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個步驟
以定風波為例
課題:《定風波》
科目: 語文
教學對象: 高二
課時: 1
提供者:尹區英
單位: 榆次四中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題來源於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之後的作品,詞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達了樂觀、淡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學習該詞有利於學生掌握詩詞鑒賞方法,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
二、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的成就思想,了解本詞的寫作背景。
2.欣賞、評價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探究文中的「詞眼」,並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
4.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5.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通過平時上詩歌閱讀課時的穿插講解,學生已經對於詩歌鑒賞的方法有了一個總體的系統的把握;
2.根據學生的檢測成績及上課的表現觀察得出學生基礎較差的事實,適合引導式教學;
3.對於蘇軾,學生高一的學習對其生平及風格已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擬採取提問法、講解法、點撥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作為一種傳統文學形式,詞與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文化心態必須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探究。
讓學生運用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詩詞貴在吟誦,通過反復的朗讀,理由在於對詞這跳躍性、象徵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過一個由形式到內涵的過程。誦讀有利於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蘊。合作探究法,調動學生思維,學生相互討論,主動鑒賞詩詞,自己處理文本,提高鑒賞能力。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體會詞中所表現出的蘇軾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探究文中的「詞眼」,並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
2.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遇雨定人生平常事一樁.你途中遇雨會怎樣?
2.走進《定風波》去感受蘇軾是如何面對人生風雨的?
說說自己旅途中突然遇雨的表現
結合學生實際,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知人論世:
1.知人:作者簡介:蘇軾
(1)基本信息
(2)人生經歷:《定題金山畫像》
(3)成就風格:①成就 ②風格
2.論世:背景鏈接:
(1)烏台詩案一貶謫黃山
(2)沙湖道中遇雨
(二)全體感知:
1.小序交代了什麼關鍵信息?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詞的上下兩片分別寫了什麼內容?都在描寫雨中的情況嗎?
3.本詞的詞眼是什麼?
1.| 時間: 3月7日
丨地點:沙湖道中
丨環境:先雨後晴
| 事件:遇雨
丨人物:僕人、同行、余.
丨 情感:狼狽不覺
→作用:說明了寫作緣由。
2.→雨中事:踏雨吟嘯 → 怡然自樂
→雨後情:驀然回首 → 雲淡風清
3.→一蓑煙雨任平生 / 也無風雨也無晴
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完成。
培養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怎本內容,對詞的內容有個整體性的把握。
1.從詞中我們可以剖析出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2這首詞是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來成就其藝術高度的?
1.→一個拄拐杖、踩草鞋、頂風冒雨、吟嘯徐行、不畏艱難、藐視禍難、鎮定從容、曠達灑脫的詞人形象。
(1)雨中笑對人生風雨的達者
(2)雨後看破人生得失的智者
2.表現手法:
①
以小見大
②
曲筆
一語雙關
③ 對比
④ 隱喻寄託(象徵).
學生合作探究,點撥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他人他物襯托對比),提高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學生從中可以分析總結出分析鑒賞詩詞的方法技巧以及著手點。整體系統的了解一下詩歌的表現手法,細致入微地掌握這幾類表現手法的含義並可以在以後的詩歌閱讀中輕而易舉地分析。
作業處理:
寫日常小事一樁,來反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求:以小見大的手法,300字左右)
評價歸納
定 這人:蘇軾
風 這景:風雨
波 這情:曠達
課堂練筆/課後練筆
培養學生的及時運用一些高超的技巧來構建文本的寫作能力。
七、教學評價設計
1. 學生系統的具體的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
2. 本課內容有些過多,學習對詞的表現手法中,能完全理解對比及以小見大的手法,對一語雙關仍有待拓展。
3. 學生互動積極,真正做到了學生自己「動」起來。
八、板書設計
定 這人:蘇軾 一智者//達者
風 這景:風雨 ——自然//人生
波 這情:曠達灑脫
㈡ 高中語文古詩詞閱讀鑒賞技巧
實話實說
古詩一用來考試味道就全變了
主要的方面拿準
把詩中的畫面大概齊描述一下版
再加上詩人的情權感或者用了什麼手法這就算是齊了
情感一般不是憂國憂民就是懷才不遇
有點積極向上的就是對自然的喜愛 曠達的心胸
手法就是正面 側面 以小見大 樂景寫哀情什麼的
當然再加上修辭就不會丟分了
關鍵的關鍵就是敢寫 不要覺得錯了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文科不好說誰錯了
㈢ 高中語文詩詞表現手法的賞析(具體點)
表達方式
主要有:敘述、議論、說明、描寫、抒情。
表現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維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現出來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又稱藝術手法。表達方式:如文學創作中各種敘述、描寫以及諷刺、誇張、象徵、比喻 、對比、借代、擬人、排比、對偶、層遞等方式。應該說表現方法有時包括了表達方式。
修辭手法是根據表達需要,運用有效的語言手段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具有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的語言運用方式。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課文里還涉及到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和呼告等。學習修辭,不要死摳名詞術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並能學會運用修辭手法造句。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前後照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表現手法與表達方式的區別
關於表達方式:
①表達方式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的分類解釋;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兼用其它表達方式;
③現在流行的話題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關表述——可任選一種表達方式為主並綜合運用其它各種表達方式。
綜合起來,「表達方式」應當為在用語言、藝術、音樂、行動把思想感情表示出來時所採取的方法和形式。
關於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襯托 想像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托物言志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數量不限
關於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是表達方式。它是文章構成的一種形式要素。表達方式隨語言表達的產生發展而逐步形成。現代寫作學研究提出「表達方式」這一概念,延用至今.
一、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托物言志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二、詩歌鑒賞表達程式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點概念闡釋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烘託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以物烘託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託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託了汪倫對詩人的濃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在《永遇樂
㈣ 高中語文詩詞鑒賞中,寫作手法,表現手法都有什麼
比興。 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詩經·碩鼠》中,把奴隸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 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漣漪」就屬於「興」,它引出了下文的敘述。「興」和「比」常常聯系起來在一篇詩中運用。如《孔雀東南飛》開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既是「興」,又是「比」。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首聯即用瑟這種樂器起興,由此而思及「華年」。2.虛實結合 虛實結合是指現實的景、事與想像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樣的情感。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是相反相成以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對於昔盛今衰的感慨。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則是相輔相成以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中心。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闋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闋寫虛,通過設想「行人」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3.襯托 襯托又叫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另一事物,稱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另一事物,稱反襯。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傑」,最後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這是正襯。而「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則是反襯。4.對比 對比就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的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以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以深刻印象。如高適《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以戰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5.抑揚 抑揚就是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的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的目的。抑揚按形式可分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兩種。如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詩的前兩句從正面著筆,彷彿熱烈頌揚文帝求賢若渴,虛懷若谷,這是揚。可是讀了後面兩句,才恍然大悟,原來鄭重求賢,虛心垂詢,推重嘆服,乃至「夜半虛席」,不是為了尋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這是抑。欲抑先揚,辛辣諷刺了漢文帝政治上的昏庸與荒誕。6.象徵 象徵是指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屈原用「蘭芷」象徵自己的芳香、不與世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陸游以「梅花」象徵自己的孤高與勁節等。7.正側描寫 正側描寫是指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和側面的描寫,又叫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直接描寫對象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如王昌齡《從軍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詩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8.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的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的南下經歷外,全是用典。「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9.動靜描寫 動靜描寫是指對事物或景物作動態或靜態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頭宿鳥聯拳靜,船尾跳魚拔刺鳴。」後一句魚跳的「動」更襯托出前一句景物的「靜」。10.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指詩人對生活中的某一個場面或人物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的細致刻畫。以細節為中心組成全篇,往往能使詩詞顯得凝煉、集中且韻味無窮。優秀的詩歌,總是以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反映主旨,通過這些細節,便可以挖掘詩中蘊含著的情感。如趙師秀《約客》中「閑敲棋子」,張藉《秋思》中「行人臨發又開封」都是非常典型、特別精彩的細節。11.渲染 渲染本是國畫的一種畫法,在需要強調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抹畫面,顯出物像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詩歌中的渲染就是對環境或景物作多方面的細致描寫與形容,以形成某種氛圍,藉此來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如杜甫《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首聯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12.聯想 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起另外有關的其他事物。如駱賓王《於易水送人》:「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詩人於送別聯想到荊軻當年在易水壯別的場面,一方面表達自己對英雄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也藉此抒發內心的激憤之情。13.想像 想像就是在已知事物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和綜合,創造出新事物的一種心理活動。如劉禹錫的《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於紙上。
㈤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技巧
1、分析意境
解答這一類的題目,首先要能抓住詩中所展現的圖景畫面,會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能夠概括出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的特點,掌握一些鑒賞的詞語,如蕭瑟悲涼,恬靜優美,壯闊雄渾,寂靜冷清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具體,就是要結合具體的意象或者意境來回答作者為什麼高興或者傷感。
2、分析語言
這種類型題的解題步驟,要能夠找到體現語言特點的關鍵詞語,所謂的關鍵詞語,也就是最能表現詩人感情的句子,然後結合語句,具體分析妙處。
3、分析技巧
解答這類題目,首先必須指出,運用了哪一種表現的手法,再結合具體的詩句說明為什麼使用的是這樣的表現手法,最後要說出這種手法,表達詩人感情的效果。
4、分析主旨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⑷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5、煉字型
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語表義和語里義;展開聯想和想像,把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點出該字表達了什麼感情或烘託了怎樣的意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評析
㈥ 高中語文 古詩詞鑒賞技巧
古詩詞鑒賞是高考語文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生活閱歷和審美情趣進入作品,感知詩歌形象,品味詩歌語言,領略詩歌的表達技巧,並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達。這里我們就古詩詞鑒賞命題形式與解題對策作一介紹,希望能給考生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一、表達技巧類
[命題形式]這首詩運用了何種表現手法?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解題指津]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從詩歌的藝術構思入手。答題時應該包括(1)指出運用的表現手法;(2)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3)運用該手法的好處。
[示例]試分析下面這首詩歌的表達技巧。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參考答案]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寓情於景、用典、襯托的手法。其中三四兩句是寓情於景,「自」、「空」二字寫出了祠堂景色雖美,卻無人欣賞,以樂景寫哀情。「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一句用劉備三顧茅廬來襯托諸葛亮的傑出才能,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
二、形象意境類
A.形象
[命題形式]這首詩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解題指津]詩中形象傾注了詩人的思想,包孕著詩人的情感,因此,形象應是熔鑄詩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徵意義和社會意義。答題步驟是:(1)找出並描摹詩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點;(3)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是什麼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徵是什麼;(3)形象的意義是什麼。
[示例]試分析下面詩中畫眉鳥的形象。
畫眉鳥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註:本詩為作者貶官外任時所作)
[參考答案]詩歌描寫了一隻畫眉鳥出籠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形象。其中一、二兩句具體描寫畫眉鳥出籠後,自由自在地飛翔、無拘無束地歌唱的特點。其實畫眉鳥的形象就是擺脫了朝廷束縛後自由舒暢的詩人自身形象寫照。
B.意境
[命題形式]這首詩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解題指津]分析詩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內容,一要描摹詩歌圖景,二要概括意境特點,三要剖析作者思想。具體答題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第二部分,應在描摹出圖景後,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幽靜,或蕭瑟,或生機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渾壯麗,或沉鬱憂愁,或和諧靜謐,或開闊蒼涼,或高遠遼闊等等。第三部分,根據這首詩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作者在下列這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山居秋瞑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參考答案]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凈。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蓮,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作者通過塑造這樣一種幽靜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嚮往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
三、語言特色類
[命題形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解題指津]這類提問,著重的是詩歌語言的層面,考生應該從語言的風格或特點來解答。一般從下列詞語中選擇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鬱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等。分析語言特色,首先必須理解一些術語,如「清新」、「絢麗」、「明快」、「含蓄」、「簡潔」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詩人的語言特色,如陶淵明的平淡、李商隱的絢麗、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絕句的含蓄、賈島的簡潔等,了解這些對解題不無幫助。
[示例]試分析下列這首詩語言上的特色。
長干曲四首(其一)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參考答案]這首詩歌的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處住,在橫塘,通過自問自答的對話形式,採用樸素的口頭語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個樸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四、思想內容類
[命題形式]請分析某句詩的思想感情或內涵,評價詩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詩歌的主題思想,歸納詩句的思想內容,闡述詩歌所表達的觀點、態度、主張等。
[解題指津]評價思想內容,首先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要立足於對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賞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確、深入、客觀、恰如其分地進行分析評價。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現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問題,努力忠於原詩,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據。答題要點應包括三點: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義。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往往用「描繪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感,歌頌了……的品質,批判了……的觀點等句式。
[示例]下面這首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早寒有懷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參考答案]這首詩描繪了落木蕭蕭,鴻雁南飛,北風呼嘯,江上寒氣襲人的景象,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及隱居與從政的矛盾心理。也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其中「遙隔楚雲端」「孤帆天際看」兩句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
㈦ 高中語文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提高辦法
中語文:如何提高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高中語文:如何提高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一、了解背景。古詩語言精練,篇幅短小。詩人一般不可能交待寫詩的目的和當時的社會背景。這就必須向老師、家長或書本求教,為理解詩意、進入意境掃清障礙。如學習《梅花》一詩,如果了解了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復雜心情的表白,那麼你對詩中梅花凌寒獨自怒放的意境就會有更為深刻的體會。
二、理解詞句。要進入詩的意境,必須准確理解字詞句的含義。古詩的意境,往往是選用表現力強的詞語構設的。因此抓住這類詞語,分析、理解其所蘊涵的意義,就能進入詩的意境,打開詩人情感的大門。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被人稱好,為什麼?如果換用其他同義詞,就沒有「綠」字那麼形象、生動。看到這個「綠」字,就讓人似乎看到一陣春風剛過,隨即出現一片翠綠,整個大地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從中折射出詩人思念春光旖旎的江南,急欲回去的心情。此類例子很多,如:「月出驚山鳥」的「驚」,「僧敲月下門」的「敲」等,舉不勝舉。由此可發現,富於表現力的詞語大多數是動詞。因此在鑒賞時應多注意動詞。優秀的古詩中一般有膾炙人口的名句,這些名句往往是理解內容的關鍵。
三、想像補白。詩歌的思路具有跳躍性的特點,這給理解詩意和體會意境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同學們要善於展開想像來填補因「跳躍」而形成的句與句之間的空白,從而更好地「入情悟境」。如學習《尋隱者不遇》一詩,針對「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一句,大家可以提出「誰問」「問什麼」「言者是誰」「『師』是何人」等問題進行補白。
四、品析修辭。古詩中有不少詩句運用了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從而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具體化、形象化。同學們應仔細品析這些修辭
㈧ 高中語文,怎麼做古詩詞鑒賞的題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我有一些資料,先讓你看其中的一些
古典詩詞鑒賞題問答模式例析
答題自然要根據試題的要求給出相應的答案.就古詩鑒賞題而言,大體上可歸納出五種問答模式,本文對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3)對比.(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誇張.(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答題步驟:(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 反襯出
陳與義 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遼西」用質朴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2002年高考題)
古詩詞曲中常用表達技巧舉要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王實甫《十二月帶堯民歌•別情》) (詩歌採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別從「怕黃昏」、「不銷魂」、「新啼痕」、「斷腸人」等四個角度將少婦別後的相思之悄表現得淋漓盡致.)
2.借景抒情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感情.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十艮,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 (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所寫的景並非晴朗的月夜,萬里無雲的碧空,而是迷濛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麼黯淡,氛圍是那麼冷寂,這就給後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澤,兩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3托物言志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托物言志就是通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詠蟬》)
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發的人生感懷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因而美好的聲名白可遠揚,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據,而抒懷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 (劃線的四句,表面上是寫景,而實際上則隱寓著詩人的一種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感情境界.在這里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已分不開哪是「景」,那是「情」.)
5.動靜結合 指對人、事、景處於動態或相對靜態時的描寫.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出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兩句寫靜態,後兩句寫動態.)
6.以動襯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也就是在動態描寫中顯示出動態.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詩歌中所寫景物如花落、月出、鳥鳴等都是動景,同時又通過這些動景,更加突出顯示了春澗的幽靜.「鳥鳴山更幽」,動中見靜,愈見其靜,這裡麵包含著辯證法.)
7.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是藉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
《孔雀東南飛》文中寫迎娶劉蘭芝的場面,「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從人四五百,鬱郁登郡門.」其場面寫得越熱鬧,其悲情越強烈.
8.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詩歌的前三句均是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末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盡此「不盡」之情呢?詩人這時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彷彿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更加深了詩人的思想感情.此時征戍者內心是濃濃的鄉思,還是渴望建功立業?是對現實的憂慮,還是對祖國河山深沉的愛呢?……不得而知,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9.鋪排 即《詩經》表現手法中的「賦」.「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厭其煩地多角度地進行鋪敘陳述.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杜牧《阿房宮賦))
(文章在這里多角度地寫出阿房宮樓閣之多、構造之奇、布局之巧,體現出阿房宮的氣勢雄偉)
10.渲染 我國傳統畫技之一,後借用來指文藝創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境所採用的強調、反復等多方面著意的鋪敘等寫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薰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王昌齡《秋詞》) (首句破題,以描寫秋景來渲染深宮寒夜的氣氛.)
11.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是我國傳統畫技之一.亦稱「烘雲托月」.後借用指一種寫作技法,即指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具體說來就是不說本意,只說與此有關的事物,達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易混淆.
……新來瘦,非關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蕭))
(要說的明是相思的苦,卻不直說,而用「非關病酒,不是悲秋」來烘托)
12.點化(化用) 對前人書面作品的語言和群眾的口頭創造,進行再加工創造,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境.可分三種:字詞點化、內容升華、意境開拓.
①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②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澤東《沁園春》)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①句點化了范仲淹《蘇幕遮》中的「碧雲天,黃葉地」的字詞.②句點化了蘇軾名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內容.③句點化韋應物的「西施且一笑,眾女安得妍」的詩句意境.)
13.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白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霍去病、廉頗等五個歷史故事的典故.借「懷古」贊揚了孫權、劉裕的抗敵業績;批評南宋當政者像劉義隆那樣的倉猝冒險行動;以廉頗自比,表示自己雖老卻不忘為國效勞的忠貞之情.
14.實虛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採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詩人開始寫「地」、寫「鴉」,而不寫月,但卻讓我們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為「地白」、「棲鴉」是月亮朗照的結果,既然地白如霜,棲鴉可見,可知詩人雖沒有明寫「月明」,但我們卻處處感到「月明皎潔」,因此它是實寫「地白」、「棲鴉」,虛寫「月明」,暗扣「望月」這一詩題.)
15.抑揚 我們在表揚或批評某一事物的時候,為了使別人信服,或預先防止別人的反駁,往往把要表揚的先從某一缺點加以批評,把要批評的先從某一優點加以表揚,這種修辭手法就叫做抑揚.抑揚可分兩種:1.欲揚先抑法;2.欲抑先揚法.
應憐履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詩前兩句寫詩人乘興游園,被拒之門外;後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滿園春色,前後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憾,後面高興.這里採用了欲揚先抑法.
16.疊詞 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這種修辭手法,叫做疊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開頭十四個疊字為全詩定下了一個殘秋和孤獨的感情基調,渲染了詞人晚年孤苦無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內心深處的凄涼.)
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對舉而獨立的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互相補充、互相滲透,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種修辭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見的有當句互見和對句互見兩種.翻譯時容易譯錯,應特別注意.
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正確翻譯是:秦朝和漢朝的明月與關城.容易誤譯為:秦朝的明月與漢朝的關城.)
18.意象組合(蒙太奇式的畫面組合) 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鏡頭組接成生活的片斷和場景.場景隨著劇情發展而時時在變化,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秋思)) (此首詞出現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9個並列的名片語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們巧妙地組織在一個畫面里,渲染出一派凄涼蕭瑟的晚秋氣氛,從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9.白描與工筆 白描原是中國水墨畫中純用墨線、不著顏色來粗筆勾勒物象輪廓的一種筆法.後借用於文學寫作,指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形象的一種描寫方法.工筆,原是一種繪畫的筆法,後指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溫庭筠
㈨ 高中語文古詩詞和閱讀的答題技巧
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老師教得不二法則:
——看菜吃飯!
舉個例子:
「XXX這個標題有什麼用」
給的分版大,留的空多,就說明要你賞析這個題目的用意、用法和全文聯系。
給的分少,留的空少,就說明要你說明這個題目的含義。
比如初中課文【傷仲永】
「這權個標題有什麼用?」(2分)
答:這個標題表達了作者哀傷、嘆惜的情感。
如果是4分。
答:這個題目第一表達了作者對天才最終結局的悲傷惋惜,第二表達了對一個人有天才卻沒有好的環境而使之最後淪為庸人。
而我的經驗是,一定要從點到面。
古詩詞大多是賞析題,所以一定要閑說一個字、詞的含義,再說在這一句裡面的用意,再說對全文的作用,然後總結,就像是「統領全篇」「點明中心」之類的。
總之來說,要是沒把握就把想到的全都寫上去,總能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