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教學不能靠經驗

初中語文教學不能靠經驗

發布時間:2021-02-06 14:30:33

A. 語文教學中有哪些困惑

初中語文教學中有過一些盲從,有過一些困惑、思考和體會,今天把它寫下來,與大家商討。
一、如何引導學生「感悟」
新的課程標准,強調了感悟在閱讀中的地位,無疑是尊重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尤其是漢語的習得規律。但是,感悟應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實現?感悟是否能解決語文教學的一切問題?強調感悟,還要不要「訓練」?
有一段時間,閱讀教學中我套用別人的經驗,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點幾個語文基礎強一點的學生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感情傾向,再讓學生個人讀、齊讀一下課文或段落,找一些與課文有關的錄像片斷一放,最後提一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幾分鍾,我來做一個無非是這個說得有道理,那個說得也正確的總結,一課就上完了。課後找學生談心,學生說毫無收獲。
這樣上課不是曲解了「感悟」應有的內涵嗎?那麼,「感悟」的內涵是什麼呢?
感悟是有層次的。不同的學生閱讀同一篇文章,感悟的深度不同;同一個學生採用不同的閱讀方式,感悟的效果也不同。讀《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那些家境貧寒常被人看不起的學生可能會對魯達重義輕財、懲惡揚善的行為肅然起敬,而那些少數喜歡恃強凌弱的學生可能會從鎮關西的慘死中吸取教訓。這其中有自身的生活經驗、感悟的直覺能力、閱讀的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思考、探究、質疑,將感悟引向縱深。不僅要知道魯達具有嫉惡如仇的傳統美德,還要知道魯達為何要用拳頭而不是法律來懲治惡人,更要知道今天的我們面對紛爭,還需不需要再用拳頭去解決問題。
感悟的方式是多樣的。讀,尤其是誦讀,固然是感悟的最主要方式,但除了讀,還有聽、說等多種方式。聽別人朗讀,和別人交流閱讀心得,必然會加深感悟的深度。感悟更不排斥適當的語言訓練分析,適當的語言訓練分析,有益於對文本感悟的深入。機械程式化的訓練是必須徹底廢止的,但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語言訓練是不應當廢止的。有效的感悟,離不開語言訓練。
感悟只是閱讀的初級階段。閱讀大多數不以滿足於感悟為目的。高質量的閱讀,尤其是創造性閱讀,僅僅只有感悟是難以實現的。感悟是以形象性的理解為主的閱讀活動,是閱讀的開始,而不是閱讀的終止,鑒賞、質疑才是閱讀的高級階段。僅有形象性的感受,沒有理性的思考,對文本的理解是不可能深入的。如果說,目前高考中考閱讀命題的基本方向是正確的,那麼就可以說明一般意義上的感悟只是閱讀任務的一部分。僅僅依靠感悟,高考中考閱讀題大多數是不能完成的。
二、怎樣確定文本的地位
文本即通常所說的「課文」。推翻文本在閱讀教學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已形成共識。但怎樣確定文本的合適地位呢?是否文本由至高無上的地位一下子就成了可有可無的點綴,成了閱讀教學引入話題的引子了呢?
縣市教研員下來聽課,我們通常是這樣來上課的: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有關文本的閱讀教學上;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拓展閱讀上;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模仿寫作發散思維訓練上。至於語文優質課競賽,那就更熱鬧了。又是多媒體,又是學生上台表演課本劇,甚至花七八分鍾讓學生討論與課文並無必然聯系的材料。四十五分鍾看錄像聽歌跳舞畫畫似乎什麼都有,惟獨語文沒有了。這樣上課,這樣的手段對文本的解讀、對語文素養的提高究竟有多大作用呢?一位優質課獲獎老師在上唐朝詩人王維的《使至塞上》時,花去近十分鍾讓學生繪畫以表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為什麼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詩句的意境呢?難道語文課不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文本解讀雖然不是閱讀教學的唯一任務,但閱讀教學總是以一定的文本作為載體展開教學的。把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解讀放到一個可有可無的次要位置,隨心所欲地安排教學內容和過程,是不是走入了語文教學的另一個誤區?
我認為傳統的閱讀教學有一條經驗是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即領著學生讀進去,走出來。通過閱讀走進文章的內部世界,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但又不是被動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不是單純地傾聽作者的言說,而是在接受中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文本作者對話。在這樣的進去和出來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樣的傳統經驗和新的課程理念是一致的。過去,只進去,不出來,是我們所否定的一種閱讀行為,可現在極端淡化文本閱讀的教學,則是根本不進去,不進入課文的內部世界,也就談不上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閱讀時間不足,解讀不夠深入,缺少內在體驗,浮光掠影,不作深入探究,這樣的課堂雖然好看又有什麼用呢?
閱讀教學不是不可以進行拓展,不是不可以進行開放性思維訓練,讓學生看錄像繪畫等手段不是不好。然而,既然是閱讀教學,閱讀的時間就要有保證,感悟解讀的時間就要有保證,其他內容的引入都必須和閱讀教學的內容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其他的一切形式都必須為這個主要的根本的任務服務。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實現的有效途徑是豐富的語言實踐。閱讀課自然是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習語言運用,這種語言活動不是一種單純的語言技巧課,而是在血肉豐滿的閱讀教學中進行的,語言活動是在一種「場」、一種情景中進行的,正是文本的存在,才使得這個情景、這個「場」得以呈現。架空文本,淡化文本,能實現語文課的教學任務嗎?
三、教師在課堂上應起何種作用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的主體,已形成共識。那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什麼角色,應該發揮什麼作用呢?現在似乎很時興教師做學生的尾巴,做課堂的主持人,起串聯過渡的作用。這種做法是否符合課改的精神?
很多教師對學生不管是否獨到、是否有道理的見解,所做的只是一味叫好或廉價的贊頌。這對過去教師一言堂大搞話語霸權的做法是一種反動,但似乎又走到了問題的另一面。據說,這樣的做法,是為了尊重學生理解和思考的權利,是為了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不同於別人的獨特的見解,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如果是幼兒園,這樣做還說得過去。先讓學生敢說敢想,不要給學生思維套上一個個框子,本意是好的。但作為一個中學生,如果還只是滿足於讓學生敢想敢說而不追求說的質量和思維的質量,要求恐怕太低了吧。如此下去,我們培養出來的將是一批敢說話,卻不會說話,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卻只是說一堆廢話或者胡攪蠻纏的「人才」。不錯,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但並非所有的答案都對;所有答案都可以,也並非所有答案的質量都一樣好。一個中學語文教師,如果不盡力培養學生思維的質量,發揮教師的作用,盡教師的責任,那實在是一種罪過。培養出唯唯諾諾的學生是罪過,培養出信口開河、滿嘴胡說的學生何嘗不是罪過呢。廉價的歌頌對於有一定認知水平的學生,尤其是有點思想的學生,即使不以為你是在調侃,是在惡意嘲諷,也是沒有一點益處的。
語文課堂上,許多教師面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或不敢及時做出應有的反應,對學生的各種意見,無法做出恰當的評價,更不用說什麼點拔引導了。這一方面是教學機智問題,一方面也是自身內功的問題。而後者是更重要的問題。對話,已成為大家都接受的一個閱讀教學理念。但作為一種閱讀策略和閱讀教學的理念的對話,不應理解為師生之間的一種問答,而應該是雙方閱讀體驗、閱讀聯想、閱讀評價的交流,是情感的互動和思想的碰撞。對話總是在具有相同、相似或相近的見識的前提下進行的。真要和作者對話,和文本對話不是簡單的事情。連對方的思想都沒有弄明白,怎麼對話?教師除了參考書上的幾句話,自己對文本沒有一點見解,能和誰對話?用對話的理念指導閱讀教學,這要求教師自己必須有自己的個性閱讀,要有自己的個性理解,要有自己的見識。如果教師備課時還只是從教學參考書上販賣一點現成的東西,是無法和學生進行對話的。教師課堂上不能對學生的個性理解進行恰當的評價,只曉得一味肯定,實際上是由於教師沒有自己的個性解讀作為基礎。於是只能廉價歌頌,只能不著邊際地說幾句可有可無的話,只能王顧左右而言它。閱讀教學的發展,閱讀教學新理念的提出,閱讀教學的改革,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比應試教育高得多的要求。如果不能苦練內功,就會暴露出更多更嚴重的問題。
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主體的狀態,是教師的作用和責任之一。但有些教師,雖然有迫切地調動學生的願望,但卻缺少行之有效的具體辦法。課堂上盡管對學生百般鼓勵,大獻殷勤,學生卻不領情,不想主動,不願成為主體。這里固然有學生閱讀習慣、學習習慣方面的問題,但從教師的角度反思,還是缺少有效的操作辦法,根本的原因還是自身功力不夠。

B. 小學語文教師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語文學習對素質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語文教改出現了新思路、 新觀點、新方法、新經驗異彩紛呈的局面。但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還是不如人意,社會各方面對當今學生的語 文能力及其素質狀況,持非議頗多。現代語文學習的失誤,是我們無論繼承和創新,都帶有一種盲目性,沒有 站在語文學習發展的「昨天」與「明天」的新舊契合點上去尋求自己的更新與發展,沒有將傳統成功的做法與 現代學習理論相結合,去適應社會發展。
有些人看問題片面,凡一涉及到教學改革,就認為要發展就必須排斥傳統,一提到傳統語文教學,便自然 而然地把它同「陳腐、落後、死板、僵化」等同起來,很少去探究它的「理」。然而,沒有繼承何來發展?發 展是對傳統的「揚棄」,是在繼承傳統中有益東西之基礎上的創新。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教學思想不僅是中華 民族的珍貴遺產,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理所當然應引起我們的關注。
我國傳統語文教學十分重視傳授知識和思想教育相結合,強調文道不可偏廢。古人認為「文」是手段,「 道」是目的,是根本。正確的「道」必須有高明的「文」來闡發、傳播,人們必須通過「文」來理解「道」, 因此,兩者不可偏廢。這種思想使得傳統語文教學本身就具有濃重的教育氛圍,無論是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 還是卷帙浩繁的學術典著,都記錄著民族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和斗爭歷史,表現著民族的思維方式、思想感 情和精神氣質,其中蘊蓄的民族哲學觀、歷史觀、人生觀、倫理觀、文化觀和樸素辯證的思維方式,正是通過 語文教學的一點一滴,逐步滲透在學生心中,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這種文道合一的思想如今也是具有現實 意義的。
現在的語文教學不但有優秀範文作教本、學本,而且較傳統語文教學有了更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更為多樣 的教學媒體,更為廣闊的語文活動空間,語文教學的效率理應更高些,學生理應學得更好些。遺憾的是,應試 教育的干擾使語文教學出現了令人憂慮的現狀。確實,應試教育在我國有著久遠的歷史淵源,但並不是說古人 就不重視思維。傳統語文教學思想有許多合理部分可供吸收和借鑒,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啟發性」原則。孔子 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傳統語文教學要求學生自行閱讀、品味、領悟、熟記。老師「待其人心 憤憤,口悱悱,乃後啟發為說之」,從而把握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的真正意蘊和表現手法。「啟發性」原則運 用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語文教學的成敗。在今天,有部分人追求近期效果摒棄傳統教學的精華,不講涵詠 、品味,而是靠喋喋不休的先入之見去誘導學生作機械的被動的理解、模仿,一篇課文下來,學生只記得幾個 句式、修辭格,幾項文學常識,整個教學給人以文化淺、底子薄、眼光短、素質差的感覺,失去了語文教學應 有的文化氛圍和藝術韻味。不但有違「為學之道,必本於思」的教學規律,而且與我們今天培養具有積極思維 素質的人才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我國傳統語文教學非常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集中識字、強化閱讀、整體感悟、注重體驗、強調隅反、因 文悟道、詞意並重、訓練偶對是很寶貴的經驗,事實證明,在基礎階段重視學生對經典語言材料的積累,利用 兒童記憶力極好而理解力較差這個特點,使他們大量閱讀、熟記課文,再反過來咀嚼、消化和吸收。在提高階 段重視對語文材料的自悟、熟讀、精思、博覽、多作作文。這一教學思想與「死記硬背」有著本質的不同,它 既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遺忘規律,又有助於學生閱讀和寫作水平的提高,有助於學生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的培 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 是這一道理。我們應當發揚這一教學傳統,在課堂上少一些無的放矢、舍本求末的說教,多一些閱讀、熟記, 讓學生確確實實在認真讀書上下功夫,當然,為提高閱讀效率,還要重視對學生的研究。
我國傳統語文教學中還十分重視教學方法和技巧的研究,並總結了許多有價值的經驗,有的達到了比較成 熟的理論水平。僅《學記》中提出的問答法、講解法、練習類比法等,就值得我們借鑒,從中可以領略到古人 論述的「教」與「學」的辯證關系。古人是很善講的,孔子杏壇講學,大傳一代講學之風,在現今課堂教學中 怎樣看待「講」?毋庸置疑,摒棄傳統的「滿堂灌」的佈道傳經是時代所需,但變「受之於魚」為「授之於漁 」的精講也是不能忽視的。我們今天在談到「學法」這個問題時,其立足點大多在教而不在學,有的當然也會 談到學,但談學卻是為教,是為教服務。而古人研究的「美讀、遵路、入境、悟文、勤筆」的學法至今仍在生 輝,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

C. 語文教學脫離實際,死記硬背,這樣會帶來什麼危害

近兩年多以來,特別是1978年3月呂叔湘先生提出語文教學存在問題以來,對於語文教學,社會各方面,當然首先是語文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從那以後,就語文教學各方面的問題展開了廣泛熱烈的討論,幾乎可以說,討論涉及到語文教學的每個方面,從教學的目的任務到教材、教法等等,都進行了相當充分的討論。在某些問題上有不同的意見,大都進行了交流、探討以至於辯論。經過這一次廣泛深入的討論,已經收到很多的成果。有些問題比較地明確了;有些問題雖然還不夠明確,但問題之所在比較地清楚了。不少地方、不少學校、不少教師進行了各種試驗,進行了調查研究,這對於語文教學的改進起了很好的作用。
現在,進一步討論研究改進語文教學,似乎應該在過去這一段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前進一步,提高一步。怎麼前進,怎麼提高,我沒有很成熟的意見,只想到幾個問題,提出來跟大家商量,向大家請教。
第一,關於過去、現在和未來。
要前進,不能不回顧一下過去,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繼續往前走。我所說的過去,既指近的過去,也就是建國後的30年;也指比較遠的過去,那就是從清末廢科舉、辦學校到解放前的這一段;也指更遠的過去,那就是兩千年的封建社會。
我認為,回顧過去,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認為過去的一切都好,無疵可指,可以拿來照用;或者認為過去的一切都非常壞,一無是處,這兩種態度都是不適當的。咱們過去也有過這類的教訓,吃過這樣做的虧,大家都明白,不需要我多說。但是,現在是不是對過去的回顧已經足夠地實事求是了呢,分析硼究做得足夠深入了呢?恐怕還不是。
比如,說到近的過去,建國後的30年。是不是30年來,我們的語文教學一點成績都沒有,一點可吸取的經驗都沒有,今天講提高效率,講科學化,是「白手起家」,「平地起樓台」呢?我認為不是的。30年有不少的成就,積累了很多經驗。倘若沒有「四人幫」的干擾破壞,我們的成就還要大得多,經驗還要多得多。
姑且舉幾個例子說一說。像小學的識字問題,這是2000年來一直試圖解決而沒有解決好的問題。因為漢字不是拼音文字,字數多,要一個一個地學,筆畫復雜,造字法不太容易掌握,所以小孩子在開始學習階段困難很大,漢字成了進一步學習語文的障礙。前人在這個問題上採取了一些辦法,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始終沒有根本解決問題。30年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至少已有說得出的三種經驗。一種是所謂集中識字法,就是說在小學開始階段,讓小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里多認些字,以便進一步開展說話、閱讀、寫作訓練。現在的集中識字法和歷史上的「三、百、千」那種集中識字法是很有區別的。它運用了歷史上的經驗,又根據漢字的某些規律、學習的某些規律,使集中識字比較地科學了一些,不是像「三、百、千」那樣不夠科學地硬集中。另一種經驗叫做分散識字法,這與清末辦學校以後的那種分散識字也有所不同,表現在所謂分散是有計劃、有步驟的,而不是全然放任自流,碰見什麼算什麼的那種分散識字。第三種經驗叫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或者叫做小集中,試圖把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兩方面的長處結合起來。識字問題不是個小問題,取得的這些經驗是非常重要的,這是30年來的一項不可忽視的成就。雖然這些經驗還不夠完善,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還有另外一種設想,在不少場合談過,也有不少同志表示同意,或者加以呼應;然而這畢竟還是一種設想,沒有在任何一個地方進行實地試驗,不能說是一種經驗,這里不再說它了。

又比如,我們現在一致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忽視語言教育那一類的做法是不行的,完全不理會語文教學所應該、所能夠承擔的其他任務也是不符合實際,不完全妥善的,雖然究竟怎麼樣把語言教育同其他方面的教育很好地結合起來還有待於探討研究,但至少我們有了這個共同的認識。建立起這樣一個認識不是很簡單的事,應該看作是30年來在這個問題上經過了不少曲折反復之後取得的很可貴的經驗。
再比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進行過大幅度改革的試驗──漢語、文學分科。盡管做法本身有缺點,同時由於試行的時間很短,今天難於作出全面的總結,然而它在某些方面對我們今天的教學還在起著作用,不少人把那次分科的做法作為研究今後改革語文教學、教材的參考。這也不能不說是30年中學語文教學的一件大事。
再往大處說一點,雖然不完全是語文教學問題,但與語文教學關系密切,就是推廣普通話的工作。許多有遠見的語文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從五四前後就發起了所謂國語運動,但是搞了30來年,取得的成效不大。而我們從50年代提出了推廣普通話,很快就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自然,由於當中有一段放鬆了這件事,特別是被「四人幫」干擾破壞了一通,現在的情況還是不能令人滿意的,然而普通話在全國被接受為全民的共同語,在社會上流行相當廣泛,在語文教學中成為教學的內容、要求之一,在社會生活中起了很大作用,這是歷史上沒有過的事。在這一點上,幾乎可以說,我們走在現代世界先進國家的前邊。不少國家一直到60年代才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開始重視所謂標准語問題,而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方言十分復雜的國家從50年代就開始了這項工作,並且取得了成就。
還有,我們國家的各兄弟民族既學習本民族語言文字,又學習口頭的和書面的漢語普通話,這更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這對於全國各民族的大團結,對於我們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這個問題上,「四人幫」造成的破壞非常嚴重。然而,即使如此,像今天全國各民族的語文教學這樣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的發展,各民族語言這樣廣泛地交流,呈現出一片民族團結的景象,仍舊應當說是30年來一個重大成就。這項工作的基礎是有了的,去年成立了全國性的民族院校漢語教學研究會,現在許多民族地區在加強本民族的語文教學和漢語語文教學方面,進行了研究以至於採取了措施,有的地區出版了刊物,這項工作正在蓬勃開展起來。
要舉例還可以舉一些。就從這幾點上,我們應該看到,30年來,語文教學工作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語文工作者和語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有些時期是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奮斗下,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不看到這一點是不對的。
另一方面,30年來,在語文教學工作中,也確實有些值得記取的教訓。例如,在比較多的時候,我們對於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具體做法上都是不夠恰當的。我始終認為,語文教學可能並且也應該重視思想教育。問題在於:什麼叫思想教育,語文教學中應該和可以進行哪些思想教育,這種教育應當怎樣進行,怎樣和語文教學所必須完成的絕不能推脫的責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正確地結合起來。這些問題必須處理好,而在過去的30年之中,相當多的時候沒有處理好。

再比如,語文教學工作,和其他各科教學工作一樣,有涉及到政治問題和政策問題的部分,而更多的是學術性問題。過去在不少時間里,沒有把政治問題、政策問題和學術問題正確地區分開,往往把屬於學術性問題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當成了政治問題來對待:有時候影響了語文教學的試驗工作,也有時候甚至傷害了人,挫傷了不少人的積極性。
又比如,語文教學工作,也像其他各科教學工作一樣,需要進行不斷的研究、試驗和改進。可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為數並不很多的帶有試驗性的做法,幾乎都是只進行了極短的時間,在沒有取得經驗,還得不出結論的情況下就被廢止了。這使我們今天總結過去的經驗和教訓時遇到了困難。
如果再說到遠一些或者更遠的過去,我們的前人做過不少工作,取得過不少可貴的經驗,但是由於那是舊時代,那些經驗無疑具有或大或小的局限性。正確地分析那些經驗和教訓,取其可取,棄其當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前若干年曾經有過、近兩年似乎又來了一股風──彷彿過去的一切做法、包括像死記硬背等等,統統是好的,今天拿來照用就可以解決問題。這種態度同歷史的虛無主義,也就是否定歷史上的一切經驗,同樣是不可取的。這一點,下面還要談到,這里先簡單提一下。
要研究進一步的改進,當然不能僅僅回顧過去,很重要的是要立足於現在,──立足於現在的實際,包括我們經濟發展的實際,科學技術發展的實際,教材水平的實際,教師水平的實際,學生水平的實際,等等。脫離了這些實際,或者對這些實際的認識很模糊,就不可能找出切實有效的改進辦法。離開歷史的發展,脫離當前的實際,提出一些這樣那樣的設想,這種設想的用意也許很好,道理也許說得過去,然而往往會成為或者接近於美好的「空想」。要充分掌握實際,必須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
做教育工作的,立足於現在還不夠。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不著眼於未來。教育工作不像種莊稼,可以春種秋收,當年見效。教育工作是為未來培養人才的。而今天已經進入了電子時代的世界,發展變化之快,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在遠古時代,幾萬年幾千年不過進步那麼一點,以後,幾百年至少幾十年才進步那麼一點。現在可是大大不同了。我們有一句古老的成語,叫做「日新月異」。這個成語本來帶有修辭上的所謂誇張手法的意味。今天,如果說它還有某些誇張成分的話,至少這個成分已經降低得很多很多了。沒多少年以前,我們能夠想像得出比如彩色電視機嗎?我們能夠想像得出人能夠和機器對話嗎?一隻保險櫃,不用鑰匙,只要我對它說「開開」,它就開開了;我說「關上」,它就關上了。但是,它只聽我的,你說它就不聽。我在這里講話,幾千里以外,不僅可以聽見,而且可以排出版來,印出來,幾年以前我們能夠想像嗎?這些,由於我們目前科學技術落後,也許聽起來還有些像科學幻想小說,然而這已不是小說,是現實了。我們做教育工作,不能不想到今天還坐在我們教室里的學生,至少說要3年5年之後,或者10年8年之後,甚至十幾二十年之後,才到社會上去起作用。他們將要面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世界,什麼樣的科學技術情況呢?那時,對於我們,在語文方面會提出什麼要求呢?具備什麼樣的語文能力才能應付那時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呢?當然,存在決定意識,生活在今天的現實中,不可能准確地想像遙遠的未來。然而3年5年、10年8年之後的情況,我們還不是不能想像的。如果連想都不去想,那將是很可悲的,將會對不起下一代。做教育工作的,不論是訂計劃,還是編教材,還是搞教學工作,腦子里不能沒有個「未來」。如果眼睛只看見當前,只看見我們的周圍──短暫的時間、狹小的天地,那是遠遠不夠的。
我的粗淺的認識是,要進一步改進語文教學,應該正確地回顧過去,立足於現在,著眼於未來。
第二,關於知識和技能。
語文課要培養語文技能,即聽說讀寫的技能,並不僅僅是教學生知道一些關於語文的知識。知識不等於技能。這個理解我認為是正確的。大家都明白,我不多說了。
那麼,技能和知識有沒有關系呢?回答是肯定的。具備某種知識,只要我們對這些知識的多少、深淺以及提供這些知識的時機等等處理得當,對於培養技能並且加快培養技能是大有益處的。
再進一步說,知識與技能之間的關系不是那麼簡單的。有些知識一旦知道了,就可以立刻或者很快轉化為技能,運用起來;有些知識就沒有那麼快,需要和其他有關的知識互相作用起來(比如數可以分成有理數、無理數,動植物可以分成若幹部、門、綱、目、科、屬、種,詞可以分成動詞、名詞等若干類;在同一次分類中要用同一個標准;這一類和那一類之間往往既有明確的區別又有某些交錯的情況;每一次分類之後,還可以再往下分,從而形成若干不同等級的類等等。這些有關分類的知識,在學習者的頭腦里互相作用,每一項知識就會變得更清晰,更活,更有用),並且與有關的實踐互相作用起來,經過相當一段時間才能逐步轉化為技能,從不熟練到比較熟練,到很熟練;有些知識甚至於在相當長的時間之內,見不出與技能發生什麼直接聯系,知識就是知識。然而這種知識是必要的,具備不具備這種知識對人的頭腦影響很大。我在別處曾經舉過一個例子,這里不妨再重復一遍。當年哥白尼指出,地球圍繞太陽轉,不是太陽圍繞地球轉,這在當時不僅僅是一種知識嗎?它能和什麼技能聯系起來呢?然而,為了這種知識的建立,當時堅持真理的科學家犧牲過生命;當時的教會為扼殺這種知識不惜燒死人。這個事實本身就告訴我們知識的重要性,否則,何需乎為了這么一種知識進行那麼殘酷的斗爭呢?一個人有沒有、相信不相信這種知識,表明這個人頭腦中科學的因素和迷信的因素在數量上和力量上的對比。就兩個人來說,有沒有、相信不相信這種知識,表明這兩個人的腦袋相差了幾個世紀。能說這樣的知識是無用的嗎?因此,過分簡單地要求學到一些知識必須立即化為技能,否則這些知識就是不需要的,這種理解是有片面性的。現在,據我所知,否定語文知識,片面強調技能,把知識和技能分割開來甚至對立起來之風好像又盛行起來了。時至今日,仍舊有不少人請出曹雪芹來,說曹雪芹沒有學過語法、修辭、邏輯,能寫出不僅內容上而且語言上也那麼好的小說,從而否定語言知識的必要性。
這實在已經不再有說服力了。因為,照這樣推論下去,根據我們古代工匠建造起來那麼精美的建築物,再加上大學土建系畢業生也未必能設計出趙州橋或虎丘塔這些事實,可以得出結論說,應當取消現代的建築學;根據李時珍寫出了《本草綱目》,而醫學院葯學系畢業生未必能寫出一部中國葯典這些事實,可以得出結論說,應當取消今天醫學院的葯學系,應當取消葯物學。大家能接受這樣的邏輯推理嗎?忽視我們的祖先憑著他們在艱苦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所取得的驚人成就,認為我們處處不如人,人家樣樣都比我們強,這是數典忘祖,自暴自棄。然而吃我們祖先的這些老本,請他們出來否定現代科學的必要性,顯然也是不對的。輕視甚至否定語文知識的作用是片面的。造成這種認識的原因,也許是由於我們的語言科學還幼稚,不完備,沒能解決實際運用中的問題,因而引起了一種近於「因噎廢食」的想法;也許是積習很深,一時扭轉不過來;也許是未經深思。倘若不是這幾種情況,那麼,這反映了一種怎樣的思想狀態,是應當認真思考一下的。
在哪一個教學階段應該教哪些知識,這些知識應該怎樣教法,這種種問題我們研究得很不夠,還說不清楚。應該看到,這是語文教學不能更快改進,不能現代化、科學化的一個原因。我們要努力地做到這一點,把知識和技能的關系處理好,這是研究改進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之一。

第三,關於理論和實踐。
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脫離實踐的理論,或者沒有理論指導的盲目的實踐,都是不可取的。回顧過去,我們為理論而理論,脫離實踐,這樣的情況有過,我們應該引為殷鑒,決不能重復。然而,忽視理論,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之中,認為學語文、教語文沒有什麼理論可言,說就是了,讀就是了,寫就是了,這種時候恐怕是更多一些。大家知道,近一二十年或者二三十年以來,在世界上不少國家裡,已經出了幾種影響很大,並且實踐也證明有相當效果的教學論。大家知道,所謂「應用語言學」,在世界許多國家是新起的、深受重視的一門「邊緣科學」,而應用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語言教育之學。相當系統的、有些新內容的教學論和應用語言學,在咱們這里,幾乎還是一個空白。甚至連布魯納、皮亞傑、贊可夫等幾個人的名字,咱們大多數人也才知道了不久,而人家的研究、實驗已經進行了相當長的時間了。直到今天,如果談幾條語文教學的帶理論性、原則性的經驗或者做法,我們能夠舉出幾條呢?還是得請我們的祖先來:「書讀百遍(或千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文有三多」,「熟讀精恩」,「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多讀多寫」,等等。除了我們祖先留下的這幾條之外,我們自己拿得出多少新的理論呢?這些條都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可貴的經驗,實踐也曾經證明,這些確實是有效果的。但是,到今天還僅僅拿出這幾條,來對付四個現代化對咱們教學工作提出的要求,夠嗎?我們現在的小學生、中學生,有那麼多時間把一篇文章讀百遍、千遍嗎?我們的學生讀書也要「破萬卷」,但是,僅僅是唐宋八大家,僅僅是唐詩、宋詞、元曲嗎?不是,他們要讀的書多了,要做的事情多了。「僧推月下門」,「僧敲月下門」;騎在驢背上,想起一句詩,趕緊記下投進口袋裡,諸如此類,作為軼事來講,鼓勵學生們勤於思考,都是很好的材料。但是就憑這些來從事今天的語文教學,使它以快速的步伐趕上四個現代化建設的迫切要求,行嗎?遠遠不夠了。我們的任務應該是:對於現狀取得充分的了解,對於過去作出恰當的分析研究,對於別人的經驗、做法進行客觀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判斷,經過討論、研究、試驗,形成我們自己的,適合我們國家,適合我們中國的學生學習自己的語文的整套的或者不止一套兩套的理論,用實踐來檢驗這些理論,找出對我國最適用、最有效的途徑來。
第四,關於智力發展與學習成績。
過去曾經有過這樣的說法:「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那是當做笑話來說的,是諷刺性的。不幸,在今天,實際情況比那個笑話有過之而無不及。實際上,分數不僅在某種情況下並不足以反映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分數在不少情形下,不足以反映一個學生的智力水平。我舉唱歌、唱戲做例子。兩個人分別獨唱一支歌,一般人聽起來,覺得甲唱得好,乙不如甲。可是內行的人有時卻認為乙大有培養前途,而甲不過如此而已,前途有限。唱戲也是這樣。什麼緣故呢?就是乙雖然在這次唱的時候表現不夠好,或者反映出他所受的訓練還不夠,但是他有這方面的素質,有這方面的能力,他的前進潛力很大。而甲僅僅是模擬別人的唱法,刻板地唱出來,他不能利用自己的智力來發展他唱的能力。我們現在總是滿足於學生能夠對付我出的題目,能夠背誦我教給他的知識,如果他沒有做到,他就「不及格」。我絲毫沒有否定測驗、考試的作用的意思,也決不完全否定分數一定程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智力。但是如果只注意到分數,從教學工作來說,恐怕是很不夠的。在語文教學中,這個問題相當突出,兩個學生同樣寫了別字,扣同樣多的分,其實,這個別字和另一個別字反映的實質並不完全相同。兩個學生同樣念錯一個字,反映的實質也不完全一樣。一個學生知道帶草字頭的字都與花草有關,帶木字旁的字都與樹木有關,帶禾字旁的字都與農業或農作物有關。他根據這種知識來推斷一些字的字義,有時會推錯了;而另一個學生根本不會運用這種知識去推斷新接觸的字,或者只是由於沒記住老師怎麼教的而寫錯、念錯了。這兩個孩子的智力沒有區別嗎?只要根據他們寫了或者念了同樣的錯字,就扣同樣多的分數嗎?我們常常說作文不好評分。為什麼不好評分呢?原因是閱卷者的好惡不同,標准要求不同。但是這個標准里邊沒有包含從學生作文中看他的智力這個因素,也就是看他的頭腦這個因素。假如把這個因素加進去,並且作為一個重要因素,而把個人好惡這個因素盡量降低,作文的評分實際上不應該那麼難。我在一個地方舉過一個例子:孔融小的時候去看他的一個長輩,在座的還有另外一個老頭。談了幾句之後,他去拜訪的那個長輩誇獎他善於對答,講話很有條理。另外一個老頭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刻回答了一句:「想公小時,必定了了。」這當然只是一個傳說故事,還可能夾雜著吹噓孔融聰明的意思。咱們不從別的角度考慮,只就智力這一點看,孔融小時候頭腦是敏捷的,他會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邏輯辯論方法。他的智力是高的。如果寫這個故事的人是為孔融吹噓,這個人懂得點什麼叫作智力。我們很需要從這一類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發:要訓練孩子什麼,鼓勵孩子什麼,要求孩子什麼。假如說,一個人思想品質如何,知識能力如何,他的家庭、社會、生活經歷等等各方面對此產生影響的因素很多,因而一生的變化也很多,那麼,就智力發展這一點來說,兒童時期、小學教育時期所起的作用,那可就大得多了。如果從小用刻板的、僵死的方式把小孩的頭腦填得滿滿的,只要求他死記、死背一些東西,不讓他那種雖然幼稚,但是富有生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去充分發展,使他的心智從小受到戕害,正如把一隻小鳥關在籠子里,不讓它飛,只喂它良好的食物一樣,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它的肌肉要萎縮,機能要退化,再把它放出籠子去,它飛不動了。對少年、青年怎麼教,怎麼要求,怎麼測驗,怎麼考試,是一門大學問。只為了考好分,能升級,能升學,而不重視培養、發展他們的智力,這是短視的做法,是對教育的前途、對下一代的成長極端不利的。語文教學中需要認真研究這個問題。
上面說的四點是互相有聯系的,總的一個意思是:在我們今天已有的可喜的基礎上,研究語文教學的改進問題需要深入一步,提高一步。反反復復談了多次的那些老問題,什麼「文道關系」、「精講多練」等等,不是說不需要繼續考慮,繼續討論,而是說,只在那個水平上,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轉來轉去,在一些字面上下功夫,不夠了。我所提的幾點,僅僅是我自己聽了許多同志的講話,看了許多老師的教學,並在許多老師的經驗交流的啟發之下想到的。我只是作為問題提出來。如果的確還是幾個值得考慮的問題,答案要靠大家提出來。提這樣幾個問題,一則供進一步研究語文教學問題時參考,再則向關心語文教學的同志們請教。

D. 你好老師,我是非師范專業的,有初中語文教師資格證。沒教學經驗,想

教師招聘面試中說課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說課的十大方面千萬要注意,把握這十點,考官一定不會厭煩你的講課。
1.備課一定要充分
①內容一定要多,多准備點不要緊,可跟據試講時間自己控制,一定不要少!
②內容一定是自己熟悉的,一般試講主要是考官想看看你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課堂駕馭能力,當然也看看你有多少「儲備」,備課時一定找自己熟悉感興趣的那些內容,這樣不容易緊張,也不容易忘,必要時還可以即興發揮。
③內容盡量安排一些新穎、前沿的知識,同社會某些現狀加以聯系。這樣會考官感覺你很博學,能夠把握新進展,能夠理論聯系實際!
2.板書的時候忌諱無聲板書、長時間課堂空白
可以在板書的同時結合問題和內容,做適當的講解。說話寫字速度不能太慢。書寫要規范。可以適當看看講稿,自然地看即可,不能照著講稿讀。
3.教學設計各個環節和要素盡可能完整、完善
教學設計的撰寫要完整但是不能過於冗雜,讓自己在面試過程中能看清楚自己寫的內容,可以用小標題標注,以免試講過程中由於緊張造成忘詞現象,可以看小標題提示自己講授進度,所寫教學內容要緊扣教學目標。
4.要體現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新課程教學理念
教師招聘面試中的試講多為無生課堂,盡管沒有學生,但是依然要呈現一個完整課堂的形式,要用自己的語言設定出課堂中的情境,因此在面試中試講多是以 教師的模擬對話或者講解呈現。如小組討論、分組學習、課前的預習等等。要有師生互動,即使面對老師講課,也要體現學生活動以及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5.課堂重點突出
試講中忌諱面面俱到,文本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想涉及到,這是不可取的行為,在講授過程中只選取一到兩點就夠了,其它的不講或略講,並在文本解讀後針對本課知識點讓學生進行遷移和運用,凸顯本課教授重點。
6.要深挖課文,對思想內容有獨到見解。
課文的學習是讓學生通過一篇課文看到整個世界,所以在試講時要注意對文本思想內容或者情感主題的深入挖掘,這是難的,也是重要的,它體現考生的水平。也彰顯了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
7.盡快切入重點。
詳講重點,也就是能出彩地方,不然導入太長,其它雜七雜八的東西太多會沖淡重點。
發揮不宜太多,太多了也會沖淡主題。或者更直接地說,講課像寫文章一樣,圍繞中心(重點)行文,不講廢話。

E.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教學

我做來過一段時間的初中語文源老師,談談我自己的經驗吧。要做好初中的語文教學,我認為以下幾點很有必要:
1.自身扎實的專業知識。這一點是前提,而且很容易理解,就不贅述了。
2.良好的溝通技巧。初中時期學生處於人生中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認知、形成階段,性格特點比較突出,但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欲又很強,所以在溝通中就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3.養成每課必備的良好習慣。備課室教學環節中很重要的方面。它可以讓你提前熟悉需要傳授的知識,還可以形成一堂課所需要的完整思維邏輯,尤其對於剛剛進入教師行業的人來說,這一點更加重要。
4.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現在的教學設施越來越多,我們要學會靈活運用這些硬體設施。PPT教學、視頻教學、體驗教學等等都是不錯的方式,不僅可以開拓學生們的視野,更能提高他們對於學習的興趣。
語文不同於其他學科,在我看來,語文教學更是一門藝術。中國文字源遠流長,含義博大精深。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語文教學更多的應注重和學生的雙向溝通,探討式的教學才是王道。當然,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些基礎的儲備性知識就可以用教導式教給學生。

F. 怎樣改進初中語文教學

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准中就明確提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事實上,這是語文教學中長期以來不被重視的一個問題,過重的政治色彩和復雜的知識體系使得語文教學索然無味;而能將語言能力的培養溶入到一種積極、愉悅的情感氛圍中,語文教學不失為一塊沃土。
一、轉換角色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都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教學的要求了,因為新課標的要求不僅僅是要求教師給學生「授業、解惑」,更需要讓學生們學會學習,讓學生喜愛學習,積極主動學習,倡導民主、開放,強調開啟智慧、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因此,在新課改下,教師要學會轉換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參與者和引導者轉換。在新課改全新的要求下,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是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習知識,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開啟學生的智慧之窗。筆者在教學中,就像學生的學習夥伴一樣,在他們的學習道路上只是一個引路人,不直接告訴他們最終的答案,但是會教他們如何去尋找答案,幫助他們尋求最佳途徑尋找目標。同時也幫助他們制定一個適當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讓他們有目標、有計劃的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採用激勵教學法
在教學中採用激勵法教學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為激勵,可以帶給學生成就感,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進而增強學生學習的學習積極性,加大學習動力。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特別是對於成長的學生來說,他們更希望能夠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如果學生在教師的贊揚下學習,那學生對學習會越來越有興趣,積極性會越來越高,學習效率也會明顯提高;但是如果學生在教師的批評和斥責中學習的話,會逐漸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更甚者還有厭惡的情緒。新課改下,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理解學生,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課上,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或回答應給以大力的鼓勵,肯定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大膽想像和猜測,如果學生的思維有偏差,教師也不要持否定態度,而是要進行巧妙的轉化,或者進行婉轉的改正,但是首先都應該肯定學生的思考能力,只有這樣,才不會磨滅學生的思維火花,不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增加學生有勇於思考問題,敢於發表自己觀點的勇氣。課下,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個人愛好和特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之餘讓自己擁有一技之長,增強學生的自信。
三、倡導平等
傳統的觀念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的一個過程而已。過去的語文課堂教學往往不注重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而把教師僅僅看成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教師的知識處於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平等」的方式進行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把自己的角色從「權威教學」到「共同探討」的轉變,把自己當成是學生學習的助手、引路人,與學生共建一種平等、互教互學的師生關系。讓學生進入平等的對話氛圍,享有平等對話的權利,這是「對話式」教學的前提條件。在對話的過程中,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問題學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時學生的理解相互之間對立的,有時甚至是教師備課時所沒有想到的。此時教師就應放棄「權威」的表決權,避免終止對話的結束。及時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讓真知在分析辯論中展現。比如我在教學《平民總統孫中山》時,讓同學們對孫中山的精神進行點評賞析,本意讓同學們了解孫中山的以天下為公、甘於淡泊的精神,從而將這種精神貫穿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沒想一位同學卻說:「老師,我認為孫中山的某些精神在今天是有些不合時宜。」當時大家都一楞,我並沒有當場否定他的發言,而是讓他繼續,他說:「老師,比如他的甘於淡泊的精神,在今天來看,用在生活上還是適合的,但用在學習上、工作上就不行了,尤其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如果一味地甘於淡泊,我想很難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我聽完,帶頭為他精彩而富有時代精神的發言鼓掌,並讓其他學生即興發言展開對話,同時因勢利導地指出對文學作品中人物進行點評賞析時,要一分為二,用辯證的觀點。這種對話,不僅體現了對課文理解的多元化,而且使學生在平等的精神氛圍中共同成長。
四、培養學生閱讀
怎樣培養學生閱讀?有經驗的有先見之明的語文教師總結了許多好的方法,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其一,一定要讓學生讀書。教師少講點,少佔用學生的時間,讓學生多讀書,因為書中有不少的地方只能靠讀,靠聯想和想像才能體味出來。古人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正是這個道理。其二,指導中學生如何去讀書。關鍵是特別關注作品「怎麼說」的言語形式,用「心」去讀;特別是一定要千方百計擠出時間,讀自己喜歡的文學名著,和偉大作家去交朋友,努力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並在日後的閱讀中不斷豐富它、擴大它。其三,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讀書看報的習慣:假期讀、茶餘飯後讀;學會默讀、朗讀、速讀、精讀、略讀、瀏覽、檢索、摘錄、製作卡片、寫讀書筆記等讀書方法。讀文學的、科普的、天文的、歷史的、地理的。教師要有眼光和魄力,向學生推薦貼近學生生活的精美短文和經典作品,指導學生走進經典、走進大師。教學生學會讀書,給語文教學注入「活水」。其四,要經常開設讀書講座,如「名人與讀書」、「如何寫讀書筆記」、「怎樣讀書收獲大」等各項活動。根據學生實際,詢問書中的重點章節,提出問題,測查學生讀書心得體會。
總之,在課改過程中,我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行為,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在培養學生優化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也實現自己在專業上發展和人生的成長.

G. 如何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2
教學始終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當好「導演」,就應該花精力設計提問,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在問題的設置上,應減少那種膚淺的、印證標准答案式的提問,而應力求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課文內容。如《我的叔叔於勒》一文,結局是寫於勒淪落為一個衣衫襤褸、滿臉皺紋的窮光蛋,菲利普夫婦帶著他們的女兒躲開了他。教師講完這個結局後,可以設問:「假若於勒西裝革履、腰纏萬貫而歸,能不能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呢?你能以《於勒回來了》為題,描述於勒發財以後的衣著打扮、舉止言行及菲利普夫婦見錢眼開的情景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疑,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悟,才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注重能力遷移
語文是一個大課堂,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認為僅靠幾節語文課就能訓練好學生的語文能力,那無疑是一種短視和急功近利的看法。符合課程改革理念的語文教學應注重篇與篇、篇與單元、單元與冊乃至課內與課外等橫向聯系,加大對學生能力的訓練力度。課堂教學中,如果不及時訓練,學生所學知識只能短暫停留,而無法形成能力。因此,語文課應盡可能讓學生實現橫向遷移,從而形成能力。如通過學習《孔乙己》、《范進中舉》,學生不但認識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而且通過比較閱讀,明確了作者怎樣用不同的寫作手法去揭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此時,學生創新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便融於其中。

H. 去學校面試初中語文教師,怎麼試講呢..沒有一點經驗..

我現在在一所來初中實源習是語文老師哦。你去學校試講前首先要熟悉教材提前准備一些資料,如果他讓你講的課文是你熟悉的就很好講了。
同時要看學校是要你說說課稿還是教學設計還是正式上課的試講,這些都要弄清楚格式是怎麼樣。
如果是試講,根據你自己做的教學設計來講,當然最重要的是自信千萬不要怯場,女生的話一定要大聲一點,不要跟蚊子叫似的。
一般來說他叫你試講前,會給你課文還有相關資料一定要合理利用那些材料,不要面面具到,突出重點很重要。
上課是個比較復雜的過程,總之去面試一定要自信,不要擔心自己的知識面不夠無法教導學生。

I. 剛考進一所中學做老師,教初一語文,但自己沒什麼經驗,有什麼好的方法去引導學生學習語文

怎樣教好初一語文呢?

一、認真調查。

調查是研究的第一步,我們要教好初一語文,自然應先研究初一學生。調查研究什麼呢?是不是問問孩子們是否對語文課感興趣?心中的語文課是怎樣的?是不是希望現在的語文老師應該怎樣教學?自然,這些問題都得問,而且問了之後也對我們老師以後的教學工作產生一定的幫助,但是,問倒是問了,能不能達到孩子們的要求那得看你的真本事了,我很擔心雖然你看到了學生們的期待,但是或許這個艱巨的任務讓你有些望而生畏,這個調查的價值是不是就顯得有些飄渺呢。
所以,希望中的語文課當然可以調查,但是孩子們學習了六年的小學語文,他們過去中的語文課應該是感觸最深的,自然調查可以針對孩子們過去的語文課設計,比如:你最喜歡的小學語文老師是誰?他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你喜歡小學老師的哪些上課方式?諸如此類的問題答案是每個孩子都有話可說的,是生活的真實,是你努力之後能夠達到的目標,如果你能博採孩子們小學語文老師的眾長,定能讓孩子們順利完成從小學語文走向中學語文的過渡。 如果你不先調查調查,你的初一語文教學從何下手呢?你的這些方法雖然在過去屢試不爽,但是適不適合現在的這屆初一學生呢?請記住,每一屆的孩子由於不同的環境和不同老師的影響,他們對語文認識是千差萬別的,沒有調查就沒有方法。 先說一說語文教研的方法分類。
這實際上是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地方。關於教學研究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切分出不同的研究方法的名稱來。如現在最流行的說法是行動研究、案例研究、敘事研究、質性研究、歷史研究、系統研究、邏輯研究,但是,仔細一想,上面的說法似乎都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從外延上劃分開來。如果再從研究過程的思維方法命名,則更加難以劃分清楚,如歸納的方法、演繹的方法、分類的方法、歸謬的方法、批判的方法、引用的方法、建模的方法等。
以上的方法分類能夠給人來帶理性的快樂,但是難以解決我們一般教師在語文教學研究中的實際需要。筆者從大家熟悉的實用的角度,擬按照比較傳統的叫法,介紹調查法、文獻法、個案法、辯析法、實驗法等幾種。
調查法就是了解事情真相的研究方法。為了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我們常常需要進行調查研究,實際上也在不斷進行調查研究,以調整我們的教學教育策略,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語文作業的布置量以及學生的完成情況,學生課外閱讀時間及閱讀書籍的種類等,也常常在我們的關注之中,對這些問題的具體了解,實際上就是在做調查。當我們將這樣的調查進一步具體化數據化之後,我們對該問題的認識就具體客觀和深入了。
要做到調查結果的具體客觀,就必須注意調查的基本方式。
首先是不帶有主觀預設,不要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想法和自己個人的感覺,要盡可能的站在中立和客觀的立場來進行調查。
其次是設計好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一般分為三部分,即導語主體和結語。導語說明調查的目的說出調查的方式以及希望被調查者給出的配合,結語部分則是表示感謝之類的話。
調查問卷的主體部分的設計,要注意不暴露自己的意圖,不存在任何可能引起誤導的提示,不涉及被調查者的隱私,不提出一時間難以回答的問題,當然,也不要設計出自己難以統計的問題。
具體說來就是不要在問卷調查中說我們這次的問卷是為了了解大家對語文學習是否喜歡的問題,被調查者一看就知道你的調查意圖是關於語文學習的態度的;或者說提出我們應該喜歡自己的祖國語文的信息,自然被調查者就知道不喜歡是不對的,這就是典型的在誤導大家;也不要提出你家裡每月收入多少氣質灰色收入多少之類的問題,這就涉及了別人的隱私了;也不要提出你是如何學習好語文的這一類一時難以回答的問題;也盡量減少諸如將你喜歡的學科進行排序,而現在學校里的學科數量很多,高中的文化課九門,藝體課3們,實用技術校本課程也不計其數,排序的對象超過了10個,統計的工作量就會大得驚人,可以多達3628800種結果,這還不包括如果每一次排列的對象不是10各二十或九個或八個或七個等情況。
問卷調查的問題設計要盡量集中,不要什麼問題都想在一次調查中都得到解決。最好是吐出一個主問題,圍繞這一個主問題來展開,擬出准備性鋪墊性的問題,在主問題之後在設計出驗證性的問題。
譬如我們要調查學生考場作文時是否打草稿,准備性的問題就可以是你在考場上的時間常常是如何分配,這就包括了給作文留出了多少時間,如果說該學生常常是作文時間不夠,離考試終場只有二十分鍾才開始寫作文,那麼他後面所說的擬草稿就是假話,其結果應該不在統計之列。打不打草稿是我們調查的主問題,問題的提出不應該直接說你在考場上打不打草稿,而是通過文審題以後的寫作行為來確定是否打草稿。主問題之後的檢驗性問題,可以設計為如果打了作文的草稿,會不會再做其他試題時草稿紙不夠用,或者是否翻頁使用草稿紙,或者其他的方法來檢驗前面的話是否是真的。我們調查教師是否閱讀語文雜志,准備性問題就可以使有沒有時間閱讀,主問題之後則是常常在什麼時間閱讀。通過前後的不帶暗示的問題設置,就可以判斷是否閱讀的回答的真假問題。檢驗性的問題還可以設置為最近三期的著名雜志的著名或主要的文章篇名,讓其識別,也可以達到檢驗的目的。
問題呈現方式,最便於統計的是是非判斷題,其缺陷是信息量最少,如是否閱讀語文雜志的下面就是兩個選項:是、否。其次是單選題,問卷調查的問題設計才有方式最多的是單選題,給出三個或四個或五個備選項,讓被試只准選擇符合自己情況的一項來填或者打鉤。再次是刻度題,即調查被試所處的程度,如對某某書籍的態度,在認為符合自己實際的刻度上畫圈,我們就可以在該問題下面劃一直線,直線的兩端分別給出兩極的詞語如「喜歡」「厭惡」,在直線上分別標上中點端點及兩端的再等分點,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刻度上的點,得到被試的態度,五個點就分別一次代表著:喜歡、比較喜歡、無所謂、比較厭惡、厭惡等五個程度。
問卷調查是研究中最基本的起點,也是我們進行學科研究乃至於教育科學研究常常採用的方式。用數據說話是相對比較科學客觀的思考與研究,得出的結論自然容易具有說服力。當然,此外還有圖標式的、排序式的等多種問題呈現方式,只是我們在一般情況下很不容易涉及和使用,因為設計問題的難度和統計的難度比較大。
使用問卷調查的研究報告,一旦公開或者刊發,常常需要我們將問卷調查表附在研究報告後面,以展示其研究調查 的客觀科學程度,不然,只公布結果而不公布調查問卷本身常常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因為你的問題設計不科學,得到的數據及結論自然難以客觀科學起來。

二、精心上課。

初一學生對中學的各門學科都是滿懷好奇的,自然,如果你把課堂設計得趣味盎然拒絕枯燥乏味,定能深深抓住學生,進而讓孩子們一開始就萌生了對初中語文的熱愛。怎樣的課堂教學才能趣味盎然呢?只要你能在備課時時刻不忘課程標準的理念,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為主體,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具體的教學方法可就花樣各異了,什麼朗讀比賽,什麼辯論活動,什麼想像表達,什麼角色扮演,什麼多媒體相助,什麼課內外銜接,能用上的都得在初一語文中用上,總有孩子們所喜歡的方式。實在不行怎麼辦?別忘記你服務的對象是學生,他們對什麼感興趣,你就在教學中主動邀請。實在沒招,那你得在教學之餘加強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前往別讓孩子們在走進初一就發現親愛的語文課堂居然是一潭死水。

三、培養習慣。

隨著教學經驗的不斷增加,你的語文教學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制勝法寶,比如上課習慣,提問方式、作業設計、預習要求、聽課須知等等都有自己的一些頗有心得的細則,自然不能讓它們在這些學生上失效,所以你要有什麼要求,你要闡述好你的理由,你的理由要讓孩子們十足的信服,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自覺跟隨著你開始美妙的初一語文學習之旅。 另外,請別急著把你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全部用在這些才進初一的學生身上,畢竟他們與你的適應與配合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你在孩子們正對初中語文一頭霧水之際,又拋出了一堆又一堆的規范、要求、准則,他們不害怕你才怪,學生害怕老師事小,如果因此而害怕語文那就千不該萬不該了。

四、開展活動
我們很多時候總是說,孩子們的語文學得好,其實並不是語文老師教得好,而是孩子們自己學得好。君不見,語文尖子生、文科愛好者,哪一個學生不是喜歡讀書,喜歡思考的?要讓讀書、寫作在初一孩子們的語文學習時就在心中播下種,紮下根,你得先在班上營造喜歡讀書、熱愛寫作的氛圍,這與你自身的語文習慣密切相關。你喜歡讀書嗎?你經常寫作嗎?當孩子們看到你辦公桌上的一本本課外書,經常讀到你記錄的一篇篇心情日記,這種潛移默化的效果很快會在孩子們身上表現。當孩子們有了這樣的意識,不得不說他已經開始了對你的崇拜,或者是對語文的興趣,如果此時你能給予最及時的表揚,在班級中中給予最熱烈的感染,語文學習會在最快的時間內成風。 多開展立足於生活實際語文活動:結合重慶市政府「唱紅歌,讀經典」的要求,開展《論語》誦讀活動。

五、督促習慣

在我看來,初一學生必須養成的語文習慣包括:預習習慣、聽課習慣、作業習慣、積累習慣等。語文預習是一項重要工作,也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步,利用預習作業來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是一項不錯的方法,久而久之也讓學生掌握了如何為學習做好准備。 預習作業包括字詞攔路虎、課文疑難處、語言閃光點、閱讀初體驗五個方面。 聽課習慣:老師學生發言的機會,提醒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 作業習慣:字跡工整、保質保量、約法三章 積累習慣:語文積累包括語文知識的積累和生活經驗的積累,積累好的學生往往對語文的興趣較濃,但是實際情況是很多孩子們缺乏對語文的一種積累意識,所以我的積累給孩子們提出了兩個要求:每天積累五個句子中的成語和兩個文章中的好段,每堅持寫兩個隨心所欲表達真情實感的隨筆。

六、堅持反思。
教學反思應該貫徹的一個要求是「重視學生的學」,樹立為學生學習服務的思想 反思是教學走向成熟的開始,因為我們的教學實踐中,總有一些閃光的精彩,也會有一些平淡的記憶,好有好的理由,差有差的原因,這些都是你教學經歷中的寶貴財富,有了不斷的反思,才有教藝的爐火純青。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教學不能靠經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