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中學的時候,我們語文教材當中有哪些課文是選自史記 的啊謝謝
鴻門宴
屈原列傳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⑵ 高中人教版語文史記選讀課本的書下注釋誰能找到
我的書沒了,確切的注釋給不了你,但這個是我老師親自整理的,都是關鍵詞,希望對你有用吧~~祝你學習順利!
《高祖本紀》
實詞
1. 常用通假字
(1)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責」通「債」
(2)遂坐上坐,無所詘
「坐」通「座」,「詘」通「屈」
(3)諸所過毋得掠鹵,秦人憙,秦軍解
「鹵」通「擄」, 「憙」通「喜」,「解」通「懈」
(4)無內諸侯軍……距之
「內」通「納」 「距」通「拒」
(5)乃詳尊懷王為義帝
「詳」通「佯」
(6)不如決策東鄉
「鄉」通「向」 ?」
(7)高祖常繇咸陽
「繇」通「徭」
(8)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安堵」,不遷動,不變更
2. 古今異義詞
(1)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家長:句中古義「平民百姓」
今義「一家人」
作業:句中古義「勞苦的工作」
今義「學習完成的功課」
(2)誹謗者族
句中古義:公開批評、議論
今義:無中生有,說人壞話,毀人名譽
(3)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句中古義:規約,規章
今義:限制使不出范圍
(4)稍征關中兵以自益
句中古義:漸漸
今義:稍微
(5)始大人常以臣無賴
句中古義:沒有出息
今義:游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
(6)高祖仁而愛人
句中古義:愛人民
今義:丈夫,或者戀愛中的一方
(7)吾視沛公大人長者
句中古義:有大作為的人
今義:相對於兒童,年齡比較大的人
(8)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
句中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山東省
3. 一詞多義
(1)呂公者,好相人 (動詞,給人看相)
無如季相 (名詞,面相)
(2)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本來)
呂公因目固留高祖 (堅持)
(3)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領)
沛公引兵西 (率領)
(4)去輒燒絕棧道 (就)
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為王侯 (總是)
(5)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 (逃脫)
項羽解而東歸 (解散諸侯軍隊)
詞類活用
1. 使動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 (使……與眾不同)
降章邯 (使……投降)
會項伯欲活張良 (使……活命)
沛公從百餘騎 (使……跟從)
2. 意動用法
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 (認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以……為苦)
沛公然其計 (認為……正確)
3. 名詞活用為動詞
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 (安家)
欲約分王關中 (稱王)
秦王子嬰素車白馬 (駕著白馬白車)
都彭城 (定都)
4. 名詞作狀語
項羽與宋義北救趙 (向北)
夜往見良 (在夜間)
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 (在途中)
5.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 (與……交好)
高祖竟酒,後 (留到最後)
呂媼怒呂公曰 (對……發火)
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 (趕在諸侯之前)
6. 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及見怪 (怪現象)
大王起微細 (平民,卑微的身份)
⑶ 高中語文《史記》有哪些重點
好像就有:報任安書,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等幾篇比較重要。
⑷ 求資深高中語文老師講講 《史記》高中生必看篇哪些(10篇左右)
項羽本紀,是史記中最精彩的一篇。還有張良,陳平,蕭何,韓信,樊噲,曹參,周勃,夏侯嬰,呂後等等。
⑸ 學高中語文《史記》有沒有用啊
你覺得你從小學到現在學的那些知識是真正有用的?學習不只是為了高考,高考知識學習的冰山一角。學好文言文,首要是多背,多看,多練。
⑹ 高中語文《史記》這本書老師主要講什麼呀
就翻譯,上了幾篇重要的,就沒上了。聽了人想睡覺,像講故事一樣。
⑺ 史記又名什麼,高中語文課本中哪四篇選於此書
《史記》是中復國歷史上第制一部紀傳體 通史,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史記》約成書於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部巨著後曾給當時的大學者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書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馬遷的官職,「公」是美稱,「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誰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在著錄這部書時,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後人則又簡化成「太史公記」、「太史公書」、「太史公傳」。《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 「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鴻門宴》 《廉頗藺相如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屈原列傳》
⑻ 高中人教版選修語文史記背的有哪幾篇
哥哥哥哥
⑼ 高中人教版語文教材中出自史記課文有那些
1、《信陵君竊符救趙》:節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記敘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和竊符救趙的始末,表現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謙遜作風和救人之困的義勇精神。
2、《鴻門宴》: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史傳文,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文章敘述的是秦朝滅亡後(公元前206年)兩支抗秦軍隊的領袖項羽和劉邦在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
3、《屈原列傳》: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關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風格獨特的人物傳記。這是現存關於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據。
4、《將相和》: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
(9)高中語文教材史記研究擴展閱讀:
在《史記》中,司馬遷刻畫人物,更多的採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比如項羽殺卿子冠軍宋義一節,這是發生在起義軍內部的一場斗爭,這場戰爭關繫到反秦斗爭的成敗。宋義作為起義軍的將領在關鍵時刻卻不去救趙,理由冠冕堂皇,實際上是苟且偷安,甚至另有圖謀。
作為次將的項羽看穿了他的意圖,當機立斷,斬殺宋義,奪取軍權,扭轉了局勢。在司馬遷的筆下,項羽表現了他的卓識和果斷,表現了他關懷百姓士卒的胸襟、肩負國家安危重任的志氣。
又有「項羽最得意之戰」——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引兵渡河,「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所向披靡,無堅不摧。再看看諸侯軍的反應,「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
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這一仗,寫出了項羽不畏強敵的精神、無比旺盛的鬥志,莫敢縱兵、人人惴恐的諸侯軍,更是襯托出了他的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