有想到的意外現象:許多學生在課堂上說的頭頭是道,但動起筆來往往是抓頭撓耳,筆不成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常見的活躍分子,在考試中做閱讀題時往往一蹋糊塗、一敗塗地。於是,一個不得不讓我們共同深思的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如何讓學生在熱鬧的閱讀課堂中收獲更多?
二、如何讓學生的低起點漸近新課程的能力高要求?新課程還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課內的整體感知、文本賞析與探究到課外的閱讀體驗與積累,無論是從質還是從量,其具體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在大力提倡創新教育的今天,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無疑是好事,但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能力基礎普遍較差,語文的閱讀能力層次普遍低下,要想在短期內達到新課程的能力要求,我們教師要做的還有很多,有時我們更多的感愛是無所適從,前途茫然。
三、關於自主、合作、探究問題。
1、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大部分學生學習被動,他們的自主學習流於表面,每堂課非得老師給一個框架才行動起來,有些基礎差的學生即使給框架也無法動起來。
2、怎麼指導學生去合作,在合作過程中,學生的認識膚淺,討論的答案單一,沒有新穎獨到的見解,學生發言面不廣,所以導致合作活動成了徒勞。老師在合作學習中指導能力欠缺。以前語文教學收的太緊,現在又放得太開,老師的知識貯備,組織能力還待提高。
3、怎樣指導學生去深層次的探究,往往所謂的探究游離於文本,有時鑽牛角尖,甚至一些毫無價值的話題,這些都是由於學生的生活閱歷、知識積累、思想認識水平,環境的影響等造成的。
語文教學,我們在傳承傳統語文教育經驗的同時,更應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最終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教師是語文新課程的建設者,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直面這些矛盾,探求解決這些矛盾的方法,積極穩妥、合理有序地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當然,我們的時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一個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也是一個尊重個性發展、提倡開拓創新的時代!中學語文教材肩負著這個時代賦予它的歷史重任,要做好這項工作確實很難。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都行動起來,成功自然會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的課堂教學就越來越優化,教學質量就會逐步提升。
⑼ 如何使用好初中部編語文教材
使用好初中編輯的語文教材就要學會用上面正確的一些教材內容,因為教材還是考試的主旨考試內容就在上面,所以初中上面的一些詩詞文言文都是重點要記憶的。文章主要是在上面學習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