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文教師課堂如何點評
一、評判式點評。即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思維方式、語言表達、情感態度等方面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教師採取評判式點評時,首先要做到語言多樣、態度真誠、評判有針對性。湖北的熊芳芳老師教學《春》時,教師精彩的點評貫穿整堂課。如:「說得真好!你對春天裡的大自然有一種獨特的體驗。」「你充滿想像力的解說把我們也帶進了那美麗而神秘的境界之中,謝謝你!」「太好了!你是結合自己的生活在全方位地感受春天,感受作品。同學們是不是應該給他掌聲?」「聽了你的解說,連老師都對那片草地無限神往了!」「說得真是太好了,充滿了想像與聯想,老師相信,像你這樣用心的孩子是不會辜負春天的。」「你真是慧眼獨具!竟然發現了這么美麗的一處!是的,疏密結合,動靜結合,使畫面平添了許多魅力。」(見《中學語文·教學大參考》2003年第6期)這樣的點評,教師態度誠懇,語言豐富、生動,極具針對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效果十分明顯。其次要注重實事求是,既不能簡單否決也不能一味遷就。新課程倡導要對文本多元解讀,進行個性化閱讀,這種理念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當學生對文本解讀有誤時,我們教師一定要及時指出。如熊芳芳老師在教《春》時,有以下片斷:一學生給雨中的人命名為「雨中的靜默」,顯然這個答案是錯誤的,教師於是反問:「雨中的人是靜默的嗎?」學生回答:「只有房屋是靜默的。」熊老師點評:「對,雨中的房屋是靜默的,雨中的人可忙著呢!我們可以說:雨夜春忙。大家說行嗎?」這一點評,教師就十分注重糾誤糾偏,並不一味叫好。因此,我們語文教師點評時,當學生思維有偏差,要在肯定學生敢想敢說的同時,大膽巧妙地說「不」,同時糾誤糾偏,撥正航向,從而引導學生會想會說。那種學生說什麼都是「好」,答什麼都是「對」,動不動就鼓掌喝彩的做法不僅僅不能給學生積極的鼓勵,持續下去,反而會給學生帶來更多消極負面的影響。
二、點撥式點評。課堂點評不僅要重「評」,評得客觀、評得准確,而且要注重「點」,做到點撥得法。點評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起到點撥、點化的作用。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在於激勵、鼓舞和喚醒。」我們語文教師點評時,要根據學生思維活動的發展趨勢,找准問題的症結,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由具體到抽象開拓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將一些零散的或表象的東西進行升格總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獲得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認識,增強能力。在點撥時,教師要點撥得精彩,點撥得生動,點撥得精當,點撥得明白,點撥得科學,含英咀華,要揮灑教師的個性和才氣。要隨機應變,相機誘導,使點撥的內容具有提示性、啟發性、示範性,從而開啟學生的心智,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進行深層的多向的思考與探析,真正做到「四兩撥千斤」。如四川的吳明平老師執教的《說美》一課,有學生提問:「我不理解這句話:『我們一定會看得見有些臉面,如果你把他們一部分一部分地來觀察,你是找不到一點好處的;但是各部分在一起,那些臉面就很好看了。』」教師隨即問:「有同學能理解嗎?」無人回答。於是教師點撥:「聽老師舉個例子吧。外面有一塊草坪,單獨看不怎麼美,這個草坪外面有一條小河,單獨看也不怎麼美,但你把這塊草坪和小河放一塊來看,碧水映著綠草,哇,太美了!這是一種怎樣的美?」學生回答:「和諧。」教師歸納:「對了呀!和諧是美。同樣的,文中這句話所揭示的也正是這個道理。」正是教師的點撥,使學生豁然開朗,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見《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2004年第9期)。浙江的陳萬勇老師進行《智取生辰綱》的對話教學時,讓學生討論武藝高強、精明能乾的楊志失敗的原因。有學生提出了「部下無能說」,有學生提出了「對手強大說」,還有的學生提出了「天意弄人說」、「作者安排說」等等,學生的這些分析雖有其合理處,卻未能觸及本質——從楊志自身去挖掘,而這恰恰是理解楊志這個人物的關鍵。為此教師進行了點撥、引導:「剛才的發言都很有見地,但我認為大家探討問題的視角還有待全面和深入。不可否認,『作者安排說』有其合理性,但這只是一種背離了文學本質的合理,如果按這種觀點推論,既然作家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安排人物,為什麼曹雪芹不把林黛玉嫁給焦大?我以為,作家固然有權對自己筆下的人物進行設計,但這種設計必須根植於現實生活,必須講究一定的藝術性,必須符合文學創作的內在規律!再來看看『天意弄人說』,大家還記得學過的《伶官傳序》嗎?文章開篇這樣寫道:『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天意固然有弄人之處,但我們是否更應該從『人事』的角度去尋找一下楊志失敗的深層原因呢?」通過教師的這一點撥,學生頓時豁然開朗,提出了「內部矛盾說」、「自掘墳墓說」、「社會決定說」等等(《中學語文教學》2004年第3期)。作為發展中人,不完善是極正常的。但勿庸置疑,學生的聰明才智是無窮的。只要我們教師把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作為財富,在關鍵處、在思辨中能適時又巧妙地加以點化,點撥學生走向完善,他們就會掌握正確的方法,學會自己拿著鑰匙去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三、歸要式點評。學生回答問題或對話交流時,由於年齡、學識水平等原因,往往詞不達意,語言啰嗦,條理性不強。教師點評時便要對學生的話進行歸納、整理,這就是歸要式點評。如某位教師教《回憶我的母親》一課,講到課文第六自然段時,教師問:「第六自然段作者選擇了哪些平凡的事例來表現母親儉朴的美德?」有一個學生回答時,因不知如何歸納,僅僅將課文的一些語句讀出來,教師是這樣點評的:「剛才這位同學都找對了,但是歸納不夠簡練,比如『我們用桐子榨油點燈』這句就可以縮減為『點桐油燈』」。教師的這一歸要式點評,啟發了那位同學,她馬上將其他事例概括出來了:「吃雜糧飯、穿家織布」。……此外,當師生共同探討某一問題,課堂教學進入了一個思維活躍、群情感奮的新境界時,教師在放手讓學生各抒己見、各展其才後,要進行歸要式點評,從而使學生理清思緒,形成能力。山東的高凌雲老師執教《天上的街市》時,有這樣一個學生提問答問比賽的環節——生1:為什麼「遠遠的」用得好?生2:因為遠遠望去,街燈與明星極為相似。師:能不能換個詞語來分析呢?生3:換成「遙遠的」好不好?生4:不好,太遠了,看不清了。生5:換成「身邊的」行嗎?生6:不行,太近了,就不像了。生7:「遠遠的」是疊詞,聽起來富有美感。師點評:很好,「遠遠的」准確說明了詩人與街燈的距離,並且「遠遠的」是疊詞,富有音韻美(見《中學語文教學》2004年第11期)。這一個教學片斷,教師的點評就是採取歸要式,歸納了幾位同學的答題要點,讓學生明白了「遠遠的」這個詞語的用詞之妙。還有一位教師組織學生學完《鄉愁》後,讓學生總結一首好詩至少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生1答:要有真摯的情感;生2答:要有鮮明的意象;生3答:要有優美的韻律。教師點評:同學們概括得很對,簡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三美,即情感美、意象美、音韻美。這位教師的歸納十分完整、到位。總而言之,採取歸要式點評,我們教師首先必須認真傾聽,尤其在面對表達不暢、話說不清楚的學生時,教師一定要耐心聽完學生的發言,切不可粗暴打斷或中止學生的發言。其次必須善於歸納,要准確完整概括出學生交流表達時的要點。惟其如此,學生才會學會歸納、學會概括、收獲知識、增長智慧。
四、補充式點評。當學生回答問題不夠完整、比較片面時,教師可以進行補充式點評,既真誠地接納,尊重他們獨特的體驗、獨特的發現,又恰到好處地進行補充。如熊芳芳老師執教《春》時,學生王薪懿的發言是:「我認為最妙的詞語是『嫩嫩的,綠綠的』,這兩個詞分別寫出了小草的質地和色澤,讓人感覺到了春所特有的氣息。」熊老師點評:「你很善於發現美。這兩個詞不僅從內容上表現了小草的美麗,還通過疊音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小草喜愛的真情。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的疊詞。」教師的這一補充式點評,讓學生准確、完整地明白了詞語的妙用。此外,當學生答問時提到了一些特有事物、現象、專業術語,教師也可進行補充式點評,予以解釋、說明。如江蘇的王錦起老師執教《桃花源記》時,老師問:「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有一個學生回答:「我認為不存在。桃花源只是陶淵明幻想的『烏托邦』,他之所以寫真實的年號、真實的人,只是為了增加真實感。」這個學生在答問時提到了「烏托邦」,顯然這個詞許多學生不明白,於是教師進行補充式點評:「他提到了『烏托邦』這個詞,我解釋一下。1516年,英國人莫爾虛構了一個烏托邦島,島上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跟桃花源差不多。你的知識真豐富!」(見《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2004年第5期)。這種補充式點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的臨時生成,但如果教師平時沒有豐富的積累,是絕對不可能有這樣的精彩生成的。
當然,教師課堂點評的方法還有很多,上面提到的點評方法還可融合在一起使用。不管採用哪一種方法,語文教師點評時必須注重兩點:首先是要注重語言的藝術性。點評語言要做到生動、有文味,不能乾巴巴的。教師豐富形象的教學語言永遠是課堂教學的魅力之源。其次,點評時要注重情感性。語文教學就是一個儲滿情感的海洋,我們教師必須對學生寄予厚望,凝聚厚愛,做到感情真摯,飽含愛生之情。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多一份輕松,添一份喜悅,增一份成功。
2.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學生參與度語課例評析案例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專業支持工作小組」 對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以來的課堂教學實踐的回顧與反思,以及編者對初中語文新課程的回顧與反思。
3. 什麼是課堂實錄及評價
⑴上節課,我們梳理了節選部分的文章內容圍繞著盼歌—夢歌—尋歌—憶歌來展開情節內容,內並且容很多同學談了初讀後的感受,大多數人認為翠翠太過含蓄了,這種含蓄導致了她的愛情悲劇,並由此還總結出愛情是需要表達的,幸福是要敢於追求的!
⑵這其實只是對愛情本身的一種解讀,我們說故事只是一種媒介,故事背後的東西才是此文真正的價值所在。這就是文章內蘊的東西,如何撥開雲霧,認識文章的內蘊,這裡面存在一個鑒賞解讀的過程。這節課我們就以邊城為範本,學習一種鑒賞文章的方法。
4. 如何進行語文課堂評價
有效的語文課堂評價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動力和潛能。這種評價強調在語文課堂中對學生發展的不斷關注,對學生學習進展與行為變化的進行適時的評價。
經過對自我教學的反思和對其他課的觀察和研究,我覺得在課堂中實施有效的學生評價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評價方式多用多樣
在教學中,評價應注重學生的體驗,注重實效,評價結果要採用具體描述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對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合作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評價。在教學實踐中,除了給小組加分外,還可以給小組設置獎勵流動小紅旗,以及設置「合作小明星」、 「書寫小明星」 「進步小明星」「思考小明星」等獎項。
2、課堂教學自始至終貫穿靈活評價
評價,作為師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話語,是學生們的陽光,是課堂生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評價還可以滲透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當中。
比如在教學《我心歸去》這篇文章時,我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按照學案自學課文,並完成學案上的題目。我觀察到除個別學生之外,其他同學都能很快的完成。我就或微笑著豎起大拇指,或點點頭表揚做得好的學生,並及時糾正幾個做得不是很好的同學。
3、 認識自我、參與評價
課堂中不應只有老師對學生的言行給予關注和評價,也應加強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評價的能力。
又如,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後,教師可引導學生簡單評價一下自己在小組中的表現,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學生在自我評價中能夠更加清楚地審視自我,改進自我,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4、科學性與藝術性
教師的評價用語也要注意適度。有時教師喜歡用「太棒了」、「好極了」、「你真聰明」等語言評價學生的作業或發言。但是,我認為,這種評價用詞過於簡單,缺少具體的指向,學生不知道好在哪裡,為何好。而且用得多了,則起不到激勵作用。
有些學生朗讀流利,聲情並茂,我會給予及時贊許,如:「我都被你的朗讀深深陶醉了」;回答問題、誦讀課文不夠令人滿意的,我則鼓勵他們,不要氣餒。如:「你認為自己讀得怎麼樣?你能再試試嗎?我相信這一次你一定會比上一次讀得好」「沒關系,再想想,好嗎?」這樣的評價既肯定了學生的表現,也為全班提供了學習的榜樣,具有鮮明的導向性。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具有發現問題的敏銳力、快速解決問題的反應力,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更高的認知水平。
5、別吝嗇給孩子鼓勵的掌聲。
教育是一門藝術,其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吝嗇給學生們鼓勵的掌聲。
如在一次公開課上,我要求學生們以:「我夢想有一天,……」開頭寫一組排比句,寫完後,讓學生們自己踴躍地來讀自己寫的句子,其中一位同學寫得非常好,我就問:「剛才這位同學寫得好不好?」幾乎全班同學都說好,我接著說,既然好,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吝惜我們的掌聲?接著全班同學為剛才哪位同學鼓掌。這也調動了其他同學的積極性,爭相閱讀自己寫得句子。
總之,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將會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增色增輝。
5. 請問應該怎樣對初中語文課進行評課請說的詳細一些!
可以根據課堂來面貌、課堂上老師自與學生的具體互動是否活躍,老師是否達到了讓學生都能悉知這個目的。老師的課堂用語是否稱學生意。學生的精神面貌好不好。對於作為一個聽課老師,還應該問問自己對這節課的了解程度,對於講課老師的內容能不能聽明白,以此做出評價。(從學生角度,講課老師本身,然後還有自己的具體感受如何。實情敘述,最能引起共鳴)
6. 初中教學評價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研究
一、傳統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弊端和局限
(一)「是否完成認知目標」限制了教師對學生認知能力以外的其他發展的關注。在傳統的教學評價標准中,教師是否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更確切地說是這節課的認知目標,是作為一節好課的很重要的指標。的確,完成認知目標是教師在組織教學中一件很重要的任務。有時候我們會聽到這樣的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很多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問有答,或討論或交流,教師將課堂組織得「熱鬧非凡」,將學生調動得「興趣盎然」,但檢測學生實際掌握知識和形成能力的情況卻並不理想。原因就在於教師在備課時,未抓住完成該教學目標的關鍵條件。像這樣未完成預定認知
目標的課顯然不能稱得上是一節好課。但如果為了完成認知目標,而抹殺學生的創造性,忽視學生的情感的課也不能視為一節好課。認知性任務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或惟一目的,教師不應只關注知識的有效傳遞,而不考慮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不僅包括認知的發展,也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包括各種能力的發展以及個性的發展。學生的想法中也許蘊涵著創造性的火花,也許是對知識更深刻的理解,可是教師不願意在這上面花時間,因為怕影響教學進度,完不成認知目標。
(二)「絲絲入扣」的教學設計嚴重束縛了教學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傳統的評課標准,往往強調教學進程要安排合理,教學環節井井有條。許多觀摩課,教師不敢拿出原汁原味的課,就是怕評委們說自己設計的課「漏洞百出」,說自己水平低。教師期望的是學生
按教案設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導學生得出預定答案。整個教學過程就像上緊了發條的鍾表一樣,什麼時間講授,什麼時間提問,給學生多少時間回答問題等都設計得「絲絲入扣」,結果往往是把一節好課上成了表演課,演員就是教師,或者說主角是教師,學生則是配角,是觀眾。教師對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情況常常採取迴避的處理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看不到教師的隨機應變,看不到對學生思維出現阻礙時的點撥。教學過程好似一杯淡而無味的水,觀後不是讓人拍案叫絕,為之喝彩,而是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無任何收益。因此,我們說教學「貴在得法」,就體現在教師如何作好學生學習和探究的促進者、啟發者、指導者和合作者。
(三)「樣樣俱全」的所謂優秀課常常使教學忽略學生學習中的實際需要。在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中指標可以說十分完備,而且每一項指標幾乎都有固定的要求,諸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進程安排合理」、「課堂提問精煉」、「多媒體運用恰當」、「板書設計美觀」、「教態自然」、「語言流暢」等等。結果我們會發現,許多觀摩課中的不少環節就是為迎合評課標准而設計的。但是我們的教師有沒有想過,課堂教學既然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就必須圍繞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需要來設計,其目的是使所有的學生都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如果為了把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在黑板上即使板書並不那麼美觀,甚至讓學生參與板書,又何嘗不可呢?相反,如果讓所謂的多媒體限制了學生的理解,讓所謂的板書限制了學生的理解,那才是一堂既可悲又失敗的課。傳統的評價標准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使得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種好的、值得倡導的課堂教學究竟應該是怎樣的,或者說一堂好課的評價標准應該包含哪些方面?為此我們研究了課堂教學的科學評價問題。
7. 語文課我們怎麼上——顧一芹老師課堂教學實錄點評及體會
語文課我們怎麼上?假如有人嘲笑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那這個人肯定不是語文教師。因為眾多語文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慨,那就是語文課上得越多越不會上。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眾說紛紜,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學習了顧一芹老師的「我們周圍的空氣」這堂課後,有一位語文老師說:「大家都改行當化學老師吧,多有趣啊!」聽到這樣的話我深有感觸,我們的語文無趣嗎?亦或是我們的語文課堂比顧一芹老師的化學課堂缺少了許多該有的因素呢?一、我們少了點親切 可能會有老師用「春風化雨、如沐春風」來評價顧老師的課,我也覺得把這樣美好的詞語用在她的身上一點都不為過。在以前所聽的課中,有些現象是作為老師的我都會討厭的,譬如:叫學生回答問題不用「請」,學生回答完了把學生晾在座位上,不讓學生及時坐下,偶然發現了才讓「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學生坐下。再譬如:用過於「抑揚頓挫」的語調刺激學生和聽課老師的神經,一節課下來讓人覺得是上了四十五分鍾的刑場。來看我們的顧老師,親切的語調、舒緩的手勢、從始至終的笑容,每一個被叫到的學生就像是被捧在顧老師手心的寶一樣,我想她的學生肯定覺得能成為顧老師的學生是一種幸福。 二、我們缺了點責任心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不能說自己是化學的內行,但我是有著近十年教齡的教師,一堂課有沒有造假還是能吃得準的。一堂容量大的課往往跟課前過多的「引導」分不開,流暢,沒有疙瘩,學生也是有問必答,答案而且還很准確,這種種怎不令人覺得很假?但顧老師的課我們能感覺到的是學生都想回答問題,搶著回答問題,敢於回答問題,敢於對同學的見解質疑,這如此的種種沒有生硬的感覺,只能給人久違的親切。有一個細節記得特別清楚,一個思維非常活躍的男同學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顧老師面帶笑容地指出了他的不足,這位男同學很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這個細節跟那些生硬地將老師事先准備好的答案照搬的做法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顧老師的這堂課是一堂復習課,課堂上行雲流水的過程是一蹴而就的嗎?不是,我們的老師應該有同感,顧老師在平時該是花了多少工夫在這些天資並不算很聰穎的孩子身上啊。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有關她的事跡吧,她的責任心是不是我們這些覺得學生很難教的老師所缺乏的呢?學生們都喜歡上她的課,跟她心貼心是她收買學生嗎?有這種想法就太幼稚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用在中學生身上同樣適用,哪些老師有責任心,講究方法,學生是看得最清楚的。 三、我們能否多用點方法 說實在的,顧老師的這堂課容量很大,一些化學老師都說,需要兩個人分工合作才能真正把這節課的精髓把握住,因為你認真聽的話是無法把顧老師的教學思路全部記錄下來的。但就是這樣容量大的課堂內容學生卻能全部「吃」下來,這不能不說是跟顧老師所用的方法分不開的。我們做老師的都有這種感覺,一堂課四十五分鍾,開頭可能需要三到五分鍾才能讓學生定下心來,進入學習的狀態,這樣學習的效率自然就會降低了。再來看看顧老師的開場白,那麼多老師聽課,有些還沒坐下來,有些還在找座位,但學生已經被抓住了,是什麼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是一個空瓶子!連我都被吸引了,搜腸刮肚地想十幾年前學過的化學知識,目的就是一個——瓶子里到底是什麼氣體呢?用什麼方法可以驗證你的想法呢?學生的腦筋全部開動,一點也沒閑著。自然,早就進入學習的氛圍了。
8. 從哪些方面評價課堂實錄
一、 懸念導入
⑴上節課,我們梳理了節選部分的文章內容圍繞著盼歌—夢歌—尋歌—憶內歌來展開容情節內容,並且很多同學談了初讀後的感受,大多數人認為翠翠太過含蓄了,這種含蓄導致了她的愛情悲劇,並由此還總結出愛情是需要表達的,幸福是要敢於追求的!
⑵這其實只是對愛情本身的一種解讀,我們說故事只是一種媒介,故事背後的東西才是此文真正的價值所在。這就是文章內蘊的東西,如何撥開雲霧,認識文章的內蘊,這裡面存在一個鑒賞解讀的過程。這節課我們就以邊城為範本,學習一種鑒賞文章的方法。[prv]
二、 出示本節課的內容要點(幻燈片)
(1) 學會一種閱讀鑒賞方法;
(2) 明晰翠翠的愛情心路;
(3) 體會文章的內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