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自主 合作 探究學習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作者:宋元海 讀書頻道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159 更新時間:2012-5-21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新頒布的《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課程必須根據身心發展和的特點,關注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要,愛護的好奇心,充分激發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培養的創新意識。」那麼,如何在中,改變傳統的方式,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呢?在實踐中,我進行了大膽地探索。
一、更新觀念,轉換角色。
「一切為了每一位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要想實現這一理念,我們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做人的尊嚴和價值,而尊重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不傷害的自尊心,只有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才可能培養孩子樹立頑強的自信心,從而挖掘孩子各方面的潛能,這就要求教師去學會贊賞每一位,使每一位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淋浴的都是陽光與雨露。
在新課程的實話中,教師是直接的參與者,老師一定要改變「一言堂」的模式,要放下「架子」走向,做和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在中,自覺為創設自由、民主、和諧、安全的氛圍,使要學、想學、樂學,積極有效地參與到中來,把看作是一種有趣地活動,通過聽故事、聽錄音、演課本劇、看錄像、做游戲等形式,激發輕松地進入狀態。在過程中,老師不是旁觀者,要善於組織、引導,要培養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引導學會質疑,掌握,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不斷提高能力,促進的發展。
二、自主。
「自主」是新課程的理念,也是素質的具體表現。「自主」能喚醒的主動意識,發揮的主體作用,培養的主動精神,真正地讓成為的主人。
1、和藹的課堂氣氛,是自主的前提。
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提高課堂效率,單靠教師的積極性不夠,首先必須調動起全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多給一點微笑,對出色的表現給予微笑,是一種欣賞、一種激勵,即使出錯,做錯了也不訪「容錯」,給予其熱情的鼓勵,引導其「改錯」。其次,要給予信任,尊重個體差異,使每一個都應該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信任,調動自主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多用新用語,如「請選擇你喜歡的內容」、「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的發現」、「相信你,你能行。」等,激起的慾望,保證高漲的熱情。
2、體驗成功,提高自主的積極性。
成功是繼續的動力。在課堂中,教師要讓每一個經常獲得成功的喜悅,尤其是在主動參與、主動的過程中獲得收獲,哪怕是極其微小的。特級教師王蘭說:「不是聰明的孩子常受到表揚,而是表揚使孩子更聰明。」自主的課堂,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對要和善,耐心傾聽的發言,不輕易否定奇怪的觀點、莫名的想法,經常用激勵性的鼓勵,增強自信,體驗成功。如教《高大的皂莢樹》課時,讓自學後提出疑難問題,提出:「文中對皂莢樹四季的描寫,字面上寫的是什麼?讀讀這些語句能感受皂莢樹四季生長有什麼特點?」我說:「你們的問題也是我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再讀讀課文,在四人一組中討論,看能不能解決。」馬上進入了再讀自悟的中去了,我呢?則參與討論,適時給予點撥,一會兒紛紛舉手,要求解答剛才那些疑難問題。事實上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學懂了課文,這時我評價說:「你們真行,真會動腦筋,靠自己的反復讀,用心想,發揮集體的智慧,學懂了課文,還幫老師解決了疑難,真要謝謝你們。」在這環節中,教師的「導」已在小組討論中完成,只是感覺不到這是教師在教他們,這樣就增強了的自信,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也實現了真正意義的自主,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為培養的創新精神打下了基礎。
3、激發想像的翅膀,拓展自主的空間。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想像力,主要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的想像力越豐富對課文的理解就越有創見,在課堂中注重挖掘發展的想像力,激發想像的翅膀,拓展自主的空間。如教《盧溝橋的獅子》課時,我讓討論省略後的內容,展開想像,說說盧溝橋獅子還有哪些形態?有的說:「有的獅子抬頭望著遠方,好像喜從天降。」有的說:「有的獅子抬頭望著遠方,好像在思念故鄉。」有的說:「有的小獅子伸著手,好像在向我握手。」
三、合作。
「合作」是指的組織形式,在以班級授課制為主的形式下,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改善傳統的師生單項交流的方式,我把它理解為生與生、生與師、生與家長、生與一切人的合作,通過多項互動的交流,使每個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既讓每一個都發表自己的心得,也養成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促進之間的互相啟迪、互相幫助,以解決各種問題,共同完成任務。
合作的組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小組只是合作的一種具體形式,師生互動、自學交流、小組、全班討論等都是合作。目前小組合作已成為國內流行的一種課堂組織形式,但是如何使課堂上的小組取得最佳效果,值得探討。
讀書頻道錄入:宋元海 責任編輯:admin
⑵ 如何在課堂中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
一,創設參與教學的氛圍,讓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參與教學過程,能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管理和控制學習環境,自己設置學習目標,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控制學習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豐富的信息資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取出所需要的資料,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培養學生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學過程要著眼於學生主動學習,要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要能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所學知識;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管理和控制學習環境,自己設置學習目標,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控制學習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藉助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收集資料,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以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就是要學生在上課時積極思考、主動提問、主動回答問題、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意見或者對他人意見做出評價,做到在學習過程中主動預習、主動復習,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等。
老師也成功的把學生引上愛學習的路上!比起老師眉飛色舞、滔滔不絕的灌輸,學生被動的當錄音機效果,不言而喻!
另外,課堂教學應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自主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
二,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
合作學習是針對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小組合作研究是學習中經常使用的一種組織形式,現代社會的許多創新成果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疑難問題的解決常常需要多個個體的協作。通過小組合作研究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概念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即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就學習而言,學生學會合作,享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喜悅,便會加強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學習。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合作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合作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摸索出進行合作學習,體現夥伴學習關系的比較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給予學生合作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成功喜悅,從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
探究學習是學生通過類似科學研究的過程理解科學概念、規律和科學結論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亦稱發現學習,相對的是接受學習。與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動學生「做一做」,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適度的「亂」,在教師控制之中的「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與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地學。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結合教材的特點,採用多種方式在課堂中有效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這樣我們的工作就能達到事半功倍,走在正確的教育道路上!
⑶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語文教學的問題依然突出,似乎仍然沒有擺脫所謂「教學教學,教師教,學生學」這樣一種學生被動受動的局面。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灌輸——接受,學生學習方式基本上是聽講——背誦——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要使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這就為我們課堂教學的改革,提出了一個十分明確而重要的命題。
基於此,我們決定實施「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落實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校本課題實驗。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現代教育的實質是開放性教育,即以學生為根本。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習應是發展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教師對學生,不能盛氣凌人,應善於傾聽,善於理解。教師老是扶著學生學,只能培養小才;大膽地讓學生思考、鍛煉,方能培養大才。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更要全面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這一切都必須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能實現。教師應創設一個開放性的、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改變教學方法,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對象:盼盼中學七年級學生。
四、課題的研究內容
1.教學方式:變灌輸為交往。
灌輸是教育者為達到一個固定的目的而採用的強制的手段,而不管受教育者是否願意或是否有能力接受,它是對受教育者的人格尊嚴和理智能力的蔑視。在教學中,交往是一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它是師生之間為了協調、溝通、達成共識,聯合力量去達到某一目的。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交往。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2、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這次實驗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這就是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組織形式,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共同達到學習的目的的方法。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為基礎,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進而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五、課題的重點難點:
1.重點:落實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2.難點: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滲透。
六、實施步驟
1、目標:培養學生的五種學習能力:①組織學習活動的能力。②閱讀書本的能力。③聽記能力。④搜集和使用資料的能力。⑤智力技能。這五項內容反映了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學習素質,包括了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三大部分內容。也體現了學生學習能力的連續性和階段性,克服以往某些學習能力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強化訓練,而另一些學習能力卻被忽視留下空白的弊端。
2、課程的設置安排
以初中語文教學的標准課時為准,即新授課(3課時)+閱讀課(3課時)。
3、課堂教學改革中需要具備的硬體條件
①有一定數量的圖書、報刊、雜志,供學生開架閱讀。
②有一定數量的功放設施及相應的音像資料。
③有一定數量的上網計算機,隨時供學生進行網上瀏覽和網上研究。
4、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的具體措施
①課前自學②課堂討論③課堂講析④總結演練
七、課題的研究過程:一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課題的研究准備(時間2013年3.4月)
1.擬定課題實踐方案
2.對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測評
第二階段:實驗的進行(2013年3月—2013.6月)
此課題方案用於2013年4月在七年組
在教學實踐中,探明實驗的科學性、可操作性與推廣價值。
第三階段:實驗的總結2013年6月
(1) 實驗後測評結果判斷學生的能力提高
(2) 將課堂實驗的過程上升到理論,總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並希望在全校推廣。
八、課題的研究方法
討論分析法,研究活動法,合作探究法,總結概括法,材料分析法
九、課題的研究措施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覺地學習,去獲得自己的知識,,使學生探究出一條成才的道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素養及能力,使學生受益終生。
十、課題的可行性與分析
(1校領導對語文教學的高度重視
(2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教育理念已在全體師生中達成共識
(3) 我們相信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投入
十一、課題展示的方式:
(1)研究報告
(2)論文
(3)優秀教案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落實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語文教學的問題依然突出,似乎仍然沒有擺脫所謂「教學教學,教師教,學生學」這樣一種學生被動受動的局面。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灌輸——接受,學生學習方式基本上是聽講——背誦——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要使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這就為我們課堂教學的改革,提出了一個十分明確而重要的命題。
基於此,我們決定實施「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落實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校本課題實驗。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現代教育的實質是開放性教育,即以學生為根本。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習應是發展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教師對學生,不能盛氣凌人,應善於傾聽,善於理解。教師老是扶著學生學,只能培養小才;大膽地讓學生思考、鍛煉,方能培養大才。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更要全面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這一切都必須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能實現。教師應創設一個開放性的、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改變教學方法,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對象:盼盼中學七年級學生。
四、課題的研究內容
1.教學方式:變灌輸為交往。
灌輸是教育者為達到一個固定的目的而採用的強制的手段,而不管受教育者是否願意或是否有能力接受,它是對受教育者的人格尊嚴和理智能力的蔑視。在教學中,交往是一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它是師生之間為了協調、溝通、達成共識,聯合力量去達到某一目的。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交往。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2、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這次實驗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這就是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組織形式,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共同達到學習的目的的方法。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為基礎,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進而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五、課題的重點難點:
1.重點:落實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2.難點: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滲透。
六、實施步驟
1、目標:培養學生的五種學習能力:①組織學習活動的能力。②閱讀書本的能力。③聽記能力。④搜集和使用資料的能力。⑤智力技能。這五項內容反映了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學習素質,包括了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三大部分內容。也體現了學生學習能力的連續性和階段性,克服以往某些學習能力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強化訓練,而另一些學習能力卻被忽視留下空白的弊端。
2、課程的設置安排
以初中語文教學的標准課時為准,即新授課(3課時)+閱讀課(3課時)。
3、課堂教學改革中需要具備的硬體條件
①有一定數量的圖書、報刊、雜志,供學生開架閱讀。
②有一定數量的功放設施及相應的音像資料。
③有一定數量的上網計算機,隨時供學生進行網上瀏覽和網上研究。
4、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的具體措施
①課前自學②課堂討論③課堂講析④總結演練
七、課題的研究過程:一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課題的研究准備(時間2013年3.4月)
1.擬定課題實踐方案
2.對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測評
第二階段:實驗的進行(2013年3月—2013.6月)
此課題方案用於2013年4月在七年組
在教學實踐中,探明實驗的科學性、可操作性與推廣價值。
第三階段:實驗的總結2013年6月
(1) 實驗後測評結果判斷學生的能力提高
(2) 將課堂實驗的過程上升到理論,總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並希望在全校推廣。
八、課題的研究方法
討論分析法,研究活動法,合作探究法,總結概括法,材料分析法
九、課題的研究措施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覺地學習,去獲得自己的知識,,使學生探究出一條成才的道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素養及能力,使學生受益終生。
十、課題的可行性與分析
(1校領導對語文教學的高度重視
(2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教育理念已在全體師生中達成共識
(3) 我們相信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投入
十一、課題展示的方式:
(1)研究報告
(2)論文
(3)優秀教案
⑷ 如何有效利用學生合作探究促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我國的課堂教學現狀是仍然存在「填鴨式」、「灌輸式」教學,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發展。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式人才,根據新課程理念和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教師應當改變教學模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為教師的授課帶來了全新的挑戰,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得到一定的運用並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其有效運用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
一、「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概論
(一)「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
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自主學習包括三個子過程: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自我監控是指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所進行的一種觀察、審視和評價。
合作學習能夠產生良好的效果離不開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合作學習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將學生個人間的競爭轉化為團體競爭,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成員為了提高團隊的總體成績會共同努力,也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奉獻精神。
2.有利於教師的因材施教,團隊之間互相合作幫助、共同學習,成員之間能互相彌補不足,避免教師面向眾多有差異的學生,保證教學構成中的公平性。
探究學習,簡言之,指的是學生在某學科領域或者社會生活中選擇素材和研究主題,創造一種學術或者研究的氛圍,學生通過獨立探索和實踐發現問題,進行調查和收集信息,最後進行交流和總結,從而使學生獲得情感、經驗、技能和學習態度的全面發展。
探究學習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學生在實踐和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通過研究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探究學習強調參與,有利於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獲得深層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知識的掌握上更加深刻和牢固。
(二)「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目標是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自我意識,培養合作觀念,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使學生更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終身學習、自主學習,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式人才。另外,這種教學模式也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多種學習方法,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使知識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前提條件
1.教師以問題的形式提供教學內容
這是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根本變化,原先的教師「授課」、「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權,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造、自主探究。
2.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更加註重學生在團體小組之間進行互動交流,但是也不能忽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才能更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不是所有的科目和知識的傳授都能夠運用這一教學模式,在某些注重基礎知識的課程上仍然應該進行一些「授受」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因此,這一模式的運用,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張弛有度,多種方式並舉,才能取得較好的成效。
二、「自主―合作―探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表現
語文是中學生的母語課程,「語文課程的教學任務,包括聽、講、讀、寫、文化、文學、品德情意等許多范疇」。作為一項基礎性學科,教學過程更應該注意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應當更多地參與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口語能力和思維探究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在落實這一教學模式上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要求學生自主預習,並提出問題
教師應當事先以教案的形式布置下一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問題,要求學生進行預習,以小組為單位在正式上課時反饋給教師,通過各小組之間的互動交流討論,相互之間解決其他小組的問題。
這里以高中語文中的重點篇目《祥林嫂》為例,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解決問題,以下選取比較典型的問題:
1.作者以「我」為敘事對象有什麼效果?
2.祥林嫂的悲劇是自己造成的嗎?為什麼祥林嫂的死亡會放在最後點明?
3.文章中有很多環境描寫,這些環境描寫都有什麼作用?
此外,教師也應該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朝著主題思想方面思考。這些問題的提出能夠說明學生深入研讀了這篇文章,並做了積極地思考,能夠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探究合作。
(二)針對問題,具體探究
例如,探討戴望舒的《雨巷》中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探究案的形式進行。
詩歌講究知人論事,教師應當提醒學生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進而對文章結構進行梳理。學生往往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例如語言的含蓄,風格的清新,但是對於情感的把握則屬於較為深層的方面。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探討,各抒己見,盡情發揮學生的想像,最後由教師點明主旨。 (三)對學生的語文知識進行一定的拓展
例如在講解《香菱學詩》這一節時,其中會涉及詩歌的結構和寫作要求,包括押韻和語言等,教師這時可以適當補充詩歌的押韻知識作為拓展,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趣味性。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主獲得擴展性材料並進行小組間的交流分享。學習中的認識過程,以往是以個人掌握特定的知識技能的心理過程來理解的,因此,學生自主獲得材料更有助於加強學生知識掌握的牢固性。
(四)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作文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應試考試中佔有相當大的分量,因此,教師應當改進教學方式,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1.積累素材
提倡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多積累素材並進行及時記錄,最好建立專門的素材本,這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豐富課外生活,還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為作文寫作積累素材。
2.欣賞美文,提高審美水平
教師事先為學生設定好名家作品文章,讓學生在課下閱讀並做批註,在課堂上讓學生互相交流並當眾做分析,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在學生的作文中間選取優秀的範文供學生之間閱讀欣賞,互相交流借鑒,不僅是對作文水平較高同學的肯定,還可以激勵其他同學向其學習。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例如如何使自己的文章更出彩,這個問題切口較小,而且便於討論,能夠使學生在閱讀和分析的過程中打開思路,積極地進行思考。
(五)因勢利導,評價立場中立,給學生思考空間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格外注意評價用語,不能只用對錯來評判,給每個學生自我反思的空間,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表達,從而促使學生獨立思考。
三、結語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主要採用「填鴨式」和「灌輸式」教學,只注重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忽略了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標對於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標准,主張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中也有了廣泛的應用,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效。這一模式的有效運用,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對於自身水平進行自我反省,並且這種模式強調師生互動,不僅有利於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還有利於創設一種學術性和探究性的學習氛圍,小組內成員的交流討論使學生的競爭精神得到培養,提升了團隊協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語文,作為一門高中的基礎性學科,不能僅僅停留在應試的層面,更應該拓寬學生的視野,發揮其在交流溝通和審美等方面的作用。總而言之,「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適用於高中的語文教學並得到了有效運用。
⑸ 語文教學中如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是抽象的理念和狀態,不等於具體的學習方法。2011課標,在保留實驗稿的「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的同時,新增內容:「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並把實驗稿中「充分激發他們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中的主動意識改為「問題意識」——它值得老師們在教學中努力踐行。
《新課標》倡導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而語文學習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注重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那麼,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呢?隨著新課標的全面實施,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對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起著重要的作用。怎樣把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認為改變學習方式是關鍵,而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是有效途徑之一。
在語文教學中要貫徹好這一基本理念,就必須真正明確它們的內涵,這樣才能行之有效。「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前提,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學習的目的。三者互為一體,又互為促進。
自主探究教學法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的教學模式。自主學習不是讓每個學生各學各的,是在教師的主導下激發全體同學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質疑,並加強合作交流。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說是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的核心,它是一種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學生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調節和控制各種任務行為的創造性學習活動。
教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尋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強調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
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善於辨論,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
探究學習,就是針對學習中的某些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是對某些問題的辨別澄清,深入挖掘,延伸擴展。可以是整篇文章的探究,如:某小說的主題、人物形象、語言特色、創作意圖或風格等,也可就一個小小的問題進行探究,如:某篇詩或詞中的遣詞用字的特點等。讓學生通過探究有所得,這樣學生感興趣,比教師單純地講授效果一定好。
⑹ 如何寫「自主感悟,合作探究」課堂學習模式初探
高效課堂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的課堂。它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核心,採取"先學後導、問題評價"的教學理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是高效課堂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課堂上要求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積極性。
一、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的
精心設計《導學單》,引導學生預習課文。課前根據老師設計的《導學單》預習課文。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由學生自我確定。課前讓學生自主預習課文,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設置並抓好課前預習性自主學習環節,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機會,對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尤為重要。學生提前熟讀課文、自己查工具書、資料,解答《導學單》及自己確定的目標積累知識。堅持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一番獨立研究,為課堂學習新內容做好鋪墊。長期堅持課前自主預習,學生的語文成績將會大大提高。
2.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在於為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藉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自覺地積極地主動的去學習、探索。在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搭建好師生之間的感情橋梁,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的探索。
3.採取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在學習時喜歡獨立思考,有的學生則喜歡與人交流。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偏愛的較為穩定的學習方式。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自主學習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要創設一個較好的問題情境,通過教師設計的《導學單》中的問題,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自己去想辦法,自由探討積極思維,大膽地提出質疑,選擇不同的方式解答問題並匯報。
二、以合作交流、討論作為課堂學習主要方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精神飽滿的投入學習,要善於思考質疑並提出個人的觀點,獨到有價值的見解,能引發同學們思考。課堂上學生根據預習自主學習的情況及教師設置的問題,互相講解、爭論質疑。還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鑒賞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教師要為學生合作學習設計恰當的問題。合作學習要使學生討論交流有氣氛、熱烈,教師必須設計適當的問題。如教學《母親》一課《導學單》設計以下問題:(1)課文前三段看似與寫"母親"無關,為什麼還要寫?(2)文章圍繞母親寫了哪幾件事?這幾件事表現了母親怎樣的品質?(3)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麼除了寫母親的訓導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4)母親的為人處世對作者有那些影響?(5)你認為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些層層深入的問題,學生只有在提前熟讀課文自主預習的基礎上,才能找出答案,在課堂討論交流時才能有的放矢,氣氛才能活躍。
3.合作學習中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相互切磋、相互溝通共同發展,促使學生有更多機會暴露想法。組員之間可以分享彼此的觀點和學習收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始終把學生置於主人的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學習的大部分時間、空間還給學生,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學相長。教師要以普通一員的身份加入和學生一起互動,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及時給予引導和點評。
三、運用探究式教學、展現語文高效課堂魅力
1.激發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和慾望。探究性學習,就是對學習材料、學習問題的探索研究、探尋追究。它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學習方式突出了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地學習、積極地求知,它能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學生在探究中激發出學習興趣,才會真正感覺到語文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探求慾望,使其經常處於一種探究的沖動之中。例如教學《藤野先生》一課,《導學單》設計如下問題:(1)文中具體寫了與藤野先生相識的四個典型事例來表現其什麼精神性格?那些詳寫?(2)哪些事促使我棄醫從文?(3)我對藤野先生懷有一種什麼感情?(4)作者為什麼只寫"日暮里"和"水戶"兩地方?用意何在?這些問題都是學生想要搞清楚的,他們的探究慾望被激發起來了,於是有了探求的過程,在過程中培樣了學生的探究情感。
2.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不是什麼事情、什麼問題都需要探究的。字、詞、成語等東西是無需探究的。問題空間有多大,探究的空間就有多大。如教學《海燕》一課,設計如下問題(1)高爾基筆下的海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刻畫海燕形象的?(2)本詩中借海燕形象贊美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這是一種什麼手法?(3)文中還有許多事物,是否也具有象徵意義?(4)本詩主要塑造海燕形象,為什麼還要寫海鷗、海鴨、企鵝?(5)"大海、狂風、烏雲、閃電"的描寫在文中起什麼作用?這些問題不是學生一下子就能明白的,他們需要查資料認真讀課文、分析內容才能發現。因此,這給了學生極大地探索空間。探究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開放性決定了探究學習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高效課堂本身是一種以學生為主的課堂,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都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這就為學生探究學習提供了條件。
3.課內外相結合,引導學生多實踐,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精神。探究學習要貼近學生生活,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語文學習實踐中,在實踐中提高語文素質,強化能力。還要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運用探究性學習方式,拓寬學生視野,藉助工具書,展現語文才能。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才能補充學生知識的不足,構建他們網狀知識體系。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學生思維發展"、"重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有創意的表達"。而探究性學習,給予了學生發展的空間,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可以採取以下方式讓學生由已知到未知,由現象到本質,舉一反三讓學生發表獨到見解。各抒己見、張揚個性、善質疑、敢懷疑,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通過一系列的探究,展開學生的個性,讓語文學習變得活潑,具有思辨性、開放性。
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將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成績。
⑺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一、學習有指導性的教育教學理論為使課題研究中學生主動地在課內和課外形式多樣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更好地把學語文和學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我主要進行了以下理論的學習:1、自主學習的理論。《語文課程課標》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語文教學中的作品和價值只有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產生,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生成的。2、合作學習的理論。前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沙塔洛夫等人認為:通過創造性教育活動,教師與學生建立相互合作、信任理解的關系,活潑多樣地發展學生多樣化的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文章,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正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這個意思。針對這種情況,特別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他們相互取長補短,都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3、探究學習的理論。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採取研究的態度」。同樣語文的探究性學習,要把課文以及自然、社會、自我都作為探究的對象,也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方法,比如社會調查、現場觀察、采訪人物、體驗學習、課堂討論、查閱資料等等。這種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在更高的層面上進行學習。
二、研究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了實現了以教學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課題預期目標,為教學特色建設提供教育資源保障和有力的支撐,我們積極整合各個教學環節中有效落實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養的方式和一般流程,構建了「導入激趣→自主創造→合作互動→引探釋疑→遷移實踐」的自主、合作、探究性課堂教學模式框架。1、導入激趣藉助信息技術創設情景,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把圖、文、聲、像有機組合,使抽象的內涵轉化成情景交融、圖文並茂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知、理解,營造一個語文教學的互動新空間,有如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天上的街市》、《背影》、《皇帝的新裝》、《詠雪》、《化石吟》等課件的製作,讓學生真的有如進入作品的真實情景中。比如《化石吟》中下下載大量動植物的化石圖片,及影片《侏羅紀》的圖片,就可以化抽象的語言文字為形象的直觀感知,大大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以這些真切生動的情景既可以啟動學生的學習潛能,活躍他們的思維,同時還可以培養提升個人的情操,養成真善美的體驗,造就獨立的人格。這無疑是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的。2、自主創造電子閱覽室、網路教室給予學生上網,根據自己的喜好結合老師的要求進行獨立網上學習。如初一的兩個信息班進行的「四個一」的活動比賽,先以教材為例子進行模仿學習,進行更新創造。整個比賽大力提倡一個口號:「像學者一樣認真閱讀,像作者一樣創新寫作,像書法家一樣端正書寫,像工程師一樣靈活運用……」,加強自主獨立性的培養,增添學習的成功感。如在創作「勵志格言」電子書簽、創作一個寓言的過程中,同學們先在網上搜索學習名人偉人的勵志格言、網上研讀《伊索寓言》後,再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創作,並配以精美的文字、插圖處理,自創勵志格言、寓言故事。其效果很好。3、合作互動合作互動學習的過程中力主「教師與學生合作互動」、「學生與學生合作互動」,目的在於利用多媒體的教學環境及網上資源,以小組為單位,相互爭論、相互啟發、分工合作及取長補短,進行思維碰撞,淺者得其淺,深者得其深。通常學習時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組與組之間的挑戰競賽,由此增強競爭感和集體主義榮譽感。如在教授寓言四則——《蚊子和獅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鄰》、《塞翁失馬》時,可以即時上網閱覽這些寓言的VCD片,看圖模仿角色進行講故事比賽。又如下載的《皇帝的新裝》的10幅忍俊不禁、妙趣橫生的連環圖片引來學生陣陣的笑聲,給這些連環圖片配上動情的音樂後再讓學生進行小組復述故事比賽,這樣的效果當然是難以言喻的。這不僅改變當前很多語文教師只是錄音機播放示範朗讀錄音的固有形式,還積極力求在語文教學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中對「說」的能力切實地加強了訓練,務求做到「促學生想說,教學生會說」。4、引探釋疑引探釋疑的過程是以問答思考題為教學主線,學生先學先探,教師後講後幫,把教師的引與學生的探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好新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如在教《詩兩首》時,要求學生第一遍自讀,感悟探究:詩歌寫了什麼內容?第二遍自讀,感悟探究:抒發了什麼情感?第三遍自讀,感悟探究:借紙船和金色花來抒情有什麼好處?每一遍自讀,老師都不急於讓學生回答,而是給足學生讀書和探究思考的時間,有的學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師讓學生在多讀幾遍,有時要求默讀,有時抓住關鍵情節齊讀、范讀。由於充分保證了學生自主讀書探究的時間,在交流匯報時,很多學生有話可說,連平時不常發言的學生都提出了一些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樣的指導,解決了學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於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找回自我,發展個性,充分調動了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及時發現和肯定學生的探究的成果和收獲,逐步消除有些學生的服從感、低下感、自卑感。5、遷移實踐書上的知識只是一個例子,能學得更多的知識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目的。因此,語文課上我們尤其重視學生的遷移閱讀能力與實踐能力。像有的學生善於文字處理,有的學生善於繪畫,有的學生擅長網頁製作。如根據實驗班的實際,已經循序漸進式地開展了以下的「多個一活動比賽」:設計一張「勵志格言」電子書簽比賽;設計一次自由命題的電子手抄報比賽;創作一個電子寓言;以愛護我們的母親河為題設計一則廣告詞;……通過這些學習活動,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在學習比賽的過程中,讓學習的語文知識得到了靈活的運用,培養了學生的公平競爭、謙虛好學、樂於助人、求新求精、超越自我的好品質。我們構建這樣一個模式,並不是說課堂上一定要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和怎麼講。模式中提到的各個環節糧是相輔相成的,並非一個獨立的個體。只有在教學實際中靈活把握,才能使教學有聲有色。
三、探索有價值的課堂教學策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據此我們在實驗中進行優化教學策略的選擇研究,探索出常規可行的教學策略優選法。如散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的教學策略優選法是:「一讀了解作者,了解背景;二讀把握基調,感情朗讀;三讀理清重點,梳理結構;四讀品味詞語,挖掘內涵;五讀概括主旨,領會中心;六讀聯系現實,提高認識。」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其間的「小組讀」、「集體讀」、「聽讀」、「賞大河高山畫」等形式,選擇配備「文、聲、畫、像」等媒體信息,教學效果良好。如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的精選教學策略是:1.圖片激情導入;2.簡介作品選集;3.速度感知內容;4.概述寓言要旨;5.研讀剖析難點;6.小結文體特點;7.口頭創新寓言;8.課外自選閱讀。從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看,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策略的選擇必須要把握的宗旨。如詩歌《天上的街市》的優化教學策略是:1.觀卡通夜空星光燦爛圖——課文激趣引出詩文(聽);2.觀萬家燈火圖,配樂朗讀——把握基調,感情朗讀(讀);3.觀「郭沫若」相關圖片——了解作者,了解背景(說);4.網上找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復述故事,理解主題(說、讀);5.觀「牛郎織女」圖,配樂朗讀——品味特色,再現意境(說、讀)。四、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通過近兩年的時間實驗,經歷了醞釀准備、嘗試運行、持續發展的三個研究階段,試驗班從開始的1個語文教學班擴展到現在一年級所有的語文教學班。通過師生的相互學習,把學文、作文與做人巧妙地結合起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合作意識明顯地增強。學校於本學期初又裝備了近三十台有較高配置的新電腦,在完善的網路環境下學習語文,學生學習的熱情日益高漲,學生創作的作品有些具教學示範作用,如以「保衛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的PPT廣告語製作、電子勵志格言等。參加研究實驗的老師而言,精誠團結、合作互動。繼續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語文的科學教學模式,繼續研究相關的語文的優化教學策略,是大家共同的目標。我校多次舉行的語文公開課獲得市教研室,其他兄弟學校的好評。其中我校參與該實驗的年輕老師在市教研室舉辦的「三新」優質課比賽與教案評比中分獲一等獎。參加課題實驗的老師撰寫多篇教學教育論文,其中獲得市級一等獎、二等獎各一篇。所輔導的學生也有多篇作品公開發表或獲獎。
四、研究反思通過課題研究與實踐,我們雖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我們發現現實課堂教學中仍存在著諸多不足,為此,我們提出了下一階段課題研究的五大重點,以此進一步提升課題研究成果質量和實施新課程的水平:1、要進一步引領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全面促使他們自覺地、創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變革之中,並以此為統領,有效地將「三維」目標落實於課堂教學。2、要立足「自主」,特別關注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與情感態度,切實提高自主學習、自主獲得的能力。3、要不斷變換「合作」方式,讓學生學習得更有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與人合作的快樂。3、要積極調整「引探」策略,激活學生思維,努力達到讓學生在質疑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在發現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
⑻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由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並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
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
關於自主學習,國內外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自主學習包括三個子過程:自我臨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自我臨控是指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所進行的一種觀察、審視和評價;自我指導是指學生採取那些致使學習趨向學習結果的行為,包括制定學習計劃、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習環境等;自我強化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結果對自己作出獎賞或懲罰,以利於積極性的學習得以維持或促進的過程。而認知建構主義學派認為,自主學習實際上是元認知臨控的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自主學習要求個體對為什麼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
在綜合不同流派學者理論的基礎上,有西方學者提出:「當學生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三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時,其學習就是自主的。他進而又從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的行為表現、學習的物質環境、學習的社會性等六個方面對自主學習的實質作出了解釋。他認為,自主學習的動機應該是內在的或自人激發的,學習的方法應該是有計劃的或已經熟練到自動化程度,自主學習者對學習時間的安排是定時而有效的,他們能夠意識到學習的結果,並對學習的物質和社會環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我國學者龐維國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作好具體的學習准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作出自我臨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後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麼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他還將「自主學習」概括為: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將「自主學習」特徵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者參與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
2、學習者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3、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
4、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臨控,並作出相應的調適。
這里所說的自主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其實,教學不僅不能等同於發展,而且也可能妨礙和阻滯發展,成為摧殘、貶抑、泯滅學生發展的力量。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的教學,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只有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也只有那些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那些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才能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展,因為發展的即時感受大多表現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悠然心會、深得吾心;表現為怦然心動、浮想聯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現為心靈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表現為內心的澄明與視野的敞亮。
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它有以下幾方面的要素: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於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結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
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竟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竟爭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竟爭意識;有助於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在合作學習中由於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積極的自我概念,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確良過程。
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 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和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烈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經歷探究過程以獲得理智能力發展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探究學習要達到的三個目標。
國外學者將探險究學習分為六種基本類型:實驗性探究、邏輯推理任務、基於測量的研究、工程性設計、技術性設計、開放性的研究。
學習是經驗的重新組織和重新解釋的過程。在我們的解釋框架子中,自主學習(意義學習)是相對於被動學習(機械學習)而言的,是指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質量的學習。而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探究學習(發現學習)是相對於接受學習而言的。
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但並不是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都需要用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都有需要用探究學習的方式來進行的。對一些學習內容來說,不僅個體學習的組織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學習也是必要的。
⑼ 如何運用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首先,語文教師要更新觀念,轉換角色,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就意味著老師一定要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變傳授者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協調者。在閱讀教學中自覺為學生創設自由、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要學、想學、樂學,積極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善於組織、引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自主學習」能喚醒學生的主動意識,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獨立性、積極性、主動性等良好心理品質的發展,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真正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要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交還給學生,導學案的模式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每份導學案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這就為學生指明了方向,學生可根據目標,結合課文前的預習提示和課後的「研討與練習」,以及手頭所具備的資料,認真閱讀課文,搜集信息,做上記號,初步整理。同時教師可在導學案「自主測評」這一塊設計一些題目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自學課文。以小說為例,可安排這幾方面的問題:文學文化常識、生字難詞、故事情節等。同時再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即設計一個題目,指導學生就閱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出來,放到小組中去討論,如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及形象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小說的主題、寫法揣摩等。並對有創新性的問題給予鼓勵,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增強自信,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此基礎上,逐步掌握了初步感知小說的方法,為以後閱讀小說打下了基礎。
三、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 傳統的教學只是師生單項交流,就我們這種大班式的課堂,根本不可能關注到每位學生,真正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就不常參與課堂互動。這樣,就造成很多學生濫芋充數,不懂裝懂,也就越發失去學習的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先小組討論自主學習中提出的有價值的疑難問題以及導學案「合作探究」中設計的問題,比如,小說的主要人物形象,小說是如何刻畫的,文中有哪些環境描寫、各有什麼作用小說的主題是什麼,你認為文中最精彩的段落與語言是哪些等等問題。然後各小組在班上展示,全班同學討論交流。這樣,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方式的交流,使每個學生都有了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並將自己的閱讀信息在小組中交換,互為補充、修正,從而獲得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刻的閱讀知識。
小組討論中,教師絕不是旁觀者,而應是學生合作的指導者、組織者,並且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其中。
四、指導學生探究學習,探討信息內涵,拓展知識外延。
「探究」是指在實踐中進行學習,要求教師在課堂學習中,藉助課文情景,創設主動、互動、生動的學習氛圍,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給各類學生提供適合各自發展的聽、說、讀、寫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問題的意識。
當然,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要學生學會質疑。質疑是學生主動求知、主動學習的生動體現,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啟發學生學會質疑方法。(1)抓住課題質疑。揭題時,讓學生抓住課題關鍵詞質疑,有利於學生運用推測,猜想的方法去理解課文思路,以進一步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如教《星星變奏曲》一課,就可質疑題目中的「變奏」是什麼意思?作者為何用「變奏」一詞?這樣,學生能去查閱資料,從而解決兩節詩的結構和語言上的異同。(2)從課後精心設計的問題學習質疑,
這些都是質疑的典範,學生可以思考這些問題提出的角度方法,學會提問。(3)抓重點語句質疑。對語言的揣摩賞析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要多讓學生在品詞賞句中提出問題。(4)從矛盾中質疑。如教《死海不死》一文,教師應啟發學生從矛盾處提問,讓學生猜一猜為何稱「死海」,為何又說「不死」。(5)從課文寫作特點上質疑。
學生學會了提出問題,還要知道怎樣解決疑難問題。這時教師可對學生啟發引導,讓學生自行解答。方法有:(1)聯繫上下文讀讀想想,從課文中找到解疑的依據;(2)展開想像;(3)新舊知識結合;(4)運用比較,區別異同;(5)舉一反三。
同時,在解決了問題後,在深刻理解信息內涵的基礎上,根據課堂容量及授課時間適度拓展知識的外延,有助於形成學生的能力。如:在理解了以物喻人的表現方法後,要求學生就「粉筆、蠟燭、楊柳、梅花」等事物展開聯想嘗試在課外練筆中運用;以線索貫穿全文組織材料的寫法在《台階》、《背影》等課文中均有運用,啟發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並在今後的寫作中加以運用;在綜合了不同文中環境描寫的不同作用後,可以讓學生的運用在習作中。
探究式的教學改變了學生接受式學習的被動局面,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感受了成功的喜悅,充滿自豪感,並從探究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最後,教師歸納總結,學生整理內化,使知識系統化。
教師對全文的歸納總結,一方面依據教學目標,一方面結合課文的文體特點,再一次讓學生明確學習該類問題的課文從哪些方面突破。因此,此步驟不僅是對本課的總結,更是交給學生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的課堂筆記的整理,是內化所學知識,形成能力的一個有效措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語文的閱讀教學不應為教而教,而是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所以教師應更新觀念,轉變角色,靈活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閱讀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真正讓學生喜歡語文、會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