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想北平說課稿

高中語文想北平說課稿

發布時間:2021-02-12 10:51:45

A. 語文閱讀題__想北平

1(1)對接近自然地北平地思念;(2)對比
表現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對比,襯托(正專襯,反襯)等等
2北平屬是屬於北方地區,寫「北」應更貼切些。而「西」或「北」更多的是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從作者的角度看應該也是很欣賞貼近自然地生活
,但不完完全全是陶淵明的隱居的思想,在社會背景以及個人經歷來看也充斥了對北平自然清新生活的嚮往
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B. 《想北平》的結構方式是什麼

《想北平》的結構方式是什麼?比如說以什麼什麼為序,由什麼什麼當線索
答:由感情當線索。1—3段——說不出的愛。4—7段——愛的表達。8段——愛的極致。

具體段落分析:
第1段交代老舍對如何寫北平的考慮,他決定寫出「我的北平」。
第2,3段通過描述他與北平如同母子關系,寫出了對北平的無限懷戀。正面寫出老舍對北平的特殊的愛。他反復強調說不出,解釋說自己不是詩人,但實際原因是老舍不想通過跑那個長的 方法來寫自己對北平的愛,而是另闢蹊徑,拋開一切美好的詞語,用最通俗質朴的語言,用最能引起別人共鳴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
第4、5、6、7段,通過對比的方式寫出北平的特點,來表達對北平的喜愛,與歐洲四大歷史名城對比,從城市整體結構、建築格局、環境氛圍、生活情趣等方面,歷數北平的好處:北平雖然是個大都市,卻保住了鄉野的幽靜,讓人和大自然保持親近。雖然是有錢人的天堂,但也能讓一個貧寒的人享受到它的美。
第8段,最後一段:由於遠離家鄉,1936年,日本加緊侵略華北,北平告急,作者作為愛北平的愛國分子,憂心如焚,思念家鄉之情更為強烈。

江蘇省教科院基地學校科研協作會觀摩課
愛的真情表達(《想北平》教案)
執 教:張小兵
單 位:江寧高級中學
范 圍:全省
教學設想:
牽一發而動全身——愛的真情訴說。
老舍對北平的愛是熾熱而真誠的,他生在北京,長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過42年,最後在北京去世。不過,在他寫作的41年裡,大部分時間卻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後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過的。無論是在倫敦,在濟南,在青島,還是在紐約,他都在寫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終在北京。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搖籃,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鄉。北京是老舍創作的源泉。然而,愛到深情時往往意塞筆滯,千言萬語凝於毫端而難以成文。老舍又該如何表達這濃烈的愛意呢?這是個有趣而有價值的命題。老舍以其獨特的方式表達了這份情感:首先,愛的深沉——承認這是說不出的愛,知道得太少無法說,愛得濃烈無從說,言語貧乏無能力說;然後,愛的表達——對比中突出北平的特點,選擇平凡的事物表達深沉的愛意;最後,愛的極致——意猶未盡,黯然落淚。鑒於此,本次教學試圖以「愛的真情訴說」為紐帶帶動對全文的賞析。
打開思想的重門——對話中感悟故園之戀。
《想北平》屬於「月是故鄉明」專題中「漂泊的旅人」板塊,本文要著眼於讓學生領會漂泊的遊子對故鄉深沉的愛戀,而剖析作者細膩而真摯的感情以及北平主要特點為教學重點之一。故鄉不僅是一個具體的名詞,而且是作者的精神家園。教法上著重文本研習,編者設計了對話欄,留給學生去寫些他們閱讀的感受、理解、評價,可以充分利用,並指導學生在作者、文本以及師生之間進行互動對話。
教學目標:
1、緊扣老舍愛的表達方式,結合具體字詞、語句、段落進行反復研讀,與文本、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真實濃烈、刻骨銘心的眷戀之情.
2、掌握本文採用「類比」、「對比」等寫作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揣摩作者字里行間透出的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與漂泊的旅人的鄉愁。
2、教給學生與文本、作者、他人對話的學習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在人類情感世界的錦囊里,有的可以說,可以唱,甚至可以畫。但有的情感卻無法訴說。即便是柳永,盡管他才華橫溢,詞賦甲天下,在友人分別之際,也只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鄉愁也是如此,有人「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有人揉碎信紙無數,也無法寄去對故園的問候。他生在北京,長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過42年,最後在北京去世。他也曾漂泊海外多年,回國後一段時間又在在遠離故土的地方工作,對北平自然有著獨特的感情。這篇文章就是寫在1936年他在青島工作時,就讓我們通過閱讀《想北平》,透過他的雙眸,和他對話,走進他的心靈世界。
板書:想北平。
2、課型簡說:昨天晚上我到了咱們班,向大家詢問上課的建議,有同學建議我不要總是老師講,問題還是由學生自己提出來的比較好。我聽了很受教誨,同學們認真地預習了課文,並且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提出了許多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二、文章結構梳理
1—3小節——說不出的愛
4—7小節——愛的表達
8小節——愛的極致
三、交流對話
1、王銘同學課前問我,文章是寫出來的,標題為什麼不寫成「寫北平」?而文章中多處提到「說不出」,或者改成「說北平」,不也挺好嗎?
為什麼想?愛的特點?
提示:
「想」的背後是無盡的愛,深沉的愛,是情感的表達。「寫」只是客觀的介紹,情味淡了,「說」只是一種表達方式,因為「想」才說的。
2、討論對話欄中的問題
(1)作者反復說自己對北京的愛「說不出來」,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嗎?或者說作者為什麼說不出來,請結合1—3小節進行思考。
板書: 說不出的愛
知道得少——無法說
愛得深沉——無從說
言語貧乏——無能力說
(2)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人們對城市的印象與記憶也常常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只是要把印象與記憶化為准確的文字,往往存在選擇與概括的難度。比較則是一種凸現特色的常用方法。《想北平》給我們提供了範例。
提示:
和什麼比較——倫敦、巴黎、羅馬、堪司坦丁堡
比較什麼——整體結構、建築格局、環境氣氛、生活情趣等方面
特點概括——復雜而又有邊際、熱鬧而不失安靜——完全舒適
人為之中顯自然——使人自由
花朵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
(3)像北京這樣歷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寫的地方很多,要寫出她的特點,通常從大處著眼,但老舍寫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畫面。這是為什麼呢?如果老舍是北京的匆匆過客,會不會有這樣的文字?
提示:
作者選取了最具有日常生活的特點的畫面和事物:如「牆上的牽牛,牆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似的美麗」,這些描寫展現了老舍作為「人民藝術家」的近似平民的審美情趣,這種情趣是最能引起廣大讀者共鳴的,是整日坐在書齋里的作家寫不出的,同時也滲透著他極為自然、極為深刻的對北平的喜愛與思念。
小結: 老舍表達愛的方式和角度是獨特的,沒有大聲呼喊,再次大段抒情,而是在比較中突出愛,在近乎瑣碎的日常事物中流淌愛意。
板書:愛的表達
比較手法
平凡視角
3、問題探討
(1)文章是寫對北平的思念,為什麼要寫母親?對全文有沒有特殊的作用?
(王超、張恆溥)
(2)「但我不是詩人,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這句話怎麼理解,為什麼說這種愛「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
(李志、李毅、張亞慶、魏星等11位同學)
(3)第1、2、3小節全是作者的抒情,意思無非是說「這種愛無法表達」,這樣寫太浪費筆墨,空洞而直白,不如刪去,留下一句話「我真愛北平,這個愛幾乎是想說而說不出的」,這樣簡潔明了,豈不更妙?
(呂欣等同學從不同角度提出,歸納得出的問題)
提示:說不出是有層次的:說不出的客觀原因——說不處的內在原因——想說的沖動。
這樣寫情感跌宕起伏,到了不得不說的地步,為下文作了鋪墊。
(4)「巴黎更近似北平,不過,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地感到寂苦」,為什麼會寂苦?
(張楠、高銀、李勇斌、王濤)
提示:兩個層次:A、安全感是人類的本能需求,巴黎太過空曠,似乎沒有依靠感,而北平既復雜又有邊際,有安全感,還能觸摸到她的文化和詩韻;B、同時巴黎過於喧鬧,使人疲乏,而北平動中有靜,使人完全安適。
附加:「北平像太極拳」這種說法是不是太離譜了?(李揚)
(5)關於「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的理解
A、「落淚」能不能刪掉,直接寫流淚是不是太做作了?
B、我仔細讀了這句話,感覺到情感十分強烈而厚重,可能不單純是遊子對家鄉的思念那麼簡單,是不是老舍寫作的時候有什麼特殊的事情發生了?
(魏星、陳亞蓓等8人)
提示:這篇散文寫於1936年,作者當時不在北平,在青島教書。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的簽訂,適應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華北危急,北京危急。郁達夫的《北平的四季》、老舍的《想北平》、以及吳伯簫的《話故都》,都寫於1936年前後。
老舍《鄉思》:茫茫何處話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願半庭花!西風碧海珊瑚冷,北嶽霜天羚角斜。無限鄉思秋日晚,夕陽白發待歸鴨。
板書:愛的極致 落淚
三、感悟升華
1、美讀文章:朗讀作者愛的訴說中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或語段,品味其中的情感。
(陳夢之、李毅、束安新、張楠)
2、學習了老舍的《想北平》,你能用一兩句話概括一下漂泊的旅人深沉的鄉思嗎?
四、課堂總結
1、 良好的問題意識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2、對話是打破作者和讀者、作品和讀者隔膜的最好方法。而對話離不開對文章字、詞、句、段的理解和感悟。
3、愛的表達是一種藝術。

附錄板書:
愛的真情訴說
想北平
說不出的愛 愛的表達 愛的極致
知道得少
愛得深沉 對比手法落淚
言語貧乏 平凡視角

特級教師點評:
這堂語文課具有示範意義,能引起關於新課改思考的課。
1、教學設計:是一堂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結合起來。① 在導入中提出目標:言說「說不出」的愛;② 抓對話欄中3個旁批帶動對全篇的理解;③ 精心挑選學生困惑的四個問題;④ 通過朗讀外化對文本的理解。
2、文本研習:重視引導學生讀文章。這節課在教師的引導下研讀得很深入,研習基於學生基本能讀得懂,但體會不到妙處的預設。
3、自主學習:要營造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師生互動的課堂文化,放心大膽地讓學生動起來。這堂課努力地去做了,特別是在授課的過程中還不時插入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但還沒有做足,問答式的互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互動的范圍和有效性。
4、教學容量:成功、有效的課堂是促進學生發展、促進學生較大、較快發展的課堂。課堂的容量不僅是課堂里用的材料多少,還有思維的密度和涉及的深度。課堂教學要有更加長遠的目光。
總之,這節課是聽、說、讀、寫的結合,具有厚重、沉穩的風格。

C. 一篇語文鑒賞 比較《故都的秋天》和《想北平》的區別

《故都的秋天》講的是山水風景和秋天的景緻,帶著溢美之詞和溢美之情。
《想北平》則是偏重人物事件和過去點滴和如今境況,帶著一種油然而生的比較,和生平感慨。

D. 西南大學大學語文老舍《想北平》一文的藝術特點有哪些

作者身處異地的,在戰亂的歲月中,思念他摯愛的北平.通過北平與巴黎的對比內,深深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容眷戀之情.第一段交代老舍對如何寫北平的考慮,他決定寫出「我的北平」.第二、三段通過描述他與北平如同母子關系,寫出了對北平的無限懷戀.正面寫出老舍對北平的特殊的愛.他反復強調說不出,解釋說自己不是詩人,但實際原因是老舍不想通過跑那個長的方法來寫自己對北平的愛,而是另闢蹊徑,拋開一切美好的詞語,用最通俗質朴的語言,用最能引起別人共鳴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第4、5、6、7段,通過對比的方式寫出北平的特點,來表達對北平的喜愛,與歐洲四大歷史名城對比,從城市整體結構、建築格局、環境氛圍、生活情趣等方面,歷數北平的好處:北平雖然是個大都市,卻保住了鄉野的幽靜,讓人和大自然保持親近.雖然是有錢人的天堂,但也能讓一個貧寒的人享受到它的美.最後一段:由於遠離家鄉,1936年,日本加緊侵略華北,北平告急,作者作為熱愛北平的愛國分子,憂心如焚,思念家鄉之情更為強烈.

E. 高中語文的文體

《跨域百年的美麗》是散文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是散文;《生命本來沒有名字回》是散文;《合答歡樹》是散文;《邂逅霍金》是散文;《老王》是小說;《回憶魯迅先生》是散文;《小溪巴赫》是散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是議論文;《獲得教養的途徑》是議論文;《說數》是議論文;《想北平》是散文;《我所認識的蔡子明先生》是散文;《故都的秋》是散文;《晨昏諾日朗》是散文;《胡同文化》議論文 。

F. 語文詞語手冊 高一必修一 想北平

b,c還有方向

G. 高一語文新教材下的課文<<想北平>>的習題

想北平
老舍

(1)設若讓我寫一本小說,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於害怕,因為我可以撿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讓我單擺浮擱的講一套北平,我沒辦法。北平的地方那麼大,事情那麼多,我知道的真覺太少了,雖然我生在那裡,一直到廿七歲才離開。以名勝說,我沒到過陶然亭,這多可笑!以此類推,我所知道的那點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於牛的一毛。
(2)可是,我真愛北平。這個愛幾乎是要說而說不出的。我愛我的母親。怎樣愛?我說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討她老人家喜歡的時候,我獨自微微的笑著;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時候,我欲落淚。言語是不夠表現我的心情的,只有獨自微笑或落淚才足以把內心揭露在外面一些來。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誇獎這個古城的某一點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麼,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多少風景名勝,從雨後什剎海的蜻蜓一直到我夢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積湊到一塊,每一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只有說不出而已。
(3)真願成為詩人,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鵑似的啼出北平的俊偉。啊!我不是詩人!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象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這不但是辜負了北平,也對不住我自己,因為我的最初的知識與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我不能愛上海與天津,因為我心中有個北平。可是我說不出來!
(4)倫敦,巴黎,羅馬與堪司坦丁堡,曾被稱為歐洲的四大「歷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倫敦的情形;巴黎與羅馬只是到過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沒有去過。就倫敦,巴黎,羅馬來說,巴黎更近似北平--雖然"近似"兩字要拉扯得很遠--不過,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的感到寂苦。巴黎,據我看,還太熱鬧。自然,那裡也有空曠靜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曠;不象北平那樣既復雜而又有個邊際,使我能摸著——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牆!面向著積水潭,背後是城牆,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象小兒安睡在搖籃里。是的,北平也有熱鬧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極拳相似,動中有靜。巴黎有許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論說巴黎的布置已比倫敦羅馬勻調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北平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幾乎是什麼地方既不擠得慌,又不太僻靜: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與樹;最空曠的地方也離買賣街與住宅區不遠。這種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經驗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氣;不在有好些美麗的建築,而在建築的四圍都有空閑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每一個城樓,每一個牌樓,都可以從老遠就看見。況且在街上還可以看見北山與西山呢!
(6)好學的,愛古物的,人們自然喜歡北平,因為這里書多古物多。我不好學,也沒錢買古物。對於物質上,我卻喜愛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種費錢的玩藝,可是此地的"草花兒"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錢而種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麼,可是到底可愛呀。牆上的牽牛,牆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是多麼省錢省事而也足以招來蝴蝶呀!至於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黃瓜,菠菜等等,大多數是直接由城外擔來而送到家門口的。雨後,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似的美麗。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與北山來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呀!哼,美國的橘子包著紙;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
(7)是的,北平是個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產生的花,菜,水果,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從它裡面說,它沒有象倫敦的那些成天冒煙的工廠;從外面說,它緊連著園林,菜圃與農村。採菊東籬下,在這里,確是可以悠然見南山的;大概把"南"字變個"西"或"北",也沒有多少了不得的吧。象我這樣的一個貧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點清福了。
(8)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六日
[注] 文中說的「北平」是1928年至1949年間對北京的舊稱。

1.對本文第(1)—(3)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強調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為了表明本文是寫「我的北平」。
B.作者用對自己母親的愛來類比對北平的愛,突出了愛的真摯深厚。
C.作者反復說自己「愛北平」「要說而說不出」,是指「言語是不夠表現我的心情的」。
D.第(3)段中,作者用杜鵑作比喻,是取杜鵑啼聲悲切的特點。
2.第(2)段中,作者說「每一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句話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話回答)
3.第(4)—(7)段中,作者筆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點,請寫出其中兩個主要特點: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處不超過10個字)
4.分析第(4)段中「我能摸著——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牆」一語在文中的含義。
5.依次填入第(4)段末尾橫線上最恰當的一項是
A.瀑布與大潮是必要的 有丁冬的清泉就夠了
B.搖滾與爵士是必要的 有柔曼的圓舞曲就夠了
C.咖啡與酒是必要的 有溫和的香片茶就夠了
D.辣椒與蔥是必要的 有嫩嫩的豆腐腦就夠了
6.第六段中加點的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是
(1)細致入微地寫出了事物的狀態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7.從第⑥⑦段中,找出與下面句中「感到寂苦」對比著寫的一個句子。
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定會和沒有家一樣的感到寂苦。

8.文章以「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筆,這一筆好在哪裡?

9.本文第一段中作者說「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這個」指的是什麼意思?

10.本文第二段中作者為什麼說假如住在巴黎會感到「寂苦」,而後面又說巴黎「太熱鬧」?

11.從文章第四段來看,北平的好處有哪些?請分條陳述。

12.下面對本文的分析中,錯誤的兩項是
A.本文既表現了作者對北平的感情之深,也表達了對母親的深切懷念。
B.作者在文中把北平比作搖籃,說明北平在作者眼中是個安全的歸宿。
C.老舍的作品市民氣息濃郁,北京味足,有幽默感,本文也不例外。
D.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其中關於果子的內容,是為了表現作者對外來果品的不屑。
E.本文結尾很有特點,既干凈利落的了斷了全文,又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

參考答案:
1.D
2.(北平)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
3.(1)既復雜而又有個邊際;
(2)動中有靜使人快樂安適;
(3)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或:處處有空兒可自由喘氣);
(4)緊連園林、菜圃與農村(或;花多菜多果子多)(寫出兩點即可,後兩點合起來答為「接近自然」也給分)
4.表明北平「有個邊際」;表現北平特有的歷史文化內涵;表達「我」對北平的親切感和依戀情。(意思對即可)(寫出兩點即可)
5.C
6.(2)真實地表現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點
(3)真切地流露出作者熱愛北平的情感
7.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點清福了;
8.點明題意;照應開頭 「落淚才足以把內心揭露在外面一些來」,使文章結構更為嚴謹;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尋味。
9.指作者對北平的愛是要說而說不出來的。
10.作者要是住在巴黎會因為思鄉而感到寂寞孤苦。「太熱鬧」指的是巴黎不象北平那樣動中有靜,有很多地方使人疲乏,需要酒精和咖啡的刺激。
11.書多,古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
12.A D

H. 《想北平》 課文問答

江蘇省教科院基地學校科研協作會觀摩課
愛的真情表達(《想北平》教案)
執 教:張小兵
單 位:江寧高級中學
范 圍:全省
教學設想:
牽一發而動全身——愛的真情訴說。
老舍對北平的愛是熾熱而真誠的,他生在北京,長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過42年,最後在北京去世。不過,在他寫作的41年裡,大部分時間卻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後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過的。無論是在倫敦,在濟南,在青島,還是在紐約,他都在寫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終在北京。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搖籃,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鄉。北京是老舍創作的源泉。然而,愛到深情時往往意塞筆滯,千言萬語凝於毫端而難以成文。老舍又該如何表達這濃烈的愛意呢?這是個有趣而有價值的命題。老舍以其獨特的方式表達了這份情感:首先,愛的深沉——承認這是說不出的愛,知道得太少無法說,愛得濃烈無從說,言語貧乏無能力說;然後,愛的表達——對比中突出北平的特點,選擇平凡的事物表達深沉的愛意;最後,愛的極致——意猶未盡,黯然落淚。鑒於此,本次教學試圖以「愛的真情訴說」為紐帶帶動對全文的賞析。
打開思想的重門——對話中感悟故園之戀。
《想北平》屬於「月是故鄉明」專題中「漂泊的旅人」板塊,本文要著眼於讓學生領會漂泊的遊子對故鄉深沉的愛戀,而剖析作者細膩而真摯的感情以及北平主要特點為教學重點之一。故鄉不僅是一個具體的名詞,而且是作者的精神家園。教法上著重文本研習,編者設計了對話欄,留給學生去寫些他們閱讀的感受、理解、評價,可以充分利用,並指導學生在作者、文本以及師生之間進行互動對話。
教學目標:
1、緊扣老舍愛的表達方式,結合具體字詞、語句、段落進行反復研讀,與文本、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真實濃烈、刻骨銘心的眷戀之情.
2、掌握本文採用「類比」、「對比」等寫作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揣摩作者字里行間透出的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與漂泊的旅人的鄉愁。
2、教給學生與文本、作者、他人對話的學習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在人類情感世界的錦囊里,有的可以說,可以唱,甚至可以畫。但有的情感卻無法訴說。即便是柳永,盡管他才華橫溢,詞賦甲天下,在友人分別之際,也只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鄉愁也是如此,有人「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有人揉碎信紙無數,也無法寄去對故園的問候。他生在北京,長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過42年,最後在北京去世。他也曾漂泊海外多年,回國後一段時間又在在遠離故土的地方工作,對北平自然有著獨特的感情。這篇文章就是寫在1936年他在青島工作時,就讓我們通過閱讀《想北平》,透過他的雙眸,和他對話,走進他的心靈世界。
板書:想北平。
2、課型簡說:昨天晚上我到了咱們班,向大家詢問上課的建議,有同學建議我不要總是老師講,問題還是由學生自己提出來的比較好。我聽了很受教誨,同學們認真地預習了課文,並且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提出了許多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二、文章結構梳理
1—3小節——說不出的愛
4—7小節——愛的表達
8小節——愛的極致
三、交流對話
1、王銘同學課前問我,文章是寫出來的,標題為什麼不寫成「寫北平」?而文章中多處提到「說不出」,或者改成「說北平」,不也挺好嗎?
為什麼想?愛的特點?
提示:
「想」的背後是無盡的愛,深沉的愛,是情感的表達。「寫」只是客觀的介紹,情味淡了,「說」只是一種表達方式,因為「想」才說的。
2、討論對話欄中的問題
(1)作者反復說自己對北京的愛「說不出來」,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嗎?或者說作者為什麼說不出來,請結合1—3小節進行思考。
板書: 說不出的愛
知道得少——無法說
愛得深沉——無從說
言語貧乏——無能力說
(2)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人們對城市的印象與記憶也常常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只是要把印象與記憶化為准確的文字,往往存在選擇與概括的難度。比較則是一種凸現特色的常用方法。《想北平》給我們提供了範例。
提示:
和什麼比較——倫敦、巴黎、羅馬、堪司坦丁堡
比較什麼——整體結構、建築格局、環境氣氛、生活情趣等方面
特點概括——復雜而又有邊際、熱鬧而不失安靜——完全舒適
人為之中顯自然——使人自由
花朵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
(3)像北京這樣歷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寫的地方很多,要寫出她的特點,通常從大處著眼,但老舍寫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畫面。這是為什麼呢?如果老舍是北京的匆匆過客,會不會有這樣的文字?
提示:
作者選取了最具有日常生活的特點的畫面和事物:如「牆上的牽牛,牆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似的美麗」,這些描寫展現了老舍作為「人民藝術家」的近似平民的審美情趣,這種情趣是最能引起廣大讀者共鳴的,是整日坐在書齋里的作家寫不出的,同時也滲透著他極為自然、極為深刻的對北平的喜愛與思念。
小結: 老舍表達愛的方式和角度是獨特的,沒有大聲呼喊,再次大段抒情,而是在比較中突出愛,在近乎瑣碎的日常事物中流淌愛意。
板書:愛的表達
比較手法
平凡視角
3、問題探討
(1)文章是寫對北平的思念,為什麼要寫母親?對全文有沒有特殊的作用?
(王超、張恆溥)
(2)「但我不是詩人,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這句話怎麼理解,為什麼說這種愛「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
(李志、李毅、張亞慶、魏星等11位同學)
(3)第1、2、3小節全是作者的抒情,意思無非是說「這種愛無法表達」,這樣寫太浪費筆墨,空洞而直白,不如刪去,留下一句話「我真愛北平,這個愛幾乎是想說而說不出的」,這樣簡潔明了,豈不更妙?
(呂欣等同學從不同角度提出,歸納得出的問題)
提示:說不出是有層次的:說不出的客觀原因——說不處的內在原因——想說的沖動。
這樣寫情感跌宕起伏,到了不得不說的地步,為下文作了鋪墊。
(4)「巴黎更近似北平,不過,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地感到寂苦」,為什麼會寂苦?
(張楠、高銀、李勇斌、王濤)
提示:兩個層次:A、安全感是人類的本能需求,巴黎太過空曠,似乎沒有依靠感,而北平既復雜又有邊際,有安全感,還能觸摸到她的文化和詩韻;B、同時巴黎過於喧鬧,使人疲乏,而北平動中有靜,使人完全安適。
附加:「北平像太極拳」這種說法是不是太離譜了?(李揚)
(5)關於「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的理解
A、「落淚」能不能刪掉,直接寫流淚是不是太做作了?
B、我仔細讀了這句話,感覺到情感十分強烈而厚重,可能不單純是遊子對家鄉的思念那麼簡單,是不是老舍寫作的時候有什麼特殊的事情發生了?
(魏星、陳亞蓓等8人)
提示:這篇散文寫於1936年,作者當時不在北平,在青島教書。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的簽訂,適應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華北危急,北京危急。郁達夫的《北平的四季》、老舍的《想北平》、以及吳伯簫的《話故都》,都寫於1936年前後。
老舍《鄉思》:茫茫何處話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願半庭花!西風碧海珊瑚冷,北嶽霜天羚角斜。無限鄉思秋日晚,夕陽白發待歸鴨。
板書:愛的極致 落淚
三、感悟升華
1、美讀文章:朗讀作者愛的訴說中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或語段,品味其中的情感。
(陳夢之、李毅、束安新、張楠)
2、學習了老舍的《想北平》,你能用一兩句話概括一下漂泊的旅人深沉的鄉思嗎?
四、課堂總結
1、 良好的問題意識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2、對話是打破作者和讀者、作品和讀者隔膜的最好方法。而對話離不開對文章字、詞、句、段的理解和感悟。
3、愛的表達是一種藝術。

附錄板書:
愛的真情訴說
想北平
說不出的愛 愛的表達 愛的極致
知道得少
愛得深沉 對比手法 落淚
言語貧乏 平凡視角

特級教師點評:
這堂語文課具有示範意義,能引起關於新課改思考的課。
1、教學設計:是一堂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結合起來。① 在導入中提出目標:言說「說不出」的愛;② 抓對話欄中3個旁批帶動對全篇的理解;③ 精心挑選學生困惑的四個問題;④ 通過朗讀外化對文本的理解。
2、文本研習:重視引導學生讀文章。這節課在教師的引導下研讀得很深入,研習基於學生基本能讀得懂,但體會不到妙處的預設。
3、自主學習:要營造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師生互動的課堂文化,放心大膽地讓學生動起來。這堂課努力地去做了,特別是在授課的過程中還不時插入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但還沒有做足,問答式的互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互動的范圍和有效性。
4、教學容量:成功、有效的課堂是促進學生發展、促進學生較大、較快發展的課堂。課堂的容量不僅是課堂里用的材料多少,還有思維的密度和涉及的深度。課堂教學要有更加長遠的目光。
總之,這節課是聽、說、讀、寫的結合,具有厚重、沉穩的風格。

I. 老舍《想北平》中他對北平的愛是怎麼表達的

一、採用以下方式表達:
1、是無理 而有情。作者於北平的關系,是「生在那裡,一直到廿七歲才離開。」按理, 既是從小生活之地,如果不是十分討厭這座城市的話,對它的了解不會太少。可是,一個在 北平生活了二十七年的人,居然沒有到過陶然亭,居然知道的「我的北平大概等於牛的一毛」。 這里不但未見他與北平之熟,反倒見其生疏。如此,則何言愛北平?這正是無理之處。然而, 正是此處恰恰表現了作者的深愛。何以言之?正因為愛北平,所以才覺得北平實在太好,好 到即使是身邊的任何細枝末節都值得人細細品味,以致自己的所見所感所行都只是停留在自 己生活之所,進而忽視了「陶然亭」,忽視了北平其他的地方,其他的事情,以致「我所知 道的那點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於牛的一毛。」 換做一個不愛北平或是對北 平感情平平的人,絕不會以為在北平生活了二十七年之後,北平還會有諸多的地方和事情值 得他去了解,從而覺得對北平知道得太少。所以,作者說對北平所知之少,突顯的並不是作 者的淺陋無知,或是對北平的淡漠無情,恰恰是他對北平難以言之的深愛。這便是有情之處。 而且,作者在第一段說完自己對北平知之甚少之後,第二段開頭馬上來一轉折:「可是,我 真愛北平。」「可是」一詞就足以表明,愛和知之甚少本來是不構成正向聯系的,只是在作者 這里卻發生了聯系:即使對北平知之甚少,也依然深愛著北平。這正是有違生活常理的無理 之處。然而,細想之下,在未對對象有通盤的了解之時,便已生眷愛,不正足以表明對象魅 力之非凡嗎?表現對象之非凡魅力,不正是以誇贊手法來表現自己的愛意嗎?這就是有情之 處了。
2、是類比。作者說「這個愛幾乎是要說而說不出的」,難以說出的愛,比之能隨意說 出的愛,程度孰深孰淺,毋庸贅言。舒婷也曾說「縱然我心中有一個汪洋,但流出來的卻只 有兩滴清淚」,都足以說明深愛之難於言表。老舍為了強調這份言語難以表達的內心的深沉 的愛確實存在,於是用「愛母親」來與之類比:「我愛我的母親。怎樣愛?我說不出。在我 想做一件事討她老人家喜歡的時候,我獨自微微地笑著;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時候, 我欲落淚。言語是不夠表現我的心情的,只有獨自微笑或落淚才足以把內心揭露在外面一些 來。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很明顯,作者認為愛北平和愛母親相似。但到底是什麼相似 呢?是不是說感情的性質相似,都是像對親人的愛?我們的許多讀者就直接認為作者把對北 平的愛比作了對母親的愛。
3是用誇贊對象 的方式表達愛意。通過誇獎北平,從誇獎之詞里體現出對北平的愛,這似乎也是一個好的方法。正如前 文所述,在古代詩文里,多少愛正是藉助誇贊之詞表現出來。
4是用種種設想之語,明知不可能而在想像中為之,以顯愛意。作者在文中四次說對這種愛「說不出」,實際上,如此反復的強調,最終卻使作者對北平的愛表現得更為強烈突出了。同時, 也將他說出愛的方式隱藏起來。

二、《想北平》簡介:
《想北平》是老舍創作的文學作品。作者身處異地,在戰亂的歲月中,思念他摯愛的北平。通過北平與巴黎的對比,深深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眷戀之情。本文於2004年入選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必修一教科書。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想北平說課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