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三至六年級科學復習資料

三至六年級科學復習資料

發布時間:2021-02-16 09:37:05

六年級科學畢業復習資料

三上: 1、植物的葉由(葉片)、(葉柄)構成。 2、蝸牛靠(腹足)爬行前進,爬行的痕跡會留下( 黏液)。 3、(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長頸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動物。 4、我們身體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幾個部分。 5、在所有的感覺器官中,(眼睛)從周圍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6、液體的多少通常用(量杯)來測量;液體的多少用(毫升)來表示。 7、澱粉加碘酒會變成(藍黑色) 三下: 1、你認識的身邊的混合物有:(土壤)、(鹽水)、( 黑墨水)等。 2、鳳仙花的身體有6部分,它們是( 根 )、(莖)、(葉)、(花)、(果實)、(種子)。 3、被壓縮空氣有(彈性),空氣流動起來就形成(風) 。 4、溫度計是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零下5攝氏度可以寫成(-5℃) 。 5、潛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潛水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讓潛水艇上浮的辦法是(將水壓出水艙),讓潛水艇下沉的辦法是(將水吸入水艙),這是因為大小一樣時,物體(重量減輕)就上浮,物體(重量增加)就下沉。 6、我們天天都生活在空氣的海洋里,新鮮的空氣具有無色透明、(無味)、(無固定形狀)、(會流動)等特點。 7、像石頭、水、空氣這樣的物體,我們分別稱它們為固體、(液體)和(氣體)。 8、蠶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9、在醋里加入小蘇打,會產生很多的(小泡泡),用點燃的火柴靠近,火柴會熄滅。(說明醋和小蘇打混合後,產生了不支持燃燒的氣體) 四上: 1、我知道與貓相似的小動物有:(兔)、(狗 )、(老鼠);跟金魚相似的小動物有:(鯽魚)、(鯧魚)、(鯉魚);跟鴿子相似的小動物有:(麻雀)、(雞)、(鸚鵡);跟甲魚相似的小動物有:(海龜)、(鱉)、(蛇);跟蜻蜓相似的小動物有:(蝴蝶)、(蝗蟲)、(蟬);跟青蛙相似的小動物有:(蟾蜍)、(蠑螈)、(大鯢)。 2、我知道動物有(會運動)、(會繁殖)、(要排泄)、(需食物)、(需呼吸)、(會生長)等共同特點。我還知道植物有(會生長)、(需養料)、(會繁殖)、(需陽光)、(需空氣)、(需水分)等共同特點。 3、300多年前,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做了實驗,查明植物從土壤中到底吸收了多少物質。現在我們知道了,多數的植物的葉能依靠陽光中的(能量)、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製造自己養料。在製造養料的過程中,綠葉能產生(氧氣),所以,綠色植物能夠(凈化環境)。 4、每片綠色葉子的背面有一些(氣孔),是植物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通道)。 5、人類是生物,有與其他生物相類似的(特點)和(需要)。人類是由(哺乳類動物)進化來的,是唯一有(語言)、(能思考)的生物。 5、(食鹽)、(高錳酸鉀 )、(白糖)等物質能溶解在水中,(沙子 )、( 麵粉)、(食用油)等物質在水中不會溶解。 6、我們可以用(攪拌)、(切碎 )、( 加熱)等方法讓肥皂塊在水中的溶解得更快。 7、把海水引進鹽田,利用太陽的熱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發),最後析出(鹽的結晶)。 8、(風向標)是測量風向的儀器,箭頭指向(風吹來)的方向。風向通常採用(8)個方位來記錄。(雨量器)是測量雨量的儀器。 9、我們所說的天氣狀況包括:(溫度)、(雲)、(雨)、(風)等。 10、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能利用磁性石頭做成能指示方向的儀器,叫(司南)。磁性最強的地方叫做(磁極);磁鐵指南的一端叫(南)極,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極,用(N)表示。 11、聲音能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質)。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340米/秒)。 12、物體因振動而發出聲音。當物體快速振動時,我們聽到的聲音就(高 );當物體慢速運動時,聲音就(低)。 四下: 1、發電廠發出的、通過電線送到各家各戶的電是(220)V交流電,這是足以引發觸電事故、致人死亡的電;一節干電池的電壓是(1.5)V;(36)V以下的電是安全的。 2、電路就是由(電源)、(用電器)、電線組成的環路。 3、可以通過電流的物質稱作(導體),如:(鐵)、(銅)、(鋁)等;不能通過電流的物質我們稱為(絕緣體),如:(塑料)、(橡膠)、(干木條)等。 4、大多數植物的花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部分組成;這四部分完全具備的花叫做(完全)花;缺其中以部分或幾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油菜花有4個花瓣,跟它結構相似的花屬於十字花科。 5、植物的花承擔著生產(種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務。 6、雄蕊產生的(花粉)傳播到雌蕊的(柱頭)上,會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後,(果實)和(種子)開始成長,花朵開始(凋謝)。 7、植物種子有生長所需的足夠的(水分)和(空氣),有適當的(溫度),種子就開始萌發了。 8、蠶豆種子的構造分(種皮)、胚芽、胚根、(子葉)。胚芽發育後變成(莖 )和(葉);胚根發育生長後變成(根)。 9、雌性動物產的(卵),必須和雄性動物產的精子結合,使(卵)受精,才能發育成一代新的生命。 10、蛋白質是人體肌肉、(皮膚)、(內臟)、頭發、(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我知道(大豆)、(肉類)、(雞蛋)等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玉米)、(馬鈴薯)、(米飯)等食物含有糖;(花生)、(食用油)、(牛奶)是含有脂肪的食物;(胡蘿卜)、(香蕉)、(蘋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11、微生物會引起食物的(腐敗變質),如:麵包發霉的(黴菌)。微生物生長與繁殖和動植物一樣,也需要(一定的空氣)、(水分)、(溫度)。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同時排出(廢物)。 12、地球從外到內分為(地殼)、(地幔)、(地核)。 13、石英、(長石)、(雲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14、岩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合作用下發生變化的現象叫做風化。 15、鉛筆是用(石墨)做成的;製造鍾表和計算機都要用到(石英);花崗岩是雕塑大好材料;鐵是從(鐵礦石)中提煉出來的。岩石和礦物都是(不可)再生資源。 五上: 1.動物的生活環境叫做動物的(棲息地),包括它生活區域內的各種(生物)和(非生物)。 2.太陽是一種(自然光源),它在發光的同時也產生(熱)。 3.魚的鰓蓋張嘴時(閉合),閉嘴時(張開),它是在呼吸。 4.當陽光照射到一個不透明的物體上時,光會被物體(吸收)和(反射)。 5.地球上的能量絕大部分來源於(太陽)。 6.陽光穿過透明的三棱鏡時,被分解為多種顏色的光,形成(太陽光譜)。 7.十八世紀初,科學家(牛頓)曾經做過「光的混合」的實驗研究。 8.物體反射太陽光的能力與物體的(吸熱能力)和(反光能力)等有關。 9、植物生長需要的條件是陽光、(空氣)、(水分)和(溫度)等。 10、動物生存需要的條件是陽光、(食物)、(空氣)、(一定的環境)等。 11、深色的物體反光能力(強)、吸收熱的能力(弱);淺色的物體反光能力(弱)、吸收熱的能力(強)。 12、水棱鏡是用(水)和(玻璃鏡)來分解陽光的。 13、太陽是一顆熾熱的大火球,它的表面溫度大約為 6000 ℃。 14、太陽的光線以每秒約 300000 千米的速度傳播,並在同一種物質中是 沿著 直線 傳播的。 15、向陽處的溫度比背陰處的溫度要 高 。 16、把一枚鐵釘分別種在乾燥與濕潤的兩個花盆裡,埋得同樣深,兩周後挖 出來,濕潤 花盆裡的鐵釘生銹得厲害。 17、人體裡面大約含水佔70%-80%。 五下: 1、(同種材料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體積體積體積))))相同,((((重重重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重量重量重量))))相同,((((體體體體積小積小積小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2、((((上浮物體上浮物體上浮物體上浮物體))))和((((下沉的物體下沉的物體下沉的物體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浮力浮力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測測測力計力計力計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3、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重量)、(體積)和((((液體的性質液體的性質液體的性質液體的性質))))等因素有關等因素有關等因素有關等因素有關。(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4、當我們感到冷時,我們可以通過(運動)、(多穿衣服)、(吃熱的食物)、(靠近熱源)等方法來保暖。 5、一般來說,金屬的傳熱能力強於非金屬,通過金屬和非金屬物質的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熱量的傳遞。銅鋁鋼傳熱性能比較:銅>鋁>鋼6(日晷)就是利用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使地面上物體的影子(長度)和(方向)的變化而計時的。 7、擺鍾的擺一分鍾(擺動60次),每分鍾擺動的次數(相同)。一條細繩,上端固定,下端掛一個小重物,就組成一個簡易的擺。擺在擺的過程中(方向不變)、(速度不變),(幅度越來越小)。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與(擺錘的重量)、(擺動的幅度)無關。 8、日心說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自轉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自轉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自轉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自轉。地球的運動方向是:自西向東逆時針正好是太陽運動方向相反相反相反相反。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的周期是(1年)。 六上: 1、常用的簡單機械有杠桿、滑輪、輪軸、斜面 。

❷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期末復習資料

1、微生物是一類非常微小的生命體,通常要藉助顯微鏡才可以看清楚。
2、第一個揭開微生物秘密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
3、牛奶變成酸奶,是因為酸奶中有一種名為乳酸菌的細菌,在適宜的溫度下,乳酸菌會使牛奶發酵發酵成酸奶。
4、細菌有桿菌、球菌、螺旋菌三種基本形態;有的細菌自己製造食物,有的細菌從動植物身上吸收養料;細菌繁殖的速度很快。
5、霉的生長條件有溫度、水分、空氣、營養等。
6、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青黴菌分泌的某種物質能殺死一些細菌,他把這種物質稱為青黴素。
7、動物、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積木」。
8、英國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胡克,是最早觀察到細胞的科學家之一。
9、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月食時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邊緣是圓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體或近似球體;海邊船隻離開港口,船身逐漸隱沒,只看到船帆,說明海面是彎曲的。
10、地球赤道周長40091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地球表面積510067866平方千米。
11、地球表面的形態有高原、平原、山地、峽谷、海洋和島嶼等。
12、描繪地表形態的方法有沙盤模型、地圖和攝影。
13、通過地震和核試驗時產生的地震波可以探測地球的內部構造,地震波在堅硬的岩石中傳播較快,在較軟的岩石中傳播較慢。
14、地球由地殼、地幔和地核幾部分組成。
15、火山是由於地下熔融的岩漿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噴發而形成的。
16、地殼的岩層在相互擠壓時會發生褶皺,褶皺突然斷裂時大地劇烈震動,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嚴重破壞,這就是地震。
17、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脈,科學家在山體岩石中採集到了魚龍、魚、海藻和海螺的化石,說明遠古時代這里是海洋。
18、在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水沖刷、生物破壞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過程叫做風化;風化後的岩石被風、水、冰或重力磨蝕、搬運的過程叫侵蝕。
19、物質的變化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另一類是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20、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常常可以從顏色改變、產生沉澱或氣泡、發光發熱等現象表現出來。
21、鐵銹的特點是紅褐色、松軟、容易吸收水分。
22、鐵生銹的條件是需要水和空氣。
23、像白醋這樣,能夠使紫甘藍水變紅的物質,叫酸性物質;像鹼水這樣,能夠使紫甘藍水變綠的物質,叫鹼性物質。
24、像紫甘藍水這樣,遇酸變紅、遇鹼變綠的物質,叫酸鹼指示劑。
25、常用的洗滌用品是肥皂、洗衣粉。
26、用肥皂洗衣服時,肥皂滲透到織物和油污中間,拉著油污「投身」到水中,衣服就可以洗干凈了。
27、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用自製的望遠鏡觀察月球,看到了環形山、高地和「月海」;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阿爾德林乘坐「阿波羅號」飛船成功登上了月球。
28、月球上沒有空氣,也沒有液態水;月球表面溫差很大,最高可達100攝氏度,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攝氏度;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29、太陽並不總是直射赤道,因為地球繞太陽旋轉時,稍稍有些傾斜;當太陽的直射點照在地球斜向太陽的半球時,該半球處於夏季,另外半球處於冬季。
30、在太陽系中,行星圍繞恆星運轉,衛星圍繞行星運轉;太陽系中已知有八大行星,50多顆衛星,無數的小行星、彗星等;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1、人們把星空分成88個區域,稱為星座;每個星座中的恆星可以連成不同的圖形,古代人常用神話中的人物或動物為星座命名。
3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極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
33、望遠鏡分光學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專門接收天體發出的無線電波;當運載火箭的速度達到7.9千米/秒時,它就能掙脫地球引力圍繞地球運轉;逐級加速的多級火箭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而設計出來的。
34、我國「神州5號」宇航員楊利偉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神州6號」宇航員是費俊龍和聶海勝。
35、金星表面溫度很高,火星表面溫度很低,沒有發現生命存在。
36、人類發射的宇宙探測器已經飛出太陽系,其中一個帶著我們人類的照片和地圖等信息。
37、有根據的猜測也叫假設,科學史上,很多重要的結論是從提出假設開始的。
38、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科學家們尋找了很多證據,證明了這個假設是正確的。
39、有些實驗是對事物的內部結構、運動變化過程進行模擬,這種實驗叫模擬實驗。
40、對比實驗是一種特別的收集證據的方法,通過有意識的改變某個條件來證明改變的條件和實驗結果的關系。

❸ 小學科學三至六年級所有知識點

【科學】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

精神是虛無的,沒有個性,在浮淺無知的層面上自我構成,以絕妙的組合與大自然的節奏和諧。
感覺、思維是生理、心理能量的原始開端,從無到有的狀態在影子和氣息之間進行著靈魂的運動,這個抽象、混沌的體系不可能找到,這是構成文化的初級階段。文化只有進程,沒有核心,是虛無的精神謊言,但又分裂成大小不同的兩塊。文化進程里恩怨游戲的終結就是文明。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文化進程的創新戰略結構就是國正論○2里的非絕對對立性。
戰略是尋找連續正理○17、科學的文明實體。
戰術是達成局部真理 、文明的文化性質。
一個人懂得了文化進程,就走進了產生智慧、文明、科學的發源地。人類在文化進程中,通過自由的激情,在真理之前不可能達到完整性,因為包含了錯誤行為的那一部分,任何人從未徹底解決這一矛盾。每一個人都有權讓自己變得愚蠢,有權犯錯,尋找自我,確證自我的存在。人是一個神秘的怪物,每時每刻都在矛盾的對立中期待著什麼,一旦有了機會,便信口開河地胡說,想創造獨有的理論,看似有著健全的理智,其實攙進了主觀無知的鬧劇成分,異想天開,任意發揮,荒謬之極,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真理、文化、文明、科學、哲學,只是想證明自己,卻忽略了正在表現的正是一個低級文化的殘缺過程。

❹ 小學科學課程3到6年級的所有科學知識

小學科學復習資料



1、人體中共有206塊骨頭,共有600多塊肌肉,肌肉重量占體重的40%。

2、骨骼具有運動、支撐、保護的作用。骨與骨之間能夠活動的相連地方叫關節,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帶動骨、關節而實現的。

3、經常運動的好處是:改善身體的柔韌性;增強心肌和肺活量;肌肉發達;體力充沛;延緩衰老;身體勻稱。

4、人需要的主要營養成份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

5、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種類有:糧食類、蔬菜水果類、魚肉蛋類、豆奶類、油鹽糖。吃得最多的是糧食類。吃得最少的應該是油鹽糖。

6、人體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

7、為了安全飲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綠色食品,少吃腌臘食品。

8、購買加工食品時要注意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9、沒有一種食品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所以我們吃食物要多樣化和全面化。

10、水果不可替代蔬菜。

空氣

1、空氣主要由氮氣、氧氣、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氣等氣體混合而成。如果空氣中增加了有害物質,空氣就被污染了,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中國古代人熱空氣上升的原理發明了孔明燈。

2、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一定的溫度。

3、空氣也是生命之源,可是人們的活動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防止空氣污染的一些措施有植樹造林、節約能源、少開小汽車,改進汽車燃料、禁燒秸桿、使用無氟冰箱等。

4、用手搧一下空氣、把空氣裝在塑料袋裡等都可以感到空氣的存在,空氣是無顏色、無氣味、無味道的透明氣體。

5、帶膠塞的漏斗擰緊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進瓶子里嗎?

為什麼?(水不能流進瓶子,因為瓶子里的空間被空氣占據著,膠塞封住了瓶口,空氣出不來,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進去。)

6、用冰塊冷卻食物,食物應放在冰塊上還是冰塊下?為什麼?(應把食物放在冰塊的下面,因為冰塊周圍的空氣受冷會很快下沉,不斷下沉的空氣包圍住要冷卻的物體,從而達到盡快冷卻的目的。)

7、空氣能被壓縮,壓縮了的空氣有彈性,在炎熱的夏季,自行車輪胎中的氣為什麼不能充得太足?(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夏季由於氣溫太高,輪胎內的空氣受到高溫,其體積必然很快增大,產生很大的壓力,當輪胎承受不住這樣大的壓力時,就會被脹裂。)

天文

1、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用方向和高度來表示,我們看到的太陽東升、西落晝夜的產生現象,其實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形成的。只不過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以地球為參照物,所以看起來就是東升、西落

2、太陽位置在東,物體影子在西,太陽位置在南,物體影子在北,太陽位置在西,物體影子在東。根據陽光下物體影子方向變化的規律形成太陽鍾,故宮博物院的太陽鍾叫日晷,它屬於赤道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有的日晷叫地平日晷,

3、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4、新月指的是天空中看不見的月亮。月初的蛾眉月,是指太陽剛落地平線,我們看到的月相是朝著太陽的。而月底的蛾眉月是指快要日出時,看到的月相同樣是向著太陽的。

5、日落時看到初一到十五的月亮,發現:蛾眉月在西方,上弦月在南方天空,凸月在中間偏東,滿月在東方。可見月亮繞地球轉動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

6、日出時看十六到月底的月亮,發現十六的月亮在西頭,下弦月在南方天空,殘月在中間偏東處,蛾眉月在東頭。

7、一天中月亮是東升西落的。這是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自轉而形成的。月亮是地球的衛星,月亮繞地球轉一周是農歷一個月。

運動和力

1、我們在騎自行車時車輪在做直線運動和旋轉運動。

2、一輛載重汽車行駛得快慢與自重、拉力、路面這些因素有關。

3、力的單位是牛頓。

4、使用測力計時,要使指針在0處,不能超過最大測量范圍。

5、當物體受到外力時,形狀或體積會發生改變,去掉外力後還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或體積,這種性質叫彈性,這種力叫彈力。

6、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這個力是因為地球引力。

7、判斷: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對)

物體的彈性是無限的(錯)

物體穿過液體或空氣時,也會產生摩擦力(對)

8、摩擦能產生熱量,流星的形成就與摩擦有關,在在炎熱的夏天高速公路上的汽車輪胎會發燙;生活中有好多增大有益摩擦(例如:如輪胎上的花紋、車把手上的花紋)和減少有害摩擦(在機械運動部位加潤滑油,加滾珠軸承)的例子。

9、物體的形狀與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關,如降落傘下降的速度與傘面的大小就有關。



1、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無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液體。水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雲、霧、雨、露、霜都是由空氣中的水凝結而成的。

2、認識物體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看、用鼻聞、用舌嘗、用手摸,對不了解的物體千萬別隨便聞、隨便嘗。鑒別杯子中水、鹽水、糖水、牛奶、白醋的方法是什麼?

3、水具有使其表面盡量縮小的力,這就叫做水的表面張力。

4、鐵塊在水中是要下沉的,可鋼鐵的輪船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因為鋼鐵輪船的空間大,與同體積有水相比較,它反而輕,因此浮在水上。)

5、地球上大部分水是海洋里的鹹水,只有極少量的淡水,大部分淡水只儲藏在南極和北極的冰川中,大氣中有小部分看不見的水蒸氣,只有河流湖泊和淺層地層里的水可供人類使用。而可供人類使用的這一點淡水還被不同程度地污染了,人類如果不注意保護水資源,地球上將無干凈水可用。

6、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固體的分離,例如把豆子和米分開,把粗沙和細沙分開,兩種不同的固體混合後體積會變小。例如黃豆與米混合後體積變小了,但重量不變,液體與水混合,有些溶於水,有些不溶於水。有些浮在水上,有些沉在水下,但這不是絕對的,在條件改變的情況下,不溶於水的液體也可能溶於水。

生物

1、種子的構造:子葉、胚根、胚芽。胚芽將來長大成莖和葉,胚根將來長大成根。

2、植物生長需要:陽光、水、空氣、土壤、適宜的溫度、養料。

3、一朵花,例如油菜花有:花瓣、萼片、雌蕊、雄蕊。

蜜蜂和一些昆蟲可以為一些花傳粉。果實裡面都有種子,「無籽瓜」是人工培育的,它仍然是果實,蘿卜不是果實。

4、土壤的主要成份有:沙、黏土、腐殖質等。

5、蠶、蜻蜓、螞蟻、蟋蟀、等都屬於昆蟲類。它們成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大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蠶蛾的觸角是羽毛狀的。昆蟲一生要經過變態,蠶一生要經過蠶卵、蠶、蠶蛹、蠶蛾四個階段。世界上最早種桑養蠶生產絲織品的國家是中國。

6、魚終生生活在水裡,魚有各種形狀,魚體表面有鱗,有些魚如鱔魚、黏魚等魚無鱗。魚鱗的花紋像樹木的年輪,魚也有耳朵,只不過藏在頭骨里頭,魚利用鰓從水中得到氧氣,魚通過調節體內鰾中氣體多少可改變自身體積,從而調節比重,得到不同浮力。而快速運動的鯊魚就無鰾。魚的運動前進都要靠魚尾,慢慢前進靠腹鰭,或腮排水,胸鰭撐開可使運動的魚停下來,體側線能測定方向,感知水溫。

7、要善待動物,愛護動物,要保護與我們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動物。如牛、蜜蜂、吃蟲子的鳥。還要保護珍稀動物。我們可以從哪方面做起?(對我們長期生活在城區的中學來說,愛護鳥類,愛護樹木,保護小動物生活的環境。要保護水中的動物,就要保護水源。在鳥類繁殖的季節和家長一起共同為鳥兒做「人工鳥巢」,在動物園,也要做文明觀眾,愛護各種動物。)

8、動物的生活習性不同,多數鳥類在白天活動,而貓頭鷹以捕食鼠類為主,老鼠喜在夜間活動,所以貓頭鷹也在夜間活動。從早晨到下午是它的睡覺時間,蝸牛喜歡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它的活動時間也是夜間。

熱學

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熱總是從高處向低處傳遞。

2、固體主要傳熱方式是傳導,液體、氣體的傳熱方式是靠對流,太陽上的熱是輻射到地球上的。

3、大多數物體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冷卻時體積會收縮,這種性質叫做熱脹冷縮。

4、因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易於吸收輻射熱,所以我們在夏天喜歡穿淺色衣服,冬天喜歡穿深色衣服。

5、溫度的變化會對物體產生哪些影響?(夏天電線伸長、嚴寒的冬季水管凍裂等。)

6、加熱和冷卻物體在生活中的應用?(有時醬菜瓶蓋擰不開,可用熱毛巾包住瓶蓋,瓶蓋受熱膨脹就能很輕松在擰開了。還有塑料水管的連接、煉鋼、制棒冰、蠟燭的製作等。)

7、為什麼鍋把手用塑料製作?鍋身用金屬製作?(塑料不善於傳熱,用塑料做的鍋把手不會燙手。因為金屬善於傳熱,所以鍋身用金屬製作。)

8、畫出熱在水鍋中傳遞的圖示。(略)

聲音

1、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凡是人們不需要的聲音都是噪音。噪音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

2、人耳構造: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3、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❺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 最好多一些,快一點!

你和我上小學一樣,到最後才復習,不過也罷!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工具和機械 一、使用工具 1. 機械 是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 2.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機械構造很簡單,又叫 簡單機械 。 3.用螺絲刀可以比較方便的把螺絲釘從木頭中取出,用羊角榔頭可以比較方便的把鐵釘從木頭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桿的科學 1.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 杠桿 。 2.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 支點 ;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 用力點 ;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阻力點 。 3.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 省力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 費力;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 不省力也不費力 。 4.杠桿尺上有支點,左右兩邊都有到支點距離的標記,是研究杠桿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種不同的方法掛鉤碼,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圖畫出來。 三、杠桿類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鐵片、羊角榔頭、老虎鉗、開瓶器 ),費力的是(火鉗、鑷子)。 2.常用的杠桿類工具中羊角榔頭、老虎鉗、開瓶器是省力杠桿;火鉗、筷子、鑷子是費力杠桿;蹺蹺板、天平、訂書器是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有些杠桿類工具設計成費力的是因為它有方便的好處(如:鑷子、釣魚竿等)。 3.「秤砣雖小,能壓千斤」,那是桿秤利用了 杠桿 原理的結果(提繩是支點,秤砣是用力點,稱重物處是阻力點)。 4.我們身體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桿,肘關節是支點,手握物體處是阻力點,上臂的肱二頭肌處就是用力點。 5.阿基米德曾說:「只要在宇宙中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用一根長長的棍子把地球撬起來。」這里的棍子相當於杠桿。 四、輪軸的秘密 1.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轉動的機械,叫做 輪軸 。螺絲刀是輪軸類工具,它的刀柄是 輪 ,刀桿是 軸 。 2.在輪上用力帶動軸運動時 省 力;在軸上用力帶動輪運動時 費 力。 3.輪軸可以 省 力,輪越大,用輪帶動軸轉動就越 省 力。所以螺絲刀的刀柄總是比刀桿要 粗 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組成了 輪軸 ,這時整個扳手是 輪 ,螺帽部分是 軸 。 5.生活中的輪軸:水龍頭、門鎖把手、汽車方向盤、扳手、轆轤等。 五、定滑輪和動滑輪 1.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 定滑輪 ;定滑輪可以 改變用力方向 ,但不能 省力 。 2.像塔吊的吊鉤上可以隨著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 動滑輪 ;動滑輪可以 省力 ,但不能 改變用力方向 。 3.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力的大小用測力計來測量,牛頓是力的單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輪組 1.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 改變用力方向 。 2.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為一個 最簡單的滑輪組 ,滑輪組的組數越多,就越 省力 。 3.起重機運用了滑輪組。 4. ①名稱:定滑輪_ ②名稱:動滑輪 ③名稱:滑輪組 ④名稱:滑輪組 所起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 ¬¬¬ 改變用力方向 能省力 既能省力 既能省力 不能省力 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又能改變用力方向 又能改變用力方向 如果分別用它們提起相同重量的物品50千克,最省力的是( ④ ),其次是( ② 、③ ),不省力的是( ① )。 七、斜面的作用 1.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 斜面 。 2.斜面能 省 力,斜面的坡度越 小 越省力,坡度越 大 越不省力。 3.生活中應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如 「S」 形的盤山公路、各種斜坡、各種刀刃、螺絲釘的螺紋,高架橋的引橋等 。 4.螺絲釘的螺紋是斜面的變形。同樣粗細的螺絲釘,螺紋越密,旋進木頭時越 省力 。 5. 研究的問題:斜面的坡度對省力多少有影響嗎? 我的假設: 斜面的坡度對省力多少有影響;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需要改變的條件: 斜面的坡度大小(木塊的高低) 不改變的條件: 同一個重物,同一塊木板,提升重物的速度; 實驗方法:(1)把一塊木板分別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塊上,做成幾個坡度不同的斜面; (2)用測力計勾住重物,用同樣的速度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重物;(3)記錄下在每種斜面上用力的大小,並進行比較。 八、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 1.自行車運用了 杠桿(如:剎車、車鈴的按鈕) 、 輪軸 (如:把手、腳蹬) 、 斜面(如:螺絲釘) 等簡單機械的原理。這些簡單機械起到省力或方便的作用。 2.自行車上齒輪轉動的快慢與齒輪大小的關系是: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時,小齒輪轉動比大齒輪 快 ;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時,大齒輪轉動比小齒輪 慢 。 * 綜合:請把下面物品和應用的簡單機械原理用線連起來。 斜面 輪軸 杠桿 滑輪 螺絲刀 鑷子 螺絲釘 水龍頭 起重機 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構 一、抵抗彎曲 1.房屋、橋梁結構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橫放的「橫梁」,橫梁比柱子容易彎曲和斷裂,所以要提高橫梁的抗彎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彎曲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增加材料的寬度,還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變材料的形狀。 3.紙的寬度增加,抗彎曲能力也會增加;紙的厚度增加,抗彎曲能力會大大增加。 4.研究的問題:紙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的大小有關嗎? 實驗材料:兩疊書、三張A4紙、若干個墊圈 實驗假設:有關,紙越寬的抗彎曲能力越大 實驗步驟:①把兩疊書當作橋墩,放上一張紙,最多能承受幾個墊圈;②放兩張紙,最多能承受幾個墊圈;③放三張紙,最多能承受幾個墊圈;④比較結果,得出結論。 實驗中應控制不變的量: 紙的寬度 ;不變的量有: 橋墩的高度、寬度,每張紙的大小,每個墊圈的重量,紙被壓垮的程度。 在這個實驗中我們用承載墊圈的個數表示紙梁的抗彎曲能力。 二、形狀與抗彎曲能力 1.把薄板形材料彎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狀,雖然減少了材料的寬度但卻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強材料抗彎曲能力的。 2.一般情況下橫梁是立著放的,因為橫梁立著放雖然減少材料寬度,但增加了厚度,大大增強了橫梁的抗彎曲能力。 3.瓦楞紙板的結構為什麼能使柔軟的紙變堅硬了了?因為瓦楞紙中間的結構是是W是形,雖然減少了材料的寬度,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強了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三、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載重量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擠壓結合得更加緊密。拱形受壓會產生一個向外推的力,抵住了這個力,拱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2.抵住拱足,能使拱的形狀保持不變,拱就能承載更大的重量。 四、找拱形 1.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它有拱形承載壓力大的優點,而且不產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要堅固。(如手捏雞蛋不易碎) 3.塑料瓶的上部、底部為近似圓頂形,中部為圓柱形。最厚最硬的地方在瓶口,最薄最軟的地方在瓶身。 4.人體的結構非常巧妙。頭骨近似於球形,可以很好的保護大腦;拱形的肋骨護衛著胸腔中的內臟;人的足骨構成一個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的承載人體的重量。 5.生活中的拱形:肋骨、足弓、拱門,拱窗,拱橋;圓頂形:龜殼,貝殼;球形:蛋殼,果實,頭骨。 6.同樣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狀比做成實心的棒狀要粗的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彎曲力都相同,即重量輕、強度高。管狀的手臂骨、腿骨,植物的桿、莖,鋼管都是應用了這個原理。 五、做框架 1.像鐵塔這樣骨架式的構造叫做框架結構。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的特點。 2.長方形框架、正方體框架加上斜桿相當於裡面有了三角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 六、建高塔 1.用框架結構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築而花費的材料卻很少,框架結構以三角形為基本構造。 2.框架鐵塔結構特點:①上小下大②上輕下重③風阻小等。 七、橋的形狀和結構 1.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減少了橋墩的負擔。橋面也比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2.鋼纜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們用它們建造的鋼索橋,大大增加了橋的跨越能力。 3.鋼索橋的結構:由鋼纜、橋塔、橋面組成。鋼纜是橋承重的主要構件,橋塔是支承鋼纜的主要構件。橋塔修得高,是為了降低鋼纜的拉力。 八、用紙造一座橋 1.用紙設計橋需考慮哪些問題:①紙這種材料的特性;②紙的承受力有什麼特點;③選擇形狀和結構。④用什麼方法增強紙的抗彎曲能力。 2.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其長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橋中位居第一。於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車。 3.評價一座橋好壞的指標:①是否堅固;②是否節省材料;③是否美觀。 第三單元 能量 一、電和磁 1.當導線中有電流通過時,導線的周圍會產生磁性。 2.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在一次實驗中,發現通電的導線靠近指南針時,指南針發生了偏轉。 3.如果電路短路,則電流很強,會很快把電池的電能用完,所以要盡快斷開。 4.做通電線圈和指南針的實驗時,線圈立著放,指南針盡量靠近線圈的中心,指南針偏轉的角度最大。 二、電磁鐵 1.像這樣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電磁鐵。 2.電磁鐵有南北極。電磁鐵的南北極與電池的接法和線圈纏繞方向有關,當電池正負極接法改變時,它的磁極也會改變;當電磁鐵的線圈纏繞方向改變時,它的磁極也會改變。 3.電磁鐵與磁鐵的相同點: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極。 電磁鐵與磁鐵的不同點:(1)磁鐵是磁性的石頭,電磁鐵是線圈和鐵芯組成。(2)電磁鐵只有通電才有磁性。(3)磁鐵的南北極不會改變,而電磁鐵的南北極可以改變。 三、電磁鐵的磁力(一) 1.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變的,磁力的大小與電池的數量、線圈的圈數、鐵芯的大小等有關。 2.檢驗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關系的研究計劃表 研究的問題 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多少有關系嗎? 我們的假設 線圈圈數多,磁力大;線圈圈數少,磁力小。 檢驗的因素(改變的條件) 線圈圈數 怎樣改變這個條件 1.線圈20圈 2.線圈40圈 3.線圈60圈 實驗要保持那些條件不變 電池的節數,電線的粗細,鐵芯的大小等 實驗結論 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多少有關系,線圈圈數多,磁力大;線圈圈數少,磁力小。 四、電磁鐵的磁力(二) 1.檢驗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池節數關系的研究計劃表 研究的問題 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池節數多少有關系嗎? 我們的假設 電池節數多,磁力大;電池節數少,磁力小。 檢驗的因素(改變的條件) 電池節數 怎樣改變這個條件 1.電池1節 2.電池2節 3.電池3節 實驗要保持那些條件不變 線圈圈數,電線的粗細,鐵芯的大小等 實驗結論 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池節數多少有關系,電池節數多,磁力大;電池節數少,磁力小。 2.在進行科學探究中,探究的順序:1.提出問題 2.建立假設 3.設計實驗方案 4.收集事實與證據 5.檢驗假設 6.交流 五、神奇的小電動機 1.換向器的作用是接通電流並轉換電流的方向,小電動機在轉動的過程中,電刷依次接觸換向器的三個金屬環,通過轉子線圈的電流方向就會自動改變。 2.小電動機包括外殼、轉子、後蓋三部分。外殼內有一對永久磁鐵,轉子上有鐵芯、線圈、換向器,後蓋上有電刷。 3.電動機是用電產生動力的機器。雖然大小懸殊、構造各異,但電動機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電產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轉動。 六、電能和能量 1.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運動的物體也有能量,叫動能。能量還儲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學物質中,叫化學能 2.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沒有能量,自然界就不會有運動和變化,也不會有生命了。 輸入的能量形式 用電器 輸出的能量形式 電 能 電飯鍋 熱能 電風扇 動能 電視機 光能和聲能 電 燈 光能 電 爐 熱能 3.所有的用電器都是一個電能的轉化器,能夠把輸入的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七、電能從哪裡來 1.各種各樣的電池:干電池(普通電池和鈕扣電池)——化學能轉化成電能;太陽能電池——太陽能轉化成電能,不能儲存電能,只能即時使用;蓄電池——放電時把化學能變成電能,充電時把電能轉化成化學能。(用化學能的形式把電能儲存起來) 2.當電動機被用來發電時,就應該叫發電機。 3.電能的來源和轉化 電能的來源 轉化的能量 輸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電池 化學能 電能 光電池 光能 水電站 動能 熱電廠 熱能 核電站 核能 八、能量和太陽 1.煤是由古代植物變成的。古代植物死後,經過沉積作用,被泥沙覆蓋,與空氣隔絕,又經過地殼的變動,被埋到很深的地下,長期受到高溫高壓的作用,慢慢變成了煤。 2.石油、天然氣是幾億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經過長期復雜變化形成的。 3.煤、石油、天然氣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儲了億萬年的太陽能 4.新能源:地熱能、風能、潮汐能、核能、直接利用的太陽能。 5.煤、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我們正在耗盡這些能源。 第四單元、生物的多樣性 一、校園生物大搜索 1.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並分類記載的生物種類超過了200萬種,估計地球上現存的物種應有200萬—450萬種。 2.科學家常常要對一個區域的動植物種類和分布情況進行調查。分區域觀察研究是科學研究常用的方法。 3.調查校園中的動植物要注意:不要採摘植物和傷害動物;可以從腳印、糞便、毛等蹤跡推知躲藏起來的動物,經常飛來的鳥也應該記下來;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動物要帶上小鏟,最好帶上放大鏡;可以用繪畫、拍照等適宜的方法記錄不知名的動植物等。 二、校園生物分布圖 1.校園里的動植物種類很多,生活的環境也各不相同。 2.我國珍稀植物有珙桐 、人參、水杉、銀杏、金花茶等。 3.我國珍稀動物有大熊貓、藏羚羊、揚子鱷、白鰭豚、亞洲象、金絲猴等。 三、多種多樣的植物 1.用分類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辨別和研究動植物。 2.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將植物分成不同的類別。如根據莖的特點植物可以分為木本植物(如:桃樹樟樹)和草本植物(如:狗尾草、水稻);根據生活環境將植物分為水生植物(如:浮萍)和陸生植物(如:雪松)。 3.科學家主要是根據植物的特徵對植物進行分類。他們根據植物有沒有花把植物分成了兩大類:開花的植物和不開花的植物。 4.在植物王國中,已發現的種類有30多萬種,開花的植物約佔一半以上。 5.在不開花的植物中,蕨類、藻類、苔蘚類和開花的植物一樣,自己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 6.不開花的植物包括蕨類(如:蕨菜)、藻類(如:紫菜)和苔蘚類(如:葫蘆蘚)植物等。 7.屬於開花的植物有:桃樹、油菜花、鳳仙花、月季、金魚藻等 四、種類繁多的動物 1.科學家把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身體中有脊柱的動物叫脊椎動物,沒有脊柱的動物叫無脊椎動物。 2.像螞蟻、蝗蟲、蜜蜂那樣,身體上有三對足的動物是昆蟲類;像金魚、鯉魚那樣,終生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的動物是魚類;身體上長羽毛的動物是鳥類;直接生小動物,並用乳汁喂養小動物是哺乳動物。爬行動物:身體表面有鱗或甲,肚皮貼近地爬。兩棲動物:小時候在水裡生活,用鰓呼吸;長大後在陸地生活,用肺呼吸。 3.動物的身體構造和生命活動特徵是科學家對動物進行分類的重要標准。 4.在動物王國中,已發現的種類已經有150多萬種,是生命世界中類別最多的。而昆蟲又是動物王國中種類最多的,已知的昆蟲達到100多萬種,約佔80%。 5.脊椎動物是動物身體中長有脊柱,構造比較復雜的一類,它又可以分為魚類、兩棲動物、 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 脊椎動物: 哺乳動物:蝙蝠、羊、兔、豬、鯨、海豹 鳥 類:雞、鴨、鵝、老鷹、大雁、貓頭鷹 爬行動物:壁虎、蛇、鱷魚、龜、蜥蜴、甲魚 兩棲動物:蟾蜍、蠑螈、娃娃魚 魚 類:海馬、鯽魚、鰻、泥鰍、黃鱔、鯉魚 五、相貌各異的我們 1.不同的生物有各種不相同的特徵。 2.我們不能找到兩個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六、原來是相互關聯的 1.植物的葉具有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的功能。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葉子退化成刺狀,莖綠色、肥厚多汁,承擔起光合作用和儲存水分的功能;松樹生活的區域較為廣泛,針形葉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有利於保持身體溫度;香蕉生活在水分充足的熱帶地區,葉子寬大,更有利於蒸發體內水分,調節植物體的溫度。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形態結構是它們長期適應生活環境的結果。 2.在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動物,也有明顯不同的形態結構。 3.浮萍是水生植物中的浮水植物,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較細的根;小草和玉米都生活在陸地上,根既要將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又要負責從土壤中吸收水分供植物體生活,因此它們都有龐大的根系。 4.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它們所生活的環境和生活習性相關聯。貓的腳有肉墊,在地上跑時發出的聲音較小,不易被捕食對象發現;帶鉤的鳥爪,容易抓住樹干,適宜生活在森林中,並有利於捕捉小動物;鴨的腳有蹼,可以用來劃水,適宜生活在水中;蒼耳種子上有刺,在陸地上生活容易被動物攜帶傳播;蓮子有較硬的外殼,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種子上有毛,容易隨風飄移。 動物名稱 生活環境 身體特徵 功能 金魚 水中 鰓 水中呼吸 鰭 水中游泳 紡錘形 減少水對它的阻力 鴿子 空中 羽毛 保溫,防水 骨骼中空 身體輕,便於飛行 長有翅膀 空中飛行 七、誰選擇了它們 1.在田野中,綠色青蛙因為有好的偽裝而被保留下來,其它顏色的青蛙因為過於顯眼而被獵食者吃掉。 2.生物學家對不同地方的生物個體進行比較時,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即同一種生物,愈冷的地方,個體就愈大,身體愈接近圓形;並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3.環境發生改變,動物的形態結構也相應發生變化。多樣的生物是由多樣的環境造成的。 4.大自然的選擇使得生物發生變化,然而人工選擇也在豐富著物種的多樣性。 5.在實驗中,我們發現大的球形燒瓶這個容器內的水溫降得慢,細而長的玻璃瓶這個容器內的水溫降得快。在大自然中,大而圓的動物的體形降溫慢。 八、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1.地球是我們美麗的家園,各種各樣的生物,在這個家園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著。 2.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3.每種生物都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人類的衣食住行離不開生物的多樣性。 4.多樣的生物對我們人類有不同的價值。有的具有欣賞價值和科學價值,有的具有經濟價值,有的具有葯用價值。 5.就像人類生活離不開生物的多樣性一樣,每一種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樣性的環境之中。舉例:花繁殖後代需要昆蟲幫助傳粉;蒼耳靠動物傳播種子;動物排出的糞便可成為植物的養料;蝗蟲生活需要以水稻等植物為食物。 6.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從保護家鄉生物多樣性做起。 7.人類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員,我們理應平等對待家族中的每一個成員。 8.人類生活離不開植物:提供給人類做食物;供人類欣賞;提供給人類做葯材;人類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學慣用品;可以凈化空氣;提供給動物做食物。 資料庫: 1.生物的基本生存條件包括陽光、空氣、水源和地域等。 2.《生物多樣性條約》於1993年正式開始實行。 3.每年的5月22日被稱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4.全世界已有180多個國家成為《生物多樣性條約》締約國。

❻ 小學科學三至六年級上期所有知識點

1、人體中共有206塊骨頭,共有600多塊肌肉,肌肉重量占體重的40%。

2、骨骼具有運動、支撐、保護的作用。骨與骨之間能夠活動的相連地方叫關節,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帶動骨、關節而實現的。

3、經常運動的好處是:改善身體的柔韌性;增強心肌和肺活量;肌肉發達;體力充沛;延緩衰老;身體勻稱。

4、人需要的主要營養成份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

5、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種類有:糧食類、蔬菜水果類、魚肉蛋類、豆奶類、油鹽糖。吃得最多的是糧食類。吃得最少的應該是油鹽糖。

6、人體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

7、為了安全飲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綠色食品,少吃腌臘食品。

8、購買加工食品時要注意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9、沒有一種食品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所以我們吃食物要多樣化和全面化。

10、水果不可替代蔬菜。

空氣

1、空氣主要由氮氣、氧氣、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氣等氣體混合而成。如果空氣中增加了有害物質,空氣就被污染了,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中國古代人熱空氣上升的原理發明了孔明燈。

2、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一定的溫度。

3、空氣也是生命之源,可是人們的活動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防止空氣污染的一些措施有植樹造林、節約能源、少開小汽車,改進汽車燃料、禁燒秸桿、使用無氟冰箱等。

4、用手搧一下空氣、把空氣裝在塑料袋裡等都可以感到空氣的存在,空氣是無顏色、無氣味、無味道的透明氣體。

5、帶膠塞的漏斗擰緊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進瓶子里嗎?

為什麼?(水不能流進瓶子,因為瓶子里的空間被空氣占據著,膠塞封住了瓶口,空氣出不來,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進去。)

6、用冰塊冷卻食物,食物應放在冰塊上還是冰塊下?為什麼?(應把食物放在冰塊的下面,因為冰塊周圍的空氣受冷會很快下沉,不斷下沉的空氣包圍住要冷卻的物體,從而達到盡快冷卻的目的。)

7、空氣能被壓縮,壓縮了的空氣有彈性,在炎熱的夏季,自行車輪胎中的氣為什麼不能充得太足?(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夏季由於氣溫太高,輪胎內的空氣受到高溫,其體積必然很快增大,產生很大的壓力,當輪胎承受不住這樣大的壓力時,就會被脹裂。)

天文

1、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用方向和高度來表示,我們看到的太陽東升、西落晝夜的產生現象,其實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形成的。只不過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以地球為參照物,所以看起來就是東升、西落

2、太陽位置在東,物體影子在西,太陽位置在南,物體影子在北,太陽位置在西,物體影子在東。根據陽光下物體影子方向變化的規律形成太陽鍾,故宮博物院的太陽鍾叫日晷,它屬於赤道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有的日晷叫地平日晷,

3、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4、新月指的是天空中看不見的月亮。月初的蛾眉月,是指太陽剛落地平線,我們看到的月相是朝著太陽的。而月底的蛾眉月是指快要日出時,看到的月相同樣是向著太陽的。

5、日落時看到初一到十五的月亮,發現:蛾眉月在西方,上弦月在南方天空,凸月在中間偏東,滿月在東方。可見月亮繞地球轉動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

6、日出時看十六到月底的月亮,發現十六的月亮在西頭,下弦月在南方天空,殘月在中間偏東處,蛾眉月在東頭。

7、一天中月亮是東升西落的。這是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自轉而形成的。月亮是地球的衛星,月亮繞地球轉一周是農歷一個月。

運動和力

1、我們在騎自行車時車輪在做直線運動和旋轉運動。

2、一輛載重汽車行駛得快慢與自重、拉力、路面這些因素有關。

3、力的單位是牛頓。

4、使用測力計時,要使指針在0處,不能超過最大測量范圍。

5、當物體受到外力時,形狀或體積會發生改變,去掉外力後還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或體積,這種性質叫彈性,這種力叫彈力。

6、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這個力是因為地球引力。

7、判斷: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對)

物體的彈性是無限的(錯)

物體穿過液體或空氣時,也會產生摩擦力(對)

8、摩擦能產生熱量,流星的形成就與摩擦有關,在在炎熱的夏天高速公路上的汽車輪胎會發燙;生活中有好多增大有益摩擦(例如:如輪胎上的花紋、車把手上的花紋)和減少有害摩擦(在機械運動部位加潤滑油,加滾珠軸承)的例子。

9、物體的形狀與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關,如降落傘下降的速度與傘面的大小就有關。



1、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無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液體。水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雲、霧、雨、露、霜都是由空氣中的水凝結而成的。

2、認識物體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看、用鼻聞、用舌嘗、用手摸,對不了解的物體千萬別隨便聞、隨便嘗。鑒別杯子中水、鹽水、糖水、牛奶、白醋的方法是什麼?

3、水具有使其表面盡量縮小的力,這就叫做水的表面張力。

4、鐵塊在水中是要下沉的,可鋼鐵的輪船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因為鋼鐵輪船的空間大,與同體積有水相比較,它反而輕,因此浮在水上。)

5、地球上大部分水是海洋里的鹹水,只有極少量的淡水,大部分淡水只儲藏在南極和北極的冰川中,大氣中有小部分看不見的水蒸氣,只有河流湖泊和淺層地層里的水可供人類使用。而可供人類使用的這一點淡水還被不同程度地污染了,人類如果不注意保護水資源,地球上將無干凈水可用。

6、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固體的分離,例如把豆子和米分開,把粗沙和細沙分開,兩種不同的固體混合後體積會變小。例如黃豆與米混合後體積變小了,但重量不變,液體與水混合,有些溶於水,有些不溶於水。有些浮在水上,有些沉在水下,但這不是絕對的,在條件改變的情況下,不溶於水的液體也可能溶於水。

生物

1、種子的構造:子葉、胚根、胚芽。胚芽將來長大成莖和葉,胚根將來長大成根。

2、植物生長需要:陽光、水、空氣、土壤、適宜的溫度、養料。

3、一朵花,例如油菜花有:花瓣、萼片、雌蕊、雄蕊。

蜜蜂和一些昆蟲可以為一些花傳粉。果實裡面都有種子,「無籽瓜」是人工培育的,它仍然是果實,蘿卜不是果實。

4、土壤的主要成份有:沙、黏土、腐殖質等。

5、蠶、蜻蜓、螞蟻、蟋蟀、等都屬於昆蟲類。它們成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大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蠶蛾的觸角是羽毛狀的。昆蟲一生要經過變態,蠶一生要經過蠶卵、蠶、蠶蛹、蠶蛾四個階段。世界上最早種桑養蠶生產絲織品的國家是中國。

6、魚終生生活在水裡,魚有各種形狀,魚體表面有鱗,有些魚如鱔魚、黏魚等魚無鱗。魚鱗的花紋像樹木的年輪,魚也有耳朵,只不過藏在頭骨里頭,魚利用鰓從水中得到氧氣,魚通過調節體內鰾中氣體多少可改變自身體積,從而調節比重,得到不同浮力。而快速運動的鯊魚就無鰾。魚的運動前進都要靠魚尾,慢慢前進靠腹鰭,或腮排水,胸鰭撐開可使運動的魚停下來,體側線能測定方向,感知水溫。

7、要善待動物,愛護動物,要保護與我們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動物。如牛、蜜蜂、吃蟲子的鳥。還要保護珍稀動物。我們可以從哪方面做起?(對我們長期生活在城區的中學來說,愛護鳥類,愛護樹木,保護小動物生活的環境。要保護水中的動物,就要保護水源。在鳥類繁殖的季節和家長一起共同為鳥兒做「人工鳥巢」,在動物園,也要做文明觀眾,愛護各種動物。)

8、動物的生活習性不同,多數鳥類在白天活動,而貓頭鷹以捕食鼠類為主,老鼠喜在夜間活動,所以貓頭鷹也在夜間活動。從早晨到下午是它的睡覺時間,蝸牛喜歡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它的活動時間也是夜間。

熱學

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熱總是從高處向低處傳遞。

2、固體主要傳熱方式是傳導,液體、氣體的傳熱方式是靠對流,太陽上的熱是輻射到地球上的。

3、大多數物體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冷卻時體積會收縮,這種性質叫做熱脹冷縮。

4、因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易於吸收輻射熱,所以我們在夏天喜歡穿淺色衣服,冬天喜歡穿深色衣服。

5、溫度的變化會對物體產生哪些影響?(夏天電線伸長、嚴寒的冬季水管凍裂等。)

6、加熱和冷卻物體在生活中的應用?(有時醬菜瓶蓋擰不開,可用熱毛巾包住瓶蓋,瓶蓋受熱膨脹就能很輕松在擰開了。還有塑料水管的連接、煉鋼、制棒冰、蠟燭的製作等。)

7、為什麼鍋把手用塑料製作?鍋身用金屬製作?(塑料不善於傳熱,用塑料做的鍋把手不會燙手。因為金屬善於傳熱,所以鍋身用金屬製作。)

8、畫出熱在水鍋中傳遞的圖示。(略)

聲音

1、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凡是人們不需要的聲音都是噪音。噪音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

2、人耳構造: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

3、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❼ 求小學科學三至六年級的重點復習資料。

●《沉浮》單元解讀:

科學概念: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准。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

3、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

4、(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5、(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

7、鋼鐵製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於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

9、(上浮物體)和(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10、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1、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時就(上浮);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於重力)時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

12、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它們的(材料)和(液體的性質)有關。

13、(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很多。

14、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在水中(上浮)。

15、(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

觀察實驗

1. 不同物體的沉浮受什麼影響;同一物體的沉浮受什麼影響。。

簡答題:

1.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物體在液體中的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動熱》單元解讀:

科學概念:

1、有多種方法可以(產生熱)。

2、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但(並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

3、水受熱以後(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4、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5、(許多液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變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6、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7、(氣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8、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組成的,而微粒總在那裡不斷地(運動)著。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

9、(許多固體和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0、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例如(銻)和(鉍)這兩種金屬就是熱縮冷脹的。

11、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12、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

13、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熱傳導)。

14、(不同材料)製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

15、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

16、(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

17、(空氣)是一種(熱的不良導體)。

科學實驗:

1、三種狀態的熱脹冷縮的實驗。

2、製作保溫杯的材料以及他們的作用。

●《時間的測量》單元解讀:

科學概念

1、(「時間」)有時是指(某一時刻),有時則表示一個(時間間隔)(即時長)。

2、鍾表以(時、分、秒)計量時間,鍾面上的(秒針)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1秒鍾),秒針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1分鍾)。

3、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對(相同時間)(時長)的主觀感受會不一樣,但時間是以(不變的速度)在延伸的。

4、藉助自然界有規律運動的事物或現象,我們可以(估計時間)。

5、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律運動的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

6、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7、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慢慢地發生變化。(「日晷」)與(「圭表」)是根據(日影長度)製成的(計時器)。

8、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製作(水鍾)用來計時。

9、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們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從而使水鍾計時更加准確。

11、滴水計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接滿(受水型)。

12、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製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

13、計時工具准確性的提高要靠(設計、材料)等的改進。

14、雖然像(日晷)、(水鍾)以及(燃油鍾)、(沙漏)等一些簡易的時鍾,已經可以讓我們知道大概的時間,但是人們總希望有更精確的時鍾。(擺鍾)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鍾的(精確度)。

15、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們製成了(擺鍾),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16、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17、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

18、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19、注意擺繩的長度不等於擺的長度,(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20、(機械擺鍾)是(擺錘)與(齒輪操縱器)聯合工作的。

科學實驗:

1、擺的研究實驗。

2、水鍾實驗,尤其是影響水鍾記時准確的因素有那些?

3、關於擺長的研究。

●《地球的運動》單元解讀:

科學概念

1、(晝夜交替現象)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2、(晝夜現象)與(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圓周運動)有關。

3、(「日心說」)和(「地心說」)中有關地球及其運動的觀點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象)。

4、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5、(「傅科擺」)擺動後,地面的刻度盤會與擺的擺動方向發生偏移,這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6、(傅科擺)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7、(天體的東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轉)而發生的現象。

8、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

9、(地球的自轉方向)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早)西邊晚。

10、不同地區所處的(經度差)決定了地區之間的(時差)。

11、人們以(地球經線)為標准,將地球分為(24個時區)。將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定為(0度經線)。從0度經線向東180度屬東經,向西180度屬西經。經線每隔(15度)為(一個時區),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就相差1小時。

12、天空中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旋轉,北極星相對「不動」,是(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3、從(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測出(地軸是傾斜的)。

14、(恆星的周年視差)證明地球確實在圍繞太陽(公轉)。其他的證據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15、在圍繞某一物體(公轉)時,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會觀察到遠近不同的物體存在(視覺位置差異)。

16、(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

17、(極晝和極夜現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18、(地軸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響(極晝極夜)發生的地區范圍。

19、地球確實在(自轉和公轉),證據不僅有來自(人造地球衛星)的觀測,還有來自(觀察或實驗)的多種現象。

20、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逆時針(自西向東),周期為(24小時),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地軸是(傾斜)的。

21、與地球自轉相關聯的現象有:(晝夜現象),(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看上去(北極星不動)等。

22、(恆星周年視差)是歷史上證明地球公轉的關鍵性證據。公轉過程中,地軸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極晝極夜現象)。

閱讀全文

與三至六年級科學復習資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