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陝西秦腔作文六年級
我愛秦腔我愛秦腔在中國西北地區,流傳著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目—秦腔,唱腔高亢激昂,其聲如吼,讓人振奮。我是陝西人,從小就愛聽秦腔戲,每次聽到秦腔,都覺得很親切,彷彿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鄉的距離。我姥姥是個秦腔迷,她經常放著碟跟著電視里的人唱,還給我講裡面的故事,帶我去看戲。受姥姥的影響,我看了秦腔《三滴血》,這是秦腔的代表曲目。這出戲講了一個叫晉信書的縣令,根據書上的傳說故事滴血認親來斷案,讓父子分離、姐弟失散。諷刺了那些不切實際只信書本知識的糊塗官。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我們讀書不能讀死書,死讀書。我最喜歡看《鍘美案》,裡面的包拯是個大花臉,他不畏權勢,鐵面無私,剛正不阿。「陳世美」也成了那些攀龍附鳳,拋棄妻子,忘恩負義的男人的代名詞。現在,我生活在蘭州,在黃河之濱的公園里,經常可以看到那些秦腔迷在唱秦腔戲。從那裡路過,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觀看。他們有的唱腔悠揚,有的高亢有力,不管是著便裝還是戲服,都一樣的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真讓人看著不想離開。雖然我和同齡的孩子一樣,也喜歡流行的熱歌勁舞,但我更喜歡秦腔,不僅僅因為它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還因為他用膾炙人口,淺顯易懂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
㈡ 有關秦腔的作文
秦腔須重唱,名曰亂彈。源於西秦腔,流行於我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兩部分,每部分均有歡音和苦音之分。前者善於表現歡快、喜悅情緒;後者善於抒發悲憤、凄涼情感最能代表秦腔特色.彩腔,俗稱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盪、劇情發展起伏跌宕之處。秦腔有慢板、二六板、代板、起板、尖板、滾板及花腔之分,拖腔尤富特色。凡屬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屬彩腔,均用假嗓。主奏樂器為板胡,發音尖細清脆。
秦腔的表演朴實、粗獷、細膩、深刻,以情動人,富有誇張性。傳統劇目有一千四百多部,文戲、武戲兼備,尤盛行須生和青衣戲,連台本戲、本戲、折戲和小戲均有,而以本戲居多。腳色行當分為四生、六旦、二凈、一丑,計13門,又稱「十三頭網子」,其表演技藝十分豐富,自段和特技應有盡有,常用的有趟馬、拉架子、吐火、撲跌、掃燈花、耍火輥、槍背、頂燈、咬牙、轉椅等。辛亥革命後,西安成立了易俗社,專演秦腔,銳意改革,吸收京劇等劇種的營養,唱腔從高亢激昂而趨於柔和清麗,既保存原有風格,又融入新的格調。
秦腔是由人民創造出來的表現自己生活的一種富有地方特色的戲曲,經過各代不斷的豐富和提高,在長期的發展道路中,保持著它特有的藝術素質,反映著勞動人民的勤勞生活和英勇的斗爭氣魄。至今,秦腔依然是西北地區人民最喜愛的主要劇種。
㈢ 秦腔作文
【我愛秦腔】
在中國西北地區,流傳著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目—秦腔,唱腔高亢激昂,其聲如吼,讓人振奮。我是陝西人,從小就愛聽秦腔戲,每次聽到秦腔,都覺得很親切,彷彿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鄉的距離。我姥姥是個秦腔迷,她經常放著碟跟著電視里的人唱,還給我講裡面的故事,帶我去看戲。受姥姥的影響,我看了秦腔《三滴血》,這是秦腔的代表曲目。這出戲講了一個叫晉信書的縣令,根據書上的傳說故事滴血認親來斷案,讓父子分離、姐弟失散。諷刺了那些不切實際只信書本知識的糊塗官。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我們讀書不能讀死書,死讀書。我最喜歡看《鍘美案》,裡面的包拯是個大花臉,他不畏權勢,鐵面無私,剛正不阿。「陳世美」也成了那些攀龍附鳳,拋棄妻子,忘恩負義的男人的代名詞。現在,我生活在蘭州,在黃河之濱的公園里,經常可以看到那些秦腔迷在唱秦腔戲。從那裡路過,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觀看。他們有的唱腔悠揚,有的高亢有力,不管是著便裝還是戲服,都一樣的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真讓人看著不想離開。雖然我和同齡的孩子一樣,也喜歡流行的熱歌勁舞,但我更喜歡秦腔,不僅僅因為它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還因為他用膾炙人口,淺顯易懂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
㈣ 關於秦腔的作文
秦腔之美
秦腔須重唱,名曰亂彈。源於西秦腔,流行於我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兩部分,每部分均有歡音和苦音之分。前者善於表現歡快、喜悅情緒;後者善於抒發悲憤、凄涼情感最能代表秦腔特色.彩腔,俗稱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盪、劇情發展起伏跌宕之處。秦腔有慢板、二六板、代板、起板、尖板、滾板及花腔之分,拖腔尤富特色。凡屬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屬彩腔,均用假嗓。主奏樂器為板胡,發音尖細清脆。
秦腔的表演朴實、粗獷、細膩、深刻,以情動人,富有誇張性。傳統劇目有一千四百多部,文戲、武戲兼備,尤盛行須生和青衣戲,連台本戲、本戲、折戲和小戲均有,而以本戲居多。腳色行當分為四生、六旦、二凈、一丑,計13門,又稱「十三頭網子」,其表演技藝十分豐富,自段和特技應有盡有,常用的有趟馬、拉架子、吐火、撲跌、掃燈花、耍火輥、槍背、頂燈、咬牙、轉椅等。辛亥革命後,西安成立了易俗社,專演秦腔,銳意改革,吸收京劇等劇種的營養,唱腔從高亢激昂而趨於柔和清麗,既保存原有風格,又融入新的格調。
秦腔是由人民創造出來的表現自己生活的一種富有地方特色的戲曲,經過各代不斷的豐富和提高,在長期的發展道路中,保持著它特有的藝術素質,反映著勞動人民的勤勞生活和英勇的斗爭氣魄。至今,秦腔依然是西北地區人民最喜愛的主要劇種。
㈤ 以我最愛的秦腔寫一篇600字作文
我家鄉的秦腔戲
我的家鄉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所以文化遺產眾多。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氣勢宏大、震撼人心的秦腔了。秦腔又稱亂彈,源於西秦,流行於我國的西北陝西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又叫「梆子腔」俗稱「梆梆子」。是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和秦腔結緣很早,小時候家的附近經常會有一個秦腔戲班來演唱秦腔,所以我看過許多次秦腔演出。剛開始我並不喜愛秦腔,可爺爺時常會帶我去聽秦腔。我當時十分困惑:秦腔咿咿呀呀地,一句好半天拖拉著唱不完,一曲唱畢,我連大意都不知道。動不動就歇斯底里的梗著脖子吼,震耳欲聾地,聽著就心煩意亂。為什麼爺爺還那麼喜歡?所以每次看戲時我都會跑來跑去或者東張西望。直到一次,戲班子的演員又吼了起來,竟然激動地將麥克風甩到了一邊,但他的聲音卻一樣響遏行雲,高亢嘹亮。於是小小的我被震撼了。不只是為了那聲音之大,而是我感受到了他周身因為對秦腔的熱愛而迸發出的強烈火花。那時,對秦腔的不解與偏見盪然無存。我突然明白了秦腔是多麼值得人們去熱愛的東西!它是一個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土生土長的劇種,凝聚了無數代陝西人的熱血與活力!從那以後,我漸漸了解並接納了秦腔。
這個奔放的戲劇,堅守著與秦川大地相協調的格調,堅守著與秦磚漢瓦相匹配的古老,堅守著與陝西人相一致的厚重。秦腔屬於並深深紮根於這片土地,無論時日如何變遷,這種唱腔終不會泯滅!
㈥ 陝西秦腔(作文)
我的家鄉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所以文化遺產眾多。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氣勢宏大、震撼人心的秦腔了。秦腔又稱亂彈,源於西秦,流行於我國的西北陝西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又叫「梆子腔」俗稱「梆梆子」。是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和秦腔結緣很早,小時候家的附近經常會有一個秦腔戲班來演唱秦腔,所以我看過許多次秦腔演出。剛開始我並不喜愛秦腔,可爺爺時常會帶我去聽秦腔。我當時十分困惑:秦腔咿咿呀呀地,一句好半天拖拉著唱不完,一曲唱畢,我連大意都不知道。動不動就歇斯底里的梗著脖子吼,震耳欲聾地,聽著就心煩意亂。為什麼爺爺還那麼喜歡?所以每次看戲時我都會跑來跑去或者東張西望。直到一次,戲班子的演員又吼了起來,竟然激動地將麥克風甩到了一邊,但他的聲音卻一樣響遏行雲,高亢嘹亮。於是小小的我被震撼了。不只是為了那聲音之大,而是我感受到了他周身因為對秦腔的熱愛而迸發出的強烈火花。那時,對秦腔的不解與偏見盪然無存。我突然明白了秦腔是多麼值得人們去熱愛的東西!它是一個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土生土長的劇種,凝聚了無數代陝西人的熱血與活力!從那以後,我漸漸了解並接納了秦腔。 這個奔放的戲劇,堅守著與秦川大地相協調的格調,堅守著與秦磚漢瓦相匹配的古老,堅守著與陝西人相一致的厚重。秦腔屬於並深深紮根於這片土地,無論時日如何變遷,這種唱腔終不會泯滅!
㈦ 陝西秦腔作文四百字
小時候我對家鄉的美好回憶,最深的要數秦腔戲了。這是我接觸最早的藝術形式。
一盞高掛的油燈閃著長長的火焰照在夜空中,秦腔人物或端坐對話或馳騁鬥打,形象有趣、唱腔優美、生動傳神,十分好看。《楊家將》、《薛仁貴征東》是我印象最深的劇目。
我從小成為秦腔戲迷是受父輩的影響。父親雖然識字不多,但在村裡稱得上是一名小知識分子。他上街賣菜算起賬來又快又准。由於他愛看秦腔戲,所以能經常給我們談古論今、談天說地,並從歷代王朝的盛衰興亡的故事中演繹出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就是在這種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可以說,秦腔戲是我童年的校外課堂和歡快的樂園。
現在家鄉的秦腔戲仍在演,演戲的是民間的藝術團體。我到縣城人民廣場看了一場秦腔戲,節目是《武松打虎》和《薛仁貴征東》片段。一聽到秦腔戲,一種久違了的親切之感和愉悅心情油然而生。
現在的秦腔在造型上十分精美,鏤空雕刻非常精細。武松的形象眉清目秀、英姿勃發。老虎嘴大目圓、兇猛異常、花紋逼真。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表演時人物的嘴巴、眼睛都能隨著情節的需要變化無窮,在柔和的燈光照耀下,逼真傳神,栩栩如生!
藝人的表演十分精湛,一個人唱,樂團配樂伴奏,雖然是一台戲,但武松與猛虎搏鬥時的場面依然讓人驚心動魄,扣人心弦。更令人叫絕的是一個演員可以演唱男女生末凈旦丑各種腔調,使觀眾感到咫尺之間有千軍萬馬,瞬間跨越歷史長河,真可謂「一口述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
唱腔的地方特色十分濃厚。以民間各派為主,吸收乾州碗碗腔的唱腔,形成濃郁的秦風秦韻。加上弦樂伴奏,悅耳動聽,自成流派,深受人們的喜愛。
秦腔戲的藝術元素十分寬博。它是兼有戲曲各地藝術特色的綜合藝術。演出內容以說史見長,一本戲可以連續上演兩個多月,每天秦腔戲劇情的懸念叫你非接著天天看下去不可,許多人乾脆固定坐位天天到場。我想,現在的電視連續劇可能是受秦腔戲的啟發而產生的吧!上世紀80年代秦腔戲大師任哲中改進了秦腔,使秦腔《三滴血》進京上映。
他們不斷地創作新的劇本,使秦腔戲常演常新。除了保留傳承的傳統節目外,還創作了大量的歷史題材、現代題材和寓言神話節目,像《梁紅玉擊鼓戰金兵》、《豬八戒背媳婦》、《鶴與龜》、《漢孝子黃香》、《紅嫂》、《山娃與鳳凰仙子》等等大受群眾歡迎,而且演出時不拘泥於台詞,與時俱進,給傳統文化賦予了時代精神。
秦腔太斗任哲中他在劇本創作、各個方面都表現出十分出色的才能和激情,為群眾奉獻了精彩的節目,使大家受到了精美藝術的享受,他是一位真正的人民藝術家。
我相信家鄉秦腔藝術之花將生生不息,永遠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