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語文必修四《竇娥冤》原文
第一折
(凈扮賽盧醫上,詩雲)行醫有斟酌,下葯依《本草》。死的醫不活,活的醫死了。自家姓盧,人道我一手好醫,都叫做賽盧醫。在這山陽縣南門開著生葯局。在城有個蔡婆婆,我問他借了十兩銀子,本利該還他二十兩;數次來討這銀子,我又無的還他。
若不來便罷,若來呵,我自有個主意!我且在這葯鋪中坐下,看有甚麼人來。(卜兒上,雲)老身蔡婆婆。我一向搬在山陽縣居住,盡也靜辦。自十三年前竇天章秀才留下端雲孩兒與我做兒媳婦,改了他小名,喚做竇娥。自成親之後,不上二年,不想我這孩兒害弱症死了。
媳婦兒守寡,又早三個年頭,服孝將除了也。我和媳婦兒說知,我往城外賽盧醫家索錢去也。(做行科,雲)葛過隅頭,轉過屋角,早來到他家門首。賽盧醫在家麼?(盧醫雲)婆婆,家裡來。(卜兒雲)我這兩個銀子長遠了,你還了我罷。
(盧醫雲)婆婆,我家裡無銀子,你跟我莊上去取銀子還你。(卜兒雲)我跟你去。(做行科)(盧醫雲)來到此處,東也無人,西也無人,這里不下手,等甚麼?我隨身帶的有繩子。兀那婆婆,誰喚你哩?(卜兒雲)在那裡?(做勒卜兒科。
孛老同副凈張驢兒沖上,賽盧醫慌走下。孛老救卜兒科)(張驢兒雲)爹,是個婆婆,爭些勒殺了。(孛老雲)兀那婆婆,你是那裡人氏?姓甚名誰了因甚著這個人將你勒死?(卜兒雲)老身姓蔡,在城人氏,止有個寡媳婦兒,相守過日。
因為賽盧醫少我二十兩銀子,今日與他取討;誰想他嫌我到無人去處,要勒死我;賴這銀於。若不是遇著老的和哥哥呵,那得老身性命來!(張驢兒雲)爹,你聽的他說麼?他家還有個媳婦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謝我。
不若你要這婆子,我要他媳婦兒,何等兩便?你和他說去。(孛老雲)兀那婆婆,你無丈夫,我無渾家,你肯與我做個老婆,意下如何?(卜兒雲)是何言語!待我回家,多備些錢鈔相謝。(張驢兒雲)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賽盧醫的繩子還在,我仍舊勒死了你罷。
(做拿繩科)(卜兒雲)哥哥,待我慢慢地尋思咱!(張驢兒雲)你尋思些甚麼?你隨我老子,我便要你媳婦兒。(卜兒背雲)我不依他,他又勒殺我。罷、罷、罷,你爺兒兩個,隨我到家中去來。(同下)(正旦上,雲)妾身姓竇,小字端雲,祖居楚州人氏。
我三歲上亡了母親,七歲上離了父親。俺父親將我嫁與蔡婆婆為兒媳婦,改名竇娥,至十七歲與夫成親。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歲也。
這南門外有個賽盧醫,他少俺婆婆銀子,本利該二十兩,數次索取不還。今日俺婆婆親自索取去了。竇娥也,你這命好苦也呵!(唱)
【仙呂】【點絳唇】滿腹閑愁,數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混江龍】則問那黃昏白晝,兩般兒忘餐廢寢幾時休?大都來昨宵夢里,和著這今日心頭。催人淚的是錦爛熳花枝橫綉闥,斷人腸的是剔團圝月色掛妝樓。長則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悶沉沉展不徹眉尖皺,越覺的情懷冗冗,心緒悠悠。
(雲)似這等憂愁,不知幾時是了也呵!(唱)
【油葫蘆】莫不是八字兒該載著一世憂?誰似我無盡頭!須知道人心不似水長流。我從三歲母親身亡後,到七歲與父分離久。嫁的個同住人,他可又拔著短籌;撇的俺婆婦每都把空房守,端的個有誰問,有誰瞅?
【天下樂】莫不是前世里燒香不到頭,今也波生招禍尤?勸今人早將來世修。我將這婆侍養,我將這服孝守,我言詞須應口。
(雲)婆婆索錢去了,怎生這早晚不見回來?(卜兒同孛老、張驢兒上)(卜兒雲)你爺兒兩個且在門首,等我先進去。(張驢兒雲)奶奶,你先進去,就說女婿在門首哩。(卜兒見正旦科)(正旦雲)奶奶回來了。你吃飯麼?(卜兒做哭科,雲)孩兒也,你教我怎生說波!(正旦唱)
【一半兒】為甚麼淚漫漫不住點兒流?莫不是為索債與人家惹爭斗?我這里連忙迎接慌問候,他那裡要說緣由。(卜兒雲)羞人答答的,教我怎生說波!(正旦唱)則見他一半兒徘徊一半兒丑。
(雲)婆婆,你為甚麼煩惱啼哭那?(卜兒雲)我問賽盧醫討銀子去,他賺我到無人去處,行起凶來,要勒死我。虧了一個張老並他兒子張驢兒,救得我性命。那張老就要我招他做丈夫,因這等煩惱。
(正旦雲)婆婆,這個怕不中麼!你再尋思咱:俺家裡又不是沒有飯吃,沒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錢債,被人催逼不過;況你年紀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卜兒雲)孩兒也,你說的豈不是!但是我的性命全虧他這爺兒兩個救的。
我也曾說道:待我到家,多將些錢物酬謝你救命之恩。不知他怎生知道我家裡有個媳婦兒,道我婆媳婦又沒老公,他爺兒兩個又沒老婆,正是天緣天對。若不隨順他,依舊要勒死我。那時節我就慌張了,莫說自己許了他,連你也許了他。兒也,這也是出於無奈。(正旦雲)婆婆,你聽我說波。(唱)
【後庭花】避凶神要擇好日頭,拜家堂要將香火修。梳著個霜雪般白鬏髻,怎將這雲霞般錦帕兜?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萬事休!舊恩愛一筆勾,新夫妻兩意投,枉教人笑破口!
(卜兒雲)我的性命都是他爺兒兩個救的,事到如今,也顧不得別人笑話了。(正旦唱)
【青哥兒】你雖然是得他、得他營救,須不是筍條、筍條年幼,剗的便巧畫蛾眉成配偶?想當初你夫主遺留,替你圖謀,置下田疇,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滿望你鰥寡孤獨,無捱無靠,母子每到白頭。公公也,則落得乾生受!
(卜兒雲)孩兒也,他如今只待過門。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正旦唱)
【寄生草】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細細愁:愁則愁興闌珊咽不下交歡酒,愁則愁眼昏騰扭不上同心扣,愁則愁意朦朧睡不穩芙蓉褥。你待要笙歌引至畫堂前,我道這姻緣敢落在他人後。
(卜兒雲)孩兒也,再不要說我了。他爺兒兩個都在門首等候,事已至此,不若連你也招了女婿罷!(正旦雲)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並然不要女婿。(卜兒雲)那個是要女婿的?爭奈他爺兒兩個自家捱過門來,教我如何是好?(張驢兒雲)我們今日招過門去也。
帽兒光光,今日做個新郎;袖兒窄窄,今日做個嬌客。好女婿,好女婿,不枉了,不枉了。(同孛老入拜科)(正旦做不禮科,雲)兀那廝,靠後!(唱)
【賺煞】我想這婦人每休信那男兒口。婆婆也,怕沒的貞心兒自守,到今日招著個村老子,領著個半死囚。(張驢兒做嘴臉料,雲)你看我爺兒兩個這等身段,盡也選得女婿過,你不要錯過了好時辰,我和你早些兒拜堂罷。
(正旦不禮科,唱)則被你坑殺人燕侶鶯儔。婆婆也,你豈不知羞!俺公公撞府沖州,掙扎的銅斗兒家緣百事有。想著俺公公置就,怎忍教張驢兒情受?(張驢兒做扯正旦拜科,正旦推跌科,唱)兀的不是俺沒丈夫的婦女下場頭!(下)(卜兒雲)你老人家不要惱躁。
難道你有活命之恩,我豈不思量報你?只是我那媳婦兒氣性最不好惹的,既是他不肯招你兒子,教我怎好招你老人家?我如今拼的好酒好飯,養你爺兒兩個在家,待我慢慢的勸化俺媳婦兒。待他有個回心轉意,再作區處。
(張驢兒雲)這歪刺骨!便是黃花女兒,剛剛扯的一把,也不消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干罷!就當面賭個誓與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詞雲)美婦人我見過萬千向外,不似這小妮子生得十分憊賴。
我救了你老性命死里重生,怎割捨得不肯把肉身陪待?(同下)
第二折
(賽盧醫上,詩雲)小子太醫出身,也不知道醫死多人。何嘗怕人告發,關了一日店門?在城有個蔡家婆子,剛少的他二十兩花銀,屢屢親來索取,爭些捻斷脊筋。
也是我一時智短,將他賺到荒村,撞見兩個不識姓名男子,一聲嚷道:"浪盪乾坤,怎敢行兄撒潑,擅自勒死平民!"嚇得我丟了繩索,放開腳步飛奔。雖然一夜無事,終覺失精落魂;方知人命關天關地,如何看做壁上灰塵?從今改過行業,要得滅罪修因。
將以前醫死的性命,一個個都與他一卷超度的經文。小子賽盧醫的便是。只為要賴蔡婆婆二十兩銀子,賺他到荒僻去處,正待勒死他,誰想遇見兩個漢子,救了他去。若是再來討債時節,教我怎生見他?常言道的好:"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喜得我是孤身,又無家小連累;不若收拾了細軟行李,打個包兒,悄悄的躲到別處,另做營生,豈不乾凈!(張驢兒上,雲)自家張驢兒。可奈那竇娥百般的不肯隨順我;如今那老婆子害病,我討服毒葯與他吃了,葯死那老婆子,這小妮子好歹做我的老婆。
(做行科,雲)且住,城裡人耳目廣,口舌多,倘見我討毒葯,可不嚷出事來?我前日看見南門外有個葯鋪,此處冷靜,正好討葯。(做到科,叫雲)太醫哥哥,我來討葯的。(賽盧醫雲)你討甚麼葯?(張驢兒雲)我討服毒葯。
(賽盧醫雲)誰敢合毒葯與你?這廝好大膽也!(張驢兒雲)你真個不肯與我葯麼?(賽盧醫雲)我不與你,你就怎地我?(張驢兒做拖盧雲)好呀,前日謀死蔡婆婆的不是你來!你說我不認的你哩,我拖你見官去!
(賽盧醫做慌科,雲)大哥,你放我,有葯,有葯。(做與葯科,張驢兒雲)既然有了葯,且饒你罷。正是:"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下)
(賽盧醫雲)可不晦氣!剛剛討葯的這人,就是救那婆子的。我今日與了他這服毒葯去了,以後事發,越越要連累我。趁早幾兒關上葯鋪,到涿州賣老鼠葯去也。
(下)(卜兒上,做病伏幾科)(孛老同張驢兒上,雲)老漢自到蔡婆婆家來,本望做個接腳,卻被他媳婦堅執不從。那婆婆一向收留俺爺兒兩個在家同住,只說"好事不在忙",等慢慢里勸轉他媳婦;誰想那婆婆又害起病來。
孩兒,你可曾算我兩個的八字,紅鸞天喜幾時到命哩?(張驢兒雲)要看甚麼天喜到命!只賭本事,做得去,自去做。(孛老雲)孩兒也,蔡婆婆害病好幾日了,我與你去問病波。(做見卜兒問科,雲)婆婆,你今日病體如何?(卜兒雲)我身子十分不快哩。
(孛老雲)你可想些甚麼吃?(卜兒雲)我思量些羊肚兒湯吃。
(孛老雲)孩兒,你對竇娥說,做些羊肚兒湯與婆婆吃。(張驢兒向古門雲)竇娥,婆婆想羊肚兒湯吃,快安排將來。(正旦持湯上,雲)妾身竇娥是也。有俺婆婆不快,想羊肚湯吃,我親自安排了與婆婆吃去。
婆婆也,我這寡婦人家,凡事也要避些嫌疑,怎好收留那張驢兒父子兩個?非親非眷的,一家兒同住,豈不惹外人談議?婆婆也,你莫要背地裡許了他親事,連我也累做不清不潔的。我想這婦人心,好難保也呵!(唱)
【南呂】【一枝花】他則待一生鴛帳眠,那裡肯半夜空房睡;他本是張郎婦,又做了李郎妻。有一等婦女每相隨,並不說家克計,則打聽些閑是非;說一會不明白打風的機關,使了些調虛囂撈龍的見識。
【梁州第七】這一個似卓氏般當壚滌器,這一個似孟光般舉案齊眉,說的來藏頭蓋腳多伶俐!道著難曉,做出才知。舊恩忘卻,新愛偏宜;墳頭上土脈猶濕,架兒上又換新衣。
那裡有奔喪處哭倒長城?那裡有浣紗時甘投大水?那裡有上山來便化頑石?可悲,可恥!婦人家直恁的無仁義。多淫奔,少志氣,虧殺前人在那裡,更休說百步相隨。
(雲)婆婆,羊肚兒湯做成了,你吃些兒波。(張驢兒雲)等我拿去。(做接嘗科,雲)這裡面少些鹽醋,你去取來。(正旦下)(張驢兒放葯科)(正旦上,雲)這不是鹽醋!(張驢兒雲)你傾下些。(正旦唱)
【隔尾】你說道少鹽欠醋無滋味,加料添椒才脆美。但願娘親早痊濟,飲羹湯一杯,勝甘露灌體,得一個身子平安倒大來喜。
(孛老雲)孩兒,羊肚湯有了不曾?(張驢兒雲)湯有了,你拿過去。(孛老將湯雲)婆婆,你吃些湯兒。(卜兒雲)有累你。(做嘔科,雲)我如今打嘔,不要這湯吃了,你老人家吃罷。
(孛老雲)這湯特做來與你吃的,便不要吃,也吃一口兒。(卜兒雲)我不吃了,你老人家請吃。(孛老吃科)(正旦唱)
【賀新郎】一個道你請吃,一個道婆先吃,這言語聽也難聽,我可是氣也不氣!想他家與咱家有甚的親和戚?怎不記舊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縱千隨?婆婆也,你莫不為"黃金浮世寶,白發故人稀",因此上把舊恩情,全不比新知契?
則待要百年同墓穴,那裡肯千里送寒衣?(孛老雲)我吃下這湯去,怎覺昏昏沉沉的起來?(做倒科)(卜兒慌科,雲)你老人家放精細著,你掙扎著些兒。(做哭科,雲)兀的不是死了也!(正旦唱)【斗蝦蟆】空悲戚,沒理會,人生死,是輪回。
感著這般病疾,值著這般時勢,可是風寒暑濕,或是飢飽勞役,各人癥候自知。人命關天關地,別人怎生替得?壽數非干今世。相守三朝五夕,說甚一家一計?又無羊酒緞匹,又無花紅財禮;把手為活過日,撒手如同休棄。
不是竇娥忤逆,生怕旁人論議。不如聽咱勸你,認個自家晦氣,割捨的一具棺材停置,幾件布帛收拾,出了咱家門里,送入他家墳地。這不是你那從小兒年紀指腳的夫妻。我其實不關親,無半點忄西惶淚。
休得要心如醉,意似痴,便這等嗟嗟怨怨,哭哭啼啼。(張驢兒雲)好也蘿!你把我老子葯死了,更待干罷!(卜兒雲)孩兒,這事怎了也?(正旦雲)我有甚麼葯在那裡?都是他要鹽醋時,自家傾在湯兒里的。(唱)
【隔尾】這廝搬調咱老母收留你,自葯死親爺待要唬嚇誰?(張驢兒雲)我家的老子,倒說是我做兒子的葯死了,人也不信。(做叫科,雲)四鄰八舍聽著:竇娥葯殺我家老子哩!(卜兒雲)罷麼,你不要大驚小怪的,嚇殺我也!(張驢兒雲)你可怕麼?(卜兒雲)可知怕哩。
(張驢兒雲)你要饒麼?(卜兒雲)可知要饒哩。(張驢兒雲)你教竇娥隨順了我,叫我三聲嫡嫡親親的丈夫,我便饒了他。
(卜兒雲)孩兒也,你隨順了他罷。(正旦雲)婆婆,你怎說這般言語!(唱)我一馬難將兩鞍韝,想男兒在日曾兩年匹配,卻教我改嫁別人,其實做不得。
(張驢兒雲)竇娥,你葯殺了俺老子,你要官休?要私休?(正旦雲)怎生是官休?怎生是私休?(張驢兒雲)你要官休呵,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問!
你這等瘦弱身子,當不過拷打,怕你不招認葯死我老子的罪犯!你要私休呵,你早些與我做了老婆,倒也便宜了你。(正旦雲)我又不曾葯死你老子,情願和你見官去來。
(張驢兒拖正旦、卜兒下)(凈扮孤引祗候上,詩雲)我做官人勝別人,告狀來的要金銀。若是上司當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門。下官楚州太守桃杌是也。今早升廳坐衙,左右,喝攛廂。
(祗候么喝科)(張驢兒拖正旦、卜兒上,雲)告狀,告狀!(祗候雲)拿過來。(做跪見,孤亦跪科,雲)請起。(祗候雲)相公,他是告狀的,怎生跪著他?(孤雲)你不知道,但來告狀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祗候么喝科,孤雲)那個是原告?那個是被告?從實說來!(張驢兒雲)小人是原告張驢兒,告這媳婦兒,喚做竇娥,合毒葯下在羊肚湯兒里,葯死了俺的老子。
這個喚做蔡婆婆,就是俺的後母。望大人與小人做主咱!(孤雲)是那一個下的毒葯?(正旦雲)不幹小婦人事。(卜兒雲)也不幹老婦人事。
(張驢兒雲)也不幹我事。(孤雲)都不是,敢是我下的毒葯未?(正旦雲)我婆婆也不是他後母,他自姓張,我家姓蔡。我婆婆因為與賽盧醫索錢,被他賺到郊外,勒死我婆婆;卻得他爺兒兩個救了性命。
因此我婆婆收留他爺兒兩個在家,養膳終身,報他的恩德。誰知他兩個倒起不良之心,冒認婆婆做了接腳,要逼勒小婦人做他媳婦。小婦人元是有丈夫的,服孝未滿,堅執不從。適值我婆婆患病,著小婦人安排羊肚湯兒吃。
不知張驢兒那裡討得毒葯在身,接過湯來,只說少些鹽醋,支轉小婦人,暗地傾下毒葯。也是天幸,我婆婆忽然嘔吐,不要湯吃。讓與他老子吃;才吃的幾口便死了,與小婦人並無干涉。只望大人高抬明鏡,替小婦人做主咱!(唱)
【牧羊關】大人你明如鏡,清似水,照妾身肝膽虛實。那羹本五味俱全,除了外百事不知。他推道嘗滋味,吃下去便昏迷。不是妾訟庭上胡支對,大人也,卻教我平白地說甚的?
(張驢兒雲)大人詳情:他自姓蔡,我自姓張。他婆婆不招俺父親接腳,他養我父子兩個在家做甚麼?這媳婦兒年紀雖小,極是個賴骨頑皮,不怕打的。(孤雲)人是賤蟲,不打不招。左右,與我選大棍子打著!(祗候打正旦,三次噴水科)(正旦唱)
【罵玉郎】這無情棍棒教我捱不的。婆婆也,須是你自做下,怨他誰?勸普天下前婚後嫁婆娘每,都看取我這般傍州例。
【感皇恩】呀!是誰人唱叫揚疾,不由我不魄散魂飛。恰消停,才蘇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萬種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層皮。
【採茶歌】打的我肉都飛,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誰知!則我這小婦人毒葯來從何處也?天那,怎麼的覆盆不照太陽暉!
(孤雲)你招也不招?(正旦雲)委的不是小婦人下毒葯來。(孤雲)既然不是,你與我打那婆子!(正旦忙雲)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願我招了罷,是我葯死公公來。
(孤雲)既然招了,著他畫了伏狀,將枷來枷上,下在死囚牢里去。到來日判個"斬"字,押付市曹典刑。(卜兒哭科,雲)竇娥孩兒,這都是我送了你性命。兀的不痛殺我也!(正旦唱)
【黃鍾尾】我做了個銜冤負屈沒頭鬼,怎肯便放了你好包荒淫漏面賊!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爭到頭,競到底,到如今待怎的?情願認葯殺公公,與了招罪。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隨祗候押下)
(張驢兒做叩頭科,雲)謝青天老爺做主!明日殺了竇娥,才與小人的老子報的冤。(卜兒哭科,雲)明日市曹中殺竇娥孩兒也,兀的不痛煞我也!(孤雲)張驢兒、蔡婆婆,都取保狀,著隨衙聽侯。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同下)
(1)高中語文必修四蘇軾定風波原文擴展閱讀:
《感天動地竇娥冤》(簡稱《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刊行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
全劇四折,寫弱小寡婦竇娥,在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願一一實現。
這出戲展示了下層人民任人宰割,有苦無處訴的悲慘處境,控訴了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現實,生動刻畫出竇娥這個女性形象。該劇同時體現了關漢卿的語言風格,言言曲盡人情,字字當行本色。
時代背景
元朝時,為了滿足蒙古貴族窮奢極欲的生活和軍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結地方官吏,貪贓枉法,無所不為。在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下,各族勞動人民都過著悲慘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視的漢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數也數不清。
一些有正義感的讀書人,不滿官府的黑暗統治,便利用雜劇的形式來揭露官場的罪惡和社會不公平的現象,關漢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聽到的百姓悲慘的遭遇寫進他的劇本《感天動地竇娥冤》。
② 高中語文必修四,柳永詩兩首,辛棄疾詩兩首,和蘇軾詩兩首,求課文原文。
望海潮
東南形勝,江(或「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內, 參(cē容n)差(cī)十
望海潮
萬人家。雲樹繞堤(dī)沙,怒濤卷霜雪,天塹(qiàn)無涯。市列珠璣(jī),戶盈羅綺(qǐ),競豪奢(Shē)。
重湖疊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釣叟蓮娃。千騎(jì)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雨霖鈴
寒蟬凄切⑴,對長亭晚,驟雨初歇⑵。都門帳飲無緒⑶,留戀處,蘭舟催發⑷。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
噎⑸。念去去⑹,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⑺。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⑻?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⑼,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⑽,更與何人說?[1]
③ 《高中語文必修四》中《柳永詩兩首》的原文是什麼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④ 定風波蘇軾原文
《定風波》 蘇 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賞析:
此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朴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 ,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 ,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竹杖芒鞋輕勝馬 ,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 ,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在讀者面前 。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在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
《宋詞》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⑤ 求 人教版高中語文 必修四文言文 原文
http://www.pep.com.cn/gzyw/jszx/pg/dzkb/dsic/
上面這個網址關於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的課文都有,當然專文言文也都有,你自己屬去找一下吧
⑥ 高中語文必修四所有文言文原文加翻譯有哪些
必修四文言加翻譯如下:
1、廉頗是趙國優秀的將領;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換;秦王坐在章台宮接見藺相如;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藺相如料定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藺相如料定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違背信約,不把;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的禮儀;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覷,發出無可奈何的苦笑聲、
2、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交。現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上請罪,就能僥幸得到趙王赦免』。 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是可以出使的。?
3、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換我的璧,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他的要求。?趙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怎麼辦?藺相如說:秦王用城換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它不給趙國城,理虧的是秦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的請求而讓它負理虧的責。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願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趙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4、秦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藺相如於是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他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詐取和氏璧,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而且因為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不應該。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禮,親自拜送了國書。
5、這是為什麼,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現在我來到秦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里接見我,禮節顯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後又將它傳給妃嬪們看,以此來戲弄我。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藺相如拿著那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就要撞擊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並召喚負責的官吏察看地圖,指點著說要把從這里到那裡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
⑦ 高中語文必修四所有文言文原文加翻譯
我學習機上衣有你等等我給你照一下
⑧ 蘇軾的定風波原文和譯文
【標題】抄定風波
【作者】襲蘇軾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不必去理會那穿過樹林時打在葉子上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慢慢地走。竹杖和芒鞋輕捷地更勝過馬,怕什麼!一身蓑衣,足以在風雨中度過一生。
料峭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微微有些寒意,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信步歸去,對於風雨和天晴,我都無所謂。
⑨ 我想要,高中,必修四的文言文的原文。
必修四
(十五)季氏將伐顓臾《論語》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十六)寡人之於國也《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兵曳甲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污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如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十七)滕王閣序並詩(王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俯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相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未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十八)秋聲賦(歐陽修)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十九)陳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獨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葯,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以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二十)項脊軒志(歸有光)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予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予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 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卧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二十一)報任安書(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請略陳固陋。闕久然不報,幸勿為過。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發、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勉勵也。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故士有畫地為牢,勢可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箠,幽於圜牆之中,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何者?積威約之勢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曷足貴乎?且西伯,伯也,拘於羑里;李斯,相也,具於五刑;淮陰,王也,受械於陳;彭越、張敖,南鄉稱孤,系獄抵罪;絳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於請室;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季布為朱家鉗奴;灌夫受辱於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將相,聲聞鄰國,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至於鞭箠之間,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
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於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仆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之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瑑,曼辭以自飾,無益,於俗不信,適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書不能悉意,故略陳固陋。謹再拜。
(二十二)漁父《楚辭》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二十三)逍遙游(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二十四)蘭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本文摘自《網路文庫》原文帶每篇文章的全部翻譯。根據您的要求,我刪去了必修四的所有翻譯。保留了原文部分。)
⑩ 高一語文必修四蘇武牧羊原文
蘇武牧羊》翻譯(高中語文讀本)
蘇武字子卿,年輕時憑著父親的職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從,並逐漸被提升為掌管皇帝鞍馬鷹犬射獵工具的官。當時漢朝廷不斷討伐匈奴,多次互派使節彼此暗中偵察。匈奴扣留了漢使節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批人。匈奴使節前來,漢朝庭也扣留他們以相抵。公元前100年,且鞮剛剛立為單於,唯恐受到漢的襲擊,於是說:「漢皇帝,是我的長輩。」全部送還了漢廷使節路充國等人。漢武帝贊許他這種通曉情理的做法,於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於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屬官常惠等,加上招募來的士卒、偵察人員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裡,擺列財物贈給單於。單於越發傲慢,不是漢所期望的那樣。
單於正要派使者護送蘇武等人歸漢,適逢緱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內部謀反。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與昆邪王一起降漢,後來又跟隨浞野侯趙破奴重新陷胡地,在衛律統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於的母親閼氏歸漢。正好碰上蘇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漢的時候,一向與副使張勝有交往,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天子很怨恨衛律,我虞常能為漢廷埋伏弩弓將他射死。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受到漢廷的照顧。」張勝許諾了他,把財物送給了虞常。
一個多月後,單於外出打獵,只有閼氏和單於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餘人將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們的計劃報告了閼氏及其子弟。單於子弟發兵與他們交戰,緱王等都戰死;虞常被活捉。單於派衛律審處這一案件。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便把事情經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因此想自殺。張勝、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張勝。單於大怒,召集許多貴族前來商議,想殺掉漢使者。左伊秩訾說:「假如是謀殺單於,又用什麼更嚴的刑法呢?應當都叫他們投降。」
單於派衛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常惠說:「喪失氣節、玷辱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麼臉面回到漢廷去呢!」說著拔出佩帶的刀自刎,衛律大吃一驚,自己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生。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燃微火,然後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輕輕地敲打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著,用車子把蘇武拉回營帳。單於欽佩蘇武的節操,早晚派人探望、詢問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禁起來。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於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劍斬虞常後,衛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於親近的大臣,應當處死。單於招降的人,赦免他們的罪。」舉劍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應該連坐到你。」蘇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予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麼談得上連坐?」衛律又舉劍對准蘇武,蘇武巋然不動。衛律說:「蘇君!我衛律以前背棄漢廷,歸順匈奴,幸運地受到單於的大恩,賜我爵號,讓我稱王;擁有奴隸數萬、馬和其他牲畜滿山,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這樣。白白地用身體給草地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毫無反應。衛律說:「你順著我而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安排,以後再想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蘇武痛罵衛律說:「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兒子,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皇上、拋棄親人,在異族那裡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麼要見你!況且單於信任你,讓你決定別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漢皇帝和匈奴單於二主相鬥,旁觀兩國的災禍和損失!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漢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滅亡的災禍,將從我開始了!」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一共過了五、六年,單於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獵。蘇武會編結打獵的網,矯正弓弩,於靬王頗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品。三年多過後,於靬王得病,賜給蘇武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圓頂的氈帳篷。王死後,他的部下也都遷離。這年冬天,丁令人盜去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又陷入窮困。
漢昭帝登位,幾年後,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廷尋求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死。後來漢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見到了漢使,原原本本地述說了幾年來在匈奴的情況。告訴漢使者要他對單於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漢使者萬分高興,按照常惠所教的話去責問單於。單於看著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著。」
單於召集蘇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經投降和死亡的,總共跟隨蘇武回來的有九人。 蘇武於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長安。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胡須頭發全都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