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冀教版六年級科學測試題
《科學》六下一單元科學素養測試姓名 學號 20060221
一、填空。
1、在放大鏡下看到的物體會 。
2、在計算機和電視屏幕圖像在放大鏡下是由______________組成的。
3、放大鏡也叫_________________鏡 。
4、光線從空氣進入凸透鏡時會產生 而彎曲,而人認為物體反射的光是直線傳播的,所以通過凸透鏡看物體會感覺放大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大鏡放大倍數大。
6、倍數大的放大鏡,看到的圖像 ,看到的的范圍 _______;倍數大的放大鏡,看到的圖像 ,看到的范圍 。
7、放大鏡下看到的面積或區域叫做透鏡的 。
8、象螞蟻、蝗蟲、蠶蛾這樣,身體分為 、 _、 ,胸部有三對足的都屬於 。
9、在放大鏡下蝴蝶的翅都由許多彩色的 組成,它們的眼睛由 組成。
10、蟋蟀的耳朵在足的 側。
11、通過實驗發現,實驗包里的黑色放大鏡,平貼在書上,能看到6個字,提升高度以後,能看到2個字,說明這個放大鏡的倍數是 倍。
12、蚜蟲喜歡吸食嫩枝上的 ,蚜蟲的大小如 。蚜蟲的天敵是 。
13、常見的晶體有 、 、 等形狀。
14、在17世紀,人們把兩個凸鏡組合起來,這是早期的 顯微鏡。
15、列文虎克製作出來當時最精良的顯微鏡,放大的倍數是 倍,今天的電子顯微鏡已經可以把物體放大到 倍。
二、判斷。
1.凸透鏡沒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 )
2.放大鏡不但能將物體放大,而且還能讓我們觀察到一些平時看不見的細節。…( )
3.象燒杯這樣圓柱體的器皿裝上水也具有了放大鏡的功能。…( )
4.透明的玻璃球也有放大物體的作用。…………………( )
5.冰也能製成放大鏡。………( )
6.一個放大鏡的倍數是一定的。( )
7.放大鏡的鏡面越大,其放大倍數也越大。………( )
8.放大鏡的厚度與放大倍數沒有關系。…………………( )
9.中間厚,邊緣也厚的放大鏡,它的放大倍數大。………………( )
10.放大鏡倍數越大,它的視野越大………………( )
11.凸度越大的放大鏡,放大的倍數越大。…………( )
12.每個放大鏡的倍數是一定的. …………( )
13.草蛉是蚜蟲的天敵。……( )
14.每個蚜蟲大小不一如黃豆,是黃色的。………( )
15.蚜蟲喜歡吃草蛉,所以蚜蟲是草蛉的天敵。( )
三、選擇題
1.倍數大的放大鏡,其視野 ( )
A 大 B 小 C 一樣
四、填表格
表1
觀察對象 桂花樹葉 報紙上的文字和圖像
用眼睛看到的報紙上的文字和用放大鏡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哪些細節是放大鏡才能觀察到的?
表2
放大鏡的倍數倍數小倍數大
兩次觀察到的不同點
五、問答題:
1、你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測定放大鏡的倍數?
2、什麼樣的放大鏡倍數更大?
從網路網業里搜索或許能找到您想要的.
❷ 如何上好六年級的科學課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剛才幾位教師的經驗介紹,下面談一點自己的想法:
一、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能夠「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但還需要明確,探究並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在以探究為主的科學課堂教學中要留意新問題的產生及解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有時難免會遇到學生提出新的問題,面對這些新問題我們科學教師不能採取置之不理或是模稜兩可的態度,而是要積極地肯定學生,然後再根據學生的新問題與本課教學內容的緊密情況來決定解決的時機.在聽評課活動中,我注意到很多位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動手實驗活動時,學生不斷地就許多新的情況問老師,老師都挺有耐心地在課堂上一一作答.其實,許多問題都是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與交流就可以解決的,教師大可不必有問必答,要給學生留下一些質疑的探究的空間.在面對科學探究問題時我們都應該踏實、謹慎,切不可急功近利.在一節短短的四十分鍾的課堂上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就算教師想解釋往往又因為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而變得倉促,這往往也會給學生留下了對科學知識的抽象的印象.科學性的理論知識要是沒有結合實驗活動進行的話,學生理解起來是會相對困難一些的,這是我們在教學中所不願看到的結果.相反地,在科學課堂上給學生留下適當的懸念空間,反而有利於一次又一次的科學教學順利進行.
比如自製紫甘藍試劑,學生就問我:「老師,為什麼用紫色的?而不是用其他顏色的?」因為這個地方就是讓學生了解身邊的酸鹼物質,其中的道理不需要細講,而且這涉及到初中物理化學的有關知識,於是我就告訴學生,發揮你的聰明才智,上網查找一下或是問問家長,也可以借來初中的物理化學課本研究一下,相信你一定可以解開這個謎團的.
二、科學探究要以學生為主體
這意味著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以及有效的指導.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
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課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這對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識、集體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比如講鐵釘生銹了,我送給學生兩個問題,讓他們分組後選擇;一是,如何讓新鐵釘生銹?二是,如何讓生銹的鐵釘變得光潔如新?選擇好後,自己先觀察身邊的事物,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後設計實驗,自己完成,再給其他同學演示並講解.
三、教師要轉變觀念,勤學多思,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科學課程標准》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科學課是研究小學生身邊的事物,貼近小學生的生活,是很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
我們翻開小學科學課本就會發現課本內容的涵蓋面幾乎包括了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常識.作為一名科學教師理應不斷地學習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才能勝任科學教學工作.
另外,在面對科學知識時,我們科學教師的教態應當朴實、自然、無華,不可在課堂上表現出急躁的情緒,要給學生留下一個實實在在的探究科學問題的態度,一個踏實的、謹慎的印象,體現出了對科學知識的嚴謹性和嚴肅性.長期如此,對於培養學生在對科學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方面會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比如做實驗,難免有失敗,即使課前做過,也有可能會出現問題,碰到這種情況,老師一定要沉著,和學生一起尋找原因,一起解決.並告訴他們任何一項科學研究都來不得半點馬虎,科學家就是這樣反復試驗不斷探索,最終有了新的發明和創造.
再比如講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由於學生在五年級下冊的品社課中學習過相關的內容,所以我就讓他們自由結合成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題,搜集資料,如果有實驗,我們可以一起研究完成,但是課堂上全是學生在講在做,我只是起個指導總結的作用.試過幾課之後我發現,學生的能力真的是超出我們的想像.
四、教師要「聰明」,利用好身邊的科學
《科學課程標准》指出:設計科學課的教學目標時應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學,常常把目標單一定位於教知識;「用教材教」則是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能力、態度的過程中.
比如講《衣服的學問》一課,我先讓學生自己回家洗自己的衣服,再洗家裡有油漬、汗漬,水果漬的衣服,想辦法洗干凈,可以問家長,可以上網去查,然後把你的成果匯報,結果有的學生用到了刷子、汽油、還有棒槌、白醋,等等.雖然不是很了解其中的原理,但是已經很有成就感了.回到課本,老師只是講解一下做實驗要注意的問題就行了.
我們都知道要給學生提供探究為主的學習空間,就需要很多的實驗器材,於是有很多老師就抱怨學校實驗器材太少,其實,學校除了准備化學、物理試驗需要的諸如:試管、鐵架台、酒精燈、顯微鏡等器材外,由於科學知識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學生生活,也就要求教師或者學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再說你平時只要留心,做個有心人,也可積累一些實驗器材的.
動畫片 相信每個孩子都喜歡看,我也是個動畫迷,因為我從中發現了許多科學知識和小竅門.比如《蛋神奇蹤》講的就是2090年的地球,一片荒涼,沒有任何生物,而造成這一切的居然是人類自己.因為人類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從不知道要保護.所以我就選擇其中的一段視頻用到了科學課中,講解我們的家園,讓學生看完之後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大大的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並且找到了解決的辦法.真是一舉多得.
再比如講冷熱變化對地表的影響,我就用到了《龍脈傳奇》中李冰修建都江堰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自己看然後告訴大家你知道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學到了什麼精神,因為《龍脈傳奇》講的就是我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所以學生受益匪淺.
小動畫,大道理.只要我們認識到了科學的重要性,能充分利用我們身邊的資源,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動腦、動口、親身體驗科學的探究過程,那麼就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他們後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❸ 冀人版六年級科學復習題,急!
哦,是我的同胞呀!等一下我給你題
其實科學在小學應該是開卷考試吧,不會很難,只要是把書上的定理和老師講的好好看看就行了!
加油了
《科學》六下一單元科學素養測試姓名 學號 20060221
一、填空。
1、在放大鏡下看到的物體會 。
2、在計算機和電視屏幕圖像在放大鏡下是由______________組成的。
3、放大鏡也叫_________________鏡 。
4、光線從空氣進入凸透鏡時會產生 而彎曲,而人認為物體反射的光是直線傳播的,所以通過凸透鏡看物體會感覺放大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大鏡放大倍數大。
6、倍數大的放大鏡,看到的圖像 ,看到的的范圍 _______;倍數大的放大鏡,看到的圖像 ,看到的范圍 。
7、放大鏡下看到的面積或區域叫做透鏡的 。
8、象螞蟻、蝗蟲、蠶蛾這樣,身體分為 、 _、 ,胸部有三對足的都屬於 。
9、在放大鏡下蝴蝶的翅都由許多彩色的 組成,它們的眼睛由 組成。
10、蟋蟀的耳朵在足的 側。
11、通過實驗發現,實驗包里的黑色放大鏡,平貼在書上,能看到6個字,提升高度以後,能看到2個字,說明這個放大鏡的倍數是 倍。
12、蚜蟲喜歡吸食嫩枝上的 ,蚜蟲的大小如 。蚜蟲的天敵是 。
13、常見的晶體有 、 、 等形狀。
14、在17世紀,人們把兩個凸鏡組合起來,這是早期的 顯微鏡。
15、列文虎克製作出來當時最精良的顯微鏡,放大的倍數是 倍,今天的電子顯微鏡已經可以把物體放大到 倍。
二、判斷。
1.凸透鏡沒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 )
2.放大鏡不但能將物體放大,而且還能讓我們觀察到一些平時看不見的細節。…( )
3.象燒杯這樣圓柱體的器皿裝上水也具有了放大鏡的功能。…( )
4.透明的玻璃球也有放大物體的作用。…………………( )
5.冰也能製成放大鏡。………( )
6.一個放大鏡的倍數是一定的。( )
7.放大鏡的鏡面越大,其放大倍數也越大。………( )
8.放大鏡的厚度與放大倍數沒有關系。…………………( )
9.中間厚,邊緣也厚的放大鏡,它的放大倍數大。………………( )
10.放大鏡倍數越大,它的視野越大………………( )
11.凸度越大的放大鏡,放大的倍數越大。…………( )
12.每個放大鏡的倍數是一定的. …………( )
13.草蛉是蚜蟲的天敵。……( )
14.每個蚜蟲大小不一如黃豆,是黃色的。………( )
15.蚜蟲喜歡吃草蛉,所以蚜蟲是草蛉的天敵。( )
三、選擇題
1.倍數大的放大鏡,其視野 ( )
A 大 B 小 C 一樣
四、填表格
表1
觀察對象 桂花樹葉 報紙上的文字和圖像
用眼睛看到的報紙上的文字和用放大鏡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哪些細節是放大鏡才能觀察到的?
表2
放大鏡的倍數倍數小倍數大
兩次觀察到的不同點
五、問答題:
1、你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測定放大鏡的倍數?
2、什麼樣的放大鏡倍數更大?
❹ 《論我們為什麼需要科學素養》為題的一篇論文
尊敬的科學課老師:
您好!首先感謝您在百忙之中填寫「中國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內養研究問容卷」。本調查的目的絕不是要對老師們個人素養進行評價,而是以統計的形式找出群體的特徵,為修訂科學教師培訓教材提供可靠的依據。問卷以匿名形式填寫,我們保證對每位教師的答案保密。如果因我們的失誤而導致問卷中任何信息的泄露而使您的名譽受損,我們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為了使調查能夠獲得真實的數據,請您務必注意如下幾點:
1.大概需要40分鍾可以完成。請不要查資料、不要討論,當場交回問卷。 2.我們希望您能回答所有的問題。但是,如果您發現有些問題實在是不知道,就選「不知道」項;對於沒有「不知道」選擇項的題目,請給出您猜測的答案,不要不答。
3.填寫過程中如有疑問和建議,請寫在問卷旁邊。 謝謝您的合作和支持!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小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
2012.12.20
中國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研究問卷
❺ 小學科學六年級寒假作業布置什麼好希望有探究性的,有利孩子科學素養方面發展的,樂於探究的。尋幫助
我覺得預習初一的知識比較好。陝西出版集團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全解」看專起來有點枯燥,如果以屬講故事的方式來預習是比較好的。但科學還是以動手實驗為主較好
ps:科學其實也是重要科目,預習一下較好,不然可能會有點跟不上初一老師的進度
❻ 跪求小學六年級科學論文2000字以上的~謝謝啦!直接給個網站抄襲就好~急急急!!!
一.樹干為什麼是圓的?
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我偶然發現,樹乾的形態都近似圓的——空圓錐狀。樹干為什麼是圓錐狀的?圓錐狀樹干有哪些好處?為了探索這些問題,我進行了更深入的觀察、分析研究。
在輔導老師的幫助下,我查閱了有關資料,了解到植物的莖有支持植物體、運輸水分和其他養分的作用。樹木的莖主要由維管束構成。莖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質部木纖維承擔,雖然木本植物的莖會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莖的木纖維數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樹木莖的橫截面面積一定。接著,我們圍繞樹干橫截面面積一定,假設樹干橫截面長成不同形狀,設計試驗,探索樹干呈圓錐狀的原因和優點。
經過實驗,我們發現:(1)橫截面積和長度一定時,三稜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最大,橫向承受力最小;圓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不如三稜柱狀物體,但橫向承受力最大;(2)等質量不同形狀的樹干,矮個圓錐體形樹干承受風力最大;(3)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影響著樹木橫截面的形狀和樹木生長的高矮。近似圓錐狀的樹干,重心低,加上龐大根系和大地連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穩度更大;(4)樹干橫截面呈圓形,可以減少損傷,具有更強的機械強度,能經受住風的襲擊。同時,受風力的影響,樹干各處的彎曲程度相似,不管風力來自哪個方向,樹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樹干不易受到破壞。
以上的實驗反映了自然規律、自然界給我們啟示:(1)橫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狀物體,具有最大縱向支持力,其形態可用於建築方面,例如角鋼等;(2)橫截面是圓形的圓狀物體,具有最大的橫向承受力,類似形態的建築材料隨處可見,如電視塔、電線桿等。
在我的觀察、試驗和分析過程中,逐漸解釋、揭示了樹干呈圓錐狀的奧秘,增長了知識,把學到的知識聯系實際加以應用,既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又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還初步學會了科學觀察和分析方法。
❼ Z0l8年春季期期中文化科學素質檢測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試卷
Z0l8年春季期期中文化科學素質檢測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試卷
❽ 如何上好六年級的科學課
靜下心來
❾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書第一課小草與大樹的答案
一、為什麼要對現行教材進行修訂?
●現行的課標和教材均為實驗版。通過前一輪的實驗,有必要對教材進行修訂。
●通過前一輪的實驗,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教訓,修訂的條件基本成熟。
●編寫人員對小學科學教學的認識進一步得到了加深。
●應廣大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為課標和教材的正式修訂做好准備。
二、本次教材修訂的目標是什麼?
●突出科學課程本身的特點。如:通過觀察、實驗等獲得科學知識,體現科學的實證意識、邏輯思維和質疑精神。
●凸現科學教學的任務(是理解重要的科學概念,而不僅僅是事實)。
●體現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發展的雙螺旋結構協調發展,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系。
三、本次教材修訂有哪些原則?
●體現科學課程發展的方向: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協調發展。
●整體框架不變,適當調整和修改(因為課標還沒有修訂)。
●保留原來的精華,吸收一線教師成功的教學經驗和建議。
●解決原教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科學概念不明顯;部分年級、部分課時容量過大;部分內容要求過高等。
四、本次教材修訂有哪些主要變動?
1、教學指導思想的調整。
◆原教材:在「過程與結果」的關系處理上,可能太過於偏重「過程」。因此,許多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過程中,重形式,走過場,有的為了活動而活動,導致學生對重要科學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從而影響了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
◆修訂版教材:注重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協調發展;強調對重要科學概念的理解,而不僅僅是事實。
例如,三上科學《植物》單元:
◆原教材:由「我看到了什麼」、「我的大樹」、「各種各樣的葉」、和「一片完整的葉」等四個一級活動(4篇課文)組成。單元教學目標是:
(1)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研究大樹和樹葉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利用課外時間在校內外進行一些觀察植物和搜集樹葉的活動;讓學生在對大樹和美麗的樹葉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產生情感體驗,對學生進行『愛護草木,保護環境「的教育。
(2)組織指導學生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
①經歷從「看」到「觀察」的過程;
②經歷對大樹和樹葉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③經歷初步的按一定的觀察內容和觀察順序進行觀察的過程;
④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的比較觀察和測量的過程;
⑤經歷初步的、在觀察的活動中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取關於葉的顏色、形狀、大小、構成、葉脈、葉柄等多方面的知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渠道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修訂版教材:由「我看到了什麼」、「校園的樹木」、「大樹和小草」、「觀察水生植物」、「植物的葉」、「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和「植物的共同特點」等7篇課文組成。單元目標是:
科學概念:
(1)我們利用感官觀察周圍的世界;
(2)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植物,他們一般都有根、莖、葉,會開花、結果、產生種子;
(3)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空間和營養,每個植物個體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環境,一定的陽光和水分;
(4)植物會經歷生長、發育和死亡的過程,會繁殖它們的後代;
(5)植物有相同點: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都需要水分、陽光、營養和一定的空間,都會生長發育,都會繁殖後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6)生命體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徵:物質構成、新陳代謝、適應和影響環境、生長發育和繁殖。
過程與方法:
(1)用感官觀察不同種類的植物;
(2)用文字、圖畫記錄觀察內容;
(3)運用維恩圖處理觀察內容,整理描述的結果;
(4)在觀察過程中提出研究的問題;
(5)通過閱讀提高對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樣性的理解;
(6)比較多種植物,總結它們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探究植物的興趣;
(2)感受植物的多樣性,培養對不同形態植物的研究興趣;
(3)培養對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4)培養保護自然環境中的植物的意識;
(5)培養學生以觀察結果為出發點,實事求是追求結果的態度。
2、教材內容的調整。
(1)單元整體調整。修訂版教材三至六年級每冊都由四個單元組成(原教材由四至六個單元);其中三、四年級每個單元都是7篇課文,五、六年級每個單元都是8篇課文。
(2)內容增減調整。如三上動物單元,增加了「蚯蚓」、「金魚」和「動物的共同特點」等內容;刪去了「蝸牛和蝗蟲」比較的相關內容;對「蝸牛」和「螞蟻」等內容進行了整合。
(3)教材內容的難易度調整。
如「沉和浮」單元,從三下調整到五上;把原五上的《健康生活》單元內容調整到四上並改為《我們的身體》單元。
(4)教材內容呈現方式的調整。
◆原教材:一般一開始就直接呈現探究活動;
例如,四上《溶解》單元第一課「食鹽在水裡溶解了」,教材一開始呈現的就是活動標題——「食鹽在水裡溶解了」,接下來便是活動操作方法介紹。
◆修訂版教材:一般一開始提出問題或科學概念,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或其他學習方式),進而理解科學概念。
例如,四上《溶解》單元第一課「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教材一開始呈現的是這樣一段文字:我們經常用到「溶解」這個詞,還會把食鹽、糖等溶解到水裡去。那麼,溶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然後再呈現活動標題——「食鹽在水裡溶解了」,最後介紹活動操作方法。
(5)教材引入了「概念圖」和「圖表」。
●維恩圖。
維恩圖是一種選擇、分類和比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幫助學生記錄下他們的觀察結果。兩個圓可以呈現不同的信息,比如只屬於固體的特徵和只屬於液體的特徵應分別記在一個圓里,而它們的共同特徵則應記入兩個圓的交叉部分。
●網狀圖。
風
空氣流動
風速
風向
水蒸氣
大氣
雲
雨或雪
小雨或雪
中雨或雪
大雨或雪
無風
微風
大風
太陽照射
浮力
溫度變化
網狀圖是概念圖的一種,它的作用是用圖解的形式記錄與中心詞有關的觀點和內容,呈現中心詞和與之相關內容之間的關系。
●氣泡圖。
氣泡圖是一種簡單的網狀圖,它可以幫助學生對中心詞(主題)作出聯想,記錄下他們已經觀察和了解到的內容。
另外,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如條形圖、科學圖畫等在教材中也被廣泛採用。
(6)教材中增加了閱讀資料。
閱讀資料是供學生自學用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可以結合課堂教學使用,也可以供學生在課堂或課外閱讀,這些內容不列入期末考試范圍。
(7)教學目標表述的調整。
◆原教師用書:是按科學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科學知識三方面進行表述的,在具體表述時往往是不分項的,老師們很難劃分是屬於哪一項目標。
◆新教師用書: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新的科學教育研究成果,將教學目標分別從科學概念、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表述,並且是分項表述,一目瞭然,操作性較強。
五、幾點教學建議
1、要深刻領會本次教材修訂的精神實質。譬如,修訂版教材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比較注重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雙螺旋發展。但千萬不要誤解為修訂版教材是以「知識為中心」,否則又將回到老路上去了。(可以將教材和課標及最新的科學教育成果聯系起來加以領會,如美國小學科學的STC課程計劃等)。
2、要盡快熟悉修訂版教材的編排體系、教學內容、能力結構等(可以瀏覽相關網站、把原教材與新版教材進行比對、參照教師用書中的修訂說明等)。
3、要把握好課程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特別是在備課過程中對教學目標的表述應按修訂版教材和教師用書的要求進行,要求不能過高也不能太低,也就是要牢牢把握好這個「度」。例如,三上植物單元中的第3課「大樹和小草」。並不是說一定要學生認識「狗尾草」、「三葉草」、「蒲公英」、「車前草」這四種小草,這要看學校的具體情況。(具體可以通讀教材、教師用書以及其他教學參考資料)。
4、要掌握相關的學科專業知識。如動植物的分類知識;電和磁相關知識等。(可以閱讀教師用書、其他教科書、工具書以及在網上進行搜索)
5、要掌握相關的學科技能。特別是實驗操作技能。(教師自己要學會探究;善於做「下水實驗」;對教材中介紹的實驗進行改進等)
6、要大膽實踐探索,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對修訂版教材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見解,為今後的教材修訂作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