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如何做好初中語文預習

如何做好初中語文預習

發布時間:2021-02-03 23:39:47

初中語文怎樣預習

我覺得首先需要通讀所學的課文,邊讀邊找出自己不熟悉的詞或不認識的字,查版出其含義。
讀完權一遍課文可以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課後的問題,並自己想出這些問題答案,轉天聽老師講解看有沒有偏差並改正。
如果問題都解決了,有要求背誦的課文,可以在背誦,這樣明白課文內容後在背誦更容易。
如果學文言文,建議在通讀課文後,按照漢語翻譯一遍課文。
建議你去買本《中學生教材全解》或其他輔導書。
還有,最後要在平時注意積累,把認為好的詞句積累下來,以便日後作文用。
額,我初中學語文大概就是這樣,還是希望你多做一點現代文語段,熟能生巧,做的多了,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都可以有所提高。

② 初中語文如何進行課前預習

傳統的語文教學一直都重視教師的教法而忽視學生的學法指導,忽視學生自主探究和實踐的能力。語文課程標准中寫到,「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教育家葉聖陶也告訴我們「教是為了不教」。作為教師必須教給學生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方法,以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把「教」建立在「學」的基礎之上。因此,在學習一篇新課文之前,教給學生好的預習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實現有效的課前預習呢?
一、多讀書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學習之前應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和知識的內在聯系。在進行具體的單元學習前,我們要先閱讀本單元的內容說明,了解本單元讀寫訓練的要求。當具體預習某篇課文時,在藉助課文注釋閱讀完文本教材的基礎上,要認真閱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及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因為這將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我們對整個單元和單篇課文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之後,就有利於我們日後對課文進行縱深的閱讀和理解了。
二、多動筆
在對課文的預習過程中,將精彩句子或語段以及富於表現力的詞語,用筆勾畫出來,以備上課時交流和日後背誦識記之用。教師在教學之初應該先考慮好本單元、本課所要教給學生的教學內容。王榮生教授說得好:「教學內容為主導」,教學方法合理與否、合適與否主要是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講的。那文中最能凸現教學內容的「關鍵性的字、詞、句」就顯得相當關鍵,如:《范進中舉》勾畫出你認為好笑的語句,來解讀笑後面隱藏的深刻內涵。《背影》勾畫出描寫父親的語句,以便了解作者對父親的感情。《變色龍》勾畫出奧楚蔑洛夫變色的語句,以探究其變色的原因及社會根源。
三、多思考
讓學生帶著問題預讀課文,記錄在預習中碰到的疑難問題,並將遇到的問題記在預習本上,以便帶入課堂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是課後思考與練習題,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想到的問題。大教育家孔子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也認為「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質疑是治學的關鍵。當然質疑也不應只是教師質疑,還應是學生在探究課文後的質疑。課堂中,教師對新知識的傳授,是在學生准備程度和現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問題的思考也是有較嚴格的時間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接受者若對新的認識對象心中沒數,往往就會緊張地「奔命」於老師設計的思維軌道中。這樣一種心理不但影響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積極思維,求疑思疑,觸類旁通。這樣,就一步不備,處處被動。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甚至產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實踐證明,如果學生發現的問題越多,學習氣氛就越濃厚,教學效果就越明顯;如果學生質疑少,情況就會相反。
四、多感悟
讓學生將自己的預習情況,如發掘問題的深度、新知識的預先感知程度、經驗與教訓等方面寫下心得體會。思考體會是課前預習中較重要的一步。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思考會刺激智力覺醒。"他還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們在學習新課文之前就要對提示、課文及練習題進行思考。提示的內容能否讀懂,文章主題的概括、句子的理解、人物形象、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是否能夠回答等。當同學們閱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問題(課文後面的練習題)進行閱讀,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並做必要的眉批。同時也可以將你認為作者寫得比較好的地方,或你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在書的邊角上做記號。這樣,當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同學們也就容易心領神會。《背影》一文中「我」對父親的情感前後有一個變化的過程,預習的時候可以將「我對」父親如何表現的句子找出來,思考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發生變化的,當時又有怎樣復雜的內心感受。如不明白可以在書旁做上批註,上課經老師一點撥,就容易領會和理解了。
將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進行比較,尋找其異同,總結其規律。說到底,語文的教學最終是教會學生自己能讀書,讓他們通過類似課文的比較,掌握一類文章的讀法,這對於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太重要了,因為我們不可能教學生讀所有的文章,而學生要想有豐富的語言積淀必然需要廣博的閱讀。這種比較可以是不同單元的課文比較,也可以是同一單元的不同課文比較,還可以課內文章與課外文章進行比較。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預習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更能提高學生學的實效性,還能培養和鍛煉他們的自學能力,這對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對於語文教學的減負增效,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 如何有效做好語文預習

如何有效做好語文預習
課前預習課文是每個同學都知道的,但是有不少同學認為預習就是讀課文,讀一遍課文就算是預習完課文了。針對學生這種情況,我對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做了以下幾點要求:
1.讀准讀順課文
每拿到一篇新課文時,總會遇到一些讀不準或是不認識的字詞。這就需要學生在預習時能充分利用身邊的工具書,掃除閱讀中的障礙。而我們有的學生遇到不會讀的字要麼讀半邊,要麼把他放過不讀。這就沒有達到預習的效果。如果要想把課文讀順,光光只讀一兩遍是達不到效果的,這就需要拿到新課文後要反復讀課文,特別是文中難讀句子,就更需要反復讀。而在課堂上,我們是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充分讀熟課文。由此可見,課前能讀准讀順課文,是預習的最基本要求。
2.圈點標注課文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預習讀課文的同時,可以讓學生圈畫一些優美的詞句,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語。再則可以把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標注出來,打上「?」。把這些看不懂的地方記下來,上課時就能特別留心聽老師講課。這樣,聽課的目的非常明確,態度積極,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課效果就更好。如我在教學《清平樂、村居》時,一學生預習時對「醉里吳音」一詞產生了疑問,課堂上該同學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這一問反而激起了更多同學的探究的慾望。於是我抓住契機,讓大家討論,並聯繫上下文及文中的插圖進行引導,學生才豁然開朗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預習時看似簡單的圈點標注,卻是學生在預習時的思維的真實流露。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那些樂思好學的孩子常常把書上標注的滿滿的,每到交流發言的時候,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
3.理清課文思路
預習時,對所讀的課文內容應該有個大概的了解,理清課文的思路,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邊讀書邊在書上做記號,看看課文寫了幾件事、講了幾個問題,集中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觀點,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然而在教學時,卻常常發現很多同學只會照著書上原文照讀,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表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課文內容不熟悉,預習時沒有理清課文思路。
4.結合課後練習
課後的思考練習題,通常是課文的主心骨,解決了這些就能領會課文。所以預習時結合課後練習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在《桂花雨》一課中,為什麼用「桂花雨」作為課題?《童年的發現》為什麼「作者說自己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預習時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思考,教學時學生能更快更好地走入課文,與文本進行交流。
5.查閱相關資料
有時候課文所講述的內容只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內,僅僅通過讀課文學生了解的內容可能還不夠全面,這就需要學生預先通過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全面的了解。如《秦兵馬俑》一文,課文雖然通過語言文字對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形象鮮明作了深入的刻畫。但很多同學不會滿足於這些,他們還可能對兵馬俑的製造、歷史、發現……感興趣。如果課前學生們對兵馬俑有了全方位的了解,那麼在課上他們對文字也會有更深的體會的。
我覺得「六字預習」法也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所謂六字預習法就是課前預習做到六個字:「讀」、「查」、「畫」、「批」、做」、「問」。
1 「讀」:一讀課文前面的「訓練重點」、「預習提示」,明確這篇課文應掌握的知識和方法,了解通過本課學習應達到的目標以及應如何學習本篇課文等;二讀課文,將課文讀熟、讀懂。如預習《分馬》時,先讀「訓練重點」,明確學習這篇課文就是要掌握詳略主次,主要人物應詳寫,次要人物要略寫,那麼在上課時就要圍繞這個重點去思考。讀「預習提示」,了解這篇小說寫作的背景及故事梗概、主題,有利於讀懂課文,更好地理解課文。再朗讀課文,弄清故事情節。弄清了這些,上課分析人物性格時就容易多了。
2 「查」:對課文中出現的字詞等不懂的問題查工具書和有關資料。在預習課文時,自己查閱有關資料,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
3 「畫」:包括在「預習提示」和課文注釋里勾畫出文章的主題、主要內容、寫作方法、文學常識等,便於教讀課文有針對性地思考問題;畫現文中精彩的詞句;畫出文中不懂的地方;畫出課後。練習在文中涉及到的地方等。
4 「批」:指批註。將「畫」出的部分作旁批,即對文中的詞語、句子、寫作方法、寫作特色、課後練習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將自己的理解批註在書中。
5 「做」:做讀書筆記。在筆記本上抄寫字詞,做到「四會」。即會讀、會寫、會意(弄清意思)、會用(學會運用)。在筆記本上摘錄文學常識、寫出心得體會等等。
6 「問」:提出不懂的問題,在教師上課時求得解答。在熟讀課文和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根據「預習提示」和課後思考題目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將這些問題帶到課堂上去,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解決。
以上簡要介紹了「六字預習法」的一些基本作法,這只是一些膚淺的認識,對六個字的理解不僅僅是這些,但基本思路是這樣。如果按「讀」、「查」、「畫」、「批」、「做」、「問」真正落到實處,就可以說過好了課前預習關,過好了這一關,對上好語文課起到重要作用。
當然,預習課文的方式不是千篇一律的,應該根據具體的課文來確定。但是預習課文是一定不能放鬆的,只有做好了預習,課堂上學生才能更主動自主地學習。

④ 初中語文如何做好課前預習

在素質教育環境下,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那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正所謂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只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習,才能讓學生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中不至於束手無策。
初中語文的學習方法有很多,本文僅就語文課的預習、閱讀與作文兩方面做一些簡單的論述。
首先、在進入正題之前,我想先強調一下態度和興趣的問題。態度決定一切,在素質教育逐步深化,學生自主學習變得尤為重要的情況下,學習態度問題將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首要問題是端正態度,明確學習的目的所在,將學習與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聯系起來。再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想要取得成績,就必須對所學的東西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很多同學對語文不感興趣,覺得這門學科枯燥乏味,需要記憶的東西太多且非常零碎,針對這一點,我認為培養對語文興趣的最佳途徑是閱讀,在閱讀中感受語文的魅力。
第二、學會預習。
預習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語文的預習重點在於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提出問題、自我解決問題、記錄遺留問題。預習文章應該分為三個步驟,分別是:⑴粗讀,整體感知。粗略閱讀課文,畫出文中重點的詞語,也就是自己把握不準或完全陌生的詞語,然後查字典掌握這些詞語的讀音或解釋。並且讀完第一遍後,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這篇文章寫了什麼內容,從而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⑵細讀,問題研究。細讀就是要逐字逐段仔細閱讀,要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明確文章由幾個部分組成,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文章的中心是什麼;畫出文章中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語句,試著從語言、結構、表現手法等角度進行賞析;對文章中難以理解的或重點敘寫的部分用問題的形式反映出來,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就一帶而過,不能解決的問題就重點記錄下來,留到課堂上解決。
⑶回讀,總結反思。再完整朗讀一遍課文,將預習的成果系統化,就文章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進行思考,這里提供這樣幾種方法可供選擇:①標題聯想法,如胡適的《我的母親》,由標題聯想到為什麼要寫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有哪些優秀品質?②重點內容聯想法,如魯迅《藤野先生》,寫到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幾件事情時,對藤野先生做了哪些描述?每件事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的什麼品質?③疑難問題追想法,再如《我的母親》,熟讀課文,在對文章有所把握的情況下,就會發現文章前三段基本上沒有提到我的母親,那就要深入考慮一下這幾個問題:這幾段寫的什麼內容呢?為什麼沒有提到我的母親?是不是離題了呢?如果沒有離題,那這幾點對於表現我的母親起到了什麼作用呢?如此追問,那文中這些比較深層次的問題的答案就會慢慢的揭開神秘的面紗,在你面前表露無疑。

⑤ 初中語文如何做預習,復習

預習是學習的第來一步,也是關鍵自的一步。語文的預習重點在於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提出問題、自我解決問題、記錄遺留問題。預習文章應該分為三個步驟,分別是: ⑴粗讀,整體感知。粗略閱讀課文,畫出文中重點的詞語,也就是自己把握不準或完全陌生的詞語,然後查字典掌握這些詞語的讀音或解釋。並且讀完第一遍後,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這篇文章寫了什麼內容,從而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⑵細讀,問題研究。細讀就是要逐字逐段仔細閱讀,要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明確文章由幾個部分組成,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文章的中心是什麼;畫出文章中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語句,試著從語言、結構、表現手法等角度進行賞析;對文章中難以理解的或重點敘寫的部分用問題的形式反映出來,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就一帶而過,不能解決的問題就重點記錄下來,留到課堂上解決。 ⑶回讀,總結反思。再完整朗讀一遍課文,將預習的成果系統化,就文章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進行思考。

⑥ 如何有效預習初中語文

預習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語文的預習重點在於讀課文,在讀的版過程中發現提出權問題、自我解決問題、記錄遺留問題。預習文章應該分為三個步驟,分別是:

⑴粗讀,整體感知。粗略閱讀課文,畫出文中重點的詞語,也就是自己把握不準或完全陌生的詞語,然後查字典掌握這些詞語的讀音或解釋。並且讀完第一遍後,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這篇文章寫了什麼內容,從而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⑵細讀,問題研究。細讀就是要逐字逐段仔細閱讀,要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明確文章由幾個部分組成,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文章的中心是什麼;畫出文章中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語句,試著從語言、結構、表現手法等角度進行賞析;對文章中難以理解的或重點敘寫的部分用問題的形式反映出來,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就一帶而過,不能解決的問題就重點記錄下來,留到課堂上解決。

⑶回讀,總結反思。再完整朗讀一遍課文,將預習的成果系統化,就文章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進行思考。

⑦ 如何實現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有效預習

如何有效做好初中語文預習:
課前預習課文是每個同學都知道的,但是有不少同學認為預習就是讀課文,讀一遍課文就算是預習完課文了。針對學生這種情況,我對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做了以下幾點要求:
1.讀准讀順課文
每拿到一篇新課文時,總會遇到一些讀不準或是不認識的字詞。這就需要學生在預習時能充分利用身邊的工具書,掃除閱讀中的障礙。而我們有的學生遇到不會讀的字要麼讀半邊,要麼把他放過不讀。這就沒有達到預習的效果。如果要想把課文讀順,光光只讀一兩遍是達不到效果的,這就需要拿到新課文後要反復讀課文,特別是文中難讀句子,就更需要反復讀。而在課堂上,我們是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充分讀熟課文。由此可見,課前能讀准讀順課文,是預習的最基本要求。
2.圈點標注課文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預習讀課文的同時,可以讓學生圈畫一些優美的詞句,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語。再則可以把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標注出來,打上「?」。把這些看不懂的地方記下來,上課時就能特別留心聽老師講課。這樣,聽課的目的非常明確,態度積極,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課效果就更好。如我在教學《清平樂、村居》時,一學生預習時對「醉里吳音」一詞產生了疑問,課堂上該同學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這一問反而激起了更多同學的探究的慾望。於是我抓住契機,讓大家討論,並聯繫上下文及文中的插圖進行引導,學生才豁然開朗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預習時看似簡單的圈點標注,卻是學生在預習時的思維的真實流露。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那些樂思好學的孩子常常把書上標注的滿滿的,每到交流發言的時候,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
3.理清課文思路
預習時,對所讀的課文內容應該有個大概的了解,理清課文的思路,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邊讀書邊在書上做記號,看看課文寫了幾件事、講了幾個問題,集中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觀點,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然而在教學時,卻常常發現很多同學只會照著書上原文照讀,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表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課文內容不熟悉,預習時沒有理清課文思路。
4.結合課後練習
課後的思考練習題,通常是課文的主心骨,解決了這些就能領會課文。所以預習時結合課後練習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在《桂花雨》一課中,為什麼用「桂花雨」作為課題?《童年的發現》為什麼「作者說自己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預習時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思考,教學時學生能更快更好地走入課文,與文本進行交流。
5.查閱相關資料
有時候課文所講述的內容只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內,僅僅通過讀課文學生了解的內容可能還不夠全面,這就需要學生預先通過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全面的了解。如《秦兵馬俑》一文,課文雖然通過語言文字對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形象鮮明作了深入的刻畫。但很多同學不會滿足於這些,他們還可能對兵馬俑的製造、歷史、發現……感興趣。如果課前學生們對兵馬俑有了全方位的了解,那麼在課上他們對文字也會有更深的體會的。
我覺得「六字預習」法也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所謂六字預習法就是課前預習做到六個字:「讀」、「查」、「畫」、「批」、做」、「問」。
1 「讀」:一讀課文前面的「訓練重點」、「預習提示」,明確這篇課文應掌握的知識和方法,了解通過本課學習應達到的目標以及應如何學習本篇課文等;二讀課文,將課文讀熟、讀懂。如預習《分馬》時,先讀「訓練重點」,明確學習這篇課文就是要掌握詳略主次,主要人物應詳寫,次要人物要略寫,那麼在上課時就要圍繞這個重點去思考。讀「預習提示」,了解這篇小說寫作的背景及故事梗概、主題,有利於讀懂課文,更好地理解課文。再朗讀課文,弄清故事情節。弄清了這些,上課分析人物性格時就容易多了。
2 「查」:對課文中出現的字詞等不懂的問題查工具書和有關資料。在預習課文時,自己查閱有關資料,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
3 「畫」:包括在「預習提示」和課文注釋里勾畫出文章的主題、主要內容、寫作方法、文學常識等,便於教讀課文有針對性地思考問題;畫現文中精彩的詞句;畫出文中不懂的地方;畫出課後。練習在文中涉及到的地方等。
4 「批」:指批註。將「畫」出的部分作旁批,即對文中的詞語、句子、寫作方法、寫作特色、課後練習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將自己的理解批註在書中。
5 「做」:做讀書筆記。在筆記本上抄寫字詞,做到「四會」。即會讀、會寫、會意(弄清意思)、會用(學會運用)。在筆記本上摘錄文學常識、寫出心得體會等等。
6 「問」:提出不懂的問題,在教師上課時求得解答。在熟讀課文和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根據「預習提示」和課後思考題目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將這些問題帶到課堂上去,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解決。
以上簡要介紹了「六字預習法」的一些基本作法,這只是一些膚淺的認識,對六個字的理解不僅僅是這些,但基本思路是這樣。如果按「讀」、「查」、「畫」、「批」、「做」、「問」真正落到實處,就可以說過好了課前預習關,過好了這一關,對上好語文課起到重要作用。
當然,預習課文的方式不是千篇一律的,應該根據具體的課文來確定。但是預習課文是一定不能放鬆的,只有做好了預習,課堂上學生才能更主動自主地學習。

⑧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的課前預習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的課前預習
傳統的語文教學一直都重視教師的教法而忽視學生的學法指導,忽視學生自主探究和實踐的能力.語文課程標准中寫到,「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教育家葉聖陶也告訴我們「教是為了不教」.作為教師必須教給學生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方法,以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把「教」建立在「學」的基礎之上.因此,在學習一篇新課文之前,教給學生好的預習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實現有效的課前預習呢?一、多讀書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學習之前應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和知識的內在聯系.在進行具體的單元學習前,我們要先閱讀本單元的內容說明,了解本單元讀寫訓練的要求.當具體預習某篇課文時,在藉助課文注釋閱讀完文本教材的基礎上,要認真閱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及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因為這將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我們對整個單元和單篇課文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之後,就有利於我們日後對課文進行縱深的閱讀和理解了.二、多動筆在對課文的預習過程中,將精彩句子或語段以及富於表現力的詞語,用筆勾畫出來,以備上課時交流和日後背誦識記之用.教師在教學之初應該先考慮好本單元、本課所要教給學生的教學內容.王榮生教授說得好:「教學內容為主導」,教學方法合理與否、合適與否主要是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講的.那文中最能凸現教學內容的「關鍵性的字、詞、句」就顯得相當關鍵,如:《范進中舉》勾畫出你認為好笑的語句,來解讀笑後面隱藏的深刻內涵.《背影》勾畫出描寫父親的語句,以便了解作者對父親的感情.《變色龍》勾畫出奧楚蔑洛夫變色的語句,以探究其變色的原因及社會根源.三、多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預讀課文,記錄在預習中碰到的疑難問題,並將遇到的問題記在預習本上,以便帶入課堂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是課後思考與練習題,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想到的問題.大教育家孔子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也認為「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質疑是治學的關鍵.當然質疑也不應只是教師質疑,還應是學生在探究課文後的質疑.課堂中,教師對新知識的傳授,是在學生准備程度和現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問題的思考也是有較嚴格的時間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接受者若對新的認識對象心中沒數,往往就會緊張地「奔命」於老師設計的思維軌道中.這樣一種心理不但影響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積極思維,求疑思疑,觸類旁通.這樣,就一步不備,處處被動.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甚至產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實踐證明,如果學生發現的問題越多,學習氣氛就越濃厚,教學效果就越明顯;如果學生質疑少,情況就會相反.四、多感悟讓學生將自己的預習情況,如發掘問題的深度、新知識的預先感知程度、經驗與教訓等方面寫下心得體會.思考體會是課前預習中較重要的一步.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思考會刺激智力覺醒."他還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們在學習新課文之前就要對提示、課文及練習題進行思考.提示的內容能否讀懂,文章主題的概括、句子的理解、人物形象、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是否能夠回答等.當同學們閱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問題(課文後面的練習題)進行閱讀,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並做必要的眉批.同時也可以將你認為作者寫得比較好的地方,或你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在書的邊角上做記號.這樣,當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同學們也就容易心領神會.《背影》一文中「我」對父親的情感前後有一個變化的過程,預習的時候可以將「我對」父親如何表現的句子找出來,思考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發生變化的,當時又有怎樣復雜的內心感受.如不明白可以在書旁做上批註,上課經老師一點撥,就容易領會和理解了.將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進行比較,尋找其異同,總結其規律.說到底,語文的教學最終是教會學生自己能讀書,讓他們通過類似課文的比較,掌握一類文章的讀法,這對於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太重要了,因為我們不可能教學生讀所有的文章,而學生要想有豐富的語言積淀必然需要廣博的閱讀.這種比較可以是不同單元的課文比較,也可以是同一單元的不同課文比較,還可以課內文章與課外文章進行比較.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預習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更能提高學生學的實效性,還能培養和鍛煉他們的自學能力,這對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對於語文教學的減負增效,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⑨ 如何指導學生做好初中語文課前預習

初中語文教學是整個初中教學的重點之一,它不僅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而且與各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各學科教學的基礎。在素質教育環境下,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那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正所謂「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只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習,才能讓學生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中不至於束手無策。
初中語文的學習方法有很多,本文僅就語文課的預習、閱讀與作文兩方面做一些簡單的論述。
首先、在進入正題之前,我想先強調一下態度和興趣的問題。態度決定一切,在素質教育逐步深化,學生自主學習變得尤為重要的情況下,學習態度問題將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首要問題是端正態度,明確學習的目的所在,將學習與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聯系起來。再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想要取得成績,就必須對所學的東西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很多同學對語文不感興趣,覺得這門學科枯燥乏味,需要記憶的東西太多且非常零碎,針對這一點,我認為培養對語文興趣的最佳途徑是閱讀,在閱讀中感受語文的魅力。
第二、學會預習。
預習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語文的預習重點在於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提出問題、自我解決問題、記錄遺留問題。預習文章應該分為三個步驟,分別是:
⑴粗讀,整體感知。粗略閱讀課文,畫出文中重點的詞語,也就是自己把握不準或完全陌生的詞語,然後查字典掌握這些詞語的讀音或解釋。並且讀完第一遍後,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這篇文章寫了什麼內容,從而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⑵細讀,問題研究。細讀就是要逐字逐段仔細閱讀,要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明確文章由幾個部分組成,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文章的中心是什麼;畫出文章中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語句,試著從語言、結構、表現手法等角度進行賞析;對文章中難以理解的或重點敘寫的部分用問題的形式反映出來,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就一帶而過,不能解決的問題就重點記錄下來,留到課堂上解決。
⑶回讀,總結反思。再完整朗讀一遍課文,將預習的成果系統化,就文章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進行思考,這里提供這樣幾種方法可供選擇:①標題聯想法,如胡適的《我的母親》,由標題聯想到為什麼要寫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有哪些優秀品質?②重點內容聯想法,如魯迅《藤野先生》,寫到「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幾件事情時,對藤野先生做了哪些描述?每件事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的什麼品質?③疑難問題追想法,再如《我的母親》,熟讀課文,在對文章有所把握的情況下,就會發現文章前三段基本上沒有提到我的母親,那就要深入考慮一下這幾個問題:這幾段寫的什麼內容呢?為什麼沒有提到我的母親?是不是離題了呢?如果沒有離題,那這幾點對於表現我的母親起到了什麼作用呢?如此追問,那文中這些比較深層次的問題的答案就會慢慢的揭開神秘的面紗,在你面前表露無疑。
有了這個充分的預習過程之後,那麼課堂上的聽課就變得簡單有效多了,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作為上課聽講的重點,已經理解的內容,要在聽課過程中進行自檢,查缺補漏,並做一次重復記憶,這樣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在預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應該培養這樣一種意識,那就是角色轉換意識,面對一篇嶄新的課文,不要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學習者的角度去加以觀照,要試著站在一個考察者的角度去思考:假如我是命題人,如果要以這篇文章為藍本做一個閱讀理解的練習題,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考察學生,應該如何命題?然後將自己考慮的問題挨個兒加以解答,最好是按答題標准以書面形式作答,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還可以訓練做題能力和答題規范性,一舉兩得。
第三、學會閱讀與寫作。
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也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這兩種能力之間是一衣帶水的關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中,可以把對二者的訓練、培養結合在一起,融匯在一起,達到共同提高。那麼如何培養自己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呢?
除了在學校的固定閱讀和作文訓練,還要重視課外閱讀和寫作的訓練,因為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素材積累大部分來源於課外。要學會合理分配、充分運用自己的時間,大量閱讀課外書。教學大綱要求,初中學生每學期應至少有五十萬字的閱讀量,很多同學還達不到這個標准。具體到時間上的分配,我認為寒暑假應分別閱讀兩部長篇讀物,平時在校學習的時間多閱讀《讀者》等精短讀物或是文學家們的短篇作品集,就不要再看長篇作品了,尤其是在學習緊張期間,否則,可能會影響正常的學習。

⑩ 初中語文的預習方法

語文課多是由一篇一篇內容上不相關聯的文章組成,它的知識的連續性主要表現在字、詞、句的含義和語法上。科學合理的預習能幫助自學能力的加強與提高語文能力。語文學科的學習並不能一味地等著老師的課堂講解,而應該走在老師的前面。在課堂上,主要記住預習時不懂的地方。


具體方法可如下:


第一步:通讀課文


課文一定要通讀,而且應該朗讀。朗讀不僅訓練自己的發音,還可以通過語氣的變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第二步:過好字詞關


讀課文的時候,把課文中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畫出來。書上沒有註解的字詞,可查一查字典、詞典,特別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要搞清楚。並且揣摩這些詞語的用法,做到積累與運用。比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這樣一句話:「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是不確定的意思,「確鑿」是非常確實的意思,魯迅先生為什麼要把這兩個詞連在一起用呢?找一找參考書,看看是怎樣解釋的,如果找不到參考書,就用彩筆標畫出來,以便講這部分時注意聽老師是怎麼解釋的。


第三步:初步分析課文


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識別層次與段落,劃分好課文的結構。遇到文中精彩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獨特見解的地方,也可在課文邊作上符號,老師講到此處時就格外注意。


第四步:歸納中心思想,分析修辭手法與寫作方法


用筆把歸納的內容記下來。上課的時候,和老師概括的中心思想相對照。


第五步:完成課後的研討練習,並初步完成《練習冊》題目


經過上面五步,找准了自己聽課時的重點、疑點和難點,一篇課文的預習就基本解決了。總之,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在預習過程中要注意思考。

閱讀全文

與如何做好初中語文預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