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議論文關於淡泊名利的,誰能提供
古人雲:要淡泊名利。「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後人一直贊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
「名利」是人生活在世界上,無論貧窮富貴,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與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記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江蘇鎮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腳下大江東去,百舸爭流,不禁興致大發,隨口問一個老和尚:「你在這里住了幾十年,可知道每天來來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說:「我只看到兩只船。一隻為名,一隻為利。」一語道破天機。
淡泊名利是一種境界,追逐名利是一種貪欲。當今社會真正淡泊名利的很少,追逐名利的很多。然而,也應當看到,今天的社會是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充溢著各種各樣炫人耳目的名利誘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淡泊名利者並非沒有。志遙教育在其博文中常常強調這一點,且身體力行,把榮譽給別人,快樂自然留心中。本人非常欽佩他的學識修養。
「名利」——人的一生又有誰不是在追逐,努力地工作就是為了使自己的事業有所建樹,可以說是求名;拼搏使自己的生活能夠富裕也能說是逐利。人活著,有誰敢說沒有追求過這兩個字呢?我認為「名利」主要是一個度的問題,只要不過,不貪,追逐一下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安於清貧的目的不是守貧,而是靜心。
淡泊名利是人生所為的一種態度,是人生的一種哲學。淡泊名利,就是要超脫世俗的誘惑與困擾,實實在在的對待一切事物,豁達客觀的看待一切生活。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做到信仰至上。人生總要有所追求,如果心中沒有遠大的志向,必然就會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淡泊名利,需要的是充實思想,為之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追求名利主要還是為了滿足慾望。
其次要做到工作上高標准,生活上低要求,才能更好地做到控制物慾。只有樹立遠大的樂於奉獻的精神,才可能經受住各種誘惑的考驗,始終不渝地堅守自己的道德標准和信念,不重名利,不計得失,以淡泊的情懷書寫出高貴的人生。
淡泊於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萬難做到的。
淡泊於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慾、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事實論據
關麟征辭官隱居
關麟征是黃博軍校一斯期生,曾在國民黨軍隊中歷任要職。他經過長期征戰和宦海沉浮,逐漸看透自己前半生爭名奪利的官場生活,於1949年秋辭去陸軍總司令職務、退出國民黨軍界,拒絕接受隨蔣介石飛往台灣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隱居下來。從此,他不參加任何政治性的集會和社會活動,不接見任何記者采訪,斷絕一切與黨政軍故舊的聯系,整日以讀書、寫字為樂。其間蔣介石、蔣經國你子曾數度邀請他去台灣任職,並許以高官厚祿,他都婉言謝絕。從44歲至85歲逝世,他一直過著淡泊的隱居生活。
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沖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周只需錢鍾書講40分鍾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鍾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希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探測切想見他。錢鍾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
錢鍾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1991年報11月錢鍾書法家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鍾書一概堅辭。
居里夫婦視名利如浮雲
居里夫婦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但他們生活儉朴,不求名利。
各種勛章、獎章是榮譽的象徵,或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寶物,可居里夫婦視之如廢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蘭西共和國大學理學院的通知,說是將向部里提出申請,頒發給他榮譽勛章,以表彰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務請他不要拒絕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後,寫了一封覆信:「請代向部長先生,表示我的謝意。並請轉告,我對勛章沒有絲毫興趣,我只亟需一個實驗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應邀到她家做客,進屋後看見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驚訝地說:「這枚體現極高榮譽的金質獎章,能得到它是極不容易的,怎麼能夠讓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卻說:「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這東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絕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遠守著它,就不會有出息。」居里夫婦,重視事業,淡泊名利。
理論論據
1、不以譽喜,不以毀怒。明.海瑞《令箴》
2、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錢琦《錢公良測語.導儒》
3、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漢書.揚雄傳》
4、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蔡鍔集.序及按語》
5、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棵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這《誡子書》
6、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明.薛宣《讀書錄》
7、修身以寡慾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
8、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明.薛宣《讀書錄》
9、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10、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陽樓記》
11、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12、欲寡則心自誠。宋.程顥、程牙刷《二程全書.元豐已未》
13、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14、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鍔《南寧寓廬聯》
15、志不行,顧祿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宋史.隱逸列傳》
16、凡是一無所求的,什麼都會有。英國諺語
17、不誘於譽,不恐於誹。《荀子.非十二子》
18、貪欲之人,無有厭足。弘一大師《修行法語》
材料:
在眾多兔姐妹中,有一隻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她愛大自然的美,尤其是皎潔的月色
每天夜晚,她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眼裡,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
於是,諸神之王召見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個慷慨的決定:/
「萬物俱有所歸屬。從今以後,月亮歸屬於你,因為你賞月之才舉世無雙。」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賞月。可是,說也奇怪,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綳著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著月亮,就像財主盯著自己的金窯。
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唯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在她的眼裡,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她無窮的得失之患。
和人類不同的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她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淡泊之花常駐心頭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後,唯恐失去,不再有其極審美的慧心,失去了在賞月時的那些快感。白兔的因為患得所以患失,給予了我許多感慨。
每天,在我們心中都會開出鮮花朵朵,我想,其中那最美的一朵就是那多常駐我們內心的淡泊之花。
淡泊不易做到,但是人類思想的最高境界。記得《莊子》的語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技藝高超的木匠,皇上讓他打造一個木櫥並打算賞賜他許多錢財,在這種情況下很少有人能發揮極致,而這位木匠則不然,他齋戒七天,並達到了無我之境,正是這種淡泊的心態,讓他創造了巔峰之作。
堯讓位於許由,許由說:鳥在大樹林里也是要一個鳥巢,老鼠在河邊喝水時也只是果腹而已,算了吧!也許這如許由說的:「名者,實之賓也。」只有當我們以己合天,擁有淡泊的心態,做到忘利,忘名,忘我時,,我們的潛能就會最大限度發揮出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我們為名為利,忙碌奔走時,當名和利把我們的生活叫得亂七八糟時,我們是否思考過,我們是為什麼而活。或許,真的是地位誠可貴,金錢價更高,,但是如果我們想獲得真正的成功,真正的快樂,那麼二者皆可拋。
東晉末年,在那動盪不安的社會,在那追名逐利的社會,陶淵明居然會發出:「歸去來兮!」的感慨,是什麼讓他在動態中保持平衡,我想還是那顆淡泊的心。
生活在五彩繽紛的都市中,又一顆淡泊的心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擁有淡泊的心態,卻不是甘於墮落,不爭上游,如果這樣社會將止步不淺。
我想,那隻白兔最後的決定是對的,沒有了「名利」這塊石頭,他又可以享受賞月這一天倫之樂。其實淡泊是讓我們擺好名和利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既不能患得患失,也不能讓名利代替了快樂。
紛紛擾擾的都市生活,那一片淡泊之花開得分外耀眼,我們從此不再為名利而變得忙碌不堪,我們也不再患得患失。因為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持一株淡泊之花,並讓那淡泊之花常駐心頭
2. 需要一些淡泊名利的議論文素材,誰能提供
淡泊
(1)引言
淡泊
淡泊於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萬難做到的。
淡泊於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慾、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2)事實論據
關麟征辭官隱居
關麟征是黃博軍校一斯期生,曾在國民黨軍隊中歷任要職。他經過長期征戰和宦海沉浮,逐漸看透自己前半生爭名奪利的官場生活,於1949年秋辭去陸軍總司令職務、退出國民黨軍界,拒絕接受隨蔣介石飛往台灣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隱居下來。從此,他不參加任何政治性的集會和社會活動,不接見任何記者采訪,斷絕一切與黨政軍故舊的聯系,整日以讀書、寫字為樂。其間蔣介石、蔣經國你子曾數度邀請他去台灣任職,並許以高官厚祿,他都婉言謝絕。從44歲至85歲逝世,他一直過著淡泊的隱居生活。
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沖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周只需錢鍾書講40分鍾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鍾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希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探測切想見他。錢鍾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錢鍾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1991年報11月錢鍾書法家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鍾書一概堅辭。
居里夫婦視名利如浮雲
居里夫婦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但他們生活儉朴,不求名利。各種勛章、獎章是榮譽的象徵,或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寶物,可居里夫婦視之如廢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蘭西共和國大學理學院的通知,說是將向部里提出申請,頒發給他榮譽勛章,以表彰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務請他不要拒絕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後,寫了一封覆信:「請代向部長先生,表示我的謝意。並請轉告,我對勛章沒有絲毫興趣,我只亟需一個實驗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應邀到她家做客,進屋後看見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驚訝地說:「這枚體現極高榮譽的金質獎章,能得到它是極不容易的,怎麼能夠讓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卻說:「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這東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絕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遠守著它,就不會有出息。」
居里夫婦,重視事業,淡泊名利。
(3)理論論據
[理論論據]
不以譽喜,不以毀怒。
明.海瑞《令箴》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清.錢琦《錢公良測語.導儒》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
《漢書.揚雄傳》
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蔡鍔集.序及按語》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棵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這《誡子書》
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
明.薛宣《讀書錄》
修身以寡慾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
《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
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
明.薛宣《讀書錄》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
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宋.范促淹《岳陽樓記》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古今楹聯類篡》
欲寡則心自誠。
宋.程顥、程牙刷《二程全書.元豐已未》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蔡鍔《南寧寓廬聯》
志不行,顧祿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
《宋史.隱逸列傳》
凡是一無所求的,什麼都會有。
英國諺語如果你的欲求無究盡,那麼你的心事和擔憂也會無究盡。
[美] 富勒《至理名言》
不誘於譽,不恐於誹。
《荀子.非十二子》
貪欲之人,無有厭足。
弘一大師《修行法語》
貪材,權欲和虛榮心,弄得人痛苦不堪,這是大眾意識的三根台柱,無論何時何地,它們都支撐著毫不動搖的庸人世界。
[前蘇聯] 艾特到托夫《斷頭台》
3. 有關淡泊的議論文素材
淡泊(1)引言淡泊
淡泊於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萬難做到的。
淡泊於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慾、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2)事實論據關麟征辭官隱居
關麟征是黃博軍校一斯期生,曾在國民黨軍隊中歷任要職。他經過長期征戰和宦海沉浮,逐漸看透自己前半生爭名奪利的官場生活,於1949年秋辭去陸軍總司令職務、退出國民黨軍界,拒絕接受隨蔣介石飛往台灣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隱居下來。從此,他不參加任何政治性的集會和社會活動,不接見任何記者采訪,斷絕一切與黨政軍故舊的聯系,整日以讀書、寫字為樂。其間蔣介石、蔣經國你子曾數度邀請他去台灣任職,並許以高官厚祿,他都婉言謝絕。從44歲至85歲逝世,他一直過著淡泊的隱居生活。
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沖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周只需錢鍾書講40分鍾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鍾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希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探測切想見他。錢鍾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錢鍾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1991年報11月錢鍾書法家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鍾書一概堅辭。
居里夫婦視名利如浮雲
居里夫婦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但他們生活儉朴,不求名利。各種勛章、獎章是榮譽的象徵,或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寶物,可居里夫婦視之如廢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蘭西共和國大學理學院的通知,說是將向部里提出申請,頒發給他榮譽勛章,以表彰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務請他不要拒絕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後,寫了一封覆信:「請代向部長先生,表示我的謝意。並請轉告,我對勛章沒有絲毫興趣,我只亟需一個實驗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應邀到她家做客,進屋後看見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驚訝地說:「這枚體現極高榮譽的金質獎章,能得到它是極不容易的,怎麼能夠讓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卻說:「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這東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絕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遠守著它,就不會有出息。」
居里夫婦,重視事業,淡泊名利。(3)理論論據[理論論據]
不以譽喜,不以毀怒。
明.海瑞《令箴》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清.錢琦《錢公良測語.導儒》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
《漢書.揚雄傳》
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蔡鍔集.序及按語》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棵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這《誡子書》
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
明.薛宣《讀書錄》
修身以寡慾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
《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
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
明.薛宣《讀書錄》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
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宋.范促淹《岳陽樓記》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古今楹聯類篡》
欲寡則心自誠。
宋.程顥、程牙刷《二程全書.元豐已未》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蔡鍔《南寧寓廬聯》
志不行,顧祿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
《宋史.隱逸列傳》
凡是一無所求的,什麼都會有。
英國諺語如果你的欲求無究盡,那麼你的心事和擔憂也會無究盡。
[美] 富勒《至理名言》
不誘於譽,不恐於誹。
《荀子.非十二子》
貪欲之人,無有厭足。
弘一大師《修行法語》
貪材,權欲和虛榮心,弄得人痛苦不堪,這是大眾意識的三根台柱,無論何時何地,它們都支撐著毫不動搖的庸人世界。
[前蘇聯] 艾特到托夫《斷頭台》
4. 以「追求名利和淡薄名利」為話題的作文(可為議論文)
範文:古人雲:要淡泊名利。「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後人一直贊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
「名利」是人生活在世界上,無論貧窮富貴,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與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記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江蘇鎮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腳下大江東去,百舸爭流,不禁興致大發,隨口問一個老和尚:「你在這里住了幾十年,可知道每天來來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說:「我只看到兩只船。一隻為名,一隻為利。」一語道破天機。
淡泊名利是一種境界,追逐名利是一種貪欲。當今社會真正淡泊名利的很少,追逐名利的很多。然而,也應當看到,今天的社會是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充溢著各種各樣炫人耳目的名利誘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淡泊名利者並非沒有。志遙教育在其博文中常常強調這一點,且身體力行,把榮譽給別人,快樂自然留心中。本人非常欽佩他的學識修養。
「名利」——人的一生又有誰不是在追逐,努力地工作就是為了使自己的事業有所建樹,可以說是求名;拼搏使自己的生活能夠富裕也能說是逐利。人活著,有誰敢說沒有追求過這兩個字呢?我認為「名利」主要是一個度的問題,只要不過,不貪,追逐一下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安於清貧的目的不是守貧,而是靜心。
淡泊名利是人生所為的一種態度,是人生的一種哲學。淡泊名利,就是要超脫世俗的誘惑與困擾,實實在在的對待一切事物,豁達客觀的看待一切生活。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做到信仰至上。人生總要有所追求,如果心中沒有遠大的志向,必然就會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淡泊名利,需要的是充實思想,為之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追求名利主要還是為了滿足慾望。
其次要做到工作上高標准,生活上低要求,才能更好地做到控制物慾。只有樹立遠大的樂於奉獻的精神,才可能經受住各種誘惑的考驗,始終不渝地堅守自己的道德標准和信念,不重名利,不計得失,以淡泊的情懷書寫出高貴的人生。範文:善待名利 名利是一種什麼「病」?是一種通「病」,從人類文明開始至今,從地球的最南端到最北端,每個人都與名利結下不解之緣,有的人一味地追名逐利,有的人則善待名利。名利不是罪惡,在不同的人的身上有不同的價值。「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的確,許多人在名利場上失掉了理智的指南針,陷入了名利的漩渦,結果越陷越深,難以自拔。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不勝枚舉。但是,名利雖然做了一切惡事,而很多好事也是由名利而生的。武則天當政時的宮廷詩人宋之問雖媚附權貴,人品低下,為世人所鄙,但他所作的詩語言精練,氣勢流暢,為後世批評家所推崇。歐陽修、蘇東坡是歷代推崇的名士,但他們仕途不順之後寫下的名篇,不也是在為自己的懷才不遇而憤懣,為名利上的鬱郁不得志而寄情山水嗎?今天,當運動員在刷新一項項世界紀錄,科學家在攻克一道道世界難題時,他們難道沒有受到金牌、榮譽和金錢的誘惑嗎?當然有。正因為在名利的驅動下,人類才會不斷追求,在追求名利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與創新:我們生活在名利之中,名利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名利,就像沒有綠洲的沙漠,使旅人失去了心中的希望。沒有名利,就像沒有黑夜的白晝,在純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純粹的黑暗中一樣,什麼也看不見。沒有名利,就像味覺失去了苦的感覺,雖然品嘗得到甜的滋味,但失去了品嘗甜的欣喜。沒有名利的生活是不完整的,沒有名利的生活是不可想像的。老子「小國寡民」、沒有名利、遠離名利的構想是不現實的。世上沒有不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名利絕不是萬惡之源,關鍵在於你如何面對。如果你把名利看成一切,那麼你將迷失自我,名利會成為切斷你幸福的利刃;如果你善待名利,將名利作為奮勇進取的動力,那麼名利將成為你的風帆,伴你渡過征程,送你走向成功。每一杯過量的酒都是魔鬼釀成的毒汁,多一點的貪婪都是幸福的劊子手。善待名利,你將獲得彩虹般綺麗的人生。
5. 議論文中淡泊名利怎樣論證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明確我們的志向。但淡泊名利,絕不是不追求名利。如果世人都清心寡慾,那將是怎樣一個世界?(剖析淡泊名利的含義。)
世上沒有不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我們常羨慕: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蘇軾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殊不知,這正是他們受到當朝權貴排擠而憤然遁世,他們的作為正好說明雖出世,但心卻入世。(證明世上沒有不為名利的超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結果釣上了雄才大略的文王。諸葛亮隱居山林,自號卧龍,結果一卧來了個劉皇叔。他們追求名利,卻沒有委心屈從名利,他們等到了真正可以讓他們施展才華的明君。(說明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
古人雲: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然而,在競爭日益激烈,誘惑日趨紛繁的社會里,固守節操、淡泊名利並非易事。淡泊待名利,必先修身正心。顏回居於陋室之中,簞食瓢飲,亦能自得其樂;梭羅居於湖畔之上,一泓凈水,便是心靈充實的源泉。水稻之父袁隆平沒有被名利絆住前進的步伐,依然在為他的稻下乘涼美夢而奮斗在科研一線。居里夫人,這位榮獲過兩次諾貝爾獎的偉大女性,從來都未珍惜過她所獲得的獎牌。(用典型的事例說明怎樣做到淡泊名利。)
6. 關於淡泊的議論文
淡泊名利(議論文)人的一生要過許多關口,其中,名利關是最狹長最難過的,可謂生命不息名利不止也。在名利關口面前,人們的態度大致有兩種:一種是追名逐利,一種是淡泊名利。不同的名利態度,對於人生的為人本色、性情意趣、價值取向乃至生命長度,等等等等,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和效果。
追名逐利者,其人生的熱望和關注點往往聚焦於位子、房子、車子和票子上,他們的志趣和人生目標,是怎樣獲取更大的名望、更高的官位、更綽的房產、更多的錢財……為了達到這些,他們會絞盡腦汁、百般專營、曲意奉承、攀高結貴、見機行事、不擇手段、不惜人格,甚至踩著黨紀、政紀、國法和道德良心的黃線工作和生活著。因此,他們一生擺脫不掉擔驚受怕、患得患失的心境,終日處於焦慮不安、浮躁煩惱之中,在謀取了非分的功名利祿之時,也飽嘗了違心、苦悶、沮喪、落拓的苦痛……他們奉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或許就是「不求天長地久,只圖今生擁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是與非」,這是一種極端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的人生態度。
淡泊名利者,並非沒有功名利祿之心,但他們在追求和獲取的態度上不是搞急功近利、損人利己、損公肥私,而是講順勢而為、公平競爭、取之有道、得而無愧。因此,他們活得坦然、活得真實、活得自在、活得寬朗、活得博識、活得自重、活得自愛。他們謙恭禮讓、仁厚大度、博學睿智、誠實守信,對事業講忠、對父母講孝、對家人講情、對朋友講義的品德風范和人生的態度,是極具人格魅力的。他們做人做事都嚴格恪守著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不為,損公肥私、害人害己的功利不取,不學無術、沽名釣譽、欺世盜名、寡廉鮮恥、自私自利、無情無義的品行不恥。這種貧安樂道、甘於寂寞、淡泊自守、不求聞達的精神境界,是一種純粹高尚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有益於社會和人民的人生態度。兩種名利態度,規定和鑄造了兩種不同品位和格調的人生,毋庸置疑,淡泊名利者受人青睞、尊重和推崇。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呢?
三國志·諸葛亮《誡子書》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業,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對於諸葛亮的為人治學之道,引申到本文中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淡泊名利,就是要以平常之心、恬靜寡慾、貧安樂道、知足常樂地把握人生和對待生活,淡泊可視為名利之澤中的壩陌;寧靜致遠就是要保持心靈平和安祥、堅守篤定志向、守住道德底線、潔身自重自愛、誠信為人理事、公正用情施義,寧靜可視為情致遠達的舟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為人之志和生存之道,最終歸結為道德底線。道德底線的正確與否,鑒定的標準是是否利己利人——正確的道德底線是為人做事都要奉行利己利人的原則,一生恪守了這樣的道德底線,就會活得光明磊落、安穩寧適、無怨無悔;不正確的道德底線是奉行為人做事利己損人的原則,一生恪守了這樣的道德底線,就會活得猥猥瑣瑣、蠅營狗苟、驚悸不安。
怎樣做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呢?
第一,就是讀書。讀書能醫愚、讀書能解惑、讀書能增智、讀書能陶情。要像諸葛亮那樣既博覽群書,又「獨觀其大略」,在汲取知識素養的同時,能從中發現和悟出常人所不能發現的問題與道理。
第二,就是節欲。節欲是自警、節欲是自勵、節欲是自重、節欲是自愛。切記慾望是心魔、慾望是誘餌、慾望是陷阱,因此,貪欲要約束,虛榮要打磨,行為要檢點,不要用人生的腳步去丈量功名的寬窄,不要用冒險去觸摸利祿的厚薄。
第三,就是自律。自律是慎獨、自律是慎微、自律是自重、自律是自愛。要常思貪欲之害,常念不廉之果、常記失足之恨、常懷律己之心、常有榮辱之感、常修為人之德。
淡泊方能輕名利,寧靜方可達致遠。否則,成不了大才、成不了大事,更成不了大寫的人。
7. 以淡泊與誘惑為題的800字高中作文
古人雲:要淡泊名利。「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後人一直贊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
「名利」是人生活在世界上,無論貧窮富貴,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與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記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江蘇鎮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腳下大江東去,百舸爭流,不禁興致大發,隨口問一個老和尚:「你在這里住了幾十年,可知道每天來來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說:「我只看到兩只船。一隻為名,一隻為利。」一語道破天機。
淡泊名利是一種境界,追逐名利是一種貪欲。當今社會真正淡泊名利的很少,追逐名利的很多。然而,也應當看到,今天的社會是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充溢著各種各樣炫人耳目的名利誘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淡泊名利者並非沒有。志遙教育在其博文中常常強調這一點,且身體力行,把榮譽給別人,快樂自然留心中。本人非常欽佩他的學識修養。
「名利」——人的一生又有誰不是在追逐,努力地工作就是為了使自己的事業有所建樹,可以說是求名;拼搏使自己的生活能夠富裕也能說是逐利。人活著,有誰敢說沒有追求過這兩個字呢?我認為「名利」主要是一個度的問題,只要不過,不貪,追逐一下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安於清貧的目的不是守貧,而是靜心。
淡泊名利是人生所為的一種態度,是人生的一種哲學。淡泊名利,就是要超脫世俗的誘惑與困擾,實實在在的對待一切事物,豁達客觀的看待一切生活。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做到信仰至上。人生總要有所追求,如果心中沒有遠大的志向,必然就會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淡泊名利,需要的是充實思想,為之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追求名利主要還是為了滿足慾望。
其次要做到工作上高標准,生活上低要求,才能更好地做到控制物慾。只有樹立遠大的樂於奉獻的精神,才可能經受住各種誘惑的考驗,始終不渝地堅守自己的道德標准和信念,不重名利,不計得失,以淡泊的情懷書寫出高貴的人生。
淡泊於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萬難做到的。
淡泊於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慾、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8. 急!高中作文:關於錢學森淡泊名利的 800字
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錢學森、這個耳熟能詳的偉大名字,為中國人民所熟悉、所敬仰。他也是全世界人民所敬佩的中國頂級科學家,是中國航天的崇高形象和象徵。他生前的豐功偉績和愛國情懷,他淡泊名利,嚴謹治學,同國家榮辱與共的不朽精神讓世人更加欽佩敬仰。
錢學森曾講過一句詼諧而意味深長的話「我姓錢,但我不愛錢。」能夠詮釋他淡泊名利的高風亮節。
1958年他著的《工程式控制制論》一書被譯成中文出版,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稿酬加獎金一萬多元,全數捐出,給學生買學慣用具了。
2001年,錢學森曾獲第二屆「霍英東傑出獎」,獎金百萬港幣與早在1994年,他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獎金也是百萬港元。兩筆獎金的支票還沒拿到手,錢學森就讓人代他將錢捐給祖國科協沙草產業基金會、西部的沙漠治理事業。而作為可以享受國家領導人待遇的錢學森,卻五十年如一日住在老舊的樓房裡,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穿了一輩子的中山裝,用了五十多年的破提包,他平時和別人聯名發表文章,總是把稿費都給合作者。
錢學森曾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及中央軍委授予的一級英雄模範獎章;2007年榮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2009年,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榮獲如此之多、如此之重的榮譽,誰能想到為祖國航天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容身之屋,竟然還不到百平方米。而錢學森在這里一住就是50多年。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胡世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講到,錢學森生前就是和很多普通人一樣,住在這個不到10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他一直就是勤勞簡朴,專心的研究科學。他也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不要忘記艱苦樸素。
據媒體多次報道,錢老早就為自己做人定下了「四不原則」:「不題詞,不為人寫序,不出席應景活動,不接受媒體采訪。」後來,這「四條原則」還有了「升級版」為七不,加多了「不兼任任何顧問或名譽顧問、不到外地開會、不出國」。單位要為他建房他不同意,報刊上頌揚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為止」。 他又說:「我沒工夫考慮過去,只考慮未來。」
曾有人稱他為:「導彈之父」、「航天之父」他很不贊成這種說法,他認為,導彈、航天是成千上萬人的事業,不是一兩個人能搞成的。一切成就歸於黨、歸於集體。我個人只是其中的一員。
黨和國家給了他很多官位,如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副部長、科委副主任、科協主席、政協副主席等。他說:「我是一名科技人員,不是什麼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樣也不想要。」
在錢學森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年兩彈成。」錢老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是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9. 以淡泊名利是一種智慧為題的800字作文
古人雲:要淡泊名利。「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後人一直贊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
「名利」是人生活在世界上,無論貧窮富貴,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與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記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江蘇鎮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腳下大江東去,百舸爭流,不禁興致大發,隨口問一個老和尚:「你在這里住了幾十年,可知道每天來來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說:「我只看到兩只船。一隻為名,一隻為利。」一語道破天機。
淡泊名利是一種境界,追逐名利是一種貪欲。當今社會真正淡泊名利的很少,追逐名利的很多。然而,也應當看到,今天的社會是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充溢著各種各樣炫人耳目的名利誘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淡泊名利者並非沒有。志遙教育在其博文中常常強調這一點,且身體力行,把榮譽給別人,快樂自然留心中。本人非常欽佩他的學識修養。
「名利」——人的一生又有誰不是在追逐,努力地工作就是為了使自己的事業有所建樹,可以說是求名;拼搏使自己的生活能夠富裕也能說是逐利。人活著,有誰敢說沒有追求過這兩個字呢?我認為「名利」主要是一個度的問題,只要不過,不貪,追逐一下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安於清貧的目的不是守貧,而是靜心。
淡泊名利是人生所為的一種態度,是人生的一種哲學。淡泊名利,就是要超脫世俗的誘惑與困擾,實實在在的對待一切事物,豁達客觀的看待一切生活。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做到信仰至上。人生總要有所追求,如果心中沒有遠大的志向,必然就會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淡泊名利,需要的是充實思想,為之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追求名利主要還是為了滿足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