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語文語法知識
(3.分析多重復句的步驟:
①總覽全局,確定分句數目。
②理解全句語義,確立第一層次。
③辨析關聯詞語,依據搭配關系逐層分析。
[並列復句與承接復句的區別]
1.並列復句的分句是相互對稱的,成平行的雁行式排列。其基本格式是A,B,C……,分句的排列比較自由,有時可以前後對調。如:
他一邊看報,一邊聽音樂,一邊吃飯。
小李今年十八歲,小王二十四歲,至於老陳嘛已是年過古稀了。
2.承接復句的分句排列次序是由分句所表示的時間和事理上的先後決定的,因此,分句的派順序不能前後對調。其基本格式是A→B→C……成魚貫式的排列。如:
見過了小李和小王,老陳便帶著他們到田間去打穀子。
看過報紙,聽了兩段音樂,他心滿意足地去吃飯了。
[承接復句與連動句的區別]
1.承接復句的分句有語音停頓,書面上用逗號或分號標出這種停頓。連動句沒有。
2.承接復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語,連動句只能共帶一個主語。
3.承接復句在分句間可以用上關聯詞語,連動句則不能用。如:
過了那樹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庄便真在眼前了。(承接復句)
他上街買菜去了。(連動句)
[假設復句與轉折復句的區別]
用「即使(就算、縱然、哪怕、縱使、就是)……也……」這組關聯詞語組合成的假設復句。含有轉折意思(有的書稱為轉折式假設復句,有的稱之為讓步假設復句),它與用「盡管……還是……」這組關聯詞語組合成的轉折復句最容易混淆,其區別是:
1.讓步假設復句前後分句所說的事情都沒有成為現實,「即使」表示撇開的是虛擬的事實,是做最大的假設罷了。
2.轉折復句前後分句所說的事情都已成為現實,「盡管」所撇開的是既成事實。如:
即使明天刮風下雨,我們也要到達山頂。(「刮風下雨」說不準)
盡管今天刮風下雨,我們還是要到達山頂。(「刮風下雨」是確定的事實)
[條件復句與假設復句的區別]
相同點:前後分句的關系都是條件與結果的關系,都是沒有實現的事情。
不同點:條件復句著重於條件,假設復句著重於假設。
只要記住條件復句的幾種類型和關聯詞語就很容易區別了。如:
如果美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對抗,中國政府願意奉陪到底。(假設復句)
只要美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對抗,中國政府就要奉陪到底。(條件復句)
❷ 初中語文語法習題
如何學好初中語文
語文學習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語文基礎知識
語文基礎知識包括:字、詞、句(語法、標點、修辭)、文體知識、文學常識五個方面。
知識要點
一、字
1.字音:
漢語拼音規則,及容易讀錯的字。
掌握帶寫規則的重點字,這些字的音節拼寫對了,就可以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這些字分別是:
(1)維、會、溫、駝、優、流的拼寫規則
(2)英、呀、煙、葉、暈的拼寫規則
(3)公、榮、雄、翁、擁、窘的拼寫規則
(4)女、綠、掠、虐、與、機、區、需、魚的區別。
除此之外,再注意拼寫的隔音符號,皮襖pí ǎo兒化標音花兒huār輕聲不標詞。
2.字形:
注意形近字與同音字之間的區別。
大多是書下的注釋和書後練習中容易寫錯的字;也有同學作文中常見的錯別字。一般是書下帶注音的字,和書後的關於字音的練習。
學法指導
1、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
2、可以在平時自己常易錯的字記錄在一個本上,定時集中糾正
3、還可以進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組詞練習。
二、詞
知識要點
應掌握詞的本文,語境義,及辨析,近義詞,反義詞,辨析詞的褒貶義。
①詞的本義與語境不同的詞。
②近義詞的辨析:結合語境選擇恰當的詞語。
③結合語境判斷詞的褒貶,及正確理解發生的變化後詞的感情色彩。
學法指導
1.每學新課,先要將自己不會的詞語畫出來,通過查字典再結合語境理解詞語,不能死記硬背。
2.在具體語境中有的詞義發生變化,一定要加強理解這部分內容,
3.書下註解及課後練習的詞語部分應是重點
4.學習詞語應堅持「長流水,不斷線」,根據自己情況,每天都要學習和積累一定的詞語,到一定時期,自測之後,將還不熟悉的詞語用過篩子的方法挑出來,再次復習,直至越來越少。
5.將自己積累的詞語記在一個本子里,最好分類,既有利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有利於協作。
三、句
知識要點
(一)語法
應掌握短語、單句、復句這三方面知識
短語:五種基本結構,並列、偏正、動賓、補充、主謂
單句:六種基礎成份,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復句:七種基礎類型,並列、遞進、轉折、選擇、因果、假設、條件
學法指導
近年來由於淡化語法知識,有的同學以為語法不用學了,其實學語法對於我們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是非常有幫助的。運用這些語法知識分析理解文章內容;運用這些語法知識,使自己的文章寫得更加通順、簡明、連貫。
1.短語的學習不要脫離句子,要結合短語在句子中的作用,理解句子的組成。
2.單句的成份的劃分可以利用不同成分的基本位置,和結構助詞的不同用法來掌握。
①[狀語] (定語) 主語|| [狀語] 謂語 (定語) 賓語 <補語>
注意:表時間、地點的狀語一般在主語前。而表時間、地點的詞語如在謂語後,稱之為補語。
②巧用結構助詞「的」「地」「得」
「的」字前一般是主語或賓語的定語。
「地」字前一般是謂語的狀語。
「得」字後一般是謂語的補語。
3.對復句的復習主要是記住常用關聯詞以辨析復句的類型,熟記口訣,便於記憶。
有一個復句關聯詞語歌訣,幾分鍾就能背熟,可以一試。
既又也還表並列,不是而是別記錯;
不是就是是不是,或者要麼表選擇;
不僅不但表遞進,而且並且更還也;
雖然但是為轉折,盡管可是加可卻;
因為所以既然就,因而因此是因果;只有和才只有就,條件還有無論都;如果和就即使也,要是和就表假設。
4.學習語法知識重在運用語法知識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不必單純地死記語法的名詞術語、概念、理論,單句側重在病句修改;復句則重點關聯詞的運用;對復句中分句內容的理解。因此,在學習時應在掌握了語法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這些知識,為正確運用語言服務。
(二)標點
知識要點
1990年3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上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修訂發布的《標點符號用法》中指出:「標點符號是書面語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持和作用。因此,必須重視標點符號的使用。」
《標點符號用法》中列了16種標點符號。下面順口溜可幫助同學們記住這些標點號:
句、逗、頓,分、冒、問,感嘆號;(7種)
引、括、省,破、連、名,還有間隔和著重。(9種)
(其中「名」指書名號和專名號)
學法指導
在作文中能否正確運用標點符號。這里應注意的是有的同學作文中經常一逗到底,這顯然不行,另外,冒號、引號、分號、這些標點也容易出錯,這也是在作文中標點扣分校多的地方。另外冒號、引號也常易出錯,
如:①我說:「你來,他不來。」
②「你來,他不來。」我說。
③「你來」,我說,「他不來。」
這類的題型,幾乎每年都會考查,同學們復習時一定要注意。同時在閱讀中要會運用標點來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 修辭:
知識要點
應掌握三個方面知識,
1、八種修辭方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對偶、反復、反問、設問;
2、了解常見的八種句式:主動句,被動句,肯定句,否定句,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會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使用句式;
3、語言表達力爭做到簡明、連貫、得體。
學法指導:
在閱讀中分析理解修辭手法、句式變化的運用對表現中心有何作用。在寫作中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對語言的運用能力。
文體知識:
包括四部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文體知識。
1.記敘文
知識要點:
①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②人稱:第一(我)、第二(你)、第三(他,他們)
③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④中心:通過記人、敘事、狀物、寫景表達作者的思想。
⑤詳略:與中心有關內容詳寫,要具體、生動。與中心有關的次要內容略寫。
2.說明文
知識要點:
①對象特徵:事物的特徵,事理的本質。
②說明的條理:層次結構;說明順序,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③說明的方法:分類別,下定義,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列數字。
3、議論文
知識要點:
①論點: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
②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
③論證:論述層次,論證方法(例證法、引證法、對比論證法)。
4、應用文
知識要點:
要重點了解幾種常見應用文的格式。
(1)書信――一般書信和申請書、倡議書、感謝信等專用信、一般書信
①標題:一般情況下,書信無標題(發表的書信可根據書信的內容或主旨寫上標題。)
②稱呼:第一行頂格寫收信人的稱呼,稱呼後加冒號。
③正文:第二行空兩格寫正文。轉行,頂格寫。如果內容較多,可以分段。
④結尾:結尾要寫祝願或表示敬意的話,「祝」「此致」等詞語可以接正文寫,也可以另起一行空兩格寫。「進步」「敬禮」等詞語要另起一行頂格寫。
⑤署名和日期:在信文的右下方,分兩行寫。前一行署名,後一行寫日期。署名的前面,可根據需要寫明收信人的身份、輩份或單位。
⑥填寫標准信封
在信封左上角六個小方格內填寫收信人所在地區的郵政編碼。
在收信地區郵政編碼的下方,寫收信人的詳細地址或所在單位的詳細名稱。
在收信人地址或單位名稱的下方,居中位置寫收信人的姓名。
在收信人姓名的右下方,寫寄信人的詳細地址和姓名。
在信封右下角的小方格內寫寄信人的地區的郵政編碼。
(2) 通知
學法指導
對文體的知識既要掌握(不能死記硬背)又要運用,重點在運用這些文體知識,解決閱讀、寫作中心問題。具體指導結合現代文的閱讀與寫作。
三、文學常識
包括,小說、散文、詩歌的常識,了解基本篇目中涉及的主要的作家作品。
1. 有關小說、散文、詩歌
2. 知識要點。
小說
①特點: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間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②分類:短篇小說(含小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
③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時前面有序幕,後面有尾聲),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
④描寫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側面描寫。
散文
①特點:散文(狹義)是一種自由、靈活的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
②內容:或狀物,或寫景,或記人記事,所寫的總是作者感悟至深的生活經驗的一部分。
③形式:從作者主觀感受出發,以個人抒情為主,綜合運用抒情、敘述、描寫、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在結構和行文上,或層次清晰,結構嚴謹,或靈活自由,形散神不散;語言精練優美,富有特色。
詩歌
①特點:偏重於抒情言志,想像豐富,形象鮮明。語言含蓄、凝煉、押韻,句子大
體整齊,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
②體裁:詩歌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演化出許多不同形式。
❸ 初中語文語法知識總結,大俠幫幫忙
初中語文語法知識歸納
字 形聲字 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義,另一部分表示自的讀音
表示字義的部分叫形旁(義符);表示字音的部分叫聲旁(音符)
同一個形旁和不同的音旁結合,可以構成許多意義相關、表示屬於同一類事物的字
同一個聲旁和不同的形旁結合,可以構成許多聲音相同或相近而意義不同的字
(象形字) 用概括的線條描畫實物形狀
(會意字) 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配合成為一個新字以表示一個新意
(指示字) 用象徵性並具有指示作用的筆畫來表示意義
同音字 形體不同而讀音相同的字:1、讀音相同字形相似;2、讀音相同字形不同
形似字 在形體上較為相近的字:1、筆畫不同,字形差異細微;2、部首偏旁不同,字形差別明顯 多音多義字 一個字不止一個讀音、不止一個意義
詞 實詞
名詞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
表示1、人名;2、處所;3、時間;4、方位;5、事物;6、抽象概念
動詞 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
表示1、動作行為;2、存在變化;3、心理活動;4、可能、意願;5、趨向;6、判斷
形容詞 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或狀態的詞
表示1、形狀;2、性質;3、狀態〔形容詞常用來修飾名詞〕
數詞 表示數目:1、確數;2、概數;3、序數 常連用構成數量詞。表示事物單位的數量詞常用在名詞前邊;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數量詞常用在動詞後邊
量詞 表示單位
表示:1、事物的單位(1)個體(2)集體(3)不定量(4)度量衡;2、動作、行為的單位
代詞 起指示(或替代)作用的詞
包括:1、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稱;2、疑問代詞:提出問題;3、指示代詞:區別人或事物
虛詞 副詞 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 連詞 起連接作用;表示:1、並列關系;2、選擇關系;3、條件與副詞配合使用
介詞 經常用在名詞、代詞等的前面,和這些詞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較等
助詞 沒有獨立性,意義最不實在
分為:1、結構助詞;2、動態助詞;3、語氣助詞
嘆詞 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一般都是單用,位置可在句子的前、中、末,語句的意思不變
擬聲詞 摹擬聲音
詞彙
單義詞 只表示一個意義
多義詞 表示幾個互相聯系的意義
一個多義詞的幾個意義中,有一個是最初的常用的基本義;通過基本義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來的新義,是比喻義 同義詞 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
反義詞 表示的意義或者相反,或者相對的詞
短語:詞和片語合起來,構成短語(也稱片語)。組合不限於兩個詞,有時是三個或多個詞,如「中學語文」是兩個詞,「中學語文教材」是三個詞,「中學語文教材教法」就是四個詞。詞和詞可以按照不同的順序組合成不同的短語,如「學校管理」和「管理學校」;也可以藉助不同的虛片語合成不同的短語,如「父親的母親」和「父親和母親」。
一、短語的種類詞和片語合成短語,主要有六種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主謂短語和介賓短語。
1、並列短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並列組成的短語,詞與詞之間是平等的聯合關系,沒有輕重主次之分,這種短語稱為並列短語。例如: 報紙雜志 老師和同學 調查研究 唱歌跳舞
2、偏正短語偏正短語是由名詞、動詞或形容詞與在它們前頭起修飾作用的片語成的。名詞、動詞、形容詞是中心語,定語、狀語與中心語的關系,是偏和正的關系。(用()表示定語,〔〕表示狀語。)例如: (我的)老師 (清晰的)字跡 (一個)顧客 〔激動地〕說
3、動賓短語有的動詞單獨使用就可以表達一個明確的意思(不及物動詞);有的動詞還要在後邊帶上一個受動詞支配的詞,組成一個短語,才能表達一個明確的意思(及物動詞),這種短語叫做動賓短語。其中受動詞支配的詞是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表示賓語)例如: 吃晚飯 賣豆漿 誇獎我
4、動補短語動補短語是由動詞和在它後邊起補充說明作用的片語成的。起補充說明作用的詞是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結果、處所等。有些補語前頭要用結構助詞「得」,有些補語不能用「得」。(用〈 〉表示補語)例如: 盛〈滿〉 嚇〈跑〉 洗得〈干凈〉 睡〈在床上〉 和動補短語相類似的,還有由形容詞和補語組成的短語,補語對形容詞表示的性質、狀態起補充說明作用。例如: 暗得〈很〉 大得〈多〉 凍得〈麻木〉
5、主謂短語兩個詞之間是陳述和被陳述的關系,這種短語叫主謂短語。(用 表示主語, 表示謂語)例如: 養分多 舉止穩重 天氣好6、介賓短語介詞與其後面的名詞、代詞或者名詞性短語組合成介賓短語。起修飾或補充說明動詞的作用,表示時間、處所、方向、對象等。
二、句子及句子成分句子是由詞或短語構成的,是具有一定語調並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運用單位。根據結構可分為單句和復句。
單句的類型有主謂句和非主謂句兩大類。
復句分為單重復句和多重復句兩類。
構成句子的詞或短語間有一定的語法關系,根據不同的語法關系可分為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幾種成分。此外還有獨立成分。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賓語(主幹)。
主語: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情」。表示為:
謂語:謂語是陳述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表示為:
賓語:賓語在謂語動詞後面,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的問題。表示為:
定語:定語是名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名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狀、數量、所屬等。
狀語:狀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
補語: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的連帶成分,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
△1、單句主謂句:由主謂短語帶上一定的語氣、語調構成的句子。(主謂句的具體類型有很多種,我們這里只研究比較常見的主謂賓式和主謂式)例:我們喜歡(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主謂賓式)他〔非常〕健康。(主謂式)(他的)病症消失了。(主謂式)註:主謂賓式的句子中的謂語動詞是及物動詞。這樣,後面才有可能帶賓語;主謂式的句子中的謂語可以是形容詞或動詞,但動詞是不及物動詞。非主謂句:由主謂短語以外的其他短語或單個的詞構成。例;飛機! 站住! 哦! 嗚!(我們這里不做研究)結構復雜的單句的分析:一個單句的各個成分都由詞來充當,這個句子就簡單;如果由復雜短語充當句子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成分,單句就復雜了,它和復雜短語的道理是一樣的。例:1、(我們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2、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偉大人民的優秀之)花。3、〔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鞏固練習:用符號標出各種句子成分1、嚴肅地對待文章內容的人一定也在文章形式方面提出嚴格的要求。2、我相信,雷鋒的榜樣不僅給我們指出了正確的生活道路,而且增強了我們同一切舊思想、舊習慣堅決斗爭的勇氣。2、復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緊密聯系、結構相互獨立的單句即分句組成的句子稱為復句。根據分句之間不同的邏輯事理關系,可以把復句分為並列、承接、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等類型。(1)並列復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並列組合而成的,敘述相關的幾件事情或說明相關的幾種情況,分句之間沒有主次之分。常用的關聯詞語:「既A,又B」、「不是A,而是B」、「也A,也B」、「一方面A,一方面B」。例: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不是意識決定存在,而是存在決定意識。(2)承接復句幾個分句表示連續發生的事情或動作,彼此順序不能變動。常用的關聯詞語:「A,於是B」、「A,然後B」、「A,接著B」、「A,便B」。例:他們倆手牽著手,穿過樹林,翻過山頭,回到草房。(3)遞進復句由兩個有遞進關系的分句組成,後一個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個分句進了一層。常用的關聯詞語:「不但(不光、不只、不僅)A,而且(並且、還、又)B」、「尚且A,何況B」。例:他不僅學習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4)選擇復句幾個分句分別說出幾種情況,要求從中選出一種,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與其這樣不如那樣等意思。常用的關聯詞語:「或者A,或者B」、「不是A,就是B」、「是A,還是B」、「與其A,不如B」。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5)轉折復句由兩個有轉折關系的分句組成,後一個分句的意思不是順著前一個分句的意思說下去,而是來一個轉折,轉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關聯詞語:「雖然A,但是B」、「A,不過B」、「可是」、「然而」、「卻」等。例: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6)因果復句由兩個有因果關系的分句組成,分句之間是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常用的關聯詞語:「因為A,所以B」、「既然A,就(那麼)B」、「因此」等。例: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難從不氣餒。(7)假設復句由兩個有假設關系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某種情況,後一個分句說明由這種假設的情況產生的結果。常用關聯詞語:「如果(倘若)A,就(那麼)B」、「即使(縱然)A,也B」、「假如」、「假使」、「要是」等。例:假如產品質量不好,數量再多,也沒有使用價值。(8)條件復句由兩個有條件關系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提出一個條件,後一個分句說明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結果。常用關聯詞語:「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無論(不管)A,都(也)B」等。例:只有黨風在正,才能事業興。多重復句的分析多重復句是指分句之間的關系在兩個層次以上的復句。分析多重復句的層次和關系,可採用「劃線法」。用「」劃出第一層,並註明關系;用「」劃出第二層,並註明關系;依次類推。例:有一些人懷念他們的過去,但是過去的東西永遠不會再來了,因此他們感到將來的渺茫,從不把希望寄託在將來。 句子成分1、主語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物」。例如: (1)中國人民志氣高。 (2)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事業。2、謂語謂語是陳述主語的,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例如: (1)滿天烏雲頓時消散了。(2)樹葉黃了。(3)小王今年十六歲。(4)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5)明天星期日。(6)什麼書他都看。3、賓語賓語在動語後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問題。例如: (1)什麼叫信息? (2)門口圍關一群看熱鬧的。 (3)馬克思認為知識是進行斗爭和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服務的手段。4、定語定語是名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狀態、數量、所屬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穀,象一壟壟(全黃)的珍珠。(2)(三杯)美灑敬親人。(3)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4)(中國)的歷史有(自己)的特點。5、狀語狀語是動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經]走了。(2)咱們[北京]見。(3)歌聲[把王老師]帶入深沉的回憶。(4)科學[終於以偉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戰勝了神權。副詞、形容詞經常作狀語,表時間、處所的名詞經常作狀語,一般名詞不作狀語。動詞中除助動詞外,一般動詞很少作狀語,介詞短語常作狀語。一般狀語緊連在中心高速的前邊,但表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或介詞短語作狀語時,可以放在主語的前邊,如,[在杭州]我們游覽了西湖勝景。6.補語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的連帶成分,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例如: (1)廣大人民幹得〈熱火朝天〉。(2)他寫的字比原來不是好〈一點〉,而是好得〈多〉。(3)他生〈於1918年〉。(4)他坐〈在桌子旁〉。(5)顏色是那麼濃,濃得〈好象要流下來似的〉。7.獨立成分在句子中不與其他成分(主、謂、賓、定、狀、補)產生結構關系,但意義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種成分,用來表示稱謂呼叫,對事物原推測、估計、注釋、補充、感嘆、摹擬語氣等。例如: (1)事情明擺著,你看,我們能不管嗎? (2)十分明顯,不大大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四個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 (3)啊,多麼使人心醉的絢麗燦爛的秋色! (4)砰,砰,一陣槍聲傳來......充當獨立成分的,有的是一個詞,有的是短語,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較靈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8、復指成分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或短語指同一事物,作同一個句子成分。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書。 (2)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這已經成為。擋不住的歷史潮流。(3)這就是朝鮮戰場上一次最壯麗的戰斗--松骨峰戰斗。 在句子成份的定義上,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是相同的,只不過古漢語有特殊句式,它改變了成份的位置:文言語法變化不大,只是幾種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與現代漢語不同,下面分別加以說明:判斷句式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國策.齊策》)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被動句式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在標志的被動句,即藉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有標志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動詞後用介詞「於」表被動,「於」起介紹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史記.屈原列傳》)這里「惑」、「欺」的動作是由「於」後的「鄭袖」、「張儀」發出來的。有時也在介詞「於」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於......。」的形式表被動。如:「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於人。」(《資治通鑒》)用「見」、「於」,「見......於......。」表被動。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同上)「暴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豐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用「為」,「為......所.....。」表被動。如:「(巨)偏在遠郡, 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鑒》)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無標志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鑒》)這里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倒裝句式(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王—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倒裝形式: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後說)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實際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賓語前置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第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亞父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 定語後置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並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後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及:「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鍾山記》)等。應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後置只限於表示修飾關系的句子,表領屬關系的定語則不後置。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兩個「於藍」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做狀語。第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如:「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即「以事具告。」這種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動詞賓語,實際就是「以事具告(之)。」還有一種民政部要注意,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譯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狀語,又可譯為「生在我的前面」,作補語,一般來說仍作補語,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則一定要作狀語。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中都有,不過,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省略主語有承前面的主語省略,有呼應下文省略,在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主語。文言文中的第三稱代詞「之」、「其」不能作主語,也是文言文中主語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年矣,而鄉鄰之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飢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時一個復句或一段話中多處省略主語,這些主語並不一貫,即所指不是同一對象,在閱讀和翻譯時要注意。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在翻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的主語要補充出來。省略謂語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下文或因對話而省略的。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後一分句省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的為主要補充出來。省略賓語賓語的省略有兩種情況:省略動詞的賓語和省略介詞的賓語。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句話就省略了動詞謂語「拜」的賓語「之」又如:「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這句話中省略了介詞「與」的賓語「之」。在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動詞賓語或介詞賓語要補充出來。省略介詞在文言文中,介詞「於」和「以」常被省略。如:「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張衡傳》)句中省略了介詞「於」。又如:「賜之彘肩。」(《鴻門宴》)句中省略了介詞「以」。澤為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介詞也要補充出來。疑問句式文言疑問句,一般都有疑問詞,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有時也不用疑問詞。另外,還有些表示反問的習慣用法。否定句式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詞有否定副詞(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詞(莫)以及否定性動詞(無)。
❹ 怎樣學習初中語文語法知識
如何學好初中語文?語文學習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語文基礎知識語文基礎知識包括:字、詞、句(語法、標點、修辭)、文體知識、文學常識五個方面。知識要點一、字1.字音:漢語拼音規則,及容易讀錯的字
❺ 有關初中語文基本語法知識的語法書
語文基礎知識手冊呀。這本書很好用,蓋全了語文的精華,高中學語文還必須得回准備現代漢語詞典,大本答的那種哦,小種的是不行的。還有一本就是文言文字詞字典了,這也是學好文言文很重要的。 希望這三本書對你有用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