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語文教學困惑

六年級語文教學困惑

發布時間:2021-02-20 20:37:04

⑴ 求小學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建議

不知道您所在學校是否配有教學案,如有,可按教學案上知識點來教學,若無,建議在授課之前做好您的課前筆記,在網上搜些配套的教學分解或知識重點。

⑵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生什麼課堂上注意些什麼

個人以為,六年級語文應該是側重於閱讀和寫作的訓練。寫作技巧、閱讀技巧我以為是六年級學生應該多加練習的。為小考作準備。
課堂上很多教育理論都有這樣的研究,建議你多學習教育理論。

⑶ 六年級語文教學重難點

六年級學科分析語文
學科知識點:課內課文閱讀拓展同步單元作文
問題:作文無話版,可寫古文,字權詞掌握不牢,理解不到位,審題不仔細,概括能力尚未形成。
失分點:文言,閱讀,寫作
重難點:正確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觀點,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關鍵語句作文素材及思想的提升。
數學
學科知識點:整數與整除 分數的意義與性質 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
問題:概念較多,學生易混淆 計算題上易失分,特別是分數的混合運算 形部分難度較大,在求圖形的面積與周長上易失分。
失分點:比和比例圓和扇形
難點:分數的性質與應用 百分比的意義與應用 圓與扇形
英語
學科知識點:人稱代詞一般現在時特殊疑問句基數詞情態動詞(can.may.must)的用法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一般過去時形容詞比較級、最高級
學科問題:詞彙量小,語法基礎薄弱,常易忽略句子的時態,英語基本句型了解少,閱讀看不懂
失分點: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情態動詞的用法
重難點: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情態動詞可數和不可數名詞

⑷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應注重什麼

基礎知識的積累

⑸ 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六年級下冊教學的幾點建議

為了方便大家考試同時滿足大多數學生要求!官方規定CET全國四六級考版試的報名時間為權:每年11月份、5月份(每年時間略有不同) 考試時間為:每年12月份、6月份的第三個星期六。六月份一般的大學都還沒有放假啊!

⑹ 小學六年級的語文教學 應注重哪些方面

現在教學的都在「尋找教學突破口,引導學生用語文」,我個人認為,語文在於學以致用,應該注重學法的指導,能做到讀寫結合。還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快樂中學習。

⑺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難點

第一學段
所謂小學語文第一學段包括兩個年級四冊教材。四冊教材需要落實的教學目標,崔巒老師曾為我們概括總結了五點:
1、學會漢語拼音(會讀、會拼、會抄寫);
2、識字、寫字;
3、正確地朗讀;
4、在不同場合與人主動地交流;
5、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冊教材的編寫框架,除一(上)教材外,其餘三冊都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每個專題包括1課「識字」、4~5篇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和展示台。其中,四(下)教材還增設了「寬頻網」欄目,同時,在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我知道」。一年級兩冊課文採用全文注音形式,從二(上)開始課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為了便於中低銜接,在二(下)教材里安排了4篇略讀課文。此外,從一(下)開始教材還分別安排了5~6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其知識結構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等五部分。園地中題目的安排都以「我會×」的形式出現,每個園地後安排一次「口語交際」。
第二學段
第二學段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在語文素養的形成發展進程中佔有重要地位。包括三、四兩個年級,共四冊教材。總結本段教材特點包括:突出重點加強統合整體推進動態生成
這四冊教材仍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每冊分別共設8個專題。每組教材包括導語、課例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
單元課例包括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而且略讀課文的比重隨年級升高逐步加大。在部分課文的練習題後,還安排有「資料袋」,四年級還安排有「閱讀鏈接」。
語文園地作了進一步改進。一是把口語交際和習作這兩個板塊提前,並作比較詳細的提示,以體現對這兩項訓練的重視。二是擴充了內容,增加了成語故事、趣味語文、寬頻網,與展示台交叉安排。從本學段起,每冊各有兩組,結合專題編排了綜合性學習。此外,每冊還各安排了8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三年級教材詞語表單列附後,四年級教材每單元增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之中的詞語要求會寫,「讀讀記記」要求會讀記住。
第三學段
人教版第三學段語文教科書的編寫框架,與第二學段一脈相承。
因為我們的實驗教材目前只進行到五(上),我們暫且就以這本教材為摹本來稍作交流。從五上教材來看,第三學段課文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八個專題。依次是:其中第一單元「我愛閱讀」和第五單元「遨遊漢字王國」還安排有不同呈現形式的綜合性學習內容,使學習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遨遊漢字王國」單元採取了全新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每組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並提示學習要求和學習重點。課例由4篇課文組成,其中精讀課文2篇,略讀課文2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將前後課文從內容上連接起來,並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根據教學的需要,在一些課文後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閱讀鏈接」,以提供課文的背景資料,並豐富學生的閱讀。
口語交際·習作獨立成一個欄目,並在有的單元中提供多個角度供教師和學生選擇。
回顧·拓展由3個欄目組成,其中有2個固定欄目:「交流平台」「日積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語故事」「課外書屋」各兩次,「趣味語文」一次。
課文編排從精讀、略讀到選讀,按三個層次編排,體現由扶到放的設計思路。
一、 各學段教材編排的突出特點
第一學段:
1、順坡上學,做好幼小銜接
一二年級學生說起來處在同一個年齡段,但真正落實教學,應該說,一上和二下有著很大差距,我們的老師都會有切身感受。當然,我們的低段教材也很好的做到了幼小銜接。比如,新書起始的入學教育,分別以「歡迎新同學」「學習語文很快樂」和「良好的讀寫習慣」為主題。
落實教學時,可根據學校不同的實際情況,把觀察畫面與參觀校園結合起來,指導學生認識校園,初步明確學校常規,如:課堂上怎麼坐、怎麼舉手發言、怎麼讀書,都要指導學生模仿圖畫練一練。尤其要讓學生明確寫字的正確姿勢:「身離課桌一拳,眼離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我建議每到寫字,我們可以設計「提示語」。安排一名學生提醒大家,喊一聲:「三個一,要做到。」學生回答:「一尺、一拳、一寸。」邊說邊擺好寫字姿勢。每次有學生看書姿勢不正確的時候,老師也應溫馨地提醒和指導:身體坐正,書本端好。就像我們小學生站隊時,體育委員喊,立正,小朋友喊:1,2。一樣。
我曾經給小學生講「唐駝」的故事,古時候有個姓唐的人,酷愛書法,終於成了一位書法家,但是因為不注意寫字姿勢,成了駝背,後來,大家連他的真名都不記得了,叫他「唐駝」。
還有,我們也可以巧用評價機智。比如:老師可以准備喜洋洋的小印章,誰的寫字姿勢好,喜洋洋就會找到他,在本上蓋一個小印章。
應該說,習慣的初步養成是一場殲滅戰,一定要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個學期狠抓下來。做到先入為主。但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習慣的養成也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教師的不斷檢查,經常提醒,有機結合,長抓不懈。提醒大家習慣形成於踐行,而非形成於說教。
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每周確定單個項目進行專項評比,以提高習慣養成的實效性,如,這月我們重點抓握筆姿勢;下月重點抓讀書姿勢;第三月重點抓課前准備情況;為什麼要一月一個專題呢,因為我聽某些人說,一個習慣的養成時間,大約需要21天。我們一個月的專項訓練,應該夠了。
2、強調綜合,注重趣味
教材採用多種方式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使初入學的兒童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不僅在漢語拼音、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等方面打好基礎,而且在興趣、能力、習慣等方面做好奠基。內容的安排、學習能力的培養從一開始就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學拼音階段就出現了短語、句子和兒歌,把學拼音、識字、發展語言結合起來,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又如在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中,設計了讀讀說說、讀讀畫畫、讀讀做做、讀讀演演等內容和形式,體現了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和學科的溝通與融合。
教材的各個部分都體現了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如在兒童喜聞樂見的環境中學習拼音、認識漢字。在連、塗、畫、拼、擺等游戲中鞏固知識,啟迪心智,培養動手能力。在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中,大量採用「我會讀」、「我會寫」、「我會說」、「我會畫」、「我會連」等形式激發興趣、培養自信。
第二學段:
1、密切生活,加強開放
語文是母語學習,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本著這樣的思想,教材的編寫加強了開放性,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如,四上八單元《呼風喚雨的世紀》中講到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課後安排了選做題:「我要把這篇課文讀給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聽,請他們說說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我覺得,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無論老年人、中年人還是年青人,對於這幾十年、十幾年乃至近幾年來科技發展給生活帶來的變化,都是有所感受的。讓孩子向成年人作些了解,聽聽他們舉出的前後對比的例子,對課文的理解就加深了。而且這個過程本身也是一次語言交際的實踐活動。再如「語文園地四」中,學生交流發現明貶實褒的語言現象,聯繫到自己的媽媽在向別人講到自己時也常常是這樣的語氣。經過這一啟發,估計許多孩子都能有類似的體會,對這種語言現象也就加深了理解。諸如這樣的例子教材還有很多。
葉老曾經說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一個學期,150多節語文課,40篇課文(加選讀),不多,如果我們就禁錮在這40篇課文,那將是非常失敗,非常可憐的一件事情。引導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課內學方法,課外多運用,才能達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因此,引導學生在課外多讀好書,是體現教材開放性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四年級上冊教材在部分課文後面增加了「閱讀鏈接」,如,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後面,鏈接了周恩來東渡日本前所寫的著名詩篇;這不僅適當擴展了課文的學習,還能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如果有條件,他們還可能會把這些相關的材料找來閱讀。還有,教材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練習寫作。 結合習作,進行作文修改。安排了多項綜合性學習,以利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
2、專題貫通,藕斷絲連
我們都知道,每冊每組教材都是圍繞專題合理有序地組織內容,精心設計學習活動,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學習內容與訓練內容,閱讀理解與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都彼此關聯,緊密結合。才達到語文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培養整體推進,三維目標協調發展。課例以專題選編:語文園地依專題設計:這是一般老師很容易發現的;但板塊之間的專題統合和板塊之內的專題貫通卻容易被大家忽略。
我想以第三冊教材第一單元為例,說明教材板塊之間的專題統合和板塊之內的專題貫通。
教材板塊之間的專題統合表現在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後面有拓展。
第一單元圍繞「多彩的生活」,導語引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提出感受生活的任務,為課例、語文園地學習做好准備;在學完《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精讀課文後,提出開展「記錄自己的課餘生活」的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並提示記錄的方法「可以用文字敘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畫圖畫……」。在《爬天都峰》後,編排了「綜合性學習提示」,提醒學生注意記錄活動進行得怎樣,並提供記錄的示範,供學生參考,為後續語文園地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做好鋪墊;
到了第一單元在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習作」「展示台」中,讓學生交流展示學生的課餘生活。這樣,整個板塊以專題就有機地相互溝通,整合串連在了一起。
我們中年級段教材的語文園地大多包括「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寬頻網」「趣味語文」「展示台」「成語故事」等欄目,各個欄目表面看各自相對獨立,但仔細琢磨你會發現他們大多藕斷絲連,是圍繞專題或明或暗地相互關聯貫通的。
第三學段
1、加強導學,自主探究
學生經過前幾年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本段教材,更希望能夠通過比較系統的導學設計,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和獲得的方法進行學習,使各項語文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一組課文由導語、精讀課文,其後有﹙思考與練習﹚、略讀課文,其前有﹙連接語﹚、回顧與拓展,構成一個導學系統。在課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後,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自讀自悟;在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中,安排了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的題目;「語文園地」中設置了「我的發現」「展示台」「寬頻網」等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欄目;每組課文後安排了「詞語盤點」,這是學生對本組所學字詞進行自查自測的一種形式。 「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台」為學生討論問題、交流認識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這個欄目,一般地說,引導學生在一組教材的學習之後,交流收獲、體會,以漸漸悟到讀寫的一些基本方法,養成反思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依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交流、總結的內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在六下第五組的「交流平台」除了安排了一個與本組主題有關的話題以外,還設置了一個整體回顧六年以來學習收獲的內容,讓學生小結、交流學到的語文知識和獲得的語文能力,等等。
2、多元過渡,銜接中學
六年級下冊作為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冊教材,在教材的結構和思路對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繼承,體現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同時又有發展變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穩過渡,使學生在小學畢業後能夠適應中學教材,縮短升入中學後的不適應期。
首先是在專題設置方面的繼承與發展。如第一組「人生感悟」單元。之前,在五年級上冊教材中,有過主題為「生活啟示」的單元;之後,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材的第一、二兩組,都是「感悟人生」的單元。主題相近,但難易不同。
六年級下冊設置了「人生感悟」單元,希望能夠通過本組的學習,能加強學生對自身、對生活、對世界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學會表達自己的一些感悟。學生通過學習這一單元,有了一定的基礎,到初中再學習相關單元時,就不會感覺有太大的落差。
「閱讀鏈接」的呈現方式和用途與以往相比,有所繼承和發展。有的仍然是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拓展閱讀材料,有的成為課後思考練習題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有的滲透了對比閱讀的理念。從形式和作用上來說,這些閱讀鏈接的編排與人教版初中教材銜接得十分緊密。
「外國名篇名著」單元的設計,不僅更加強化了「閱讀整本書」的觀念,同時也很好地體現了小學向初中教材的過渡。先安排了兩個外國短篇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編排方式與其他精讀課文相同。然後安排了兩部外國長篇作品《魯濱孫漂流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這里採取了一種全新的設計,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編排方式,先讓學生了解整本書的內容,然後是精彩段落的品讀與賞析,激發了學生閱讀整部作品的興趣,同時教給了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這與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導讀」的安排是比較切近的。
還有,人教版教材從五年級下冊開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級下冊和六年級上冊在相應單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別是《楊氏之子》和《伯牙絕弦》。本冊安排了兩篇文言文《學弈》和《兩小兒辯日》。這樣,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了四篇文言文,對文言文的樣式和學習方法有了一點認識和了解,為初中學習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礎。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應要長一些,有了小學的基礎,學生對初中的文言文學習不會感到陌生和困難。
三、各學段教材的知識結構及重點難點的突破方法
應該說小學語文每冊教材的知識結構是相同的,概括地說都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大內容。只是學段不同,知識點的要求與落實不盡相同。隨著年級的增高知識點的掌握要求是:循序漸進,逐漸提高的。至於哪個學段落實到什麼程度才算到位而不越位,我們的課程標准都有具體要求,不再贅述。
接下來,我想根據學段要求,選擇我認為該段需著重落實的重點難點與大家做以溝通。
{C}1、 {C}漢語拼音教學----幫助學說普通話
「漢語拼音」是一二年級教材內容的一個重要部分。尤其一上教材。
需要一提的是,請大家關注我們《語文課程標准》對漢語拼音要求的變化。其陳述內容總要求是:「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並明確指出,「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的情況。」新課程將漢語拼音教學定位於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習普通話,不再提幫助閱讀。
也就是說,我們新教材對漢語拼音要求降低了,所以新教材也沒有直呼音節的內容,也沒有要求學生掌握音節的分解與組成。這樣編排,符合《課程標准》對漢語拼音的要求。使教材不再那麼復雜,同時也避免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發音知識,以至於花費了很多時間而收效甚微,事倍功半;這樣安排,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漢語拼音」部分一般安排6周左右的教學時間。「漢語拼音」部分學完之後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一個檢測,主要內容可包括拼讀音節、認讀字詞和朗讀背誦三部分。盡可能不要硬性拔高要求。
2、識字---最好的老師是興趣
識字、寫字應該是第一學段的又一個教學重點,課程總目標要求,小學階段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而在第一學段就要認識1600-1800個,從數量上,我們可以感受到第一學段的識字量達到了一半還要多一點。
識字的安排,教材採取了根據漢字特點歸類識字和隨課文分散識字等多種方法,體現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
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准確把握識字要求。在字形的指導上要從整體出發,不要進行繁瑣的字形分析,可以考慮字形的結構特點,但切忌細致到指導每一個筆畫,以利學生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在後續教學中,我們更要引導學生藉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系,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偏旁部件認記字形。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識字能力是不斷發展提高的,鼓勵他們自主識字,要有意識地採用多種方式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不同的教學環節,採取活潑有趣的方式讓生字反復再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從而達到識字目的。
漢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過程。我們要創造多種途徑和多樣方式,加強已認識漢字的復習鞏固,防止回生。倡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並注意提供機會,讓學生交流課外識字的途徑與成果。
如,讓學生隨身帶好識字卡,發現門牌、標語記下來,來到學校與小朋友玩抽卡認字游戲。既提高了識字能力又培養了識字興趣。
此外,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識字,教材分別在一(下)和二(上)要求學生學會「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2種查字典的方法。
在寫字教學中,尤其是初學階段,我們要具體指導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隨著教學的深入,指導可以相應減少,但那些容易寫錯的字,不容易寫好的字,教師的提示還是必不可少的。
根據多認少寫,認寫分開的原則,我們不宜把寫字任務集中在一節課上完成,最好每節課都讓學生動動筆、寫寫字。寫字貴在精,而不在多。
例如,我在教低年級時,經常使用的方法是:進門小聽寫,即上課走進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聽寫。作用很多,屢試不爽。數量上不要多,3個詞或5個詞,一是能起到立即安靜下來,容易維持紀律;二是檢查鞏固了生字書寫;三是提高了認字寫字的興趣,因為3詞,太容易全隊,得100分了,原來得100分這么容易,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自信。
接下來,我再以(人教版小語第四冊)《數星星的孩子》課文片段為具體案例,說說低年級識字教學興趣及識字能力的培養。
我們識字教學的一般步驟是首先出示拼音的生字詞---去掉拼音留生詞讀--去掉熟字留生字讀—生說記字方法—師總結識字方法。
這樣的四步識字法雖然能夠完成識字教學的目標,但還是存在不足之處的。如,沒有關注學生的學情,將全班學生放在同一水平線上開始學習活動。使得那些學優生和學困生一起被禁在這一模式中。
新課開始,師交流談話: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9課《數星星的孩子》,課前同學們已經讀過課文了?認為自己能把生字全讀準的小朋友,請舉手!
(出示生字詞——撒在 碧玉盤 仰起頭 傻孩子 距離 一組 清楚 張衡 漢朝)
師:這些生字詞沒有拼音,你先自己試著讀一讀,看誰能全讀出來!萬一哪個字你忘記了,就要趕快打開書看一看,或者問問同桌!
(學生興致勃勃的自己讀生詞,偶爾有幾個學生會打開書看一看,記一記,也有幾個在問周圍的人。)
師:(等同學們全都至少讀完一遍後,組織學生停下來)剛才,不看書能全讀出來的請舉手。(大部分學生舉了手)太棒了,我為你們驕傲!(這些受到表揚的孩子更開心了)
看過書之後,能把這些生詞全讀出來的舉手。(一部分學生舉起手)你們也很好,如果課前預習時,再多用一點兒功夫,就跟他們一樣優秀了。加油!(孩子們紛紛點頭)
到現在,還沒有把這些字全認識了的同學,你們也別著急,老師相信你們以後會更努力的預習的。一會兒,我們一起學習生詞的時候,你們也一定會更用心學的。
師:我請一位同學來讀,其餘同學要認真聽,和自己對照一下,哪個字讀錯了,趕快改過來。(指一名學生讀生詞)
師:有誰發現自己讀錯了,自己改正的?(幾名學生舉手)
師:你們能認真地聽同學讀,還能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你們很會學習!現在,讓我們來個同桌比賽吧,看誰能一字不錯的全讀出來。
(學生同桌間互查)
師:這些生字詞,同學們基本上都認識了,現在我們來玩個搶答游戲。(學生們立刻興奮起來)
師:那個數星星的孩子是誰?(眾生齊說——張衡,教師同時指生詞「張衡」)
師:張衡是哪朝人?(大家齊說「漢朝」,教師同時指生詞「漢朝」。)
師:(教師仰起頭問)這個動作是——(學生們搶著說「仰起頭」有的學生也做了「仰起頭」的動作。)
師:(指生詞 「仰起頭」 )請三位同學讀(這三名學生是學困生)
師:(指生詞「傻孩子」 學生們紛紛搶讀。)在這篇課文中是誰稱誰為傻孩子?
生:奶奶稱張衡為傻孩子。
師:喲,看來奶奶不太喜歡張衡呀?
生:不是,奶奶很愛張衡,只是覺得張衡想把星星數清,這事做得有點傻,所以奶奶稱他傻孩子,其實奶奶是愛他才這么說的。
師:哦,原來是這樣,一起讀一遍吧!
生:(齊讀,但語氣平平) 「傻孩子」
師:沒聽出「愛」來,再讀。(這次,學生們讀得充滿愛意)
這樣的教學,大大調動了學生的識字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識字的主動性、發展學生自省的意識和習慣。
3、閱讀教學---就是教會學生讀書
低年段重朗讀,學語感;中年段重感悟,學積累;高年段重理解,學運用。重是側重,不是忽略。
(1)低年段重朗讀,學語感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初入學的兒童一般只有運用口頭言語的經驗,還沒有掌握書面言語。兒童最初的閱讀活動只能是朗讀,隨著朗讀能力的發展,兒童的文字感知和內容理解之間的距離日益縮短。因此,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受年齡的限制,理解力不強,而掌握的詞彙又有限,對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要用較為規范的語言清楚流暢的敘述、表達是很困難的。課堂上,我們常常聽到他們的表述,要麼重復羅嗦,要麼條理不清,前言不搭後語,更有時候還看到他們在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況下,懷著著急而又緊張的心情,只好藉助於手勢或其他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而通過朗讀,就可以讓學生在讀中學習、揣摩作者組合語言的方式,表達的方式。因為朗讀是一種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活動,對學生書面言語的掌握起著孕育的作用。而孕育則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種各樣的語言組合,表達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建構口頭表達方式的模型,有了這個建構的模型作拐杖,學生就由模仿表達過渡到自主表達逐漸達到了創造性表達的境界。
我們的新教材也完全落實了這個要求,讓我們先從一個課後作業題上,來稍作感受。對「朗讀課文」這個作業題,據不完全統計,舊教材1——4冊共安排87道「朗讀課文」的作業,其中安排在課後作業第一題的有30道,大約佔34.5%,其餘的安排在課後作業的第三題或第四題(在課後練習的最末一題)。而新教材的1——4冊大約安排了121道「朗讀課文」作業,除一題放在課後作業的第二題外,其餘的120個「朗讀課文」的作業題全放在課後練習的第一題,約佔99%。從「朗讀課文」這個題目的總量來看,新教材比舊教材多了34道。由此可看出,新教材非常重視加強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的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豐厚博大,我們的母語更具豐富的內涵。由一個個方塊字組成的一篇篇美麗的童話、傳說,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兒歌,蘊涵著豐富的知識與哲理。而母語起著負載、傳承文化的作用;母語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可對於剛入學的六七歲的孩子們來說,要去理解這其中所蘊涵的哲理,那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學生受年齡的限制,理解力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再加之口頭表達能力不強,不能把自己想說的意思用語言文字很好的表達。因此,新教材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通過朗讀這條重要途徑,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朗讀中去感悟、領會、思考、感知、感受。如新教材第一冊15課,課文是這樣寫的: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
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 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不用顏料不用筆, 幾步就成一幅畫。
青蛙為什麼沒參加? 他在洞里睡著啦。
通過朗讀,學生把兩類不同的事物——小雞、小狗、小鴨、小馬與竹葉、梅花、楓葉、月牙聯系起來,通過看課文插圖,在朗讀中明白了「竹葉、梅花、楓葉、月牙」是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它們的畫兒不同,說明它們腳趾形狀不同。青蛙沒有參加畫畫,說明青蛙有冬眠的特點。雪地里的小畫家指的就是可愛的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對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種感悟雖然是膚淺的、表面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力的增強,這種理解就會有淺入深、由表及裡,因為「語文教學起自朗讀,歸於朗讀。」正如《課程標准》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重視朗讀,加強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感悟語言,增強語感。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語文教學困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