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在哪可以備課

初中語文在哪可以備課

發布時間:2021-02-15 13:42:27

A. 談談初中語文備課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語文教學中常見這樣的情況:辛辛苦苦准備了一堂課,滿腔熱忱進課堂,但學生聽課時卻提不起精神,甚至有厭倦感。備課時花了大氣力,應該是種瓜能得瓜,種豆能得豆,為什麼在實際教學中卻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呢?其中原因很多,但最為重要的可能是教師備課時沒能真正吃透教材,吃透學生,對所教的內容、所採用的方法等心中無譜,取捨不當,實際教學時自然就會無的放矢、效果不佳了。為此,我結合自己的從教實踐淺談怎樣做好初中語文備課。其一、怎樣備課。首先要明確教什麼,達到怎樣的目的。《語文課程標准》是語文教學的准繩,其中規定的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要落實到各冊教材、各個單元及各篇課文之中。每篇課文要教給學生什麼,須認真仔細地推敲。任何體裁的課文都是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統一體,從語文知識的傳授到語文能力的培養,可教的東西很多,教師備課時要勤加鑽研,盡量做到全面透徹地理解課文。但要注意,千萬不能把自己的鑽研所得傾囊相授給學生,應有盡有,西瓜芝麻一把抓,課不然是模糊一片,重點消失,學生難以掌握。每篇課文的教學,每堂課的教學,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教學內容應根據教學目的作一番認真的剪裁、取捨,要確定重點,突出重點,把握難點,分解疏導。如魯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可教的內容、寫法、語言十分豐富,但放在初中教,重點在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線索,對一些關鍵句子的深意能理解和感悟,至於怎樣選材、怎樣剪裁、語言的風格等等,就不作探討了。有所為,才能有所不為,語文教師在備課時要有自己的判斷取捨。一個單元,一篇課文取什麼,舍什麼,教師不能主觀臆斷,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來作決斷。教材特點不是一般性的說說,而是要深入研究,掌握它不同於類似文體、類似題材的個性。學生已經掌握哪些語文基礎知識,語文能力具備得如何,教師心中要有底。在同一水平上重復教學,學生是絕對不歡迎的。比如景物描寫,從小學到初中,如果只是一般化地教,說要抓住特點,要仔細觀察,學生就味同嚼蠟。如果深入研究,找出景物描寫的個性——如有的是勾勒,氣氛悲涼;有的是工筆細描,細膩入微;有的是油畫,光感、質感清晰,等等,學生就會興奮,感到求知的愉快。教師不能被教材牽著鼻子走。在備課時要弄清文本的來龍去脈,深究底里。准確深入的掌握教材,目的不在於教學時循著文章的寫作思路走,亦步亦趨,而是要根據所制定的 教學目的進行創造性的設計。要明白:教材要拿來為我所用,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方法,啟發、引導、組織學生開展語文活動。教有法而無定法。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可以匠心獨運,但前提必須建立在把握教材個性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不能憑主觀想像,違背語文教學規律,要把實際效果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搞形式,或異想天開。第一、從宏觀到微觀——系統備課的幾種方法所謂由宏觀到微觀,就是教師備課從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細」。所謂「由大到小」是指備課的范圍,要按照全冊教材→單元教材→課時教材的程序來備課。「由粗到細」是指備課的深度,即教師對所教課程,要反復推敲,深入鑽研。宏觀備課有方向性、計劃性、超前性,是微觀備課的指南。而微觀備課是對每一課時,從知識到方法的逐一設計,是對宏觀備課的具體落實。從宏觀到微觀,教師備課應掌握以下幾種方法。1、常年備課。也就說教師備課不能局限課前的幾個小時,他應包括教師平時的對現實生活素材的留心地觀察,包括教師對各種教學資料的積累。這就是說的常年備課。2、學期備課。學期備課是指教師在課程標准指導下對整冊書的鑽研,學期備課可粗一些。學期備課後可編出《學期教學進度計劃表》.3、單元備課。單元備課是在一個單元或一個課題的教學之前進行備課,單元備課擬出單元的教學計劃.4、課時備課。課時備課是根據單元明確的教學目的、任務、要求、重點、難點及其相應教學方法,進一步從每節課的實際出發,認真研究和解決單元備課各項計劃的具體落實。5、課前復案。這是在上課前教師對教案內容再揣摩構思,默記熟練的過程。6、課後備課(課後反思)。這是教者課後回顧,反思總結的過程,可以寫教學後記。第二、從感性到理性——課時備課的三個階段課時備課就是以課時為單位、設計出具體的教學方案。顯然,要完成單元的學期的教學任務就是要靠每一個課時教學計劃逐一落實。所以課時備課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全單元和全學期教學任務的完成的好與壞。那麼,怎樣才能搞好課時備課呢?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劃分為:吸納(收集備課信息)——構思(設計教學方案)——輸出(編寫教案)三個階段,分三個步驟來操作。通常教師備課之初不應急於編寫教案。一要認真學習課程標准、鑽研教材、翻閱教學參考資料,深入了解學生。努力從方方面面搜集吸納備課信息。因為理性認識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備課信息吸納的愈多,愈有助於對備課內容和方法的理性認識,愈有助於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二是對備課信息進行構思加工,設計教學方案,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敢於大膽地對教材進行處理,以便以簡駕繁,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三是編寫教案。教案編寫應詳略得當,言簡意賅有操作性。一份好教案總是反復修改得以完善的。當然,以上三個階段的劃分是相對的,不是截然分開的。如吸納備課信息中有對信息的加工,在加工信息中也常會伴隨著對備課信息的吸納。尤其是在編寫教案過程中,有時既是設計教學方案的信息的加工,又是信息輸出的物化過程。不過,教師按三個步驟三個階段來考慮備課將會更有效提高備課的層次和質量。第三、從網路到課堂——知識信息的取捨過濾網路世界中繽紛蕪雜的信息就像「三千弱水」,如何備課,重點就是在這「三千弱水」中,「取哪一瓢」給學生「飲」的問題。 學生們雖然通過網路搜索與瀏覽,可以獲得和教師相同的信息,但他們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展開閱讀,並且也缺乏在這眾多信息源中及時捕捉住那些最具導向意義的主流信息的能力。因此,這項提前閱讀、合理篩選、優質供給的任務,就成了教師備課的首要任務。那麼,哪一瓢「弱水」,才是學生最需要「飲」的呢?最能適應學生的知識積累需要、能力培養需要和身心發展需要的就是教師備課中需要准備的那「一瓢」。從知識積累的需要出發,網路環境下的備課,勢必要摒棄那些單純識記類的簡單信息,而代之以 「路標」性的信息資源。網路時代的課堂教學,將是由未知走向已知,由已知走向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未知,由知識走向能力、由現象走向思考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讀,就如同知識旅程中的無數的岔路,每個岔路都通向著不同的目的地。備課的作用,就是要在這旅途的每一個岔道口處設置一個有價值的路標,然後用這路標引領著學生沿著教師提供的最有價值的那條路繼續行走下去。只有如此,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信息利用的最大化,才能在此後的教學中辨偽去妄、直達目標。從能力培養需要出發,網路環境下的備課,勢必要依照欣賞思維發展的需求,適當提供用作比較、拓展、批判的信息,這是備課中必須要取的「一瓢水」。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置於學生的理解力所能夠達到的程度,過分艱深或過分淺易都沒有價值。因此,備課中,精心挑選這些材料,十分重要。從身心發展需要出發,網路環境下的備課,要求教師必須要能夠吃透文本,解讀文本的深義。這就迫使教師在備課中要在閱讀借鑒他人的同時,在信息資源中納入自己的價值取捨。也就是說,教師對於各種信息的把握,不僅要「廣積糧」,還要「深挖洞」。並把「深挖洞」之所得,轉換成淺易的、形象的、可感知的材料,教師「深入淺出」,才能學生「淺入深得」。 其二、備課還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一、備教材——做到五個弄清。課本,課本,一課之本。實踐證明:大凡成功的教學都與教師深刻理解和恰當處理教材有關。為此教師在課時備課時,必須要認真鑽研教材。1.弄清《課程標准》精神。各科的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它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2.弄清教材體系。教師要通過研讀教材,明確本學科教學任務,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及編寫意圖,透徹理解教材的精神實質、內在聯系、縱向關系及廣度深度。最終明確教學的目的和要求。3.弄清教學重點、難點。我們知道,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類知識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內容,這就構成了課堂教學的重點;也有一些學生難懂、費解和不易掌握的內容,這就構成課堂教學的難點,教師備課時就要找出這些重點和難點。例如有一位老師說:「每個假期我總把課文通讀二至三遍,了解重點難點。備重點時,我要反復細細體味,記下許多零散筆記,然後歸納總結,再去琢磨教法。有時,一課書在我頭腦中孕育許多天,設計多種教案,我總是要反復推敲才定下教案。」這種精神是很值得學習的。教學難點與教學重點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重點是對教材而言的,是知識的關節點,在知識結構中起著紐帶作用。它具有基礎性、規律性、全局性,因而占教材知識總量的比例較大。教學難點是對學生而言的,多數處在教學重點之中,少數處於教學重點之外,它們占教材知識總量比例較少。教學重點容易被確定,而教學難點不易被發現。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把重點與難點混淆起來。教學難點具有有限性、差異性、局部性的特點。4.弄清教材特點。教師在研讀教材時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點。如小學數學有的內容偏重於數量關系的分析;有的內容偏重於演算;有的內容則偏重於聯系實際等等。從中學語文來看,對記敘文的分析,要從人物事件入手,挖掘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散文則要抓住境和意的血緣文脈,洞察作者心頭的感情;而議論文則要抓住事與理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找出作者的論點及其論證方法。由於教材的特點不同,選擇的教法就不同。教材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教法的選擇。教師在研讀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點則有助於有的放矢地去選擇恰當的方法。5.弄清教材疑點。所謂疑點,就是課堂上學生混淆不清,容易誤解且產生疑惑的地方。語文的同音字、形近字,如「胄」字,胄與胃的不同這就是疑點;數學的除法性質、分數性質和分式性質,除數和被除數、分母和分子同乘或同除一個數,其大小不變,這個數必須強調「零除外」等。教師在備課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慮學生可能在哪些問題上質疑,以便給以釋疑解惑。二、備學生——做到六個了解。教師在課堂上講什麼當然是重要的,然而學生想的是什麼更是千百倍重要。一位老師就有這樣的體會: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辛辛苦苦地備了課,教案寫得詳,課講得細,可學生聽了感煩生怨。這是怎麼回事呢?一了解,是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從這位教師的體會可以看到,教師要上好課既鑽研教材,又必須去了解學生,掌握學牛的學習情況,做到目中有人。否則,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態度、需要等情況若明若暗,一無所知。即使教材備得滾瓜爛熟,也容易因為脫離學生實際,而造成教學的失敗。教師備學生應做到以下六個了解。1.了解班級基本情況。教學班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教師應該對班級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級的學生構成、特點、風氣、智能結構、學習情況、學習興趣,以及多數學生對自己教學所持的態度,班級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班級中各正式閉體和非正式團體的構成等。2.了解學生個體自然情況。一個班級是由每一個學生個體組成的。教師要對全班學生做到了解,還應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體自然情況。個體自然情況包括:學生姓名、年齡、視力、聽力、身體狀況,同學和老師關系,家庭教育環境等。3.了解學生學習基礎。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包括班級的整體的學習基礎,學生個人的學習基礎。優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講授新課前,教師又要了解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1.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的准備知識;2.新課可能產生的困難和障礙;3.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4.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意見。教學的科學與藝術,既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又體現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要經常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方式方法的意見。要了解學生對哪些方法適應,哪些方法不適應,喜歡什麼樣的方法,不喜歡什麼樣的方法等。5.了解學生個性品質差異。個性品質包括學生的觀察山、記憶山、想像山、思維力等智力因素,還包括學生的動機、興趣、能力、氣質、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學生是有很大個性差異的:教師要從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力式來了解學生興趣愛好、氣質類型、性格特點、智力差異,從而為因材施教提供依據。6.了解學生的變化與進步。要全面准確地了解學生,教師不僅要從靜態上了解學生,還要從動態上了解學生;即及時了解學生的變化和進步。例如學習情緒、學習積極性的變化,組織紀律、興趣愛好的變化,作業情況、課堂表現等:還了解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表揚產生的變化,同學之間鬧糾紛吵架後的變化,在家裡受到叱責或打罵後的情緒變化,考試成績下降後的情緒變化等,針對這些變化,教師要及時了解和發現,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尤其在教學中,教師特別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地強化引導,使之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產生鞏固自己成績的力量和繼續前進的願望。三、備資料——掌握四項原則。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根本,教師必須吃透,但是,如果教師上課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這勢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樣,讓學生感到一點油、鹽、醬、醋的味道也沒有。怎樣才能把課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教學參考資料的學習吸收,生活經驗的觀察積累。給教材「添油」」加醋」,讓教學內容豐富起來,這就會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合理取捨,死課活教。那麼教師怎樣去學習和吸收各種教學資料呢?應掌握這樣幾項原則。1.博覽精選,厚積薄發。作為語文教師應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不僅要精通本學科的知識,同時對教育學、心理學、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識都略知一些。2.消化吸收,貴在創新。對學習積累的各種教學資料要科學取捨,不能機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賓奪主,重在消化吸收,貴在創新運用。如對教學參考書不能照搬,而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礎上去發揮,去創造。3.凡引入教學內的資料中的觀點和事例必須科學可靠,要避免錯誤。4.引入教學的資料應盡可能是新鮮的,要避免陳糠爛穀子。四、備教法——掌握教改動態。備教學方法是教師備課的又一項重要任務。什麼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採取的一種活動方式。教學方法具有多層次、多形式。但總體上可分為單一性和綜合性兩大類。1.單一性教學方法。單一性教學方法是狹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問、或用演示、或讓學生自學、討論、練習等單一活動的方法所進行的教學。2.綜合性教學方法。這是一種廣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把教學原則、教學形式,課堂結構,教學手段,單一的教學方法等都包括在內.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如魏書生創造的「定向→自學→時論→設疑→自測→自結」六步教學法。上海育才中學總結的「讀讀、議議、練練、講講?」教學法等都屬於綜合性教學法,教師備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中應重點學習掌握教學改革中優秀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創造出來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多半是綜合性教學方法。五、備學法---掌握學法指導內容與方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僅讓學生「學」,而且要讓學生「愛學」「會學」,這是當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教師備學法指導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一)學法指導的內容。通常教師指導學法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1、制訂學習計劃的方法(確定學習目標,分配學習時間,選擇學習方法)2、五環節常規學習方法(預習方法、聽課方法、復習方法、作業方法、小結方法)3、學科學習方法(以各科教師特點為內容的學習方法。如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習數學的方法,學習外語的方法等)(二)學法指導的原則。教師的學法指導要想卓有成效應遵從以下幾項原則: (1)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而重在引導點悟) (2)體現針對性(不主觀臆想,掌握學情,有的放矢) (3)體現操作性(不繁瑣籠統抽象,操作方法具體明確) (4)體現差異性(不搞一刀切,區分對象分類指導) (5)體現鞏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復強化,長期訓練)(三)學法指導方法。學法指導應體現多層次多形式;通常有這樣幾種形式。 (l)滲透指導。這是教師在課堂上見縫插針,隨時滲透。 (2)講授指導。這是開設學法指導課,向學生直接講授學法知識。 (3)交流指導。這是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學習經驗,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4)點撥指導。這是學生在學習迷茫時,教師給以恰當點撥提示。(5)示範指導。有些方法僅靠教師講解是不夠的,必要時教師要做示範,讓學生效仿。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安排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最忌諱把課堂變成教師演講的講台,學生無須動腦筋,無事可做,處於被動狀態,學習潛能受到抑制,就不可能精神振奮的學。 語言不是無情物,詩和文都是情鑄成的。教師備課時要深味文中情意,受熏陶感染,有真切體會。文字不是無生命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能給人以啟示、以鼓舞、以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教師先被文本感動,領悟、品味文中深邃的思想、精闢的見解、高尚的情操,才能帶著感情教,領著學生閱讀、思考、咀嚼、體會,學生心田得到滋潤,主動學習語文的勁頭就會倍增。 學習是十分艱苦的事,尤其是語文學習,不可能立竿見影,靠的是持之以恆的日積月累。因此,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十分必要。青少年學生好奇、好勝,對新異的刺激物特別有興趣,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心理特點,千方百計的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要精心安排整堂課的總體布局,每個教學環節的內容;要精心設計導入課文的語言以知識吸引學生,尋找探討問題的切入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訓練語文能力。同樣的內容,不同的組織,不同的設計,效果會大相徑庭。心中有學生,處處從學生的學考慮,就會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備課,在某種意義上和作文一樣。詳細解讀文本以後,要確定教學的方向,然後把細讀中呈現出來的的琳琅滿目的素材依據確定的中心進行取捨。與主題相關聯的留下,相距較遠的舍棄。教師在備課中只有敢於取捨、善於取捨才能讓教學不至於成為一棵掛滿鈴鐺的聖誕樹,體態臃腫不堪。也才能達到線條明晰,結構干靜,簡約而豐滿的境界。

B. 初中語文如何備課的好呢

1、教學目的要明確
教師在備課或授課之前,應當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本節課將引導學生做什麼?應該達到怎樣的預期效果,這就需要研究教材,確定適合本班學生學習狀況的目標,如情感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德育目標等,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和對教材本身的研究來確定,需要強調的是確立目標一定要於課堂教學相一致,這樣才算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重難點要突出
要確定重難點,首先教師要仔細揣測編者編排教材的用意;其次,教師應根據

C. 初中語文備課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一、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往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因而備課的重點往往放在知識的習得,技能的訓練上。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我認為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麼,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等。總之,要從學生的發展著眼,真正在備課的每一環節都想著學生的發展,想著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那麼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在真情的涌動下,回歸教育的真實,回歸生命發展的自然。二、解讀並超越教材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這說明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鑽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鑽研、解讀和思考,否則,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師就只是充當教科書的「傳聲筒」、知識的「販賣者」角色,而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難將課上出新意和深意。長此以往,教師的思想必然僵化,學生必然厭學。另一方面,教師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聖陶語)。既然是例子,說明教材並非是教學的全部,教師要擯棄那種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義,靈活變通教材中與學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滯後於學生發展的內容,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總之,教師在備課時,既要鑽進教材之中仰視解讀,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審視並超越教材。只有這樣,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主人,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三、設計彈性化教學方案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強調課堂教學的生成並不是說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僵式地展開教學,而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有教學方案的設計,還要在教學方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但目標不僅僅局限於認知,還應該涉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其他維度;目標要有彈性,要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堅持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教學設計重全程關聯式策劃,重從何處開始,如何推進,怎樣轉折等。這樣的設計,較以往精細的提問、預定的標准答案,寫下教師上課的每一句話,計算好教學過程每一環節所需時間的教學方案來說,留下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和可變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和可變性,才使教學貼近每一個學生的實際,使師生積極互動,發揮出創造性來。

D. 如何教好初中語文,我需要從哪些方面准備

首先,熟悉教材,教師用書。
其次,備好課,寫好教案。
第三,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和知識儲備,做到心中有數
第四,多向老教師請教

E. 初中語文備課一周應該幾節 教務處要查老師的備課,有沒有什麼正式的規定

年級不同,課時不一樣.一般按課程表的課時來准備,備一節上一節.至於課的內容,有教學的常規要求,比較多,也比較細.

F. 初中語文備課哪一個網站好

語文備課大師和作文網都不錯的

G. 初中語文教師應如何備課

建議你先抄了解說課,襲說課就是敘述你如何來上好一節課。
我備課有以下幾點:
1,教學目標:這節課你要達到什麼目的
2,教學難點:課程終於到的問題,例如生字詞,引用的古詩句,等等學生不好理解的困難問題
3,教學過程:你打算如何教,如何引入課文,實物展示,師生互動,課堂提問,分組討論,如何讓學生掌握,如何提升學生積極性,如何升華內容。
4,課後作業,讓學生鞏固學習的知識,學以致用。

其實你只要記住如何上好這節課,就好了。當然,最關鍵的問題是你需要讀懂課文,讀懂學生。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在哪可以備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