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巧妙地將法制教育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
當今社會是法制社會,人們保護自己的主要武器是法律。因此,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學校教育不僅滿足於對知識的傳授,還--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法制知識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教學中應憑借語文學科特點,挖掘教材內容,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滲透,傳授知識技能,讓學生從小就有法制觀念,知道用法律保護自己,養成懂法守法的習慣,從而健康成長。
⑵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
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是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
加強學生法制教育,必須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而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作用。語文教學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泛,接觸的法律法規也比較全面,我們可以憑借語文學科特點,在課文內容講解、拓展練習、口語交際等方面滲透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 滲透法制 課堂教學 拓展練習 口語交際 綜合實踐 小學語文
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是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近幾年,青少年學生犯罪現象時有發生,而且呈上升趨勢,形勢比較嚴峻。比如貴州甕安「6.28」事件、貴陽某中學「9.27」案件、貴定某中學「9.16」案件等便是典型案例。這些事件的發生,觸目驚心,令人心痛,凸顯了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而小學生在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缺乏基本法律常識的情況下,更容易誘發犯罪,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加強小學生法制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加強學生法制教育,必須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而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作用。語文課程新大綱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獨特的課程性質與地位決定了它在滲透法制教育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葉聖陶曾經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思想品德教育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相關法制知識進行有機、巧妙的滲透,巧妙地把愛國主義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法制教育等滲透於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法制觀念,知道法律能保護自己,同時知道觸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懲罰。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憑借學科特點,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長時間的嘗試中我領悟到了幾點在語文教學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一、利用語文課文內容在課堂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
利用課文內容直接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徑,小學語文中課文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泛,法制教育知識相對比較多,作為語文教師,我結合課文內容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教授相關語文知識與技能,還充分利用課文內容中涉及到的相關法制教育進行巧妙滲透。
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第13課《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說明文時我是這樣滲透的:在上到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了我國生態環境嚴重污染狀況的幾個數字,並且根據學生對數字分析是巧妙提問:在我們地球面臨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下我們國家採取了什麼相關政策?這時就可以相機向學生滲透相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同時教育學生懂得: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為了我們的家園,每個公民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任何破壞環境的行為必將受到法律與大自然的制裁,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二、語文拓展練習中滲透法制教育
語文拓展練習是教學中的一個延伸,也是學生在生活中的真實表現,在拓展練習中我安排各種演講、競賽、情景表演等活動,在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和一些法制教育。比如在教學完《明年的樹》這篇課文後,我安排了一個話劇表演的拓展練習,學生在話劇表演中充分了解到了環境保護和愛護小鳥的相關法律法規。
三、在語文口語交際中滲透法制教育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可以暢所欲言,不僅能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語文口語交際中涉及到很多社會現象,通過口語交際,使學生對社會了解能夠更加全面。通過有組織的進行口語訓練能夠把社會中許多相關法律法規巧妙滲透到說話訓練中去。
例如:在我教學的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口語交際中,要求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自己設計發明一個機器人。學生對機器人好奇心非常大,想像力也非常豐富,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多學生都對自己發明的機器人進行了分析講解,這時我立即利用課件出示了許多真正科學家們發明創造的多功能機器人,並且引導學生們了解發明創造的相關法制,從中滲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學生在交流中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同時也得到了相關法制教育。
再如:我在六年級的上冊中教學寫建議書的口語交際中時,我們班的龍治林同學提到了對網吧管理的一些建議,這是現在父母親最頭疼的事情,我在這時靈機一動,順著學生們的討論我列舉了社會上一些為了上網成癮的同學猝死網吧,或者為了上網氣死自己母親的相關實例,引導學生們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進行滲透,讓學生們正確認識社會中不良影響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滲透法制教育
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豐富,涉及到了科學、人文和自然、社會、文化、藝術、道德等各個領域。在語文綜合性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到生活中、社會中收集各種素材,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地滲透德育、法制教育。
例如在六年級的綜合性學習——「成長的足跡」的閱讀材料2「老師領進門」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收集一年級到六年級中與老師發生的難忘的事情,並且在學生的交流中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相關內容,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教師的職責,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敬愛之情。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在學生心中從小就種下社會主義法治文明的種子,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責無旁貸。
⑶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學
貴州省余慶縣大烏江中學龍賢文 隨著社會飛速的發展,各種媒體的傳播,青少年在吸收知識的同時,又有多少不良的東西影響著他們的健康發展。近年來許多學生法制意識淡薄,掌握的法律知識太少,導致許多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斷送了他們的前途。對社會及家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也迫不及待的事了。我們作為教育者,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做人,那麼我們在呢?通過我多年的實踐,現我談談、幾點與同仁共勉。 一文本教學中滲透生活中的法律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多數來自於我們生活。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把這些知識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在一起,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生活,再探討相關的法律知識在我們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了解了法律知識。如:我在教學語文版八年級下冊《背影》這課時,在引導學生分析父親的動作描寫時,其中課文中談到父親穿過鐵道時,我就圍繞著當今時代火車的速度及數量和道路交通法滲透在這里,讓學生明白橫穿鐵道這是違反道路交通法的,提醒同學們在日常生活騎車還是走路不能違背交通規則,否者就會造成交通安全事故。這些法律知識在語文教學中不知不覺地傳近學生的大腦。在教學《孔乙己》這課時,在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時,其中課文中談到孔乙己偷了何家的書,又被打了。他還說竊書不算偷的話。這就我引導學生分析他所說的這句話不正確,這是他自欺欺人的說法。他的這種做法構成了盜竊罪,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盜竊罪,是指非法佔有為目的,孔乙己盜竊別人的財物,雖然數額不大,但也構成盜竊罪。在我們生活中,學校里有許多學生總是愛亂拿別人的東西,這是不行的,是構成盜竊罪的,我們從小要養成好的品德,不要偷東西。現在社會上有許多孩子從小就沒有這種意識,最後偷的財物越來越到,最後斷送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在教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引導學生在分析魯提轄的人物形象時,魯提轄的嫉惡如仇,伸張正義的精神,在當今社會的做法行嗎?我們應該通過法制來解決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的權利受到侵犯時,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們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身的權利。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知識點都可以與法律聯系在一起。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還增強了他們的法律意識。如《散步》可聯繫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樵夫,別砍那棵樹》可聯繫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報護法》,《斑羚飛渡》可聯繫到《野生動物保護法》,《春》可聯繫到《環境保護法》,《心聲》可聯繫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細心的觀察,文本許多知識都可以聯系實際生活有關的法律知識。 二運用法律知識編演課本劇 在語文教材中,有一些課文內容較枯燥,如果按照傳統的語文教學學生難於接受知識,特別是要滲透法制教學就更難了。換一種方式教學,讓學生編演課本劇,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還能讓學生輕松地獲得知識。 如:我在教學《傷仲永》這課時讓學生扮演仲永,以及學生模擬法庭的審問,結合今天的法制教學,他父親不讓他學習帶來的後果,仲永反省後,將父親告上法庭。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明白他的父親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九年制義務教育法》,這樣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還懂得了一些法律。 又如在學完《包拯》之後,讓學生收集一些包拯辦案的相關內容,我在班裡舉辦了一次「模擬法庭」的語文活動,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件「班級懸案」進行法庭審判和辯護。要求有原、被告雙方和主審法官,有申訴狀和辯護辭,有法庭陳述和法庭辯護,有證人、證據、證物,有最終的法官判決等等。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參與積極,不僅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了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也對法庭審判有了更為形象而直觀的印象,法制意識自然大為增強。 三在演講中獲得法律知識 法律知識的滲透不僅要在課堂上傳授,而且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法律知識。學會運用法律知識。在業余時間我每學期至少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法律知識演講比賽,指導學生如何寫法律知識額演講稿,通過學生收集大量的法律知識和不同的案件,學生在撰寫演講稿的時候就能獲得一些法律知識。在通過台上精彩的演講,讓更多的學生學到法律知識。 四在閱讀中滲透法制教育 語文教學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與積累,如何在閱讀中進行法制教學呢?學生讀書閱讀,我們能夠利用好這個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必讀的課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等又是學生非常願意的古典名著。以《紅樓夢》為例,談自己是如何利用課外閱讀這一平台適時向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 《紅樓夢》中的《葫蘆僧葫蘆案》這一節通過大家的熱烈討論,在當今的社會這個案子判得合理嗎?如果你是法官,你又如何判案呢?如果你是受害者你又如何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呢?最後學生們都知道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水滸》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小說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的,尤其《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手法精妙,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交流評價時,都注重了魯提轄值得歌頌,因為他嫉惡如仇,仗心相助,而鄭屠仗勢欺人,自私可惡,應該被打死。作為教師,是否可以考慮周全,讓學生討論鄭屠是否該死?即使該死,是否由個人快意恩仇?要讓學生明白,這種行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將來都是一種犯罪。要知道,文學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要遠大於空洞的法律讀本。試想:如果讓學生都認同魯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類似情況時,都仿而效之,那麼對創建和諧的法制社會是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們在認同情感的基礎上,對處理問題的方式應存疑、存異。要讓學生明白:他們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英雄」,是歷史的產物,一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必須由公安機關依靠嚴格的程序,用鐵的證據來裁定。 五在寫作中滲透法制教育 習作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目標,學生要寫好文章就需要許多來自生活中的素材。這些素材許多都是與實際生活中的法制史相關的,那麼學生在作文的時候就可引進這些法律知識,寫進自己的作文中。其次,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法律知識的語言,在寫事理說明文與議論文時,就可以體會法律條文的准確性和嚴謹性。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章第29條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和第五章第35條規定「國家鼓勵學校和教師採用啟發式教育等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求學生揣摩其中「應當」、「不得」、「鼓勵」這幾個詞在條文中的含義和用法,從而認識到說明文用詞准確、嚴密的要求,並揣摩在寫作說明文時錘煉詞語的技巧和方法。最後,可指導學生寫一些有關的法律方面的應用文,如如何寫訴狀等。通過寫作一樣的可讓學生學到法律知識。 六在生活學習法律知識 總之,我們在傳授語文知識時同時也要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法律觀念,所以在語文教學這個主陣地上進行法制教育內容就顯得尤為必要。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也應當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成為一個知法,守法會用法的一個好學生,為鑄就學生輝煌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⑷ 怎樣將法制教育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
1以詞識「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將會使用到不計其數的成語、俗語、歇後語等詞語,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某一個詞語意思的同時,不妨嘗試一下用法制視角來解釋分析這些詞語。如「以牙還牙」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還擊對方。」講完了字典中的意思, 還可從更高層次的法制層面來解析這個詞語的意思。「如果別人打傷了我們的腿,我們也一定要去打傷別人的腿。」 這看似乎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會情況下也許行得通,但在今天法制社會是不行的,這種行為是沒有任何立足之地的。
在法制社會的今天,如果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應果斷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通過合法的途徑來要求侵犯我們權利和利益的人賠償我們的經濟損失甚至是精神損失,這樣做才是對的。
2用課文談「法」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課文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徑。例如,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中,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寫得酣暢淋漓、痛快至極,體現出主人公嫉惡如仇、懲惡揚善的俠義精神。這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以暴制暴的行為在封建時代「惡人橫行,好人受欺」的黑暗背景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照本宣科,對於世界觀處於形成期的初中學生來說,難免會誤導學生產生漠視社會秩序和法律的錯誤觀念。所以,在教學本文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用現代人理性的法眼辯證思維、用批判審視的眼光重新解讀經典名著,做到「去糟糠、取精華」。魯提轄的行為究竟對不對?今天如果遇到這種類似的事情,應如何對待?引導學生歷史地、辨證地來看待魯提轄的行為。強調指出,在當時那種黑暗社會里,人們有怨無處可訴,只寄希望於魯提轄那樣的俠義之士來伸張正義,懲罰惡人,保護良民,魯提轄是一個除暴安良的正義化身。我們應學習的是魯達除暴安良、扶弱濟貧的精神,敢於同壞人壞事作斗爭,但是,我們應依法行事,要有伸張正義的精神,賦予正義感;要以法律為准繩,依法治人;如遇歹徒,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正確對待,不可也不應該鹵莽行事。同時,對於我們初中學生來講,我們應該機智,充滿智慧地去解決。可以請求他人,可以發簡訊,也可以直接撥打110……總之,應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條件下進行,以避免不必要的犧牲或損失。從而樹立了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法制觀。值得注意的是: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應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當地把握分寸,適時滲透,潛移默化。
3借習作釋「法」
在學生習作中,有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調查,搜集相關資料。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如,在收集震驚全國的「瘦肉精」事件的材料中,使學生不難肯定黑心商家為牟取暴利,在豬飼料中加入了有毒物質,致使豬肉及肉食品對人體的危害的事實,悟出我是消費者,就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的意識。商家對於售出的商品應該保證質量。諸如此類偽劣商品完全可以通過「3.15」向消費者協會投訴,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訴。以這些特殊的案例為切入點,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規范了自己的行為。
⑸ 新版人教版初一語文上冊有哪些法制滲透教學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疏通文意,概括故事。
2.通過人物的對話和細節把握人物的情感。
能力目標:
1.從不同的角色理解尊老愛幼的美德。
2.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到尊老的意義,激勵他們發揚尊老
愛幼的傳統美德。
2.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與意境美。
2.教學難點:
(1)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和意境美。
(2)使學生意識到尊老愛幼,保障老年人的權益不僅是一個道德問題,而且是一個法律問題。
⑹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學校教育是整個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育的內容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黨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報告中分別明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民主法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治國方略。在現代社會里,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普及法律知識、知法、懂法、會用法,這不光靠法律課教學來完成,更需要其它學科的輔教。
目前,許多學校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只在社會學科中開展,在其他學科里法制教育還是缺失的,這使學校法制教育內容上針對性差,遠離中學生生活、學習實際;方法呆板、粗糙,照本宣科地講解抽象的法律條文,枯燥無味,缺乏實效性,法律條文的講授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脫鉤。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法制教育,不但未能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甚至還造成了學生以消極方式抵觸,從而背離了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初衷。這種現狀直接防礙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影響到學生思想、道德意識的成熟與完善。
事實上,在各個學科中都有法制教育的內容,都可以開展法制教育,而且在不同的現實環境中應用法律知識,效果會更好。
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學語文教學在完成德育任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來,我們的語文教育就有「文道統一」「文以明道」的基本傳統和基本原則。在語文教學中,怎樣憑借學科特點,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在多年的教學中,我得到了這樣有益見解。
1以詞識「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將會使用到不計其數的成語、俗語、歇後語等詞語,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某一個詞語意思的同時,不妨嘗試一下用法制視角來解釋分析這些詞語。如「以牙還牙」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還擊對方。」講完了字典中的意思, 還可從更高層次的法制層面來解析這個詞語的意思。「如果別人打傷了我們的腿,我們也一定要去打傷別人的腿。」 這看似乎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會情況下也許行得通,但在今天法制社會是不行的,這種行為是沒有任何立足之地的。
在法制社會的今天,如果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應果斷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通過合法的途徑來要求侵犯我們權利和利益的人賠償我們的經濟損失甚至是精神損失,這樣做才是對的。
2用課文談「法」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課文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徑。例如,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中,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寫得酣暢淋漓、痛快至極,體現出主人公嫉惡如仇、懲惡揚善的俠義精神。這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以暴制暴的行為在封建時代「惡人橫行,好人受欺」的黑暗背景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照本宣科,對於世界觀處於形成期的初中學生來說,難免會誤導學生產生漠視社會秩序和法律的錯誤觀念。所以,在教學本文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用現代人理性的法眼辯證思維、用批判審視的眼光重新解讀經典名著,做到「去糟糠、取精華」。魯提轄的行為究竟對不對?今天如果遇到這種類似的事情,應如何對待?引導學生歷史地、辨證地來看待魯提轄的行為。強調指出,在當時那種黑暗社會里,人們有怨無處可訴,只寄希望於魯提轄那樣的俠義之士來伸張正義,懲罰惡人,保護良民,魯提轄是一個除暴安良的正義化身。我們應學習的是魯達除暴安良、扶弱濟貧的精神,敢於同壞人壞事作斗爭,但是,我們應依法行事,要有伸張正義的精神,賦予正義感;要以法律為准繩,依法治人;如遇歹徒,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正確對待,不可也不應該鹵莽行事。同時,對於我們初中學生來講,我們應該機智,充滿智慧地去解決。可以請求他人,可以發簡訊,也可以直接撥打110……總之,應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條件下進行,以避免不必要的犧牲或損失。從而樹立了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法制觀。值得注意的是: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應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當地把握分寸,適時滲透,潛移默化。
3借習作釋「法」
在學生習作中,有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調查,搜集相關資料。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如,在收集震驚全國的「瘦肉精」事件的材料中,使學生不難肯定黑心商家為牟取暴利,在豬飼料中加入了有毒物質,致使豬肉及肉食品對人體的危害的事實,悟出我是消費者,就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的意識。商家對於售出的商品應該保證質量。諸如此類偽劣商品完全可以通過「3.15」向消費者協會投訴,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訴。以這些特殊的案例為切入點,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規范了自己的行為。
4以素材展「法」
素料是證明問題的有力證據,為課文說明事實,也是為全新的解讀、拓展、延伸法制教育服務。魯迅作品《社戲》中有這樣一個場面:「孩子們在看社戲的歸航途中,偷吃了六一公公的豆。」 小說的主題表現少年純真的友情,贊揚農村少年的一些美好的品質,和「我」在以後的生活中再也沒有感受到這么淳樸、天真、可愛的少年朋友般的友情。教師可借「偷豆」事件向學生說明這是一種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孩子們雖然還未成年,但也受治安處罰,從而杜絕學生盲目模仿。明確了偷竊、騙取、搶奪少量公私財物的行為都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是可恥的行為。
普及法律知識,提高民族法制意識,是為了保障全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法制教育、全新地解讀、拓展、延伸法律知識,將會使學生的「生活世界、書本世界、精神世界」有機聯合起來,實現語文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貼近時代的目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滲透法制意識,會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達到完美統一。從而提升了青少年的法律水平,提高了學校法制教育的實效性,更好地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整體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依法治國方略實施和社會主義法制的建設。
⑺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滲透法制教育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人們保護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內容脫離中小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缺乏實效性等問題,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法制教育,這樣不但未能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甚至還造成了學生以消極方式抵觸,從而背離了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初衷。開發新的學校法制教育資源勢在必行。「能不能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學科知識和法律知識的雙豐收呢?」一個大膽而富於創意的課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因為,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不僅能在鞏固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深度,又可以體現法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緊密性,能幫助學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對我們實際生活的積極作用。
語文教學擔負著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的法制教育幾乎呈空白狀態。在當前社會法制的重要性日益顯著的背景下,面對目前學生法律素養薄弱、行為自律意識欠缺、自我保護能力匱乏以及語文學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滯後的現狀,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呢?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是一種現實、可操作而有實效的途徑。這種運用現代眼光來重新審視文本的「法眼」解讀,以及運用藝術眼光對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學」欣賞,不僅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必將使得法制的神聖光芒照進語文課堂,照進學生的心靈。那麼,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法制教育呢?下面就是我的幾點建議:
一、在語文活動中進行法制教育
作為學校,班級里也會舉行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
例如在學完《威尼斯商人》之後,我在班裡舉辦了一次「模擬法庭」的語文活動,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件「班級懸案」進行法庭審判和辯護。要求有原、被告雙方和主審法官,有申訴狀和辯護辭,有法庭陳述和法庭辯護,有證人、證據、證物,有最終的法官判決等等。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參與積極,不僅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了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也對法庭審判有了更為形象而直觀的印象,法制意識自然大為增強。
在學習《那樹》時,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我為『老樹』寫訴狀」的活動;在學習《羚羊木雕》時,可以組織學生召開辯論會「誰動了我的羚羊木雕」;震驚全國的「阜陽假奶粉」事件發生後,可以要求學生舉行「我為『大頭娃娃』做律師」的綜合實踐課……這一系列的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能夠盡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氣,在語文的世界裡酣暢淋漓的遨遊。
此外,如《變色龍》一課,可以引導學生質疑:「奧楚蔑洛夫的做法符合法律程序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怎樣的法制進程呢?」;《孔乙己》一文中,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丁舉人對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嗎?如果把他的行為放到當今社會,他犯了什麼罪?將受到怎樣的懲處?」;教學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我』的母親被五叔惡語中傷後,氣得大哭,然後選擇當面質問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尊嚴。在如今的法制社會,你能為她指出解決問題的法律途徑嗎?
看著大家心悅誠服的笑臉,我又趁熱打鐵地說:「同學們,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四種品質,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的遠大目標,我們就一定要立志高遠,意志堅強,戰勝自身的懶惰享受之心,抗拒身邊的種種誘惑,忠實於自己的追求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成就輝煌的人生!」
青春,遠離網吧」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採取什麼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等。還可以開展一些學生辯論賽,主題可以設置成這樣:「我們究竟該不該和陌生人說話」,「錢是不是萬能」,「當官就一定要貪污嗎」……
所以說,在語文教學的各種活動中進行法制教育最為重要。
二、在閱讀中進行法制教育
學生讀書閱讀,我們能夠利用好這個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必讀的課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西遊記》、《水滸傳》等又是學生非常願意的古典名著。以《西遊記》為例,談自己是如何利用課外閱讀這一平台適時向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
《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四大人物是青少年喜聞樂道的形象。像「孫悟空大鬧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唐僧」等故事更是口述能詳。在學生的談論興致最高的時候我發問道:「同學們,你們知道作者吳承恩想藉助這幾個形象向我們講述什麼道理嗎?」看著大家莫名其妙的樣子我說道:這四大形象其實代表著一個人身上的四大品質,你們想一想,各是什麼?
通過大家的熱烈討論,最後得出結論:唐三藏代表的是理想,孫悟空代表的是堅毅,豬八戒代表的是懶惰,沙和尚則代表著忠實。師徒四人遭遇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則代表一個人健康成長,最後終成大業。
《水滸》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小說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的,尤其《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手法精妙,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交流評價時,都注重了魯提轄值得歌頌,因為他嫉惡如仇,仗心相助,而鄭屠仗勢欺人,自私可惡,應該被打死。作為教師,是否可以考慮周全,讓學生討論鄭屠是否該死?即使該死,是否由個人快意恩仇?要讓學生明白,這種行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將來都是一種犯罪。要知道,文學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要遠大於空洞的法律讀本。試想:如果讓學生都認同魯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類似情況時,都仿而效之,那麼對創建和諧的法制社會是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們在認同情感的基礎上,對處理問題的方式應存疑、存異。要讓學生明白:他們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英雄」,是歷史的產物,一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必須由公安機關依靠嚴格的程序,用鐵的證據來裁定。所以說,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法制意識的培養是法制教育的核心。
這種在閱讀中的法制教學,會讓學生從自身的實際考慮,自覺增強法制意識。
三、在學生的寫作中進行法制教育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
1、利用法律條文的語言特點,引領學生品味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體會准確使用詞語的重要性。說明文是文體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說明文的教學、尤其是事理性說明文的教學則因其枯燥、乏味而讓大多數語文教師頭痛不已。其實,法律條文便可以成為我們教學事理說明文的最佳助手。例如,指導學生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可以從中體會其法律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條理性、簡明性以及法律條文特有的嚴肅性、嚴密性;此外,還可以抓住某幾句具體的法律條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章第29條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和第五章第35條規定「國家鼓勵學校和教師採用啟發式教育等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求學生揣摩其中「應當」、「不得」、「鼓勵」這幾個詞在條文中的含義和用法,從而認識到說明文用詞准確、嚴密的要求,並揣摩在寫作說明文時錘煉詞語的技巧和方法。
2、利用法律文書,指導學生學習記敘的表達方式在議論文、應用文中的合理運用。由於學生長期寫作記敘文,養成了在敘述中大量運用渲染、鋪排、誇張、加工、虛構等細節刻劃手法的寫作習慣,而這些在議論文和調查報告等應用文的寫作中是不妥當的。為了幫助學生完成這個寫作思維的轉變,可以找來一些訴狀、辯詞、判決書之類的法律文書,讓學生在閱讀中懂得,在特定文體中的敘事要做到客觀、准確、清楚、明了、簡潔、平實。由於有了最為形象、直觀而典型的範例,學生們便能很清楚地區分敘述在不同文體中的不同用法了。
3、搜集《今日說法》標題,體會作文擬題技巧。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欄目深受大家喜愛,它的成功除了選題貼近百姓生活、講述真實生動、弘揚道德風尚、普及法律常識外,還得益於每一期都有一個好標題。這是向我們傳授作文擬題技巧的好辦法。我們可以讓學生每天定時觀看,同時搜集新穎、別致、深刻、醒目的標題,並按照擬題的不同角度分門別類,從中體會擬題的技巧和方法。有化用歌名、書名、影視劇名來擬題的,如《貪官現形記》的名字來源於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富爸爸,窮爸爸》這個題目馬上讓人聯想起那本轟動全球的同名暢銷書,還有改自經典電影《魂斷藍橋》的《魂斷清明》,借用大家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的《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我想有個家》等等;有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擬題的,如《誰為我作證?》、《他是英雄嗎?》中運用設問,《變臉》中運用雙關,《古樹的嘆息》、《「長腿」的湖》中運用擬人,《傳銷「鼻祖」現形記》中運用反語等;有利用逆向思維、出人意料來擬題的,如《危險的保險箱》中,用「危險」來修飾「保險箱」,令人詫異,《小偷告失主》中一反常態,引人注意。學生看得高興、學得輕松,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學生法制教育中,不僅要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法律觀念,所以在語文教學這個主陣地上進行法制教育內容就顯得尤為必要。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積極想辦法,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同時,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也應當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素質,為學生的健康快速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⑻ 初中語文有哪些課文能滲透法制教育
初中語文有哪些復課文能滲制透法制教育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21世紀,學校教育已不再滿足於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生也不能僅僅具備讀寫計算能力,風雲變幻的世界要求他們具備社會生存能力,更要求他們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而語文教學在完成學校德育工作任務方面有著獨天德厚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應憑借學科特點,挖掘教材內容,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滲透,傳授知識技能,也可滲透法制教育內容,讓學生從小就有法制觀念,知道用法律保護自己,養成懂法守法的習慣,從而健康成長,做個「四好少年」,成為「四有」接班人。
⑼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滲透法制教育
語文教學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幾乎呈空白狀態。在當前社會法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的背景下,面對學生法律素養薄弱、行為自律意識欠缺、自我保護能力匱乏及語文學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滯後的現狀,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呢?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發現,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是一種現實、可操作而有實效的途徑。這種運用現代眼光重新審視文本的「法眼」解讀及運用藝術眼光對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學」欣賞,不僅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必將使法制的神聖光芒照進語文課堂、照進學生的心靈。那麼,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法制教育呢?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當地把握分寸,適時滲透,潛移默化。例如人教版實驗教材九年級下冊中選錄的《威尼斯商人》便是一個最佳範例。課文節選自莎士比亞原作的第四幕第一場,寫了一場完整的法庭審判,其中閃爍著西方現代文明初期法制的耀眼光輝。作者用最直接明了、學生易感興趣的方式,構建了一個完整、明晰、堅固而嚴密的法律框架,勾勒了現代文明社會即法制社會的雛形。選文形象逼真地再現了原、被告雙方激烈的法庭辯論的全過程,尖銳緊張的沖突、波瀾起伏的情節、出乎意料的結局,讓學生感受到作品懲惡揚善的深刻主題。在領略莎翁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的同時,學生得以了解西方法律的基本概貌:以法官為行使法制權力的中心,以法律條文為法庭裁決的依據和准繩,以訴訟雙方的法庭申訴和辯論為審判的主體,維護法律的神聖與公正,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地打擊剝削、欺詐、陷害等罪惡。因此,在教這一課時,我除了帶領學生了解作者、分析形象、理解主題、品味語言之外,還給他們簡單地介紹了相關的經濟法、民法等法律常識,同時要求學生課外閱讀有關法律書籍、撰寫法律文書、寫出心得體會等,從而把從課文中獲得的法律理念深深植根於他們的大腦。
二、在閱讀中進行法制教育
語文教學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與積累,如何在閱讀中進行法制教學呢?我們如果利用好學生閱讀進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必讀的課外名著有很多,《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等是學生非常願意閱讀的古典名著。例如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小說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尤其《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手法精妙,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交流評價時都注意到魯提轄是值得歌頌的,因為他疾惡如仇,仗心相助,而鄭屠仗勢欺人、自私可惡,應該被打死。教師要考慮周全,讓學生討論鄭屠是否該死?即使該死,是否可以由個人快意恩仇?讓學生明白,這種行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將來都是一種犯罪。文學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遠大於空洞的法律讀本。試想:如果讓學生都認同了魯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以後遇到類似情況時,都仿而效之,那麼對創建法制社會將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們在認同情感的基礎上,對處理問題的方式應存疑、存異。讓學生明白:他們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英雄」,是歷史的產物,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是否剝奪人的生命必須由公安機關依靠嚴格的程序、用鐵的證據裁定。
三、在綜合性學習中融入法制教育
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對世界觀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進行「綜合性學習」教學時,也應適時融入法制教育。譬如:針對環保問題擬寫標語或擬向當地政府提建議等多種趣味的方式進行法制教學滲透,不僅讓學生們認識環保的重要性,還進行了環保教育。在課堂上,讓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學生就提出建議讓大家循環利用水,並想出了許多節水妙招;有的談到我們周圍的河流已被污染,告誡大家亂扔垃圾的危害……學生們還自己編寫了許多保護環境的公益廣告,一句比一句生動,句句都表現出學生保護環境的決心。
四、作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如中央電視台的《焦點訪談》、《今日說法》、《道德觀察》等欄目深受觀眾的喜愛,原因不僅是由於它們在選題方面貼近百姓生活、講述真實生動、弘揚道德風尚、普及法律常識,而且還得益於每一期都有一個好標題。教師利用這些媒體資源可以向學生傳授作文擬題技巧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夠以這些特殊的案例為切入點,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對事件表達自己的看法,在習作中深化認識,對比自己或周圍人的做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總之,在法制教育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法律觀念,所以在語文教學這個主陣地上進行法制教育顯得尤為必要。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想辦法,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同時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⑽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要適度和適當
語文課堂教學就是實施小學法制教育的主要場所。我們要善於結合實際,既深刻挖掘德育內容,又巧妙設計滲透方法。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充分挖掘裡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教育。
二、在作文教學中融入法制教育
葉聖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學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一」,如何在作文教學中處理好這個「統一」,是語文教師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依據作文就傲雪的自身特點,可對學生進行生動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因此,應該吧作文教學是為教育的重要課堂。正如一位同學在學完《釣魚的啟示》一課時談到:
我敬佩文中那位父親。看到他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父親。父親的一生是平淡的,沒有什麼財富可得,但他正直誠實,他用很高尚的道德標准要求自己。我無時無刻不在受父親的影響,慢慢地拿他的行為准則來衡量自己,我不會在無人看管的信號燈前違規,不會隨手丟掉任一張紙屑,不會把多找回的零錢據為己有……我也要向他們學習成為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學生。
三、在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引入法制教育
生活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學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慧耳濡目染一些社會現象。語文教學中,我們除了要積極縮短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將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起來,還必須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的滲透德育內容和法制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