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計劃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計劃

發布時間:2021-02-14 16:20:20

⑴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 科學復習課教案

六年級科學下冊
一、填空題:
1、動物、植物的後代與親代之間存在著相同的特徵,叫做 遺傳 現象,動物、植物的後代與親代之間存在著不同的特徵,叫做 變異 現象。
2、 孟德爾 被人們稱為遺傳學之父。
3、 遺傳 和 變異 是生命最基本的兩種特徵。
4、如果把不同年代的 地層 比作一本書,那麼 化石 就是書頁中的特殊文字。
5、達爾文 提出生物進化是 自然選擇 的結果,並於1859年出版了震驚世界的著作 《物種起源》 。
6、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 生存斗爭 , 適應者 生存下來,而 不適應者 則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
7、同一棲息地上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可以在一 起生活,有的成為 夥伴 ,有的成為 敵人 。
8、食物鏈上的生物,能自己製造食物的叫做 生產者 ,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叫做消費者 ,分解動物植物殘骸或穢物的叫做 分解者 。
9、 袁隆平 是我國著名水稻專家。他培養出 了新品種。 10、能源可分為 再生性能源 和 不可再生性能源 。
11、變異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引起的變異,稱為 可遺傳變異 ;另一種是 在不 同環境下產生的變異,其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稱為 不可遺傳變異 。
12、第一塊恐龍化石是在 1822 年被發現的。
13、一種生物願意長期生活在某個環境里,是因為這個環境為它提供了生存、生長和繁殖所需的食物、水、等條件,這樣的生活環境稱為生物的 棲息地 。
14、生物之間普遍存在一種「吃與被吃「的關系,像鏈條一 樣,把一 些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聯系叫 食物鏈 。
15、生物連同它們周圍的環境叫做 生態系統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如果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的數量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且變化不 大,這種狀態叫做 生態平衡 。
16、能夠使物體「工作」或運動的本領叫做 能量 。
17、化石是在地層岩石中保存的幾百萬年以前生物的殘骸 或 遺跡 。
18、青春期男女的 身高 最先出現快速生長。
19、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個特點就是 性發育 的開始。
20、人的一生要經過 胎兒期、嬰幼兒期、學齡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21、形態各異的金魚是人們有意識地利用野生鯽魚的後代與親代存在的
變異 培育而成的。
22、 澄江生物化石群 的發現對達爾文的經典進化學說提出了挑戰。
23、人類的很多行為直接破壞了生態平衡,如 濫施農葯、過度放牧、 以及 過度捕撈等。
24、指出下列物體是靠什麼形式的能「工作」和運動的。
跳躍的青蛙 機械能 人跑步 動能
融化的冰 熱能 電腦 電能
風箏 風能 太陽 光能
人的食物 化學能 水力發電 水能
二、判斷:
1、父母雙方都是高個子,因為遺傳的緣故,所以子女一定是高個子。( × )
2、化石是生物進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證據。( √ )
3、任何東西只要有移動、生長、冷卻、變化、發光、或發聲等現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 )
4、在自然選擇過程中,凡是在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境的。( √ )
5、沙漠中沒有生物( × )
6、動植物的形態結構與它們生活的環境沒有關系( × )
7、凡是能生在大自然中生存下來的動物都有保護自己的方法( √ )
8、如果食物鏈斷了,就會導致生態平衡遭破壞。( √ )
9、過度放牧、 噴灑農葯及過度捕撈等現象都會直接破壞生態平衡。( √ )
10、中國是世界上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 )
11、生物的每一個特徵都是能遺傳的。( × )
12、太空椒是因為它的遺傳物質發生了變異,所以才長得果大色艷,籽少肉厚的。( √ )
13、化石就是生物。( × )
14、古代的長頸鹿因為經常吃高處的樹葉,因而頸部不斷地變長了,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長頸鹿。( × )
15、蚯蚓、蜘蛛和屎殼郎都屬於食物鏈中的分解者。( × )
三、選擇:
1、人體的身高( A )取決於遺傳因數。
A、75% B、100 % C 25%
2、在一 個生態系統中,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的數量( A ),這個生態系統就保持了平衡。
A、變化不大 B 、變化很大 C、無所謂
3、 ( A )利用地震波在固體中傳播的原理,發明了地動儀。
A、 張衡 B、沈括 C、瓦特
4、蚯蚓、屎殼郎、蘑菇、霉、菌它們都 是( C )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5、最大的恐龍要算是( C )
A、 腕龍 B、霸王龍 C、梁龍
四、連線:
1、請將下列特徵與人體特徵相對應的時期連線。
牙牙學語 老年期
十月懷胎 嬰幼兒期
頤養天年 胎兒期
撫育後代 青年期
勤奮求學 成年期
努力工作 學齡期
2、將左右相關聯的內容用直線相連。
電能---聲音 電飯鍋
電能---熱能 收音機
電能---光能 電磁鐵
電能---磁能 日光燈
五、簡答題:
1、我們在生長發育中應該注意哪些?
答:個人衛生、營養與飲食衛生、學習習慣、體育鍛煉,充足睡眠、不迷戀電腦、科學用腦等。
2、在家可以怎樣節約能源(舉3個例子)
答:①空調溫度設置適當。②太陽能熱水器沖澡。
③使用節能燈照明。
3、把一條小金魚放進一個裝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試管里,用試管夾夾住試管的底部,把試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蠟燭上燒,金魚會有生命危險嗎?為什麼?
答:沒有生命危險。一、因為水是熱的不良導體;二、加熱的位置在試管的上端;三、熱運動是向上的。
4、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費能源的生活方式?(舉三個例子)
答:(1)、空調溫度設置不當。(2)、日益增多的機動車。(3)、長明燈。
5、生活中有很多能量轉換的例子,看電視、搓手是什麼形式的能量轉換成什麼形式的能量?(用圖解表示)
答:電視:電能→光能、聲能。 搓手:化學能→聲能、熱能。
6、說出一些科學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 (舉3個例子)
原理 應用
浮力原理 救生圈、輪船漂浮、竹排。
杠桿原理 指甲刀、剪刀、筷子。
反沖原理 火箭飛行、飛機飛行、起跑。
冷熱原理 風的形成、空調裝在高處、燒開水。
重心低不易倒 不倒翁、台燈、燈塔。

⑵ 小學六年級科學復習計劃

把書和練習冊看一下就行
前幾天剛考過

⑶ 小學六年級下學期復習計劃

不用傷心 第四也不錯

我小學情況和你差不多 但是小學畢業考試考的不是很好

不要灰心 升學考試認真對待

與老師的節奏保持一致 每天回家復習預習

ok

祝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⑷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

小學六年級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

- 2 -
功能。(了解)
19、我們還可以利用(乾草)培養微小生物。(記憶)
20、我們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蟲)(變形蟲)(眼蟲)(喇叭蟲)(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徵如: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等。(了解)
21、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場所。(了解)
22、(巴斯德)第一個指出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關系。(記憶)
23、通過觀察我們知道電視機的屏幕其實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成。(記憶)
24、蚜蟲喜歡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蟲的大小如(針眼),蚜蟲的天敵是(草蛉)。(了解)
25(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打開了微小世界的大門,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微生物對人類並非都是有害的,有許多微生物不僅對人體有益,而且我們還離不開它。雜交水稻(袁隆平),酵母菌它可以分解麵粉里的糖類,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熱時體積急劇膨脹,從而使饅頭、麵包內部疏鬆多孔。
26、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釀酒、泡菜、發面、做酸奶、克隆生物、處理垃圾和污水。
二、觀察工具發展的流程圖:(記憶)
肉 眼:能看清昆蟲等較小的動物 →放大鏡:能看清小於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 →光學顯微鏡: 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 →電子顯微鏡: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 →掃描隧道顯微鏡:納米技術 三、你可有哪些方法來測定放大鏡的放大倍數?(了解)
方法一:將放大鏡放在有格子的紙上,數出范圍內的格數(A);再將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數出范圍內的格數(B);A除以B就是放大的倍數。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邊長(A);再將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時,將直尺擱在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邊長(B);B除以A就是放大的倍數。
四、實驗題:
(1)怎樣分離食鹽和水的?方法有二,一是減少水分,即把某種溶液風干或加熱使其水分蒸發,使物質重新析出;二是降低溫度,即把某種物質的溶液加熱製成飽和溶液,然後冷卻,使物質重新析出。
(2)得到晶體的步驟:先製作食鹽的溶液,然後用滴管或玻璃棒滴1—2滴在玻片上。為了蒸發得快,滴後要輕輕晃一下,讓溶液擴散得薄而均勻,然後放在通風的地方。也可以用夾子夾住玻片在酒精燈上加熱,加熱時玻片離火焰要遠一些,慢慢烘乾。在溶液蒸發的過程中,千萬不要用手或器物觸摸它。 (3)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特徵:(1)材料,口杯、清水、滴管、鑷子、小刀、載玻片、蓋玻片、碘酒、培養皿、吸水紙。(2)製作切片標本的步驟,a、在一個干凈的玻璃載片上滴一滴水b、用鑷子把要被觀察的標本放到載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要折疊c、用蓋玻片或另一個玻璃載片傾斜著慢慢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在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d、需要染色的標本,可以從標本的邊緣滴一滴碘酒,並把玻片微微傾斜,再用吸水紙吸掉多餘的水e、將做好的載片放到顯微鏡載物台上。(了解)

- 3 -
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
一、填空題:
1、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所有的物質都在不停地運動。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
2、物質的變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記憶) 3、有些物質混合後不會生成新的物質,如(沙子)和(豆)混合;有些物質混合後會生成新的物質,如(小蘇打)和(白醋)混合。(記憶)
4、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大量的氣泡,生成新的氣體——二氧化碳氣體,這種氣體能使燃燒的細木條熄滅,說明這種氣體(不支持燃燒)。(記憶)
5、米飯在我們咀嚼的過程中,變得有(甜味)了,這是因為米飯中有一種叫(澱粉)的東西,在被我們咀嚼過程中發生了變化——澱粉變成了麥芽糖。
6、澱粉遇到碘酒顏色會變成(藍色),產生了一種藍色的新物質。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10、我們周圍世界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即(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徵是(產生新的物質)。(記憶)
11、物質發生化學變化過程,往往伴隨產生種種現象,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產生沉澱物)等。(記憶)
12、物質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利用(物質的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了溫度計,這種變化屬於(物理變化);又如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土地沙漠化等環境問題日趨嚴重。(了解)
13、通過觀察比較鐵片和鐵銹,我發現鐵銹是(紅褐色)、(有空隙)、(沒有光澤)、(不導電)、(不能被磁鐵吸引)、(粗糙)等。(記憶)
14、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的物質變化屬於物理變化,如(折紙)(水結冰)(加熱水)(豆子和沙子混合)等。
15、用鑷子夾住鐵釘並將一部分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鐵釘,可以發現浸入溶液的鐵釘表面有(新物質附著),同時藍色的硫酸銅液體顏色會(變淺),這種變化屬於(化學變化)。(了解)
16、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的氣體(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徵是(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無色透明)。
17、哪些食物含有澱粉?(記憶)
類別 食物名稱
含有澱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蘋果、麵包、饅頭、南瓜
不含澱粉的食物 花菜、胡蘿卜、白蘿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蔥 18、在生產實踐中,人們一般採用什麼方法防止、減緩鐵製品生銹的速度?(記憶) 答:(1)製成合金;(2)鐵製品表面塗防護層;(3)保持鐵製品表面的潔凈和乾燥。
第三單元 宇 宙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的半徑大約為地球半徑的(1/4),它的引力是地球的(1/6),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38萬千米),晝夜溫差(310℃)。(記憶)
2、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國的(阿姆斯特朗)。

- 4 -
3、月球環形山的形狀大多是(圓形),有單個的,有幾個(擠疊在一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了解)
4、月球環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測中,公認的觀點是(隕石撞擊說)。(記憶) 5、月球圍繞地球(自西向東)方向運行。逆時針方向運轉(了解)
6、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 7、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記憶)
9、古代人們對月相有特別的稱呼,「初一」稱為(新月),「十五」稱(望月)。(記憶) 10、月相在一個月中的變化規律是: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1、月相的變化經歷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的過程。2、上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側。)(記憶)
11、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三種,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兩種;日食發生在(農歷初一),而月食發生在(農歷十五或十六)。(記憶)
12、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太陽的直徑約是(140萬)千米。(記憶) 13、太陽的表面溫度有(5570)K;內部溫度有(1500萬)K。(了解)
14、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體)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這些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由近及遠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記憶)
15、人們把看起來相互之間距離保持不變的星星分成一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並以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命名,人們把這些區域稱為(星座)。其中有一個星座的流星雨特別有名,這個星座就是(獅子星座)。(記憶)
16、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
17、「夏季大三角」是指:天津四(天鵝座)、織女星(天琴座)和牛郎星(天鷹座)。(了解)
18、天空中閃亮的銀河光帶,實際上是由許許多多的(恆星)組成的恆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歐州人稱它為(Galaxy),它的直徑大約有(10萬光年)。(記憶) 19、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記憶) 19、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100億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
20、恆星的一生: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恆星——燃料消耗殆盡,膨脹變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變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恆星——小型或中等恆星變成紅巨星——燃料耗盡而縮小變成白矮星——能量耗盡變成黑矮星)
21、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現在「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不久的將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 二、簡答題: 1、日食成因?
答: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於同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於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於是就發生了(日食)。日食分(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P54圖要求會畫)日食發生的幾個特點:(1)、太陽被物體給擋住,(2)、擋光物體是球形(3)、地球、擋光物體和太陽差不多在同一條直線上(4)、擋光物體在運動。日食一般發生

- 5 -
在初一,總在太陽光輪的西邊開始。 2、月食成因?
答:當月球運動到地球的背日面,進入地球的陰影時,就會發生月食。月食發生在農歷的十五前後,有月全食、月偏食。(會畫圖)
3、相對來說,月食發生的機會比日食要多一些,日食、月食的出現都是(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地球繞太陽公轉)所決定的,同(天體的影子)有直接關系。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目前主要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燒),簡單的填埋和焚燒同樣會造成環境污染。(記憶)
2、簡單的垃圾添埋場對周圍環境的危害:散發惡臭,污染空氣;滋生蚊蠅,引發疾病;造成土壤污染,影響農業生產等。
2、科學的填埋場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園、體育場,但不能建築房屋和種植莊稼。(了解) 3、(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1)雙面列印可以節約紙張。(2)自帶喝水杯外出,少買瓶裝飲料。(3)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減少紙和塑料的丟棄。……
4、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且產生大量垃圾,濫用塑料袋也會造成的環境污染。(了解)
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種方法來使用已用過的物品,它也是減少垃圾的重要方法。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紙、金屬、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廢舊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節約成本、減少垃圾、減少污染,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記憶)
6、垃圾可分為: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記憶)
7、廚余垃圾包括:果皮、剩餘飯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紙製品、金屬製品、塑料製品、玻璃製品和橡膠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過期葯品、注射器、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其他垃圾包括:磚瓦、陶瓷、衛生間廢紙。(記憶)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須改變垃圾(混裝)的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分裝),它便於對有毒垃圾的處理。廢電池和醫療垃圾是一種需要謹慎處理的垃圾。(了解) 9、(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記憶)
10、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資源量計量,人均佔有量為2500立方米,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了解)
11、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污水)、(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屍體等。由此可見,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記憶) 12、大多數地區的自來水水源取自(水庫)、(湖泊)和(河流)。自來水是主要的(飲用水),(飲用水源)不能洗澡。(記憶)
13、污水的處理比較復雜,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即(沉澱)、(過濾)、加入葯物進行滅菌獲得凈化。(記憶)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凈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離水中的雜物和較大的顆粒,雜物有塑料袋、菜葉雜草等;生物方法是通過細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學方法主要是用於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學葯劑一氯,通過它來有效殺滅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14、 我們面臨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此外,還有「白色污染」(塑料製品)和(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環境問題。(記憶)
15、(人類濫捕亂獵)和(過度開發利用),更使得許多生物資源瀕臨枯竭。(記憶)

- 6 -
16、(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記憶) 17、填埋和焚燒的優缺點:(記憶)

填埋的方法
焚燒的方法
優點 比較方便,成本較低,促進垃圾分解。 佔地少,避免污染地下水,熱量可以利用 問題
佔用土地,垃圾分解比較慢,可能會污染地下

消耗電能,留下殘余物,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20、垃圾填埋場各部分的作用:
襯墊:防止垃圾與土壤直接接觸;(記憶)
過濾液收集池和處理池:防止受污染的水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了解) 氣體排放管:把發酵生成的可燃性氣體和有毒氣體排走。(記憶) 監測井:隨時監測垃圾填埋場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狀況。(了解)
21、與「全球變暖」有關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燒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煤炭)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記憶)
22、減少垃圾的方法有:(1)減少丟棄;(2)重新使用;(3)回收利用。(記憶 問題:
1、現在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記憶)
答:1、垃圾污染;2、水污染;3、大氣污染。另外還有:白色污染、物種數量銳減、土地沙漠化、酸雨等。
2、請你制定一個家庭節水計劃:(記憶)
答:1、洗手洗臉用水盆;2、淘米水用來洗碗;3、淋浴水用來沖馬桶;養魚水用來澆花草;使用節水器具等。
3、為了減少「白色污染」的環境問題,你會怎麼做?(記憶)
答:購物時自帶購物袋;少領取商店給的塑料袋;重復使用已有的塑料袋;買菜時帶上菜籃子、布袋子;在單位或學校就餐,自帶餐具;外出就餐,少用塑料快餐盒。將廢舊塑料製品收集起來,賣給廢品收購站回收煉油。

⑸ 六年級下冊蘇教版科學總復習資料!快快快

六年級下冊

生長變化的證據,測量身高和體重,青春期身體的變化,青春期心理的變化,人一生的三個時期,預測自己長大後的身高,評價自己的身高和體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什麼是遺傳,生物的遺傳現象,什麼是變異,變異的種類,什麼情況下會出現遺傳,什麼情況下會出現變異。

恐龍的發現,常見的恐龍,認識常見的化石,化石給人類的啟示,達爾文的進化論,澄江生物群的發現。

什麼是棲息地,生物之間的關系,沙漠生物的特點,草原生物的特點,食物鏈和食物網,食物鏈的構成,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人類活動對生態平衡的影響。

什麼是能量,能量的種類,能量的轉換,能量轉換的特點,能源的種類,可再生能源的作用,節約能源的方法,利用自然能源和開發新能源。

什麼是拓展,解釋常見的實驗現象,應用科學的意義,應用科學的事例。

⑹ 六年級下冊科學復習大綱

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1.在我們的感覺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它感官更豐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視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體。
2.放大鏡又叫凸透鏡。它之所以能夠放大,是因為光線從空氣進入放大鏡時會產生折射而彎曲。
放大鏡下的物體不僅放大了,而且有些細節都看到了,如報紙上的圖片、計算機和電視機的屏幕,原來是由許多小點組成,而看到的點狀物由紅、綠、藍三色組成的。
吸水紙纖維比較長、粗並且疏鬆。
圓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裝上水也有放大鏡的功能。
3.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面的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
球形的透明體放大倍數是最大的。
放大鏡放大倍數的增加,不僅觀察對象的圖像會變大,所獲得的物體的信息也會更多,同時視野變小。
通過透鏡看到的面積或區域叫做透鏡的視野。
4.放大倍數的計算:
5.像螞蟻、蝗蟲、蠶蛾這樣,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的叫昆蟲。
昆蟲有許多特殊的構造和本領。像蜻蜓、蒼蠅、蝴蝶的眼睛都有是復眼。
昆蟲是自然界中人類肉眼看得見的最小動物之一。
蚜蟲的天敵是草蛉。在10倍放大鏡下我們可以看見蚜蟲的肢體。
6.常見的晶體有白糖、食鹽、鹼面、雪花等,它們的形狀大多很規則。
製造晶體的方法:減少水分法和降低溫度法。
7.列文虎克出生在荷蘭,是製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顯微鏡的生物學家。
對著物體的透鏡焦距較小叫物鏡(距被測物體較近)。對著人眼的透鏡焦距較大叫目鏡。
電子顯微鏡可以把物體放大200萬倍,大腸桿菌和SARS病毒可以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8.物體的微細結構必須製成玻片標本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清楚。
制玻片標本的切片必須是薄而透明的。
很多細菌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菌落。
9.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胡克是第一個發現和提出「細胞」這個名稱的人。
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寶石花耐旱的秘密是上面的氣孔少。魚缸里的水發綠是綠藻的作用。
10.在顯微鏡沒有發明以前,人類就是依靠眼、耳、鼻、舌、身五種感覺器官來探索和認識世界。
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打開了微小世界的大門。
微生物對人類不都是有害的,有許多微生物不僅對人體有益,而且我們還離不開它們呢!
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第一個指出微生物和人類的健康有關。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製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風味獨特的食品。
饅頭和麵包內部疏鬆多孔,是因為蒸饅頭或烤麵包之前,生面團中糅入了酵母,酵母菌使面團里的糖類分解,從而獲得養料和能源,排出二氧化碳。人類利用酵母菌發面的歷史已有5000多年了,可以使製成的麵包內部疏鬆多孔。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動植物屍體和殘體。
第二單元
1.垃圾的分類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分為塑料、金屬,紙、玻璃等、按危害狀況分可分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
2.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叫家庭垃圾,是固體垃圾,固體垃圾還包括建築垃圾、農業垃圾和工業垃圾。
3.垃圾對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可能會發出惡臭,污染空氣;滋生蚊蠅,引發疾病;還會破壞土壤,影響農業等。
4.目前垃圾的一般處理方法有填埋、直接焚燒和堆肥等。
5.用清潔填埋、自然堆肥等方式處理垃圾有優點,也有缺點。
優點:可有效減少垃圾對地下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缺點:不能根除對環境的污染,還要佔用土地。
6.做填埋模擬實驗時:
原有的水相當於地下水;
石子和沙相當於土層;
浸過墨水的紙巾相當於填埋的垃圾;
噴水相當於下雨;
水變色了相當於地下水被滲漏出來的有害物質污染了。
垃圾填埋場在填滿垃圾以後,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園、體育場,但是不能用來建築房屋和種植莊稼。
7.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
重新使用是指用另一種方法來使用已用過的東西,它是減少垃圾數量的重要方法。
8.當我們無法減少一些材料的使用時,我們可以回收垃圾中的這些原材料並重新加工利用它們,這樣不但能減少固體垃圾的數量,而且能節省大量的自然資源。
解決垃圾問題的系統方案應該包括:減少垃圾的數量、回收利用、無害化處理。
畫出世界通用的回收標志:
9.對固體垃圾,全世界普遍採取了減少、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方法,這是目前對待垃圾最積極、最科學的手段。
10.要使垃圾真正地變成資源,必須對垃圾進行分類、分裝。
生活垃圾可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其它垃圾、(有毒有害垃圾)。
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塑料、金屬、玻璃、橡膠、紡織物等。
家庭垃圾中有約1/3是碎菜葉、蛋殼等食物廢料。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葉、雜草等能夠通過堆積自然分解,成為有用的有機肥料。(廚余垃圾)
11.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注射器、過期葯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如果掩埋到地下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焚燒會污染大氣。人如果受到有毒有害垃圾的影響,會生各種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2.世界面臨的環境問題除了垃圾問題外,當前人類還面臨著水資源缺乏、氣候變暖、物種滅絕、臭氧層破壞、土地荒漠化等環境問題。
目前60%的大陸面積淡水資源不足,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嚴重的國家達40多個。
土地荒漠化已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
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人類消耗石化燃料,會增加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使得地球表面溫度升高
許多環境問題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但人類的活動也能夠改善環境。
第三單元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圍繞著地球公轉,公轉與自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的。
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1/4。月球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80。
月球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49。
月球引力大約是地球的1/6的。
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在月球上著陸,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足印。
2.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上半月月相是由缺變圓,下半月是由圓變缺。
3.地形的最大特徵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環形山這個名字是由伽利略取的。
環形山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
4.日食的成因:當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的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投向地球,在地球上處於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於是就發生了日食。
日食一般發生在農歷初一。
日食有三種: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
畫出日食時三者的位置關系:
月食一般發生在農歷十五。月食只在滿月的時候發生。
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
畫出月食時三者的位置關系:
5.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客觀存在轉動的八大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太陽系。
太陽是太陽系裡唯一發光的恆星。
八大行星與太陽距離排列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自轉周期最長的是金星,自轉周期最短的是木星。
公轉周期最長的是海王星,公轉周期最短的是水星。
6.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它是顆不太亮的星星。我們可以藉助大熊星座找到北極星。
大熊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
獅子座頭部的幾顆星像一個反寫的問號,尾部的三顆星構成一個大三角形,這就是獅子座的明顯標志。
7.天空中閃亮的銀河光帶,實際是由許許多多的恆星組成的一個恆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
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到2000億顆恆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
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鍾30萬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恆星距離的單位。
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100億個河外星系。
中國是公認的火箭發源地。
2003年10月25日,「神舟」5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航天員楊利偉登上太空。
2005年10 月12日,「神舟」6號載著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再次進入太空。
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已有14人獻出了生命,美國的挑戰號在升空的過程中爆炸,共有7名宇航員遇難。
第四單元
1.科學家怎樣進行探究:
(1)科學家對一個問題的探究教程:觀察發現——根據自身的知識背景提出研究問題——利用以前的研究成果——提出可能的解釋——使用技術與數學方法收集證據——形成自己的解釋——收集新的證據——補充原有解釋——發表研究結果。
(2)科學探究不是一個直線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和不斷尋求證據的過程。
尋求證據的過程就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
(3)我們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經歷科學家式的科學探究的過程。
2.我們是怎麼知道的:
(1)在科學探究中,首先要通過觀察、社會調查、實驗操作獲取大量的信息。
(2)獲得有效的數據信息越准確、越全面,有利於科學探究深入。
3.看到的和想到的:
(1)用感官收集信息容易加進自身的感覺、想像、推測,從而蒙蔽事實。
(2)重復實驗、多角度、多手段觀察、接受別人的檢查能收集到更為事實的信息。
4.查閱和辨別信息:
(1)通過書籍、報刊和網路查閱可以獲取很多間接信息。
(2)通過信息發布的時間、獲得信息的途徑可以辨別信息的可靠性。
5.記錄和存儲:
(1)用筆和紙、照相機、攝像機、電腦能把獲得的信息記錄並保存下來,以供研究和日後使用。
(2)信息越來越多,需要儲存的空間越來越大,我們應縮小信息的儲存空間,選用合適的記錄、存儲媒介。
6.整理獲得的信息:
(1)通過分類、比較/對比的方式整理獲得的信息,能使信息更加條理化、清晰化。
(2)分類圖、比較/對比表、折線圖、流程圖、循環圖、統計圖是進行信息整理的有效方式。
7.交流我們的信息:
(1)交流是科學探究中分享信息的過程,能幫助我們糾正錯誤,獲得更多的信息。
(2)交流信息需要我們善於傾聽,又要能夠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才能使信息得到快速准確的交流。
8.把信息傳給更多的人:
(1)通過牆報、展覽、報刊、雜志、電話、電子郵件、網路等手段能把信息傳給更多的人共享。
(2)信息的傳遞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展。

⑺ 蘇教版六年級下,科學復習資料。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我們長大了》

第一節 我在成長

1、 測量體重的工具是:體重稱。

2、 在成長中,我們的身體長高了,體重變重了。

3、 我們出生時沒有牙齒,最先長出來的牙齒是乳牙,乳牙脫落後長出來的是恆牙。

★4、出生後,我們經歷了了生長發育的兩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出生後的一年內,第二個高峰期是進入青春期後

5、

時期 年齡(歲)

乳兒期 0—1

嬰兒期 1—3

幼兒期 3—6、7

童年期 6、7—11、12

少年期(危險期) 11、12—14、15

青年期 14、15—17、18

成年期 20~25

中年期 40歲

老年期 65歲以後

★學齡期 6、7—12、13

6、我們現在所處的生命周期是 少年 而不是成年 。

7、測量身高時,我們應該脫鞋,身體站直,目視前方.

8、測量體重時,衣物越少,測量結果越准確。

9、人剛站在體重稱上時,體重稱的指針會不斷變化,所以應該等體重稱指針穩定後讀數。

10、成長的標志有很多,比如:

身高和體重的增加、我們越來越懂事了、鞋子變得擠腳了。

11、測量身高時,下面三角板放置方法正確的是(A)。

A

判斷

1、體重並非每年勻速增長。(√)

2、我們的成長就是指身高和體重的增加。(×)

3、測量身高時,必須脫掉衣服。(×)

第二節 悄悄發生的變化

1、青春期是我們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

★2、我們正處在青春期,身體形態和心理方面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女孩一般是10歲入青春期,男女孩一般是11歲入青春期.

3、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別一個特點是性發育開始。

★4、一個人的成長與成熟意味著他將要更加自覺地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5、男孩在青春期時會出出變聲、遺精等生理現象,這些都是青春發育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

★6、標志我們成為「大人」的階段是青春期。

7、少年健康的大敵:吸煙和酗灑。

8、拔胡須會損傷毛囊,會使細菌侵入身體。

9、青春期對待異性的正確做法是:保持正確的交往態度和方式。而不是譏笑、杜絕、禁止異性的交往。

10、穿高跟鞋的壞處:穿高跟鞋容易使足前部受到擠壓,引起腳趾外翻造成扁平足,還會加重骨盆負擔,造成盆處狹窄給日後生育帶來困難。

11、我們所處的階段是:少年向成年的過渡期。

12、體育課上,老師要進行1500米跑步測試,而小紅正處於月經期,對此,她應該將實際情況告訴老師。

13、每個孩子都是10歲進入青春期。(X)

14、進入青春期,我們應當承擔哪些責任?

努力學習,培養獨立意識,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孝敬長輩,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15、青春期的心理特點:

(1)性意識驟然增長,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獨立慾望增強,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並能作出自己的判斷,但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過高或過低。

(4)情感世界充滿風暴,情緒不穩定,容易與老師家長對立;

(5)興趣愛好廣泛,求知慾和好奇心強;

(6)人際交往慾望強烈,有強烈的集體歸屬感和依賴性。

第三節 人生之旅

★1、在斯芬克司之迷中,把人的一生可分為三個階段:

即「四條腿走路」指幼年時期,「三條腿走路」指老年時期,「兩條腿走路」指壯年時期。

2、根據父母身高預測:

男孩成人後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2×1.08

女孩成人後身高=(父親身高×0.928+母親身高)÷2

3、人的一生中身高最高的時期是成年時期。

4、能給自己一生留下美好回憶的是:每年的同一時期同父母合影留念。

5、愛因斯坦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6、人一生中發育最快、最不穩定的階段是成年期(×)應是青春期。
7、預測出來的身高不一定就是自己將來准確的身高(√)
8、人的一生只能劃分為嬰幼兒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還有中年期等
9、為什麼要大力提倡尊老愛幼?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年人為社會和家庭奮鬥了一生,作出了很大貢獻。人老老後,體質變差,記憶力減退,聽力和視力下降,容易生病,所以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顧;而幼兒非常小,不懂事,沒有自理能力,也需要得到大人的照顧。
10、連線
牙牙學語—嬰幼兒期 努力工作—青年期
十月懷胎—胎兒期 生長迅速—青春期
撫育後代—成年期 頤養天年—老年期
勤奮求學—學齡期
第四節 踏上健康之路
★★1、為了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應該怎樣做?
(1)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洗澡、不挖鼻孔)
(2)講究營養並注意飲食衛生(不暴飲暴食、不吸煙、不酗灑、合理安排每天進餐次數和時間)
(3)注意學習姿勢和用眼衛生(眼離書本一尺、胸離課桌一拳、注意採光和照明)
(4)加強體育鍛煉(游泳、跑步、踢球)
(5)保證充足的睡眠(小學生1-2年級10-11小時 3-6年級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5小時、成人7-9小時)
(6)不迷戀電腦(適當使用豐富業餘生活,並不是堅決遠離電腦,當能盡情玩網路游戲)
(7)科學用腦(★科學用腦五要素:課程交替、動靜結合、反復強化、勤於思考、適當休息)
★2、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體格發育增長顯著,20年間7---17歲兒童青少年身高增長量,男生為6.9厘米,女生為5.5厘米;體重增長更為迅猛,男生增長為6.6千克,女生增長為4.5千克。伴隨著身體素質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發育和性發育年齡也不斷提高。
3、學習姿勢和用眼衛生方面應注意哪些問題?
注意書寫姿勢,做到三個第一:胸離桌一拳、眼高書本一尺、握筆的手與筆尖一寸;注意正確的閱讀擺姿勢,閱讀一段時間後可以遠望或看綠色的東西,以減輕疲勞;堅持按時做眼保鍵操;注意書寫時採光與照明,不在強光或弱光下學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在行走時或行駛的車輛上看書。

第二單元 《遺傳與變異》
1、遺傳:子女和父母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徵,這種現象叫遺傳。
★2、遺傳和變異最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
★3、孟德爾是著名的遺傳學家,也是現代遺傳學之父。
4、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會打洞 就是遺傳現象。
5、變異:子代與父代之間,同一物種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不相似的特徵,這種現象叫變異。
5、生物除父母的結合會出現變異外,生物自身也會產生變異,有的變異對生物有害,有的變異對生物有益,有的變異對生物即無害也無益。
6、有關變異的諺語或俗語如:
一顆之果,有苦有甜;黃鼠狼生鼠輩,一代不如一代;一母之子,有愚有賢;龍生九子,個個不同;一豬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7、三葉草通常有三片葉子,但也有極少數是四片,這是因為變異現象。
★8、變異現象的兩種形式: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
遺傳的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是可遺傳的物質發生變化而引起的變異。如:高莖碗豆和矮莖碗豆播種出新苗。
可遺傳的變異:是在不同環境下產生的變異,其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如:用眼不當造成近視。
★9、袁隆平是我國著名水稻專家,他經過多年選育培育雜交水稻新品種,2001年2月,他榮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0、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遺傳物質發生變異,比如用X射線照射種子。科研人員利用人工變異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如:無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豬。
11、「豐田十號「的玉米種子種植出來的玉米都是穗suì大粒飽的,這是遺傳。
12、將種子帶回太空環境中,然後帶回地面是屬於人工變異培育。
13、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所以變異現象是普遍存在的,而遺傳是個別存在的(×)
14、生物的後代不會也不可能與祖先一樣(√)

第三單元 《進化》
第一節 消失的恐龍
★1、第一塊恐龍化石是1822年被人們發現的,發現並認識恐龍的是歐文。
★2、恐龍已經滅絕了,人們主要通過化石來了解恐龍。恐龍的模型、圖形和影片是根據化石復制出來的。
3、恐龍屬於爬行動物,它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前,恐龍是卵生的。
4、地球上大部分地區都曾有過恐龍的分布。
5、科學家推測:小鳥、鱷魚、蜥蜴可能是恐龍的後代,但大熊貓不可能是恐龍的後代。
6、恐龍的體型大小不一,有的有幾層樓那麼高,有的只有母雞大小。
7、會飛的恐龍如:翼龍,水裡游的恐龍:魚龍;吃肉的恐龍有霸王龍,吃植物的恐龍有梁龍。
第二節 恐龍告訴我們什麼
★1、化石是在地層岩石中保存幾百萬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殘骸)或(遺跡),如:骨骼、外殼、葉子、腳印等。
2、大自然中的化石如:恐龍化石、植物化石、三葉蟲化石、魚化石。
3、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地層比作一本書,那麼(化石)就是書頁中特殊的文字。
人們對各種化石以及生命進化感到困惑已有數百年
4、有些生物在地球已經不存在了如:恐龍、奇蝦、渡渡鳥。
5、現在一些生物與遠古的生物很相似,變化不太,我們稱為「活化石」如:大熊貓、銀杏、蟑螂、白鰭qí豚。
6、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魚類的化石在比較古老的地層中就出現了,而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則依次在越來越晚的地層中才出現。
7、化石的形成過程。(注意順序)
動物死亡→被沉積層包圍→礦物化→地殼運動→接近地表
8、腳印化石屬於遺跡化石; 三葉蟲化石屬於外殼化石,魚化石屬於殘骸化石。
9、現代人類通過發現奇蝦化石知道地球上曾有過奇蝦這種動物。
★10、科學家做出的解釋都是正確的(×)
11、所有的生物經過漫長的年代都會形成化石(×)
★12、現代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已經知道了恐龍滅絕的原因。(×)只是推測.
第三節 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1、達爾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生物學家之一,他出版了現代生物學的經典理論著作《物種起源》,他認為生物是由非生物發展起來的,現在的各種生物擁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經過遺傳、變異、自然選擇,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地發展著,進化著。達爾文的觀點已成為現代生物學的經典理論。
2、自然選擇:在生存竟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過程就是自然選擇 .
人工選擇:是在利用生物的過程中,人們為了獲得好處或利益而採取的選擇。自然選擇是客觀的,人工選擇是主觀的。
3、雲南澄江動物化石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絕大多數脊椎動物祖先的化石。
★4、雲南澄江生物群對達爾文的生物進化學說提出了挑戰。
5、極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圓的原因是減少熱量的流失,有利於在寒冷的環境中保暖。
6、動物的形態與動物生存環境有關。(√)
7、不類改變環境會影響生物的生存和發展。(√)
8、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認為生物的進化是一個長期緩慢漸進的過程。(√)
9、不同地層的化石代表動物是不同年代的。(√)
10、動物的血液不能形成化石。(√)
★11、不同年代地層之間的生物是沒有聯系的。(×)
12、隨著時間的推移,末來的生物將變得越來越少。(×)
★13、關於恐龍滅絕的各種假設都有一定的根據和道理,但對全球性的恐龍滅絕問題至今還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14、自然界在其進化和發展過程中有著許多的變化,為什麼有些生物從地球上永遠消逝了?
生物滅絕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生物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被自然淘汰,如恐龍;另一種是被人為消滅,如渡渡鳥。
15、「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含義是: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只有那些適合並主動適應周圍變化的生物才能在大自然中繼續生存,其他不能適應環境的生物將被淘汰。
第四單元《共同的家園》
第一節 尋找生物的家園
★1、藍色的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園。
2、一種生物願意長期生活在某個環境里是因為這個環境為它提供了生存、生長和繁殖所必須的食物、水、庇護所等條件。這樣的生活環境被稱為棲息地。
★3、同一棲息地上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為很好的朋友,有些卻可能成為敵人。
合作夥伴:小丑魚和(海葵)、蜜蜂和(花)、啄木鳥和(樹木)、鱷魚和(鱷鳥)、鳥和(果實)
敵對關系:熊吃魚、小鳥吃昆蟲、捕蠅草吃昆蟲
4、生物依賴(環境)生存,生物離不開合適的(環境)。
5、(森林)是小鳥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河流)是魚蝦的家,(大地)是植物的家……(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讓我們一起來愛護它!
6、企鵝生活在(南極冰雪中),獅子生活在(草原),海龜生活在(大海)。

第二節 有利於生存的本領

1、仙人掌的表面有許多刺,這是它的葉子,它把易散發水分的(葉子)長成細小的(針狀),以減少水分散發的面積;它的莖表面生(蠟質),可以減少水分蒸發;莖肥厚多汁,能(儲存水分)。
★2、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能在沙漠生存是因為它有抗捍、抗風沙的本領。蠍子也在沙漠生存。
3、駱駝腳掌(寬大)、腳墊(厚實),有利於在滾燙的沙漠行走;鼻孔可(關閉)、睫毛(粗長)可抵禦風沙;駝峰可貯存(水分)和(能量)等適應沙漠行走的特徵。
4、淺海里生活著一些小動物,有的透明,有的背部顏色深腹部顏色淺,這是適應海洋環境的結果,背部顏色淺可以使水面上的天敵難以發現。
5、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馬的身上的條紋有什麼作用?答:可以加強對自己的保護。斑馬的條紋可以讓它在草原上不易被敵人發現,以保護自己,免受更多的攻擊。
6、大雁隨著季節遷移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環境。
7、狐狸狡猾又奸詐,人類應該把它消滅光(×)
8、凶惡的野獸沒有夥伴(×)
9、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說的是食物鏈現象。
10、大象的耳朵是用來幫助它有效散熱的。(√)
第三節 有趣的食物鏈
★1、生物之間普遍存在一種「吃與被吃」關系,這種關系像鏈條一樣把一些生物緊密聯系起來,生物學家把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叫做食物鏈。
★2、食物鏈的源頭是(植物),終點是(兇猛的動物)。
3、大自然的清潔工-----分解者。
分解者:地球上有一類專門「吃」動植物的殘骸或廢棄的食物,同時還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質,它們有一個榮譽稱號----大自然的清潔工,即分解者。
★4、自然界中的生物種類很多,它們之間的取食關系也很復雜,因此,生物之間就在許多食物鏈。許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鏈構成一張復雜的食物網。通過食物網,就可以發現一種生物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充當什麼樣的角色。
5、構成食物鏈的群體: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生產者:自己製造食物,養料來自光合作用。如:玉米、枊樹、小麥、白菜、小草。
消費者:以其它食物為食。如:蜘蛛、老虎
分解者:如蔴菇、細菌、蚯蚓、黴菌。
6、「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描述的是各種動物之間的食物聯系。
7、食物鏈的營養主要來源於植物。
8、作為生產者的植物,其養料主要來自於光合作用。
9、食物鏈斷裂後,人們的生活不會受到影響。(×)

⑻ 求復習計劃,只有兩天時間,要求詳細,註:蘇教版六年級下冊

我已經考完了

⑼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復習重點

沒啊,全都是重點,因為都不知道什麼題目,所以說什麼知識都是重點

⑽ 如何復習6年級下冊的科學

我記得我在六年級的時候,科學就全靠背呀,竟然都背下來了,我就能考高分。小學的東西都很簡單,只要扎扎實實來一定能學好的。復習課文的話,把知識點過一遍就行了唄。我當時有個小冊子。我那上面全背下來就過了。

閱讀全文

與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