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文六年級下冊哈薩克族作文800字
【草原奶香——酸奶疙瘩】
奶疙瘩是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等少數民專族喜歡吃的一種食屬品。是奶子的結晶體。
奶疙瘩有兩種,一種是甜奶疙瘩,一種是酸奶疙瘩,可帶油可不帶油。都充滿了奶香味,新鮮的奶疙瘩吃起來既松軟又油香,且營養豐富。在牧區男女老少都喜歡吃奶疙瘩,除了自己食用外,還用來作食品招待客人。第一次到牧區的客人,牧民還常把奶疙瘩作為饋贈的禮品送給客人。到了冬季,酸奶疙瘩還是面條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
做法大都是靠手工,用新疆放牧天山牧場奶牛的新鮮牛奶經特製加工而成。它是哈薩克民族手工製作的一種奶製品,具有奶味濃郁的特點.富含多種營養成份,具有健胃、消食、安神等特點,長期食用可補充身體所需鈣、鎂、鋅等元素,可增強身體免疫力,預防疾病。
哈薩克族牧民做奶疙瘩時,先將牛或羊奶發酵,把發酵後的酸奶倒入鍋里熬,然後裝入布袋裡吊起來,使其水份滴盡,用手捏成小塊,放到鋪有芨芨草編制的席子上涼干即成。曬乾的奶疙瘩可以存放很長時間,日常可以和一起奶茶食用,外出放牧或遠行又可以充當干糧。
奶疙瘩就是乳酪,在新疆一般把軟的乳酪叫乳餅,干透的叫奶疙瘩,在內蒙古又被叫做奶豆腐。
2. 六年級下冊人物群體作文800字
和睦
我的家庭是一個很和睦的家庭,並不算富裕但是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我們家有三口人,我,爸爸和媽媽。
媽媽是醫院的醫生,爸爸是商人。雖然爸爸媽媽都很忙,但是每當我回到家就會有飯菜的香味撲鼻而來。而當我快要做下時爸爸就會拖著疲憊的身體會到家。媽媽看到爸爸會來後就會拿起桌上的茶壺和水杯給爸爸到一杯茶然後笑容滿面地遞給爸爸,爸爸很理解接過茶水咕嚕咕嚕喝光,然後換上拖鞋走到餐桌旁把椅子拉出來然後坐下端起媽媽剛幫爸爸盛好的飯便開始吃起來。媽媽把煮好的菜端端到桌上後也拉了一張椅子坐下。然後便在飯桌上聊起天來了。一會爸爸說今天的收入還不錯之類的,一會媽媽說今天有一個產婦生了個很可愛的孩子之類的。
就這樣我們馬上就吃完了媽媽做的一桌菜。幾乎每天都是這樣,我們都能把媽媽煮的菜吃得精光因為媽媽煮的菜真的很好吃。雖然比不上飯店大廚煮的,但是,在我和爸爸眼裡卻是最好吃的。
我的爸爸呢就是一天到晚忙個不停的那種。我去過爸爸的商店,我每次去都是一大對人圍著爸爸提問,爸爸就是不慌不忙地回答。就當爸爸好不容易回答完一大堆人的問題後又有一大群人來了。可想而知,一天下來爸爸該有多累啊。我在一旁看著都覺累。但是爸爸這個商店的收入也蠻好的。
吃完飯了,我就回到房間看書,爸爸就在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用來緩解工作了一天的壓力。而媽媽就會幫我們收拾碗筷,拿到廚房洗了起來。
我們家一般都是這樣,都是這么和睦,因為和睦是我們的主題。
我的一家
我們一家有4口:爸爸、媽媽、妹妹和我,4個人各有不同的脾氣特點,但是湊在一起,卻成了一支和諧的交響曲,使我們這個家庭充滿了歡樂。不信,請看......
幽默老爸
爸爸是個愛講笑話的人,一有空就講笑話,逗得全家笑個不停。這不,晚飯後,他又開始了:「從前,有個學者,最喜歡形象化教學。一天,他給學生解釋了一個句子,『此乃屍也』。學生不明白他說的是什麼意思,這個老師就往地上一躺,一動也不動,過了一會兒,又說,『此乃屍也!』」講到這里,爸爸朝地上一躺,嘴裡喃喃地重復著:「此乃屍也。」引得我們捧腹大笑。媽媽嗔笑道:「你呀,真是個老頑童。」只見爸爸站起身:「夫人息怒,此乃『笑一笑,十年少』也,不是在下說話風趣,恐怕你早就變成老太婆了!」「哈哈......」房間里又響起一陣笑聲。
誇張老媽
老媽除了愛嘮叨,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說話特別誇張。每天天不亮,老媽就扯著嗓子喊:「兒子,快起床呀,還有5分鍾就8點了。」嚇得我一陣緊張,趕忙穿上衣服和鞋子准備上學校,結果出門時一看,還不到七點半呢!
最有意思的一次是,我們一家要去機場接外公。媽媽一大早就起來打扮得光彩照人,可是我和爸爸、妹妹卻裝作一副不知情的樣子搖搖頭。真讓我拿她沒辦法。一天,外婆送來了一大袋蘋果,我剛一轉身,已經少了好幾個,我再回頭看她:所有的口袋裡都裝滿了蘋果,嘴裡還叼著一個大的。那樣子真滑稽,我忍住笑,叫了她一聲「饞貓」。
「研究生」—我
要說家中另一位重要的成員,那就是我啦!我嘛—高高的個子、圓圓的臉、濃濃的眉毛下長著一雙忽閃忽閃的眼睛。我的特點就是,內心有許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使我總是對什麼都感到好奇。我曾砸破鬧鍾,研究指針為什麼不吃飯就能不停地走路;我曾把收音機拆了,研究是誰躲在裡面說話;我曾把金魚的尾巴剪斷,看它們是不是還會游泳。為了這些研究,媽媽免不了打我。就因為我是個「研究生」,所以爸爸媽媽到現在也不敢把我一個人放在家裡,說怕我把房子拆了研究房子是怎麼造出來的。
瞧,這就是我的一家,你跟喜歡哪一位呢?歡迎你來我家做客!
我的老師同學
那稻田般橙黃色的西瓜頭,那不到1.6米的個頭,那不足5厘米的高跟鞋,嵌在了這個優秀的教師身上,就是我們的劉老師。
劉老師常常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吶!詳情如下:我們班路人甲的做文寫得很爛。劉老師在一次批作文的時候,就說:「看XXX的作文,我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笑完之後,一看,路人甲羞得蹲到桌子底下去了。
我們班好多同學有咬指甲的「好習慣」,一次,路人乙正在瘋狂地啃,被正在滔滔不絕講課的劉老師發現了。「XXX哎,你是我們班『海拔』最高的,比我還要高一截。你這樣子就像在說:嗯,媽媽,我要吃棒棒糖。」她一邊說,還一邊把一根手指頭放在嘴角邊,搖動著身子作撒嬌狀。可想而之,那位老兄也蹲到桌子下去了。
當然,我不能老誇她呀,人無完人嘛,她有一個缺點讓我們很煩惱,那就是喜歡冤枉人。在6月的某一天,一名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同學跟學習委員開了3秒鍾的「會」後,被老師逮了個正著。「起來!」兩仁兄「刷」地一下站起來,「坐下!我問你啊,誰先找誰講話?」還沒等那同學回答,老師就搶白說:「你不說我也知道,肯定是你。你……」其實,事情的真實一幕是這樣的:那同學正在開心地寫作業,學習委員突然轉過頭來問:「這題怎麼做?」可憐的孩子就這樣被冤枉了。
這就是我們的劉老師,是我們班40歲「高齡」還染著橙黃色西瓜頭的編外「同學」。在這里,我想說一聲:劉「同學」,我真想拍部電視劇,名字叫《我的「同學」叫劉暢》!
3. 求一篇小學六年級800字作文大全
品嘗合作的快樂
一股花香撲鼻而來,我一低頭看見了那盆茉莉花,潔白的花兒爭先恐後地開放著,微風吹來,花枝搖擺,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我和弟弟合作種花的情景。
那天清晨,我正在屋裡寫作業,6歲的弟弟自己在樓下玩。這時門鈴響了,我打開門,只見弟弟滿頭大汗,叫到:「姐姐,我尋到寶貝了!」說著他張開握緊的小手,只見手心裡有一粒褐色的種子。哪裡是什麼寶貝!那是一粒花種子。於是我對弟弟說:「這是一粒花種,咱們可以把它種在花盆裡。」「太好了,我們現在就動手吧!」弟弟高興地拍手贊成。我們找出一個大花盆。可花盆裡一點土都沒有,到哪裡去弄土呢?我犯了愁。弟弟說話了:「樓下花池裡不是有很多土嗎?我們可以弄一些。」我眼前一亮,對呀,我怎麼沒想到呢!我抱起大花盆,弟弟拿著鏟土的小鏟,一起走下樓。我們找到一塊肥沃的花土地,弟弟拿小鏟用力鏟松泥土,我就一捧一捧把土放到花盆裡,不一會,我們就把一個大花盆裝滿了。我抬頭看看弟弟,他滿手滿臉都是泥土,汗水在臉上流出一道道泥印,簡直成了一個小「泥猴」。「姐姐,種花種子吧!」「好吧!」我邊回答邊在花盆中央用力挖了一個洞,弟弟小心翼翼的把那粒種子放進去。「姐姐,是不是還得澆點水?」弟弟仰起頭問我。「對,我看每次媽媽種完花都得澆些水。」我大聲地回答弟弟。「那我們上樓吧!」說著弟弟就去搬花盆。只見他雙手使勁,可花盆卻紋絲不動,弟弟再使勁,不但沒有搬動花盆,自己卻摔坐在地上,看見他那狼狽的樣子,我忍不住笑出聲來。「太沉了,太沉了!」他邊爬起來邊喊。「還是咱倆一起抬吧!」我笑著說。我倆使出全身力氣,終於把花盆搬進陽台。現在只剩下給種子澆水了,拿著媽媽平日給花澆水的小噴壺,我倆你澆完後我再澆,讓花種飽飽地喝上了一頓。望著精心栽種的種子我倆開心地笑了。
不久,種子果真發芽了,嫩綠的葉片伸展著腰枝,彷彿在說:謝謝你們。看著嫩葉,想著我和弟弟當時默契的配合,我心裡美滋滋的,我第一次品嘗到了合作的快樂,享受到了合作帶來的碩果。
4. 六年級下冊作文什麼真好800字
有朋友真好
有人說過:「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冤家多一堵牆。」一個真正的朋友能和你患難與共,能對你坦誠相待。有朋友正好!
那一次,我在和夥伴們踢球時,我不小心把球踢飛了,重重的砸在了教學樓的玻璃上,玻璃「叭」的一聲,破碎了。夥伴們頓時目瞪口呆,面面相覷,我更是猶如晴天霹靂。只有好朋友小迪摸摸腦袋,想了想,直沖向辦公廳,似乎報告了老師。我心裡一怔:呀,我這下死到臨頭了,怎麼辦?逃。不過,「逃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啊!只能坐以待斃了。「小涵,老師有情!」小迪喊道。我覺得這話有幸災樂禍的味道。於是,我的心頭一怒:哼,小迪真不夠朋友,竟然去告訴老師,我要和她絕交!
「小涵,聽說你幹了件『好事兒』。」老師嚴厲地說。我低著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老師又說:「快點兒,如實交待。」我吞吞吐吐地說:「我和夥伴們在踢球,不小心……」我本來想把帳賴點兒給小迪,看她還敢打小報告,但始終說不出來,不知道怎麼回事兒?「那你想怎麼辦?」「賠……賠錢!」「好,下午拿50元到學校教導處,下次可不能再犯了,回教室吧!」「嗯。」
回到教室後,我沒有理睬小迪,本來我們倆是好朋友,現在彷彿成了仇人。小迪很多次要跟我說話,我都有意地避開了。
「丁零零」,終於熬到了放學。我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著回家挨罵的情景。「小涵,我要和你談一談。」小迪迎上來。我在心底暗暗地說:哼,談一談,我看是要取笑我吧。也行,談就談,乘機和她絕交!「啥事?」我悶悶不樂地說。「我不是有意要舉報你的,你應該知道,包庇是不對的,我們做錯了事應該勇敢面對,要誠實啊!」小迪勸道。我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但還不太想原諒小迪。「我不想和你當仇人,我要永遠和你當真正的朋友。」「好!這一次我原諒你。」我們兩個不約而同地笑了。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真正的朋友應該說真話,不管那話多麼尖銳。」是嘛,小迪與我不正是這樣嗎?有一個真正的朋友真好啊!
5.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2單元作文800字
寒假生活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在不知不覺中,一個豐富多彩的快樂寒假已從我眼前飛過,但給我記憶最深的就是在爺爺村敲鑼打鼓的那段印象。 大年三十的那天,到處洋溢著過節的氣象,人人臉上都喜氣洋洋的。吃完早飯,爺爺就帶著我到村裡的大橋上,去敲鑼打鼓。一去才發現,鑼鼓隊就差爺爺這個隊長沒到了。爺爺一到馬上就開始了。
「齊個隆咚嗆……隆咚嗆」呵呵,真好聽喲!我在心裡隨著鼓點的節奏打著拍子,正意猶未盡,一個章節完了,哎呀,再來一次就好了,真想再飽一次耳福啊。我用期盼的目光看著爺爺,爺爺好像看懂了我的心思,又打了一遍。「齊個隆咚嗆,齊個隆咚嗆……」 來觀看的人越來越多,爺爺他們也越敲越有勁,越打越高興,很快,第二遍也打完了。不巧打小鑼的那位叔叔因為家裡有事要回去,樂隊無法進行了,圍觀的人也不會,怎麼辦?這時爺爺說:「我們家後繼有人,來!孫女!上!」可我從來沒碰過這些鑼鼓呀,不過爺爺常說救場如救火,我只得硬著頭皮上了。旁邊的一位老奶奶告訴我:「小姑娘,只要跟著節拍走就行了,不用緊張!」我心裡這才踏實點。
鑼鼓又響起來了。剛開始,我擔心跟不上節拍,不敢使勁敲打,只是慢慢地在心裡琢磨著拍子,仔細地聽著節奏,生怕因為我一個人的失誤而擾亂了全局。爺爺向我投來了鼓勵的目光,很快,我隨著節拍逐漸熟練了,我就放開手腳盡情地發揮著,鏗鏘的鑼鼓聲好象就是在我的心中迸發涌濺出來,我完全沉浸在這喜慶的鑼鼓聲中了。
這就是我快樂寒假生活的一部分!今年過年我特開心!
2.
在學生眼裡,寒假是一年中最快樂的假期,它似樹葉,輕輕一飄就拂袖而去了,它又似小溪,一眨眼就流過去了,在這短暫的日子裡,我有過「驚濤駭浪」,也有過「風平浪靜」,比如說,大年初一放1000響的鞭炮、十五看放花,這些都屬於「驚濤駭浪」,總之,這次的寒假生活太愉快了,讓我回憶不止,其中有一件事讓我更感到了寒假的愉快—放花。
十五的那一天晚上,我們全家早早地吃完飯准備去看放花,由於迫不及待,我拽著爸爸先去看放花,開始放花時,全村的人幾乎都到了,年輕的攙著老的,抱著小的,真是熱鬧極了!「絲!絲!」咦!這是什麼聲音?噢!原來放了個「花窩窩」,只見「花窩窩」開始放時,還有點兒害羞,不出頭,漸漸地,漸漸地,它又不陌生了,越刺越高,從遠處看,它像一個金色的噴泉,「噴泉」襯托得更加美麗,村民們個個仰視,嘴裡贊嘆不已,這時,「花窩窩」放完了,有個人說:「嘿!咱們的前程就像這花一樣,越升越高,所向披靡!」這個人的話博得眾人的喝彩,接下來放了一個「降落傘」,這個「花」一開始就不陌生,「嗖!」地像「神舟」五號一樣,飛到了天空中,待了兩三秒,又「啪!」地一聲,在天空形成了一個似降落傘的花,一個個倒載蔥地往下跑,這時,又有人說:「好兆頭!這預示喜從天降呀!」大人們贊不絕口,小孩兒也拍起巴掌來,又蹦又跳,這個「降落傘」在天空中像飛濺起的浪花,又像無人看管的樹木,四處蔓延,接下來又放了一個……
從這件事中,我領悟到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的聰明才智,我想,中國技術就像這「花」一樣,越來越高,越來越美麗。
啊!愉快的寒假生活,既漫長又短暫,這也是我小學中最後一個寒假了,我會加倍珍惜,成為小學中美好的回憶。 添加評論
.
6. 800字作文(六年級)
學 洗 碗
一天飯後,我悠閑自得地倚靠在沙發上看電視。忽然,廚房裡嘩嘩的流水聲和盆碗相撞的叮當聲,徑直地傳入我的耳中。什麼聲音?十有八九是媽媽在洗碗吧。
我追尋著宛如一首電子琴合奏曲的悅耳聲,跑進廚房。果不其然。我心想,洗碗應該不是很難吧!再說,媽媽每天忙忙碌碌,我長大了,也該幫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於是,我自告奮勇:「媽媽,讓我來試試吧!」「真是長大了,懂事多了,那好吧!」媽媽眉開眼笑,欣慰地說,「你先在旁邊看,等一下由你來洗。」我聚精會神地看著媽媽,她身體略向前傾,雙手並舉,輕松自如地洗著碗,動作是那麼協調、嫻熟。
我站在旁邊,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說:「我會了,我會了,原來洗碗就這么簡單啊!」「媽媽快歇會兒吧,看我的。」我像模像樣地挽起袖子,學著媽媽做了起來:先把幾滴洗潔精倒在洗碗巾上,然後左手緊緊地抓住碗,右手攥著洗碗巾,兩只手僵硬地洗起碗來。咦?怎麼碗在我手中,就像一隻淘氣的小貓咪呢?它們一點兒也不聽話,還一個勁地往下滑,我一把沒抓住,「砰」的一聲,碗落在地上炸開了花。望著摔得粉身碎骨的碗,我既緊張又害怕,一言不發地站著發呆。
媽媽急忙跑到我跟前,神情緊張地拉過我的手,擔心地看著我,輕輕地吹著,心疼地問是否被劃破了。然後愛憐地撫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做什麼事都不能心急,看上去簡單的事,要做好它卻不是那麼容易。不要灰心,有志者事競成!」媽媽的鼓勵讓我充滿信心,找回了剛開始的我,又興致勃勃地洗起碗來。
我拿起洗碗巾,小心翼翼地抓起一個碗,來來回回、里里外外擦了個遍,然後慢慢地放進水盆里涮洗。此時,我手中「淘氣的小貓咪」變成了「乖巧的小兔子」,順從地讓我洗著,油漬也悄悄地從碗上「溜」走了。我心中自信的火苗越燒越旺,媽媽也在一旁嘖嘖稱贊。我一鼓作氣,把洗碗盆中所有的碗筷,按剛才的步驟洗起來。然後我把碗和筷子擺在水龍頭下面,擰開水龍頭,一個個地又給它們沖起澡來。水穩穩地流著,像在唱著一曲美妙動聽的歌。伴隨著惟妙惟肖的「音樂」,碗在我手中逐個跳著歡快的「淋浴舞」,筷子和勺就像手舞足蹈的指揮棒。再用手一摸,嘿!鋥光瓦亮,個個干凈!隨後我把碗筷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控水盆里,它們安靜地進入了夢鄉,為迎接新的工作養精蓄銳去了。
望著控水盆里安然入睡的碗筷,我高興得一蹦三尺,大喊著:「我學會洗碗嘍!」 「你今天幹得真不錯!」 媽媽為我豎起了大拇指。聽著媽媽的誇獎,我心裡美滋滋的,樂得都合不攏嘴了,連忙說:「謝謝媽媽!從今天開始,我會多幫您幹活兒啦!」
====================================================
學 琴 的 酸 甜 苦 辣
從上幼兒園起,我就特別喜歡聽老師用電子琴彈曲子。那叮叮咚咚的琴聲有時清脆如小溪流淌,有時歡快如小鹿奔跑……真讓人沉醉呀!回到家,我常對著那架玩具琴,搖頭晃腦,十指翻飛,自得其樂,纏著媽媽要學電子琴。終於,媽媽在星海藝校給我報了名。從此,拉開了我學習電子琴的帷幕。那一年我三歲半。很快,一台黑色的「雅馬哈電子琴」成了我家的一員。
當我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打開電子琴,翻開樂譜,站在五線譜上的一個個音符,卻像陌生人似的,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什麼是音符、休止符、升降號,我一概不認識,更別提視五線譜了。我就這樣帶著對電子琴的興趣,走進了陌生的音樂世界,踏上了艱苦的學琴之路。
在我九年漫長的學琴生涯里,有酸、有辣、有苦、也有甜。你可別小看這61個琴鍵,要想把它們配合起來,演奏出優美動聽的樂曲,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就讓我摘幾朵「琴花」談談吧!
酸——
記得那是我學彈電子琴的第一天。剛到家,媽媽就半開玩笑地說:「妍妍,快過來,讓我看看乖女兒第一次彈琴的水平怎樣?」「沒問題。」我興奮地說。於是我打開電子琴,調好音色,坐在凳子上,端好彈琴姿勢,按照老師的要求,像模像樣地彈了起來。可一彈,就覺得哪兒不對勁似的,那聲音時斷時續,還互相串了門,難聽極了,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堪入耳。我索性停下來,不好意思再彈了。媽媽依然笑眯眯地看著我,撫摸著我的頭,耐心地鼓勵我:「萬事開頭難,你要想真正把電子琴練好,不能光靠三分鍾熱度,一定要有恆心,肯下苦功。」 媽媽的鼓勵讓我找回了信心,但剛彈了一會兒,就又錯音百出,我心裡好著急,鼻子陡然一陣酸,眼淚奪眶而出。我抬起頭,眼前模模糊糊,全是樂譜上密密麻麻的音符,酸啊!
辣——
在剛學電子琴的那段時間,由於手指頭還不太靈活,我每彈一組音階練習都要花很長時間,左右手總是不同步,不搭調。琴鍵把我的手指頭都磨掉了一層皮。摸著火辣辣的手指,我把琴關掉不彈了。但媽媽的話不斷地在耳邊響起,於是我又重新打開電子琴,全神貫注地練起來。
「指尖要立起來,不能折指。」媽媽坐在我旁邊,耐心地為我指導。可好動的我,在電子琴前,偏偏一坐就要兩三個小時。在媽媽的陪伴和鼓勵下,我堅持著,努力地把手指抬到最高。曲子越練越長,節奏越彈越快,難度越來越大。從音階到即興,從單指和弦到多指和弦,還有那上百個音色,常常使我眼花繚亂——要記要練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辣啊!
苦——
九年的練琴時光,經歷了多少個寒冬酷暑,春夏秋冬。在媽媽的陪伴下,不管大雨傾盆,還是風雪交加,上琴課我從來沒遲到過,缺勤過。不管是生病初愈,甚至有一次發燒,為了不影響演出前的合奏排練,我帶病去上課,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贊揚。不管我的功課有多緊,我都要擠出一定的時間來練習電子琴,做到「琴不離手,曲不離口」;同時按照老師的要求去用心練習和演奏每一首樂曲,細心琢磨樂曲內容——只有完全領悟,才能把它演奏得淋漓盡致。在學琴的苦中,是美妙的音符與我作伴!彈電子琴真是苦中有樂,苦中取樂。
甜——
現在我已經12歲了,演奏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三年級我就獲得了社會藝術水平考級九級證書;今年又以一曲優美歡快的《傣家歡慶潑水節》分別獲得天津市、和平區學生文藝展演二等獎。電子琴這件樂器,在我的世界裡已經不再是一種工具,而是我多年來的好朋友。她讓我快樂,讓我開心,讓我磨練了意志,學會了堅持,體驗了人生百味。經過了幾年的磨礪,我終於品嘗到了那沁人心脾的甜,滲透人心的甜。
如今,當一個個音符在我手臂伸縮間跳躍時,當我在舞台上演奏時,當我在班上為同學們的演唱伴奏時,讓我感到這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自豪!電子琴那優美的旋律,美妙動聽、豐富多彩的音色,那為了學琴酸甜苦辣的生活,永遠印在我的腦海中。電子琴已經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我也從 琴這件事中悟出了一個道理:夢想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努力去奮斗,去堅持,就會很簡單。
========================================
媽媽的嘮叨
晚上,不知為什麼,心裡有些煩,我便打開電視機無聊的看著。
「你作業做完了嗎?天天看電視!」天哪,又來了。「看看你的卷子,就得那麼點兒分,你還好意思看電視?你都六年級了,這點兒事還用我總說……」我大吼一聲,「砰」的一聲甩上門,把愣住了的媽媽獨自留在客廳里,把自己關進了小屋,蒙頭便睡。我要是當媽媽,一定不當這樣愛嘮叨的媽媽!
突然,我有些吃驚。咦!我怎麼變老了,穿上了高跟鞋、花裙子,還系著圍裙?媽媽怎麼變年輕了,竟蹦蹦跳跳,像我一樣?噢!好像是我和媽媽換了位置。既然這樣,我一定要讓她看看怎樣做一個「不嘮叨的媽媽」。
我正在廚房裡做飯,她「嗖」的一聲躥了進來,捏起一塊火腿腸遍放進了嘴裡。我剛想說:「去洗手,真不講衛生」,卻又想起了自己說過要當一個「不嘮叨的媽媽」。
忙了一天,真夠累的。吃完飯,我剛坐到沙發想歇會兒,只見她放下飯碗,一句話不說,把自己關進了小屋裡。「怎麼這么懶!這么大了,還不該幫我洗洗碗!」我心裡這樣想著,卻不得不站起來拖著疲憊的身子去洗碗。
我圍著圍裙,打開洗衣機,正要洗衣服,她一聲不吭,從小屋裡抱出一大堆衣服:「幫我洗洗。我出去一下,拜拜!」我只能對著空盪盪的屋子發脾氣。
晚上十點,她還沒有回來。我急得團團轉,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可哪兒也找不到她。「這么晚了,她去哪兒了?會不會出事?可千萬別出事么事兒!怎麼還不回來?」終於,她回來了。「你去哪兒啦?這么晚才回來,也不跟家裡做一聲,出事怎麼辦?你也不小了,怎麼老讓人操心……」我實在忍不住了,劈頭蓋臉地向她吼道。「我不是沒事兒嗎?」她「砰」的一聲甩上了門,把自己關進了小屋裡。「砰!」
隨著一聲門響,我驚醒了,又回到了現實。媽媽推門走了進來。「怎麼這么晚還不睡?還在耍脾氣?我說你兩句,你就受不了了,不滿意啦?你都六年級了,在天天這樣下去,行嗎?我說你還不是為了你好……」我不說話,只是看著媽媽笑,我終於明白了媽媽的嘮叨,明白了我的不懂事,明白了那場在嘮叨背後的深深的母愛。「謝謝媽媽!」「?」媽媽一臉茫然。
帶著媽媽的愛,我甜甜地睡了。
================================================
一顆倔強的牙
從一年級起,我的乳牙就開始「更新換代」。四年過去了,如今,我的牙也換得差不多了,沒幾顆牙在「堅守陣地」了。回顧拔牙的經歷,都是順順利利的,可這一次拔牙卻讓我「痛斷肝腸」。
前天早上,我刷牙時,發現左上頷的一顆牙隱隱在動,用舌頭一舔,還有個硬尖頭。我掰開嘴巴照了照鏡子,哎呀,牙齒的內側已經長出半顆小牙齒了。我忙把這異常情況告訴了爸爸,爸爸著急地說:「妍妍,咱得上醫院拔掉它,這顆牙是切牙,牙根較長,現在連新牙都長出來了,到醫院去拔保險一點!」我一聽要上醫院,把頭搖得像撥浪鼓,向爸爸保證道:「我自己拔,以前那些牙大多數還不是我自己拔的?用不著上醫院。」為了消除爸爸的疑惑,我那天一有空就和這顆牙「作斗爭」,「動搖」他的陣地。吃飯時不忘搖,做作業時不忘搖,上課也會「見縫插針」的搖幾下,看電視時更是一門心思搖。可是到了第二天,牙齒還沒掉。爸爸說讓他來拔,我死活不答應,因為爸爸曾經介紹過他「一根線拔牙」的土方法,聽了都害怕!我那敢嘗試?讓我做最後努力吧!」
為了不受爸爸的「摧殘」,昨天我可下定了決心更加用足了功夫,一會兒用手拔,一會兒用拳頭在臉上打擊幾下,甚至希望有人朝我直沖過來,正好撞下這顆牙。以前我有一顆松動的門牙,就是被一個頑皮的小朋友撞下來的,可這種「守牙待撞」的「好事」,卻沒有發生。這顆牙就是這么倔強,應該「退位下崗」了,卻還是不肯下來。
到了今天,牙齒還沒掉下來。爸爸再也不相信我的能力,二話不說,用一根白線系住這顆「犟頭倔腦」的牙。我緊閉雙眼,只覺得爸爸用力一拔——線滑脫掉了,牙齒也只拔掉了一半,牙的一角還在牙根處,,血卻流了不少。我含著淚央求爸爸:「別拔了,疼死我了!」 爸爸邊用線重新扣住壓邊說:「不行!我們現在是「騎虎難下」了,決不能半途而廢!「說著,爸爸再一次用力一把。這次終於把這顆「犟頭倔腦」的牙拔掉了,我卻痛得忍不住號啕大哭起來。
看著手中的「戰利品」——這顆大牙,真是百感交集,都是他害苦了我。不過,這顆牙這么倔強,相信它的牙寶寶一定會牢牢地長在我嘴巴里的。不過我的新任務又來了:我要不停地舔它,把這顆歪頭歪腦的牙寶寶引導到「正軌」上去。
===========================================
我是一個「小書蟲」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覺得這些比喻再合適不過了。是啊,進入書的世界,傾聽書的話語,真的可以使我們變得聰明。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許多品德高尚的人在談話,讀書真是樂趣無窮!
我最早看的書是童話書,開始我看得津津有味,隨著年齡的增長,童話已不能使我滿足。後來,鄰家書店五花八門的圖書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我一有空就跑到那裡,我看得如醉如痴。《十萬個為什麼》讓我大開眼界,《童年》讓我潸然淚下,《作文大全》開闊了我的習作思路……到三年級時,作文走向了我。每次寫作,我都會想想那些書中的好詞佳句,並巧妙地把它們用到作文中。有一次考試後,因為我的與眾不同,老師還把我的作文當成範文朗讀。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到書城買作文參考書,我猶如魚兒得水,欣喜若狂地扎進了書海。挑了這本又拿那本,不一會兒,裝書的推車就被我塞得滿滿的,我拎著「戰利品」滿載而歸。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奔向了沙發,坐在上面全神貫注地看起書來。我正如飢似渴地讀著,媽媽的一聲「吃飯了」打斷了我在書海里的遨遊。「馬上,等會兒!」我應付著媽媽,又看了很久,因為書里的內容實在太吸引我了,我真捨不得放下。媽媽走過來,看我還在一動不動地讀書,「一會兒到底是多長時間?」「十分鍾,就十分鍾。」「好吧,別忘了就十分鍾!」「嗯嗯嗯,知道了!」看著看著,媽媽怒氣沖沖地推門進來,吼道:「你看你,不是說十分鍾嗎?飯都涼了。」我合上書,依依不捨把書放回書架。好像飽餐了一頓精神盛宴,坐到飯桌前,一點也不感覺餓,我狼吞虎咽地吃光了米飯,竟然忘掉了我最愛吃的燉牛肉,就又捧起書讀了起來。
今天,書已經成為我最好的朋友,讀書是我最大的樂趣。它幫我開啟了智慧的大門,也陪我走過了求知的漫漫長路;它讓我得到了心靈的凈化,也使我有了奮斗的目標。 書籍,在我和它之間永遠不會畫上休止符,它會伴隨我走過每一天。
=======================================================
「小不點兒」其實不小
在我的心中,有很多值得學習的人。其中最值得我學習的,要數我的小夥伴—「小不點兒」李欣了。
李欣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兩道彎彎的濃眉掛在眼睛的上方。她唯一的不足就是一說話就說得沒完沒了。要論歲數,她比我小一歲;要論個頭,她比我矮半頭。李欣是我的鄰居,也是我學前班的同學,每當放學的時候,我們都一起走,那個大書包壓得她喘不過氣來,我經常幫她提書包。可要論……我就不如她了。
那是暑假中的一天,我想約李欣去游泳。於是,我撥通了李欣家的電話。「喂,是李欣嗎?」「是趙妍吧!趙妍,我有兩個好消息想要先告訴你,第一個是在假期里,我的二胡考過了四級。另外嗎,明天……」
「好了!」我知道她的話越說越多,一個小時也不會讓我放下電話的。於是,我連忙說:「明天你能和我去游泳嗎?你原來不是一直想和我比賽游泳嗎!」
李欣聽了這話後,便支吾起來。「明天……我……我要……」我一聽,便來了氣,「瞧你剛才那個熱乎勁兒,一提正事就啞巴了。再說,你不是一直想和我比賽嗎?現在我有空,你要不來就算了!」然後砰地一下把電話掛上了。沒想到,五分鍾後,李欣主動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趙妍,你別生氣,我明天一定來。」
我慢慢地放下電話,不知怎麼的,我心裡酸酸的,這算不算欺負了「小不點」呢?於是第二天,我主動向李欣道了歉。沒想到,她不但不生氣,反倒很體諒我:「嗨,沒事,得饒人處且饒人嘛。誰沒有急性子的時候呀!其實我也沒什麼著急的事,只是約好給姥姥祝壽。不過,我已經想好了,游完泳再趕去,不是兩全其美嗎?」大不了到時候多給姥姥磕兩個頭唄!」說完沖我做了個鬼臉兒。
望著眼前這個「小不點兒」,我心想,平時我們一起學,一起玩兒,我總把她當成「小不點兒」,現在,倒讓我覺得我像個「小不點兒」了。我不由地從內心對她產生了一種說不出的歉意和敬意。李欣這種體諒、寬容的胸懷,真是值得我學習啊!
○『∪__∪』●~~◇[∧__∧]◆~希望採納~△〖∏__∏〗▲~~★(∩__∩)☆
7. 語文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習作6作文800字
調 查作文班裡衛生原來很好,大家走進教室心情都很愉快,因為他們看到了干凈的教室。可最近,教室衛生變差了。一進班,垃圾遍地,桌椅一點也 不整齊 ,值日生也沒來。這是為什麼呢?於是,我們就開始了調查。(調查)我們觀察了教室的衛生,還談論了自己的想法。每個座位上大約都有幾片廢紙,桌子里也有十來片,這些廢紙都佔了桌子的一大半。勞動工具也 不整齊 ,垃圾箱里的紙屑也滿了。值日生來了也不著急打掃,其他同學看到垃圾就跟沒看到似的。(分析)1、有的小組掃地掃的很乾凈,教室里沒有一片紙屑。可有些小組的成員很懶,不想掃可能是這樣吧!2、同學們也很重視衛生,能主動撿起垃圾。就是個別同學太懶,位上全是垃圾。就是個別同學造成的吧!(結論)1、同學們亂扔垃圾成了習慣。2、大家都想:地上已經臟了,再扔一點也沒關系!3、仍在地上方便,總會有人打掃的。4、拿書包時把垃圾帶到了地上。5、同學們不自覺得把垃圾扔到地上。6、有的同學閑著沒事,把紙撕碎,隨手扔在地上。(建議)1、利用周會大力宣傳環保知識,增強 學生環保 意識。2、在班級制定相應的衛生制度,自己座位衛生自己負責。如果不合格,也受到相應的處罰。對於主動撿起垃圾的同學給予適當的精神或物質獎勵。3、每班設衛生監督員,幫助清潔教室衛生。(宣言)保護環境,人人有責!1.通過普查表來知道每個星期有那幾天不幹凈2.通過詢問同學來確定有那些地方處於長期無人清理3.自己進行每日觀察寫出調查表確定不幹凈的原因4.通過暗訪來知道垃圾的由來5.在班級中成立調查小組來調查以及確定是由於那些人導致教室不幹凈這篇作文主要測試你在 調查報告 方面對細節的梳理,只有文對題,前後呼應就能得高分。
8. 六年級下冊民風民俗作文,要求800字,有懸賞!!!
第1篇作文
春節習俗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名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名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民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江西也有著與這邊不一樣的過節風俗!
我們過節吃的年夜飯是用自家種的大米做的,飽滿粒大。我們還要吃餃子、湯圓,用意是團團圓圓;餃子里會放少許糖,用意是這一年的日子過得甜美;還有一種「長壽果」,大多是給老人吃的,是在餃子里放些花生,用意是健康長壽。我們還把餃子和面條一起煮,餃子包的像元寶,名叫「金針穿元寶」。
過年時我們還要貼對聯、貼年畫、拜祖先、敲鑼打鼓......但最開心的還是我們這些晚輩了,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也表示了長輩們對晚輩新一年的祝福。我們還要到親戚家拜年,不過,我們要送禮物,都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臨走時,主人便會取出自家大桔,意在互贈吉祥。
一年又一年。年就這樣在傳統的緊密急促程序中、在孩子們收到壓歲錢的喜悅中、在人們吃年夜飯的快樂中漸行漸遠。這也明顯地展示了中國文化風俗的魅力!
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這就應了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第2篇作文
滿族的習俗
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綉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 . 右大襟 . 緊腰身 . 下擺開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經改進,腰身寬松,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於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依態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
滿族婦女的服裝十分漂亮,滿族男子的服裝也很不錯。
歷史上的滿族男子多穿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
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一種褂子。馬褂分為大襟 . 對襟 . 琵琶襟等多種形式。馬褂後成為日常罩於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將袍袖卷於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現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為了騎馬方便,在長袍的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禊的短褂,以御風寒。
滿族的男子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 . 藍 . 棕等色的棉 . 絲 . 綢 . 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發。
滿族,是一朵艷麗的奇葩。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們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認識。
——————————————————————————————————————————第3篇作文
傣族的習俗
中國的傣族是一隻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散布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
潑水節是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慶。每年陰歷四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還流傳著一個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一個惡魔,他作惡多端,人們恨透了他,可什麼辦法都對付不了惡魔。後來,七位姑娘發現了惡魔的致命弱點,只有惡魔的頭發才可置於死地。一天夜裡,姑娘們勇敢的殺害了惡魔。但惡魔的頭一著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時,姑娘們立即輪流抱起頭顱。每年換一次,當換人時。人們都給抱頭顱的姑娘潑水,沖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後來就形成了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日——潑水節。
在「麥日」也就是節日的第一天。人們一清早就要採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但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洗浴」完畢,集體性的潑水便開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帶著清水,湧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潑。「水花放,傣家旺,」「潑濕一身,幸福終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綻放。
劃龍舟是潑水節最為精彩的節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各色各樣的龍舟,船上坐者數十名強壯的選手,號令一響,龍舟便像離弦的箭往前飛去。到處都是鑼聲.鼓聲.號子聲.喝彩聲,節日的氣氛在這里達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另一項節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種自製的煙火,將竹竿底部添以火葯和其他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族,光彩奪目,甚是美妙。潑水節是傣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一個快樂而幸福的節日
——————————————————————————————————————————第4篇作文
除夕和初一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但在我眼裡,外婆那裡的除夕和初一是最別具風格的了。外婆家在威遠縣的一個村子裡,我很少在那裡過年,但每逢到那,外婆都會給我講當地必不可少的過年習俗。
臘月的最後一天便是除夕。通常在除夕前一天的晚上,人們都睡得較早,睡的也更香甜。想著明日的團圓飯、晚上的春節聯歡晚會,人們多少有點興奮,卻早早的睡了。外婆告訴我他們村的人愛睡覺,怕明天熬不到十二點所以早睡了。
早上起來,人們顯得都特別有精神。洗臉漱口後,便開始准備早飯。這天,早餐是固定的,必須是湯圓。這湯圓也必須是自家做的,如果是超市裡的速凍湯圓,就沒有美好的寓意在裡面了。
吃完早飯,大家就向集市進軍了村裡的人,三個一對、五個一夥的逛街。小孩子們也顧不上走長途腳的疼痛,一個勁的挑各式各樣的煙花爆竹,還不停高興的叫著:「耶、耶!今天可以放鞭炮了。」大人們則購買一些必備的年貨:新衣服、門聯。腰包里的錢掏了又掏。老人們也牽著孩子,從容的挑毛衣。直到正午,才會回家吃飯。
這午飯也特有講究,可以說是輪流午飯。其實臘月二十六就開始了,要到正月初六才會結束。今天該四舅舅家,明天是三外公家。村子裡的每家都會輪到,誰也不吃虧。菜品各有不同,可以稱得上是美味佳餚,除了大魚大肉、雞肉鴨肉,還有幾個特色菜:香腸、臘肉、燒白。這幾個菜也是家家都有的。
到晚上,就各回各家吃團圓飯了。一家人開開心心、和和睦睦做在電視機前,一邊吃團圓飯,一邊收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談一年的快樂之事。十二點是辭舊迎新的時刻。農村不及城市有絢麗多彩的煙花,但卻有「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如雷貫耳、震耳欲聾。我想:「年獸」一定被嚇得早就逃之夭夭了吧。
人們守歲過十二點之後,便進入新年的第一個夢鄉了。
外婆那裡,有一個特別的說法:初一做什麼,新年的每一天都會做什麼。所以這天,人們穿新的、吃好的、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熬夜、不幹苦活、不能哭。可以看出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也讓我愛哭的妹妹受了不少苦。她不小心摔了一跤,想大聲哭出來,卻不得不用盡全力憋住,使眼淚不要流出來,還得忍住痛。不能用哭來發泄,這不是痛上加痛嗎?除此之外,那裡的人還得燒香拜佛。由於這個村子就在兩拇山腳下,所以全村人都絡繹不絕來到兩拇山寺院里燒香,虔誠的拜佛,希望全家能在新的一年裡幸福安康。
轉眼間,就是初六之後了,春節的韻味漸漸淡了,人們的生活也恢復了平常。孩子上學,大人上班,退休的人再家種地,一派和諧。
——————————————————————————————————————————第5篇作文
(天津的,注意了)
天津衛有句俗話:「過了臘八就是年。」人們一過臘八就不再忙別的事,以極大的熱情把精力和財力投入到忙年的活動中。各家各戶務求把吃的、穿的、用的一並准備齊全。
其實,天津衛老少爺們過年的時候,不但能夠飽了口福,還可以借這個年勁,大飽眼福,各式的廟會、花會、法鼓、大戲,各樣的游戲、雜耍把春節的這幾天排得滿滿的———「娛樂」就是天津人春節的主題。
天後宮廟會敲響新春第一鑼
從前,天津民間信奉多神,如財神、灶王、菩薩、玉皇等,但由於天津地處海邊,民眾一面強調航海技術一面祈求神靈保佑,所以在民間威望最高、崇拜最甚的要屬「天後娘娘」———在南方稱「媽祖」。同時天津又是航運樞紐,外來商人諸多,航運活動頻繁,所以「天後宮」的香火也非常旺盛,並多有祭祀的花會活動。到了清朝初年,康熙皇帝巡視天津,視察了天後宮,並非常欣賞花會的表演,皇帝欽賜會旗,從此天後宮的民間花會成為了「皇會」。法鼓、獅子、中幡和花鼓等各種表演走街串巷,鑼鼓聲不絕,喝彩聲不斷。據《天津皇會考記》記載,「通宵如是,直至夜闌不散。燭滅香消,未覺東方之既已白。」後來,除了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天後誕辰大慶之外,農歷臘月十五至正月初一還要舉辦盛大的廟會,慢慢地,天後宮廟會變成了春節最為重要的一個喜慶節目。
天津民俗博物館副館長尚潔說:「為什麼在臘月這冰天雪地的寒冷季節舉辦規模宏大的娘娘廟會呢?說起來它與天津人傳統的年節習俗有著很大的關系,天津人十分重視過年過節,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大城市中極負盛名,這與天津的歷史地理環境、五方雜處的人群結構、多數人長期從事漂泊無定的海運和漕運職業有關。每到年節,人們企盼著能夠與家人平安團聚,共享天倫之樂,共祝來年好運。這種買價與心理的濃烈程度是其他城市的百姓無法相比的。天後宮臘月廟會就是在這樣一個熱鬧的氣氛中應運而生的。從臘月十五開始,各種年貨商販聚集到天後宮內,形成一個聲勢浩大的年貨交易市場。宮南宮北一帶年節需要的雜貨和廟內前院的兒童玩具,吸引了大量的遊人,而這種形勢至今未改。」
她還告訴記者,早年間,天後宮內就有許多由配殿改成的商業店鋪,賣剪紙窗花、吊錢兒、金貨以及花鳥魚蟲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在大家去選購年貨的時候,看著那琳琅滿目的年貨,「逛逛也是享受啊!」
大鼓伴雜耍老少爺們樂一把
舊時的天津,人稱唱大鼓的生意人為「吃江湖飯的」。據傳,大鼓這種演唱形式的起源至少有幾千年的歷史,堯舜時代朝堂里就設置諫鼓,雖是以下諫上,也有一種教化的意義。古代,周莊王為了「正風化俗」,曾「擊鼓化民」,所以後世唱大鼓的就尊周莊王為祖師了。過年的時候,唱大鼓的不會在年貨市場附近支棚設帳,三面擺上長板凳,一面平地設桌支鼓,當做演員演唱的舞台,謂之「拉場兒」。所謂的鼓曲都是成本大套的書,什麼《呼延慶打擂》、《前後七國》、《楊家將》、《跨海征東》、《薛剛反唐》等等。
這一個年,幾家大鼓棚子唱不同的曲目,老百姓在一飽耳福的同時,還能一飽眼福。因為過年的時候只要一有唱鼓曲,就必然會有「雜耍」,這種形式與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以吸引不同愛好的觀眾,將相聲、雙簧、戲法(魔術)、雜技(如抖空竹、耍壇子、踢氈子等)一起演出,稱為「十樣雜耍」,意為將吹、打、拉、彈、說、學、逗、唱、變、練十門技藝集於一堂,讓大家在年裡好好樂一把。
空竹嗡嗡響花樣抖出大年味
提起抖空竹,每個孩子、甚至大人都會興致勃勃的,因為空竹隨著棉線及兩根細棍子發出「嗡嗡」的聲音,伴隨著左右揮甩、上下起伏,由簡單的拉響,到繁復優美的花招,抖空竹的技巧是相當多的。由於它兩頭大,中間細,天津人叫它「風葫蘆」。
在老天津過年的廟會上,都會有人表演。表演者用兩根短竹竿繫上白線繩,在空竹中間的圓軸上繞一圈,兩手持竹竿抖動時,使軸頭上的圓盤旋轉起來,圓盤上有竹片隔開的小孔,旋轉時有風進入孔中,因而發出「嗡嗡」的響聲。抖得快,圓盤轉得也就快,發出的聲音也就越洪亮。抖空竹時,常常是幾個人聚在一起抖,比賽誰的空竹抖得響亮,誰抖得花樣多,最簡單的花樣是「揚高」,就是把空竹抖響亮,拋向空中,帶著「嗡嗡」響聲,再用竹竿接住,繼續抖。抖空竹的花樣還有「猴子爬桿」,即讓空竹順著手中的竹竿往上旋轉。復雜的花樣還有「攀十字」、「張飛騙馬」等。春節的廟會、年貨市場幾乎都可以聽到「嗡嗡」的聲音,現在的孩子大概從來都沒有見過這樣簡單的玩具,在兩根小棒拴著的一根小繩上,一隻竹子做的小玩意兒隨著繩子的抖動上下翻飛,發出「嗡嗡」的聲響。如今,年過六旬的老人都能清楚地記得,幾只嗡嗡作響的空竹,「嗖嗖」地從人群中飛向天空,隨後,急速落下,然後各自被穩穩地用繩子接住,又重新抖了起來。小小的空竹就像流星一樣不斷從人們的眼前劃過,令人眼花繚亂。一會兒從背後飛上來,一會兒又從腿下鑽過去,一會兒又在他們的手指間來回跳躍,他們舞出的「流星趕月」、「猴子爬桿」、「螞蟻上樹」等花式令人叫絕。
男女老少齊上陣秧歌扭起來
還有一種與高蹺並列為節日不可缺少的娛樂活動節日民間社火活動中的一種歌舞藝術,天津方言稱為「地秧歌」。67歲的孫鳳英老人說:「我是鐵桿秧歌迷,一聽見嗩吶和鼓點聲,手腳就癢癢。當你隨著鼓點扭動的時候,連腳趾頭都吃著勁。今年春節,我參加了寧河的秧歌隊,好好地扭了一回新春大秧歌。扭秧歌的門道其實多著呢,一招一式,一行一動,都有許多講究,把喜氣洋洋的感覺帶給看秧歌的每一個人,把新春的氣氛帶給每一個人。」「舊時秧歌都是男的鬧,那時候的大年裡,男人們裝扮上身,吆喝著,歡笑著,在家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隔著門縫往外看,一起跟著歡笑。女子跳秧歌是現在才有的。」
孫鳳英還告訴記者,在京津一帶,地秧歌有兩種區別:一是踩蹺與否,踩蹺者腿子也只1尺余;二是大扭大唱與只扭不唱之分。以上4種形式中,只有不踩蹺、只扭不唱,也不扮演故事角色的人,僅配以服裝綵綢,隨鑼鼓伴奏碎步舞扭。至於「跑旱船」、「跑驢」等藝術形式,在天津往往是和秧歌會附在一起,也有的是附在高蹺會後,作為大劇目間的一種緩沖表演項目或短節目後的補充項目。熱烈火爆之後,詼諧曼舞,使觀眾情緒為之一舒。
嗩吶伴奏鐺子響跨鼓敲起來
據尚潔介紹,相傳天津最早的一個法鼓團體是「大覺庵金音法鼓會」。法鼓會樂器以鼓為主,放在中央,鈸、鐃、鉻子、鐺子都在鼓後。法鼓曲牌約十幾套,常用的有《老西河》、《搖通鼓》等。著名的法鼓會還有龍亭的井音法鼓、芥園的花音法鼓、侯家的永音法鼓等。而中幡會是跨鼓和中幡兩種藝術形式結合表演的會,由廚行同業所辦,會名「鄉祠前遠音跨鼓中幡會」,跨鼓隊是大鼓八面,用黃繩系於頸間,鼓手人穿黃馬褂;鐺子八面,擊者每人穿黃坎肩;另有雙髻文童12人,各著鮮衣,手托花籃;武童亦12人,手持對鈸。演奏時,跨鼓聲輕重緩急不同,鐺子打點。文童輕歌,嗩吶伴奏。武童則擊耍對鈸和人體擺字,常擺的吉祥詞為「江山太平」、「天下太平」等,變換極迅速。中幡隊最初是中幡三架,各由三丈長竹竿掛長幡,幡寬五尺,青緞面初是中幡三架,各由三丈長竹竿掛長幡,幡寬五尺,青緞面,紅布里。幡頂斜插旗子兩面、燈籠兩個、傘蓋三把,並系綴銅鈴若干,每架各有長幌繩兩條(較北京中幡少一至二條)。每架總重超過百斤,行會中或托手中,臂上或杠肩頭。表演時則頂上額或伸臂托塔,表演者做各種驚險動作,但幡竿不能離身,不能倒地。逛廟會的人們會大聲地給表演者叫好,表演者得到認可後,會更加賣力地表演。
跳高劈叉翻筋斗高蹺踩起來
每當過年,還有一種娛樂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踩高蹺」。高蹺的表演者雙足縛於1~3尺高木棍製成的「蹺腿」上,邊行走邊表演。清代中葉高蹺盛行時,高蹺腿子曾有高5尺者。高蹺有文、武之分:文蹺以走唱為主,簡單的舞扭動作;武蹺則表演諸如倒立、翻筋斗、疊羅漢、跳高桌劈叉等驚險動作。
天津高蹺多屬武蹺,其舞扭動作,如倒立翻滾、前奔下傾等均有固定模式,造型美觀,氣氛紅火。清代以來,天津城郊高蹺會最為普遍,多以戲曲名目相標榜。表演時按戲目分項進行,演員在鑼、鼓、鐃、鈸擊打伴奏中舞蹈翻跌。在高蹺鏗鏘有力的鑼鼓點中,年味越來越濃,喜氣洋洋的春節也越過越有意思!
「媽媽例兒」,也寫做「媽媽論兒」,是京津地區一種民俗事象。《北京方言辭典》釋義為:「日常生活中的迷信禁忌和迷信言論。」《北京話詞語》里說它跟「老媽媽例兒」一個意思。
例兒,當然是當慣例、體例、規則講,是應該仿效或依據的。媽媽,指長者,從前大都是家庭婦女。換句不大好聽的話說,媽媽例兒就是家裡老娘兒們的講究。加上老字,則是突出「例兒」的老生長談性質。
它是否都是「迷信禁忌和迷信言論」?我看不一定。由於媽媽例兒來自底層人民,是傳承民俗,情況就復雜了,至少有三種情況:一、以迷信的形態出現,包含迷信的內容;二、以迷信的形態包含合理的內容;三、以合理的形態包含合理的內容。後二者在民俗學上叫「俗信」
這說需要用辯證方法,去看媽媽例兒。
一、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
這是帶判斷性的媽媽例兒。有這一回事兒嗎?沒有。有人把它與清兵入關聯系起來,只是小說家言。如果確是「真理判斷」,即沒有舅舅的人,在正月剃了頭(理發)怎麼辦?有舅舅的死舅舅,沒舅舅的管不了,那還是真理性判斷嗎?但是,它是用迷信的形式,引導合理行為。正月,人人過春節,它督促人們在春節前做好個人衛生;不搞這種個人衛生,就危及親屬,多厲害!再說,舊社會剃頭匠(理發師傅)大都是寶坻縣人,舊年年底夜以繼日地幹活,等除夕加班到正月初一天亮,立刻回家鄉過年,你想剃頭(理發),哪兒找師傅去!
二、窗戶門對窗戶門,不打官司就死人
建築新房,或在院子里翻蓋新房,最忌諱門或窗對著鄰居的門或窗戶,所以有了「門對門,凈死人」一類媽媽例兒。
這種話,看起來是一種民俗禁忌,而且是荒謬的迷信禁忌,但是,卻不能這么簡單地做出結論。因為這是以迷信形態表明一種建築規程。
門窗對門窗不便於居住生活。誰家都有隱私,至少都有不願意別人看見的起居生活,都有不願公開的行為。夏日炎炎,在個人居室內難免袒露上體,或者洗浴,能時時刻刻緊閉門窗嗎?顯然不能。還有例如某地有兩家門對門的住戶。甲走出自己的屋門時,總是無所謂地前行右拐。但對門的乙住戶換房搬走了,住進新住的丙。沒有幾天,丙住戶的男人站在門前罵街,「狗眼沖人家屋裡看什麼」,「不是東西」等等。甲住戶發現丙住戶「罵海街」也不依不饒,說:「也不尿一泡尿照照,你那模樣的女人躺在地下也沒人要。」「海街」罵了幾次,甲與丙接上了火,大打出手,歸了派出所。如果當初蓋房的時候,遵守了媽媽例兒這種多年經驗總結,把門與窗相互錯開,就不會發生這種糾紛。可見這條看來十分迷信的媽媽例兒,道出了某些生活的真理。
舊時元宵節天津例兒多
為外甥祈福———舅舅送燈
正月十五,當舅舅的人可千萬別忘了一件事,一定要給外甥送燈。舊時天津民間有舅舅給外甥送燈的習俗。
「講究送『鴨子』形的燈,取其諧音『押子』之意,為外甥祈福。也有預祝外甥長命百歲之意。」至今此俗不衰,而且燈的種類日趨繁多,金魚燈、蒺藜燈等取富裕有餘和吉利的寓意。
結伴賞燈散逛———走百病
正月十六,天津還有一個習俗,這一天是走百病的日子,勞累一年從未離開婆家的婦女們,紛紛走出家門,或回娘家與父母團聚,或到廟里進香,或到繁華鬧市逛一遭,消閑一番。但是,必須當日返回,不許隔夜。
婦女不僅要回娘家,而且多結伴出遊,一邊賞燈散逛,一邊以行「走」除百病,民間認為在「走百病」時,必須越過3條河流,跨過3座橋,而且還要「摸釘」,方能求吉除疾。「摸釘」就是用手觸摸橋樑上的鐵釘或是廟門上的門釘。因「釘」與「丁」諧音,而「丁」又象徵男子,所以婦女特別是未有身孕的婦女則必須誠心「摸釘」,以求子嗣,使家業興旺,有傳宗接代之人。好在天津河流多,橋梁多,廟宇多,不然走一天下來,女子們的小腳哪裡受得了。
金銀財寶馱回家———蒸老鼠
居民人家一般在正月十四就忙活起來,和面蒸制「刺蝟、老鼠」。刺蝟的周身剪出細三角尖兒,以高粱米做眼。老鼠則剪出四足和長尾,用黑豆做眼。刺蝟、老鼠的脊背上和木銑頭上堆著面做的元寶,兩種為一對,分別擺放窗檯角、門墩、廚房的灶台角處,頭朝外。轉天下午,把各處擺放的刺蝟、老鼠頭由向外轉向屋內,以示把財寶馱回家中。至於神像前、祖先牌位前和灶王神像前所供的刺蝟、老鼠則不轉動。
十五晚間天黑後,撤下供品及各種擺放的刺蝟、老鼠,由家中男性家長主持上香,供煮熟的元宵,全家男女老小叩拜盡禮,燃燭焚香焚黃錢、放鞭炮。香盡撤下元宵回鍋煮熱由全家分吃,謂「吃供尖」。吃供尖後正式吃晚飯,平時分家單過或者外出工作的,都要湊齊集中在家長的住處吃。因為正月十五是第一個月圓的日子,月圓家圓,象徵著家庭和睦、美滿幸福。
圓圓滿滿吃元宵
過元宵佳節,自然不能不提吃元宵。有糯米(津地叫「江米」)面和高粱面(津地叫「黍米面」)兩種。糕點店出售的是糯米面的。元宵餡品種多樣,故稱「什錦湯圓」,製作時用畚箕搖制,煮熟後松軟可口。一般家庭自製都是高粱面的,是包糖餡後用手製成,煮熟後略顯硬實。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再看元宵的品種和吃法。北宋以前的元宵是實心的,無餡,下在燒開的水中,配以白糖、蜜棗、桂花、桂圓等物。南宋時開始有了中間包糖的「乳糖圓子」,大概是較早的有餡元宵。其後,元宵餡又有甜、咸之分。甜餡一般用白糖、紅糖、桂花、果仁、芝麻等製作;咸餡多為葷餡,單包肉或肉、蔬合包。元宵大多以水煮食,但也有油炸食用的。
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豐富了,人們把中西結合在元宵上發揮得淋漓盡致,連巧克力和冰淇淋都能當元宵餡了,還有什麼不能煮來吃的呢?
9. 六年級下冊書中的世界作文800字左右
書記這個世界裡的字跡是炫酷到沒王法的文字。有幽默風趣的漫畫;有豐富多趣的童話;還有讓人深受教誨的名著……在這其中我最愛的當然是名著了。
我與名著之間有著這樣一個故事:我在讀小學五年級時,成績越來越差,考分越來越低,這是因為從那時候我變成迷於游戲。每天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寫作業,而是玩游戲。直到寒假的一天,我無意中開到了一本書——高爾基的名著:《童年》。看到這本書時我心裡想:「高爾基的童年和我有什麼不同呢?」正是因為我產生這個好奇而去讀了這本書。這本書語言優美、用詞的當、條理清晰。讀完這本書我才明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從此我愛上了閱讀。
在學了《莫泊桑拜師》這篇課文後,我就一直想要閱讀莫泊松舉世聞名的著作——《羊脂球》。因為莫泊桑的作品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後,使我深深地愛上了這部著作,因為它教會我們該怎樣在困境中生存,我還喜歡書中笛福說的一句話:「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因為事實的確如此: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會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
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是美國當時的一個縮影。在讀這本書時我彷彿身臨其境。在與湯姆一起體驗那刺激的荒島生活;墓地探險;山洞歷險;鬼屋尋密……
每次走進圖書館時就好像走進了天堂。那些多如繁星的書籍展現在我眼前,我看得眼花繚亂。撫摸書的感覺就像在彈鋼琴。在讀了許多的優秀名著後,我的寫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在升入初中的期中考試中,我的作文還拿了高分。
書籍在我們孤獨時會陪伴在我們身邊;在黑暗中發出閃爍的光芒;是成功之門的鋪路石。書籍有助於我們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書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