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年級文言文閱讀
1.找出抄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顧反為女殺彘「反」通「返」「女」通「汝」。
2.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
(1)妻適市來適:到。
(2)妻止之曰止:阻止。
(3)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子:您。子:兒子。
(4)遂烹彘也烹:煮,烹飪。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有以下幾種解釋:A.她,代曾子之妻;B.它,代彘;C.他,代兒子;D.的;E.他,代曾子;F.去,到。請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1)曾子之妻之市(F)
(2)其子隨之而泣(A)
(3)曾子欲捕彘殺之(B)
(4)妻止之曰(E)
(5)聽父母之教(D)
(6)今子欺之(C)
4.下列對「特與嬰兒戲耳」解釋正確的一項是____C____.
A.特地跟孩子開玩笑罷了B.只是跟嬰兒開玩笑罷了
C.只是跟小孩子開玩笑罷了D.只是跟小孩子做游戲罷了
2. 六年級《走進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
譯文:《謝道韞詠絮》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題目:晉名將謝安,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輩講論文義。餓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輩.聚.因的解釋)(兄子.兄女現代說法)(胡兒的比喻為什麼不好) 至於為什麼"撒鹽空中差可擬"不好?答案①:輩 就是輩份吧, 驟:應該是緊了,雪下的緊了, 因:由於,被 兄子是哥哥的兒子吧,就是他的侄子,兄女就是哥哥的女兒.就是侄女.胡兒的比喻是好垃圾的嘛,鹽好不輕盈喲,聽起一點文學氣味都沒有,還沒美感.「撒鹽空中」確實形象感很強,但是鹽好苦喲,想起都不覺得這個雪美了哈.兄女的「柳絮因風起」不但形象感強,而且輕柔、優美、高雅,身處隆冬寒天,恍若見到春天來了,讀之令人神清氣爽;相比之下,湖兒的「撒鹽空中」則沒有遙遠的幻想,顯得淺近、鄙俗。
②我想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後來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超過了前面一句,如果沒有後面的好,也不會顯示前面的拙. 如果實在要找原因,那麼就是"撒鹽空中差可擬"不形象,大雪飄飛的情形跟撒鹽確實有點差異.胡兒未能洞悉其根本.
3. 六年級文言文練習及答案
柳宗元作《哀溺》是因為什麼?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後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於是作《哀溺》。
翻譯
永州的百姓都善於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漲,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時,船破了,都游起水來。其中一個人盡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遠。他的同伴們說:「你最會游泳,現在為什麼落在後面?」他說:「我腰上纏著一千文錢,很重,所以落後了。」同伴們說:「為什麼不丟掉它呢?」他不回答,搖搖他的頭。一會兒,他更加疲睏了。已經游過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極點,蒙蔽到了極點,自己快淹死了,還要錢財干什麼呢?」他又搖搖他的頭。於是淹死了。我對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這樣,難道不會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嗎?於是寫下了《哀溺》。
注釋
①永之氓:永州的老百姓
②中濟:船渡到了河中間
③不能尋常:指游得不遠
寓意
這則寓言告戒人們,那種過分貪圖錢財,甚至把錢財至於生命之上的人,必將為錢財所害。
4. 小學六年級文言文題.
童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比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本文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雖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它是觀物者的主觀體驗作用於物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說的夏蚊及草間之蟲皆極細小之物,可以誘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開篇先說作者兒時視力極好,然後點明文章主旨。「張目對日」,猶言兩眼能經受強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視力極佳,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視力,再加上「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的癖好,因而能發現「物外之趣」。這是總提,僅用32字,行文簡潔可見。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異想天開,將它想像成「群鶴舞於空中」的動人圖景,並且看得入了迷。隨後他又聯想到曾經見過的「鶴唳雲端」的圖景,於是「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結果是他真的見到了這樣的圖景。這是一幅憑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圖景,它表現了一個孩子幼稚心靈中自發的審美意識。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時居城中,渴望見到大自然風光而不得,於是他用想像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把花園里土牆凹凸處和花台上的叢草想像成樹林,把蟲蚊想像成野獸,把高出的小土塊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塊想像成山溝,這使他有了一個自由而廣闊的天地,可以飽覽「大自然」的風光。有一天,有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兩獸在樹林里相鬥,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個「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一伸舌,便將兩獸一齊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嚇得六神無主;待到清醒過來,幻覺消失,才發現此前那個「龐然大物」不過是一隻癩蝦蟆。他惱恨之極,卻並不想傷害它,僅以鞭打示懲——用什麼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樹枝吧?他懲罰癩蝦蟆,可能含有為兩小蟲復仇的意思,但從「驅之別院」一舉來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語來統攝以上二事,意在說明他幼年時已有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二、問題研究
沈復《浮生六記》中「閑情記趣」一章,主要記作者長大後對花木的喜愛和婚後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圍環境的瑣事;記童年趣事的只有開頭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在描寫兒童觀物的心理過程上頗具特色,值得研究。
年幼的作者由群蚊亂飛想到「群鶴舞於空中」,這是所謂類似聯想;再想到「鶴唳雲端」,則是接近聯想。這後一種聯想又促使他產生了模仿的意願,於是「留蚊於素帳中,使之沖煙而飛鳴」,再經過凝神細觀,「果如鶴唳雲端」,這是年幼作者的錯覺,但又是他所追求的目標——這是一個很美好的畫面,很值得玩味。
觀蟲斗一節與上述過程大體相似,「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都屬於類似聯想,「龐然大物」的出現,也是錯覺;所不同的是這種錯覺產生的原因。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經完全陶醉在他聯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實物已經被放大了千萬倍,而癩蝦蟆又是突如其來,對比之下,自然就成為「龐然大物」了,這種錯覺是在極短時間內經受強刺激而突然產生的,跟「鶴唳雲端」的有意而為不同。
我們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聯想力和想像力,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閱讀欣賞文藝作品的能力,對加強記憶力和促進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也大大有益。
練習說明
一 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敘述「我」看到「鶴唳雲端」的景象和遇到那個「龐然大物」的經過。為什麼作者說這兩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認為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情趣豐富的人?
設題意圖是使學生感知課文整體內容,把文言文學活。凡記敘文都應當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話」來復述內容大意,這正是學活的辦法之一;如果一開始學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對詳,則無異於堵塞學活之路。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對學生創造性的復述成分應予肯定,只糾正明顯的錯誤。
第一問要放在學生基本成誦後作答(參考答案見「課文研討」),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
第二問是開放性的,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可以從學生的課余愛好入手,啟發培養學生的情趣和聯想、想像能力。
二 解釋詞語。
1.文言詞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辦法解釋,如「必細(仔細)察(觀察)其紋理」;有的要用換字的辦法解釋,如「昂(抬)首(頭)觀之」。試選用一種方法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1)項為之強(2)果如鶴唳雲端(3)以叢草為林(4)興正濃(5)方出神(6)驅之別院
2.下面的詞語大多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解釋時不妨採用講述大意的辦法。示例: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龐然大物 (4)夏蚊成雷
設題意圖是告訴學生可用簡單的辦法解釋文言詞語,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在初學文言階段只能如此,講多了反而不好。釋文可抄在書上,以便積累。
處理此題可有多種方式:或在讀課文數遍後讓學生試解;或在疏通文意過程中依次作解;在水平較好的教學班也無妨讓學生在預習中作解。
參考答案
1.(1)項(脖子、頸項)為之強。 (2)果(果真)如鶴唳雲端
(3)以叢草為林(樹林) (4)興(興趣)正濃
(5)方(正)出神 (6)驅(趕、驅逐)之別院
2.(1)明察秋毫(見「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見「注釋」)
(3)龐然大物(體積極大的東西)
(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聲跟雷聲一樣,這是誇張的表現方式)
譯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夜裡,蚊群發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裡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隻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成一幅青雲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雲邊上發出叫聲一樣,這使我感到高興極了。
我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檯子一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
回答者:☆幸運star☆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1-14 16:17
5. 求兩篇小學六年級文言文練習(最好短一點,簡單一點),要付參考答案。
2012-03-15 12:39(一) 周公誡子
成王封伯禽於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守以卑者 ( )
(2)博聞強記 ( )
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
3. 周公要告誡兒子的是: (用原句回答)
4. 讀了本文,你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
【參考答案】
1(1)謙卑(2)強大
2、不謙虛謹慎而失去天下,導致自己亡身,桀紂就是這樣的下場
3、子無以魯國驕士
4、一個人,不管身份、地位如何,都要有一種謙虛的美德
(二)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食馬者 ( )
(2)力不足 ( )
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
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3. 概括前兩個段落的大意。第一段: ;第二段:
4. 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
【參考答案】
1、(1)同「飼」,喂養(2)充足
2、拿著馬鞭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呀!」
3、第一段: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第二段: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4、世上不是沒有人才,要害在於首先要有識才之人
(三) 河中石獸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賬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游。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閱十餘歲 ( )
(2)是非木柿 ( )
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句。
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
3.「以為順流下矣」表現了僧人的什麼特點?
4.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參考答案】
1、(1)經過(2)這
2、到河裡去尋找那兩個石獸,竟然沒有找到
3、「據理臆斷」,想當然
4、凡事不可只憑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觀地做出判定.....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