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談如何使用好導學案
一、使用好導學案,正確認識是基礎。 要使用好導學案,一定要對導學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我對於導學案的理解是這樣的:導學案按字面理解體現在三個字上:導、學、案。導就是指導,導學案就像旅遊時候的導游圖,它帶領學生從入口進入,隨著我們的指導的標志牌,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同學的幫助,可以自己找到最後的出口,完成課程的學習。學就是指導學案是為了方便學生學習而設計的,因為我們在制定導學案的時候,會將復雜的問題進行化解,大的問題化成小的問題,更有利於讓學生一步步來解決。案就是一種方案,就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方案。總的來說,導學案就是教師編制的用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案。 我想老師們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就是編寫、印製導學案,每人發一份。這也是好多老師不樂於使用導學案很大的一個原因。其實,這是我們認識上的局限性。在一次課改經驗交流會上,教育局的領導就說過,當前條件下,使用導學案只一種手段,是為了讓老師們快速地改變目前的課堂,把課堂的主人真正還給學生,提高課堂效益,並不是為了使用導學案而使用導學案。我在教學實踐中並不是每節課都給學生發導學案,而是有選擇地發放。不發導學案時,我會利用多媒體設備,把導學提示出示在大屏幕上,內容簡單的課時,導學提示就由我向學生說出來。無論採用那種形式,我都會堅持課堂的主人是學生的原則,給學生自學、合作探究、討論、發言的機會,老師只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所以,我認為導學案不是一種形式,而是要內化到心中,落實到行動中的。 二、使用好導學案,肯定其好處是前提。 我們只有充分地認識到導學案所帶來的好處,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索實驗中來。我認為導學案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 1、導學案可以更好地將課堂還給學生。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被動地聽,導學案教學一改老師單純的講,學生被動的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使用導學案後,每節課都是先讓學生根據導學案的提示自學、小組合作學習,老師要做的就是及時引導、啟發與點撥。可以真正實現從教師的講到學生的自學的改變,將會更對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等等。 2、導學案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學習是當今世界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導學案的實施恰恰使合作學習進入課堂。自從我校實施導學案以來,就根據學生的性別、性格、自學能力、平時成績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生座次就以小組為單位,小組學習成為課堂的主旋律。導學案要求,要盡可能使問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由學生自己解決。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合作、體驗合作。小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主動參與機會,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在各自的小組中討論並解答問題,使學生由傳統課堂中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使學生由單兵作戰變為合作互助。這樣更加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我們要知道合作精神對於孩子們未來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3、導學案可以更好地解放教師。 導學案教學改變了以往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從過去知識的傳授者、教學過程的控制者、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指導者、各種能力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後,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學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得到真正地激發後,課堂上老師就會很輕松。 三、使用好導學案,做足功課是保證。 導學案教學是好,但要使其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還需要做大量的功課。 1、做好各種知識儲備。課堂教學的改革一定要有正確理論的支撐與引領,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有關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文章、資料,觀看一些採用導學案模式教學的課堂實錄,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深刻地理解導學案的宗旨,了解導學案的編寫、使用的方法等等。同時也要擴展自己的知識面,當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後,學生的思維放開後,他們會給我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沒有很好的知識儲備是很難處理的。 2、練好基本功。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後,剛開始老師並不輕松,反而給老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敏銳的觀察力,我們要及時發現學生在自學、討論、發言時出現的問題或不足,及時地給予糾正;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讓學生自學、合作學習,學生的紀律是保障,面對學生的你一言我一語,如何組織的活而不亂,將是一個難題;語言的精煉,導學案教學要求老師講的少,但一定要講得精,我們就不能像以前那樣反復的解釋、強調了;還有評價的科學、必時、到位等等,都需要我們做足功課。 四、使用好導學案,課改環境是保障。 對於每一個教師個體而言,進行導學案的探討是比較困難的,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課改環境,來自同事之間、教研組、學校、社會的大力支持。比如:導學案的制定就需要同學科老師共同研討制定;導學案的印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課改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如何共同解決;如果實驗短時間內不成功,抽測成績差怎麼辦等等。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將會直接影響老師們的課改實驗熱情。 的確,在導學案的探索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有時同事的一句話、一個暗示就會讓我們找到方向;領導的肯定與支持會激起我們前行的力量;正確的引領與點撥會讓我們少走彎路。好在我校是課改實驗學校,學校領導對導學案的使用非常重視,教育局教研室也給予了各方面的支持,使我們可以大膽地進行課改實驗,效果很好。 五、使用好導學案,正視問題是關鍵。 導學案的好處的確非常多,但我們也一定的正視使用中出現的問題。 1、編寫的導學案質量不高,有時甚至會變成課本的復寫或練習冊,不但沒有啟發學生學習,返而成了一種負擔。 2、老師對於學生不放心,雖然有導學案,但並沒有讓學生按照導學案的提示進行自學、合作學習,依然是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引領著學生學習,導學案只是一種形式,根本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這些問題,都將影響導學案的使用效果,需要我們努力解決。 總之,可以肯定的是導學案教學模式是值得推廣的,值得我們去探索的,但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解放東路小學 翟宏偉)
2. 為什麼使用導學案語文導學案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減輕了老師的負擔。
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必要的。
3. 初中語文課改教學中的幾個問題及思考
大家都知道,在新課改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內學生才是學容習的主人。教師的主體作用首先體現在導學案的編寫上。課改以來,我認真鑽研,靈活挖掘教材,重組教材中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鏈,構成知識網。通過多種形式的問題設計,把散亂的知識,語言,語法變為簡單有序的知識系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導學案,為上好不同類型的課打好基礎,作好鋪墊。
4. 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幾個問題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在新課改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回。教師的主答體作用首先體現在導學案的編寫上。課改以來,我認真鑽研,靈活挖掘教材,重組教材中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鏈,構成知識網。通過多種形式的問題設計,把散亂的知識,語言,語法變為簡單有序的知識系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導學案,為上好不同類型的課打好基礎,作好鋪墊。
5. 初中語文知識教學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一、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效率低下
由於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還在沿用傳統落後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也不明顯。還有的初中語文教師甚至就是完全按照書本上的內容,將知識點一個一個地灌輸給學生,缺乏靈活的課堂講解,學生難以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自然大大下降,長此以往,學生甚至對語文學習產生了厭倦和反感的情緒。
2.教學形式粗放,缺乏有效引導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形式過於粗放,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這也是語文教學存在的一個較大問題。在教學當中,教師過於注重考試要求和內容,完全按照考試的要求去進行教學計劃和安排,而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也僅僅為了應付考試,為了在考試中能達到高分而學習。培養初中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對於初中師生來說相距甚遠。此外,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引導,使得學生難以認識到自己在學習語文中存在的問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效率難以提升。
3.交流形式單一,創新思維不足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交流形式過於單一,體現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課堂互動非常少,這也讓教學陷入一種沉悶、死氣的氛圍中。學生在學習中占據被動的地位,有的時候教師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是存在漏洞的,但是學生根本不會去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是正確的,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的接受。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創新思維難以得到啟發,創新能力也無法有效提高。
二、針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要求也要不斷提高。教師要在課余時間多為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進行訓練和提升,轉變教學觀念,學會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初中語文教師要盡快掌握和熟練操作多媒體技術,這種新鮮的教學方式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也有利於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2.和諧師生關系,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當是互相尊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充當的是一種指導者的角色。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粗放式的教學方式,積極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鼓勵學生拓展思維,用發散性的思維方式來研究課堂內容,使自己的個人思想和才華在課堂中充分展示,通過自主學習來實現自己綜合素養的提高。
3.創設情境教學,進行啟發式教學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大膽創新,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情景問題設置,進行啟發式教學,提高學生自由表達、自由探究的能力。此外,教師要打破常規,開辟課外實踐和舉辦一些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充分展示學生的個人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
4.分層教學,促進整體發展
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性。故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層次不同,在處理課堂教學環節的過程中,重視教學方法的差異性。首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案。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為目的,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其次,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意志品質的教育也要區別對待。對於優等生和中等生,可以讓他們做一定難度的能力提升任務,以保持他們對語文的學習激情;而「學困生」則以基礎為主,做一些比較簡單且他們感興趣的基礎任務,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多鼓勵學生敢於實踐,敢於嘗試,從基礎做起,在實踐過程中挖掘學生的閃光點,適當評價與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他們逐漸擁有敢於學習、勇於戰勝學習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從而達到促進全體學生發展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信心,才能創設良好的語文教學課堂環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質量。
6. 淺談編寫語文導學案的幾個注意事項
語文導學案的設計
1.語文導學案設計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堅持主體性原則。教師在編寫內導學案時要轉變以容往的教學思想,導學案設計要從學生角度出發,注重培養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再者,教師要講民主,變講堂為學堂與講堂相結合;轉變只傳授知識為既傳授知識又培養創新能力相結合;讓學生有充足的想像空間與創造時間。
(2)指導性原則
重視學法指導是「教會學生學習」的前提和保證。在導學案編寫中,學法線貫穿始終,如導學案中的學習目標設計、疑難問題提示、解題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導性內容和要素,構成一條明晰的學法線,為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3)生活化原則
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根據語文的學科特色,在導學案設計中,應根據所學教材內容,將現實生活中與之相關的現象引入課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去分析實際生活中的語文問題與現象,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明白「生活即語文,生活處處有語文」。
7.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正確地使用導學案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況回的具體措施來完善答常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8. 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有哪些不足之處
多媒體教學的弊端 1 本末倒置,濫用媒體。選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為了更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目標。但許多教師純粹是為"多媒體教學"而利用多媒體。如何把課件製作得精美考慮得多,如何合理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料為語文教學服務考慮得少。不少教師往往出於狹隘的功利主義,運用多媒體來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義的標准,而全然不顧所選樂曲是否與課文的主題合拍,所用圖片是否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這種強扭的硬用,只能使課堂徒增無效信息,干擾學生的注意力,不僅不能促進教學,反而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2 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地位不突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不管採用何種教學手段都是為教學服務的,都是為了引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但有些課堂教學是穿新鞋走舊路,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傳統教學模式的滿堂人灌變成了現代教學手段下的滿堂灌,換湯不換葯,學生只是在那欣賞精美的課件,沒有思考的時間,參與的意識不強。教師的主導地位不突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教師處於教學的主導地位。 3 缺乏師生間的情感溝通與互動。教育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師生間無時不在進行著微妙的情感交流,學生的情感自始至終都伴隨著教學的各個階段。成功的教學是師生間情感溝通與心靈互動的過程,有著教師與學生情感的積極參與。教師從學生的表情、眼神來接收對教學的反饋信息,以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來分配教學的主次;學生也可以從老師的表情、語言、眼神、肢體動作等得到肯定與認可,看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進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這些是不用語言來表達的。一些教師片面誇大了多媒體的作用,什麼課都用,課件"統治"了課堂,教師不是播放課件,就是在解說著課件上的內容,缺乏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課堂教學缺乏生機與活力,無法取得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有哪些不足之處
9. 如何使用好導學案的幾點意見
《導學案》的使用是一種新的教學的一種手段,是教學手段的革命。它不同於其他教學手段的特點是:學案與導學密切結合,學案指導導學,導學依據學案,重點在「導」,變傳統的講授式的「要我學」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提高能力。為了用好用實《導學案》,日前,雙溪中學召開了《導學案》使用研討會,入會老師共同認為《導學案》使用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利用《導學案》備課,重在「導」 《導學案》上的備課每一步驟、每一環節,乃至每一小的細節設計,均要注重巧妙的引導。老師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備課: (1)備學生清楚學習路徑。不僅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重點、難點,而且要備清楚學習過程。既要針對全體學生,又要兼顧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學習的學生,給學生一條循序漸進的清晰的學習之路。 (2)備課時要著眼班級實際,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及接受能力,做到「低起點,小台階」,既要使學生感受到層層遞進的節奏,也要體會到輕松與喜悅,從而增強向更高點攀登的信心和勇氣。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因為學習是漫長而又苦澀的活動,只有不斷地嘗試成功,不斷激活內在的潛力,才能不斷地充盈自己的力量,激發學生學習的鬥志。(3)備學生學習方法。不僅要使學生明確學什麼,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因此要備好學法的指導,教會如何閱讀、如何識圖、如何理解、如何記憶、如何思考、怎樣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二、及時收《導學案》,及時批改及時批閱《導學案》,加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學生預習完成後教師批閱,可以了解學情,進行二次備課,進一步優化教學策略。學校現在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讓學生預習。教師們在教學中都很重視這一環節。處理得好,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反之,卻會流於形式。在對《導學案》的處理上,每位老師存在一些差別。我做過兩個對比試驗:把預習題發布置學生,讓他們預習。上課之前把做的《導學案》收上來,認真批閱,發現學生在預習中存在的集中性的問題,再發到學生手中,他們也會根據老師的批閱發現自己知識上的不足,課堂教學中就很有針對性,效率就高;如果不收上來看,學生預習的效果就差一些,而且課堂教學中還不能很好地抓住突出性問題,效率就低。所以,老師要做好課前批閱,並對學生進行評價,這可以給學生一定的壓力,讓學生感到不認真預習、完成作業不行。三、利用《導學案》上課,強調「活」 《導學案》的使用要注重靈活。要注重課堂問題的生成,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是一大學問,也是一大藝術,是《導學案》的精髓所在。如果教師不能靈活地使用導學案,不會課堂的生成,那麼導學案就成了「習題案」、「板塊案」、「絆腳案」、「死教案」。教師要依據《導學案》的主線索把《導學案》的主要問題靈活巧妙地穿插進課堂,依據學生的回答,衍生出新的問題。要完全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展示,借力轉力,以學生的答案來產生新的平台,供學生實現跳躍。四、利用《導學案》上課,體現「學」《導學案》實現了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換,變教師的外部生硬給予為學生的內部積極求索,成為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指南針、方向盤。我們認為使用《導學案》的步驟如下:首先,要根據《導學案》中給出的學習目標,認真自學教材內容。「自學」要做到三讀,即粗讀(通覽全文,了解大意)、細讀(逐字逐句找出重點)、精讀(理解記憶重點內容),達到能敘述;讀書必須「三到」,即眼到、手到、腦到;進行「五步」,即圈、點、劃、批、摘。其次,通過閱讀教材、分析教材,找出重點、難點,尋求解題途徑,獨立完成導學案的內容。做題時務必做到「四心」、「五要」。「四心」即決心(堅持自練,力爭不問他人)、專心(排除干擾,專心自練)、細心(解題過程中穩扎穩打、不馬虎)、耐心(遇到難題要分層分步、多方思考,不可半途而廢);「五要」即一要認真審題,二要選擇方法,三要制定解題步驟,四要明確解題格式,五要精心計算和論證。五、利用《導學案》,推進「兵交兵」導學並不專屬於教師。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個差異,讓學習好的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教師在旁邊進行適當引導,以求達到良好的效果。六、重視《導學案》的延伸《導學案》處理完後不能束之高閣。我們做到以下幾方面:(1)學完一課後,要在學案後的空白處寫一下心得體會或者收獲。(2)對於做錯的問題要力爭弄懂及時訂正。典型問題加以收集整理。(3)經常做學習方法和解題規律的積累,找尋規律,提高自己。(4)定期的鞏固復習,「溫故而知新」。《導學案》是學生展示預習成果的載體,是學前診斷的「體溫計」,是課堂上學生展示才藝的舞台。它的使用符合「先學後教,當堂達標」的教學理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筆者相信,經過廣大教師的不斷摸索、不斷完善、精益求精,《導學案》一定會成為學生培養學習激情、提高學習效率、完善學習方法、實現成績飛躍的最佳載體。在使用中我們還一些困惑: 存在的困惑 困惑一,究竟《導學案》怎麼編寫?誰都知道,《導學案》就是要體現導字,在導上下功夫,可是,這在學案上如何體現?困惑二,有了《導學案》後要不要教案?教師上課時都是根據教案來進行的,有了《導學案》按道理來說可以代替教案,但是教師的課堂應該根據學生的反饋適時的進行變更調整,而導學案就像一個劇本一樣,學生根據它來學習了,教師的藝術性又體現與何處呢?困惑三,《導學案》是不是什麼課型都適合呢?新授課,如果學生看到學案就已經知道了本課的學習內容,教師的問題,他通過課後的資料都已經查到了,反饋是似乎又是很正確,那他是不是就真的會了呢?困惑四,學生課後的《導學案》如何保證是自己的勞動成果? 面對著如此之多的問題,他不會了,採取小動作了,效果又如何保證呢?
10. 導學案遇到的困惑和對策有哪些
近兩年來,在縣教育局的大力指導下,全縣教師以「導學案」的教學模式代替以往傳統的模式,彰顯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就近兩年來「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在我們體會到「問題導學」諸多優勢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解決策略說來和大家一起交流。
問題1:課堂上小組討論、交流只是走形式,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小組成員在匯報結果時,其他同學無所事事,有的擺弄東西,有的在低聲討論,沒有團體意識,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在發言者的匯報上。
對策: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引入了競爭機制,開展小組合作競賽,時時鞭策後進,激勵先進,實踐證明這種方法確實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可以分數激勵,建立貼紙強化,以三好學生獎狀為抓手,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有序、高效。具體說來就是把班級成員按性別比例、學業成績、守紀情況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劃分為若干小組,按照每組4—6人,將能力、性別、興趣愛好等進行綜合考量,力求均衡,無明顯差異,便於公平競爭。再由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各方面表現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每學期再根據小組的綜合成績進行一次動態平衡調整,以創造平等競爭的機會,保持小組內旺盛的合作和組際間的競爭活動。小組建立完畢後,師就可以把小組成員在課堂上的所有表現用分數進行量化,表現好的加分,表現不好的扣分;上課積極發言的加分、不注意聽的扣分;同一道數學題,能解好並說出理由的小組加分,否則不加等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一點一滴用分數量化出來,讓小組間形成濃厚的競爭氛圍(分數激勵)。當哪一小組的分數累積最先突破老師的設定值後,這一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可以得到一枚「獎勵貼紙」,然後全部小組的分數清零重來,每學期可以根據時間的長短進行若干輪這樣的評比(獎勵貼紙強化)。當一學期哪個學生的獎牌數達到老師歸定的數額後,就可以提前獲得本學期的三好學生獎狀一張(三好學生獎狀為抓手)。通過這樣一系列完整有效的競爭機制的建立,可以有效改善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大大地提高教學的效果。
問題2:重案輕材,教材被替換。很多較大規模的學校或學區實行分工型集體備課,也就是某個班或某個學校負責某兩周或某單元的導學案的設計,當別的教師拿到導學案後二次備課的情形較少,而是直接搬來運用,導學案和教材得不到恰當結合,達不到課堂效果的最理想化。
對策:導學問題的來源主要取決於對教材或其他教學文本內容的選擇,應是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對學習內容進行「再設計」和「二次加工」的過程。有的教材本身就是非常適合學生自學,是很好的導學之材,卻被教師棄之不用或隨意創編,實為可惜。一定要自己修改和再加工後才能帶入課堂。
問題3:重練輕思,學案成習題集。時下許多地方印製的導學案,只是把教材內容簡單轉化為一個個的習題,其作用只相當於課堂或課外作業;只注重了對知識的訓練和鞏固,忽視了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和激發;只考查了學習的結果,看不到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這樣的導學案,很難起到引學、啟思、導法的作用,只是給學生增加了一份額外的作業。
對策:1.自主整理,合作交流,學會創造。放手讓學生自己整理圓的基礎知識,課前通過看書、小組合作,拿出一份作品;在課上進行交流、欣賞、分析、評價,找出各組作品的優點和不足。將復習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課內復習與課外復習相結合,課堂成為展示學生思維成果的舞台。學生的作品形式多樣,有畫圖表示的,有提綱式的,有羅列的,有表格式的,也有整理成樹形結構的……體現了新課標所倡導的個性化學習,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以及科學分析、評價的能力。
2.重點強化,聯系生活,加深認識。根據學生以往學習的實際情況,抓住半圓的周長和面積、環形小路的面積、已知周長求面積等關鍵處導學、討論。在學生全面復習圓的有關概念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平時容易忽略和錯誤較多的典型問題進行重點復習,「牽一發而動全身」,使學生對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理解更加深入,真正達到「溫故知新」、「查漏補缺」的目的。
還有導學案的設計相當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如何體現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化學習方法?學生依賴導學案,認為完成了學案,就完成了學習任務。如何利用導學案讓學生「學得好,吃得飽」?如何把我們平時的解題教學上升到問題解決的教學。平時的解題教學只重視就題論題,問題解決教學注重讓學生聞一知十,一題帶一類,它重視思考方法的習得、思想方法的滲透與解題策略的指導,同時更重視回顧反思與綜合集成等等這些問題有待於下一步的解決。
以上是我們在實踐「問題導學」改革教學模式中的一些思考和感悟,雖然我們還處於摸索階段,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我們在推進「問題導學」的過程中欣喜地看到了學生在語言表達、小組合作、自學、提出與解決問題、思維的廣度與深度方面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從這種變化中更加堅定了我們深入開展」問題導學」嘗試的信心和決心。我們相信只要以課程標准為指導,堅持落實三維教學目標的要求,以本校的實際情況為依託,不斷改革,不斷摸索,不斷反思,就一定能走出有本地特色的課改之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