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論述性文本進行自主復習,寫總結,包括知識,方法,心得
2011年廣東高考語文試卷分析及2012年命題趨勢展望
2011年,廣東省進入自主命題的第8個年頭,語文試題無論從內容還是結構上,已經漸趨成熟和穩定,人文性、工具性和本土化更加明顯。試題穩中有變,更結合現實和注重能力考查,並大有積極向基礎知識回歸的意向。
一、2011年廣東省高考語文試卷的命題特點
1.基礎題更加強化課標提出的高中語文教育三大基本能力的培養
「注重語文實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這是《2007年課程標准試驗區語文考試大綱》要求考查的三大語文能力。體現在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里的字音、字形、成語、語病和語言運用題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前四道選擇題在題型上繼承前幾年的傳統,保持不變,語言運用今年考查選擇關聯詞填空和散句改整句以及寫主持串台詞,這些試題都屬於能力考查類型的試題,在回歸語文基本素養養成方面,有良好的導向作用,也正好應和了目前社會上人們對語文教學的詬病。回歸課堂,回到漢語言文學本身,今年的廣東語文高考題目,給了一個很好的回答。
2.閱讀題選材文質兼美,更加凸顯地域性和時代感
2011年廣東省高考語文試題閱讀文本的取材都是文學性較強,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哲理感悟,難易適中比較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文本。文言文選自葛虛存的《清代名人軼事•將略篇》,文字通俗易懂,考點集中突出。而蘇軾的《減字木蘭花》也平易淺顯,所設置題目也是同學們平常經常練習的內容和情感分析類試題。文化類論著選擇了蔣孔陽的美學論文,本身就是審美能力的考查,而文章又結構清晰,極富鑒賞性和教育意義。選考類的兩篇文章,一篇是廣東作家寫的(陳秉汗,廣東饒平縣文聯作家),一篇是寫廣東詩人的(梁宗岱,廣東新會人),可見命題人在選材上煞費苦心。試題選用上注重地域性和本土化,本身是自主命題的特色之一,本土化的材料和語言,能讓考生讀來倍感親切,同時也會使廣東考生更加關注本土文化及其優良傳統。綜觀閱讀選材,不管是古文還是現代文,都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對高考大閱讀所提出的要求:注重培養文學鑒賞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3.作文題關注現實,切近人文
關注社會,立足現實,這是高考作文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廣東省自主命題以來的高考作文題常常有對現實社會的折射和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傾向。今年的作文題目「回到原點」是一個動賓結構,因此重點是「回到」。命題者的意圖是要考生結合生活體驗和認識,談如何回到原點。「原點」的本意是一個地理學概念,同時也是一個數學概念和一個哲學概念,因此,審題時首先要將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根據提示,可以切入一個相對熟悉的角度,可寫生活的原點、感情的原點、生命的原點、人性的原點、思想的原點、心態的原點、歷史的原點等等。好作文需要考生從經歷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轉化到總結生活經驗、指導生活未來、創造美好生活這樣一個良性的軌道。總之,該題寫作較寬泛,難度不是很大,但拿高分不容易。關鍵是選擇的角度是否切入考生的內心世界和當下社會生活,構思立意是否出奇出新。
二、2012年考生的復習策略及解題訓練
1.宏觀把握,目標明確,完善語文知識系統
綜觀近幾年廣東省的高考語文試題,試卷的總體結構、題型、題量,能力檢測趨向等都沒有大的變化,保持了試卷的穩定性。據此,高三復習時就應對整份試卷的構成進行分析,對各個考題及其分值設置及各個部分做題時間的安排心中有數,只有明確復習目標,合理定位,科學訓練,才能提高自己的得分。為了保證我們目標的達成,我們要建立基本的語文知識系統,然後再將總的目標分解,確立各部分的目標分,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及重點突破對象。
語文學科同一切學科一樣,均有自身的知識系統。理清這個系統,有利於復習時明確目標,有利於復習時形成知識網路,有利於答題時尋找解答依據。因此,建立語文知識系統,是第一階段復習備考工作的重點。建立完整的語文知識系統,指的是整理、完善語文知識的各個系統。語文知識的大系統包括語音知識系統、文學知識系統、詞及短語系統、單復句知識系統、修辭知識系統、標點知識系統、現代文體知識系統、古今文學常識系統、寫作知識系統、文言知識系統等;語文知識的小知識系統即為每一個語文知識點的性質、分類、意義或用法。如「詞」這個小系統,就包括詞義、色彩輕重、范圍、搭配、語體等。甚至還可分得更細,如詞語的感情色彩。在第一輪復習中,需熟悉大系統和小系統,並在復習具體知識點時,有意的將所復習的知識點和其所屬的知識系統聯系起來。這樣做有益於開展全面深入、有目標的復習。
2.夯實基礎,加強積累,
每年的語文高考的基礎題,都不是偏題怪題,考生在平時的復習中要注意加強積累就行了。具體說來,語音部分試題內容全部出自考綱要求所掌握的2500個常用字和1000個次常用字里,形式上連年是比對考查形式(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字形題已多年未考,此考點往往被集中隱性體現在作文錯別字的扣分里邊,平時作文就要注意克服錯別字。詞語部分的考查,近四年採用情景語段判別詞語的方式,對象主要是成語,今年出現了一個雙音節詞語「詬病」,但是難度不高。病句部分是必考的,題目設置不外乎是常見病句類型里邊的「句式雜糅」「概念混淆」「搭配不當」等六種形式,總體難度不大。復習時我們只要抓住病句的類型一一排查即可。題目中的「沒有語病的一項」設置也是很科學的,使考查具有了全面性和靈活性。連貫銜接題需要有較強的語文素養和較為嚴密的邏輯思維,但選擇題的形式降低了題目的難度,一般找出暗示性的關鍵詞語即可,而所有這個題目的用料,都是有著內在的邏輯性的,找到切口,解答不難。連續幾年的廣東語文高考的語言運用題,涉及到信息的獲取(讀圖)、提煉(不同信息的轉換)及表達,今年突然回歸到基本語文能力的考查,填關聯詞和整合散句以及寫主持詞,這說明我們更需要加強基礎能力的培養和語文基礎知識的復習。這些題目說明一點:高考復習沒有捷徑可走和空子可鑽,最正確的方法就是踏踏實實地復習各考點,加強語言運用的訓練,投機取巧是行不通的。
3.古詩文板塊要精益求精,狠抓落實
文言文實詞(第5小題,包括:陌義、多義、古今異義、通假、活用等)、虛詞(第6小題)考查仍然是對以往的繼承,考點分布科學,需要積累。文章內容理解為第7、8小題,但是兩題有重疊之嫌。古文知識考查分類一般為兩大類:字詞類和句式類。要加強特殊句式的理解和分析。自2007年始設置斷句題以來,這個題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分值由3分提高到4分,我們在抓好斷句的「標志」詞以外,還要多加誦讀,培養語感。翻譯題的難度逐年下降,但得滿分率也不容易。古文翻譯無非就是考查詞語(陌義、多義、古今異義、通假、活用等)和句式(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我們在平時的復習中可以抓緊這兩方面。古詩詞鑒賞考查重點仍是古詩的思想感情、表現手法、形象、語言,尤其注意意象的鑒賞和思想感情等,就今年的《減字木蘭花》來講,與前兩年相比,難度有所下降,問題設置也比較具體簡易。默寫題,近五年都是四選三,給考生一定的選擇的餘地,今年試卷中的四個小題都是考綱中要求的,其中文言文兩篇,詩詞曲兩首,所以,考生應踏踏實實背下考綱中要求背誦的篇目,在答題中注意句中的容易錯的字的書寫。
4.現代文閱讀要理清思路,重視文本的基本結構和核心概念
論述類文章的文本一般專業性強,觀點新、奇,有內涵和哲理,閱讀時,未必需要考生在內容上讀得特別透,有些文本能清楚作者的核心觀點和核心概念,理清論證的思路就可以了。今年的文本《美和美的東西》結構很清晰,閱讀難度不大,從答題的角度看,尊重文本是第一原則,因為有些專業性的知識不好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選擇題的每個選項都要找讀原文本的依據,簡答題也要緊扣文本,這樣才可抓到采分點。
選考類閱讀文本考綱中規定文學類包括小說、散文、詩歌和戲劇,實用類包括傳記、新聞、報告和科普文章。不管是閱讀還是答題,每種文體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傾向,所以考生要有文體意識。文學類閱讀這幾年都是考小說或散文,今年考的是小說,小說復習要重視小說的三要素:情節、環境和人物,以及有由它們所承載的主題。答情節題重在篩選和概括,要全面准確。人物分析題要緊扣文本,吃透作者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深意。環境描寫或交代人物活動地點,或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或交代人物身份,暗示人物性格,或襯託人物心理,或暗示故事的結局。實用類板塊考試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答非所問,也有一些考生答案開始很好,但中途易轍,沒有完成問點的要求,因此在答題時,要仔細審題,問啥答啥。
5.作文要化大為小,化虛為實,語言要自然真實,有點文采
作文板塊是語文試卷中的大頭,要抓的東西的確很多,建議在確保審題正確、中心突出的前提下,過好選材、立意、語言三關,無疑為得較高分數加上了最重的砝碼。在審題方面,既不要在考場上刻意往深了想,也不要妄自菲薄,總認為自己寫出來不行,這樣就更束縛自己的思維。從「常識」到「與你為鄰」,再到今年的「回到原點」,考生要學會化大為小,化虛為實,同時語言要自然真實,有點文采。從這幾年的作文評卷的指導思想看,考生只要符合題意,思路清楚地把自己的立意表達出來就可以拿一個不錯的分數,如果再有點文采和漂亮的卷面,分數不會低。
6.養成卷面整潔、答題規范的好習慣
卷面整潔,字體工整對提高語文分數是很有效的。養成答題規范的習慣,也可以幫助我們盡量多拿分。我們同學在答題時的不規范主要表現為:不分點作答;遺漏觀點,直接說理由;不結合文本論證等。這些都嚴重影響得分。根據筆者多年高考閱卷的感受,答卷寫字不一定要很好,但要力求清楚,讓評卷人易讀易認。主觀題的答案要簡明扼要,盡量分條陳述,橫線不留空白;作文卷面不要潦草,切忌塗改。卷面整齊、清潔、格式正確,給人美的感受,評卷者從中獲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可給分可不給分時給你分,可扣分可不扣分時不扣你的分,你將獲益匪淺。
三、廣東省高考語文試卷的命題趨勢
談趨勢,也只能就試卷的基本結構和大致方向姑妄而論。
自廣東省自主命題8年來,語文高考試卷的格局基本確定,那就是是六大板塊,24小題。2011年一個微小的變化是22題分成了兩個小題,每個3分,但整體框架還是沒變,所以,估計目前已趨定型的大的結構布局是將來命題的主要趨勢。
基礎知識部分,前四道選擇題題型基本不會變,堅持考查語言基礎知識的原則,題干、考點基本相同。字音題都是選出每對讀音都不同的一項,每對又分別是音近、形近和多音三種;詞語題都是在語境內考查,判斷正確與否;語病題都是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排序題也還是選擇形式出現。預計2012年還會保留這四道題,但個別題的問法會改變。
廣東語文高考的文言文選材難度適中,甚至可以說淺易,題目也是常規題:實詞、虛詞、人物性格分析、對文意的理解和斷句翻譯,唯獨2008年考過句式。
古詩鑒賞題近五年考的都是唐宋兩個時代的作品,唐宋詩詞是廣東省命題組命題的主要范圍。但是2006年選了清朝嘉慶年間進士譚敬昭(1774~1830)登廣州粵秀峰晚望的詩,雖然題目難度不大,但這種就地取材以彰顯地方特色的命題思路,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肯定的,值得留意。
論述類文章的閱讀理解考察的題型基本固定,兩個選擇題,其中一個是雙選,一個是單選,兩道簡答題,雙選題多選不給分,對一項給2分。近幾年都是這種考查方式,預計2012年還會以這種方式命題。
2011年最大的特點是選考類閱讀兩篇文章都彰顯了地方特色,這是一個亮點,也給了我們一個暗示。預計來年還會繼續在試卷中強化這一特點,所以有必要在復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本土文化,了解嶺南文化。
語言運用板塊今年有點出乎意外,但又在意料之中。連續多年的圖文轉換題之後,今年突然回歸語文基本素養的考查,這就給了我們一個警醒:在復習這個內容時,不要一味求新求異,一切還是要以抓基礎為主。語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語文。
關於作文,命題依舊材料加命題方式,似乎命題者在刻意淡化審題,而強調關注現實,關心成長,歷練精神。在這一點上,廣東的高考作文命題,一直在探索既有一定的限制條件,又可以充分發揮考生才能的路子,這是值得肯定的思路,相信明年還會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
根據高考試題的走向,新一年的語文試題,必將繼續加強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測試,尤其是對語言運用的考查。如特別強調詞語在語境中的意義,虛詞在句子結構中的作用,成語的附加意義(如詞語的感情色彩等)。在句子運用方面,則會進一步強調其生活化功能。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試題是由考試的選拔性質所決定的,考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按照「考試說明」的要求,作必要的分點復習和練習,也要注意在平時的一切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語言使用能力。
2.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二文學常識
我將重新給你作者的資料:毛澤東,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求學。畢業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1924年國共合作後,在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曾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編《政治周報》,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1926年11月先後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
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緊急會議上,他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並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後,到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秋收起義。接著率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發動土地革命,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同朱德領導的起義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他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書記,朱德任軍長。以他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國民黨政權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展武裝斗爭,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道路。從1930年底起,同朱德領導紅一方面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領導集團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後,將毛澤東排斥於黨和紅軍的領導之外,他們執行不同的戰略和政策,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1934年10月,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長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結束長征。
抗日戰爭開始後,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努力發動群眾,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了許多大塊的抗日根據地。1938年10月,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原則。1942年,領導全黨開展整風運動,糾正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使全黨進一步掌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方向,為奪取抗日戰爭和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1943年,領導根據地軍民開展生產運動,渡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同年3月,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開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毛澤東思想在這次大會上被確定為中共的指導思想。他從七屆一中全會起至1976年逝世為止,一直擔任中共中央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他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任職到1959年。從1960年冬到1965年,在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初步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使國民經濟得到比較迅速的恢復和發展。
1966年,由於對國內階級斗爭形勢作出了極端的估計,他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運動,這個運動因受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操縱而變得特別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預計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續十年之久,使中國許多方面受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
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五卷)。
戴望舒簡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生於浙江抗州。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6年同施蟄存、杜衡創辦《瓔珞》旬刊,在創刊號上發表處女詩作《凝淚出門》和譯魏爾倫的詩。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蜂一起創辦《文學工場》。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
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志的編輯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學,入里昂中法大學。1935年春回國。1936年10月,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創辦《新詩》月刊。
抗戰爆發後,在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起出版《耕耘》雜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在獄中寫下了《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心願》、《等待》
等詩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建國後,在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著作書目:
《我的記憶》(詩集)1929,水沫
《望舒草》(詩集)1933,現代
《望舒詩稿》1937(自費出版)
《災難的歲月》(詩集)1948,星群
《戴望舒詩選》1957,人文
《小說戲曲論集》1958,作家
《戴望舒詩集》1981,四川人民
翻譯書目:
《少女之誓》(小說)法國沙多勃易盎著,1928,開明
《鵝媽媽的故事》(童話)法國沙.貝洛爾著,1928,開明
《義大利的戀愛故事》與趙景深、黎錦明合譯,l928,亞細亞
《天女玉麗》法國保爾.穆杭著,1929、尚志
《愛經》古羅馬古沃維提烏思著,1929,水沫
《屋卡珊和尼各萊特》(法國古彈調)1929,光華
《唯物史觀的文學論》法國伊可維支著,1930,水沫
《一周間》蘇聯里別進斯基著,與蘇漢合譯,1930,水沫
《麥克倍斯》(話劇)英國莎士比亞著,1930,金馬
《青色鳥》法國陀爾諾夫人著,1933,開明
《法蘭西現代短篇集》(選譯)1934,天馬
《高龍芭》(中篇小說)法國梅里美著,1925、中華書局
《義大利短篇小說集選譯》1935,商務
《比利時短篇小說集選譯》1935,商務
《西班牙短篇小說集選譯》1936,商務
《比較文學論》法國提格亨著,1937,商務
《密友》義大利皮藍德婁等著,與人合譯,1941,三通
《惡之花掇英》(詩集)法國波德萊爾著,1947,懷正
《洛爾伽詩鈔》西班牙洛爾伽著,1956,作家
《戴望舒譯詩集》1983,湖南人民
徐志摩 (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 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 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 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 1921年赴英國留學, 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 研究政治經濟學。 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 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 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 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 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 、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 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 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 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 《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 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 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 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1927年參加創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 月刊創刊後任主編。並出國游歷英、美、日 、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 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 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 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 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 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雲游》,散文集《落葉》、 《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 《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 ,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 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 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 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 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 《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
艾青(1910——1996),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原名蔣海澄、曾用過林壁等筆名。他出生於浙江金華鄉間一個地主家庭,但由一個貧苦婦女的乳汁養育長大,從幼年起心靈便濡染了農民的憂郁。艾青青年時期主要興趣在繪畫,曾就學於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1929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回國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同年7月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監禁三年之久。在監獄里,艾青無法繼續從事繪畫藝術,便「從繪畫轉變到詩」。他在獄中寫作的《蘆笛》一詩,典故出自現代派詩人阿波里內爾的詩句:「當年我有一支蘆笛/拿法國大元帥的節杖我也不換。」蘆笛象徵藝術,大元帥節杖則象徵反動權力。這表明,艾青的詩歌創作,開始便是與反動權勢回對立的。
艾青三十年代前期至中期的作品,或寫異域的現代都市,或寫半殖民地的中國的現實,大都閃爍著象徵主義的色彩與批判的鋒芒。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最著名的篇什。這首詩以抒情主人公「我」與乳母大堰河及其一家的關系為主線,以大堰河一生的悲慘遭遇為副線,深刻地展示了舊中國農村凋敝衰敗的景象和勤勞善良的中國農民的凄苦人生,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大堰河的真摯感情。這首詩寫於詩人被監禁期間,一個下雪的早期,羈難中詩人由眼前飄灑的雪片,聯想到大堰河「被雪壓著的草蓋著的墳墓」,含淚寫下了這首詩。毫無疑問,他從農民母親那裡獲得了對抗命運的力量。
1937年抗戰爆發後,艾青立刻投身於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之國。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憤地訴說著民族的苦難:「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同時,他也以真誠的歌喉,傾吐著對祖國大地的熱愛。詩人把自己比擬為一隻鳥,即使喉嚨嘶啞,也要歌唱「這被暴風所打擊著的大地」,即使死了,「連羽毛也要腐爛在土地裡面。」詩人放聲贊頌那些為祖國和民族挺身而戰的戰士。《他死在第二次》、《吹號者》都是這類詩篇的傑作。可以說,艾青自己也是一位勇敢的「吹號者」,他用詩歌吹響了民族解放戰爭的戰斗號角。
從吹奏蘆笛到吹響號角,艾青詩歌創作軌跡的演變,在中國新詩史上有重要意義。艾青的詩,與阿波里內爾、維爾哈倫等現代派詩人有密切的聯系,但艾青把現代派詩藝與為民族、人民呼喊的內容結合起來,從而接通了五四時期《女神》等作品開啟的戰斗傳統,又對後來的年輕詩人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七月派」詩人綠原曾說:「中國的自由詩從『五四』發源,經歷了曲折的探索過程,到三十年代才由詩人艾青等人開拓成為一條壯闊的河流。」《〈白色花〉序》這樣的評價是很准確的。
四十年代初,艾青從國統區奔赴延安,在解放區的新天地里生活、創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詩人又積極投身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又擔任了文藝界的一些行政領導工作。但無論是在炮火紛飛的日子,還是繁忙的行政事務中,詩人始終堅持創作不輟,甚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被下放的時日里,他的詩心也仍然在躍動。1976年「四人幫」粉碎後,詩人冤案平反,再次煥發創作青春,寫作並發表了《魚化石》等優秀作品。1976年詩人自己編定《艾青詩選》,交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詩選收錄了詩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詩人的創作歷程和風格特徵。
《左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編年史。《左傳》後人將它配合《春秋》作為解經之書,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西漢時稱之為《左氏春秋》,東漢以後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戰國策》是匯編而成的歷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資料,主要出於戰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記載,匯集成書,當在秦統一以後。原來的書名不確定,西漢劉向考訂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策》。總共三十三篇,按國別記述,計有東周一、西周一、秦五、齊六、楚四、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衛合為一、中山一。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一。以策士的游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這一時期各國政治、外交的情狀。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戰國策》雜記東西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諸國之事。其時代上接春秋,下至秦並六國,約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書名或曰《國策》,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它的作者不可考,有人疑出於蒯通。大概是秦漢間人雜采各國史料編纂而成。後來劉向重加整理,定名為《戰國策》,遂相沿至今(一九七三年底,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大批帛書,其中一部分,經文物考古工作者整理研究,共二十七章,三百二十五萬行,一萬一千多字,定名為《戰國縱橫家書》。其中十一章內容見於《戰國策》和《史記》,文字大體相同。另十六章,是佚書。這部大約編成於秦漢之際,類似後來劉向重編許多縱橫家言為《戰國策》所根據的一種被埋沒的縱橫家言的輯本。其中佚書為司馬遷、劉向所未見,為戰國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戰國策》的基本內容是戰國時代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其有關的謀議或辭說。它保存不少的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春秋以來,長期分裂戰亂,人民無不渴望解甲息兵,恢復和平統一生活。諸侯中的強大者,都想「並天下,凌萬乘」。所以戰國末年,秦齊二國皆各自稱帝。由於社會變革的影響,「地勢形便」的秦國後起變法以致富強,打破六國均勢局面。從此以後,秦以新興力量向外擴張,企圖蠶食諸侯,統一海內,引起各國間的復雜矛盾和斗爭。在這種情況下,諸侯間的勝負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武力,但也決定於謀臣策士的勝算和縱橫勢力的消長。所謂「橫成則秦帝,從成則楚王」,那就是說,勝負的最後關鍵並不完全決定於軍事,而更重要的是決定於政治的巧妙運用。這時候,春秋時代所講的禮法信義,不得不變為權謀譎詐;從容辭令的行人,不得不變為劇談雄辯的說士。所以《戰國策》中所載一切攻守和戰之計,鉤心斗角之事,正是這一時代政治斗爭的反映。而其時許多謀臣策士的游說和議論,也是春秋時代行人辭令的進一步發展。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魯迅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使用的筆名。
魯迅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破落的大家庭里。紹興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傳統的地方,保留有眾多的名勝,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留下的遺跡,近代反清女傑秋瑾從容就義的軒亭口,等等。民間還有各式各樣的戲劇演出和傳說故事。鄉親們最津津樂道的是兩個「鬼」:一個是「帶復仇性的,比別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強的鬼魂」——女吊;另一個是腰束草繩,腳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無常」。鄉土傳統與民間文化,深深地影響著魯迅的一生。魯迅從小就表現出活潑的性格。因為外祖母家在農村,魯迅也就有了一批農民小朋友,一起在朦朧的月色下,劃著白色的小航船,趕去看戲;回家的路上,肚子餓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魯迅還在叫做「百草園」的後園里,發現了大自然的無窮趣味: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椹;蟋蟀彈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烏;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傳說……正是這樣自由的童年生活,開發與培養了未來作家魯迅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6歲時魯迅告別了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拜本城中極方正、極有學問的壽鏡吾老先生為師,一直讀到17歲。在這里,他熟讀了儒家的經典,又在課余廣泛閱讀了儒家之外的各種雜書:小說,野史,筆記……不僅關注歷史、人事,也注意觀察自然。這樣開拓了魯迅廣闊的精神空間,為魯迅以後思想與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寬廣深厚的知識基礎。
魯迅的童年也有陰影:13歲那年,祖父因故入獄,不得不隨著全家到親戚家避難;以後父親病重,家庭生活也從小康陷入困頓。作為長子的魯迅,不得不經常出入於當鋪與葯店,在周圍人的歧視與侮辱中,感受社會的冷酷與勢利。父親最後因庸醫的延誤而過早離世,更給少年魯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開始了對中國社會、文化、人世與人心的思考。
魯迅曾經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作為一種報刊文體,它的最大特點是能夠對正在發生的社會、思想、文化現實作出最迅速的反應,並及時得到社會的反響。因此,它是魯迅這樣的時刻關注國家民族命運、民眾疾苦的知識分子,與他所處的時代保持密切聯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魯迅又說,雜文作者的任務,「是在對於有害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並因此把雜文分為「社會批評」與「文明批評」兩類。魯迅一生都在戰斗,懷著「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鋒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圍的對人的奴役與壓迫(民族的奴役、階級的壓迫、男性對女性的歧視、老人對少年的摧殘、強者對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說他這樣做,並不是個人的意氣,而是為了中國與人類的「將來」,因此他的一切批評「實為公仇,絕非私怨」。魯迅的15本雜文集,就是從五四前後到30年代中期中國社會的忠實記錄,就是一部思想、文化發展的歷史。而作為一個作家,魯迅更為關注的是在歷史事變背後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應與變動。魯迅曾充滿自信地說:「『中國大眾的靈魂』,現在是反映在我的雜文里了。」在這個意義上,魯迅的雜文就是一部活的現代中國人的「人史」。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國的社會與歷史,特別是要了解中國人,那就讀讀魯迅的雜文吧。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興),1904年11月25日生於成都一個舊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進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讀書,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下,大量閱讀西方文學和社會科學著作,尤其受到社會主義思潮中無政府共產主義理論的影響。1921年與朋友一起參與半月社和均社等社會團體的工作,1922年開始發表詩歌創作。1923年4月離開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並在東南大學附中讀完中學。1925年與朋友組織民眾社,辦《民眾》半月刊,並從事無政府主義的理論探索和社會運動。
1927年巴金赴法國巴黎求學,這期間積極參與營救被美國政府陷害的義大利工人領袖薩坷、凡宰特的國際性活動,並受其影響寫作了中篇小說《滅亡》,歌頌為理想而獻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國後,因無政府主義運動已經失敗,將絕望與憤怒的心情寄託於文學虛構。所創作的小說有兩大主題: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會專制制度的罪惡,代表作有《春天裡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熱烈、真誠,文字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
巴金於20世紀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斷到南方和北方去旅遊,寫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記。1934年秋去日本,寫作小說《神》、《鬼》、《人》,風格漸趨平和穩健。1935年回國參加朋友創辦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總編輯。編輯了《文學叢刊》、《譯文叢書》、《文化生活叢書》等大型叢書,在發現文學新人,推薦優秀作品方面,為20世紀30-40年代的新文學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抗戰爆發以後,輾轉於廣州、桂林、上海、重慶等地,將理想融入知識分子的民間出版事業。抗戰後期創作風格轉變,以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為主,表現出深厚的人道主義,代表作有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
1949年以後,歷任全國文聯三、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主席,作協上海分會主席、名譽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收獲》和《上海文學》主編,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現任中國作協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多次出國訪問,創作了大量散文游記,以及反映朝鮮戰爭的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頌新的時代和歌頌英雄為主調,並與作家靳以創辦合編大型文學刊物《收獲》。
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陸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愛妻。1973年起悄悄翻譯俄國民主革命家赫爾岑的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1978年"文革"結束後,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識分子在20世紀所走過的道路和教訓,並以個人為解剖對象,寫作了五卷《隨想錄》(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教訓,挖掘知識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革博物館,寫得沉重、真誠、深刻,被文化界譽為是"一部說真話的大書"。
因為資料過多,你加我為好友還有克我空間里查詢。
3. 梁宗岱的可愛宗岱
詩人彭燕郊有篇寫梁宗岱的文章,題目叫《可愛的梁宗岱先生》。的確,生性放盪不羈、愛與人爭辯的梁宗岱先生,確可謂之「可愛」。梁宗岱的可愛,主要緣於他的好辯,而且他與人爭辯的緣由,多是純粹的理論問題。1931年1月,徐志摩等人創辦的《詩刊》創刊,上海新月書店發行。創刊號發行不久,遠在柏林的梁宗岱寫信給徐志摩,談論他對《詩刊》的看法。信末,梁宗岱說:「這種問題(即詩)永久是累人累物的。你還記得么?兩年前在巴黎盧森堡公園旁邊,一碰頭便不住口地啰嗦了三天三夜,連你游覽的時間都沒有了。」
即便如此,梁宗岱的好辯,徐志摩也算不上領教最深的一個。游歐時就與梁宗岱熟識、回國後又一起共事且同住、被梁宗岱稱為「畏友」 的朱光潛,感受無疑要深刻的多。梁宗岱曾說:
「朱光潛先生是我的畏友,可是我們意見永遠是分歧的。五六年前在歐洲的時候,我們差不多沒有一次見面不吵架。去年在北京同寓,吵架的機會更多了:為字句,為文體,為象徵主義,為『直覺即表現』……」而這段文字,是梁宗岱在日本時,見到朱光潛發表的文章,「胸中起了一番激烈的辯論」卻無法當面爭辯,只好訴諸文字的說明。這次爭論的是「崇高」問題--即收入他的《詩與真二集》中的《論崇高》。
但著文辯論並非因為梁宗岱身邊缺乏爭論的對象。巴金先生1936年1月寫於橫濱的散文《繁星》,寫的是他與梁宗岱在日本的交往,其中寫道:「我和他在許多觀點上都站在反對的地位,見面時也常常抬杠。但我們依舊是朋友,遇在一起時依舊要談話。」
難怪詩人楊建民稱爭辯是梁宗岱的「生活方式」。而1930年代北大教授溫源寧,在他那本用英文寫的《不算知己》中,則留有梁宗岱與人爭辯時的生動描述:
「宗岱喜好辯論。對於他,辯論簡直是練武術,手、腿、頭、眼、身一起參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辯論,他這種姿勢尤為顯著:跟上他的腳步,和跟上他的談話速度一樣不容易,辯論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聲喊叫,他打手勢,他踢腿。若在室內,也完全照樣。辯論的題目呢,恐怕最難對付的就是朗弗羅和丁尼孫這兩位詩人的功過如何。要是不跟宗岱談,你就再也猜不著一個話題的爆炸性有多大。多麼簡單的題目,也會把火車燒起來。因此,跟他談話,能叫你真正精疲力盡。說是談話,時間長了就不是談話了,老是打一場架才算完。」
有時,梁宗岱與人爭辯甚至真會「伴武」。羅念生先生曾在文章中回憶道:「1935年我和宗岱在北京第二次見面,兩人曾就新詩的節奏問題進行過一場辯論,因各不相讓竟打了起來,他把我按在地上,我又翻過身來壓倒他,終使他動彈不得。」而梁宗岱任教於復旦大學時的一位學生,在回憶文章中也記錄了他與一位中文系老教授為一個學術問題爭論直至交手的場面:
「兩人從休息室一直打到院子當間,終於一齊滾進一個水坑;兩人水淋淋爬了起來,彼此相覷一下,又一齊放聲大笑…這兩位師長放浪形骸的瀟灑風度,令一些訝然旁觀的學生永遠忘不了。」
的確,這種瀟灑風度,這份認真精神,不但令旁觀者難忘,今人讀了也同樣印象深刻。
梁宗岱的好辯也不僅限於學術問題。據說,梁宗岱在巴黎時,一次在一家中國人開的餐館吃飯,一個德國人無理取鬧,並罵中國人是懦夫,梁宗岱怒氣沖沖地上前與他理論,並與他扭打起來,三兩下就將其打得認錯求饒。詩人卞之琳在懷念梁宗岱的文章中曾記錄道,1937年抗戰爆發,梁宗岱南下時暫住天津法租界旅館候船,曾邂逅一個倨傲的法國權勢人物對他肆言中國抵抗不了日本的侵略,梁宗岱就用法語辯論說中國必勝;後來上街後抄近路返回旅館,遭到法國巡捕的無理阻攔,正好又遇到那個被他辯駁反而對他產生敬意的權勢人物出來說話,得以放行。好辯,其實是梁宗岱獨特個性的體現。詩人本質的梁宗岱,自幼便特立獨行,舉止行為有時讓人不好理解而又頗感好笑。1921年夏天,梁宗岱被父母騙回家中與素昧平生的何氏成婚,他拒不同意,大吵大鬧,獨自赤身裸體關在房中,外人無敢進入。據他在復旦大學時的學生回憶,時任外文系主任的梁宗岱生活落拓不羈,其住宅除了一席床位什麼家什也沒有,牆上卻掛著一幅大尺寸的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親筆簽名贈他的肖像。春夏時節,常見梁宗岱身穿短袖開領汗衫、短褲衩,赤腳著涼鞋,雄赳赳地走進課堂。他還不時出現在男女學生們組織的詩歌朗誦會上,聽著女學生高唱他的譯詩:「要摘最紅最紅的玫瑰……」興致勃勃,不讓青年。
梁宗岱在復旦大學時常被提及的另一件事,今天讀來也很有趣。1944年秋,蔣介石企圖把梁宗岱拉入他的「智囊團」,曾三次派人持其親筆信召見,都遭拒絕。最後蔣派其親信、梁宗岱留歐時的同學徐道麟坐蔣的轎車來到學校,要接他去見蔣。梁宗岱謊稱自己剛下課,肚子很餓,拉上校長章益三人一同去吃飯館。在餐桌上,梁宗岱不斷飲酒,並裝出一副醉態,搖搖晃晃地對徐道麟說:「今天不能去拜見蔣總裁了,改天再去吧。」巧妙地躲過了這一次的「召見」。
4. 2013江蘇省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為材料作文,一群探險者進入山洞後點燃蠟燭,不料卻發現一群蝴蝶,於是探險者退出,不過待他們再回來後蝴蝶已經退到更深處。
2013江蘇卷高考作文為材料作文,一群探險者進入山洞後點燃蠟燭,不料卻發現一群蝴蝶,於是探險者退出,不過待他們再回來後蝴蝶已經退到更深處。該段材料摘自某雜志文章,不過經過專家和文章原作者的說明,其看到的並非地蝴蝶,而是蛾子。
一群人來到光線暗淡、人跡罕至的洞穴里探險,洞穴里很神秘,他們就點了幾只蠟燭,發現裡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斕的蝴蝶,他們欣賞了一會兒,不想驚動打擾蝴蝶,就離開了。幾天後,他們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卻發現蝴蝶已經棲居到更深黑地方去了。他們在想,是不是幾只蠟燭光亮影響了蝴蝶的生活習慣呢。
(4)高中語文題閱讀可愛梁宗岱擴展閱讀:
高考作文題的相關要求規定:
1、等級:一等(20 ~ 17分)標准:切合題意,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等級:二等(16 ~ 12分)標准:符合題意中心明確內容較充實感情真摯;等級:三等(11 ~ 7分)標准:基本符合題意中心基本明確內容單薄感情基本真實;等級:四等(6 ~ 0分)標准:偏離題意,中心不明確,內容不當,感情虛假。
2、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根源;觀點具有啟發作用。語言生動,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方法;文句有意蘊。
5. 哪位大哥大姐幫找一些關於陳寅恪和梁宗岱的事跡,和他們的著作,有翻譯更好,跪求!!!
陳寅恪是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是《柳如是別傳》。
生平介紹
陳寅恪(1890—1969),義寧(今修水縣)人。清朝著名詩人陳三立的第三個兒子。夫人唐筲,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也是一位女教師,在清華園相識,兩人志同道合,1928年在上海結婚。陳寅恪少時在南京家塾就讀,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從小就能背誦十三經,廣泛閱讀經、史、哲學典籍。
光緒二十八年(1902),陳寅恪隨兄衡恪東渡日本,入日本巢鴨弘文學院。1905年因足疾輟學回國,後就讀上海吳淞復旦公學。1910年考取官費留學,先後到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就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4年回國。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費的資助,再渡出國游學,先在美國哈佛大學隨籃曼教授學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又轉往德國柏林大學、隨路德施教授攻讀東方古文字學,同時向繆勤學習中亞古文字,向黑尼士學習蒙古語,在留學期間,他勤奮學習、積蓄各方面的知識而且具備了閱讀蒙、藏、滿、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臘等十幾種語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學的工具,他國學基礎深厚,國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見解,多為國內外學人所推重。
1925年,陳寅恪回國。這時,清華學校改制為大學,設立國學研究院,其」基本觀念,是想用現代的科學方法整理國故」。聘任當時最有名望的學者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等人為導師。當時的研究院主任吳宓很器重他,認為他是「全中國最博學之人」。梁啟超也很尊重他,虛心地向人介紹:「陳先生的學問勝過我。」他們都曾極力向校方舉薦他。1926年6月,他只有36歲,就與梁啟超、王國維一同應聘為研究院的導師,並稱「清華三巨頭」。他當時在國學院指導研究生,並在北京大學兼課,同時對佛教典籍和邊疆史進行研究、著述。在清華大學開設滿蒙語文和歷史、佛教研究等課程。他講課時、或引用多種語言,佐任歷史;或引詩舉史,從《連宮洞》到《琵琶行》、《長恨歌》,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處,又無不準確,伴隨而來的闡發更是精當,令人嘆服!名教授如吳宓、朱自清等也常來聽課。盛名之下,他樸素厚實,謙和而有自信,真誠而不偽飾,人稱學者本色。1930年,清華國學院停辦,陳寅恪任清華大學歷史、中文、哲學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歷史語言研究所第一組組長,故宮博物院理事等職。
陳寅恪原攻比較語言學,通曉多種文學,為他從漢文以外搜羅史料以治史,提供了較大的方便,他繼承了清代乾嘉學者治史中重證據、重事實的科學精神,又吸取西方的「歷史演進法」(即從事物的演化和聯系考察歷史,探究史料),運用這種中西結合的考證比較方法,對一些資料窮本溯源,核訂確切。並在這個基礎上,注意對史實的綜合分析,從許多事物的聯系中考證出關鍵所在,用以解決一系列問題,求得歷史面目的真相。他這種精密考證方法,其成就超過乾隆嘉慶時期的學者,發展了我國的歷史考據學。
陳寅恪對佛經翻譯、校勘、解釋,以及對音韻學、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淵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課題的研究,均有重要發現。在《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集刊》、《清華學報》等刊物上發表了四、五十篇很有分量的論文,是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博學而有見識的史學家。1938年日本史學權威白鳥庫吉研究中亞史遇到疑難問題,向德、奧知名學者求助,未能解決,柏林大學乃推薦寅恪。他向寅恪請教後,才得到滿意解答。蘇聯考古學家發掘一突厥文碑石,無人能辨識,請教寅恪,終於得到准確破譯。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日軍直逼平津。陳寅恪的父親三立義憤絕食,溘然長逝。治喪完畢,寅恪隨校南遷,過著顛沛流離的旅途生活。1938年秋,西南聯大遷至昆明,他隨校到達昆明。
1939年春,英國牛津大學聘請他為漢學教授,並授予英國皇家學會研究員職稱。他是該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國語漢學教授,在當時是一種很高的榮譽。他離昆明到香港,擬全家搭英輪轉赴英國牛津大學任教,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被逼暫居香港,任香港大學客座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佔領香港,寅恪立即辭職閑居,日本當局持日金四十萬元委任他辦東方文學院,他堅決拒絕。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專程請他到已被日軍侵佔的上海授課。他又一次拒命,隨即出走香港,取道廣州灣至桂林,先後任廣西大學,中山大學教授,不久移居燕京大學任教。當時,面對民族危亡,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竟發起向蔣介石獻九鼎的無聊活動,勸他參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賦》:「九鼎銘辭爭訟德,百年粗糲總傷貧」。以示諷刺。這一時期,在繁忙的教學中,他仍致力於學術研究,先後出版了《隋唐制度淵源論稿》、《唐代政治史論稿》兩部著作,對隋唐史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為後人研究隋唐史開辟了新的途徑。
抗戰勝利後,陳寅恪再次應聘去牛津大學任教,並順便到倫敦治療眼睛,經英醫診治開刀,不僅無效,目疾反而加劇,最後下了雙目失明已成定局的診斷書。寅恪懷著失望的心情,辭去聘約,於是1949年返回祖國,任教於清華園,繼續從事學術研究。解放前夕,他到廣州,拒絕了國民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要他去台灣、香港的邀聘,任教於廣州嶺南大學。院系調整,嶺南大學合並於中山大學。遂移教於中山大學。
解放後,他受到黨和政府的器重和無微不至的關懷,先後被先為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文史館副館長、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等職(據《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僅有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函請陳寅恪任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歷史研究所第二所長記載,並註明辭謝未就,薦陳垣代己。上述職務據《修水縣志稿》),繼續任中山大學教授。自1956年,陳毅、陶鑄、周揚、胡喬木等中央領導人,都先後去看望過他。陶鑄尊重他的學識和人品,1957年親自關心他的助手配備和眼疾治療。1962年,他的右腿折跌骨,又給他派護士輪班照顧,在廣東知識界傳為美談。1962年,胡喬木前往看望,關心他的文集出版。他說:「蓋棺有期,出版無日。」胡喬木笑答:「出版有期,蓋棺尚早。」在助手的幫助下,他把《隋唐制度淵源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以外的舊文,編為《塞柳堂集》、《金明館叢稿》,並寫有專著《柳如是傳》,最後撰《唐柳堂記夢》。他的助手黃萱曾感慨地說:」寅師以失明的晚年,不憚辛苦、經之營之,鈞稽沉隱,以成此稿(即《柳如是別傳》)。其堅毅之精神,真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氣概」。
十年動亂期間,陳寅恪遭到殘酷折磨。使他最傷心的是,他珍藏多年的大量書籍、詩文稿,多被洗動。1969年10月7日在廣州含恨離開人世。
陳寅恪長期致力於教學和史學研究工作。他熱愛祖國,治學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在史學研究中寫出了高水平的史學著作,為人們開拓了歷史的視野,對我國史學研究做出了貢獻。一直受到人們的崇敬。寅恪不僅為大史學家,舊體詩亦卓然大家。他佩服陶(淵明)杜(甫)雖愛好李白及李義山詩,但不認為是上品。他特別喜好平民化的詩,故最推崇白居易,在他論再生緣中所以有「論詩我亦彈詞體」之句。有《詩存》問世。其平生著作,經過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蔣天柱的整理、校勘,一套二卷、二百萬字的《陳寅恪先集》已於1979年編纂成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治學理念
陳寅恪在1920年代倡導,為人治學當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1953年已決定其為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長。在他1953年12月1日的《對科學院的答復》里,提出就任所長的兩個條件。第一條:「允許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馬列主義,並不學習政治。」第二條:「請毛公或劉公給一允許證明書,以作擋箭牌。」並說:「其意是,毛公是政治上的最高當局,劉公是黨的最高負責人。我認為最高當局也應和我有同樣看法,應從我之說。否則,就談不到學術研究。」遂不能就任。仍任教於中山大學。此事於20世紀80年代方公之於世。
著作書目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元白詩箋證稿》
《論〈再生緣〉》
《柳如是別傳》
《金明館叢稿初編》
《寒柳堂集》
《陳寅恪學術文化隨筆》
《陳寅恪文集》
《陳寅恪集》
《金明館叢稿二編》
【梁宗岱】(1903-1983)詩人、翻譯家。筆名岳泰。廣東新會司前鎮白廟鄉人。在廣州培正中學讀書時,主編校刊《培正學校》和《學生周報》,並加入文學研究會。1923年秋入嶺南大學習文科。次年赴義大利留學並游覽歐洲,學習德、英、法、意等國語言,在刊物發表譯作。回國後,受聘任北京大學法學系主任,清華大學講師,南開大學、復旦大學教授。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到廣西與友人創辦廣西西江學院,任代理院長。1950年10月出席廣西人民代表大會。曾被誣入獄。出獄後受聘中山大學教授、廣州外語學院教授。「文化大革命」期間又遭迫害。後被恢復名譽。翻譯過莎士比亞的詩歌和歌德的《浮士德》等名著。代表作有《梁宗岱選集》、詩集《晚濤》、詞集《蘆笛風》、論文集《詩與真》等。
梁宗岱選集
【圖書簡介】 - 梁宗岱選集
梁宗岱生逢亂世,經歷了二十世紀最動盪的年代,始終不改詩人、學者之道,孜孜不倦追求真與美。除了大半生從事大學教育工作外,文學創作成就驕人,無論年青時代才氣橫溢的新詩,創作高峰期獨具真知灼見的詩論,以至字雕句琢的多種外語文學翻譯,都帶有獨特的個人印記,歷久如新,光芒永在。本集所選的作品跨越梁宗岱各個創作階段,高峰期占的篇幅較多,分為詩詞創作、文藝批評、譯詩和譯文四部分。所有文章都按照梁氏生前最後過目的版本重新校對,並補上必要的注釋。梁宗岱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教授,創作廣及詩詞、中外文學翻譯和文藝評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有深刻的印記。由於歷史原因,他的作品長期塵封,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零散重印。「梁宗岱著譯精華插圖本」系列全面匯集梁宗岱的主要作品,以滿足文學愛好者的不同需要,並為學者專家提供一個可靠的版本。本書為該系列中的一冊,是一部綜合文集,分為詩詞、評論、譯詩及譯文四部分。
【作者簡介】 - 梁宗岱選集
梁宗岱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教授,創作廣及詩詞、中外文學翻譯和文藝評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有深刻的印記。由於歷史原因,他的作品長期塵封,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零散重印。本系列全面匯集梁宗岱的主要作品,以滿足文學愛好者的不同需要,並為學者專家提供一個可靠的版本。
【圖書目錄】 - 梁宗岱選集
梁宗岱傳略
紛紜萬象中,皆見永恆美
第一輯 詩詞選
晚禱
途遇
附:Souvenir
淚歌
晨雀
晚禱
晚禱(二)
白蓮
星空
夜露
苦水
晚情
蘆笛風
蘆笛風(五首)
鵲踏枝(五首)
商籟(二首)
詩詞集外
哀慧真
戰歌
自題
虎門懷古(二首)
第二輯 評論選
詩與真
保羅·梵樂希先生
論詩
象徵主義
詩與真二集
談論
論崇高
新詩底紛岐路口
憶羅曼·羅蘭
詩與真續編
左氏浮誇辨
屈原
論《神思》
第三輯 譯選詩
第四輯 譯文選
6. 梁宗岱先生都翻譯過哪些作品
翻譯過莎士比亞的詩歌和歌德的《浮士德》等名著。代表作有《梁宗岱選集》、詩集《晚禱》、詞集《蘆笛風》、論文集《詩與真》等。
7. 高中理科生報考想學文學系,行不行國內那所大學文學系最好
比較偏復重於哪方面 古典文學 還是制現代文學
古典文學的話建議你選擇歷史文化底蘊強的學校 例如:北京大學 武漢大學 復旦大學
現代文學的話建議選一些有現代氣息的大學或者綜合類大學 例如:天津大學 南開大學
8. 1999現當代文學考研題.下列各家理論批評著述名(各兩種) 朱自清 朱光潛 梁宗岱 錢鍾書 李健吾
朱自清:《詩言志辯》、《經典常談》。
朱光潛:《談文學》、《文藝心理學》。
梁宗岱:《詩與真》、《詩與真二集》。
錢鍾書:《管錐編》、《談藝錄》。
李健吾:《咀華集》、《咀華二集》。
9. 一道語文填空題
戴望舒,原名 戴夢鷗 ,是30年代 象徵主義 詩歌的代表人物,其詩集有 《我的記憶》 ,《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他的成名作是《雨巷》.
10. 廣東省歷年語文高考的語言運用題分析及以後考題趨勢。
2011年廣東高考語文試卷分析及2012年命題趨勢展望
2011年,廣東省進入自主命題的第8個年頭,語文試題無論從內容還是結構上,已經漸趨成熟和穩定,人文性、工具性和本土化更加明顯。試題穩中有變,更結合現實和注重能力考查,並大有積極向基礎知識回歸的意向。
一、2011年廣東省高考語文試卷的命題特點
1.基礎題更加強化課標提出的高中語文教育三大基本能力的培養
「注重語文實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這是《2007年課程標准試驗區語文考試大綱》要求考查的三大語文能力。體現在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里的字音、字形、成語、語病和語言運用題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前四道選擇題在題型上繼承前幾年的傳統,保持不變,語言運用今年考查選擇關聯詞填空和散句改整句以及寫主持串台詞,這些試題都屬於能力考查類型的試題,在回歸語文基本素養養成方面,有良好的導向作用,也正好應和了目前社會上人們對語文教學的詬病。回歸課堂,回到漢語言文學本身,今年的廣東語文高考題目,給了一個很好的回答。
2.閱讀題選材文質兼美,更加凸顯地域性和時代感
2011年廣東省高考語文試題閱讀文本的取材都是文學性較強,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哲理感悟,難易適中比較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文本。文言文選自葛虛存的《清代名人軼事•將略篇》,文字通俗易懂,考點集中突出。而蘇軾的《減字木蘭花》也平易淺顯,所設置題目也是同學們平常經常練習的內容和情感分析類試題。文化類論著選擇了蔣孔陽的美學論文,本身就是審美能力的考查,而文章又結構清晰,極富鑒賞性和教育意義。選考類的兩篇文章,一篇是廣東作家寫的(陳秉汗,廣東饒平縣文聯作家),一篇是寫廣東詩人的(梁宗岱,廣東新會人),可見命題人在選材上煞費苦心。試題選用上注重地域性和本土化,本身是自主命題的特色之一,本土化的材料和語言,能讓考生讀來倍感親切,同時也會使廣東考生更加關注本土文化及其優良傳統。綜觀閱讀選材,不管是古文還是現代文,都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對高考大閱讀所提出的要求:注重培養文學鑒賞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3.作文題關注現實,切近人文
關注社會,立足現實,這是高考作文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廣東省自主命題以來的高考作文題常常有對現實社會的折射和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傾向。今年的作文題目「回到原點」是一個動賓結構,因此重點是「回到」。命題者的意圖是要考生結合生活體驗和認識,談如何回到原點。「原點」的本意是一個地理學概念,同時也是一個數學概念和一個哲學概念,因此,審題時首先要將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根據提示,可以切入一個相對熟悉的角度,可寫生活的原點、感情的原點、生命的原點、人性的原點、思想的原點、心態的原點、歷史的原點等等。好作文需要考生從經歷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轉化到總結生活經驗、指導生活未來、創造美好生活這樣一個良性的軌道。總之,該題寫作較寬泛,難度不是很大,但拿高分不容易。關鍵是選擇的角度是否切入考生的內心世界和當下社會生活,構思立意是否出奇出新。
二、2012年考生的復習策略及解題訓練
1.宏觀把握,目標明確,完善語文知識系統
綜觀近幾年廣東省的高考語文試題,試卷的總體結構、題型、題量,能力檢測趨向等都沒有大的變化,保持了試卷的穩定性。據此,高三復習時就應對整份試卷的構成進行分析,對各個考題及其分值設置及各個部分做題時間的安排心中有數,只有明確復習目標,合理定位,科學訓練,才能提高自己的得分。為了保證我們目標的達成,我們要建立基本的語文知識系統,然後再將總的目標分解,確立各部分的目標分,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及重點突破對象。
語文學科同一切學科一樣,均有自身的知識系統。理清這個系統,有利於復習時明確目標,有利於復習時形成知識網路,有利於答題時尋找解答依據。因此,建立語文知識系統,是第一階段復習備考工作的重點。建立完整的語文知識系統,指的是整理、完善語文知識的各個系統。語文知識的大系統包括語音知識系統、文學知識系統、詞及短語系統、單復句知識系統、修辭知識系統、標點知識系統、現代文體知識系統、古今文學常識系統、寫作知識系統、文言知識系統等;語文知識的小知識系統即為每一個語文知識點的性質、分類、意義或用法。如「詞」這個小系統,就包括詞義、色彩輕重、范圍、搭配、語體等。甚至還可分得更細,如詞語的感情色彩。在第一輪復習中,需熟悉大系統和小系統,並在復習具體知識點時,有意的將所復習的知識點和其所屬的知識系統聯系起來。這樣做有益於開展全面深入、有目標的復習。
2.夯實基礎,加強積累,
每年的語文高考的基礎題,都不是偏題怪題,考生在平時的復習中要注意加強積累就行了。具體說來,語音部分試題內容全部出自考綱要求所掌握的2500個常用字和1000個次常用字里,形式上連年是比對考查形式(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字形題已多年未考,此考點往往被集中隱性體現在作文錯別字的扣分里邊,平時作文就要注意克服錯別字。詞語部分的考查,近四年採用情景語段判別詞語的方式,對象主要是成語,今年出現了一個雙音節詞語「詬病」,但是難度不高。病句部分是必考的,題目設置不外乎是常見病句類型里邊的「句式雜糅」「概念混淆」「搭配不當」等六種形式,總體難度不大。復習時我們只要抓住病句的類型一一排查即可。題目中的「沒有語病的一項」設置也是很科學的,使考查具有了全面性和靈活性。連貫銜接題需要有較強的語文素養和較為嚴密的邏輯思維,但選擇題的形式降低了題目的難度,一般找出暗示性的關鍵詞語即可,而所有這個題目的用料,都是有著內在的邏輯性的,找到切口,解答不難。連續幾年的廣東語文高考的語言運用題,涉及到信息的獲取(讀圖)、提煉(不同信息的轉換)及表達,今年突然回歸到基本語文能力的考查,填關聯詞和整合散句以及寫主持詞,這說明我們更需要加強基礎能力的培養和語文基礎知識的復習。這些題目說明一點:高考復習沒有捷徑可走和空子可鑽,最正確的方法就是踏踏實實地復習各考點,加強語言運用的訓練,投機取巧是行不通的。
3.古詩文板塊要精益求精,狠抓落實
文言文實詞(第5小題,包括:陌義、多義、古今異義、通假、活用等)、虛詞(第6小題)考查仍然是對以往的繼承,考點分布科學,需要積累。文章內容理解為第7、8小題,但是兩題有重疊之嫌。古文知識考查分類一般為兩大類:字詞類和句式類。要加強特殊句式的理解和分析。自2007年始設置斷句題以來,這個題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分值由3分提高到4分,我們在抓好斷句的「標志」詞以外,還要多加誦讀,培養語感。翻譯題的難度逐年下降,但得滿分率也不容易。古文翻譯無非就是考查詞語(陌義、多義、古今異義、通假、活用等)和句式(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我們在平時的復習中可以抓緊這兩方面。古詩詞鑒賞考查重點仍是古詩的思想感情、表現手法、形象、語言,尤其注意意象的鑒賞和思想感情等,就今年的《減字木蘭花》來講,與前兩年相比,難度有所下降,問題設置也比較具體簡易。默寫題,近五年都是四選三,給考生一定的選擇的餘地,今年試卷中的四個小題都是考綱中要求的,其中文言文兩篇,詩詞曲兩首,所以,考生應踏踏實實背下考綱中要求背誦的篇目,在答題中注意句中的容易錯的字的書寫。
4.現代文閱讀要理清思路,重視文本的基本結構和核心概念
論述類文章的文本一般專業性強,觀點新、奇,有內涵和哲理,閱讀時,未必需要考生在內容上讀得特別透,有些文本能清楚作者的核心觀點和核心概念,理清論證的思路就可以了。今年的文本《美和美的東西》結構很清晰,閱讀難度不大,從答題的角度看,尊重文本是第一原則,因為有些專業性的知識不好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選擇題的每個選項都要找讀原文本的依據,簡答題也要緊扣文本,這樣才可抓到采分點。
選考類閱讀文本考綱中規定文學類包括小說、散文、詩歌和戲劇,實用類包括傳記、新聞、報告和科普文章。不管是閱讀還是答題,每種文體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傾向,所以考生要有文體意識。文學類閱讀這幾年都是考小說或散文,今年考的是小說,小說復習要重視小說的三要素:情節、環境和人物,以及有由它們所承載的主題。答情節題重在篩選和概括,要全面准確。人物分析題要緊扣文本,吃透作者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深意。環境描寫或交代人物活動地點,或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或交代人物身份,暗示人物性格,或襯託人物心理,或暗示故事的結局。實用類板塊考試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答非所問,也有一些考生答案開始很好,但中途易轍,沒有完成問點的要求,因此在答題時,要仔細審題,問啥答啥。
5.作文要化大為小,化虛為實,語言要自然真實,有點文采
作文板塊是語文試卷中的大頭,要抓的東西的確很多,建議在確保審題正確、中心突出的前提下,過好選材、立意、語言三關,無疑為得較高分數加上了最重的砝碼。在審題方面,既不要在考場上刻意往深了想,也不要妄自菲薄,總認為自己寫出來不行,這樣就更束縛自己的思維。從「常識」到「與你為鄰」,再到今年的「回到原點」,考生要學會化大為小,化虛為實,同時語言要自然真實,有點文采。從這幾年的作文評卷的指導思想看,考生只要符合題意,思路清楚地把自己的立意表達出來就可以拿一個不錯的分數,如果再有點文采和漂亮的卷面,分數不會低。
6.養成卷面整潔、答題規范的好習慣
卷面整潔,字體工整對提高語文分數是很有效的。養成答題規范的習慣,也可以幫助我們盡量多拿分。我們同學在答題時的不規范主要表現為:不分點作答;遺漏觀點,直接說理由;不結合文本論證等。這些都嚴重影響得分。根據筆者多年高考閱卷的感受,答卷寫字不一定要很好,但要力求清楚,讓評卷人易讀易認。主觀題的答案要簡明扼要,盡量分條陳述,橫線不留空白;作文卷面不要潦草,切忌塗改。卷面整齊、清潔、格式正確,給人美的感受,評卷者從中獲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可給分可不給分時給你分,可扣分可不扣分時不扣你的分,你將獲益匪淺。
三、廣東省高考語文試卷的命題趨勢
談趨勢,也只能就試卷的基本結構和大致方向姑妄而論。
自廣東省自主命題8年來,語文高考試卷的格局基本確定,那就是是六大板塊,24小題。2011年一個微小的變化是22題分成了兩個小題,每個3分,但整體框架還是沒變,所以,估計目前已趨定型的大的結構布局是將來命題的主要趨勢。
基礎知識部分,前四道選擇題題型基本不會變,堅持考查語言基礎知識的原則,題干、考點基本相同。字音題都是選出每對讀音都不同的一項,每對又分別是音近、形近和多音三種;詞語題都是在語境內考查,判斷正確與否;語病題都是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排序題也還是選擇形式出現。預計2012年還會保留這四道題,但個別題的問法會改變。
廣東語文高考的文言文選材難度適中,甚至可以說淺易,題目也是常規題:實詞、虛詞、人物性格分析、對文意的理解和斷句翻譯,唯獨2008年考過句式。
古詩鑒賞題近五年考的都是唐宋兩個時代的作品,唐宋詩詞是廣東省命題組命題的主要范圍。但是2006年選了清朝嘉慶年間進士譚敬昭(1774~1830)登廣州粵秀峰晚望的詩,雖然題目難度不大,但這種就地取材以彰顯地方特色的命題思路,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肯定的,值得留意。
論述類文章的閱讀理解考察的題型基本固定,兩個選擇題,其中一個是雙選,一個是單選,兩道簡答題,雙選題多選不給分,對一項給2分。近幾年都是這種考查方式,預計2012年還會以這種方式命題。
2011年最大的特點是選考類閱讀兩篇文章都彰顯了地方特色,這是一個亮點,也給了我們一個暗示。預計來年還會繼續在試卷中強化這一特點,所以有必要在復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本土文化,了解嶺南文化。
語言運用板塊今年有點出乎意外,但又在意料之中。連續多年的圖文轉換題之後,今年突然回歸語文基本素養的考查,這就給了我們一個警醒:在復習這個內容時,不要一味求新求異,一切還是要以抓基礎為主。語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語文。
關於作文,命題依舊材料加命題方式,似乎命題者在刻意淡化審題,而強調關注現實,關心成長,歷練精神。在這一點上,廣東的高考作文命題,一直在探索既有一定的限制條件,又可以充分發揮考生才能的路子,這是值得肯定的思路,相信明年還會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
根據高考試題的走向,新一年的語文試題,必將繼續加強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測試,尤其是對語言運用的考查。如特別強調詞語在語境中的意義,虛詞在句子結構中的作用,成語的附加意義(如詞語的感情色彩等)。在句子運用方面,則會進一步強調其生活化功能。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試題是由考試的選拔性質所決定的,考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按照「考試說明」的要求,作必要的分點復習和練習,也要注意在平時的一切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語言使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