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綜述

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綜述

發布時間:2021-02-14 13:01:22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1]李國棟:《閱讀教學的理論困境》,《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5期
[2]郝毅:《探析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科教文匯》2007年第1月下
[3]王忠:《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7年總第455期
[4]存少輝:《談「朱子讀書法」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借鑒》,《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10月
[5]趙年秀:《<普通高中語文標准>評析——以葉聖陶閱讀課程理論為視點》,《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7年6月
[6]馮文達:《談談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體驗和感悟》,《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年8月
[7]王愛娣:《美國初中學生應掌握的閱讀方法》,《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1期
[8]張金保:《遵循閱讀規律,提升閱讀效率》,《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3期
[9]張磊磊:《「前見」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現代語文》2007年第4期
[10]亓成功:《關於閱讀教學「起點」的思考》,《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3期
[11]孫建平:《有效閱讀,本色語文的價值追尋》,《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2期
[12]陳藝真:《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教學與管理》2007年5月
[13]張賢英:《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個性化施教策略淺探》,《語文學刊》2007年5月
[14]武永明:《關於個性化閱讀相關問題的思考》,《語文建設》2007年第7期
[15]王傳霖:《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意義探索》,《中國校外教育》2007年2月
[16]屈偉忠:《強化閱讀教學的原文意識》,《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5期
[17]王兆平:《閱讀教學中與文本對話的「距離」美》,《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9月
[18]餘映潮:《閱讀教學「主問題」研究與實踐筆談》,《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9月
[19]陳曉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3期
[20]任新明:《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8月
[21]李志清:《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活動設計策略》,《語文建設》2007年第7期
[22]秦昌利 周永紅:《運用線索 牽動全文——例談閱讀教學設計的幾種手法》,《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1期
[23]韓克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互動教學初探》,《考試》2007年第2期
[24]余貽貽:《技能訓練:閱讀課的主題》,《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10月
[25]張正君:《閱讀教學語言特點論析》,《語文建設》2007年第3期
[26]周秀芳:《例說閱讀教學中的語言品位》,《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4期
[27]廖賢樞:《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語言品位》,《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9月
[28]王永紅:《淺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網路科技時代》2007年第6期
[29]孔愛玲:《讀書會: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語文建設》2007年第1期
[30]朱從國:《把考材當教材用——高三現代文閱讀教學的一點做法》,《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1期
[31]沈堅:《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沉浸式課堂閱讀》,《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3期
[32]汪衛兵:《文言文信息化閱讀教學的優勢》,《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5月
[33]桂謙:《中學語文批註式閱讀教學的思考》,《科技資訊》2007年第9期
[34]高興春:《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發散思維訓練方法初探》,《考試》2007年第8期
[35]貝學問:《閱讀教學,蘊含生命的教學——從散文《綠》的課堂教學說開去》,《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2期
[36] 餘映潮等:《系列主題單元閱讀教學設計專題講座》,《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
[37] 餘映潮:《例談閱讀教學設計的詩意手法》,《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
[38]李英傑:《閱讀教學實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對策》,《語文建設》2007年第9期
[39]苗歌:《閱讀教學的誤區》,《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7年第5期
[40]褚興中:《新課改背景下閱讀教學現狀反思》,《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2期
[41]林亞大 朱於新:《高中閱讀教學深刻性摭談》,《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3月
[42]劉帥:《令人擔憂的閱讀公式化》,《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1期
[43]何建英:《閱讀課,讀耶,說耶?》,《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2期

⑵ 如何開展有效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但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閱讀教學處於被忽視之中,以教師講解與剖析代替了學生閱讀與思考,而始終將學生排斥在文本之外、教學之外。在學生看來擺在面前的只不過是一堆知識點的堆砌,而根本無法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直接對話,這樣的閱讀只能成為學生的負擔,而無法實現豐富學生情感,凈化學生心靈,健全學生人格的三維教學目標。這樣的閱讀教學註定是失敗的,學生在拿到閱讀材料時,只能展開機械化、程序化的分析,而並不能感受語言美、情感美、心靈美。在新課改下我們要改變以往的閱讀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閱讀為主線,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性閱讀,實現學生、教師與文本的直接對話,實現個性化閱讀,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與情感的全面發展。現我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有效教學談談體會。
一、興趣是閱讀進行的動力
學生閱讀的動力來自於對閱讀對象的濃厚興趣。如果學生對面前所呈現的閱讀材料不感興趣,首先就會從心理上排斥,當消極怠慢情緒佔主導,學生就會把閱讀當做負擔,只能是機械地就字面閱讀。閱讀教學要取得成功,就必須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與培養,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這樣的閱讀才能是發自內心的,才能成為學生的主觀行為。為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要急於展開閱讀,而是要精心設計,做好學生閱讀前的情感鋪墊。
1.運用富有感染力的音樂。音樂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能夠引發欣賞者豐富的想像與聯想,進入如詩如畫的意境中,讓欣賞者心曠神怡,感受意境之美,情感之真。尤其是一些包含真摯情感的文章,我們可以利用與文章情感基調一致的相關音樂作品,以音樂所特有的藝術感染力吸引學生、打動學生、感染學生,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展開閱讀的主體性與主動性,而且可以讓學生帶著特定的情感基調展開閱讀,這樣更能讓學生深入文本,深刻領會滲透於字里行間的情感與意境。
2.運用富有直觀性的圖片。中學生正處於由形象認知向抽象發展的認知階段,圖片與文字相比更加直觀生動而形象,不僅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想像,而且能夠傳遞出更多語言與文字所不能傳達的信息,更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教師要充分運用課本插圖及互聯網中巨大而豐富的信息資源,通過一系列直觀具體的圖片與視頻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與趣味性,以引發學生積極的閱讀行為。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的信息資源與強大的綜合功能運用一系列圖片或是動畫片斷吸引學生,實現學生的主動閱讀。
二、問題是閱讀的主題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自主探究源於疑問。為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要讓學生盲目閱讀,閱讀後就急於做總結,這樣的閱讀只能流於形式,而是要巧妙設問,鼓勵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帶著問題走出教材,這樣學生的閱讀才能有深度,才能以文本為中心,同時超越文本,才能讓學生通過文本學到更多教材上、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與技能。
1.教師提出有探索價值的問題。教師要深入研究提問藝術,在恰當的時機提出最有價值的問題。如在閱讀前教師可以通過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問題誘發學生閱讀動機,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主動閱讀。在學習過程中當學生遇到思維困惑無法理解,或是對文本的理解浮於字面時,教師可以以啟發性問題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深入思考。課堂小結時,教師可以以總結性問題延伸閱讀空間,通過對比性閱讀等引導學生閱讀更多材料,以實現學生認知的再提升。如在學習《我的叔叔於勒》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地金錢關系」這一主題,我們可以讓學生思考「於勒是不是值得同情」。讓學生帶著這一問題展開閱讀與思考,交流與討論,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2.鼓勵學生勇於發表不同見解。學生不一而同,有不同的認知基礎與思維方式,這些不同決定了學生在閱讀時自然會形成不同見解與感受。傳統教學並沒有給予學生獨立思考與自由發言的權利與空間,抹殺學生個性。教師要給予學生獨立的空間,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由發言,讓學生在交流與討論中達成共識。如在學習《背影》這一課時,有的學生認為父親為兒子買橘子這樣的小事不值一提,並不足以表現父子之間的深情。我並沒有急於否定,而是先從自己入手,講一講自己與父親相處的細節,以此喚起學生的記憶,以此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深沉的愛。這樣的閱讀就可以將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文章閱讀結合在一起,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會文章主題。
三、朗讀是閱讀的主線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講解代替了學生閱讀,教學中學生所得到的並不是自身思考與思維後的見解與感受,而是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千篇一律的知識點。要實現有效的閱讀教學,就必須改變這樣的閱讀模式,不要以教師講解為主線,而是要以學生朗讀為主線,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讀中領會,這樣學生才能超越文本,對文本的理解才能更深刻。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課時,對於文中各人物的性格特徵並不是教師技術類的講解學生就可以深刻領會的,而是需要學生在閱讀中用心體會與感悟。為此我們可以讓學生找出描寫各種人物查看皇帝的新衣服時的語句片段,讓學生反復閱讀,或者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角色展開閱讀。這樣自然就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能夠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動作表情及語言等深刻地理解人物特點。這樣的理解並不是教師講解得透徹學生就可以深刻領悟的,而是需要學生深入文本、進入特定情景自我感悟而得來的。只有以朗讀為主線,通過閱讀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各人物,走進真實的場景之中,學生才能用心體會,才能從靜止的文字中讀出深意。

⑶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感悟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版,是語文課程權的基本特點。」新課程標准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⑷ 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除了積累相當數量的詞彙,廣泛涉獵各學科知識,吸收文化養料外,還要掌握一些精讀的方法,深刻理解和領會優秀篇章。泛讀與精讀結合,既能擴大知識面,又能掌握文化精髓,使人受益無窮。這里淺談一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些方法。
閱讀能力的培養可分為循序漸進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局部到整體的高度概括、歸納總結的能力。第二階段,有整體到局部的分析闡述能力,也既用簡練而准確的語言表達主要內容的能力。第三階段是由文內到文外,舉一反三,認識理解的逐步深化和拓展能力。
第一階段:高度概括,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
要准確理解一篇文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漢字的最大特點就是詞義的模糊性和豐富性。一句話、一段話往往換個欣賞角度,其含義就有很大不同。要准確把握作者的意思,需從快速瀏覽中找出作者創作原因和創作目的段落,作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因為我們知道了文章的創作原因和目的,就了解文章的談論的話題,為理解全文內容定下了目標和方向。
第二階段:用簡練准確的語言表達內容。
語文的基本功就是:聽、說、讀、寫四種能力。聽和讀是輸入,說和寫是輸出,聽和說通過口頭形成和聽覺渠道來實現輸入和輸出。
如果第一階段完成的是「讀」的過程,那麼這個階段就是語文文字的輸出的過程了。輸出得好,能給人簡明准確的信息;輸出的不好,很容易讓人感覺像霧像雨又像風。要把文章內容准確表達出來,須做到三點:一為簡練,二為准確,三位通俗。為此目的,就要內容理解的准,語言表達的准。
第三階段:適當的想像和推斷能力。
閱讀能力的最終提高,不僅僅是會理解,能表達,還要具備延伸擴展,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樣就能夠觸類旁通,一通百通,活躍了思維,增長了知識,這其實是創新閱讀。
我相信,通過三部曲的閱讀過程,我們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大幅度的提高,一定會有被動的接受知識變為積極主動的創新能力。

⑸ 淺談關於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及方法

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的學科,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構成語言能力的核心問題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問題。當今人們所面臨的是一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准確而迅速的接受大量信息,經過辨析、判斷,並及時作出反饋,應該成為每一個中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益的提高便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了。同時也是對我們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給予更嚴峻的考驗。而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是閱讀者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篩選、加工的過程。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掌握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技能與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指導,注意閱讀的目的性和恰當的閱讀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浩瀚的書海中有所選擇、有所吸收。達到教師想要的預期效果。
一、明確閱讀的目的性

閱讀者在每次閱讀時都應帶著一定的目的,目的性是閱讀的前提。因此在閱讀時,我們要尋找一個思維的突破口,對於一般作品而言,重點就在於內容和形式這兩個方面,根據自己的閱讀需求,就內容上,我們可以從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人物性格特徵等方面來感悟作品;就形式上,我們可以從作品的文學樣式,結構形式安排,語言特色等來理解作品。《陋室銘》是選入初中語文課本中古文的名篇,閱讀此文我們可以從銘文的特點讀出它的音樂美,也可以從它寫作方面體會托物言志的技巧美,還可以從內容上領悟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思想美。總之,目的性一明確,就能使不同檔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得,使同一學生在每次閱讀時都有新的不同感受,不至於使閱讀變成一種散漫無邊的行為活動。

二、應用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1、整體感知文章

應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大概內容,即文章的觀點和材料、大體的思路與布局,獲得總的初步印象;例如: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初讀文章時,較快的通讀全文,只求大體了解而不做細致推敲,只求粗略的把握文章的大概內容而不作精確的歸納,然後以這個總的印象為出發點和依據去深入理解分析文章和各個局部、片斷,直至詞句關系、意義,以及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後把各個局部、片斷聯接起來。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高屋建瓴的分析閱讀材料,思維上由粗到細,視野上由大到小,從而快速而准確的把握住要點。先從整體去感知文章是為精讀詳析做准備,對進一步深入閱讀,透徹理解、全面把握文章的精髓,起到了確定方向的作用,從而使對文章的理解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2、掌握各種文體不同閱讀要素

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各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除了了解共同的閱讀規律外,還要懂得各種體裁作品各自的閱讀規律,在閱讀時能恰當的應用一定的閱讀方法,比如:記敘文是寫人記事的文體,閱讀時應抓住其「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還要辯明記敘的順序、尋找文章的線索。然後明確材料是通過什麼人做了什麼事來表達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從而抓住的文章的主旨。與記敘文相類似的散文應抓住其「形散神不散」的特點來閱讀,還有小說應從其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環境描寫這三要素來閱讀。應用各種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細節描寫,直接描寫和側面烘托等)來塑造人物形象凸顯人物性格以及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表達效果是我們在閱讀小說時不可忽視的兩個重點。 而說明文在於說明事物的特點和闡明事理的文體,閱讀時應先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而後理清說明的順序,重點在於分析說明的方法,最後品味說明的語言這一方法來閱讀。對於議論文,它主要是論述作者的見解或主張的,因此閱讀時要弄清作者所提出的主張(論點),明白作者採用什麼材料——事實或道理(論據)來證明論點,還要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這些材料來證明論點的(論證)……這些基本閱讀方法是我們在閱讀時應該注意的,我們應該努力尋找自己喜歡的,效果最佳的好方法來指導自己的閱讀,充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3、以說帶讀,提高閱讀水平。

在閱讀時,恰當的、充分的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並用。即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彙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老師可以藉助錄音磁帶,范讀,齊讀等形式,特別是藉助一些經典古詩詞或美文(如朱自清的《春》,劉禹錫的《陋室銘》等)來帶動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閱讀,尤其是大量的課外閱讀,能夠獲取並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使自己的語言變得生動活潑。通過閱讀,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的規范自己的邏輯思維,使語言條理清晰,發現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真正感受到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都是一個優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語感。
4、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

⑹ 我在主題式閱讀教學中做了什麼小結

為響應「主題課堂」的號召,我積極進行實踐探索,力求通過主題閱讀教學,讓學生親近閱讀、喜愛閱讀、真正學會閱讀。下面是我總結的自己本學期的做法:
一、繼續上好「單元導讀課」,讓單元導讀課成為主題閱讀強有力的引路者。
單元導讀課教學的一個長遠效果是引導孩子們怎樣讀書,主動搜集資料。如果從課堂教學中引導孩子們快速讀書、整體感知、搜集信息的方法,那麼孩子們就會善於從知識的海洋中采擷自己最想要的那朵浪花,可以為課文的預習起到鋪墊作用,做好引領,學生預習起來會感到省時省力一些,興趣也會隨之增加,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二、藉助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主題閱讀更有吸引力。
教學中,我注意發揮教材的優勢,結合綜合性學習活動,通過豐富多樣的語文活動,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延續到課外,由課內延伸課外閱讀。
四年級下冊教材的第一組專題是「我愛讀書」,圍繞這一專題安排了《竊讀記》、《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走遍天下書為侶》和《我的長生果》,還安排了有關讀書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習這一單元的前前後後,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名人讀書的故事,積累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訪問周圍愛讀書的人,請他們談談讀書的體會,給自己的圖書分分類,做個書目,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做閱讀記錄卡,開展「從讀完每一本書開始」的活動,成立讀書興趣小組,開展有關讀書的辯論會,寫自己讀書的故事,寫自己讀書的體會和感受等,通過這一系列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將讀書活動引向深入,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通過興趣引領,將主題閱讀、大量閱讀落到實處。
要落實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指導與檢查:我讓學生採取以下讀法:一、精彩導讀——二、分層閱讀—熱讀篇、點讀篇、精讀篇、——三、閱讀反思—1、文章原來可以這么快樂閱讀:1)我最喜歡的詞句:2)讀完全文,我在寫作方面的收獲有:3)本單元可以鏈接的話題2、這些文章里,哪些地方你還不滿意?文章還可以這么探究性地讀……——四、趣味閱讀
實驗以來,對於學生的成長來說,主題閱讀教學下的語文學習,學生知識積累多了,眼界開闊多了,思想認識自然就變得開闊起來,進而產生思想的交鋒、觀點的碰撞,放飛他們的心靈,豐富他們的認識,開掘他們的智慧。圍繞特定主題,閱讀教學所帶動的人文性就像是一首樂曲的主旋律,得到落實的工具性就是那不斷顫動的琴弦,而我們教師就是指導學生彈奏高妙樂曲的琴師。因此,主題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文化」,它統領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提高了教師綜合素質,促進了我個人的專業成長。
三、加強讀書方法的指導,讓不同形式的閱讀貫穿於學生閱讀實踐的全過程。
古今中外名人讀書方法有百種,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名人讀書方法100例》,從中選擇適應自己的讀書方法。例如:毛澤東的「四多」讀書法;劉少奇的「切磋琢磨」讀書方法;列寧的批註讀書法;姚雪垠的卡片讀書法;賈平凹的知文知人讀書法;鄭板橋的求精求當讀書法;魏書生的「四遍八步」讀書法等。也可以讓學生談自己的讀書方法。學生根據自己的讀書 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在主題課堂上,學習方式不再是一篇文章的閑敲碎打,而是一個主題式問題的糾結,是學生發散的思維最終集中於單元主題這一點上。這種閱讀,看似簡單,實際是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自能理解文本內容,自覺檢驗讀書方法;是讓學生在涵泳精思後做最有價值的判斷,最發有意義的篩選,最有個性的賞評。另外,以單元主題為脈落走向,抓住單元主題的價值引領點、訓練點、延深點、拓展點,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將趣味盎然的自主閱讀、異彩紛呈的分享閱讀、鮮活靈動的展示閱讀貫穿於學生閱讀實踐的全過程,讓學生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在課外進行大量主題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得益於課外。
四、選擇最佳時機、合理引入相關閱讀資料,進行主題閱讀。
本學期,我執教了《白楊》一課,課堂教學中我引入了大量的相關閱讀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課文。課堂上引入的資料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根據單元教學的主題和教學內容的需要而引入的,包括本課導入新課環節引入的西部地區的范圍圖、西部地區的資料、西部戈壁圖、當年西部建設者的一些圖片資料,創設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始就將學生帶入了西部,為後面的理解做了鋪墊,奠定了情感基礎,這些資料交流的形式是藉助多媒體,教師補充交流;由於時代的間隔,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願」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我補充引入了以下資料:「孩子們由於年齡小的緣故,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邊疆建設者,這些建設者們,作為新疆生產建設的重要力量,在天山南北、大沙漠邊緣和自然環境惡劣的邊境線上,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植樹造林、防風固沙,堅持不懈地為新疆各族人民做好事。他們不知道新疆到底是個怎樣的地方,那裡的條件有多苦。當年像爸爸一樣的建設者為了抵抗乾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里挖水渠,手都凍到了鋤頭上;有的時候,為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里,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這些資料的補充,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理解了像爸爸一樣的建設者的情懷。
第二部分是根據主題教學的需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教材,或引入課後的閱讀鏈接,或引入相關的經典性的本外資源。本課在感悟了白楊的特點、理解了爸爸的心願之後,讓學生感情朗讀課後的閱讀鏈接——艾青的《帳篷》,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情懷,深化了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在學生學完本課,總結領悟課文寫法(借物喻人)的基礎上,引入了同樣寫白楊、同樣運用借物喻人寫法文章——《白楊禮贊》,讓學生進行主題性拓展閱讀,學生有了大量的時間與文本進行深層對話,大量閱讀提升了學生生命的質量,這樣的課堂因為這樣的主題閱讀而閃現光輝。
另外,在這節課上,我合理處理了文本資源與本外資源的關系與時間分配,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取捨,感覺這樣上課學生有收獲,教師更輕松。
五、圍繞某一主題,開展讀書交流會,培養興趣,深化閱讀。
根據課文學習的需要,引入相關課外書籍的閱讀,教師布置閱讀的要求,然後選擇合適的時機,就這本書的閱讀在班裡開展讀書交流會,很好地培養了學生讀書的舉,深化了閱讀。
本學期,學習第二十二課《冬陽 童年駱駝隊》一文時,引入《城南舊事》一書中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課下閱讀林海音的這本書;學習了二十三課《童年的發現》,讓學生走進課外書屋,去閱讀高爾基的《童年》等。在學完這個單元三個周以後,開展讀書交流會,可以選擇《城南舊事》,或《童年》,就其中的一本書交流讀書收獲,讀書方法,積累的材料,讀後感受,讀同一本書的學生組成讀書交流小組。舉行讀書交流會,可以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在課堂上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方法的滲透與指導。讀書交流會,對學生讀整本書的閱讀指導,有著重要意義,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濃厚的閱讀興趣,引領他們從此以後,在學習和生活中去親近書籍、去閱讀書籍。
當然,在單元課文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生採用讀、批、注、議法學習了本組課文的基礎上,我問學生「本單元的哪篇文章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哪些段落最讓你感動?」拉開了學生讀書匯報的序幕,此一問,實際是讓學生做最有意義的篩選,最有個性的賞評。
借讀激情,讀書匯報,捕捉學生心中的感動,使課堂真情四溢;然後,進行讀書交流,先在小組內進行評選,組內評選出優勝者,再全班進行展示,整堂課上,學生講得精彩,聽得有收獲,評得有水平,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學生接觸了更多精彩的閱讀材料,延伸了主題,實現了教材、課外資料與學生的對話與互通,使課內課外有效對接。至此,課堂情趣涌動、精彩迭出,實現了主題課堂下的主體閱讀。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文學素養明顯增強。

⑺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如何進行資源整合淺談

課程整合已經在我校如火如荼地進行了兩年,而我,做為一名南奧新人,也正奮力走在課程改革的道路上,盡力追趕課程整合的步伐。
而《初中語文整合教學研究》恰在這時出現在了我的面前,使一籌莫展的我猶如在沙漠中看到了一片綠洲,帶來無限生機。
通過閱讀該書,我明白了課程整合是未來教育的趨勢,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而我校卻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端,已經進行了兩年多的實驗探索了,看到此,不由為我校領導者的前瞻意識而折服,更為自己能搭上這一課改的列車而欣慰!
那麼語文教學資源整合的優勢體現在哪裡呢?語文教育的目的決定了語文教學的多功能性;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決定了語文閱讀內容的多樣化特點;語文教學文本的豐富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跨學科性。無論是語文教學的目的、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還是語文教學的文本都為語文課程整合提供了基礎。
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最好最有效的課程整合體現在閱讀教學上。在教學過程中,可將閱讀教學與人類文明教育整合:(1)與人文歷史整合。「文史一家」是大家的共識,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巧用歷史知識教學,嘗試整合歷史教育、整合時政教育,以尋求共贏空間。例如在講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作品時,可以與歷史老師配合,背景介紹可由歷史老師講解,既清楚透徹,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2)閱讀教學與道德教育整合。「文以載道」的一篇篇文章,總是「文」與「道」交織在一起的,教學時可以通過介紹作者的生平及思想變化及作品所體現出的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啟發學生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崇高精神。例如《散步》《鄧稼先》《偉大的悲劇》等作品教學時便可與道德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3)將閱讀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中學語文教材具有多樣性、人文性、時代性等特點,很多文章具有文質兼美的特點,教學時可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真、善、美,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向上態度。《再塑生命的人》《心聲》等課文教學時便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樂觀對待生活。
同時,在閱讀教學中還可與藝術教育整合:(1)語文閱讀教學與影視文化整合。借用影視的課堂閱讀教學能夠以真實逼真、生動活潑的形式,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教學中的一個亮點,讓學生真正成為資源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任何教科書和其他多媒體課件所無法代替的。例如中外名著的教學上,可適當選取相關電影片斷引入課堂,可更直觀的理解課文。(2)語文閱讀教學與音樂藝術整合。在閱讀教學中適當引入音樂,讓音樂流動的觸角去撥動學生靈感的琴弦,不僅讓學生感受了作品,而且他們的人格也得到陶冶和升華。教學《秋天的懷念》《音樂巨人貝多芬》時可適當播放背景音樂,通過音樂的渲染去打開學生的情感之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3)閱讀教學還可與繪畫藝術整合。詩歌講究畫面感,因此在教學詩歌時,可嘗試與繪畫藝術相結合,讓學生將文字表達的東西運用圖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同時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
其實,語文閱讀教學還可與自然科學教育整合。語文教材中為數眾多的科普類作品,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美、數理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可與自然科學等學科結合,引導學生熱愛科學,運用科學。
總之,語文學科的綜合性、社會性和工具性的特點,使得語文教學時可與多學科、多領域整合,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充分與各領域的有機結合,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前進,尋求語文學科的整合方式,達到最優教學效果。

⑻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初探

一、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初中的語文閱讀教學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程式化的教學形式失去了閱讀應有的美感;形式化的閱讀教學失去了教學靈活多樣性;藝術化的閱讀教案讓學生的理解受到了限制。
(一)程式化的教學形式失去了閱讀應有的美感
程式化的教學形式失去了閱讀應有的美感,在具體的教學中只注重簡單的分析與程式化的教學方式,不但抑制了學生對於閱讀產生的美感,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一種扼殺。在分析課文中,教師會帶著個人的理解去傳授學生。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在極具有人文知識積累的文章閱讀時會產生一定的偏頗與不足,導致學生對於知識傳遞單方不平衡,失去應有的美感。
(二)形式化的閱讀教學失去了教學靈活多樣性
在初中閱讀教學工作中,許多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向著多元化發展。多媒體教學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與方式。與此同時,也應看到多媒體大行其道給教學工作者帶來的依賴性。多媒體教學課件「十年如一日」在老中青三代教師手中「星火傳遞」,生生不息,這也成為一種在多樣化教學形式下單一性的特殊性。這種流於形式性的多媒體教學嚴重限制了學生對於文學作品中最為主觀性的想像,沒有從真正意義上量化現代化教學給學生產生的實際作用。
(三)藝術化的閱讀教案讓學生的理解受到了限制
教師的教案是教學工作有計劃實施的規范和依據,對實際教學也是一種指導性延續,可以留存對照以往教學經驗修正新教案。而在實際的教案編制工作中以應付為主,主要以藝術化的加工為主。這種教案不利於教學,更不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讓教學方式方法與學生的理解同樣受到了不小的限制。
二、語文閱讀教學初中階段如何提高有效性
語文閱讀教學是初中階段不可或缺的主要內容,對於提高其課時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重點解決:一是引導學生創設情境與課時相結合;二是結合教學工作任務與主要工作目標創新教學形式;三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四是適當地結合教學要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要點引入式自行理解;五是強化互動主題優化課堂教學活動。
(一)引導學生創設情境與課時相結合
初中學生對於閱讀課文中帶有歷史與現實意義的課時表現出的興趣加以引導和利用對教學工作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比如有歷史性沉積知識課時,這種代入式引導創設情境的課時起到的閱讀效果與學生響應的積極性在課堂實際教學中會發揮非常好的主觀能動性。
(二)結合教學工作任務與主要工作目標創新教學形式
在具體的閱讀教學工作中,可以適當強化利用不同課型進行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課型的主要設計要體現出主要的工作目標,結合學生的興趣與接受能力。如在學習《范進中舉》一文時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情景劇創作,讓學生通過對於閱讀課文的理解在講台上表現出來,加強對課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寫細膩性有進一步的了解。關注了主要學生群體對於閱讀課文中涉及人物的情感體驗,引導其感受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閱讀作品。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
閱讀是學習語文最原始的方式,沒有閱讀積累是難以寫出好的文章來的。作為教育工作者,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是更為主要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應從讓學生學會多做學習筆記和摘抄兩種方法開始。良好的學習筆記不僅僅止步於對於文章膚淺性的理解,應該更深入地對於文章的寫作背景與人物理解做出准確的記錄與整理。只有做到了對於文章寫作背景與人物理解准確定位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作者對於人物情感描寫及文章情節走向,有著良好的預見性與理解。摘抄也是一種好的閱讀習慣,對於重要的段落與詞彙必要時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背誦。這種積累達到一定數量,就會對學生寫作能力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結合教學要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要點引入式自行理解
教學要點是課程標准中規定的教學主要目的,更是教學考試的重點。而在教學中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尋求答案。而不是由我們不管理解與否一味灌輸給學生。只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要點引入式自行理解,才能讓學生對於閱讀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填補到有效的知識點中。為此,教師要利用各種方法來使學生再創造情景再現,引導學生用實際理解來填充知識點。
(五)強化互動主題優化課堂教學活動
學生與教師之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在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不但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會對課堂氣氛起到推動作用。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對於人物的思想活動及寫作背景及情節演化的推進作用會有更深的理解。
綜上所述,提高初中閱讀教學工作的能動性是初中教學的主要工作內容,要通過引導學生創設情境與課時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結合教學要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要點引入式理解;強化利用互動主題優化課堂教學活動等。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綜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