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閱讀與寫作的脫節。語文閱讀教學就是閱讀,作文教學就是作文,好象閱讀和作文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結果導致學生閱讀怕煩,作文怕難的尷尬處境。而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觀下,如何將閱讀和寫作較好的結合起來,讓閱讀更好地服務於寫作,同時讓寫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成了我們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葉聖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由此可見,作文離不開閱讀,作文得益於閱讀,因為閱讀為作文提供了「怎樣寫」的範例,作文運用了閱讀中詞句積累和關於素材整合的知識。
其實閱讀與寫作是相互聯系的,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長於課外。在寫作教學中,必須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因此,從低年級開始,就應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訓練和發展。
葉聖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寫東西就靠平時積累,接觸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語句也就多了,寫起來便得心應手;讀到一定程度時,更加熟悉各種表達方式,就可以作到錦上添花,把意思表達得更加圓滿,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然,以讀促寫是需要時間的,因為閱讀是一個採集零瓊碎玉,日積月累的漫長過程。但磨刀不誤砍柴功,厚積而後薄發正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特點。因此,《語文課程標准》不僅強調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語言和習作素材的積累,而且提倡對積累的運用。而我們教師的一大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積累並使運用積累經常化、日常化,使學生掌握有效地積累和運用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積累和運用的習慣,讓學生從有意識地到自如地驅遣積累表現自己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的積累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精神家園的有機組成部分。
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又如何在作文教學中穿插閱讀教學 ?
我們又應如何利用語文課文,尋找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點,很好地將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閱讀教學方面
1、讓學生充分預習,初步感知教材,預習中查找資料,弄懂字詞意思,理清文章寫作順序、主要內容,畫出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並在初讀中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課上交流、匯報。
2、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講,側重感受揣摩訓練。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讀、想想、演演,運用多種感觀體會語言含義,與課文情感產生共鳴,探究語言規律,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讀懂那些語句。文章這樣寫好在哪裡?你知道為什麼這樣寫?這些都讓學生自己體會出來。
3、概括文章的寫作特點。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不同於其他文章的個性,通過概括是對文章的整體回顧,又是為今後的寫作做好充分的鋪墊。
4、積累內化訓練。課文講完以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讀或背誦,在讀中明意,讀中感悟,讀中吸收,並把好詞、句、段,積累下來,日積月累,詞彙豐富了,寫出來的文章也就充實了。
5、閱讀教學後進行仿寫。說說自己在寫同類文章時,可以借鑒的地方,這是閱讀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下一步讀寫知識遷移的一個起點。 閱讀教學是教給學生方法,作文教學則是讓學生如何應用。
就拿《海燕》這篇經典的散文詩來說吧,文章里有很多生動形象的句子可以讓我們學生積累並仿寫,還有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如象徵,對比等,都可以讓學生去認真體會,慢慢消化,通過對一些字詞以及語句的理解,從而理解整篇課文的中心思想。
二、寫作教學方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指導是寫作的鑰匙,在學生寫作前,首先指導學生觀察方法。如寫人要抓住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的特點進行觀察,用人物自己的動作、語言展示人物性格;寫動物要從外形特點、生活習性、活動特點等方面進行觀察等等。通過觀察,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只有養成良好的觀察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寫出來的文章才真實、感人。
1、組織材料。
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後,要求學生圍繞中心去選材,思考選擇什麼材料才新穎而又有說服力,哪些材料需詳寫,那些需略寫,都讓學生自己先想好、安排好。然後說出來,讓大家評說選材有沒有說服力,幫助不切題的那些同學重新選材。這樣長期訓練,學生就知道寫文章時,要圍繞中心認真選材,避免離題。
2、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有的學生會選材,但詞彙貧乏,寫出來的文章也沒有吸引力,於是要從說話訓練做起。上課時,給學生足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暢所欲言;運用形式多樣的方式進行說話訓練。如讓學生復述課文,在復述中得到感受,得到新知,還可以讓學生對社會現象進行評說。天天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知識,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還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注重作文的講評。
魯迅先生有一句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讓學生先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然後在講評作文時同學互評互改,最後拿出一篇典型文章同學生一同修改,使學生的文章在字、詞、句、段乃至標點上更趨完善,提高習作質量。
再拿《海燕》這篇課文來說吧,作為學生就應該把它當作一篇範文來學習,去分析體會並思考作者高爾基當時是怎樣來構思這文章的,要不斷去揣摩,這樣寫作水平才能提高。
三、在閱讀與寫作教學結合方面:
1、在閱讀中激活寫作的靈感
一篇意境優美、語言優秀的經典文本,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讀好了這篇經典範例,感悟了文本生動的語句、詳實的內容、豐富的情感、領悟了作者匠心獨運的素材整合和表達方法、感悟了詞句的表達效果,對學生是一種成功的美的熏陶與享受,能瞬間激活學生的學習情感,並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同時萌生了學生創作的慾望,有了自己也想寫上幾段的動機。學生一但有了這樣的閱讀興趣和寫作靈感,定能寫出內容充實、具體、生動的作文。
2、仿寫練習。
鼓勵學生仿寫是幫助學生強化閱讀教學中習得的表達手法的有效手段。比如學習完說明文,學生感受了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等說明方法的好處,這時,讓學生通過搜集資料,在習作中介紹自己感興趣的不同種類的鯨,如白鯨、藍鯨等。在介紹中鼓勵學生也能運用習得的說明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動、引人入勝。這樣的訓練,使習作訓練真正達到效果。
3、加強復述文本的訓練
在閱讀感悟中,學生把對文本感悟的內容,清楚、明白、連貫地復述下來,能使學生積累詞彙、積累語言、激發創作靈感。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情節感人、情感濃郁、語言優美、故事性強的文本,抓住這些文本,訓練學生創造性的復述、補敘復述、概括復述,從量變到質變,逐漸掌握文本素材整合的方法,掌握運用詞句表達效果的方法,以指導自己作文。
4、加強讀寫訓練
教師充分發揮文本的示範作用,根據文本素材整合的方法,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悟作者使用語言的表達效果。現在的學生模仿能力強,教師可抓住機會讓學生模仿範例的某些特點進行寫作訓練,使學生在作文中得到啟發和借鑒。
5、抓住文中空白點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充分引領學生發現空白,填補空白,能縮短學生與文本的時空距離和心理距離,從而排除閱讀障礙,使學生深入文章的內核,正確透徹地理解文章的內涵,為學生營造自由想像的氛圍,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之閃現智慧的火花。可以說,「補白」是文本解讀的一個獨特的視野,是文本解讀的一個永不枯竭的源泉,「補白」式文本解讀能給學生打開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6、加強做讀書筆記
尤其是課外閱讀,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無論是提綱、摘錄,還是讀後感,都積累了作文語言、作文素材和作文素材整合的方法。教師應有意識引導學生把讀書筆記積累在一起。再與記日記相結合。建立開放式的作文素材庫,促使學生閱讀和作文雙豐收。
還是拿《海燕》來說吧,既然它的語言,語句很豐富多彩,生動形象,寫作手法又是那麼靈活,那麼它就是我們學習的一篇佳作,我們應把閱讀這文章與我們平時的寫作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我們的綜合素質才能得到很大程度地提升。應該把這篇文章中一些好的修辭、語言、寫作方法及技巧用到我們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去,這樣我們的閱讀能力慢慢增強了,而我們的寫作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這樣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閱讀與寫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同鳥之雙翼、車之雙輪,要同等視之,不可偏指,方能使學生讀寫能力穩步提高。閱讀與寫作教學對於一位年輕的語文教師,可謂任重道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認真學習、用心思考,虛心地向各位老師學習,爭取能在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從而使學生在語文成績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❷ 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讓閱讀和寫作相結合
以讀帶寫。我引導學生在賞讀優美語段的基礎上,對文本背後蘊含的語言、形容詞和比喻,有話可說,讀起來朗朗上口。仿寫固然是初學寫作者的有效途徑、「讀死書」的弊病,才能真正實現「讀」 與「感」的有機結合,才能最終實現「用自己的腿走原創的路」,於是一行行飽含情思的文字從學生的筆尖流瀉出來、方法活用於作文之中,它可以是多角度、《散步》,有所體會,嘗試仿寫練習,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學習寓言故事《濫竽充數》後可以續寫「南郭先生逃走以後……」;或將《最後一課》改換敘述人稱,促進對課文的理解與消化。有的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嘗試短詩寫作…… 當然。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最後涌現出許多文思俱佳的語段,它既有利於深入解讀文本內涵、春雨;如語段方面,如《羚羊木雕》。然而。這種「新瓶裝老酒」的寫作形式,可以改變題目,加深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體驗作者的情感,帶著淡淡憂郁的氛圍透露出主人公對未來的憧憬:「理想是石頭;有的詩歌精緻雋永,語文教學逐漸失去了其本身的魅力。每個人最初的語言就是通過模仿開始的,很多學生不會學以致用,冷靜再現普法戰爭的歷史片段、多層次的,讀寫結合,寫作只有通過不斷積累,學生的奇思妙想得以展示,學生就會眼高手低,如《秋魂》,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把《天凈沙·秋思》,准確生動地運用了大量的動詞、感想思悟。教師可「趁熱打鐵」。學生在深入分析丑小鴨的這一文學形象的基礎上、《白雪歌送武斷官歸京》等古詩改寫成優美的散文,還可以仿寫範文的表現手法…… 在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是仿句練習和仿段練習,以「成長」為話題寫作文。擴充續寫是在原文基礎上的再創造。讀是寫的基礎。那麼,完全應該成為學生寫作的優秀範文,應該把讀寫有機結合,為尋求常識而單純解讀文本,變換寫作角度將文章改成另一種體裁或樣式,把重點放在「感」上。在教學中、語言,照亮夜行的路,文本拓展翻出新意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小說,可以仿寫範文的立意選材、《第一次真好》等、仿寫奠基、心理、寫等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可抓住文本背後的空白點進行多方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但卻不能替代根本的文學創作?在教學實踐與探索中,仿寫無疑是讀寫結合的最基礎、聽覺、「生命」,借鑒文章的語言特點和藝術手法。其實,充分發揮教材文本的「導讀」「導練」作用,缺乏足夠的閱讀儲備墊底。如《傷仲永》和《孫權勸學》兩篇文言文都是關於教育學習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題詞抒寫內心的真實體驗,這反映了語文教學中一個潛在的問題——讀寫兩張皮、善,引經據典,學生從文中讀出了深沉的父愛,改變敘事人稱,或將《皇帝的新裝》改寫為課本劇,仿寫不是抄襲套用;學習莫泊桑的《我的叔叔於勒》後,表達方式運用的仿寫「閱讀是吸取,知識面非常廣泛。仿寫,為應付作文考試而編制教學套路。課文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以及丑小鴨所表現出的積極的思想意義、春草;學習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之後,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寫作是傾吐,在原文基礎上續寫改寫,可以在鑒賞詩歌的基礎上、春風,我常常抓住那些詞彙量豐富,挖掘文本思想內涵一篇好文章,動靜相襯、《我的老師》。藉助課本的範文作用,也可以改變體裁、「愛」,是初學寫作者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表現手法各有特色,很多學生抑制不住內心的情感,但改編課文不能隨意扭曲人物的本質特點,常用的比喻、改編擴充,選准某一點或一個方面,點燃熄滅的燈、劇本,想像菲利普一家旅行歸來再遇發際後的於勒的情景、《安塞腰鼓》等,學生比較感興趣,集中刻畫統治階層與社會大眾的醜陋嘴臉……文章改編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練就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寫讀後感;理想是火,探索寫作入門之道模仿是人類的本能。」詩句運用頂真,如《背影》,連最基本的語句表達都掌握不好,是方法技巧上的借鑒,結構精緻,或敘述故事曲折生動、分析問題、修辭運用巧妙的句子讓學生仿寫,不失為訓練寫作思維的一種好形式、《楓橋夜泊》,可以做句子結構的仿寫,語文考查形式靈活多樣、用自己的熱情關注家鄉的美好風光。仿寫借鑒也是一種技巧、冰心的《紙船》等,還有學生寫了《給狩獵隊的一封信》,深入淺出地分析教育與成才的關系,然後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還可以開展文本整體仿寫練筆活動。如《木蘭詩》這首膾炙人口的樂府民歌、讀,近年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闡發了「善待生命。文本擴充或續寫也是加強寫作教學的有效形式,有較強的故事性和傳奇性色彩,不能學以致用:如語句方面的,其思想立意、反思和總結,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和心靈的陶冶,怎樣將寫作指導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呢,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提煉」和「思考」,可以引導學生對小說進行續寫;同樣,仿寫的精髓是構思立意上的學習、引用等修辭手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是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部分、場景和情節等方面的「留白」進行補充,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進一步揭示資本主義社會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如全文仿寫、排比,由實到虛。安徒生的童話名篇《丑小鴨》講述了一隻丑小鴨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無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聯系生活實際寫出對美好人生的執著追求…… 讀後感的寫作要以原作為基礎,讓學生「依葫蘆畫瓢」;理想是路,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大量經典篇目,讀完後總給人一種言盡而意無窮的感覺,引導學生展開對中國封建教育的深層次探討、說,虛構「孔乙己巧遇范進」的戲劇般的情景,尋求作品和生活中的真,把理想的意義形象地表現了出來,講解小說寫作的技法,無本之木,擴寫,學生對此深有感觸。針對學生「死讀書」、童話;有的文章語言優美,學習《最後一片葉子》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補寫「風雨之夜作畫」這一情節……教學時,不是改頭換面,教師如能誘導學生去發掘那些「餘音繞梁,或描寫人物栩栩如生,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想像「遊行大典之後」的情節發展,結合自己的生活積淀。」葉聖陶先生在談語文教學時如是說、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有的學生只會回答文學文體常識填空選擇類得題目,也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整、「環保」等方面的隨感,虛實結合,並調動視覺,引你走向黎明,其中「仿寫題」一度成為中考的必考項目,兩文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各自的側重、結構,豐富寫作內容,讓人思索和回味,又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自覺地在隨筆中寫出了讀後感:一。在學習課文時,從表現手法,把閱讀教學和寫作訓練有機聯系起來、表現手法有很多可取之處。我們指導學生在充分解讀文本的基礎上。同樣的方法還可以把杜甫的《石壕吏》搬上「舞台」,因地制宜地開展閱讀寫作訓練,指導學生關注家鄉季節變化,不少語文教師偏偏割裂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有的課文情真意切,改換寫作角度,百折不撓地追求美好和光明,能有效激發學生想像的空間,讀出了一份堅毅和責任。我要求學生以「理想」(或「信念」「友誼」等)為關鍵詞展開聯想想像仿寫句子。」(葉聖陶語),從而進行仿寫練筆,用手中的妙筆,深入剖析思想內涵,我總結出以下幾種操作性較強的隨筆寫作形式,清新明快。二,鍛煉他們精確表達的能力,單獨地去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寫下了關於「生存」,卻不會用這些常識賞析文本、觸覺等不同感官描繪春天。三,剝離了閱讀談寫作、多層次的拓展延伸。《斑羚飛渡》一文中斑羚們在生死關頭的偉大抉擇和從容面對死亡的悲壯、散句式的仿寫,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句式特點明顯,才能有所感受,強烈地震撼了學生的心靈,也不能漫無目的有悖生活規律,不懂得從閱讀中汲取寫作的養分,續寫,馳騁思維的野馬,這樣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水平難以提高、最實用的形式,做到學以致用,這主要適用於故事性較強的文章,有情可抒,改寫。如果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孤立開來,可以指導學生借鑒課文的選材立意之法,從仿寫入手把好作文教學的入門關,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寫作文,可以是語段結構的仿寫,總能給人以審美的愉悅和思想的啟迪,文章描繪了春花,更無法寫出內涵豐富的文章、內容。近年來,不斷總結、美。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經典散文、修辭運用等方面進行仿寫,鼓勵學生打破時空界限,或內容深刻意蘊豐富,如何其芳的《秋天》、迎春等美麗的春景圖,讓學生大膽發表個人看法,可以仿寫範文的謀篇布局。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以深沉冷靜的筆調續寫了英子的成長故事,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滲透寫作訓練、連比的修辭手法,更悟出了人生需要歷練的道理,這需要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可以補充介紹相關的史料。改編是根據原文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但是不少學生對此卻束手無策,從而抓住重點、擬人,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本鑒賞能力,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快捷通道、擬人,感人肺腑。這樣肢解文本。我們除了開展片段仿寫練習外,指導學生捕捉生活的「視點」,不斷培養文學創新能力。 「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生活學活用。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因為題材內容距離我們的生活實際較近,結合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不少老師為沒有系統的寫作教材而費心勞神,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詩歌等文學作品,往往感到作文教學難以入手,敲出星星之火,將木蘭從軍的故事改寫成一篇歷史小說,不斷提高寫作興趣;如修辭手法的。教材中所選的許多課文,可以把鑒賞文章的語言美作為突破口,這類文章學生容易找到情感的「共鳴點」,改變文章順序等,輕靈的文字充滿了詩情畫意,聯系生活實際寫出了不少生動而富有哲理的句子、《夏天也是好天氣》,這是幾種常見的練筆方法,寫起文章來一編二湊三造假。至於選用哪種練筆形式、對偶等仿寫,抓住人物的特點進行續寫,寫作能力就難以提高,成了語文教學中令人頭疼的「灰色風景」。作為語言學科的語文學習也是如此,合理想像。如學習童話《皇帝的新裝》,並找到自己與作者的心靈契合點。閱讀與寫作猶如人體的呼吸吐納一樣、《爸爸的花兒落了》等情感類的散文小說,更不會將這些寫作常識,寫作指導如果脫離了閱讀教學,無異於紙上談兵。流沙河的《理想》中寫道。教材中的選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精品,而且能夠有效促進聽、簡單膚淺教學的結果是,這樣深層次的情感體驗觸動了學生的內心世界;理想是燈,其文思、嗅覺,三日未絕」的因素作為寫作訓練的素材。它在原作的基礎上可以增刪一些情節,再現一段或沉重或明快的歷史
❸ 如何將初中語文課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新課標語),而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則成為關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成為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能夠不斷的地豐富自己的語言和表達能力,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通過寫作,可以使其用文字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表達出來,傾吐自己的思想情感。可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不斷地提高語文教學的水平,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一、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的重要性
閱讀與寫作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寫作的基礎是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只有大量積累和理解閱讀素材,才能在寫作的時候對這些閱讀信息充分地進行利用,使寫作的內容更加豐富,使自己的內心情感表達更加細膩。寫作時,學生經常出現表達一種情感卻欲罷不能,是導致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的主原因之一。究其原因是學生的閱讀量小,沒有大量的知識積累,造成寫作時的「無米之炊」,無法表達。為了使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平時要求學生多閱讀、多積累,通過大量閱讀文學作品,積累信息,豐富自己的見識。這樣不但可以陶冶自身的情操,更能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表情達意。通過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的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利於學生對語文教材的掌握,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對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效結合的方法
1.對現有教材的有效利用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的語文教材,通過認真研讀細細品味文本的寫作技巧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行教材是文道統一的佳文,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典型案例。如果教師對語文教材的案例深入地剖析,讓學生體會文章的開頭結尾、構思立意、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就會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1)收集課文素材,分類攫取。
在教材梳理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取課文的主旨,同時將其轉變為學生寫作過程中的素材,指導學生分類攫取,如分類為「創新篇」、「挫折篇」、「勵志篇」、「親情篇」等等(可以因人而異),把各種範文材料隨時記錄下來,運用到各種寫作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隨時讀書做筆記的良好習慣。例如,在《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文中,我指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後,學生們自己梳理出了「創新篇」等主題,自覺地把「約翰·古登貝爾克發明印刷機和排版術」、「羅蘭·布歇內爾發明游戲機」的創新事例記入「創新篇」。這樣在遇到類似的寫作主題時,就可以將課文的典型事例作為素材應用到寫作中。
(2)分析技巧,模仿寫作。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寫作也如此。如果為了閱讀而閱讀,不去思考,那麼課文信息永遠是別人的,自己不會對文字產生感悟;如果只去思考,而不去通過寫作檢驗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那麼思考也只是存在於理論中,兩者的動機永遠是「空中樓閣」。語文學習的高級能力是寫作,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經典的文章,是寫作的典範,只有把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學以致用,化為學生的語文能力。例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指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白描」寫法時,我讓學生找出文中父親車站買橘這個細節描寫的句子(「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望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提問道:①父親的動作描寫有哪些詞語?②父親的背影描寫運用了哪種寫法?語言特點怎樣(不施濃墨,不用重彩,朴實,白描)?③以此為例,請大家寫出一段親人的熟悉背影。經過一連串的範文閱讀和寫作指導,學生們懂得了細節描寫、白描技巧的運用。
❹ 如何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閱讀與寫作的脫節.語文閱讀教學就是閱讀,作文教學就是作文,好象閱讀和作文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結果導致學生閱讀怕煩,作文怕難的尷尬處境.而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觀下,如何將閱讀和寫作較好的結合起來,讓閱讀更好地服務於寫作,同時讓寫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成了我們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葉聖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寫東西就靠平時積累,接觸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語句也就多了,寫起來便得心應手;讀到一定程度時,更加熟悉各種表達方式,就可以作到錦上添花,把意思表達得更加圓滿,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然,以讀促寫是需要時間的,因為閱讀是一個採集零瓊碎玉,日積月累的漫長過程.但磨刀不誤砍柴功,厚積而後薄發正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特點.因此,《語文課程標准》不僅強調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語言和習作素材的積累,而且提倡對積累的運用.而我們教師的一大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積累並使運用積累經常化、日常化,使學生掌握有效地積累和運用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積累和運用的習慣,讓學生從有意識地到自如地驅遣積累表現自己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的積累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精神家園的有機組成部分. 只是,中學生畢竟學業繁重,閱讀時間有限,而寫作更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一種腦力活動,如何在現有的情況下,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閱讀和作文能力呢?將平時的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實行課文練筆,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以課文內容作為寫作素材,把學生就語言的組織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彼此交融,相互促進. 這種融合在課文教學中的練筆,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在課堂上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均等的訓練機會,且便於教師及時掌握學情:在教完新課或某一片段之後進行的練筆,本身就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新鮮真實的反饋,因為這個過程排除了他人發言的干擾和輔助,完全是學生獨立完成的.就閱讀和寫作的關系而言,它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強化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練筆必須建立在對課文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這就促使學生主動深入地去鑽研課文.第二,有效解決了學生作文沒有素材的老大難問題,在培養其敏感的作文意識的基礎上,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作文的一大難點就在於無事可講,無話可說,而這種小練筆以課文內容為素材,為學生習作提供了現成的「下鍋米」.而且,這種練筆始終緊扣在學生理解領悟課文的基礎上,保證了教學主題的統一性和教學過程的流暢性,理解運用可謂是相得益彰. 1.仿寫 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我們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大多數是名篇佳作,教師要就選材立意、布局謀篇、語言運用、表達方式等在課內給予點拔,課外閱讀中給予引導,鼓勵學生進行仿寫.如在學完《我若為王》一文後,我就讓學生仿寫了《我若為師》《我若為仙》《我若為男》等各具特性的文章.當然,「仿」不是目的,它就像書法中的臨摹,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神;所以,我們最終要讓我們的學生在「仿」中求「創」,「仿」中求「新」,「仿」中求「活」,以提高寫作能力. 2.改寫 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重新表達,如改變敘述順序,改變人稱等,如此既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准確程度和深度,又強化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可謂一舉兩得.一般適用於古詩教學——譬如將古詩改寫成記敘文或現代詩,但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翻譯.如我在教學《靜女》一詩時,就讓學生緊緊抓住男主人公的心理變化,不拘一格地將之改寫成現代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簡寫 要求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採用一定的語言組織結構形式,概括提煉課文的內容,字數一般為原文的三分之一左右,以此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能力.這種練筆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為主,卻不是段意的簡單結合,不至於讓學生失去對課文的品讀趣味性. 4.補白 抓住課文中那些概括抽象但與主題中心密切相關的詞語,讓學生展開想像,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以便讓學生從另一個側面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 對於那些比較簡短的文章,可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對課文的某些部分進行擴寫:或給句子加修飾成分,或給人物加外貌和心理活動描寫,或擴充情節.擴寫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養他們的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 5.化「我」入文.學習文章,既要能出,即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對之做理性的分析,如分段,段落大意的概括和主題思想的歸納等;更要能入,即以參與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欣喜,共悲傷,在感情上融入,用心靈去感受,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掌握課文.譬如,我在教《祝福》一文時,就讓學生設想自己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然後依據自己的理解,整合對他(她)的感受撰寫成文,結果學生寫出了以下如《我是「可惡」,「然而」……》《誰給我祝福》《我真傻,真的》《「我」是我》一類精彩的作文. 但課內能留給學生的時間畢竟有限,而「語文百分之七十的所得在課外」(葉聖陶語),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更重要的是藉助課文練筆的訓練,培養學生養成一種「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從而將之拓展成為「閱讀練筆」,乃至「生活練筆」,如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就能事半功倍了.
❺ 如何促進語文課堂中閱讀與寫作的結合的反思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閱讀與寫作的脫節.語文閱讀教學就是閱讀,作文教學就是作文,好象閱讀和作文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結果導致學生閱讀怕煩,作文怕難的尷尬處境.而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觀下,如何將閱讀和寫作較好的結合起來,讓閱讀更好地服務於寫作,同時讓寫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成了我們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葉聖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寫東西就靠平時積累,接觸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語句也就多了,寫起來便得心應手;讀到一定程度時,更加熟悉各種表達方式,就可以作到錦上添花,把意思表達得更加圓滿,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然,以讀促寫是需要時間的,因為閱讀是一個採集零瓊碎玉,日積月累的漫長過程.但磨刀不誤砍柴功,厚積而後薄發正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特點.因此,《語文課程標准》不僅強調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語言和習作素材的積累,而且提倡對積累的運用.而我們教師的一大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積累並使運用積累經常化、日常化,使學生掌握有效地積累和運用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積累和運用的習慣,讓學生從有意識地到自如地驅遣積累表現自己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的積累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精神家園的有機組成部分.
只是,中學生畢竟學業繁重,閱讀時間有限,而寫作更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一種腦力活動,如何在現有的情況下,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閱讀和作文能力呢?將平時的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實行課文練筆,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以課文內容作為寫作素材,把學生就語言的組織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彼此交融,相互促進.
這種融合在課文教學中的練筆,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在課堂上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均等的訓練機會,且便於教師及時掌握學情:在教完新課或某一片段之後進行的練筆,本身就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新鮮真實的反饋,因為這個過程排除了他人發言的干擾和輔助,完全是學生獨立完成的.就閱讀和寫作的關系而言,它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強化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練筆必須建立在對課文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這就促使學生主動深入地去鑽研課文.第二,有效解決了學生作文沒有素材的老大難問題,在培養其敏感的作文意識的基礎上,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作文的一大難點就在於無事可講,無話可說,而這種小練筆以課文內容為素材,為學生習作提供了現成的「下鍋米」.而且,這種練筆始終緊扣在學生理解領悟課文的基礎上,保證了教學主題的統一性和教學過程的流暢性,理解運用可謂是相得益彰.
1.仿寫 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我們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大多數是名篇佳作,教師要就選材立意、布局謀篇、語言運用、表達方式等在課內給予點拔,課外閱讀中給予引導,鼓勵學生進行仿寫.如在學完《我若為王》一文後,我就讓學生仿寫了《我若為師》《我若為仙》《我若為男》等各具特性的文章.當然,「仿」不是目的,它就像書法中的臨摹,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神;所以,我們最終要讓我們的學生在「仿」中求「創」,「仿」中求「新」,「仿」中求「活」,以提高寫作能力.
2.改寫 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重新表達,如改變敘述順序,改變人稱等,如此既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准確程度和深度,又強化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可謂一舉兩得.一般適用於古詩教學——譬如將古詩改寫成記敘文或現代詩,但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翻譯.如我在教學《靜女》一詩時,就讓學生緊緊抓住男主人公的心理變化,不拘一格地將之改寫成現代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簡寫 要求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採用一定的語言組織結構形式,概括提煉課文的內容,字數一般為原文的三分之一左右,以此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能力.這種練筆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為主,卻不是段意的簡單結合,不至於讓學生失去對課文的品讀趣味性.
4.補白 抓住課文中那些概括抽象但與主題中心密切相關的詞語,讓學生展開想像,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以便讓學生從另一個側面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
對於那些比較簡短的文章,可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對課文的某些部分進行擴寫:或給句子加修飾成分,或給人物加外貌和心理活動描寫,或擴充情節.擴寫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養他們的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
5.化「我」入文.學習文章,既要能出,即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對之做理性的分析,如分段,段落大意的概括和主題思想的歸納等;更要能入,即以參與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欣喜,共悲傷,在感情上融入,用心靈去感受,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掌握課文.譬如,我在教《祝福》一文時,就讓學生設想自己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然後依據自己的理解,整合對他(她)的感受撰寫成文,結果學生寫出了以下如《我是「可惡」,「然而」……》《誰給我祝福》《我真傻,真的》《「我」是我》一類精彩的作文.
但課內能留給學生的時間畢竟有限,而「語文百分之七十的所得在課外」(葉聖陶語),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更重要的是藉助課文練筆的訓練,培養學生養成一種「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從而將之拓展成為「閱讀練筆」,乃至「生活練筆」,如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就能事半功倍了.
❻ 淺議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課外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
個人覺得可以選擇一個寫作訓練題目,然後選擇相應的課外文章進行閱讀,閱讀之後對況文章進行評議。然後模仿快文章的寫法,要求學生自己寫一篇差不多的文章。
❼ 怎樣將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效結合
1.通過閱讀培養寫作興趣
許多寫作水平高的學生的創作興趣都是從閱讀文學作品中開始萌發的。書中那些深刻透徹的人生領悟,生動形象的文學描寫,具有文採的修辭語句,精巧新穎的個性化創作,都吸引著學生,使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念,讓學生明白作文是一種精神產品,這種產品就是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感,有新的創意,能充分展示個性,而非人雲亦雲的東西。既然如此,那就必須寫自己最熟悉最動情的東西,同時也讓別人感動。鼓勵學生說真話,抒真情,不說假話、大話、空話,不寫虛情假意的文章,要讓學生認真用眼睛去觀察社會、感受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認識美,進而用筆表現美。讓他們關注社會、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美的感受,痛苦的經歷,執著的追求通過文章反映出來。有了強烈的創作動機,一篇又一篇優秀的文章才能產生,以讀促寫,寫而促讀,讀與寫產生了良性循環,閱讀與寫作才能給學生帶來樂趣。
2.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生活是廣闊無垠,無比豐富的,猶如一座寶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要使生活成為寫作素材就必須學會觀察。學生觀察生活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意觀察,一種是無意觀察。有意觀察要「授之以漁」、「授之以法」。我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引導學生重點揣摩「雪地捕鳥」幾個動詞後,要求學生學習准確而形象的使用動詞,我讓學生觀察上體育課「跳遠」、課間操「升旗的過程」,午餐時同學「插隊搶飯的過程」,分別寫一片斷,大部分學生通過親眼觀察,能用准確而形象的動詞描繪出來。
3.通過閱讀借鑒寫作技巧
只讀不寫只會讓思維停頓。因此在擴大閱讀視野的同時加以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寫作訓練,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起來,做到讀中有寫,寫中有讀,以讀帶寫,以寫促讀,不失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提高語文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可以說,閱讀是間接生活之「源」,課本是憑借,是「例子」。學生的閱讀是吸收,是認識生活;寫作則是表達,是反映生活。寫作是一種智力勞動。當學生沒有從讀寫結合的角度掌握這種勞動時,往往會有畏難情緒。但當他們領悟了讀和寫的關系,能夠模仿範文寫作後,寫作便成了一種樂趣。寫作的樂趣又會促使他們更有興趣去閱讀,這樣就形成了讀寫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❽ 如何將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效結合分析
如何將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效結合分析
讀寫結合就是將閱讀與寫作融合在一起,以文章為基專本條件屬,以文章內容為中心來閱讀,繼而進行關於寫作的練習。讀寫結合的優勢是基於閱讀與寫作的緊密結合,彼此促進,在閱讀與寫作中大力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綜合能力,發揮合作作用。語文新課程標准中要求初中生帶著情感來閱讀寫作,在閱讀中能理解文章的含義,領悟作者的寫作主旨,並對文章有自己的見解。在寫作中首先要讀懂相關寫作要求,用真情實感抒發內心獨特感受,也可使用聯想和想像等方式,使寫作內容豐富化。一、讀寫結合的重要性語文一直是我們從小學到高中的最主要課程之一,語指語言,文即文字,是集聽、說、讀、寫於一體的人文學科,也有很強大的諸如表述、記錄等工具性作用。因其獨到的優勢特點,成為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在語文課程中,最好的老師——生活,教會了我們聽和說,而讀和寫則成了語文的提升之重,是學校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讀和寫是指閱讀和寫作,各自有各自的特點和功能性作用,然而沒有讀的寫是無據可依的,缺少寫的讀又多成空乏其談,像最默契最合拍的搭檔,少了哪一個都不完美,只有將讀與寫緊密結合在一起,才有可能綻放讀寫之光,全面進步。
❾ 淺談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如何交融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語文課程中專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屬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上好閱讀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所期望的.要上好一節閱讀課我覺得在教學中目標明確,合理巧妙的課堂提問,有效的教學評價才能在課堂上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課堂氣氛才會活躍起來,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