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語文議論文閱讀
1.找論點(論點鮮明、概括、有力、句子不是很長),議論文的論點是作者對議論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中心論點是全文的靈魂,起統率作用。一篇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是用來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的。中心論點所處的位置首先看標題,要區分論題和論點。有的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在開頭,有的在中間,有的在結尾。還有的對論點表述不很集中,需要讀者自己用語言歸納概括出來。
如:閱讀一篇議論文章,首先應看標題是論題,還是論點,象標題「留點空白」顯然是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而擬的一個論題。因此運用修辭手法的標題不能作為中心論點。
一般的論點採用的句式為「某某是什麼」的肯定判斷句式,本次二次模擬考試的題目為「閱讀不僅僅是文科的事」就不是論點,因為它用的是否定的判斷句式。
找論點時往往會出現兩種錯誤,就是混淆中心論點與分論點;混淆中心論點與最後總結的話。區分中心論點與分論點要把握住分論點是中心論點的補充,不全面。區分中心論點與最後總結的話注意總結的句子往往談的是論點的意義和作用。
2.給議論文加上恰當的標題,一定要理解全文的內容,定題要聯系論點,論題。
因此擬題可以從兩個方面思考作答:一是看本文議論的話題是什麼,就可用論述的話題作標題;二是看作者所持的觀點是什麼,即中心論點是什麼,就可用揭示中心論點的語句作標題,
3.劃分部分,按要求概括層意,這要求對作者的寫作思路,論證思路理解才能答得好。
中考中對論證結構的考查主要是對全文結構的劃分和對重點語段的層次劃分。對結構層次的劃分應從文章內容入手,看它是如何提出論點並展開論證的。
主要看文章的主題部分,如果中心部分的內容是先提出論點,後從幾個方面闡述,最後總結歸納是「總論——分論——總論」式;先提出論點,然後從幾個方面論證是「總論——分論」式;對所要論述的問題分幾個方面剖析,然後綜合歸納出結論是「分論——總論」式。
先提出論點,而後步步深入,逐層闡發是「層層深入」式。
同時還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過渡詞等關鍵性的文字。如有「還有」「另外」這些詞語為並列式;如有「不但,而且」「首先」「其次」等詞語為層進式。
4.找出某種論證方法的句子並說明其作用,這需要對論證方法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分析作用時一定要與論點及內容相結合。
做題時可以採用下面的句式:
如:比喻論證+形象生動+論證與論點及內容結合在一起。
舉例論證+證據確鑿、充分、有代表性+論證與論點及內容結合在一起。
5.對論據材料的概括。第一注意把握段的中心句,特別是首括句或總結句;第二把握人物、事件等記敘的要素,然後按照「人(事物)+發生發展的結果」的公式用簡明的語言加以壓縮。
6.對散文式的議論文,語言的隱含性強,考查對某些句子的理解或含義。一定要理出本文的論點,作者的思路,及寫作目的,這樣才能化難為易。可採用下列公式:修辭手法+本句話與論點的關系
7.當要你添加論據時,一定要注意概括性強,字里行間都要有論點的影子為論點服務。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是論據的兩種基本形式。事實論據指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史實及統計數字等。道理論據指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性已為人們公認的革命導師的理論、名人的言論、科學領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識等。
閱讀議論文,應該首先分析作者所提供的事實,從事實中看出道理,再檢驗它與文章的論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的。
做這類題可以積累一些名人典型事例以及讀書、勤奮、幸福、理想、時間等常見的名言。
8.某些段落能調換位置。考查的是段與段之間的關系,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下手:要麼是與前面的段落前後照應;要麼是邏輯順序(遞進、轉折、因果、由現象到本質)。按照這個方法去套用一般不會有問題。
9.用詞准確、嚴謹,邏輯性強。
議論文的語言概括性強,往往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議論文的語言還很嚴密周到,往往無懈可擊。閱讀議論文,就要抓住這些關鍵性句子中的關鍵性詞語,反復琢磨。好的議論文,不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動人,具有強烈的感性色彩。
我們常見題型是某個詞語能否刪去,可以採用以下模式:不能+詞語起修飾、限製作用+詞語在文中含義(扣住論點和分論點)+去掉的後果+准確周密(邏輯性強、形象生動)。
10.遇到其他的主觀題要根據要求作答,揣摩作者出題的意圖。
總之閱讀議論文一般步驟可總結如下:從問題中知其文體——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用文體知識去加以深入理解——理出文章思路、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題
❷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議論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在議論文抄的教學中,我襲發現學生對議論文的接受有一定的難度。雖然教師在課上也對課文花費了很大的氣力來分析,但有一部分學生還是看不懂,理不清文章的思路,找不準文章的中心論點。在做議論文的練習時,同樣感到無所適從,不知從何下手。特別是思辨性比較強的文章,有的學生乾脆就讀不知所雲。作文方面就更是差強人意。
❸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之議論文閱讀
蘭州市考現來代文閱讀通考兩篇篇源記敘性散文或說篇說明文或議論文 說明文通第題往往提煉信息諸說明象及特徵(事物說明文)或者文段主要說明內容(事理說明文);說明及作用必考;語言特點(准確嚴密)百八十考 議論文論點、論證及作用必考
❹ 論文:淺談怎樣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能力
一、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基礎,但是很多學生沒有閱讀習慣。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要介紹給學生一些好的適合的文章。從文章內容看,如果句子中有很多生僻的在生活中不常見的詞彙,需要學生反復閱讀仔細品味句子的含義,那麼很多學生就會失去閱讀興趣,因此所選文章內容要簡潔易懂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看得明白並且喜歡看。從材料看,名人逸事、歷史故事、新聞、文化習俗等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或者課下和同學聊天時介紹一些相關書籍,或者講一些書中相關故事的梗概。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課下就會主動找相關書籍閱讀。同時,還可以給學生看根據小說或者名人故事改編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並且將故事原型或者原著介紹給同學們。音頻也許比平淡的文字更能吸引學生,這樣學生就會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同時,可以設置懸念,在讀課外的讀物時,給學生留下一個懸念,我想很多學生都會在課下迫切尋找原文,通過閱讀找到故事的結局。
二、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
閱讀一篇文章,首先映入眼睛的就是文章的題目,題目也是在簡單地介紹文章的內容,能透徹了解題目的意思,對文章有了初步了解和認識。在學生平時做閱讀題時可以先大概了解文章,然後看一遍下面的題目,再在文章中找到相關章節並勾畫出來,這樣方便做完題目後的檢查,當然,這次需要精細閱讀。對於不同類型的文章都有其固有的答題模式。對於這些題型的解題方法都要熟記,並且要會靈活地轉變和應用。
小說,要先總結出小說的三要素:小說的人物、背景、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弄懂這些,就對文章有了一部分的理解了。學生要學會分析文章中的環境描寫,一般文章中的環境描寫都是有特殊作用的,學生在閱讀時要仔細揣摩環境中所要表達的思想。還要會總結小說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對於這類題型解題需要多積累,積累一些人物性格特點的四字短語。對於人物的分析,可以從文章相關段落找出關鍵詞或者關鍵句子等細節,通過這些細節就能分析出人物性格。
記敘文的閱讀,首先要看題目,有很多文章的題目直接就點出了文章的中心。其次要著重看開頭和結尾,因為很多文章開篇即點題或者很多思想感情都在開頭或者結尾寫出來,而且大多數情況下,結尾都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對於開頭和結尾要精讀。記敘文常考的題型包括文章的記敘方式,只要將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的描寫方式熟記於心並且將這些方式的作用記住,這種題目就很容易解決。還有理解句子的含義題,這種類型題的解決方法就是從修辭、表達方式和藝術手法(藝術手法包括對比、襯托、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正側結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角度分析這個句子,大多數要分析的句子都和文章主旨或者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有關。還有一類題型就是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這類題目的解答也有固定模式,大體上是「本文通過描寫,記敘了……贊美、表現、歌頌、抒發了……批評、批判、抨擊了……」對於這些,都要熟記。
議論文的閱讀,首先要找到文章論點,論點在大多數情況下出現在開頭或者結尾,在論點的前面有時會有提示詞,例如:由此可見、總之等。議論文的三要素包括論點論據和論證。常考的是論證的方法,論證的方法包括例證法、引證法、喻證法及對比法。相關的題目只要寫出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力地論證了本段的主題或者本文的主題,就會使論據更具說服力。論證的內容一般在這段的開頭就能找到,或者在這段話的結尾會有小結。還有一類題型是問這兩個詞語是否可以互換位置或者某個詞能否刪去。答案一般是先答不能,然後分析這個詞用在此處的好處或者聯系句子,刪去或者被換掉就沒有這種表達效果,體現了以論文語言的准確性。
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下定義、作比較、分類別、列數字、列圖表、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用說明等。相關題型就是運用的說明方法並分析,解題技巧是本句話運用了……的說明方法,對事物的特徵進行說明,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或者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或者是使說明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對於一篇文章的閱讀,要合理地安排閱讀時間和次序。因為考場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不能在閱讀上耗費太多時間。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閱讀時可以採用列提綱的方法,將文章的主題內容以小標題形式寫出來,標記法,就是將主要的內容勾畫出來。還要合理運用時間,精讀和略讀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單位時間的最大價值。
閱讀對於語文學習來說很重要,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積累,多閱讀,在閱讀後反思總結,歸納常見的題型及解題技巧,這些對於閱讀能力的提高都很重要。
❺ 關於初中語文方面的論文(任何方面都可以)
和名師一起,做語文課堂教學麥田裡的守望者
寫在前面的話:語文老師,要用讀書提升精神,用寫作充實人生,用儒雅涵養性情,用敏銳洞察生活,用激情點燃學生,用嚴謹對待事業,用良知捍衛文明,用詩意行走人生。讀書、寫作、反思,勤奮、執著、求索,把這些關鍵詞鑲嵌進生命的旅程,路會越走越寬。
《語文課程標准》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要求教師和語文課程同步發展。
具體要求是: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著;教師要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的需要,繼續學習,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要認真讀書,精心鑽研教材,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教學相長;教師應遵循教學基本規律,並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條件,發揮優勢和特長,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這些實施建議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發展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新課改形勢發展的今天,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應是重中之重。
如何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呢,筆者認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名師學習,借鑒和仿效名師成長之路,研究和實踐名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對照自己,拉動自己,應該是增強教師專業素質、提升課堂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
一、走進名師課堂,感受課堂魅力
每當我們聽名師上課時,都有類似這樣的感受:
一是他們的語言表達行雲流水,他們的感情飽滿充溢,他們的教態自然大方,他們的朗誦酣暢淋漓。因此,錘煉基本功,豐厚自身,造就一個「自身硬」是語文教學成功的前提。
二是課堂呈現的教學風格各不相同。有的注重揣摩語言,有的注重問題牽引,有的注重誦讀感悟等等。不同的文學題材教法不同,但透過每個人的著力點也可以看出每個人對語文、對文本的駕馭程度。教無定法,但首要的是對文本的准確解讀和深入挖掘,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各具特色的課堂教學。
三是他們都展現了語文的生命力。情感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源泉,老師們都飽蘸深情,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師的感召力、感染力。語文是一個有生命的學科,只有有情感、有生命的人才能和她形成有效對接。文本中豐富的內蘊要靠學生去感悟,但也靠老師的喚醒,老師如果朽木枯竹、形容枯槁、心靈衰竭、感情萎頓,怎麼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生活中來呢?
四是老師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課程資源。豐厚的學識涵養是語文教師可供展現和挖掘的不竭源泉,教師的資源性就體現在學識涵養上,學識涵養的外在顯現就是課堂的教學語言和教學行為,教學行為裡麵包括駕馭課堂的教學智慧。名師們課堂的展現,從他們運用語言的程度上,就能深刻地感受到他們豐厚的語感和文學積淀,較強地臨機處置問題的能力,這份處變不驚、從容大度的能力源泉就是自身的學識涵養。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豐富的學識,才能成為學生明白的引路人,才能成為課堂教學挖掘不止的資源。
聽青年名師史建築老師上課,感覺他的課有高山挺拔的氣質,有深海恢弘的氣度,有藍天的空靈飄渺,有大地的深沉厚重,似乎沒有一個多餘的細節,沒有一句多餘的言辭,他的課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美」字便可以形容的,真可謂 「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 他的語文課上出了語文的文化內涵,上出了語文的學科個性,上出了語文的原汁原味,他的語文課是真正的語文課。
在對史老師的課贊嘆不已的同時,筆者也一直在思考為什麼他能將語文課上到如此境界。讀了他的《一路有書》《語文教師的文化思考》等文章後,豁然開朗。因為書給了他太多深邃、大氣、儒雅、剛毅、偉岸、正直、執著、仁愛、善良、智慧……因為他想「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更貼近教學實際,更符合認知規律,更受學生歡迎」,他認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健康和諧、個性鮮明、全面持續發展的人」。一節好的語文課後隱藏著一個語文老師的勤奮、良知與探索。我想,要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都能象史建築老師那樣上語文課,那真是當代學生的幸運,是我們語文教育界的幸運。我相信,只要我們擁有這樣一個願望,並能夠付諸於實際行動,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會有進步。
二、 走進名師歷程 ,解讀成長秘笈
怎樣才能成長為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解讀全國知名教師尤其是青年名師的成長經歷,發現了潛藏在他們生命歷程中的幾個關鍵詞。
關鍵詞之一:讀書
由於平日忙於上課、批改作文、做學生工作等原因,語文教師書讀得很少,這是不爭的事實。那些名師們也面臨過並仍面臨著和我們一樣的現實問題,有的名師的成長環境甚至比我們還差,但卻沒有一個不博覽群書的,沒有一個不以嗜讀為樂的。在這方面,史建築老師的感受很能說明問題:「我近乎苛刻地規定著自己每天的閱讀量和寫作量,起初極不適應,自己經常和自己打架,後來竟磨合得非常默契,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單是2005上半年就讀完了季羨林、馮友蘭、李澤厚、周國平、沈致遠、朱永新、肖川、海德格爾等人的十幾本書。」人都是有惰性的,關鍵就看你怎麼克服它,史老師無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優秀教師都有著非常的讀書情結。著名特級教師程紅兵「文史哲樣樣愛看,唯獨不愛看教參書」;以勤奮著稱的清華附中特級教師趙謙翔說他「所能做的只是笨鳥先飛,一個勁地飛,硬背《古文觀止》,死扣《說文解字》,窮翻《辭源》《辭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詩文的鑒賞里」;張家港高級中學校長高萬祥的書房「陳列著人類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華,宛如一個擁有百萬精兵的將軍,而他的每一個『士兵』,幾乎都是人類的思想大師」。
綜觀名師們的讀書歷程,筆者以為,讀書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知識的積累與更新,更重要的,是一種習慣,一種意識,往大一點兒說,是一種生命形態。
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於被世俗瑣事所湮沒,而能永葆一種新生的熱望,戰斗的姿態,這種精神建設的動力是任何金錢權力都無法給予的。就這個意義來說,讀書是語文教育的溫床,語文教師的精神發育史決定了他的教學境界。因此,筆者強烈建議:有志於語文教育事業的老師們,來讀書吧。
關鍵詞之二:寫作
「語文教師應當熱愛寫作」,這是南京師大附中王棟生老師的話,也是名師們的心聲。王老師一直愛寫作,到中學工作後寫過近百萬字的教學雜記和工作隨筆。他從1988年開始給報社寫專欄雜文,十幾年間發表的雜文、隨筆近兩千篇,出過4本書,其中《中國人的人生觀》與《中國人的用人術》還在台灣出版,又被譯成韓文,在漢城出版。他說,這些都是當初沒想到的。他還說:「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雜文家,我是語文教師,寫作僅僅是我的習慣而已。我喜歡寫作,是因為我覺得每次寫作都是一次發現,一次創造。同樣,在我的作文教學中,我也把這種發現與創造的樂趣告訴學生。如果一位教師自己不愛寫作,他的學生會愛寫作嗎?寫作沒有佔用我多少時間,卻給我的教學帶來許多新的思路。因為畢竟寫作需要發現,需要思想,需要錘煉語言,而這些正構成語文教師的基本素質。我的許多同事都公開發表過文學作品,在這一點上,他們都有同感。語文教師不會寫,會不會被當作假冒偽劣?」
作為一個普通教師,筆者也有同感。現今大多數語文老師平時不動筆,寫不成很像樣的文章,作文課卻能大談「構思、技巧」,其實是空費口舌,須知「春江水暖鴨先知」。 「讀」是「寫」之源泉,「寫」是「讀」之升華,讀寫結合,成長的步履才會穩健。寫作,應該成為語文老師的另一種生命形態。所以筆者要呼籲:語文老師,請拿起你的筆,下「水」!
關鍵詞之三:向學生學習
很多同行都習慣於擺老師架子,做高高在上態,以為唯此才有老師的尊嚴,才能得到尊重。事實並非如此,那些優秀教師的共同點之一就是親近學生,向學生學習。
江蘇省首批名師蔡明說:「我時刻關注著學生的需求與嚮往。學生提出提高閱讀質量很困難,我就和學生一起研究閱讀的特點、性質,總結規律、方法,寫閱讀方面的論文;學生提出作文水平難以提高,特別是相互之間的落差較大,我就與學生一起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表現生活,圍繞作文進行課題研究,撰寫文章。我的教學水平提高了,學生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他常把自己萌生的教學思想的火花公布給學生,發動他們進行討論,請他們給選定最佳方案,從學生身上受益很多。他的語文課實現了「生與生之間,師與生之間,敞開了心房,進行真情大碰撞」。教師在向學生學習中增長了實踐本領,這就是「教學相長」。
經常深入學生的老師還會有這種感受:從學生身上得到的,絕不僅僅是在教學上。北大附中特級教師程翔總結說:「多年的教學工作使我認識到好老師也是學生托起來的,沒有學生的敦促,就沒有教師的成長。……學生給我的啟發影響不限於學習,在做人上,學生的優秀品質也值得教師學習。」
關鍵詞之四:反思
現在教育界都在提倡做學者型教師,做反思型教師。什麼是反思?「民主教育」代表人李鎮西老師詮釋得非常好:「同樣兩個大學畢業生分到學校工作,同樣兢兢業業地上班。三年後,其中一個無甚進步,最多就是所教學生考上了高一級學校,而另一位教師卻碩果累累,什麼原因呢?原因就在於,前者每一天的兢兢業業都是應付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實只工作了一天,因為他每天都在重復昨天的故事,而後者則的的確確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在工作。這就是我說的反思型教師。所謂反思,在我這里的語境里,不僅僅是『想』,而是一種教育的狀態,就是不斷調整、改進、提升自己教育品質的行為。……具體的說,即『四個不停』: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寫作。」 李老師自身就是這方面的典範。從他剛參加工作帶的「未來班」的教育浪漫主義嘗試,到後來實施班級管理民主化的教育現實主義探索,再到後來提出「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觀踏上教育理想主義航程,二十多年的漫長征程,他扎扎實實地實踐著「四個不停」,成就斐然。
關鍵詞之五:勤奮、執著
成長是向著同一個方向連續攀登、不斷超越的過程,必經「艱難困苦」,方能「玉汝於成」,因此,要想成為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勤奮和執著,一個也不能少。著名特級教師陳軍在回憶經歷的《燈光賦》中寫道:「寒亭的燈光,我是一輩子也忘記不了的。我曾在燈光下默背民國期間出版的《辭海》上的詞條……我曾在燈光下寫出一篇篇關於經典課文的評論……大約寫了兩米來高的稿紙。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為自己當時的浸潤化的寫作而感到慶幸。當時是沒有什麼功利之想的,我只感到,一鋪開稿紙就找到了生命飛翔的天空。夏天,簡陋的屋子裡,沒有電扇,我赤膊上陣,桌下一桶涼水,兩腳插入其中,脖上披著濕毛巾,門窗緊閉,一切都在靜寂之中,只有我思考的輪子在『咔嚓』『咔嚓』地響著……經過『燈光』的洗禮,我在課堂上總是清清爽爽的。」
這種勤奮執著精神是每個成功者共有的。「立體教學」的創始人孫春成老師亦如此:「暑假,天氣炎熱,我則脖掛濕毛巾,身著短褲衩,反鎖房門,揮汗筆耕;寒假大年初一下午就返校工作了」;特級教師孫漢洲卧病期間吊針一掛就是半天,「卻利用掛水時間閱讀教學資料,治病用了激素,夜裡難以入眠,我就化弊為利,挑燈夜戰,又一次研讀了中學語文12冊教材,做了3000多張讀書卡片。等到不再需要打針吃葯時,專著《中學實用修辭》已成初稿」;特級教師李震進修期間為了爭得讀書的時間,讓管理員下班後把他鎖在圖書館中;青年名師史建築曾住在學校存放油罐的一間棚舍里,刺鼻的氣味,陰潮的地面加上薄薄的屋頂常常是夏天烈日暴曬,冬天寒冷刺骨。就是在這間棚舍的生活,塑造了史建築堅毅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寒冬臘月,雪花飄飄,在寒風凜冽的冬夜,他時常被飄進棚舍來的雪花攪醒而無法入睡,這時只有靠讀書才能消解身上的寒冷。於是在棚舍他閱讀了古今中外的許多書籍,特別是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中的一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他:當安德烈公爵受傷躺在戰場上,萬念俱灰的時候,是俄羅斯湛藍的天空,廣袤的草原和奔騰的河流,是自然之美、天地之美拯救了他。這時候,史建築振作起來,望著室外飄飛的雪花,又投入到了他的閱讀中。棚舍的生活讓他至今難忘,每每提及這段往事,史建築總會說:「苦難和挫折,當你敗給它時,它便是你的恥辱;當你戰勝它時,它便是你的榮耀。」
他們中很多人文憑起點並不高,程翔、韓軍、陳軍老師是師專畢業,李衛東、蔡明、史建築等是中師出身,而高萬祥、徐敏南等老師高中畢業後回鄉務農,後來才做代課教師;很多人並非最初就有幸進入名校執教,蔡明老師畢業進的是蘇北一所高考年年「剃光頭」的鄉中;還有的老師教育探索起步並不早,趙謙翔老師45歲才開始進行教改探索。是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們的今天,在他們的人生舞台上,鐫刻得最清晰的腳印就是勤奮、執著。
關鍵詞之六:學會做人
這一點年輕教師尤其要重視,要加強修養。有個性、有才能的年輕人很容易恃才傲物,容不得異見,聽不進批評。自塞了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渠道,就等於延長了成長的道路,做人不成功,事業也難有大成,這方面筆者有教訓,程翔老師的體會應值得重視。
程老師認為,青年人有主見是完全應該的。堅持主見和虛心聽取別人意見,二者之間並不矛盾,但他一開始不懂這個道理。他自己辛辛苦苦准備的課,被別人批評一番,接受不了,總想爭辯幾句。一位老教師告誡他:「別人提意見是對你好,不接受可以,但總要虛心聽。你和他爭辯,他以後就不會再給你提了。沒人給提意見,你還能進步嗎? 」這話令他深思,他反思說:「自我改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能夠在痛苦中磨練自己,收獲是多方面的。從那時開始,我嚴格要求自己,不僅要業務上進步,同時還要在為人處世上成熟起來。一個人真正的成功,不能單單是專業技術上的成功,還必須在做人上成功,一個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全面發展。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就無論誰的意見也都聽得進去。我覺得,我能在語文教學上取得一點成績,與前輩的教導和同輩人的幫助分不開。我還體會到,人的『自我免疫』能力是有差別的,當認識到自己這種能力欠缺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藉助外部條件來提高自己,以增強自覺意識。如果說我在思想認識上有進步的話,那就是外因對我的良好影響提高了我的自覺意識。」
我們常教育學生要謙虛,要勤學好問,但千萬不要忘了我們自身,不要成了「於其身也,則恥師也」者之流,有必要再把先賢的兩句名言溫習一遍:「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轉益多師是汝師」。
三、走進名師思想,領悟教學特色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曾經是省語文教研員的吳心田老師,寫出了語文教育文章近百篇,50多萬字,已出版34萬字的個人文集,應邀在全國各地作報告近百場,編著書籍30多種,他培養出了像程翔、史建築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優秀青年語文教師。他的業績,他對語文教育研究的熱愛和執著,以及他的忠厚的人品,在全國中學語文教學領域受到廣泛的贊譽,他做到了像古人所說的「大道無言,上善若水」。本著對語文教育的摯愛,對語文教師的厚愛,他諄諄教誨,提出了語文教師必備的八條素質:
1.具有較強的責任心,這是教師首要的品德要素
2.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3.具有必備的靜態和動態的語文基礎知識
4.具有語文課程、語文教學的正確認識
5.具有本學段語文教學的基本組織能力和一定的教學藝術
6.具有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在教學中運用的能力
7.具有改革精神和創新精神
8.具有較寬的眼界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吳老師還給我們總結了語文教學的五條規律:
1. 體現文與道的統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2.認真學習文本,品味文本,感悟文本
3.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4.體現教師與學生、教材的一體
5.注重讀與寫的結合、理解與運用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結合
吳老師說,要做一個有思想的語文教師,要有創新,要有獨見,要探索出一條符合語文教學規律、適合自己課堂教學發展的特色之路。
史建築老師正是在老一輩名師的指導下,走出了一條語文教學特色之路。
史老師的語文觀是學科•生活•生命。在史建築看來,語文是基礎學科的根基,語文是生活交際的工具,語文是生命提升的支點。當一個人自呱呱墜地那一天起,就走進了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從此他的生活中便充滿了思考與獨白、訴說與辯論、閱讀與寫作;他生命的海洋里,便奔涌著深邃的思想、豐富的情感。為此史老師進行大膽創新,注重讓學生平等地參與教學,科學設置問題情境;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引導學生品味鑒賞,感受母語的意蘊魅力。他認為語文課堂的魅力不僅在於語文的個性,更在於教師的綜合素質和人格魅力,在於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在談及一堂好課的標准時,他說,課堂是師生共同的生命主場,一堂好課應該是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追求平實、豐實、充實、扎實、真實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是平等中的「首席」,與學生共同奏出優美的旋律;教師應該是「配角」,把學生襯托出光彩照人;教師應該是「熱線」,讓學生永遠感覺到鮮活與新穎;教師應該是「導游」,引導學生探幽發微,欣賞險峰的無限風光。
史老師認為好的作文要達到「五言二真」。「五言」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色(文采),言之出新。「二真」即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
史老師做了富有特色的八項語文「工程」:
1.綜合閱讀——提升人文素養 2文本細讀——感悟母語魅力
3.師生同寫——促進共同發展 4.重讀經典——溫習心路歷程
5.課題探究——培養學術意識 6.學本編寫——鍛造自學能力
7.對話古典——汲取傳統營養 8.學習日誌——規范學習流程
史老師認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小到人際交往,大到國際交流,語文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的生活中既有小說的曲折、戲劇的沖突,也有詩歌的雋永、散文的飄逸。「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語文能力突出的人,能隨時通過適當的自省、反思調整自己,能以得體自然的形式和內容表現自己,能使自身折射出深邃的人格魅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人們會逐漸把母語水平作為衡量一個人素質和修養的重要標准。有了語文這一有力的支撐,一個人的言行中就會透射出文明、自律、謙和、幽默、深刻和自信。
史建築將語文上升到生命的高度。他認為這是語文的最高境界,它已經超出了學科、生活的范圍,而進入了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語文所負載的文化、思想、理念和傳統,將深深地影響著生命和精神的進化。在這一境界中,我們不難理解文學巨匠可以成為一個民族或國家的精神領袖,我們不難理解一部名著可以支撐著一個窮困潦倒之人不斷叩問自己的心靈,我們不難理解傑出的詩人在他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卻選擇了如血的夕陽。如此看來,鍾愛語文,就是為自己的精神家園構建屋宇;鍾愛語文,就是給自己的心靈加鈣;鍾愛語文,就是讓一個人聖潔而自信地走過每一個人生驛站……
總之,在實際教學生活中,我們也有許多的經歷與他們相似,甚至我們也可以走上名師的講壇,遺憾的是我們沒有成功,原因在於,我們缺少的正是那種執著追求的探索精神,那種敢於打破常規的創新精神;那種把教書育人當成自己一生事業的崇高精神境界。老師們,盡管我們沒有顯赫的地位,沒有豐厚的物質,但我們依然要擔當起教育所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我們應和語文課堂教學的先行者、指導者、實踐者——名師們一起,固守住語文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遠離浮華,摒棄雜念,像麥田裡的守望者霍爾頓那樣,一直堅守著美麗而純潔的理想。 (我會發給你的)
❻ 初中語文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
議論文的三要素:
論點、論據和論證(鮮明的論點,確鑿的論據,嚴密的論證)
一、論點的特點:
①正確
②鮮明
③簡潔
歸納論點的方法:
1.標題
2.文章開頭
3.結尾
4.中間
①通過歸納總結論據的共同點來推斷出論點
②根據總結性的詞找到體現中心論點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見;我認為;總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論題,然後依據論題在文中找出反復出現的類似的論斷性的話,合並同類項,最後歸納。
注意:歸納論點的句子必須是完整而鮮明的肯定性的論斷的句子。
二、論據
事實論據(如現實事件、歷史事實、統計材料、具體數字等)
(1.真實性。2.典型性。)
道理論據:(包括人們公認的原理、公式、定義、法則、規律、名言警句等。)
歸納論據的要點:××人+怎麼做(與論點密切相關的方面)+結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體的事實,那是事實論據。
三、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1.舉例論證(事實論證):具體典型有力地論證了某一論點。
2.道理論證(引用論證):引用了什麼論證了某一論點,使論證具有巨大的說服力。
3.比喻論證:形象生動地闡述了某一論點,使把深奧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
4.對比論證:通過對比,從正反兩方面論證了……論點,使說理更鮮明。
類比論證、歸納論證
四、分析議論文的表達方式
1.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概括性很強,作用:用事實證明某一觀點或主張。
2.議論文中時而也有生動形象的描寫,作用:更鮮明生動地證明了某一觀點。
3.議論中的抒情,作用:會使議論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准確、嚴密
六、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七、論證結構: 「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❼ 初中語文議論文閱讀理解技巧
閱讀教學之議論文
第一部分 議論文知識
一、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
(一)論點
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議論文一般都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要區別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文章提出中心論點的方式:標題、開頭、結尾、歸納。
(二)論據
是證明論點的材料。它被論點統帥,為論點服務的。
(1) 論據的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1 事實論據: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概括的,也可以是具體的。如果運用了事實論據證明論點,同時就是使用了舉例論證方法。
2 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注意,有的時候道理論據也指作者的推理。
(2) 論據的作用
規范性答題格式如下:
這是……論據,證明……論點(如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
(3) 論據補充
做這種題目,注意以下兩個方面:①看清楚要求補充的論據類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還是事例;②補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數的限制。
(三)論證
(1)指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與論據之間邏輯聯系的紐帶。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麼」的問題,論據解決「用什麼來證明」的問題,論證解決「怎麼證明」的問題。
(2)常見的有以下四種: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一)舉例論證:所舉的能證明論點的具體事例、概括事實、各種現象、統計數據,及作者對此所做的分析,合為舉例論證。(擺事實、事例論證)
作用:舉出……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事實勝於雄辯,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二)道理論證:作者引用的能證明論點的名人名言、為人們承認的理論,作者針對論點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引用……的名言或者引用格言、俗語等,充分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三)比喻論證:能直接證明觀點的比喻句
作用:形象生動地論證了……的觀點,使文章論證的道理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四)對比論證:從正反兩方面的事實或道理論證論點。對比的可以是兩個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對比的雙方要屬於同一范疇,在某些方面表現出相反或相對的性質。
作用: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突出地證明了……的觀點。
三、議論文的結構
議論文的結構
(1)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2)類型:①並列式;②總分式:總分總、總分、分總;③遞進式
四、議論文的語言---嚴密性、准確性、概括性(雜感:生動性、鮮明性)
例一:「我們建立了獨立的和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用「比較」二字,加以限制,措辭嚴謹。體現了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
五、分析文章的論證過程
首先要了解議論文的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分析議論文的論證思路,其實就是在段落層次的基礎上家上一些諸如「首先」、「然後」、「接著」、「最後」一類表承轉起合關系的詞語。做這個題目,尤其要注意開頭結尾的表述。
(一) 開頭的內容
(1) 提出中心論點;(2)引出論題;
以上兩個方面,要具體回答出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論題的具體方式
(2) 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1 引用名人名言,提出中心論點;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中心論點(或提出論題);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提出中心論點;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中心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