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學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1、思維可視化教學法
思維可視化教學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一系列圖示技術(如思維導圖、模型圖、流程圖、概念圖等),把本來不可視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
被可視化的「思維」更有利於理解和記憶,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傳遞的效能。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推進語文的思考深度,讓學生在大腦中構建起科學的思維模式,從而形成從語言現象到本質的思維規律,提升了語言文字信息加工及信息傳遞的效能,提升語文思維能力。
2、三力三度教學法
三力三度教學法是指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用扎實的學養力成就課的廣度,用廣博的閱讀力成就課的厚度,用敏銳的思考力成就課的深度,進而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一種有效方法。
3、討論式教學法
討論式教學方法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應用這種教學方法應該針對學生的綜合水平進行調整和完善,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讀寫一體教學法
「讀寫一體」專題教學法,是以語文教材內容為「基礎閱讀」篇目,師生共同整合相關學習材料,精心設計專題教學內容,師生共選「拓展閱讀」篇目供大部分同學們研讀,「挑戰閱讀」篇目供學有餘力的學生研讀。
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運用讀寫結合的方式:課前做批註,寫閱讀感受;課堂上再做批註,寫作思考認識等;課下寫作隨筆、摘評、專題報告等。讀寫一體,以讀促寫,以寫促讀。
5、思維導圖法
語文教學中研究和運用思維導圖法,有助於促進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有助於建構語文學科特色,豐富校本課程資源;有助於探究語文教與學創新之法,提升教學效率。思維導圖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包括筆記法、記憶法、知識整合法、演講法、閱讀法、寫作法、答題法等,為學生有效、高效學習語文開辟新境。
B. 初中化學實驗探究如何審題
在考 試的時候真的不用著急,化學試卷一般都能提前一刻鍾左右做完內,所以沒必要那麼著 急,初中化容學實驗探究題目要慢慢的看,思考的時候要迅速,才能高效! 咱們有一個方法對付初中化學實驗探究題叫做「瞻前顧後」!可以用筆將題目中的題眼全部標 出,然後在草稿上簡要畫出該實驗的整個流程圖,從頭到尾倒要註明題目中的重要已 知條件,這樣在做題是才會有整體性的把握。如果把實驗題每次都分成一小塊一小塊 的來做,做著做著就忘記前面在說什麼了。那麼後面總結時就容易漏掉有用信息。 化學實驗探究題就好比語文中的閱讀題,要聯系前後的語境,仔細推敲,得出結論。 切不可馬虎大意,隨意下筆,那樣很容易失分!
C. 初中哪本教輔最好
到了初中後,學生的學業任務相比小學已經翻倍,而且初中也是學生們第一次面臨考試決定「去向」。僅僅依靠課本和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就取得好的突出的成績已經不太可能。今天100教育百老師就為大家盤點了初中十大教輔書排行榜,初中最好的課外輔導書有哪些呢?
一、《新教材完全解讀》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新教材完全解讀》將課本中的每個章節、每個知識點按照預習、聽課、拓展、鞏固和檢測的順序劃分,讓學生科學、全面深入的學習。並且提煉基礎點、重難點、關鍵點,從基礎到提升、從課內到課外。可以說一本書搞定一切,當然題目的數量還是不太夠,最好配合一下試卷和題型大全之類的資料。
二、《特高級教師點撥》
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編:榮德基
榮德基的點撥系列主要針對於數學,採用了榮德基CETC差距學習理論,與教材和教學大綱精密集合。本書注重對知識點的歸納和在具體題型中的應用,而且附帶答案和解題思路詳解,並附有拔高題。
三、《尖子生學案》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主編:郭宇
《尖子生學案》是對於尖子生學習經驗的總結,再加上知名教師的歸納和補充編寫而成。其特點在於讓學生掌握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針對各知識點設計了一套完整的學習方案,將知識點按基礎、重難點、易錯易混點進行分類,層層遞進。而且還特別注重拓展思維的訓練,突破難題,考取高分。
四、《探究應用新思維》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主編:黃東坡
《探究應用新思維》是數學方的經典教輔書,題目典型又靈活,非常鍛煉思維能力。由數學教育學碩士,國家級骨幹教師,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黃東坡編寫,他對於近十幾年來數學考試命題的變化和趨勢了如指掌,這些也全部體現在了他的編寫之中。
五、《五年中考三年模擬》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主編:曲一線
五三系列這個不用介紹大家也知道,從初中一直考研,它都一直伴隨這我們。而且也是各階段教輔的不二選擇,足以說明其效果。《五年中考三年模擬》是多名一線老師和考生的智慧結晶,全書分為《全練》+《全解》,深入解析知識點,實例運用檢測,每門課程有一本五三就夠了。超前學習的學霸初一、二就可以買中考版來練手了。
六、《典中點》
出版社:龍門書局
主編:榮德基
榮德基所編寫的各類教輔早已經成為了老師,家長和學生的最愛。《典中點》系列包含了中學所有學科,以精當的講解配合多樣的練習,選題經典,出題角度靈活多變。而且還包含了期中、期末的專向訓練試卷,與教材和學校教學同步。
七、《中學教材全解》
出版社: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編:薛金星
《教材全解》系列教輔在學生中基本是人手一本,全書對於整本教材的每一個內容都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幫助學生課前預習,課後復習,更加深入了的理解知識點。屬於比較基礎的教輔書籍,許多老師也會推薦學生和家長購買。
八、《北大綠卡》
出版社: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主編:龔雲霞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夠霸氣,該系列的覆蓋面集廣,不僅與教材同步,同時還涵蓋了北師大、華東師大等各個版本。而且體例新穎,突出重點,講例、講練對照。對於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十分重視。
九、《解題決策》
出版社: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主編:周亞傑
《解題決策》系列教輔緊跟必考點設計題型,並且對於解題過程、方法和思路有著詳細的解讀和指導。以此來強化學生對於必考重點的理解和把握,輕松解決考試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
十、《點撥訓練》
出版社:內蒙古少兒出版社
主編:榮德基
《剖析》系列教輔也是榮德基的力作,全書按照學生的思維習慣編寫,幫助學生最快最高校的吸收知識,講解貼近課堂式講課語言。在題型方面難易度適中,層層遞進,分為基礎、拓展、拔高練習。含有每單元、期中、期末檢測卷,貼近中考。
十一、《分之道記憶網校》
出版社:分之道網校
《分之道記憶網校課程》以小學、初中、高中全日制教材為藍本,配套語文、數學、英語、等九大學科,並根據中小學必須掌握的考點與知識點,自主研發記憶課程,全面彌補傳統教育不足,深度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跨越時間,突破空間,共享教育資源,隨時隨地助力學生得高分。
D. GRE和雅思 托福有什麼區別
環球教育小編就托福閱讀和雅思閱讀之間的一些區別進行分析,對於雅思和托福閱讀詞彙、閱讀文章等等方面做一些對比,希望對大家的備考選擇有所幫助。
一、詞彙要求
托福閱讀詞彙量要求是八千到一萬,雅思的詞彙量要求是六千到八千,單從數字上來看,托福考試對詞彙量的要求略高一些。此外,托福閱讀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學術型文章,其詞彙在難度上要比雅思詞彙略難一些。
二、考試時間、文章長度及題量
正常來說,雅思閱讀和托福閱讀的考試時間都是60分鍾。不同的是,托福閱讀有可能遇到加試的情況,一旦遇到加試,考試時間就會延長到80分鍾。
雅思閱讀由3篇文章組成,每篇閱讀平均900字以上,最多可達1500字左右,題目總數為40道;托福閱讀包括3-4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每篇文章設有12-14個題目。
三、文章題材和內容
托福閱讀文章大都選自美國大學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一般都是對某一學科或主題的介紹性內容。內容更加學術化,其涵蓋的題材也更加廣泛,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包括了歷史、科學、教育、商業、社科、藝術文學、工程技術、體育文娛8個方面。
雅思學術類閱讀文章主要選自雜志、期刊、書本、報紙等,內容涉及經濟、教育、科技、環境、醫學、能源、地質、海洋、動物等方面的問題;培訓類文章則主要選自通告、廣告、傳單、報紙、說明書、雜志等;第一部分內容與生活化英語有關,第二部分和工作方面有關,第三部分為學術性文章。
通過文章題材對比不難發現,雅思閱讀的文章更廣泛一些,文章來自不同的層面;而托福閱讀的文章是在同一個層面里介紹不同專業領域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深入。
四、試題的形式及考察目的
雅思常考的題型有10種:判斷題、選擇題、配對題、總結題、標題配對題、句子完成題、表格題、圖片題、簡答題、流程圖題。
托福常考題型有10種:事實信息題、否定事實信息題、推論題、修辭目的題、詞彙題、指代題、句子簡化題、句子插入題、文章總結題、表格填寫題。
托福閱讀和雅思閱讀在題目的考查形式上略有不同:托福全部是選擇題,雅思還會有填空題。但是,所有題型考查的都是文章細節、長難句的理解能力以及定位和同意替換的能力。同時,托福和雅思的各個題型也有各自的解題技巧,技巧不一而別。在這一方面兩者還是不相上下,平分秋色的。
五、答題方式
托福閱讀為網考,答案直接在電腦上進行選擇;而雅思閱讀採取筆試的形式,答案都必須用鉛筆填寫在答題紙上。
E. 還有30天就中考了我的語文才73(100分)數學58(100)英語63(100)物理63(80)化學65(80)歷史55(8...
中考與平時考試是很不一樣的,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少題了,我個人平時考試不怎麼地,但中考和高考都比平時強,不過30天 能力是提高不了多少了,,多看看書吧
F. 如何設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如何設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好教學設計需要有正確的教學理念,如以學生為本、語文學習本質是一個言語實踐活動等;還需要學科的基本知識,如排比這種修辭是怎麼回事,其結構有哪些類型,又如散文有哪些類型,不同類型的散文該用怎樣的方式閱讀等;更需要一些基本的設計技能與方法,如學情分析、教材分析、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流程、設計教學反饋等。下面就選擇其中幾個關鍵點來談談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要領。
一、以課程觀統領一節課的教學設計
以往,教學設計常常是教師對某一篇獨立的文章教學點和教學流程的理解。近年來,有關教學設計的討論有了新變化,許多研究者和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不應該只是針對一篇文章或一次作文的教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走向課程化,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至少要考慮並能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教師是否知道這個階段(如初中階段、高中階段,或一個學年、一個學期、一個單元)的語文課程目標由哪些關鍵點構成?這些關鍵點是如何排列的?這堂課的學習目標是什麼?我選擇的目標相對集中嗎?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教什麼」的問題。
教師想通過哪些學習活動來落實這個關鍵點,使學生獲得這些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達成設定的某個目標?這些學習活動之間、這些活動與學習目標之間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嗎?學習目標的達成是不是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過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實現?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怎麼教」的問題。
學生的言語技能、思維等是否受到這節課的影響,在這堂課上可能有哪些收獲?這些收獲與教材所隱含的主要價值與教師課堂設計的出發點是否一致?學生獲得這些知識是不是有較高的效率?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教得怎麼樣」的問題。
如果一個教師在上課之前仔細考慮了這些問題,並有了自己的初步答案,上課過程中能緊緊圍繞這些問題展開,在課後反思中,能經得起這些問題的檢核,這說明他基本上具有了課程意識,已經達到了在課程層面上的專業自覺。對於一個語文教師來說,達到專業自覺不是指一般的教師素養有多高,如對學生有愛心,掌握了豐富的語言文學知識,能背得出教育學、心理學的概念,對各類文章有敏感的判斷力,有出色的表達能力以及對課堂的控制能力等。而是應該對語文課程內容和實施過程具有理解、判斷和把握的能力。唯其如此,他那些語文知識表達能力才會有用武之地。反之,如果沒有一個課程層面的自覺,他熟記的那些理論、概念、語文知識提問技巧,可能就是一些華麗的碎片,單看起來炫人眼目,放在一堂課中則可能暗淡無光,有時還會互相沖突,起到相反的作用。
課標、教材、學生、教師等諸因素應該在我們的教學設計中成為一個支撐整體。
二、以實實在在的學情分析作為起點
其實,人們都知道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的實施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教學設計以教學過程為其研究對象,用系統方法分析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要素,尤其著重分析學習需要、學習內容和學習者的特徵等方面的內容。」但是分析學生情況是一個復雜的課題,首先,學情內容比較龐雜,涉及許多方面,而了解分析學情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很難落實為常規的具體的做法。其次,學情是課堂效果的影響因素之一,但並不是全部。也就是說,有時候,學情對教學效果的好壞有直接的關系,有時候又看不出直接關系,不能作為課堂的評價依據,正因為如此,雖然大家都知道掌握學生情況的重要性,但在備課中,這一問題卻常常被部分教師所忽略。
下面就「學情」的內涵展開一些討論,大體說來,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學生情況:
(1)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這屆學生整體的代際特點以及這個班級的基本風格。如這一年齡段學生的知識結構、閱讀狀況、思維方式、情感表達方式、個性心理特徵、學習需求、認知風格、興趣愛好、對社會問題的關注熱點。總體上說,是社會、時代的特點投注於年輕人、通過「這一群」人反映出來、又與學習活動有關的特質。
(2)與該單元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包括學生對課文所涉及的年代、社會背景的了解程度,對課文體現的價值觀、情感色彩及審美傾向的認同程度,對該話題的熟悉與敏感程度,對該教材語言習慣的接受程度。例如,學習《背影》,是否熟悉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社會背景甚至交通條件,就直接關繫到對課文的理解;與該單元學習內容相關的學科知識、基本技能的准備情況等。例如,若是散文的教學設計,教師須知道學生以前學過哪些著名散文,他們可能了解哪些關於散文的知識等。這些信息都是很重要的。
(3)用於課堂教學組織的學習信息,大的方麵包括班級常用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班級風格;小的方面諸如班級學生名單、座次、學習小組情況、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在不同學科的表現、學生的個性特徵等。這類信息,可以供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完成課堂組織和調動。例如,某校有個很有個性的學生,他讀書較多,善於思考,但好發奇談異議,原來的一位語文教師怪他上課總喜歡打岔,便不太理睬他,他在課堂上也就越來越冷漠。後來換的一位教師,了解了他的情況,在討論時,教師有意識地讓他做總結發言,不僅調動了他本人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又常常能提升課堂討論的層次,這樣,上課的阻力變成了動力。這就是根據學情來優化教學組織的成功例子。
學情有許多內涵,在針對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設計中,教師不可能把所有情況都當作考慮重點,因此,判斷學生哪方面的情況可能會對這節課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就顯得至關緊要。
三、確定具體明確、相對集中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什麼」,這是保障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元素。也正是在這點上許多教師無所適從,導致語文課「少慢差費」的現象依舊嚴重存在著。總的說來,當前語文教學目標的錯位,甚至目標的錯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還是存在的。例如有教師教魯迅的《風箏》,開個「何為好的教育」的辯論會,或者展示一些工藝精美的風箏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放風箏、看風箏的情景,這顯然更是遠離了文本。更有甚者,教《愚公移山》要來個愚公很愚的批鬥會,全然不管這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學目標大而空,也是教學目標設計的一大問題。華東師大教育系曾對一所重點中學所展出的35份教案作過一次統計:「發現5份無目標陳述,其餘30份陳述目標常使用的詞語是『掌握』『了解』『培養』『理解』,這些詞語所表達的教學意圖是含糊的。」
教學目標多而雜,是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另一個問題。一般來說,一堂課最好有一個集中的教學目標,便於教師組織教學,也利於學生集中學習和掌握。有老師從三個維度來撰寫教學目標,每一個維度寫3~4點,合計下來超過十點,試想,一節課40~45分鍾,做一個簡單的除法就知道這些目標是否能夠實現。目標多了固然不行,目標雜了更不可能實現,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教學思路容易亂,學生也無所適從。當然,每一個教學板塊可以設一個分目標,但這些小目標、分目標,都要圍繞全課統一明確的貫穿線索,指向總的目標,共同形成一個清晰的認知結構。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很大份額,閱讀教學目標的選擇目前大概有以下三種基本做法:
(1)重在理解課文介紹的內容,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教材』」。這種設計以課文內容為教學內容,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課文「說了什麼」為主要目的。例如課文是議論文的,教學內容就是「理解題目含義,概括段落大意,領會文章的主旨」;課文是記敘文的,教學內容就是「梳理文章寫了什麼人、記了什麼事、描寫了什麼景物、抒發了什麼情,體會這些景物有多麼美、人物有什麼品德」;課文是說明文的,教學內容就是「介紹了對象的哪些方面,突出了什麼特點」。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觀的接受過程,「教『教材』」式的教學設計已經受到了普遍的質疑。但辯證地看,「教『教材』」其實是一種接近於傳統教學方法的設計,它本身具有兩面性,不可一概而論。因為語文學習具有價值多重性,有的課文(教材)內容不僅有價值,還可能是核心價值。至少,具有思想文化內涵的經典,思想價值突出而文體與表達特點不突出的,如《論語》等,就不妨把其「內容」列為主要學習對象;另外,以介紹語文知識和表達技能的課文如朱自清的《經典常談》,也不妨主要學其內容。
當然,有些課文的內容,只要學生有基本的識字理解能力,他們一看就能明白,這一類文章的教學目標,如果僅僅定位在「明白文章說了什麼」,教學價值就很有限。因此,不管什麼類型的課文,最好還是能兼顧「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在了解「寫了什麼」的同時,還能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寫」以及「怎樣寫的」。
(2)通過一篇課文,學習讀文章、揣摩思考問題的路徑,領會文章的寫法,也就是「用教材『教』」。經過多年的浸染,今天,「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的觀念差不多已經被絕大多數語文教師所接受,但在日常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中,能自覺做到「用教材『教』」的教師並不多見。可以說,「用教材『教』」的難度不在觀念,而在於具體操作,即如何藉助一系列教學活動,把「用教材『教』」的理念落到實處。我們不妨依據下面幾點來嘗試:
教材、教參里明示過的特點或知識;
屬於某類文體中公認的典型的語言表達方面的知識,不能是自己杜撰的知識;
在這篇課文里屬於比較突出的核心性的表達特點,不能牽強和湊數;
以前的語文課中沒有學過、或值得重新認識的表達方面的知識,一般不要作簡單重復。
值得注意的是,語言特點有整體的、宏觀的,有中觀的,也有微觀的。一般來說,宏觀的容易空,微觀的容易瑣碎,對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設計來說,以取中觀的特點作為教學內容為宜。
三種層次教學內容的差異面的例子:
不過,需要強調兩點,三種層次的大小是相對的,不要拘泥於概念;微觀特點雖然不宜作為主要內容,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隨手提醒學生注意這些微觀的語言特點。
(3)以課文作為引子,借題發揮,討論社會問題。語文教學的主要教材是一篇篇課文,這些課文涉及的內容豐富多彩,如歷史、哲學、政治、藝術、自然,幾乎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閱讀這些文章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感想和議論。如有的教師可能本來敏於思考、長於議論,自然也會把這種習慣帶到課堂教學中,以課文所涉及到的某個問題為焦點進行設計,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歷史或當下的每個問題。
四、設計合乎學的邏輯的教學過程
「怎樣教」涉及到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習活動的選擇、教學技巧的運用等諸多問題。這里重點談談「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過程就是一堂課的邏輯結構,由一系列教學活動組成,就是將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教法與學法、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教學目的與教學手段等各組成要素整合為一個以時間為維度的呈現順序,使得一節課中一連串的行為具有課程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涉及哪些要素呢?在一節課的有限時間內,應該達到什麼目標?主要通過什麼途徑?以怎樣的步驟達成這些目標?這是教學過程設計要回答的核心問題,從不同角度分析教學過程可以有不同的區分:
從時間流程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導入、學習准備、學習主活動、總結鞏固等階段;
從活動主體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教師活動、學生個體活動、學生互動、師生互動等;
從教學行為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教師講授、讀書、問答、小組討論、評價等;
從課堂節奏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節奏的快、慢,鋪墊、高潮、調整、結束等;
從達成的目標來分,教學過程要考慮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匹配;
從教學質量和效益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還要考慮「哪些學生在哪些問題上應做多少事情、可能做成多少事情」等不同的可能與相應的活動流程。
教學過程設計,就是將上述各要素整合為一個有機的、以一節課時間為單位的教學流程圖。這個教學流程,應具有一定的結構,體現一定的節奏,符合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結構」就是「把一堂課分成幾個不同的板塊或環節,主要板塊的學習目標相對集中,板塊之間有清晰的內在邏輯」;「節奏」主要是指板塊或活動之間應體現輕重緩急、高低起伏的變化,以適應學生注意力和情緒上的變化。
按照這個規律,設計一堂課,也應該把它分成前後幾個部分或板塊,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一般來說,劃分教學板塊應考慮如下幾方面:
活動板塊不宜太多;
每個板塊的功能明確、指向集中;
不同板塊之間邏輯關系清晰,指向這節課總的教學目標;
設計貫穿全課的主問題,使教學活動形成一條主線。
一節課一般在40~45分鍾左右,從上課伊始到下課鈴響起整節課上,學生的注意力難以一直保持高參與度,學習的內容之間也有一些區別。這些特點都要求我們一定要把一節課劃分成許多段落,但一節課的時間總體又有限,不能切割太碎,否則也沒有相對獨立的時間完成某些教學任務。一般來說。一堂課以分為2~4個板塊為宜。
從許多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有兩種傾向是比較普遍的,一是教學過程不分板塊,一口氣到底,學生沒有喘息的機會;二是時間分割太碎,活動太多,學習任務太雜,沒有停下來集中學習的時間。尤其以後一類為多。許多教師總認為,教學若不涵蓋該課文里的所有內容、不涉及有關知識,心裡就不踏實。實際上,教學活動彼此之間的關聯性很低,很難形成清晰有效的學習脈絡,而游離狀態的破碎信息穩定性比較差,很容易被遺忘。
每個活動板塊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二步,但僅僅如此還不夠,為了增加教學活動的關聯性,還應做到環環相扣,即前一個活動是後一個活動的基礎或前提,後一個活動是前一個活動的深入與發展,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三步。
設計主要活動板塊是教學設計的核心,也是完成一堂課任務學習的主要保證,如何保證這個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可以設計一組相關聯的問題,形成活動主線。這是教學設計的第四步。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再根據各種因素判斷各個環節可能遇到的具體情況,去豐富教學設計的細節,使一堂課的教學過程由宏觀框架到具體細節、由模糊到清晰,一步步趨於成熟。
五、設計合宜的作業,落實學習反饋
作業設計是教學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因素,但是,不少老師對作業的教學價值認識不足,在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上比較隨意,往往形式大於內容,對作業量的要求考慮大於對質的追求,缺少有效設計作業的意識,這是不利於提高教學成效的。作業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作業內容需要指向教學目標
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它首要的作用就是促進學習內容的保持與遷移,所以,教師設計作業時,第一個關注點就是作業內容與教學內容是否一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否一致,學生的學與對學生的評價是否一致,這是考量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標准之一。
2.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全體的學生,這是新課程的基本指導思想。作業設計也應該考慮到全體學生的不同層次需求。作業的難易度、作業量,乃至作業的形式,教師都應該精心設計。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家庭作業的個別化應當予以特別的重視。如果教師不給某些學生布置一些個別性的作業,那就說明他沒有研究過每一個學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魏書生在《教師課上「十條」》中的第八條強調:「一堂課要留有三種不同類型的作業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完成。」這兩位教育專家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作業的難度等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問題。
3.作業形式最好能豐富一些
學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這種種的差異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材料、學習活動形式等都有不同的偏好。不同形式的作業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認知風格學生的學習需求。
4.要求具體、表述明確
作業是布置給學生做的,很容易因為理解障礙而影響學生對作業的感情色彩與投入。在內容上,作業應向學生提出指向明確、要求具體的任務,不要出現籠統、空泛的要求。具體說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明確作業涉及的范圍,如讀一段、讀一篇、讀一冊,還是做其他事情;
規定或建議採用的方法,如上網查閱資料,向父母做調查、小組討論、做批註等;
作業過程具有可操作性,如布置小組討論,應要求幾人一組,是否選出討論主持、記錄人、匯報人等;
作業質與量的要求,如完成時間、作業的字數,應盡量有明確要求;
發布、交流的方式,如網上發布,還是口頭交流等;
評價的依據,大體給出評價標准,以便學生按要求做得更好;
激勵的辦法,告訴學生可能獲得何種獎勵,會激發學生作業的積極性;
在語言表述上,作業要盡量做到句式簡短,表意明確,不能出現含糊不清甚至有歧義的詞句,否則,會讓學生無所適從。
5.適合教師檢查批閱
一般情況下,一位語文教師總是需要教授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不少語文教師還要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加上備課、改作業、與學生談心、家訪等日常事務,工作量都不小,如果作業很難批改,勢必會影響教師的工作狀態,甚至會影響教師的日常生活。實際教學中,也有教師面對沒有設計好的難改的作業敷衍了事的現象。例如,不少教師會布置「名著閱讀」的作業,可學生一旦寫好讀後感交上來之後,老師往往只給了一個「閱」字,或者含糊其辭地給出「優」「良」「中」一類的等第,缺少翔實的批改。幾次之後,學生得不到有效反饋,做起這樣的作業來往往敷衍了事。反思這一現象的出現,很大原因是教師對作業批改的工作量、批改方式等沒有進行設計,教師布置的作業很難批改,這樣的作業是起不到什麼訓練效果的。與其學生做起來沒勁,教師改起來馬虎,不如選擇有代表性的章節請學生摘錄點評,既有針對性,有利於批改,作業也就起到相應的作用了。
以上談的五點只是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這個復雜系統中的幾個方面,做好一節語文課的教學設計,還需要作好教材分析、設計好學習環境、學習媒體等,在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了。當然,除了系統性之外,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還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隨著對學生學習反饋的了解,教學設計會在反復修改中更適合教學的實際。
G. 請問誰有中華一題7年級下英語參考答案
要想提高運算的正確率,減少孩子的運算錯誤,必須針對實際情況,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進行矯正。
(1)加強口算訓練,使孩子熟能生巧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是孩子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基本技能,是訓練思維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只有提高口算能力,才能提高筆算的速度和運算的正確率;只有加強口算訓練,才能切實打牢運算基礎。堅持每天花3-5分鍾的時間進行口算訓練,熟記一些常用數據。
(2)通過對比訓練,使孩子養成認真的習慣
心理學研究表明,機械、重復地做同樣的工作會使人厭煩,因此,不能單靠強化做題目來提高孩子運算的正確率,因為孩子往往算完一遍就再也不願意算第二遍,應該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遵循教學的規律,採用不同的措施進行鞏固。通過對比訓練,克服孩子思維定式的消極作用,使孩子養成認真看題,計算細致的習慣,培養孩子比較鑒別的能力。
(3)培養認真計算的習慣
在學習運算中,要訓練孩子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題時,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靜思考,耐心計算。計算時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做題前,先完整地看清每個數和每個運算符號,進行初步感知;二想就是在看清題目的基礎上,弄清數據的特點與運算之間的關系,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方法,確定運算步驟;三算就是在確定計算步驟和方法後,認真進行計算;四查就是每算一步,要及時;回頭看。檢查方法是否合理,數據運算計算結果是否寫錯。
H. 怎樣進行初中語文課程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好教學設計需要有正確的教學理念,如以學生為本、語文學習本質是一個言語實踐活動等;還需要學科的基本知識,如排比這種修辭是怎麼回事,其結構有哪些類型,又如散文有哪些類型,不同類型的散文該用怎樣的方式閱讀等;更需要一些基本的設計技能與方法,如學情分析、教材分析、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流程、設計教學反饋等。下面就選擇其中幾個關鍵點來談談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要領。
一、以課程觀統領一節課的教學設計
以往,教學設計常常是教師對某一篇獨立的文章教學點和教學流程的理解。近年來,有關教學設計的討論有了新變化,許多研究者和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不應該只是針對一篇文章或一次作文的教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走向課程化,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至少要考慮並能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教師是否知道這個階段(如初中階段、高中階段,或一個學年、一個學期、一個單元)的語文課程目標由哪些關鍵點構成?這些關鍵點是如何排列的?這堂課的學習目標是什麼?我選擇的目標相對集中嗎?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教什麼」的問題。
教師想通過哪些學習活動來落實這個關鍵點,使學生獲得這些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達成設定的某個目標?這些學習活動之間、這些活動與學習目標之間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嗎?學習目標的達成是不是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過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實現?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怎麼教」的問題。
學生的言語技能、思維等是否受到這節課的影響,在這堂課上可能有哪些收獲?這些收獲與教材所隱含的主要價值與教師課堂設計的出發點是否一致?學生獲得這些知識是不是有較高的效率?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教得怎麼樣」的問題。
如果一個教師在上課之前仔細考慮了這些問題,並有了自己的初步答案,上課過程中能緊緊圍繞這些問題展開,在課後反思中,能經得起這些問題的檢核,這說明他基本上具有了課程意識,已經達到了在課程層面上的專業自覺。對於一個語文教師來說,達到專業自覺不是指一般的教師素養有多高,如對學生有愛心,掌握了豐富的語言文學知識,能背得出教育學、心理學的概念,對各類文章有敏感的判斷力,有出色的表達能力以及對課堂的控制能力等。而是應該對語文課程內容和實施過程具有理解、判斷和把握的能力。唯其如此,他那些語文知識表達能力才會有用武之地。反之,如果沒有一個課程層面的自覺,他熟記的那些理論、概念、語文知識提問技巧,可能就是一些華麗的碎片,單看起來炫人眼目,放在一堂課中則可能暗淡無光,有時還會互相沖突,起到相反的作用。
課標、教材、學生、教師等諸因素應該在我們的教學設計中成為一個支撐整體。
二、以實實在在的學情分析作為起點
其實,人們都知道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的實施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教學設計以教學過程為其研究對象,用系統方法分析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要素,尤其著重分析學習需要、學習內容和學習者的特徵等方面的內容。」但是分析學生情況是一個復雜的課題,首先,學情內容比較龐雜,涉及許多方面,而了解分析學情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很難落實為常規的具體的做法。其次,學情是課堂效果的影響因素之一,但並不是全部。也就是說,有時候,學情對教學效果的好壞有直接的關系,有時候又看不出直接關系,不能作為課堂的評價依據,正因為如此,雖然大家都知道掌握學生情況的重要性,但在備課中,這一問題卻常常被部分教師所忽略。
下面就「學情」的內涵展開一些討論,大體說來,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學生情況:
(1)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這屆學生整體的代際特點以及這個班級的基本風格。如這一年齡段學生的知識結構、閱讀狀況、思維方式、情感表達方式、個性心理特徵、學習需求、認知風格、興趣愛好、對社會問題的關注熱點。總體上說,是社會、時代的特點投注於年輕人、通過「這一群」人反映出來、又與學習活動有關的特質。
(2)與該單元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包括學生對課文所涉及的年代、社會背景的了解程度,對課文體現的價值觀、情感色彩及審美傾向的認同程度,對該話題的熟悉與敏感程度,對該教材語言習慣的接受程度。例如,學習《背影》,是否熟悉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社會背景甚至交通條件,就直接關繫到對課文的理解;與該單元學習內容相關的學科知識、基本技能的准備情況等。例如,若是散文的教學設計,教師須知道學生以前學過哪些著名散文,他們可能了解哪些關於散文的知識等。這些信息都是很重要的。
(3)用於課堂教學組織的學習信息,大的方麵包括班級常用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班級風格;小的方面諸如班級學生名單、座次、學習小組情況、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在不同學科的表現、學生的個性特徵等。這類信息,可以供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完成課堂組織和調動。例如,某校有個很有個性的學生,他讀書較多,善於思考,但好發奇談異議,原來的一位語文教師怪他上課總喜歡打岔,便不太理睬他,他在課堂上也就越來越冷漠。後來換的一位教師,了解了他的情況,在討論時,教師有意識地讓他做總結發言,不僅調動了他本人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又常常能提升課堂討論的層次,這樣,上課的阻力變成了動力。這就是根據學情來優化教學組織的成功例子。
學情有許多內涵,在針對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設計中,教師不可能把所有情況都當作考慮重點,因此,判斷學生哪方面的情況可能會對這節課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就顯得至關緊要。
三、確定具體明確、相對集中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什麼」,這是保障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元素。也正是在這點上許多教師無所適從,導致語文課「少慢差費」的現象依舊嚴重存在著。總的說來,當前語文教學目標的錯位,甚至目標的錯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還是存在的。例如有教師教魯迅的《風箏》,開個「何為好的教育」的辯論會,或者展示一些工藝精美的風箏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放風箏、看風箏的情景,這顯然更是遠離了文本。更有甚者,教《愚公移山》要來個愚公很愚的批鬥會,全然不管這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學目標大而空,也是教學目標設計的一大問題。華東師大教育系曾對一所重點中學所展出的35份教案作過一次統計:「發現5份無目標陳述,其餘30份陳述目標常使用的詞語是『掌握』『了解』『培養』『理解』,這些詞語所表達的教學意圖是含糊的。」
教學目標多而雜,是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另一個問題。一般來說,一堂課最好有一個集中的教學目標,便於教師組織教學,也利於學生集中學習和掌握。有老師從三個維度來撰寫教學目標,每一個維度寫3~4點,合計下來超過十點,試想,一節課40~45分鍾,做一個簡單的除法就知道這些目標是否能夠實現。目標多了固然不行,目標雜了更不可能實現,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教學思路容易亂,學生也無所適從。當然,每一個教學板塊可以設一個分目標,但這些小目標、分目標,都要圍繞全課統一明確的貫穿線索,指向總的目標,共同形成一個清晰的認知結構。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很大份額,閱讀教學目標的選擇目前大概有以下三種基本做法:
(1)重在理解課文介紹的內容,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教材』」。這種設計以課文內容為教學內容,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課文「說了什麼」為主要目的。例如課文是議論文的,教學內容就是「理解題目含義,概括段落大意,領會文章的主旨」;課文是記敘文的,教學內容就是「梳理文章寫了什麼人、記了什麼事、描寫了什麼景物、抒發了什麼情,體會這些景物有多麼美、人物有什麼品德」;課文是說明文的,教學內容就是「介紹了對象的哪些方面,突出了什麼特點」。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觀的接受過程,「教『教材』」式的教學設計已經受到了普遍的質疑。但辯證地看,「教『教材』」其實是一種接近於傳統教學方法的設計,它本身具有兩面性,不可一概而論。因為語文學習具有價值多重性,有的課文(教材)內容不僅有價值,還可能是核心價值。至少,具有思想文化內涵的經典,思想價值突出而文體與表達特點不突出的,如《論語》等,就不妨把其「內容」列為主要學習對象;另外,以介紹語文知識和表達技能的課文如朱自清的《經典常談》,也不妨主要學其內容。
當然,有些課文的內容,只要學生有基本的識字理解能力,他們一看就能明白,這一類文章的教學目標,如果僅僅定位在「明白文章說了什麼」,教學價值就很有限。因此,不管什麼類型的課文,最好還是能兼顧「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在了解「寫了什麼」的同時,還能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寫」以及「怎樣寫的」。
(2)通過一篇課文,學習讀文章、揣摩思考問題的路徑,領會文章的寫法,也就是「用教材『教』」。經過多年的浸染,今天,「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的觀念差不多已經被絕大多數語文教師所接受,但在日常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中,能自覺做到「用教材『教』」的教師並不多見。可以說,「用教材『教』」的難度不在觀念,而在於具體操作,即如何藉助一系列教學活動,把「用教材『教』」的理念落到實處。我們不妨依據下面幾點來嘗試:
教材、教參里明示過的特點或知識;
屬於某類文體中公認的典型的語言表達方面的知識,不能是自己杜撰的知識;
在這篇課文里屬於比較突出的核心性的表達特點,不能牽強和湊數;
以前的語文課中沒有學過、或值得重新認識的表達方面的知識,一般不要作簡單重復。
值得注意的是,語言特點有整體的、宏觀的,有中觀的,也有微觀的。一般來說,宏觀的容易空,微觀的容易瑣碎,對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設計來說,以取中觀的特點作為教學內容為宜。
三種層次教學內容的差異面的例子:
不過,需要強調兩點,三種層次的大小是相對的,不要拘泥於概念;微觀特點雖然不宜作為主要內容,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隨手提醒學生注意這些微觀的語言特點。
(3)以課文作為引子,借題發揮,討論社會問題。語文教學的主要教材是一篇篇課文,這些課文涉及的內容豐富多彩,如歷史、哲學、政治、藝術、自然,幾乎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閱讀這些文章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感想和議論。如有的教師可能本來敏於思考、長於議論,自然也會把這種習慣帶到課堂教學中,以課文所涉及到的某個問題為焦點進行設計,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歷史或當下的每個問題。
四、設計合乎學的邏輯的教學過程
「怎樣教」涉及到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習活動的選擇、教學技巧的運用等諸多問題。這里重點談談「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過程就是一堂課的邏輯結構,由一系列教學活動組成,就是將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教法與學法、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教學目的與教學手段等各組成要素整合為一個以時間為維度的呈現順序,使得一節課中一連串的行為具有課程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涉及哪些要素呢?在一節課的有限時間內,應該達到什麼目標?主要通過什麼途徑?以怎樣的步驟達成這些目標?這是教學過程設計要回答的核心問題,從不同角度分析教學過程可以有不同的區分:
從時間流程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導入、學習准備、學習主活動、總結鞏固等階段;
從活動主體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教師活動、學生個體活動、學生互動、師生互動等;
從教學行為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教師講授、讀書、問答、小組討論、評價等;
從課堂節奏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節奏的快、慢,鋪墊、高潮、調整、結束等;
從達成的目標來分,教學過程要考慮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匹配;
從教學質量和效益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還要考慮「哪些學生在哪些問題上應做多少事情、可能做成多少事情」等不同的可能與相應的活動流程。
教學過程設計,就是將上述各要素整合為一個有機的、以一節課時間為單位的教學流程圖。這個教學流程,應具有一定的結構,體現一定的節奏,符合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結構」就是「把一堂課分成幾個不同的板塊或環節,主要板塊的學習目標相對集中,板塊之間有清晰的內在邏輯」;「節奏」主要是指板塊或活動之間應體現輕重緩急、高低起伏的變化,以適應學生注意力和情緒上的變化。
按照這個規律,設計一堂課,也應該把它分成前後幾個部分或板塊,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一般來說,劃分教學板塊應考慮如下幾方面:
活動板塊不宜太多;
每個板塊的功能明確、指向集中;
不同板塊之間邏輯關系清晰,指向這節課總的教學目標;
設計貫穿全課的主問題,使教學活動形成一條主線。
一節課一般在40~45分鍾左右,從上課伊始到下課鈴響起整節課上,學生的注意力難以一直保持高參與度,學習的內容之間也有一些區別。這些特點都要求我們一定要把一節課劃分成許多段落,但一節課的時間總體又有限,不能切割太碎,否則也沒有相對獨立的時間完成某些教學任務。一般來說。一堂課以分為2~4個板塊為宜。
從許多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有兩種傾向是比較普遍的,一是教學過程不分板塊,一口氣到底,學生沒有喘息的機會;二是時間分割太碎,活動太多,學習任務太雜,沒有停下來集中學習的時間。尤其以後一類為多。許多教師總認為,教學若不涵蓋該課文里的所有內容、不涉及有關知識,心裡就不踏實。實際上,教學活動彼此之間的關聯性很低,很難形成清晰有效的學習脈絡,而游離狀態的破碎信息穩定性比較差,很容易被遺忘。
每個活動板塊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二步,但僅僅如此還不夠,為了增加教學活動的關聯性,還應做到環環相扣,即前一個活動是後一個活動的基礎或前提,後一個活動是前一個活動的深入與發展,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三步。
設計主要活動板塊是教學設計的核心,也是完成一堂課任務學習的主要保證,如何保證這個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可以設計一組相關聯的問題,形成活動主線。這是教學設計的第四步。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再根據各種因素判斷各個環節可能遇到的具體情況,去豐富教學設計的細節,使一堂課的教學過程由宏觀框架到具體細節、由模糊到清晰,一步步趨於成熟。
五、設計合宜的作業,落實學習反饋
作業設計是教學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因素,但是,不少老師對作業的教學價值認識不足,在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上比較隨意,往往形式大於內容,對作業量的要求考慮大於對質的追求,缺少有效設計作業的意識,這是不利於提高教學成效的。作業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作業內容需要指向教學目標
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它首要的作用就是促進學習內容的保持與遷移,所以,教師設計作業時,第一個關注點就是作業內容與教學內容是否一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否一致,學生的學與對學生的評價是否一致,這是考量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標准之一。
2.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全體的學生,這是新課程的基本指導思想。作業設計也應該考慮到全體學生的不同層次需求。作業的難易度、作業量,乃至作業的形式,教師都應該精心設計。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家庭作業的個別化應當予以特別的重視。如果教師不給某些學生布置一些個別性的作業,那就說明他沒有研究過每一個學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魏書生在《教師課上「十條」》中的第八條強調:「一堂課要留有三種不同類型的作業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完成。」這兩位教育專家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作業的難度等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問題。
3.作業形式最好能豐富一些
學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這種種的差異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材料、學習活動形式等都有不同的偏好。不同形式的作業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認知風格學生的學習需求。
4.要求具體、表述明確
作業是布置給學生做的,很容易因為理解障礙而影響學生對作業的感情色彩與投入。在內容上,作業應向學生提出指向明確、要求具體的任務,不要出現籠統、空泛的要求。具體說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明確作業涉及的范圍,如讀一段、讀一篇、讀一冊,還是做其他事情;
規定或建議採用的方法,如上網查閱資料,向父母做調查、小組討論、做批註等;
作業過程具有可操作性,如布置小組討論,應要求幾人一組,是否選出討論主持、記錄人、匯報人等;
作業質與量的要求,如完成時間、作業的字數,應盡量有明確要求;
發布、交流的方式,如網上發布,還是口頭交流等;
評價的依據,大體給出評價標准,以便學生按要求做得更好;
激勵的辦法,告訴學生可能獲得何種獎勵,會激發學生作業的積極性;
在語言表述上,作業要盡量做到句式簡短,表意明確,不能出現含糊不清甚至有歧義的詞句,否則,會讓學生無所適從。
5.適合教師檢查批閱
一般情況下,一位語文教師總是需要教授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不少語文教師還要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加上備課、改作業、與學生談心、家訪等日常事務,工作量都不小,如果作業很難批改,勢必會影響教師的工作狀態,甚至會影響教師的日常生活。實際教學中,也有教師面對沒有設計好的難改的作業敷衍了事的現象。例如,不少教師會布置「名著閱讀」的作業,可學生一旦寫好讀後感交上來之後,老師往往只給了一個「閱」字,或者含糊其辭地給出「優」「良」「中」一類的等第,缺少翔實的批改。幾次之後,學生得不到有效反饋,做起這樣的作業來往往敷衍了事。反思這一現象的出現,很大原因是教師對作業批改的工作量、批改方式等沒有進行設計,教師布置的作業很難批改,這樣的作業是起不到什麼訓練效果的。與其學生做起來沒勁,教師改起來馬虎,不如選擇有代表性的章節請學生摘錄點評,既有針對性,有利於批改,作業也就起到相應的作用了。
以上談的五點只是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這個復雜系統中的幾個方面,做好一節語文課的教學設計,還需要作好教材分析、設計好學習環境、學習媒體等,在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了。當然,除了系統性之外,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還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隨著對學生學習反饋的了解,教學設計會在反復修改中更適合教學的實際。
I. 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 中考已經不到一百天了可成績依舊不理想 尤其是化學物理一竅不通 初二初三物理老師...
中考前3個月教你從300分提到600分(絕對真實!)希望對初三畢業生有用。
我把43天從317分提高到622分的經驗復制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幫助到我們哪怕一點點。
首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希望大家明白中考的性質,中考,是一個選拔性考試,而不是能力性考試,這種考試不需要有多高深的能力,只需要你掌握好初中學的知識,靈活運用,答好中考那幾張卷子而已!所以說,大家不需要把知識學得多精,研究的多透徹,只需要掌握其中的規律,應用辦法,就不會被中考折磨,反而去折磨中考!
很多同學喜歡耍小聰明,很受家長和老師的不屑,按照他們的說法,學習就應該踏踏實實,按部就班的學,沒有捷徑!他們說的到底對不對那?按照我的觀點,說的沒錯,但有點太絕對。通常情況下,他們口中的學習應該包含兩點,學習知識與考試。希望大家能牢牢記住我的這句話:學知識不能投機取巧,但考試絕對有規律!尤其是中考這種不涉及到高深知識的選拔性考試,有極強的規律性!大家在以後的五個月時間里,心中一定要有這樣一個詞:規律!中考有很強的規律性!不知大家做沒做前幾年的中考題沒有,不知你們發沒發現,不管誰出題,中考題的思路不會變,每年的中考題大方向是不變的,所以它必然有極強的規律性!(臨時課改地區除外)所以,你們把前幾年的你們當地的中考題收集好(我當時是研究04年到08年的我們中考題),只要當地的,外地的中考題不需要研究!我要求的不是把這幾套題做會了,也不是要求你們反復做幾遍,我要的是把這幾套題徹底研究透,換句話說,看到每個問題時,立刻腦中能反映出出題老師想考你什麼,需要你掌握什麼知識,比如說看到數學大題時,腦中想到的不是這道題的解決辦法,而是見到這類型題時的思路,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考慮過為何做數學題時有的題做的很順,有些問題想得很困難,看到答案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問題並不難,只不過當時思路卡住了,沒想到!為何會出像這種情況?就是思路不清晰,沒把握好做題的節奏,做數學題節奏很重要,有時思路一卡住再往下想可能會很困難,所以,反復研究那幾套中考題,就要做到思路絕對清晰,以後見到類似的題時做慢點沒關系,但思路越清晰越好,寫每一步的時候腦中都知道接下來該如何,而絕不是寫一步是一步想到哪寫到哪。類似,其他科也一樣,將這幾套題反復研究透,由於歷年中考的規律性,你們參加2010年中考時就會把握好思路與節奏!我只研究了一個多月,而你們,可以研究五個月!接下來,教大家一些具體的技巧與學習方法,中考由於它的規律性,所以必然存在著極強的技巧!以下是我當時總結的一些技巧與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不知道各地的中考先考什麼,我們這里第一科考的是語文,我想問一下大家,中考語文什麼最拉分?答案是選擇題和作文!可能很多人要質疑了,選擇題一共沒多少分啊,拉什麼分啊,我要強調的是,選擇題只有對與錯,沒有中間分!也就是說,比如一道選擇題兩分(或者三分)那做對了就是兩分,做錯了就是零分!沒有得一分的情況!一道閱讀題比如說是五分都寫滿了,得四分與得三分只差一分!類似的翻譯題與語言運用題也一樣。這就是為何我說選擇題拉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選擇題做錯了等於浪費時間啊!
其他題做完了即使答得不好也不至於得零分,但選擇題坐了半天做錯了是不是等於在浪費時間?所以說選擇題是極其重要的環節!我在最後的四十天找了很多的語文套題,只做選擇題,做了多少套我已經數不清了,需要積累的生字成語什麼的一定要牢記下來!中考時我的選擇題一道也沒錯,即使錯我也頂多允許自己錯一道!
語文另一極其重要並且拉分的環節就是作文,我不知道各位準備中考是怎麼寫作文,看到題目,構思,立意,然後開始編吧,應該絕大數人都是這樣的,但從今天起打消這個想法,中考作文一定是事先寫好大部分的!有一點你們應該知道,中考作文,出題立意一定是積極向上的!有人說這是廢話,沒錯確實是廢話,但大家可以想一想你們以前遇到的作文題,立意逃不出那幾個范圍。我中考之前總結了幾個范圍,刻苦拼搏,愛心,保護環境,面對挫折,團結合作,熱愛祖國,把握機遇......應該不到10個吧,結果我們中考考的是道爾頓根據襪子的顏色不一樣發現了色盲症,可以歸結到把握機遇吧。你們從現在開始總結一下積極向上的立意,然後每個立意寫一個400至500字的段落,這個段落寫的越精彩越好,越華麗越好,寫完找老師幫你們修改,之後把它們背下來(沒要求一字不差背下來,大概背下來就可以),考試時看到題目立刻確定立意,然後寫開頭,開頭的作用就是引到你背的段落上來,然後把背的段落抄上去,再結尾OK!這樣你就能在作文上比別人省出20分鍾,而且這樣經過千錘百煉的作文分數會很低嗎?從現在就開始准備,不要怕麻煩,我做這些時只剩下一個月了,你們還有五個月那!半個月准備一篇段落都來得及吧。另外你們要知道的是寫中考作文絕不是讓你們寫多優秀的作品,而是要你們盡一切辦法把批卷老師唬住,吸引住她的目光,千萬別寫太深刻的東西,老師沒時間給你認真看!朱自清來寫中考作文肯定得不了多少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立意深刻吧,但那是後人反復的分析推敲才得出的,你讓批卷老師看一遍就能看懂並且給高分,不現實!所以說,你們要寫的不是好文章,而是能得高分的文章,不要企圖讓批卷老師來分析你的文章。另外,教大家一個小技巧,怎樣寫作文開頭能吸引住老師的眼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招吧,以後你們可以試試把立意寫的華麗點,比如說把握機遇的立意,肯定有很多人寫的是要善於把握機遇,只有做好准備的人才能把握好機遇,機遇只降臨在有把握的人身上等等......我當時寫的是「機遇之花,只在有準備的土壤中開放。」不見的寫得多好,但肯定比以上幾種更能吸引住老師的目光。
估計問一下中考哪科最讓人頭疼,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數學吧,關於數學,你們的老師一定讓你們好好做填空選擇吧,因為這部分佔得分值太大!我們考試是150分的試卷,填空選擇佔了80分。老師說的一點沒錯,填空選擇確實太重要了,但也希望大家不要強求,因為填空選擇打滿分很困難的,錯一個兩個也說得過去,從現在起填空選擇每次都認真做就可以了,用不著花費大量的時間像語文那樣大量練。我要強調的是大題,數學的大題的分值是非常大的,而且大多數人答數學卷子是答不完的吧,前面的大題很簡單但後面的大題是很有難度的。我要說的有兩點,第一點,我不知大家有沒有和批卷老師交流過,中考的批卷老師是怎樣批數學題給分的?肯定有人說了,那還用問,肯定按步驟給分了!中考題每一步都有嚴格的步驟分的!但大家想沒想過,為什麼老師們不願意去批卷?批卷老師為何外號叫疲倦老師?批卷子是一項及其枯燥,勞累,無聊的工作,每天老師要批多少卷子?你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老師們有沒有時間和精力盯著電腦屏幕把每張卷子的大題一步一步的找步驟,找采分點?正常來講計算題寫滿了,答案對了,整體答題思路沒什麼問題就直接過去了,答案對不才會去看步驟,而且是簡要的看下步驟,然後經過幾秒鍾考慮打上分數然後就next one了,證明題也一樣,結論得出來了答題思路沒問題就PASS了!(以上是我聽數位批卷老師說的,我瞎編騙你們我不是人!)以上這段話你們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如果你們相信,就應該好好利用這一點。
舉個例子,一道解答題,做到一半了,遇到一個三角形,一條邊是三,另一條邊是五,你需要求出另一條邊是四,得出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後就能做下去了,而根據圖形或者根據以往做題經驗那條邊肯定是得四但你不會求,或者說你考試時思維卡住了求不出來了,做不下去了,這時你們怎麼辦?空著,放棄,做下一題做完再接著想?如果還想不起來怎麼辦?最正確的選擇,大膽的寫上:又因為那條邊等於四,所以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接下來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老師會發現嗎?很有可能不會,那你就滿分了,即使發現了,他也絕對不敢把你接下來的的步驟分全扣掉!同樣,證明題,做到一半了,卡在一個結論上,這個結論證不出來,下面沒法做!怎麼辦?大膽的把這個結論直接寫上,繼續做!老師會發現嗎?不一定,即使運氣不好被發現了,批卷老師敢把你後面的步驟分全扣掉嗎?
關於數學,還要強調第二點,那就是給老師的印象,不知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何同樣滿分12分的一道題實在不會了,只做了一半,有的人只得4分,有的人得6分,有的人得8分,甚至有的人會得10分?12分滿分的題你能應該得12分他不敢給你打2分,你應該得2分他也不敢給你打12分,但你應該得6分老師可以給你8分也可以給你4分,沒人會追究!告訴大家一句話:做一半的題,盡一切可能讓批卷老師感覺你是沒時間做了,而不是你做到這里不會做了!這點我沒辦法教你們具體方法,只有你們自己去慢慢體會,我在前面說過鍛煉解題思路,做題時思路越清晰越好,即使同樣做了一半,思路清晰的人在這方面佔了極大的便宜!好好去體會一下,考試前20多天的時候我曾花費了很大精力研究這方面,而你們還有五個月的時間!
此外告訴大家一個小常識,中考題中,數學的選擇題選項出現的次數是有嚴格要求的!我們考試是15道選擇題,那ABCD每個選項都必須是三個或是四個!(我只知道數學,別的我不知道,你們可以研究一下)平時考試沒這要求,但中考一定是這樣!假如說你做完選擇題,發現有三道題不會做或是叫不準,回過頭查一下選項,發現剩下的12道題只有1道題選D,那麼恭喜你,不到5秒鍾的時間,你撿回了至少兩道選擇題!
至於理綜,我所說過的中考有很強的規律性,理綜方面體現的最明顯!尤其是物理和化學,規律性極強,好好研究中考題,一定會得到質的飛躍,沒什麼好說的!但生物不好說,因為生物知識點太多,太碎,盡一切可能好好背知識點吧,生物把知識點背好了,想打低分都難!此外物理的大題與數學不同,物理的大題步驟分很多,結果反而占不了多少分,不會做的題寫公式都能得不少分,至於怎樣多抓采分點,你們的老師會花費大量時間反復給你們講的,認真聽就可以了,但答物理大題時,可千萬別用我教你們的唬數學批卷老師的方法,批物理大題因為步驟與公式佔分比重太大,老師會看你步驟的!千萬注意!
最後一科都是考英語吧,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英語考題中哪道題初中三年老師講得最多?沒有懸念,是單項選擇吧,而單項選擇在英語考試中佔得比例又是多少那?你們心裡肯定是最清楚的!所以說,千萬別把精力浪費在單選上面太多!而且還有一點你們應該知道,我國的英語教學趨勢是忽視語法,重視詞彙與能力!四級考試目前已經沒有語法題了,單選已經全是詞彙題了,中考單選中語法題也必然越來越少!而詞彙題越來越多,不信你們可以問你們的英語老師,這是我國英語教學的趨勢!所以你們千萬不要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語法上!不如好好的背一背單詞!此外有句話不知你們聽沒聽過「得閱讀完形者得天下」這句話,這句話自從我國有了英語教學開始一直流傳到現在,沒有人會質疑這句話,閱讀與完型在英語考試中起了決定性作用,我中考單選錯了七個,閱讀錯了1個,完型錯2個,而我的同學單選錯3個,閱讀錯3個,完型錯4個,差距不就這樣被拉開了嗎!
關於英語,我推薦大家去各地的新東方學一下,新東方每年這時候應該有個中考英語強化班,四五月份時還有沖刺班,我絕對不是在這里做廣告,俞敏洪又不給我錢!去年四月份去新東方補習過一陣英語,受益匪淺。新東方的老師都是瘋子,以變態為榮!他們內部有一句名言:我變態,我存在。他們對各種英語考試的技巧摸得很透,我在那裡學了一陣後聽力,閱讀,完型,作文都有很大提高,我在這里說多少也肯定不如他們講的透徹,很推薦大家去學一下,如果根本沒用你們罵我!
此外英語也有個常識,完形填空20個選項,ABCD一定都是5個!你們可以自己翻一番往年中考題,真的。完形填空做到最後有一兩個不會的可以查一下選項個數(我就是最後有兩個不會的,一查發現A5個B4個C5個D4個,結果兩道題我一個選B另一選D,結果兩道題蒙串了,錯了兩個)
順便告訴大家一個習慣,我不知道你們記不記筆記?反正我是沒記過,因為我看我們同學有不少平時非常認真的記筆記,每科都有一大本甚至兩大本,但問題是你們有時間看嗎?或者說記得東西以後都用得到嗎?如果不是的話,那為何要浪費時間那?剩下的時間多背一些單詞多好。我的建議是准備一個小本子,可以裝在口袋裡隨身攜帶的,上面記什麼那?不管哪科,遇到完全不會的東西不要往上面記,專門記那些似懂非懂或者掌握不好的的東西,比如說似曾相識,但記不清的英語單詞,生物知識點,語文生字等,然後隨身攜帶,一有空就看一眼,等一本記滿了整理一下,已經徹底掌握的就不要了,把還沒掌握還得整理下來,抄到新的小本子上,這樣,保證自己只有一本筆記,而且隨時都可以看。
這是我總結的一點經驗與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時間的關系我只寫了這么多,大家有疑問可以提出來,最後送初三的兄弟姐妹們句話:學知識要聽老師話,老師掌握的永遠比我們深!考試信老師不如信自己,因為老師永遠不如學了解考試!
此外,現在還很迷茫的兄弟姐妹們,中考前43天學校倒數第一的廢人都沒有絕望,你們還有什麼好怕的那?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必將輝煌!
大聲呼喊:別人被考試折磨,我們折磨考試!
J.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語文政治背誦效率
一、語文
1.多讀,就是反復讀。
據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後讀22遍之多,並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後,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2.古詩文,理解後記得更牢固。
強記和死記並非同一概念,理解之後記憶會更快。當然,背誦後也有助於理解。
(1)抓關鍵詞語背誦
所謂關鍵詞語,一是指需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領頭字詞;二是緊緊抓住容易聯想背誦內容的關鍵性動詞。如背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歷數擔當大任的人遭艱難情狀的句子,可抓住「苦」「勞」「餓」「空乏」「拂亂」等意義、用法獨特和在文中作用顯著的詞語來記憶。
(2)按寫作順序背誦
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按照寫作順序來梳理文章的思路,尋找利於背誦的策略也是常見的背誦途徑。
(3)採用「整分聯背誦法」
整分聯背誦法是指整體背誦法、分段背誦法與聯合背誦法,這幾種方法各有不同的特點、用途,並有一定的聯系。
一般而言,整分聯背誦法要求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閱讀,然後對每個語段進行分別背誦,將每個段落背熟記牢,然後再將所有的段落聯合起來進行記憶。
3.勤寫。
勤寫,不只是寫作文,那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注、整理摘抄都屬於這個范疇。
寫作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並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賴筆頭」不無道理。
二、英語
英語最注重的就是抓語法知識和單詞。
1.背誦單詞、搭配。
單詞是英語的一大基礎,單詞不過關,就別想學好英語了。常常看到學生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背一個單詞,或者在紙上把這個單詞抄10遍。這樣做即便記住了單詞,也只是這一時,考試就忘了。而且,這種做法也只能記住幾十個單詞,單詞多的話就不管用了。
最好用的方法就是通過音標記單詞,每個字母的發音其實就幾種,只要熟練音標和字母在單詞中常見的發音,那麼當聽到一個單詞,基本上就能拼寫下這個單詞。即便是沒有學過的單詞,也能根據音標寫個大概的模樣。
而至於要保證寫對,可以把每個單詞做個小卡片,睡前翻一遍,連續幾天就能掌握這些單詞了。
至於搭配,最好的辦法就是放到句子里。比如說動詞搭配,只要造一個簡單的句子,多讀幾遍,就能記住了。英語中的一些搭配,其實就是一些不成文的規定。簡單來說,就是固定出現,固定這么用,千萬別去鑽牛角尖。
2.了解、記住語法。
語法算是學習英語過程中比較難的一項,但又是非常關鍵的一項。具體怎麼學呢?最基礎就是了解主謂賓結構。
簡單句中有主謂賓,復雜句中同樣有,只不過就是主語或者賓語可能變成了從句,加了定語修飾或者是名詞性從句作解釋,當然二者也可能變成動名詞 doing 形式或者不定式 to do 形式。
當然,定語從句和名詞性從句有一個固定的形式,這就需要背誦了。至於動詞的話,要掌握的是時態的問題,一共是過去現在將來三個時態。這也就牽扯出了虛擬語氣。所以,了解了句子成分,背誦了一些固定句型,語法其實沒那麼難。
3.背誦作文範例和典型句式。
找一些優秀的範文背誦,這一點相信每個學生都會做。但是,背誦範文,不是背誦內容,而是要了解句型和行文思路。
所以,建議對每一篇作文都畫一個流程圖,了解思路,然後在流程圖中,標明作文中用到比較好的句型,然後在自己寫作的時候,嘗試用上這些句型。但是,一定要充分了解這些句型的用法和意思,千萬不要生搬硬套。
三、政史地
在復習前要列好一個周密的復習計劃,循序漸進,不急不躁。有以下幾點:
1.抓關鍵。
這個關鍵分為「點、面、體」的關鍵,你了解考試的重點在哪裡。比如歷史,時間,地點,事件,性質,影響,歷史如何定性,最好有所分類來記憶,效果更佳。
2.背目錄。
目錄是提綱挈領的文字,概括性非常強。跟著目錄背,可以使自己的思維更清晰,記憶效果也更佳。
3.多了解題型,動手做題。
熟能生巧是一定的,了解題型多做題有助自己的記憶。如果說背誦是把課本記在了嘴上,那麼,默寫主要內容就是把課本記在了心裡的。
4.同學合作。
和同桌互相問問題,而且挑對方知識點薄弱的地方來考對方,這樣很有趣,記憶也更牢。
喜歡我的答案可以採納我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