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3 04:48:35

『壹』 部編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採薇(節選)》優秀教案

如下:

(1)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這是一首戍卒返鄉詩,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全詩六章,每章八句。詩歌以一個戍卒的口吻,以採薇起興,前五節著重寫戍邊征戰生活的艱苦、強烈的思鄉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從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敵勝利的喜悅,也深感征戰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緒。

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束全詩,感人至深。此詩運用了重疊的句式與比興的手法,集中體現了《詩經》的藝術特色。末章頭四句,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有名的詩句之一。

從《小雅·採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作於西周時期。至於此詩的具體創作年代,有三種說法。一、《毛詩序》:「《採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衛中國。

故歌《採薇》以遣之。」鄭箋:「西伯以殷王之命,命其屬為將,率將戍役,御西戎及北狄之亂,歌《採薇》以遣之。」可見毛詩認為《採薇》是周文王時事。旁證有《逸周書·敘》:「文王立,西距昆夷,北備玁狁。」朱右曾註:「《詩·採薇序》與此略同。」二、漢代說《詩》者還有齊詩、魯詩、韓詩。

三家詩與毛詩不同,認為《採薇》是周懿王時事,旁證有《漢書·匈奴傳》:「周懿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豈不日戒,玁狁之故。』」

三、王國維《鬼方昆夷獫狁考》據銅器銘文考證,認為「《採薇》《出車》實同敘一事」,「《出車》亦宣王時事」。「從現代出土青銅器銘文看,凡記獫狁事者,皆宣王時器」(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作品選注》)。

綜上所述,此詩的創作時代有周文王、周懿王、周宣王三說。從詩歌內容來看,文王說實不可取。因為從敘事看,是征戰回還之事,絕非出征始發之事;從抒情看,但有憂傷之感,絕無慰藉之情,全詩也無一句天子之語,說是周文王歌《採薇》以遣戍役,是沒有根據的,所以清儒崔述、姚際恆、方玉潤都反對此說。

『貳』 急需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課標對本年段的要求
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艱難的環節。在備、教、改、導、考、析等教學環節下功夫,加大力度,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和學科競賽輔導。在教學方法上,對不同課題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層次,分類別訓練,在預習、課堂活動、課後練習、檢測中,圍繞趣學、樂學、學會、會學創設學生全身心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總之,在深知教學是一門藝術的原則下,奉行的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冊課文共有六個單元,全冊包括「導讀」「課文」「讀寫例話」「積累運用」(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實踐活動)等內容,書後還附有6篇供選讀的課文。本冊要求學會80個字,每課要求學會的字,排在方格里。
1、知識方面
(1)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會寫80個,了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並能正確書寫。
(2)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文段。
(3)背誦20篇以上的優秀詩文,課外閱讀不少於15萬字(完成課文配套課外閱讀30篇)。
(4)學習瀏覽,能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根據需要搜集相關的信息,並按一定的標准分類。
(5)學慣用鋼筆和毛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並有一定的速
(6)學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像作文、簡單的讀書筆記、關於自己的事。
(7)在閱讀中學習一些讀寫方法: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慣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
(8)學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2、技能方面
(1)會使用字典、詞典進行識字,有一定獨立識字的能力。
(2)能用鋼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並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並體會漢字的優美。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慣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並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6)在閱讀中能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7)會讀詩歌,初步掌握閱讀方法,了解詩歌的語言特點。
(8)樂於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9)能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像作文、讀後感等習作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修改自己的習作,書寫規范、整潔。
(10)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通過了解自我、閱讀報刊、書籍及采訪等途徑,小結自己的小學生活和成長足跡,能夠寫簡單學會活動總結。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使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讓他們受到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家鄉的教育,受到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思想教育;增強環保意識,陶冶愛美的情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熱愛科學、敢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在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語文綜合運用的能力。
4、學習習慣方面
(1)養成良好的預習、復習、認真完成作業和根據需要搜集、積累信息的習慣。
(2)養成先想清楚再寫和寫後認真修改的習慣。
(3)養成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大膽質疑的習慣。
(4)養成課外閱讀讀書看報的習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萬字。讀後寫讀書筆記。
(5)養成如實表達的良好文風。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像作文、簡單的讀書筆記、關於自己的事。在閱讀中學習一些讀寫方法: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慣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在閱讀中能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2.難點:學慣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並能抓住文章的大意。會讀詩歌,初步掌握閱讀方法,了解詩歌的語言特點。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通過了解自我、閱讀報刊、書籍及采訪等途徑,小結自己的小學生活和成長足跡,能夠寫簡單學會活動總結。
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全面了解學生還可能存在哪些語文學習的問題
(1)語文學習的興趣開始減弱,上語文課、課外閱讀和進行語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2)基礎知識不夠扎實,書面語言問題較多;
(3)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欠缺,膽小,很少當眾發言。
2、教師的教學要不斷地進行反思與總結
學生的上述情況哪些是教師教學問題?哪些是學生個人問題?
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不是根據課程標准或者教參設定學習目標?
關注本地區畢業測評的動向,需要適當補充哪些教學內容?
經過最後一學期的語文學習,我打算幫助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達到什麼程度?
初中的語文教學有什麼特點?應該如何過渡?
3、要注意做好小學到初中語文教學的過渡與銜接
A.中小學教學「斷層」的原因。
(1)教材的因素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一般比較短,知識點也不多,教師要求學生側重於識記和淺層的理解;而中學語文教材課文比較長,內容比較深,知識點也增多了,不僅每單元有訓練要點,每課也各有難點和重點,知識點除有大量需要記憶以外,更側重分析和理解、概括與抽象。學生面對教材的不同要求,難免會出現不適應的狀況。此外,有的出版社只編寫了小學教材沒有初中教材,初中學生用的其他版本的教材,客觀上造成了小學中教材的銜接問題。
(2)教學的因素
小學教師一般講課速度較慢,課堂容量較小,教師對要掌握的知識常常是反復講、反復練,盡量保證每個學生在每個知識點上都能過關;到了中學,由於教材容量大,課時緊,教師講課速度一般比較快,許多知識只能點到即止,不會針對每個學生都作細致的輔導,這就要求學生有自覺性,學會自主學習。不少學生對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無法很快適應,學起來自然感到吃力。
B.課標理念和學習目標的銜接。
我們的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究竟要達到什麼標准,具體要求是什麼?中小學語文各階段的教學重點又是什麼?小學語文如何為初中語文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些問題恐怕是銜接研究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為我們提供了依據。
課程標准以「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8年級」四個學段,「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寫話、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構成了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的目標體系,有效克服了小學和初中割裂的弊病,使二者成為一體,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階段性和連續性。從課程標准「5~6年級」和「7~9年級」兩個學段的「閱讀」部分來看,小學高年級教師如何通過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與把握,更好地做好向初中的過渡?
(1)閱讀方式的銜接
朗讀的重點在朗讀的內容由課文延伸到各種讀物;默讀的重點在逐步提高默讀的速度;略讀和瀏覽的重點在於由初步學會,到熟練運用這兩種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在其他信息渠道方面,要學會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2)閱讀能力訓練點的銜接
重點在由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到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由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到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由初步領會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到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對於不同的文體,重點在於閱讀范圍的擴展,由敘事性作品及說明性文章,擴展到閱讀文學作品、科技作品、簡單的議論文和淺易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更注重培養學生自我閱讀的主體意識以及相互之間的交流,更關注閱讀實踐對學生的人文影響。
(3)情感態度價值觀及習慣的銜接
倡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並通過廣泛的閱讀積累,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科學的思維和健全的品格。
以上只是對「閱讀」教學銜接要點的對比和分析,對於另外幾個方面來說,細致地研讀課標,找出小學向中學教學目標的銜接要點同樣重要。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在認真分析課標要求的基礎上,在教學中做到「瞻前顧後」,除了達成第三學段的目標之外,還應該適當為達成第四學段的目標作準備,不僅搞好本學段過關,同時為向更高學段過渡做好銜接。
C.重視研讀初中語文教材。
建議小學高年級的教師在細致研讀本學段教材的同時,不妨也讀一讀初中的教材,切實把握初中與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聯系與區別,這樣才能找准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點,處理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
D.注重教學方法的銜接。
不論是課標理念的貫通,還是教材內容的相承,真正的銜接最後還是要落實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前面說過,教學方式方法上的差異是導致中小學語文教學脫節的一個重要因素。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好教學方法的銜接,就應該注意把握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不同學段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在教學方法上向中學過渡。
葉聖陶曾經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的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處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不少學生由於沒有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進入初中後,面對繁多的科目,繁重的課程,學習便力不從心。
教師從進入高年級開始,應該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如,課前怎樣搜集資料,怎樣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怎樣做好知識的梳理與歸納,怎樣把已學過的方法進行遷移運用等。只有逐步掌握了這些方法,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得到切實的提高。
在習慣方面,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包括:課前主動搜集資料、課後自覺復習;課堂上積極思考、勤記筆記;閱讀時勤查工具書;邊讀邊勾畫批註,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讀書看報;隨時積累有用的知識;書寫工整、規范,行款格式正確;主動訂正錯誤;勤於動筆、習於修改、樂於交流。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學生如果能在小學階段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那麼升中學後就能更快地適應任務繁重而節奏快速的學習。
E.拾遺補缺,加強小學階段的復習,鞏固基礎知識
識字學詞始終是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而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則要求掌握有一定體系的語文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性。不少學生進入初中以後,暴露出基礎不扎實的問題,如,拼音不準確、筆順錯誤、錯別字多、病句不斷等。究其原因,並非是低年級時基礎知識沒掌握好,而是到了小學高年級,教材中這方面的訓練少了,教師也往往忽視了相關內容的指導和訓練,致使學生出現「回生」現象。對此,高年級語文教師在達成本學段教學目標的同時,要努力為學生夯實基礎,拾遺補缺,拼音、筆畫、筆順規則、查字典等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可偏廢,要常抓不懈,不斷強化。在嚴格訓練、講求效益的基礎上,讓學生高質量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把具有扎實基礎的學生送入中學。
F.做好學生升入初中的心理准備,幫助學生消除升入中學後學習語文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全面了解學生還可能存在哪些語文學習的問題
(1)語文學習的興趣開始減弱,上語文課、課外閱讀和進行語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2)基礎知識不夠扎實,書面語言問題較多;
(3)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欠缺,膽小,很少當眾發言。
2、教師的教學要不斷地進行反思與總結
學生的上述情況哪些是教師教學問題?哪些是學生個人問題?
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不是根據課程標准或者教參設定學習目標?
關注本地區畢業測評的動向,需要適當補充哪些教學內容?
經過最後一學期的語文學習,我打算幫助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達到什麼程度?
初中的語文教學有什麼特點?應該如何過渡?
3、要注意做好小學到初中語文教學的過渡與銜接
A.中小學教學「斷層」的原因。
(1)教材的因素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一般比較短,知識點也不多,教師要求學生側重於識記和淺層的理解;而中學語文教材課文比較長,內容比較深,知識點也增多了,不僅每單元有訓練要點,每課也各有難點和重點,知識點除有大量需要記憶以外,更側重分析和理解、概括與抽象。學生面對教材的不同要求,難免會出現不適應的狀況。此外,有的出版社只編寫了小學教材沒有初中教材,初中學生用的其他版本的教材,客觀上造成了小學中教材的銜接問題。
(2)教學的因素
小學教師一般講課速度較慢,課堂容量較小,教師對要掌握的知識常常是反復講、反復練,盡量保證每個學生在每個知識點上都能過關;到了中學,由於教材容量大,課時緊,教師講課速度一般比較快,許多知識只能點到即止,不會針對每個學生都作細致的輔導,這就要求學生有自覺性,學會自主學習。不少學生對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無法很快適應,學起來自然感到吃力。
B.課標理念和學習目標的銜接。
我們的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究竟要達到什麼標准,具體要求是什麼?中小學語文各階段的教學重點又是什麼?小學語文如何為初中語文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些問題恐怕是銜接研究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為我們提供了依據。
課程標准以「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8年級」四個學段,「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寫話、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構成了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的目標體系,有效克服了小學和初中割裂的弊病,使二者成為一體,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階段性和連續性。從課程標准「5~6年級」和「7~9年級」兩個學段的「閱讀」部分來看,小學高年級教師如何通過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與把握,更好地做好向初中的過渡?
(1)閱讀方式的銜接
朗讀的重點在朗讀的內容由課文延伸到各種讀物;默讀的重點在逐步提高默讀的速度;略讀和瀏覽的重點在於由初步學會,到熟練運用這兩種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在其他信息渠道方面,要學會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2)閱讀能力訓練點的銜接
重點在由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到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由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到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由初步領會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到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對於不同的文體,重點在於閱讀范圍的擴展,由敘事性作品及說明性文章,擴展到閱讀文學作品、科技作品、簡單的議論文和淺易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更注重培養學生自我閱讀的主體意識以及相互之間的交流,更關注閱讀實踐對學生的人文影響。
(3)情感態度價值觀及習慣的銜接
倡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並通過廣泛的閱讀積累,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科學的思維和健全的品格。
以上只是對「閱讀」教學銜接要點的對比和分析,對於另外幾個方面來說,細致地研讀課標,找出小學向中學教學目標的銜接要點同樣重要。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在認真分析課標要求的基礎上,在教學中做到「瞻前顧後」,除了達成第三學段的目標之外,還應該適當為達成第四學段的目標作準備,不僅搞好本學段過關,同時為向更高學段過渡做好銜接。
C.重視研讀初中語文教材。
建議小學高年級的教師在細致研讀本學段教材的同時,不妨也讀一讀初中的教材,切實把握初中與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聯系與區別,這樣才能找准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點,處理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
D.注重教學方法的銜接。
不論是課標理念的貫通,還是教材內容的相承,真正的銜接最後還是要落實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前面說過,教學方式方法上的差異是導致中小學語文教學脫節的一個重要因素。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好教學方法的銜接,就應該注意把握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不同學段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在教學方法上向中學過渡。
葉聖陶曾經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的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處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不少學生由於沒有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進入初中後,面對繁多的科目,繁重的課程,學習便力不從心。
教師從進入高年級開始,應該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如,課前怎樣搜集資料,怎樣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怎樣做好知識的梳理與歸納,怎樣把已學過的方法進行遷移運用等。只有逐步掌握了這些方法,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得到切實的提高。
在習慣方面,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包括:課前主動搜集資料、課後自覺復習;課堂上積極思考、勤記筆記;閱讀時勤查工具書;邊讀邊勾畫批註,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讀書看報;隨時積累有用的知識;書寫工整、規范,行款格式正確;主動訂正錯誤;勤於動筆、習於修改、樂於交流。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學生如果能在小學階段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那麼升中學後就能更快地適應任務繁重而節奏快速的學習。
E.拾遺補缺,加強小學階段的復習,鞏固基礎知識
識字學詞始終是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而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則要求掌握有一定體系的語文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性。不少學生進入初中以後,暴露出基礎不扎實的問題,如,拼音不準確、筆順錯誤、錯別字多、病句不斷等。究其原因,並非是低年級時基礎知識沒掌握好,而是到了小學高年級,教材中這方面的訓練少了,教師也往往忽視了相關內容的指導和訓練,致使學生出現「回生」現象。對此,高年級語文教師在達成本學段教學目標的同時,要努力為學生夯實基礎,拾遺補缺,拼音、筆畫、筆順規則、查字典等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可偏廢,要常抓不懈,不斷強化。在嚴格訓練、講求效益的基礎上,讓學生高質量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把具有扎實基礎的學生送入中學。
F.做好學生升入初中的心理准備,幫助學生消除升入中學後學習語文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全面了解學生還可能存在哪些語文學習的問題
(1)語文學習的興趣開始減弱,上語文課、課外閱讀和進行語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2)基礎知識不夠扎實,書面語言問題較多;
(3)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欠缺,膽小,很少當眾發言。
2、教師的教學要不斷地進行反思與總結
學生的上述情況哪些是教師教學問題?哪些是學生個人問題?
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不是根據課程標准或者教參設定學習目標?
關注本地區畢業測評的動向,需要適當補充哪些教學內容?
經過最後一學期的語文學習,我打算幫助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達到什麼程度?
初中的語文教學有什麼特點?應該如何過渡?
3、要注意做好小學到初中語文教學的過渡與銜接
A.中小學教學「斷層」的原因。
(1)教材的因素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一般比較短,知識點也不多,教師要求學生側重於識記和淺層的理解;而中學語文教材課文比較長,內容比較深,知識點也增多了,不僅每單元有訓練要點,每課也各有難點和重點,知識點除有大量需要記憶以外,更側重分析和理解、概括與抽象。學生面對教材的不同要求,難免會出現不適應的狀況。此外,有的出版社只編寫了小學教材沒有初中教材,初中學生用的其他版本的教材,客觀上造成了小學中教材的銜接問題。
(2)教學的因素
小學教師一般講課速度較慢,課堂容量較小,教師對要掌握的知識常常是反復講、反復練,盡量保證每個學生在每個知識點上都能過關;到了中學,由於教材容量大,課時緊,教師講課速度一般比較快,許多知識只能點到即止,不會針對每個學生都作細致的輔導,這就要求學生有自覺性,學會自主學習。不少學生對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無法很快適應,學起來自然感到吃力。
B.課標理念和學習目標的銜接。
我們的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究竟要達到什麼標准,具體要求是什麼?中小學語文各階段的教學重點又是什麼?小學語文如何為初中語文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些問題恐怕是銜接研究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為我們提供了依據。
課程標准以「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8年級」四個學段,「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寫話、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構成了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的目標體系,有效克服了小學和初中割裂的弊病,使二者成為一體,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階段性和連續性。從課程標准「5~6年級」和「7~9年級」兩個學段的「閱讀」部分來看,小學高年級教師如何通過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與把握,更好地做好向初中的過渡?
(1)閱讀方式的銜接
朗讀的重點在朗讀的內容由課文延伸到各種讀物;默讀的重點在逐步提高默讀的速度;略讀和瀏覽的重點在於由初步學會,到熟練運用這兩種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在其他信息渠道方面,要學會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2)閱讀能力訓練點的銜接
重點在由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到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由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到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由初步領會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到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對於不同的文體,重點在於閱讀范圍的擴展,由敘事性作品及說明性文章,擴展到閱讀文學作品、科技作品、簡單的議論文和淺易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更注重培養學生自我閱讀的主體意識以及相互之間的交流,更關注閱讀實踐對學生的人文影響。
(3)情感態度價值觀及習慣的銜接
倡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並通過廣泛的閱讀積累,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科學的思維和健全的品格。
以上只是對「閱讀」教學銜接要點的對比和分析,對於另外幾個方面來說,細致地研讀課標,找出小學向中學教學目標的銜接要點同樣重要。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在認真分析課標要求的基礎上,在教學中做到「瞻前顧後」,除了達成第三學段的目標之外,還應該適當為達成第四學段的目標作準備,不僅搞好本學段過關,同時為向更高學段過渡做好銜接。
C.重視研讀初中語文教材。
建議小學高年級的教師在細致研讀本學段教材的同時,不妨也讀一讀初中的教材,切實把握初中與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聯系與區別,這樣才能找准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點,處理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
D.注重教學方法的銜接。
不論是課標理念的貫通,還是教材內容的相承,真正的銜接最後還是要落實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前面說過,教學方式方法上的差異是導致中小學語文教學脫節的一個重要因素。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好教學方法的銜接,就應該注意把握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不同學段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在教學方法上向中學過渡。
葉聖陶曾經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的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處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不少學生由於沒有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進入初中後,面對繁多的科目,繁重的課程,學習便力不從心。
教師從進入高年級開始,應該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如,課前怎樣搜集資料,怎樣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怎樣做好知識的梳理與歸納,怎樣把已學過的方法進行遷移運用等。只有逐步掌握了這些方法,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得到切實的提高。
在習慣方面,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包括:課前主動搜集資料、課後自覺復習;課堂上積極思考、勤記筆記;閱讀時勤查工具書;邊讀邊勾畫批註,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讀書看報;隨時積累有用的知識;書寫工整、規范,行款格式正確;主動訂正錯誤;勤於動筆、習於修改、樂於交流。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學生如果能在小學階段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那麼升中學後就能更快地適應任務繁重而節奏快速的學習。
E.拾遺補缺,加強小學階段的復習,鞏固基礎知識
識字學詞始終是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而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則要求掌握有一定體系的語文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性。不少學生進入初中以後,暴露出基礎不扎實的問題,如,拼音不準確、筆順錯誤、錯別字多、病句不斷等。究其原因,並非是低年級時基礎知識沒掌握好,而是到了小學高年級,教材中這方面的訓練少了,教師也往往忽視了相關內容的指導和訓練,致使學生出現「回生」現象。對此,高年級語文教師在達成本學段教學目標的同時,要努力為學生夯實基礎,拾遺補缺,拼音、筆畫、筆順規則、查字典等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可偏廢,要常抓不懈,不斷強化。在嚴格訓練、講求效益的基礎上,讓學生高質量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把具有扎實基礎的學生送入中學。
F.做好學生升入初中的心理准備,幫助學生消除升入中學後學習語文的不適應感。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