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比多少評課稿
今天聽了周老師上的《比多少》一課,由於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別是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范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因此,周老師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十分重視。這些「經驗」是學生的「數學現實」;同時,正是通過經驗,學生經歷一個從具體到逐步抽象的過程。周老師讓學生將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的經驗進行類比、分析、歸納,加以總結,從而逐漸建立起規范化、系統化的數學知識。我們的課堂教學需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本課中,學生於對「比較」 並不陌生,應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他們知道哪些知識,教師充分學生讓展示了原有的認知水平,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現自己的認知個性,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基礎。
《比多少》評課稿二
比大小這節課是在剛學習完10個數以後進行的,其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 ,會讀這些符號。能理解其含義,並會說出比較的過程。
2、初識比較大小的方法,能根據「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重點:認識大於號、小於號、等號,知道它們的含義,掌握比多少的方法。
教學難點:會用大於號小於號表示比較的結果。
由於一年級孩子剛入學不久,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所以我們訓練孩子的重點就是聽老師指令行事,能坐、會聽,會說,按要求發言。
課堂一開始,是復習鋪墊,為學習新知打基礎,緊接著就是以孩子喜歡的游戲「兩個班拔河比賽」引出「怎麼還沒有開始」而入題,接著利用擺圓片也就是一一對應的方法去驗證9和10的大小關系。從而認識大於號和小於號等號,知道三種符號的作用,並利用兒歌幫孩子有效記住大於號和小於號的特徵,其目的是讓孩子在情境中感覺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去感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在這需要給大家說明的有兩點:一就是信息窗的處理,本來是讓孩子看圖說信息,提問題,可是試講的時候感覺頭重帽大,也就是新課10分鍾還沒有進入重點處,於是我們決定在這簡單處理,直接取用有用信息,老師引導孩子進入紅點標志問題,目的讓孩子的集中力在重點處發揮。
其二說就是擺圓片,一開始也是讓每位孩子動手擺,目的是加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從而在操作中體會比大小時用的一一對應的方法,可是孩子剛學過10個數,就利用10個數中較大的9和10去比,當然也要用到二三十個圓片,再加上桌子小,孩子不會恰當利用,還有如果在桌子上擺好,就要堅持到第二個紅點標示的問題也就是等號學習完才可以收起來,那麼長的時間孩子就免不了對著花花的圓片動心動手,為了有效的讓孩子更好的學習新知,我們就決定就讓兩個孩子上黑板擺,下面的孩子幫著看著數著,從而保持了課堂的有效進行。
本節課進行完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課堂孩子表現的味道有點淡,還有認為應該從出彩的地方沒有出來,一些細節問題處理的不夠到位,不夠成熟、不夠機智,還是缺乏經驗吧,在此就希望各位老師給予幫助,請大家盡情指導點評,謝謝!
2. 數的認識六年級下冊評課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評課稿近日,六年級三位數學老師執教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一課,三位老師各有各的風格。劉老師的課,層次清晰,復習鋪墊——意義探究——練習應用——拓展延伸。環環相扣。特別是重點部分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是用這個數乘幾分之幾不僅用語言表述,還用數量關系式表示出來,這是我以前在教學中從未做到的。這一突破,為以後學習分數實際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季老師的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同時創設愉快、民主活潑、開放的課堂氣氛,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數學知識。如在推導分數乘法的意義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計論、交流,發現分數乘法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等。在課堂中,我也積極地創設出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如寫出幾道分數乘法的計算題,讓學生口述各題的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餘地,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王老師的課,直奔主題,重點部分分析透徹,練習量大。不僅分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還練習了分數的實際應用。為學生提供了發展的機會,難度比較大的題,讓他們來解決或去幫助有需要的同學,這樣既防止他們產生自滿情緒,又讓他們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慾望,使他們在完成這種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