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模式

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模式

發布時間:2021-02-07 10:06:43

1. 學習 初中現代散文解讀與教學策略 ,你對散文課堂教學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散文是人類面對大自然,面對人生,細膩、真摯的感情流露,往往是寫景、狀物內、抒情、析理融為一體,看容似輕松、隨意,信手拈來,實是人類對生活領悟的一種濃縮。散文的理、趣,有別於論文,它是將獨到的發現、思考,生動和諧地滲透到敘事抒情之中,使讀者在不經意中有所受益。它的語言具有文學性、形象性,即使議論,也力求形象生動。因而,在散文教學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散文內容,在讀中獲得審美體驗和情感熏陶,讓書聲成為精神律動的音符,讓朗讀成為散文課堂教學一道亮麗的風景。

2. 淺談如何進行散文教學

散文在初中教材里佔有一定量的篇幅,教好這類文章,提高課堂效果,是語文教師不能迴避的話題。面對一篇散文,老師要怎麼處理才算到位,學生要學到什麼程度才算學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知道,散文難教,但教散文過癮。教散文最能展現教師的才情,最易與學生撞出智慧的火花,也最易與作者同喜同悲。若教學藝術發揮到了極致,走出課堂,有不可言說的愉悅。長期以來,我一直在努力尋求散文的這種教學境界,試圖建構自己課堂教學的理論,最終找到一條出路既符合新課標要求,又能經得起應試的檢驗,同時還具有操作性。三者有沒有契合點呢? 散文屬於文學作品,教學上,應按照文學作品的鑒賞來處理。文學作品的鑒賞,首要的任務是要完成對作品形象的理解,其次是要完成對作者情感的把握,再次是要完成文本語言和藝術手法的分析。一般情況下,就某一篇文章來說,散文的教學無外乎這三個方面的教學目的;就單元教學目的來說,應該通過某篇範文的教學,教給學生此類文章的閱讀方法,掌握該種文體的基本特徵,培養閱讀散文的興趣,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另外,初中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相對較差,教學中要加強朗讀,先讀通順,再讀出作者的情感,讀出自己的感悟。積累也不容忽視,名家名篇最好能夠熟讀成誦。 說起來,這是教學外的功夫。要教好散文,首先要掌握散文的文體特徵。散文的特點是題材廣泛,感情真摯;形式自由,寫法靈活;語言洗練,樸素自然;短小精悍,形散神聚。其次要掌握散文教學的基本套路。由於散文常以第一人稱娓娓告白,把我的思想情感、內心世界、情緒變化、心理體驗表現得形象生動,因此散文教學要抓線索,抓文眼,注意文中鮮明的自我和個性,注意形象與精神情感的結合。第三,要教好散文還得要具有入情入境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的過硬本領。教師較高水平的范讀,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於感染學生調動學生。 舉凡操作性的東西,總得講究個方式方法和先後順序。散文教學,我以為得有序地唱好三部曲: 1、感知形象。散文,不管是敘事散文、抒情散文還是說理散文,一般都是通過具體的形象(景、物、人、事)的記述來抒情寫意、明理言志。通過閱讀文本,弄清文章的脈絡,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徵,這是閱讀散文的第一步。如楊絳的散文《老王》(初中八年級(上)第二單元),通過閱讀梳理可以發現,前半部主要寫他生活的艱苦和精神的凄苦,作者從老王蹬三輪的職業、殘疾的身體、簡陋的居住環境等方面著筆;後半部以時間為序,回顧作者與老王交往的四個片段(A、願意給我們送冰塊,車費減半。B、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C、文革時期,他的生計越來越困難。D、去世前一天硬撐著身子給我送香油、雞蛋。),寫老王的為人,著重突出其善良的品質。 2、把握情感。感知形象只是對文本內容的形式感知,接著要深入解剖,通過聯系背景、捕捉動情點、連接感悟線,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讀《老王》,通過對作者所寫的與老王交往的幾個片段的細心揣摩和分析,聯系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文革期間受迫害,在幹校勞動改造),結合我的友善言行和愧疚的心理活動,就不難理解作者要表達關愛弱者與不幸者的主題。一般情況下,在歸納出散文的主題後,要順勢進行拓展,圍繞人文性做點文章,以陶冶學生的心靈。比如《老王》一課,要在理解主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關心現實生活中像老王一樣處境的老李、老張,與人為善,同情關愛身邊的弱者。 3、賞析語言。散文的精妙或體現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體現在其謀篇布局的匠心獨運,或體現在表現手法的多姿多彩,或體現在遣詞造句的精煉生動。散文的教學難得面面俱到,在對文章內容與思想情感有了宏觀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就語言的表達應用方面細心揣摩咀嚼,說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處,那麼就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揣摩咀嚼的過程有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讀《老王》可以思考:作者為什麼在老王送雞蛋一事上要濃墨重彩地刻畫老王的外貌?為什麼要著意表現他的弱不禁風?文章是這樣寫的:他面如死灰,兩隻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裡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屍,骷髏上綳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作者為什麼要調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描繪他的外貌和形態呢?這是很值得去咀嚼的。獲得答案的過程,既是對文章的反芻,也是對自己思維的開發。揣摩咀嚼還可以藉助聯想,圍繞文章內涵作發散思維。這樣的品賞,也可以說是讀者自身思想性情陶冶的過程。 當然,在依次研討形象、情感、語言的過程中,朗讀這一最傳統的教學手段是不能疏忽的,是要貫穿始終的。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助於學生熟悉課文,有益於煥發課堂的生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散文尤其要讀,只有多讀,方能品出蘊藏在字里行間的韻味與真情實感,才能體會文章的精妙。優美的篇章與文段若能熟讀成誦,對於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提高寫作水平也將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散文教學還是有路徑的。但是,教學的追求,難得臻於圓滿,教學的藝術總是遺憾的藝術。

3. 散文教學到底該教什麼和怎麼教

散文在初中教材里佔有一定量的篇幅,教好這類文章,提高課堂效果,是語文教師不能迴避的話題.面對一篇散文,老師要怎麼處理才算到位,學生要學到什麼程度才算學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知道,散文難教,但教散文過癮.教散文最能展現教師的才情,最易與學生撞出智慧的火花,也最易與作者同喜同悲.若教學藝術發揮到了極致,走出課堂,有不可言說的愉悅.長期以來,我一直在努力尋求散文的這種教學境界,試圖建構自己課堂教學的理論,最終找到一條出路既符合新課標要求,又能經得起應試的檢驗,同時還具有操作性.三者有沒有契合點呢?
散文屬於文學作品,教學上,應按照文學作品的鑒賞來處理.文學作品的鑒賞,首要的任務是要完成對作品形象的理解,其次是要完成對作者情感的把握,再次是要完成文本語言和藝術手法的分析.一般情況下,就某一篇文章來說,散文的教學無外乎這三個方面的教學目的;就單元教學目的來說,應該通過某篇範文的教學,教給學生此類文章的閱讀方法,掌握該種文體的基本特徵,培養閱讀散文的興趣,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另外,初中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相對較差,教學中要加強朗讀,先讀通順,再讀出作者的情感,讀出自己的感悟.積累也不容忽視,名家名篇最好能夠熟讀成誦.
說起來,這是教學外的功夫.要教好散文,首先要掌握散文的文體特徵.散文的特點是題材廣泛,感情真摯;形式自由,寫法靈活;語言洗練,樸素自然;短小精悍,形散神聚.其次要掌握散文教學的基本套路.由於散文常以第一人稱娓娓告白,把我的思想情感、內心世界、情緒變化、心理體驗表現得形象生動,因此散文教學要抓線索,抓文眼,注意文中鮮明的自我和個性,注意形象與精神情感的結合.第三,要教好散文還得要具有入情入境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的過硬本領.教師較高水平的范讀,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於感染學生調動學生.
舉凡操作性的東西,總得講究個方式方法和先後順序.散文教學,我以為得有序地唱好三部曲:
1、感知形象.散文,不管是敘事散文、抒情散文還是說理散文,一般都是通過具體的形象(景、物、人、事)的記述來抒情寫意、明理言志.通過閱讀文本,弄清文章的脈絡,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徵,這是閱讀散文的第一步.如楊絳的散文《老王》(初中八年級(上)第二單元),通過閱讀梳理可以發現,前半部主要寫他生活的艱苦和精神的凄苦,作者從老王蹬三輪的職業、殘疾的身體、簡陋的居住環境等方面著筆;後半部以時間為序,回顧作者與老王交往的四個片段(A、願意給我們送冰塊,車費減半.B、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C、文革時期,他的生計越來越困難.D、去世前一天硬撐著身子給我送香油、雞蛋.),寫老王的為人,著重突出其善良的品質.
2、把握情感.感知形象只是對文本內容的形式感知,接著要深入解剖,通過聯系背景、捕捉動情點、連接感悟線,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讀《老王》,通過對作者所寫的與老王交往的幾個片段的細心揣摩和分析,聯系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文革期間受迫害,在幹校勞動改造),結合我的友善言行和愧疚的心理活動,就不難理解作者要表達關愛弱者與不幸者的主題.一般情況下,在歸納出散文的主題後,要順勢進行拓展,圍繞人文性做點文章,以陶冶學生的心靈.比如《老王》一課,要在理解主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關心現實生活中像老王一樣處境的老李、老張,與人為善,同情關愛身邊的弱者.
3、賞析語言.散文的精妙或體現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體現在其謀篇布局的匠心獨運,或體現在表現手法的多姿多彩,或體現在遣詞造句的精煉生動.散文的教學難得面面俱到,在對文章內容與思想情感有了宏觀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就語言的表達應用方面細心揣摩咀嚼,說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處,那麼就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揣摩咀嚼的過程有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讀《老王》可以思考:作者為什麼在老王送雞蛋一事上要濃墨重彩地刻畫老王的外貌?為什麼要著意表現他的弱不禁風?文章是這樣寫的:他面如死灰,兩隻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裡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屍,骷髏上綳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作者為什麼要調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描繪他的外貌和形態呢?這是很值得去咀嚼的.獲得答案的過程,既是對文章的反芻,也是對自己思維的開發.揣摩咀嚼還可以藉助聯想,圍繞文章內涵作發散思維.這樣的品賞,也可以說是讀者自身思想性情陶冶的過程.
當然,在依次研討形象、情感、語言的過程中,朗讀這一最傳統的教學手段是不能疏忽的,是要貫穿始終的.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助於學生熟悉課文,有益於煥發課堂的生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散文尤其要讀,只有多讀,方能品出蘊藏在字里行間的韻味與真情實感,才能體會文章的精妙.優美的篇章與文段若能熟讀成誦,對於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提高寫作水平也將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散文教學還是有路徑的.但是,教學的追求,難得臻於圓滿,教學的藝術總是遺憾的藝術.

4. 初中語文散文題答題技巧(各種題型都要涉及)

一有關語言修辭的題型
:
1
描繪類

提問方式: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准確)地寫出了+對象+效果,換了後就變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
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對象的性格特徵)


2
結構類

提問方式: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能。因為(
1
)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不一致(
2
)該詞與上文是一
一對應的關系(
3
)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表達了„„

3
修辭類

提問方式: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答題模式: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1.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
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主旨起強化作用等;強調了+對象+特性

3.
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4.
設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6.
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二、有關布局謀篇的題型
:
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題模式:

1.
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輔墊。

2.
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

3.
文末: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

三、有關表現手法的題型
:
1
藝術類

提問方式:文章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效果、作用?

答題模式:使用的方法+內容+效果(或作用)

2
人稱類

提問方式: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麼?或:為什麼要改變人稱?

答題模式: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第二人稱:便於感情交流,進行抒情,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四、有關歸納內容要點的題型
:
提問方式:請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內容要點。

答題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劃分本段的層次,第二步提取要點詞語,第三步整合答案。

五、有關鑒賞人物形象的題型
:
提問方式:請簡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題模式:按總分(分總)來回答。先用一句話從整體上對該人物作出一個定性分析,然後再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也
可以先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後再用一句話作定性式的總括。

5. 散文教學有哪些方法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全球化的發展,以及為順應這一潮流的中國全方位改革的不斷深入,使中學語文散文教學中的弊端越來越凸顯出來。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備,而且字字珠璣,意蘊深厚。因此,如何真正牽引學生心靈,領會文本意蘊,達到對散文內涵的審美感受與認知,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現代散文 文本意蘊 審美感受 審美認知

面對初中散文教學現狀,要想做好散文的教學工作,就必須因地制宜、量體裁衣。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備,而且字字珠璣,意蘊深厚。許久以來,散文就像一座干凈的村莊吸引著許多尋幽探秘的讀者,陶冶著一個又一個讀者的心靈。

中學語文教材把散文作為一道文學大餐擺在了中學生的面前,雖然這道大餐芳香四溢,然而遺憾的是,很多的散文課並沒有讓學生融進這道美麗的風景之中。而我多年的散文教學體驗就是:

一、讓導入牽引學生心靈

眾所周知,萬般開頭難,良好的開場白預示著成功的到來。當散文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等待教師引領學生去尋幽探秘時,就特別需要教師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成功的導語,如同剛剛拉開的大幕,讓學生看到了精美的置景一角;有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對散文教學而言,導入語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因為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文以情生,有人把散文化作心靈的揚聲器,那些巧妙構思,生花妙筆的由來,植根於作者對於自己表現對象的深厚感情和精闢的見解之中。因此,教學時,必須以情感為紐帶,引起學生的共鳴,把學生帶進作品描繪所蘊藏的情感世界去體驗,去領悟,才能以情動情,引導學生,牽引學生走進作品中的情感世界,來正確理解課文,學好課文。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的周亞萍在朱自清的寫景散文《春》教學中曾這樣導入:首先播放以「早春」為主題的影象片段(實景外拍,配以音樂和解說)——「屏幕上這一幅幅畫面,是我們陶醉,使我們被這熱情洋溢的詩情所感染。被這盎然的生機所激勵。春天是美好的,當產生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贊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出對生命充滿無比熱愛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逶迤的雲海中起伏飄盪。」接著,打出《綠》、《荷塘月色》、《背影》的三幅畫面,並進行解說——「瞧,一位采著《綠》、賞著《荷塘月色》、《匆匆》走來,又給我們留下《背影》的文學家踏著《春》來了,他是誰呢?」最後教師出示課題,將學生引進文本之中。這樣,在導入情境的渲染下,學生與美麗的自然展開多感官的對話,從而初知初春景緻,為課文的學習作作還鋪墊。教學敘事散文《散步》一文時,我這樣深情導入:「人們常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感動著我們所有的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無私的愛和不懈地努力,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舒適。可是,等到他們變老了,兩鬢開始變白,兩眼逐漸渾濁,身體不再靈便,孱弱的雙肩已擔不起生活的重負,他們如同風中飄盪的落葉一樣,預測不了明天的行程,如同即將熄滅的燭火,把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做兒女的我們這時應該怎樣做呢?今天學習了《散步》後,我們將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並同時獲得一些啟示。」在以上的導入中,教師適時地牽引住學生的心靈,有利於快速走進文本之中。

二、讓關鍵詞句凸顯文本內涵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詩眼和文眼是作品藝術構思的凝聚點,是牽動制約全篇的關鍵點。詩文的「眼」實質上就是關鍵詞,而且是核心關鍵詞,是最能幫助讀者理解文本主題的關鍵語句。它像一個人心靈的窗戶,透過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脈搏的律動,領略到文本的精神內涵。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緊扣文眼突破開去,便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體特點,更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握關鍵詞句來把握文本,統攝文本的靈魂內涵。因此,語文關鍵詞教學,在散文的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關鍵詞之所以關鍵,就在於它能反映文章的核心意義和達到教學目的,所以,語文關鍵詞的選定過程,實際上是教師進行文本解讀、文路梳理,確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的一個過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寫景散文作品《濟南的冬天》流淌著一種如詩如畫的美感,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無不帶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作品的種種神韻,美景中濃郁情致,更值得細細玩味欣賞。那麼,在教學中把握關鍵詞,可算是把握文本的一條最佳捷徑。例如在文本第一段中,作者寫了濟南冬天的天氣,教學時可把握關鍵詞——「寶地」,然後再探究原因——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因此贊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特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系的。選擇關鍵詞,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到語境,品味和感悟文本的核心內容,體會文本的意義和意味。李森祥的寫人散文《台階》讓讀者看到了一位普通農民為了實現生活理想而艱辛創業的奮斗史。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把握關鍵句——「我們家的台階低」來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教學時引導學生思考「父親為什麼要用畢生的精力,把家門口的台階由三級築到九級呢?」原來,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一心想築高自家的台階,也就是為了抬高自家的地位。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們中國農民的堅韌性格,也啟迪我們對前輩生活價值觀做全面的審視,學會關注農民的命運,關注農村的貧窮。在教學中,由一個關鍵句的把握,統攝全文的內容,學起來輕松又明白。通過把握關鍵詞句的教學,學生進一步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

三、讓生活與語文共融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時時現生活。這是大語文觀所體現出來的語文和生活的關系。語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論的。散文更是作者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和感受流淌於筆尖的產物。因此,學習散文要鼓勵學生融入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去,用心感受生活,接受多元的刺激。這樣學生的思維就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很多學生總是抱怨生活在「兩點一線」之間,哪來生活的感悟呢?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確實發現美的眼睛」吧。作為語文教師要盡可能擴大學生的視野,把更多的生活資訊融入到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敘事散文《背影》是一篇文字朴實而情感豐厚的文章——慘淡家景之下,冬天父子相別,兒子心目中的父親「背影」,意蘊深遠而令人回味無窮。文本中的細節很生活化,初讀時或許會覺得很平淡,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引導,尋找同樣感人的生活細節來引起學生的心靈共鳴。我在課前布置了一道作業——積累生活中令你感動的親情細節,以便在課堂上交流。結果發現,學生的課前積累很感人。有同學這樣深情地回憶道「晚上伴著爸爸此起彼伏的鼾聲的響起,我漸漸進入了夢鄉。迷迷糊湖中總聽見一聲聲柔柔的腳步聲,似悅耳的歌聲漸漸朝我襲來,接著便有一雙溫暖的手為我輕輕地蓋上被子。我察覺了,小眯著眼,不願驚擾這夜裡靜謐的幸福。媽媽的目光里流露著濃濃的愛意,嘴角一抹淺淺的笑意,讓我彷彿沉浸在愛河裡。媽媽又是靜悄悄地走了,這下我發現了,媽媽踮起腳走路。」還有同學說父親雖然粗枝大葉,卻能在百忙中惦記著我,逛了好幾家書店,終於為我買到我心儀以久的書,以致於腳皮都磨破了;還有同學說冬夜裡奶奶早早地就為我暖好被窩,讓我睡覺時不會受凍。課堂上,一時間似乎所有的生活細節都在學生的腦海中閃現。在教學寫人散文《老王》之後,引導學生積累象老王一樣生活中雖平凡卻閃爍著人性光芒的小人物的形象,讓學生更深地感受到,生活中要學會平等的對待別人,要有人道主義精神,幸運的人有責任去關心那些不幸的人們。這樣,既引導學生走進了文本,又拓寬了文本,讓文本與生活共融,領會了文本的內容意蘊又引領學生走進了生活,可謂一舉多得。

四、讓意境盡顯文本魅力

從藝術審美的角度來看,現代散文的魅力在於醇厚的意境。散文世界中,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成為最常用的寫作方式,人們又常常以意境稱之。散文的意境,具有難以言傳的美感。這種美感,需要細致地感受一番。那種條分縷析的做法往往會割裂整體意境,削弱作品的美感,不宜用來學習散文。在品味意境時,首先要注意意境的整體性。其中既有對物象外觀的藝術描繪,又有物象內蘊的傳神寫照;既有作者真情實感的傾注,又隱含著對事物本質特徵的理性評價。因此,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全面感受,切忌把意和境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教學魯訊先生的寫景散文《雪》,(本文是以對自然景物——雪的詩化描寫曲折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情緒。)暖國的雪「滋潤美艷」,是那樣地純真美好、生機勃勃,就可以引導學生走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6]的富有春意的意境中。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堅強不屈」,就可以引導學生走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7]的壯闊的場面,細細品味朔方的雪的頑強不屈,從而明白這正是作者偉大人格的寫照。我們通過把握散文的文本意境,可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並且讓孩子們充滿興致,充滿強烈的探知欲,走進一個多彩多姿的語文世界。在教學寫人散文《背影》一文時,引導學生了解作者開篇寫了祖母之死,父親卸職,盡管是一筆帶過,但如果和寫父親背影部分聯系起來作整體閱讀賞析,會發現前面是鋪墊,它們共同奠定了凄涼、冷清的情感氛圍。唯有如此,父親的舉動才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父親的背影在讀者心目中永遠留下深刻的烙印。因此,在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意境,有意識的在閱讀過程中,把對語言文字的學習和對生活的感知與思考結合起來。

五、讓板書統領文本內容

人文

「美」

高高望天樹

竹樓映藍天

悠悠野象谷

嫵媚傣寨水

笑對生與死

自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走入課堂,但是板書在教學中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散文作為一種意蘊醇厚、文字優美的文學體裁,倘若教師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板書,將會受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為課堂教學的藝術離不開直觀、形象的優秀板書。我們的板書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書寫能力,因為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我們的板書更應具有示範和引導作用,同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精心設計的板書,能使學生賞心悅目,興趣盎然,活化知識,對知識加深理解,加深記憶,是提高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中板書設計的作用,曾一度被視為課堂教學的閃光點,其作用被視為「畫龍點睛」,可現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板書設計倏然隱身,可有可無,就造成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席空檔。而教師在教學中若能針對文本內容有的放矢,不脫離教材和教學實際來設計板書,且線條簡單,用詞精練,把握散文的美感,就讓人印象深刻,促進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鞏固。在寫景散文《美麗的西雙版納》教學中,我曾根據文本的內容及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歸納板書,清晰明了,一目瞭然,而且統領了各個部分的內容,又突現了文章的主旨。

抒情散文《荔枝蜜》教學中,可以這樣設計板書,因為文本的主體是蜜蜂,板書便是一隻蜜蜂,且形式與內容非常吻合,頭對應標題,身子對應主題,翅膀對應藝術特色,蜜蜂的飛翔靠翅膀,文本的主題顯現靠藝術手法。板書如下:

( )

多年以來,在教海中摸索前行,教海無涯,正所謂要活到老,學到老。腳下路正遙,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將繼續勇於挑戰,勇於創新,讓自己的教學永遠與時俱進。我期待自己能快速成長,成長為一名成熟的、運籌帷幄的語文教師。

6. 初中階段怎樣進行散文的有效教學

廣義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韻的文章。不過,古代沒有「散文」這一個名稱;「散文」這個名稱是「五四」時期才有的。在現代,廣義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詩歌、小說、戲劇、影視文學之外的一切敘事性、議論性、抒情性的文體,如秦牧在《海闊天空的散文領域》中說,「不屬於其他文學體裁,而又具有文學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屬於散文的范圍」。這樣,就有了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和議論散文等的分類。狹義的散文則專指抒情散文。因為隨著文體的發展,敘事散文中的通訊特寫、傳記文學、報告文學等,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文體,各成一類;議論散文則有了專門的名稱——雜文,也從散文中分了出來,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這就是狹義的散文。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初中接觸到的散文比高中的散文簡單,所以初中散文教學是粗淺的,各位專家不要見笑。這些課文如何教?如何教學生才算學得有效?教到什麼程度?才算好,還真難把握。因為這些文章大多是運用豐富復雜的藝術手法表達作者對人生的獨到見解或抒發自我的強烈感情,這些課文讀起來很美,說起來很好,可理解起來卻很難,意會的東西多,感悟的東西多,
教師設計教案也費勁,難以把握;再加上學生由於年齡和經歷的關系,也由於文學欣賞能力的關系,對其深厚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難以理解,因此,學生學起來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
根據多年的教學體會,我認為,要想提高此類散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拋開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多放手,少講解分析,少支解課文,盡可能地設法引導學生走欣賞的道路,去品悟、去體味,去揣摩,帶領學生進入散文所創造的優美意境中,去領略其中的勝境,使學生的情趣得到陶冶,品位提到提升。
一、欣賞散文,要讓學生真切地體會作者所創設的情景(感情氣氛)。能體會作者所創設的情景,學生就能領悟到作者所表達的主題和思想感情,進而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二、欣賞散文,要讓學生領會散文獨特的構思和豐富的想像,進一步理解散文內在的韻味。
三、欣賞散文,還要讓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語深入地理解,反復地體會,才能對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徹。
總之,散文教學必須讓學生學會欣賞。通俗地理解我認為就是要引導學生讀好課文,做好積累。如果教學中教師只滿足於讓學生明白文章的中心和寫作特點,知道這里用了什麼順序,那裡用了什麼修辭等等,而對其中表現出來的深刻的思想和濃厚的散文韻味視而不見,略而不談,那真是大煞風景。試想,這種閹割式的或曰挑骨式的散文教學,哪裡能激起學生對散文(甚至語文)的興趣?學生能對語文有什麼好感?
1.要有清晰生動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在於教師在授課前充分的課前准備。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散文教學的設計也應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進行:要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散文的規律;要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散文教學應有清晰生動的教學設計。清晰主要指教師對所講課文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要胸有成竹。與此同時,教學設計還必須生動有趣。事實表明,只有教師有廣闊的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和帶動學生的求知渴求,啟發其心智,開動其大腦,促使其鑽研。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授課時的情緒基調設計也必不可少,教師要激情滿懷,要表現出洋溢四射的激情,學生才會受到感染,隨著教師的情感指引投入到課文的意境中,他們的思維才能敏捷起來。研究表明,學生課堂注意力每隔五至七分鍾就會鬆弛,所以在一節課里,教師的設計就要把握這一規律,動靜結合,鬆弛有度,快慢適中。只有「課型新穎、思路清晰、層次細膩、手法生動、活動充分、積累豐富」的教學設計,才能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學有目的、學的積極、學的輕松、學有收獲。
2.要有凸顯人性的教學過程。
每一篇散文的教學就是一次傳揚發掘人性的過程。我們所用教本中的散文絕大多數都是過去年代中外作家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寫出來的,每一篇文章都打上了作者所處年代的烙印。因此,教學中要凸顯人及人性這一主題。散文重在抒情寓志,它沒有復雜的情節,也不追求完美的人物形象,許多人就會認為它只不過是作者托物言志、借景寓情的工具罷了。因此,教學中就會只見景物不見人,對人在作品中的地位、對人性在作品中的充分作用缺乏自覺的把握。教學中我們必須把握三點:
一要正確領悟作者抒情寫志的真意,縱觀我們的教科書中,無論是《白楊禮贊》、《石榴》,還是《紫藤蘿瀑布》等,都必須深入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要把握散文作者情感抒發的目的。意境是散文的生命,作者通過生動的描述把深刻的思想、動人的情感表達出來,達到物與情相融,意與境相織,從而喚起讀者的聯想。從作者的寫作目的追尋中,無不透著作者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人性,教學的人本思想也從此得到充分的體現。如08年中考題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妝》。
三要挖掘散文的最終歸宿。文學是人學,散文教學凸顯人,就是尊重文學藝術的自身規律,就是把握了散文教學的根本。散文的最終歸宿是傾訴心曲,捧出真善美的心腸,其本色是「真」,教師就是要善於啟發誘導學生去發現作品中的人、作品中的情。如莫懷戚的《散步》。
3.要有滲透美育的教學技巧。
散文也被譽為「美文」,愛美、審美、求美是古今人之本性,以人為本的散文教學必須滲透美育的課授技巧,才能吸引學生對散文的愛,教師應從三方面去實施這一教學。
一是用美的形象吸引學生。美是抽象的東西,但伴隨著感性的形象,課文中的感性形象雖不是物質的實在存在,但是可感知的,作者在作品中栩栩如生的描述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美的形象世界,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美的所在,接受作品中美的形象的熏陶,啟發學生和文中美的形象對話交流,也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如九年級的《散文家談散文》(《白鷺》)中形美、意美、情美。形美,美在大小適宜、色彩和諧;意美,美在文中有畫、畫中有詩;情美,美在以心格物、融通自然。
二是用美的情感感染學生。要進一步感受形象的內在意蘊的生命力,喚起自身生命力的體驗和確認。隨著情感的激發、表現、持續,讓學生進入一個自由精神王國。散文都寄託蘊含了作家豐富的思想感情,教師自身與作家以及作品中形象的共鳴是不夠的,關鍵要讓學生也與之產生共振,使教師學生都能抓住散文的思想感情,從而帶給學生豐富的美感享受。
三是用美的教學過程共譜和美課堂樂章。散文教學的藝術性十分重要,如果沒有獨到的藝術形式進行,那就無法實現散文給人的美的享受。教師要把美育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每一句話、每一個形體表達都要以審美的眼光對待,把審美意識通過教師點點滴滴滲透輸導給學生,對學生的感知體驗做到引而不發,對學生的隨機審美要適當調節,對學生的不良審美要因勢利導,培養其觀察力、模仿力、領悟力。
我們現在都在講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想其本質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他的途徑和方法有許多,諸如:教學目標的優化、教學手段的優化、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策略的優化、教學過程的優化等等。其根本離不開教師有效的教與學生有效的學,因此,看一堂課是否有效,我認為關鍵要看學生的學是否有效,說得通俗些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適當的學習方式在一定的時間里獲得最大的發展。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是個大課題,包含的內容太豐富,理論的東西很多,具體的操作也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模式,一切都是實踐,永遠都是在路上。

7. 如何優化初中語文散文的閱讀教學

散文是自有文明以來,最古老的文學樣式之一。從語言色調看來,散文如素描,清淡、淡雅,它是智慧的結晶,是情感的宣洩。散文的筆法無拘無束,變化無窮,在散文的筆下,有奧妙無窮的大千世界,有微妙難測的內心世界。散文有時令我們愉悅,有時令我們沉思,有時令我們長嘆,有時令我們柔腸百轉……
筆者在執教期間,每周的學科備課活動中經常涉及大多數教師在講解散文時出現的問題,重視體裁卻淡化了散文的情感,消失了散文應有的味道。筆者深深感到教師經常重視的是問題、語法及思想內涵,缺失了散文的美感。因此,筆者認為這一問題是很有必要去探尋研究一番的,那麼,為何情味深長的散文通過閱讀教學,學生卻感覺索然無味呢?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教學案例:
一、揭示文章主旨,作者介紹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讀課文。
2.檢查學生自讀效果。
3.分小節朗讀課文。
三、再讀文章,理清思路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與討論文章有關問題。
2.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指導學生給文章分段。
四、研讀課文,深入理解
逐段分析課文,加以討論探究。
五、品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想必很多教師都這樣上過散文閱讀課吧!這樣上的閱讀課確實也有一些優點:每一步都有清晰的閱讀目標,從讀入手,指導學生學習散文;從初讀感知課文內容,到品讀文章語言,到體會作者情感,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從而整體把握文章脈絡。所以,很多時候被教師「慣性」演繹,這樣一來,雖然閱讀教學順風順水,四平八穩,但是詩意盎然的散文就被我們肢解得索然無味。這樣散文閱讀就變得單調、乏味,令學生聽得無趣,漸漸對散文就失去了學習興趣。那麼如何提高閱讀效率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
散文的教學包括分析散文和欣賞散文。分析散文,教師應該分析散文的情感之美和哲思之美,應挖掘作者所見所聞中的所思所感;同時理解文章的深刻底蘊。欣賞散文,欣賞文章的形式之美和語言之美。為了使我們的散文教學成為有效教學,我們教師應該這樣做。
一、指導學生欣賞散文的情感美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的八年級上冊中,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作者設置了在家庭災禍後父親送兒子遠行的背景,描述了父親送子的場面,細致入微地刻畫了父親為「我」買橘子的場景,以及「我」的幾次流淚的場景。對於這些,如果我們只是冷眼旁觀、漠然處之,就很難喚起我們的情感。我在對這篇文章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深切體會一個父親在家國兩茫茫之際送子遠行時的牽掛和不忍,和那種滿懷希望但前景暗淡的復雜的心理感受,那麼文章的情感就很容易把握了。
具有了審美意境後,教師就應放手讓學生通讀文章。學生自己感受語言材料,隨著學生心理活動和情感的投入,學生就會被文章所感染。在朗讀中,教師可以選擇符合文章的、恰當的背景音樂來襯托文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我在七年級上冊《紫藤蘿瀑布》的教學中,在前半部分的「憶花」中,作者回憶起以前和現在的不愉快的事,我讓學生領悟作者的情感,引導學生朗讀時應該用低沉且略帶悲傷地語調朗讀;在後半部分,作者看到生機勃勃的紫藤蘿,心靈受到觸動,我又引導學生應該用輕松愉快的心情去朗讀;在文章的最後「悟花」部分,我讓學生反復讀,細細地品味,體會課文的主旨。
二、指導學生欣賞散文的哲思美
在散文的有效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散文的分析,不能只停留在人、物的特徵及其生活、場景等表層結構的分析上,要探索隱藏在作者背後的心理感受,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主觀感受。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魯迅的《風箏》中,進入中年的「我」,在回憶並自責青年時代曾奉行「長幼有序」的封建道德而虐殺兒童天性的錯誤,當「我」向當年的小兄弟認錯並期待原諒時,對方卻早已忘卻並詫異地笑著,使「我」陷入一種無可把握的悲哀。而這種可貴的自責和寬容別人過錯的品質,是建立在「我」自我解剖的基礎之上的。我在對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抓住親情和自省精神來突破,通過這樣的深入分析,揭示出了作品藝術構造的真諦。
所以我認為,散文文學作品的焦點,並不是為敘事而敘事、為寫人而寫人,它所表達的是對生活、社會、人生的獨特的感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隱藏在作品中的信息,從而體會作品的哲思之美。
三、指導學生欣賞散文的形式美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朗讀課文,認真揣摩作者的思路,從結構入手,理清脈絡,使學生感悟到作品的結構之妙,感悟到作品的行文之理。例如,我在對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的教學中,分析全文圍繞紫藤蘿花抒發感情,由看花、憶花、思花構成,層層深入地表達主旨。看花,按花瀑、花穗、花朵來寫,越來越體現花的活潑熱鬧、生機勃勃;憶花,先寫「我」沉浸在「花朵的光輝中」,感受到「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然後寫花所受的苦難,最後寫花歷盡磨難又煥發生機;思花,作者開創理性的思考,領悟到生命的美好。我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由紫藤蘿花盛開的景象,體會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真理,表達了對頑強生命的贊嘆。
四、指導學生欣賞散文的語言美
散文是精緻的語言藝術,因此,我在散文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那些表情達意深刻的詞句,感受作者運用語言的美妙之處、深刻之意。例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中,「花朵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這句中,用了「挨」「
接」「 推」「
擠」,四個動詞,通過擬人的手法,把花兒繁密、茂盛盛開的景象生動地描繪了出來,給人一種生動活潑、賞心悅目的感覺,使我們領略到紫藤蘿瀑布的美景。
五、結合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想像在散文閱讀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在散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理解文章,想像散文中描寫的事物、描繪的景物,同時可以利用插圖或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建立廣闊的想像空間。例如,在閱讀《桂林山水》時,教師同時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通過視覺來體會作者的描寫,發揮想像,在腦海中浮現「舟在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麗畫卷;在閱讀朱自清的《春》里的語句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時,教師適時播放一些有關春天的歌曲或音樂,結合著視覺與聽覺感受,學生更容易體會作者的描寫,發揮想像,在腦海中浮現出生機勃勃的、絢麗多彩的春天。
綜上所述,教師應始終將情感投入到散文教學中,因為情感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產生的體驗。筆者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時刻注重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本中,激發學生大膽地想像。在投入情感的同時,還要把多媒體課件適時進行播放,從而一步步對學生進行啟發,使學生動情,最終將情感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相結合,使初中散文閱讀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8. 談如何教進行散文教學

摘要:優秀的散文不僅能給學生以美的的語言範本,詩的意境享專受,還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屬,啟迪他們的思想,撞擊他們的心扉,散文的教學方法是靈活多樣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搞好散文教學,就一定要針對散文的特點,再現散文的意境,將散文中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把美的感情的清泉引入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在學習中把握文脈、訓練語言、領悟其蘊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現技巧。

9. 如何解讀初中現代散文並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

「初中語文現代文學作品教學策略」,這是一個大話題,更是一個復雜的問題。

首先「教學策略」就是一個泛化概念。 國內外學者對它有很多界定,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

施良方:「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為達到課程目標而採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學策略要根據教學情境的要求和學生的需要隨時發生變化。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絕大多數教學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煉或轉化課程內容的問題。」

袁振國 :「所謂教學策略,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以後,根據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徵,有針對性地選擇與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形成的具有效率意義的特定教學方案。教學策略具有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等基本特徵。」

和學新:「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

另外我們還能搜索到幾十種解釋 , 歸納起來可以認為 : 所謂 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手段和謀略,它具體體現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

其次是「文學作品 」 中西方界定也有明顯差異,中國傳統認為是四分法。再加上「現代」和「初中語文」的限定,更有一種「做起來容易,說起來難」困惑。為了「說」和「做」都有操作性,我們把它限定在敘事性文學作品上,具體說就是小說和散文,准確說我們重點以散文為例。其實這不是偷懶,說來也有一定依據。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