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語文寫作公開教研課《怎樣描寫景物》教案反思評課記錄
聽了這兩位老師的課,覺得她們都能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教學。
語文課版程標准明確指出:「權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規定:「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課標》還指出:要充分發揮師生在雙方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2. 初中語文如何評課的論文
一、評課的概念
評課就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及由這些活動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等。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這了改進。
二、評課的意義
評課能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實踐,使教師從多渠道獲取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促使教師生動活潑地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三、評課的原則
1.評課要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評課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發現、探究與質疑,以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評課要從有利於對教學的診斷和正確的導向出發。課堂教學是一個准備---實施---目標達成的完整過程,是一個復雜多變的系統,要全面反映這個過程需要考察相當多的因素。正確評價一堂課,既要著眼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對體現素質教育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察,以利於在評價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診斷和正確的導向。
3.評課要堅持評教與評學相結合,把評課的重點放在「評學」上面。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目標的落實最終是體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課堂教學評價要改變傳統的以「評教」為重點的現象,把評價的重點轉到「評學」上面,以此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要把評課的關注點,從教師傳遞知識轉到學生有效學習方向上面,轉到如何針對學習差異進行因人施教,如何把過多的統一講授,轉變為以指導學生分組學習討論和統一答疑、點撥為主要活動方式的課堂,轉變為以適當的統一講解與有指導的自學或自由選擇條件下的探究、研討,查詢相結合的課堂。轉變評課的著眼點:評價課堂教學不能僅僅著眼於學生學習的質量及效果,尤其不能僅僅關心學生的學業考評分數,而應該更多關心教師在創設有效教學活動的環境與氣氛上,關心教師對學習者流動的指導、幫助是否切實有效。
4.評課要提倡創新,培育個性。課堂教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學科、學生、教師、教學條件諸方面的不同,使課堂教學情況千變萬化。正確地評價一堂課時,既要體現課堂教學的一般特徵,又要提倡創新,鼓勵個性化教學。
3.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評課
從上課的各個環節評就可以了
教學目標是否清晰,是否完成,是否合適;教學內內容是否合乎學情,容是否系統,是否准確細致;課堂講授是否清晰,問題設置是否合理,課堂用語是否准確精煉,教學姿態是否大方得體;能否調動學生積極性;課堂講授內容是否過多,有沒有課堂訓練,講練結合是否恰當;有沒有課堂小結等等。
簡要的說的話:目標是否清晰明確,課前預習是否設計並且檢查,學情是否掌握全面,課堂設計是否規范,講解是否點撥到位,師生互動是否有設計並且高效,講練結合是否恰當;目標是否全面達成,小結是否全面精準,學法指導是否涉及且科學細致。
4. 初中的作文課怎麼評課
認真丶仔細,不能粗心
5. 請問應該怎樣對初中語文課進行評課請說的詳細一些!
可以根據課堂來面貌、課堂上老師自與學生的具體互動是否活躍,老師是否達到了讓學生都能悉知這個目的。老師的課堂用語是否稱學生意。學生的精神面貌好不好。對於作為一個聽課老師,還應該問問自己對這節課的了解程度,對於講課老師的內容能不能聽明白,以此做出評價。(從學生角度,講課老師本身,然後還有自己的具體感受如何。實情敘述,最能引起共鳴)
6. 初中語文評課的內容和方法
評課的內容
1、評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評課首先要評教學目標。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2、評教材處理。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授課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得是否准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在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要看,教學目的的確定是否明確、全面,有針對性、導向性。教學重點是否把握准確,教學過程是否做到突出重點。教學難點是否把握准確並得到突破。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精心。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必然、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
3、評教學程序。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因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我們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合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能不能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我們平時聽課,有時看到有些老師課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等造成的。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析。
(2)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思路,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則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7. 作文教學如何評課
作文教學如何評課? 1、在評課之前,不妨先聽取開課教師對本堂課的設計思迴路, 以便有個整體答的把握。 2、評教學設計、目標、內容、時間等的安排是否合理。 3、學生的參與度。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受教育者, 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應當作為評課的一個主要標准。 4、評教學的實效性。由於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情景可以設計的相當完美, 但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很可能因為漂亮的情景而轉移了對課本知識的興 趣,教學效果打折扣。 5.思路、邏輯體系也應當是一個評價的重點。 6、不應當把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作為評價成功與否的依據, 而應當把師生的互動程度、內容的實效性作為評價的一個主要依據。 7、評課的過程中,多些指導、建議,少些其它的語言。
8. 語文習作課怎麼評課
一、什麼叫評課?
評課就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及由這些活動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等。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這了改進。
二、評課的意義
評課能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實踐,使教師從多渠道獲取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促使教師生動活潑地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三、評課的原則
1.評課要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評課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發現、探究與質疑,以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評課要從有利於對教學的診斷和正確的導向出發。
課堂教學是一個准備---實施---目標達成的完整過程,是一個復雜多變的系統,要全面反映這個過程需要考察相當多的因素。正確評價一堂課,既要著眼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對體現素質教育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察,以利於在評價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診斷和正確的導向。
3.評課要堅持評教與評學相結合,把評課的重點放在「評學」上面。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目標的落實最終是體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課堂教學評價要改變傳統的以「評教」為重點的現象,把評價的重點轉到「評學」上面,以此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要把評課的關注點,從教師傳遞知識轉到學生有效學習方向上面,轉到如何針對學習差異進行因人施教,如何把過多的統一講授,轉變為以指導學生分組學習討論和統一答疑、點撥為主要活動方式的課堂,轉變為以適當的統一講解與有指導的自學或自由選擇條件下的探究、研討,查詢相結合的課堂。
轉變評課的著眼點:評價課堂教學不能僅僅著眼於學生學習的質量及效果,尤其不能僅僅關心學生的學業考評分數,而應該更多關心教師在創設有效教學活動的環境與氣氛上,關心教師對學習者流動的指導、幫助是否切實有效。
4.評課要提倡創新,培育個性。
課堂教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學科、學生、教師、教學條件諸方面的不同,使課堂教學情況千變萬化。正確地評價一堂課時,既要體現課堂教學的一般特徵,又要提倡創新,鼓勵個性化教學。
5.評課要從實際出發,從觀察到的、感受到的、測量到的情況出發,不能想當然。
課堂教學評價要符合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際,評價的標準是期待實現的目標,但又必須是目前條件下能夠達到的,以利於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評課必須從實際出發,從觀察到的、感受到的、測量到的情況出發,不能想當然。評價的內容和要點必須是可觀察、可感受、可測量的,以實際情況進行判斷;評價要注重質性評價和綜合判斷。
四、評課方法:
1、評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評課首先要評教學目標。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2、評教材處理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授課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得是否准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在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 難點,抓住了關鍵。要看,教學目的的確定是否明確、全面,有針對性、導向性。教學重點是否把握准確,教學過程是否做到突出重點。教學難點是否把握准確並得到突破。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精心。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必然、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
3、評教學程序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因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我們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合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
[1] [2] [3] 下一頁
(2)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思路,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則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地了解授課者的授課重點。授課時間設計包括: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是否恰當。
①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要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要看有沒有「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的現象,要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要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沒有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的現象。
③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要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的現象。
④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要看優、中、後進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後進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
⑤計算非教學時間:要看教師在課堂上有沒有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和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四)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評析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是評課的又一重要內容。所謂教學方法,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的、任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但它不是教師孤立的單一活動方式,它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評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
(1)看是不是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我們評課,既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3)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現代化教學呼喚現代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的教學手段應該有所改變。看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還要看教師是否適時、適當地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腦、電視、電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五)評教師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我們評課,還要看教師的 教學基本功。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融洽。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繫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准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等熟練程度。有的還要看在課堂上,教師對實驗的演示時機、位置把握得當,照顧到全體學生。課上演示和實驗操作熟練准確,並達到良好效果。
(六)評學法指導
(1)要看學法指導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確
幫助學生認識學習規律,端正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習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2)要看學法指導的內容是否熟悉並付諸實施
(七)評能力培養
評價教師在課題教學中能力培養情況,可以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是否注意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培養學生敢於獨立思考、敢於探索、敢於質疑的習慣;是否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和心理品質;是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平時,教會學生在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八)評師生關系
(1)看能否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2)看能否努力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九)評教學效果
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都能達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鍾,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課堂效果的評析,有時也可以藉助於測試手段。也就是,當上完課時,評課者出題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場做測試,而後通過統計分析來對課堂效果做出評價。
五、評課的注意事項
(一)、要根據課堂教學特點和班級學生實際,實事求是的公開評價一節課,切忌帶有個人傾向。
(二)要以虛心的態度,商量的口氣與被聽課老師共同分析研討,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頭上。
(三)要突出重點,集中主要問題進行評議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談。
(四)要以事實(數據)為根據,增強說服力。
(五)要做好調查工作,盡可能較全面了解教師和學生情況。
9. 對初中作文指導課"生活讓我懂得了."的評課怎麼評
評課評什麼一、評教學效率評課,首先要求鑒別出課的優劣,盡管許多評課並不追求鑒定結論。評教學效率,不僅要評出教學效果的好壞,還要算一算時間賬。教學效果好,但課堂容量小,屬整體教學效率不高;弄簡成繁,枝節問題糾纏不休,表現明顯的徒勞無功,屬局部教學效率不高。評教學效果,一是看學生學到多少東西,受到哪些教育,二是看學生獲得了多少激勵和滿足。前者主要體現在學生知識的增長、學習方法的獲得、技能的訓練、智力的發展、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鍛煉以及思想方法、政治觀點、道德信念和價值觀的形成等方面,它是當堂教學效果的實質所在;後者主要體現在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的培養上。評教學效果,要結合預定的教學目標、具體的教學內容、現實的教學設備、設施條件以及學生學習狀況進行。一般來說,沒有明顯的遺漏或遺憾,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就可視為教學效果好。二、評教學思想教學思想是教學行為的靈魂,是教學實踐和教學價值觀的體現。教學思想的優劣,不僅決定著教學行為的方向,還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所以,針對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首先,應從教師教學思想方面做出肯定與否定的評析。具體來說,從教學的宏觀模式來看,是素質教育的模式,還是「應試教育」的模式;是對社會需求和學生終生發展負責,還是對學生一己一時(升學)負責。從教學的微觀過程來看,教授與反饋是否注意到教育對象的全體性;教與學的組織是否體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角色作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德育滲透等是否有所偏廢或顧此失彼的現象。評教學思想,要有針對性,要針對目前教育的「時弊」來評。目前教育「時弊」的主要表現是:「填鴨式」、灌輸式教學;重知識、輕能力、忽視德育;重視可能升學的少數尖子生,忽視大多數升學無望的後進生等等。要通過評課,明確反對什麼,提倡什麼,圍繞推進素質教育的大方向,努力糾正錯誤的教育思想,倡導科學的、先進的教學思想。評教學思想,不等於空洞的「上綱上線」,它要求我們聯系教育方針、政策、法規、現代教育的價值取向和相關的教學理論,結合教學過程中暴露出的實際問題,有理有據地進行評析。這一方面是宣傳正確的教學思想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讓講課人心服口服,達到評課的實際效果。在聽評課活動中,我們時常碰到一些「教學水平高」的教師,講起課來口若懸河,一發難收,只知「自得其樂」,不知「與民同樂」,全然不頓學生的情緒與反應,更不說給學生充分思考和作業(動口、動手)的機會和時間,可以想像,這種缺乏或很少讓學生參與的「精彩」的教學,是很難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的。這問題主要出在教學思想上,必須通過提高教學認識予以糾正。三、評教學態度如果說教學思想決定著教學行為的方向,那麼教學態度就決定著教學行為的努力程度。教學態度是否嚴謹認真,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看:一是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對教材、大綱及學情是否研究透徹、把握准確,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具體或過高過低,重、難點把握不準,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結構不清楚,出現知識性錯誤等。首先就是一個教學態度問題,是教師課外的功夫下得不夠造成的。我們之所以不將其歸為教學水平問題,是因為目前教師隊伍基本是「科班」出身,且各類配套「教參」齊全。二是課前准備是否充分。教案不熟、教具不全;演示實驗課前不試做,課堂上出問題;課堂表現慌亂以至丟三落四,出現明顯的教學遺漏等現象,就屬於課前准備不充分。三是課堂表現是否嚴肅。偏離課題誇誇其談,浪費有限的教學時間;不注意留心學生的反饋和情緒反應,表現目中無人;遇到偶發事件,採取不負責的處置方法等現象,就屬於課堂表現不嚴肅。評教學態度,一是要結合教學常規、工作要求,以體現教學管理的嚴肅性;二是要結合教師本人的成長進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確立正確的教學態度和人生態度。評教學態度,要注意就事論事,不可籠統直言「教學態度」好壞,不可誇大其辭,更不可就事論人。四、評教學基本功1.教學模式的選擇與運用。教學只要有準備、有計劃地進行,勢必然存在一定的基本階段和格局的順序,存在一定的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的組合。教師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模式才能優化課堂教學,可以從兩個方面衡量:一是體現啟發性原則。因為它主張的是意義學習,反對機械學習,這是現代教學模式的一個起碼標准。二是體現目標性原則,即模式的選擇要與教學目標要求基本相符。如我國近年來探討的「指導——自學」式又稱「學導式」類教學模式,它適合於牢固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引導——發現」式又叫「問題式」類教學模式,它注重學生獨立活動,著眼思維力和意志力培養。2.教學組織能力。模式的選擇只決定教學的基本形式和框架,而要使教學過程「活」起來關鍵看有效的教學組織。教學組織分為教與學的組織,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的組織。對於課堂教學組織,目前尤其要注重學生學的組織。因為學生的「學」未組織起來,教學活動就不可能按照既定的目標進入「狀態」,教學目標就不可能較好地達成。3.教授行為策略。教授行為策略主要是指課堂提問的策略、處理學生回答問題的策略、激發動機的策略、提示信息的策略(包括版書、演示、視聽方法等)、收集和處理信息的策略、引出見解的策略、作出結論的策略等等。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記)中講「道而弗牽,開而弗達」,以及西方古代教育家蘇格拉底的「產婆術」等,都強調在啟發引導和作出解答上,要把握「火候」,講究教授行為策略。教師的教授行為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教學組織的效果,並且,教師只有講究教授行為策略,教學工作才可能達到藝術般的高度,給人以藝術般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課堂教學自始至終一問一答,熱熱鬧鬧,由於問題頻繁而膚淺,學生大多是不加思索地回答。這種看似「啟發式」教學的「有序」開展,不僅不能真正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還將導致學生日後更大、更深刻的思維混亂。4.教學機智與表現力。教學機智即教學活動中的應變力和即時組織力,主要體現在對課堂偶發事件的處理上,能否因勢利導而又使教學活動不逾軌。教學表現力即教師運用各種教學工具的能力,它包括語言表達力、情感表達力及運用教學儀器設備的操作能力等。教師只有做到身心一體化的表達,教學要求和教學影響才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可以說,這是教師的「演技」。5.理論功底與知識面。教師的理論功底,一方面表現在課堂教學設計是否科學、實用,另一方面表現在課後自己說課的理性分析,能否據理「自圓其說」。教師的知識面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中,能否根據當時的教學需要,信手拈來相關知識充實教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課堂教學更加豐滿。教師表現知識面廣,還有利於「博學多才」形象的建立,為教師多增添幾份教學魅力。6.教師的氣質表現。教師的精神狀態、儀表體態、舉手投足的風格等都對學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正如一位日本學者所說的:「教學工作是以教師的整個人格決一勝負的職業」。評教學基本功,要注意或區別被評對象而有所側重,對於一般教師,重在教學設計的目標性、邏輯性,教學操作的規范性、技巧性等方面,以促使他們較好地適應教學工作,達到「會教」;對於骨幹教師,重在教學過程構建的創新、開拓性,教學操作的藝術性和個性化,以促使她們進入教學改革的前沿陣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成長為學科教學的領路人,對於同一層次的教師,評教學基本功還應注意抓主要矛盾,分析主要問題,明確主要努力方向。
10. 作文課如何評課
一、立足於作文課的教學內容
在各級各類公開課、觀摩課中,對於作文教學的評價大家關注的是授課人,即教師個體的教學組織、教學技術與教學風采。由於教師個體的差異顯而易見,這種只見教師而不見學生的評課,當然要受到質疑。在新課程的理念下,人們更改評課的視角,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評教,即學生在課堂中有沒有互動、有沒有合作?學生發言了幾次?討論是否熱烈等。著眼於外在形式的評課,其指向依然是教師的課堂組織與教學方法,而作文課上教師到底在「教什麼」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
王榮生教授一直以來主張從教學內容角度觀課評教,他認為「在評價一堂課的教學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學內容對不對;在感受課堂教學的活躍氣氛之後,更要關心學生是不是駐留了與教學內容相應的語文體驗」。
教學內容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際在「教什麼」的問題。課程標准對於小學階段作文教學提出了「寫話」和「習作」的要求,但具體要求又不詳。關於寫作教學的教學內容,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概述:一方面教師給出作文題目,學生在課堂內或課外時間自己寫作,作文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對學生作文的講評。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內容是「命題——學生自己寫作——批改——講評」,關於「如何寫作」,「怎樣寫作」的教學內容幾乎為空白。這種靠學生自主摸索的作文教學,往往費時而無效。還有一種教學內容,教師講解一定的寫作知識,如怎樣描寫、怎樣抒情、怎樣進行段落布局等等,這些寫作內容的教學往往又跟閱讀教學相結合,等到學生真的要動筆寫作了,往往發現教師教的這些寫作知識不怎麼好用。反觀這種教學,教師在課堂上教的是一些外在的、靜態的寫作知識,而寫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言語技能,從靜態的知識變為實踐的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經過一個漫長的轉換過程。
教師在作文課上不是什麼也不講,就是講一些沒有什麼幫助的寫作知識,作文教學內容幾近稀缺。教了的不管用,用了也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問題之症結是由於這些寫作內容的教學脫離了學生寫作的語境所致。
如何從教學內容的角度進行觀課評教呢?我們結合兩個作文教學的案例進行分析。於永正老師的《考試》(見《人民教育》,2006,5)一課在寫作內容上,教師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通過詢問學生是否願意考試,自然過渡到學生對考試的看法;
進行考試,並提出兩點要求(教師設下考試的陷阱);
批改試卷並講評;
教師引導,學生寫下自己的感受;
學生之間交流。
於老師通過這次另類的考試,讓同學們落入他預設的「陷阱」,從而讓學生獲得深刻的體驗與感受,在接下來的寫作中,學生自然個個暢所欲言。「情動於中而發於言」,作文是心靈的宣洩,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沒有心靈觸動,讓其無病呻吟,作文的質量是不言而喻的。讓學生多體味生活,充實他們的寫作素材,當然是一種積極可取的方法。但並不是每個小學生都有時間、機會能走出家門和校門去感受外邊的世界。那麼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感受生活的寫作內容。於老師解決的就是學生寫作內容問題。當然於老師整堂課通過建立一種和諧的對話關系,跟學生創設了一種平等對話的氛圍,也是這節課獲得成功的關鍵。
王崧舟的《親情測試》(見《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07.1)一課既沒有向學生傳授具體的寫作知識,也沒有對學生的寫作提出什麼具體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做了以下幾件事:
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干凈的紙;
在紙上寫下你最愛的五個人;
拿起筆來,劃掉其中一個;
再劃掉一個;
再劃掉一個;
最後再痛苦地選擇一下,劃掉兩個中一個。
課堂上除了有限的幾次師生對話外,教師更多地是讓學生體驗,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整堂課三分之二的時間教師用來解決寫作內容問題。也正是有了寫作內容的充實,在剩下不多的時間內,學生一個個才思敏捷,寫出了一篇篇讓人潸然淚下的文章。
由王崧舟老師的《親情測試》所引發的社會爭議我們暫且不說,從寫作內容的角度上看,王老師的課通過情意的創設,疏遠了現實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產生了一種與生活的「陌生化」感受,使得寫作內容與學生的情感體驗合二為一,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慾望。從教學內容分析,這種作文課應該是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