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讀書的手抄報,板塊要怎樣設計才好看
一、 手抄來報的形式 辦手自抄報用八開紙的版面,中間對折成為一、二兩版。要求有標題,有刊頭刊尾。版面布局合理,排版設計勻稱。字跡規范美觀,一律用珠筆或鋼筆書寫。 二、 手抄報的內容 手抄報的內容豐富多樣,既可以是課堂中的內容,也可以涉及課外的內容;既可以是語文知識,也可以涉及物、化、數、英等其它學科的內容;既可以是知識積累為主,也可以涉及學法探討,難題尋解;既可以復習舊知識,也可以預習新內容。具體要求:一般配合教學內容及進度來擬定小報的內容,每二周一期,每期要求有明確的標題,確定重點內容。主次分明,版面新穎活潑。 三、 具體步驟 1、 講清意義,激發興趣 辦手抄報的意義在於:培養讀寫聽說等實用的語文能力,實現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性發展。通過引導學生動手動腦,促進語文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並讓學生體會到語文是基礎工具的特點。
② 手抄報板塊
一、 手抄報的形式
辦手抄報用八開紙的版面,中間對折成為一、二兩版。要求有標題,有刊頭刊尾。版面布局合理,排版設計勻稱。字跡規范美觀,一律用珠筆或鋼筆書寫。
二、 手抄報的內容
手抄報的內容豐富多樣,既可以是課堂中的內容,也可以涉及課外的內容;既可以是語文知識,也可以涉及物、化、數、英等其它學科的內容;既可以是知識積累為主,也可以涉及學法探討,難題尋解;既可以復習舊知識,也可以預習新內容。具體要求:一般配合教學內容及進度來擬定小報的內容,每二周一期,每期要求有明確的標題,確定重點內容。主次分明,版面新穎活潑。
三、 具體步驟
1、 講清意義,激發興趣
辦手抄報的意義在於:培養讀寫聽說等實用的語文能力,實現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性發展。通過引導學生動手動腦,促進語文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並讓學生體會到語文是基礎工具的特點。關於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不但對於學好其他學科十分必要,而且對於將來從事工作和學習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這是大綱對語文學科的明確定位。從這「工具」和「基礎」兩詞中我們足以了解學好語文的重要性。然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因語文不過關而影響了學習和工作的情況呢?有的同學理科學得很不錯,而只因為文科太差而名落孫山。有的人喜愛數學,可面對復雜的應用題卻一籌莫展。有的人工作做的非常出色,讓其總結一下經驗,卻說不出個一、二、三。 從中、高考,到工作中的繼續學習;從工作上、學習上的工作總結,到社會工作中的大量信息的傳遞與交流,都離不開語文這個工具,都有賴於這個基礎。那麼我們如何從現在就認真打好這個基礎,掌握好這門工具呢?靠每天一節的語文課?談何容易。現時學習中又不允許我們用太多的時間去學語文。那麼,有沒有一種能把課內與課外的活動結合起來;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相互促進的方法呢?這時同學們的表現很活躍,有的在閃動著眼睛思考著;有的則用期待的目光企盼著老師的答案。這時,我並沒有說出答案,而是趁勢發問:「你們想不想當編輯,做記者」?這時同學們都說:「想」!這時我把辦報的想法告訴他(她)們:「你們通過辦手抄報不但能嘗試著做編輯,做記者,而且還能當主編,自己排版設計。這可是個極富挑戰性的活動,相信你們只要能堅持辦手抄報,你們不但能提高語文學習的水平,排版、設計等綜合能力也會得到鍛煉和提高。」這時,同學們各個躍躍欲試,從他們企盼的目光中似乎在閃著一個個的問號,什麼是手抄報?怎樣辦?我能做好嗎?
2、 典型引路
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下一步的任務就是具體指導如何辦手抄報的方法,我的做法是:
(1)讓學生先獨立辦一期手抄報,專題自擬,自行選材,自行設計,自行抄寫。可參考《學習報》、《北京日報》,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時間在兩內周完成。
(2)將收上來的手抄報選擇出幾份較好的,進行認真指導,讓他們反復修改。經反復修改後的手抄報基本符合要求了,我便通過點評的形式把每份報紙的優點都展示給同學們,並在點評過程中較詳細的把手抄報的基本格式講解給大家,回去再實踐,經過這樣的反復實踐,同學們基本掌握了辦報方法。
(3)要求具體化,手抄報規范化。
在大部分學生掌握手抄報的基本格式後,為了提高手抄報的質量,我於是進一步要求。
A、手抄報要做到:主題鮮明,內容集中,標題新穎。根據中心內容擬定一個醒目的標題。如:「以復習舊知識為主,可擬為《復習指導報》,如是語文知識方面的內容可擬為《語文學習報》,力求新穎。
B、版面布局合理。布局合理主要指,版面安排勻稱,主次分明,版塊橫、豎參差,插圖位置合理。整個版面要給人以美觀舒適的感覺。
C、書寫要規范。書寫必須用鋼筆或圓珠筆。要求字跡要清晰、筆順要規范,大小要適當(以三米左右能看清為宜)。
③ 高中語文手抄報
高二,有關學生成長中的困難挫折和教師的悉心教導和關懷,我推薦我們的語文老師和我們的故事
④ 「我與國學」小報都可以涉及哪些板塊
第一:談談你心中的國學是什麼樣的?
第二:你讀過或者學過的國學知識有哪些?
第三:從你讀過的國學中學到什麼?裡面告訴世人哪些做人或做事的道理?
第四:我們在以後的國學中應該怎樣對待學習國學的問題?
⑤ 介紹一本書的讀書小報都要有哪幾個板塊
讀後感(概括+感想) 封面圖(列印) 作者介紹 作者的名言 好詞好句 書中人物介紹(性格 做過的事) 作者圖
⑥ 辦讀書小報要寫哪些板塊
讀書名言,名人讀書故事,或者介紹一本好書,再畫一兩幅關於書的圖片就行了,給分哦,有不明白的再來問我
⑦ 我要一份作文小報 六個板塊
你可能會想有個弟弟該多好啊,也可能會想,有個哥哥多好啊,還有可能想有個專妹妹…屬……..
要是我來選的話我會選要一個妹妹。因為我覺得男生特調皮。不如說我弟弟吧,他現在已經5歲了,我弟弟有時候很可愛,有時候很惹人討厭。我弟弟他高約一米多,他有著一雙嫩嫩的小手,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討人喜歡,他的鼻子還算挺拔,他還有著一張小小的嘴巴。他喜歡看奧特曼的碟片,奧特曼的貼紙丶爆丸小子……..他非常可愛……….,他有時候還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郎的動畫片!
我弟弟一見到客人就高興得不得了,快發瘋了。
有一次他和媽媽去石塘,他看見一個奧特曼玩具就吵著媽媽給他買,媽媽不給他買他就哭,有時還打媽媽,他哭.打媽媽的時候很可愛。我覺得這就是他可愛的時候。
⑧ 急!我要辦一張小報。主題是文學。要五個板塊。各位幫幫忙啊!謝謝!
淺談文學:主要談談文學的理論知識
文學與美:從審美的角度看文學
文學賞析:簡單說說如何賞析
中外佳文:可簡潔中外著名小說、詩歌、散文等
我的文學:說自己對文學的愛,也可加點自己的文章
注意:每個版塊都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再送你點文章和網站:
大家都知道,文學最根本的性質是審美和語言。馬克思社會結構論將文學歸屬為上層建築,屬於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形態。如果在將文學細分,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里的「審美意識形態」。
按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中提出的文學四要素為坐標,那麼可心推衍出五種文學思想觀念。中國是以「詩」以正統的文明古國,從《詩經》開始,歷代傳承。中國的文學觀念有自身的特色。中國歷代以「詩」言志,比較注重作者的內心感受。而中國古詩又受制於儒家學派思想的影響。主張文章作為「明道」的一種載體是古代文論的一個重要特色。《文心雕龍》是我國古代文學理論的一部經典巨著,主張「道沿聖以明道,聖因道而垂文」。白居易的「合於時」「合於事」論,杜甫的「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上可裨教化,下可理性情」。都非常注重教化的作用。言志與教化並行不悖,齊駕並進。
文學不可能是一種獨立的存在。任何時期的文學都受時代及許多社會客觀因素的影響。例如說中國的龍的由來,就是源由最初的部落之爭。而當初的每個部落的圖騰不盡相同,各以一種動物作為本部族的象徵。當一個部落征服了另一個部落,取其圖騰的一部分加於自已部落的圖騰上,最終形成龍的圖案,並作為中國最偉大的文化觀念流傳下來。那麼這時候的文學,就會無形中將龍做為一種最普遍的表現形式,參雜作者的個體情感,創造出作品來。而龍在西方是罪惡的。
再如就中西對於人性最初的探索。「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國的特色。而西方認為人之所以成為人,根源於受誘惑,人的一出生便帶有原罪。人的生命的過程便是贖罪的過程。罪贖的越徹底,離上帝越近。這些都屬於群體共性的方面,帶有明顯的地域傾向。別的諸如超時空與時間的愛之類的抽象,雖是人類的共性,但也因地域的不同,受到不同的文化的影響。中國以「孝」平天下,在西方就沒有這種概念。在中國的「孝」里,這種愛的形成是由下而上的一種愛的表達式,西方不認為子女須「孝」,所以他們對「孝」的解釋是「對父母虔誠的感情」。
上面說了一大通,似乎和文學的審美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系。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文學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反映出特定的文化源流。而文學又是社會意識形態里的「審美意識形態」,本身便是審美的過程。先有美,而後有審。美的形成制約審的方式和角度以及審的效果。
美的外延很廣博,幾乎可以說任何一種社會形態都可以成為美。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文學的美著力點便是「藝術的真實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我們平時的創作,都會擷取生活中的所感、所思、所行等,可以創作出一種環境、一個形象、一個故事、一次事件,目的是為了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某種思緒或感悟。當然,不排除現在的作者群中為嫌取稿費而進行的迎合創作,以及無病呻吟的作態。但這也是文學的審美,只是價值高低不同而已。而初寫作者最容易犯的毛病不是迎合,而是無病呻吟。看到什麼稍微有些觸動的東西就想形成一篇文字,這很難做到。這些東西可以做為寫作的素材,存於自己的某個地方。我並不是說一定要挖掘生活中大而深的主題,奇而險的情節,雖然這在很大程度上更能調動讀者的閱讀積極性。個體所接觸的空間和時間畢竟有限,更多的時候所面對的只是生活的點滴。從生活點滴中汲取有意義的成份,以自己的語言表現出來,只要是真實的情感,總會引起共鳴。
我們完成文學審美的過程,是心靈暫時的一種放飛。最起碼在短暫的時間里需拋開現實的功利和負重,盡可能使自己達到一種純凈的狀態。在有的創作中,作者並不是有意達到這種狀態,而是不自禁被心靈帶到這種狀態中。所以在很多的時候,作者的創作都是「孤獨」的。其一是因為必須以「孤獨」凈化掉現實里的東西;其二是「孤獨」是作者的一種生存狀態。無論一個詩人多麼放浪形骸,其實他骨子裡是最純凈的。在詩人看來,正因為自身的純凈,才可以更接近於藝術;在世人看來,詩人的言行或可說是不可理喻的。這是以現實的目光評價藝術的真實,處於兩個不同的時空,難怪有人說:「詩人看世人都是瘋子,世人看詩人亦是瘋子」。
文學的審美,不單只表現在創作上。
文學是一種語言的藝術,不同其它的如表演藝術、塑造藝術的根本原因在於文學的語言。語言能以更廣闊的筆觸延伸到其它藝術達不到的高度與廣度。我們可以將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言一行當作審美的對象,也可以將作者創作出的文學文本作為審美對象。
當我們以文學文本以審美對象時,有的人偏愛小說,有的人偏愛詩歌,有的人偏愛散文等不一而足。這只是從體裁上有所區別,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是感召我們的根本原因。
「體驗說」的主張者們把文學看成是作者與讀者交流的一種方式,將這個過程提高到文學觀念的理論高度。以為文本是死的東西,是讀者的審美賦於了文本以生命,才能真正體現出價值。這中間就是二重審美:首先是作者對客觀的審美,其次是讀者對文本的審美。讀者對作品的研讀,一般會分為幾個層面。
第一層面是讀者完全被作者所征服,被作者牽著鼻子走。有網友對於小說有一段闡述:小說的終極意義是讓讀者明知道是假的,但還是被感動的無話可說。當然,這只從讀者被作品影響的層面探討,至於「終極意義」是大而廣的命題,必須輔以前人的理論基礎,不在本文討論之中。這層意義上的審美,是讀者不具備自己完整的審美觀念,受人掌控。
第二層面是讀者從作品的研讀中去偽存真、去粗存精。這里的偽真粗精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恩格斯老先生曾說過這樣意思的話:科學的正確性總是相對的。在現在看來正確的東西,有可能被後人不斷的推進成錯誤甚至荒謬的尷尬的境地里。這說明偽和真、粗和精是相對不穩定的意識。人有個特點是類聚,喜歡符合自己思維習慣、方式的作品和思想,己欲言不能而被作品言出的東西,構成讀者強烈的求同意念。這一層面的讀者相對比較成熟,有自己的固定思想,能從作品中充分發揮「拿來主義」。
第三個層面的讀者則是會整體綜合評判作品的從品質到價值的優劣。由文本的內部結構作為評判的起始點,從語言、結構、形象、意蘊等入手,深入的分析出文章內在脈胳,並結合所處時代的文學思潮、文學觀念,作者的成長環境背景,作者創造的意圖等分析出作品的價值和地位。這一層的讀者具備很深厚的理論知識及創作實踐經驗。有評判是非的標准,評判文章的能力。如金聖嘆等。
總之,審美是一種復雜的過程,是以作為審美的主體的人的文化知識修養、思想意識為根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內心世界與客觀世界相統一的結果。
網站:http://gb.cri.cn/3601/more/3648/more3648.htm
讀者閱讀文學作品時的一種審美認識活動。讀者通過語言的媒介,獲得對文學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反應,得到審美的享受,從而領會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內容,這就是在進行文學鑒賞。文學鑒賞是文學發揮和實現其社會作用的重要環節。
文學鑒賞是一種感覺與理解、感情與認識相統一的精神活動。人們欣賞文學作品,是從形象感受開始的,形象作用於讀者的感覺和感情,使讀者受到藝術感染,於潛移默化中逐步體會到包含於其中的思想。讀者對文學作品所揭示的生活本質的認識,或是對作家創作的評價的接受,始終是和讀者對作品所反映的具體生活現象的直接感受和情感反應分不開的。脫離了具體感受的抽象思維和邏輯判斷,不能稱為文學鑒賞。但是單有感覺沒有理解,單有情感沒有認識,也不可能深切領會文學作品的意義,同樣不是真正的文學鑒賞。誇大感覺與感情在文學鑒賞中的作用,把文學鑒賞歸結為脫離理性認識的「形象直覺」活動,是片面的。無視文學鑒賞過程中感覺和感情的作用,不懂得文學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必須被讀者在感覺和感情上肯定和接受才能在理性上肯定和接受,也是片面的。在文學鑒賞中,感覺與理解、情感與認識是不可分割地統一在一起的。這是文學鑒賞活動 的基本特點。
文學鑒賞中的客觀性與主觀性是對立的統一。任何文學作品一經產生,就成為一種客觀存在,有其客觀的規定性。這種客觀的規定性是由文學作品所提供的藝術形象本身所決定的。讀者在鑒賞中的想像與聯想,終究是以作品提供的藝術形象與生活畫面為基礎的。但是讀者鑒賞文學作品又不是純客觀的、消極的、被動的,它還帶有一定主觀性。每一個讀者有各自的生活經驗和立場觀點,有各自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養,因此他們在鑒賞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認識,往往與作家自己在創造形象時的感受、體驗和認識並不完全相同。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讀者中,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甚至很不相同的感受、體驗和認識,從而產生不完全相同的影響。魯迅曾經指出,在看《紅樓夢》時,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全集》第7卷第419頁)。這就是由於文學鑒賞的主觀性而造成的差異性。
在文學鑒賞活動中,欣賞者要把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變成自己頭腦中的藝術形象,就要進行「再創造」。「再創造」的心理過程,主要表現為想像活動和情感體驗。讀者的想像和體驗,是文學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能夠以小見大、寓實於虛、借形傳神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是鑒賞者不善於進行積極的想像或缺乏必要的生活體驗,就不可能對作品的意境有深切的感受,也就發現不了作品中的那些弦外之音、韻外之致。特別是文學作為語言藝術,其形象具有間接性,不象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綜合藝術那樣直接塑造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這就更需要鑒賞者的想像力,更需要鑒賞者進行「再創造」。它要求鑒賞者善於通過語言的媒介,想像出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和生活境界,並進而領會其思想內容。
文學鑒賞活動同時也是對作家在作品中已經作出評價的生活進行「再評價」。作家的主觀評價是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對客觀生活所作的評價,而鑒賞者的「再評價」則是結合鑒賞者的思想感情對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加以重新認識的結果。這種評價可能和作者的評價完全一致,也可能高於作者或低於作者的評價;可能違犯作者正確的評價,也可能糾正作者錯誤的評價。這種評價是鑒賞者接受或不接受作品思想內容的必經過程。
文學鑒賞中還有一種復雜而常見的現象,即「共鳴」。
「共鳴」是指在「再創造」和「再評價」的基礎上,鑒賞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了基本一致,甚至契合無間,或在某些方面、某一點上擁符、相似,愛其所愛,憎其所憎,發生了思想感情的交流。共鳴需要有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經驗為基礎。一般地說,作者與鑒賞者之間需要具有大體一致或接近的階級立場、社會理想、生活經歷,才會發生共鳴。所以共鳴現象大量表現在同時代同階級的作家作品與鑒賞者之間。但是讀者鑒賞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文學作品發生共鳴的現象也是存在的。由於某些共同的社會歷史原因,不同時代、不同階級之間,除了時代、階級差別之外,在某些時候和某種情況下也會有某些思想感情相通之處,在某些生活方面或某些問題上,也會有某些相一致或相接近的地方。比如,古代封建階級進步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揭露了社會黑暗,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斗爭,曲折地表現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就能給今天的人民群眾以感染,乃至使他們產生共鳴。又如,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反映的古人的高尚精神品格與道德情操,雖有其階級性的一面,但也有可以繼承的一面,象古人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氣節,就很容易打動處於類似社會環境中的現代人們的思想感情,激起共鳴。但應指出,這種共鳴並非是絕對的一致,而是矛盾的統一。因為今人與古人總有時代與階級的距離,不可能完全契合,所以今人通常只是與古代作品的某一方面發生共鳴。可以與其中的積極因素發生共鳴,也可以與其中的消極因素發生共鳴,這又跟鑒賞者的主觀因素有關。總之,共鳴是文學作品影響讀者思想感情,發生社會作用的一種重要現象。
文學鑒賞與文學創作是一種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關系。作家創作的作品為文學鑒賞提供了客體對象;而文學作品又必須通過讀者的鑒賞,才能產生社會作用。因此作家創作,也需要重視文學鑒賞的規律,尊重讀者的審美要求和藝術趣味。同時,文學創作又具有培養和提高讀者鑒賞水平的使命。馬克思指出:「對於不辨音律的耳朵說來,最美的□□也毫無意義,音樂對它說來不是對象。」(《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鑒賞者若不具備應有的審美能力,是無法進行鑒賞活動的。而讀者的鑒賞水平,既受一定歷史時期社會審美意識的制約,又受文學作品這一鑒賞客體對象的制約。馬克思說:「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讀者的鑒賞水平只有在對文學作品進行鑒賞的審美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和發展。所以古今許多優秀的作家,都要既努力使自己的作品適應讀者的鑒賞水平,易於為他們所接受;又要努力豐富和提高讀者的審美能力、藝術趣味,以滿足讀者不斷發展的鑒賞需要。
⑨ 讀書小報的版塊怎麼設
可以這樣做:第一可以寫一寫你們語文書上的古詩啊、名言啊
還可以寫一些名人小故事嘛
摘錄一些好詞佳句
花一些符合讀書小報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