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的語文課本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文章有哪些
我最喜歡魯迅的文章,特別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字非常優美,故事非回常有趣。答其中要求背誦「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一段,還要仿造個句子。我至今記憶猶新,不免興趣盎然,就在寫《我的頭條之旅》時仿寫了一段:
「頭條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不必說那些條友大伽們用生花妙筆寫出錦綉文章,言語之間縱橫捭闔,隨便放個屁都能砸出一個大坑來;也不必說那些「青雲計劃」獲獎者坐擁粉絲數萬,點贊者蜂擁,好評者如潮,求藝問道者絡繹不絕,收益高到令人羨慕嫉妒恨。單是那些頭頂上大書「優質」兩字的條友們,也是舞文弄墨、詩詞歌賦,招蜂引蝶、無限風光。」
『貳』 人教版的所有高中語文課本中魯迅文章有哪些
有紀念劉和珍君,阿q正傳,祥林嫂,葯
『叄』 中小學(小學初中高中)語文課本中有哪些魯迅的文章
小學課本:《少年閏土》
初中課本:
第一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三冊《社戲》、《故鄉》
第四冊《孔乙己》
第五冊《論雷峰塔的倒掉》
第六冊《藤野先生》
高中課本:
第一冊《吶喊》自序
第二冊《祝福》、《拿來主義》
第三冊《紀念劉和珍君》、《燈下漫筆》
第四冊《葯》
第五冊《阿Q正傳》
高中語文讀本:
第一冊《孤憤》《未有天才之前》《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第二冊《再論雷峰塔的倒掉》、《隔膜》、《一點比喻》、《搗鬼心傳》
第三冊《為了忘卻的紀念》、《春末閑談》
第四冊《狂人日記》
第五冊《阿Q正傳》的成因、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示眾》
魯迅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靈活,風格鮮明獨特,語言幽默。在他55年的人生中,創作的作品,體裁涉及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有《魯迅全集》二十卷1000餘萬字傳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其多篇作品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對新中國的語言和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1921年發表中篇白話小說《阿Q正傳》。1918年5月15日發表《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魯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
(3)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文章擴展閱讀:
魯迅的人物評價:
毛澤東(無產階級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金良守(韓國文學評論家):「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郭沫若(詩人、學者):「魯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劃時代的文藝作家,是實事求是的歷史學家,是以身作則的教育家,是渴望人類解放的國際主義者。」
竹內好(Takeuchi Yoshimi,日本文學評論家):「魯迅是現代中國國民文化之母。
『肆』 收錄在中學語文課本里魯迅的文章。
魯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種版本的語文課本中慢慢淡出。
『伍』 想知道高中語文課本中魯迅的文章還有哪些
人教版的新課標現在有三篇
必修一
第一冊
第三單元
7、《紀念劉和珍回君》
必修二 第三冊答
第一單元
2、《祝福》
第四冊
第三單元
8、《拿來主義》
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了,樓上說的有的是初中的,有的沒有。
原來的有:
《吶喊》自序(魯迅)
祝福 (魯迅)
拿來主義 (魯迅)
記念劉和珍君(魯迅)
燈下漫筆(節選)(魯迅)
葯
阿Q正傳
魯迅的生平和創作
確實大大的縮水了~
回答希望滿意~
『陸』 高中語文書中有哪些經典文章
高中語文書中有哪些經典文章
春江花月夜
滕王閣序
孔雀東南飛
師說
孔乙己
『柒』 高中語文課本有哪些抒情散文啊
1、《記念劉和珍君》
《記念劉和珍君》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收錄在《華蓋集續編》的散文。原文於1926年4月12日發表在《語絲》周刊第七十四期。劉和珍是北京學生運動的領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慘案」中遇害,年僅22歲。
魯迅先生在參加了劉和珍的追悼會之後,親作《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痛悼「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歌頌「雖殞身不恤」的「中國女子的勇毅」。
文學教育家孫紹振: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在魯迅散文中無疑是抒情的雙璧之一,文章針對現實的批判和贊頌,既有戰斗性也有抒情性。
文章藏匿鋒芒,深化思緒於曲折的層次中,思緒在曲折的邏輯中出奇制勝地推演,就成了魯迅雜文的一大創造。《記念劉和珍君》的抒情就這樣帶上了雜文的特點。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不斷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2、《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一篇長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國當代作家史鐵生著。這部作品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
是作者十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晶。散文中飽含作者對人生的種種感悟,對親情的深情謳歌。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3、《淚珠與珍珠》
《淚珠與珍珠》是現當代中國台灣作家琦君的散文名篇,曾選入中學語文教材。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高品位的人生追求,曠達的生活情致,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感情真摯細膩,文筆清秀柔婉。
4、《拿來主義》
《拿來主義》是現代文學家魯迅通過嬉笑怒罵、妙趣橫生的語言形式,表現一種抨擊時政、挑戰強權的思想,一種論析文化、洞悉歷史的膽識的雜文。
這篇文章,一是針對國民政府崇洋媚外,出賣民族文化遺產的投降主義,二是針對革命文藝陣線內部的兩種錯誤傾向,即割斷歷史,全盤否定的「左」傾錯誤和拜倒在洋人腳下,主張全盤吸收的右傾錯誤。
作品思想深刻,見解獨特,鋒芒畢露,咄咄逼人,讓人不能不對魯迅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語言藝術嘆為觀止。
這篇文章被選入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必修四》等課本中。
5、《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捌』 高中語文課本上的小說節選,
高覺新是覺民弟兄所稱為「大哥」的人。他和覺民、覺慧雖然是同一個母親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個家庭里,可是他們的處境並不相同。覺新在這一房裡是長子,在這個大家庭里又是長房的長孫。就因為這個緣故,在他出世的時候,他的命運便決定了。
他的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聰慧,在家裡得著雙親的鍾愛,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贊美。看見他的人都說他日後會有很大的成就,便是他的父母也在暗中慶幸有了這樣的一個「寧馨兒」。
他在愛的環境中漸漸地長成,到了進中學的年紀。在中學里他是一個成績優良的學生,四年課程修滿畢業的時候又名列第一。他對於化學很感到興趣,打算畢業以後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學里去繼續研究,他還想到德國去留學。他的腦子里充滿了美麗的幻想。在那個時期中他是一般同學所最羨慕的人。
然而惡運來了。在中學肄業的四年中間他失掉了母親,後來父親又娶了一個年輕的繼母。這個繼母還是他的死去的母親的堂妹。環境似乎改變了一點,至少他失去了一樣東西。固然他知道,而且深切地感到母愛是沒有什麼東西能代替的,不過這還不曾在他的心上留下十分顯著的傷痕。因為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這就是他的前程和他的美妙的幻夢。同時他還有一個能夠了解他、安慰他的人,那是他的一個表妹。
但是有一天他的幻夢終於被打破了,很殘酷地打破了。事實是這樣:他在師友的贊譽中得到畢業文憑歸來後的那天晚上,父親把他叫到房裡去對他說:
「你現在中學畢業了。我已經給你看定了一門親事。你爺爺希望有一個重孫,我也希望早日抱孫。你現在已經到了成家的年紀,我想早日給你接親,也算了結我一樁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幾年,積蓄雖不多,可是個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現在身體不大好,想在家休養,要你來幫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個內助。李家的親事我已經准備好了。下個月十三是個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內就結婚。」
這些話來得太突然了。他把它們都聽懂了,卻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聲,只是點著頭。他不敢看父親的眼睛,雖然父親的眼光依舊是很溫和的。
他不說一句反抗的話,而且也沒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點頭,表示願意順從父親的話。可是後來他回到自己的房裡,關上門倒在床上用鋪蓋蒙著頭哭,為了他的破滅了的幻夢而哭。
關於李家的親事,他事前也曾隱約地聽見人說過,但是人家不讓他知道,他也不好意思打聽。而且他不相信這種傳言會成為事實。原來他的相貌清秀和聰慧好學曾經使某幾個有女兒待嫁的紳士動了心。給他做媒的人常常往來高公館。後來經他的父親同繼母商量、選擇的結果,只有兩家姑娘的芳名不曾被淘汰,因為在這兩個姑娘之間,父親不能決定究竟哪一個更適宜做他兒子的配偶,而且兩家請來做媒的人的情面又是同樣地大。於是父親只得求助於拈鬮的辦法,把兩個姑娘的姓氏寫在兩方小紅紙片上,把它們揉成兩團,拿在手裡,走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誠心禱告了一番,然後隨意拈起一個來。李家的親事就這樣地決定了。拈鬮的結果他一直到這天晚上才知道。
是的,他也曾做過才子佳人的好夢,他心目中也曾有過一個中意的姑娘,就是那個能夠了解他、安慰他的錢家表妹。有一個時期他甚至夢想他將來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禱著一定是她,因為姨表兄妹結婚,在這種紳士家庭中是很尋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麼好。然而現在父親卻給他挑選了另一個他不認識的姑娘,並且還決定就在年內結婚,他的升學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個「她」。對於他,這實在是一個大的打擊。他的前程斷送了。他的美妙的幻夢破滅了。
他絕望地痛哭,他關上門,他用鋪蓋蒙住頭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順從了父親的意志,沒有怨言。可是在心裡他卻為著自己痛哭,為著他所愛的少女痛哭。
到了訂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著,像一個傀儡;又被人珍愛著,像一個寶貝。他做人家要他做的事,他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他做這些事,好像這是他應盡的義務。到了晚上這個把戲做完賀客散去以後,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從此他丟開了化學,丟開了在學校里所學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書籍整齊地放在書櫥里,不再去動它們。他整天沒有目的地遊玩。他打牌,看戲,喝酒,或者聽父親的吩咐去作結婚時候的種種准備。他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
不到半年,新的配偶果然來了。祖父和父親為了他的婚禮特別在家裡搭了戲台演戲慶祝。結婚儀式並不如他所想像的那樣簡單。他自己也在演戲,他一連演了三天的戲,才得到了他的配偶。這幾天他又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著;像寶貝似地被人珍愛著。他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他只有疲倦,但是多少還有點興奮。可是這一次把戲做完賀客散去以後,他卻不能夠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因為在他的旁邊還睡著一個不相識的姑娘。在這個時候他還要做戲。
他結婚,祖父有了孫媳,父親有了媳婦,別的許多人也有了短時間的笑樂,但他自己也並不是一無所得。他得到一個能夠體貼他的溫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並不比他那個表妹的差。他滿意了,在短時期內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種種樂趣,在短時期內他忘記了過去的美妙的幻夢,忘記了另一個女郎,忘記了他的前程。他滿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個少女的愛情里。他的臉上常常帶著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裡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圍的人都羨慕他的幸福,他也以為自己是幸福的了。
這樣地過了一個月,有一天也是在晚上,父親又把他叫到房裡去對他說:
「你現在成了家,應該靠自己掙錢過活了,也免得別人說閑話。我把你養到這樣大,又給你娶了媳婦,總算盡了我做父親的責任。以後的事就要完全靠你自己。……家裡雖然有錢可以送你到下面去繼續求學,但是一則你已經有了妻子,二則,現在沒有分家,我自己又在管賬,不好把你送到下面去。……而且你到下面去讀書,爺爺也一定不贊成。閑在家裡,於你也不好。……我已經給你找好了一個位置,就在西蜀實業公司,薪水雖然不多,總夠你們兩個人零用。你只要好好做事,將來一定有出頭的日子。明天你就到公司事務所去辦事,我領你去。這個公司的股子我們家裡也有好些,我還是一個董事。事務所裡面幾個同事都是我的朋友,他們會照料你。……」
父親一句一句平板地說下去,好像這些話都是極其平常的。他聽著,他應著。他並不說他願意或是不願意。一個念頭在他的腦子里打轉:「一切都完了。」他的心裡藏著不少的話,可是他一句話也不說。
第二天下午,父親對他談了一些關於在社會上做事待人應取的態度的話,他一一地記住了。兩乘轎子把他們父子送到西蜀實業公司經營的商業場的後門。他跟著父親走到事務所去,見了那個四十多歲有八字須的駝背的黃經理,那個面貌跟老太婆相似的陳會計,那個瘦長的王收賬員,以及其他兩三個相貌平常的職員。經理問了他幾句話,他都簡單地像背書似地回答了。這些人雖然對他很客氣,但是他總覺得在談話上,在舉動上,他們跟他不是一類的人;而且他也奇怪為什麼以前就很少看見這種人。
父親先走了,留下他在那裡,惶恐而孤獨,好像被拋棄在荒島上面。他並沒有辦事,一個人痴呆地坐在經理室里,看經理跟別人談話。他這樣地坐了整整兩個多鍾頭。經理忽然發見了他,對他客氣地說:「今天沒有事,世兄請回去罷。」他像囚犯遇赦似的,高興地雇了轎子回家,一路上催著轎夫快走,他覺得世界上再沒有比家更可愛的了。
他回到家裡,先去見祖父,聽了一番訓話;然後去見父親,又是一番訓話。最後他回到自己的房裡,妻又向他問長問短,到底是從妻那裡得到一些安慰。第二天上午十點在家吃過早飯後,他便到公司去,一直到下午四點鍾才回家。這一天他有了自己的辦公室,而且在經理和同事們的指導下開始做了工作。
這樣在十九歲的年紀他便大步走進社會了。他逐漸地熟悉了這個環境,學到了新的生活方法,而且逐漸地把他在中學四年中所得到的學識忘掉。這種生活於他不再是陌生的了。他第一次領到三十元現金的薪水的時候,他心裡充滿著歡喜和悲哀,一方面因為這是自己第一次掙來的錢,另一方面卻因為這是賣掉自己前程所得的代價。可是以後一個月一個月平淡地生活下去,他按月領到那三十元的薪水,便再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了,沒有歡喜,也沒有悲哀。
這種生活也還是可以過下去的,沒有歡喜,也沒有悲哀。雖然每天照例要看見那幾張臉,聽那些無味的談話,做那些呆板的事,可是他周圍的一切還是平靜而安穩。家裡的人也不來打擾他,讓他和妻安靜地過他們的家庭生活。
然而不過半年他一生中的另一個大變故又發生了:時疫奪去了父親,他和弟妹們的哭聲並不能夠把父親留住。父親去了,把這一房的責任放在他的肩上。上面有一個繼母,下面有兩個在家的妹妹和兩個在學校里讀書的弟弟。這時候他還只有二十歲。
他的心裡充滿了悲哀,他為死去的父親而哭,他卻不曾想到他自己的處境變得更可悲了。他的悲哀不久便逐漸消去,在父親的棺木入土以後,他似乎把父親完全忘記了。他不僅忘記了父親,同時他還忘記了過去的一切,他甚至忘記了自己的青春。他平靜地把這個大家庭的擔子放在他的年輕的肩上。在最初的幾個月,這個擔子還不算沉重,他挑著它並不覺得吃力。可是短短的時期一過,許多有形和無形的箭便開始向他射來,他躲開了一些,但也有一些射到了他的身上。他有了一個新的發見,他看見了這個紳士家庭的另一個面目。在和平的、愛的表面下,他看見了仇恨和斗爭,而且他自己也就成了人們攻擊的目標。雖然他的環境使他忘記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的心裡究竟還燃燒著青春的火。他憤怒,他奮斗,他以為他的行為是正當的。然而奮斗的結果只給他招來了更多的煩惱和更多的敵人。這個大家庭是由四房組織成的。他的祖父本來有五個兒子,但是他的二叔很早就死了。在現有的四房中,除了他自己這一房外,三叔比較跟他接近,四叔和五叔對他不大好,尤其是四嬸因為他的繼母無意中得罪了她,在暗中跟他這一房鬧得厲害,五嬸受到四嬸的挑撥,也常常跟他的繼母作對。由於她們的努力,許多關於他或者他這一房的閑話就流傳出去了。
他的奮斗毫無結果。而且他也疲倦了。他想,這樣不斷地跟長輩沖突有什麼好處呢?四嬸和五嬸,再加上一個陳姨太,她們永遠是那樣的女人。他不能夠說服她們,他又何必自尋煩惱,浪費精力呢?於是他又發明了新的處世方法,或者更可以說是處家的方法。他極力避免跟她們沖突,他在可能的范圍內極力敷衍她們,他對她們非常恭敬,他陪她們打牌,他替她們買東西。……總之,他犧牲了一部分的時間去討她們的歡心,只是為了想過幾天安靜的生活。
不久他的大妹淑蓉因肺病死了。這雖然給他帶來悲哀,但是他也覺得心裡輕松一點,似乎肩上的擔子減輕了一些。
又過了一些時候,他的第一個嬰兒出世了,這是一個男孩。他為了這件事情很感激他的妻,因為兒子的出世給他帶來了莫大的歡喜。他覺得自己已經是沒有希望的人了,以前的美妙的幻夢永遠沒有實現的機會了。他活著只是為了挑起肩上的擔子;他活著只是為了維持父親遺留下的這個家庭。然而現在他有了一個兒子,這是他的親骨血,他所最親愛的人,他可以好好地教養他,把他的抱負拿來在兒子的身上實現。兒子的幸福就是他自己的幸福。這樣想著他得到了一點安慰。他覺得他的犧牲並不是完全白費的。
過了兩年「五四運動」發生了。報紙上的如火如荼的記載喚醒了他的被忘卻了的青春。他和他的兩個兄弟一樣貪婪地讀著本地報紙上轉載的北京消息,以及後來上海、南京兩地六月初大罷市的新聞。本地報紙上又轉載了《新青年》和《每周評論》里的文章。於是他在本城唯一出售新書報的「華洋書報流通處」里買了一本最近出版的《新青年》,又買了兩三份《每周評論》。這些刊物裡面一個一個的字像火星一樣地點燃了他們弟兄的熱情。那些新奇的議論和熱烈的文句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壓倒了他們三個人,使他們並不經過長期的思索就信服了。於是《新青年》、《新潮》、《每周評論》、《星期評論》、《少年中國》等等都接連地到了他們的手裡。以前出版的和新出版的《新青年》、《新潮》兩種雜志,只要能夠買到的,他們都買了,甚至《新青年》的前身《青年雜志》也被那個老店員從舊書堆里撿了出來送到他們的手裡。每天晚上,他和兩個兄弟輪流地讀這些書報,連通訊欄也不肯輕易放過。他們有時候還討論這些書報中所論到的各種問題。他兩個兄弟的思想比他的思想進步些。他們常常稱他做劉半農的「作揖主義」的擁護者。他自己也常說他喜歡托爾斯泰的「無抵抗主義」。其實他並沒有讀過托爾斯泰自己關於這方面的文章,只是後來看到一篇《獃子伊凡的故事》。
「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對他的確有很大的用處,就是這樣的「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沖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並不覺得矛盾。於是他變成了一個有兩重人格的人:在舊社會里,在舊家庭里他是一個暮氣十足的少爺;他跟他的兩個兄弟在一起的時候他又是一個新青年。這種生活方式當然是他的兩個兄弟所不能了解的,因此常常引起他們的責難。但是他也坦然忍受了。他依舊繼續閱讀新思想的書報,繼續過舊式的生活。
他看見兒子慢慢地長大起來,從學爬到走路,說簡短的話。這個孩子很可愛,很聰明,他差不多把全量的愛傾注在這個孩子的身上,他想:「我所想做而不能做到的,應當由他來替我完成。」他因為愛孩子,不願意雇奶媽來餵奶,要他的妻自己撫養孩子,好在妻的奶汁也很夠。這樣的事在這個紳士家庭里似乎也是一個創舉,因此又引起外人的種種閑話。但是他都忍受了,他相信自己是為了孩子的幸福才這樣做的,而且妻也體會到他這種心思,也滿意他這個辦法。
每天晚上,總是妻帶著孩子先睡,他睡得較遲。他臨睡時總要去望那個躺在妻的身邊、或者睡在妻的手腕里的孩子的天真的睡臉。這面容使他忘記了自己的一切,他只感到無限的愛,他忍不住俯下頭去吻那張美麗的小臉,口裡喃喃地說了幾句含糊的話。這些話並沒有什麼意義,它們是自然地從他的口中吐出來的,那麼自然,就像噴泉從水管里噴出來一樣。它們只是感激、希望與愛的表示。
他並不知道從前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也曾經從父母那裡受到這樣的愛,他也曾經從父母那裡聽到這樣的充滿了感激、希望與愛的語言。
查看全文:http://www.thn21.com/Article/chang/weiren/jia7.html
『玖』 高中語文課本中魯迅的文章有哪些
高中教材的版本不同,選的魯迅先生的文章也不同。人教版的新課標現在有三篇:
必修一
第一專冊屬
第三單元
7、《紀念劉和珍君》
必修二 第三冊
第一單元
2、《祝福》
第四冊
第三單元
8、《拿來主義》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