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哪裡有90年代初中語文課本啊
你可以到農村裡找一找
B. 求90年初中語文課《統籌方法》原文
華羅庚
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數學大師,漢族,江蘇太湖西北金壇縣城鎮人,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還是多復變函數論的創立者,丘成桐說過,幾十年來,多復
C. 請哪位有90年左右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第六冊的朋友,把《出師表》那一篇課文的原文拍一張照片發給我!
《出師表》沒有這一句話,課文《孟子》兩章里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這句話。
D. 90年代初中語文文言文
1、《登泰山記》姚鼐 或《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2、《驛路梨花》
E. 90年初二語文第一篇課文
很早很早的時候,北山腳下有條小河,小河那邊有個村子,人們叫它北山村。這個村子有個地主婆,她有六十六隻綿羊,七十七棵樹,八十八箱綢緞,九十九畝地。地主婆長得又黑又胖,對窮人又凶又狠,人們都叫她大熊婆。大熊婆是個孤老婆子,她有個使喚丫頭叫彩霞,大熊婆想盡法折磨彩霞,天還沒亮,北山上的鳥剛叫,彩霞就得到山上去砍柴。小河的魚剛吐第一個水泡,彩霞就得到河邊去洗衣服。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北山上的鳥、小河裡的魚都成了小彩霞的好朋友。小彩霞砍柴的時候,小鳥在樹枝上給她唱歌,讓她忘掉疲勞;小彩霞洗衣服的時候,小魚在她腳邊的水草里跳舞,讓她忘掉飢餓。冬天的一個早晨,刮著北風,彩霞砍了一捆柴剛回來,大熊婆又叫她去洗衣服,小彩霞站在刺骨的河水裡,從早晨一直洗到中午,她的小腳凍僵了,小手凍麻了,小臉凍紫了,最後暈倒在小河裡。一群魚游過來,托住彩霞姑娘,游到了一個誰也沒有到過的地方。彩霞姑娘醒過來,她睜開眼睛一看,自己躺在岸邊的草地上,太陽照在她身上熱呼呼的。她抬起頭來,看見到處是果樹,樹上結著從來沒有見過的果子。她餓極了,摘了一個果子吃,馬上就飽了。她低下頭,水波映出天仙般的笑臉。她對著河水用手梳理自己的頭發,忽然看見自己戴了一個漂亮的花環。她站在溫溫的的河水裡,衣服忽然變成金絲製成的綵衣。她上了岸,看見自己腳上穿了一雙玫瑰色的鞋,鞋上還鑲著寶石呢!彩霞在果樹林里散步,看見天上飛來一群鳥,飛在最前面的是一隻金鳳凰,它們一邊飛一邊叫,像是說:「鳥會飛,魚會游,彩霞姑娘要自由。花常開,水長流,彩霞姑娘要出頭。」彩霞姑娘聽著聽著,慢慢地飛起來了。她騎上金鳳凰,金鳳凰張開大尾巴,好像是七色的彩霞。飛呀,飛呀,飛到北山村的上空,大熊婆一抬頭看見彩霞姑娘,指著就罵。金鳳凰吐出一團火把大婆和她的房子燒掉了,彩霞姑娘坐著金鳳凰飛到天的那一邊去了。從此以後,北山邊上經常有一片彩霞,人們都說,那就是彩霞姑娘。
F. 90年至94年之間初中語文課本裡面毛澤東的文章有哪些
毛主席在花山
G. 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初中或高中一篇語文課文
題目是:從甲骨文到微縮圖書 作者:沒查到
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
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文字。這些文
字是刻在烏龜殼和扁平的獸骨
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這些文字,直到
1899年才發現。
那是清朝光緒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懿榮的
官員得了病。他懂得醫道,每次抓來的葯,
都要親自看過,然後煎熬。有一次,他偶然
在一味叫做「龍骨」的葯上面,發現有許多好
像文字的東西,他感到驚訝。於是把這家葯
鋪里刻有這種文字的「龍骨」全買下來,憑著
他對中國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詣,考證出這
些「龍骨」是殷商時代遺留下來的烏龜殼和牛
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時使用的文
字。在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記載了殷代的
祭祀、戰爭、農業、牧業、手工業、氣象、
政權組織,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況。後
來人們把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這些甲骨可
以說是書籍的雛形。
正式的書籍,是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
出現的。起先,人們把文字寫在竹片或木片
上,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簡或牘。把竹子木
板劈成同樣長度和寬度的細條(一般5寸至2
尺長),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
漆筆寫,每片可以寫8到14個字。有的把簡
牘用麻繩、絲繩或者皮條串編起來,叫
做「冊」,也寫作「策」。這個「冊」字,像在幾
片竹簡中間穿上繩索的樣子。傳說孔子因為
勤奮讀書,竟把這種穿冊的皮條翻斷了多
次。
這種笨重的書使用起來當然是極不方便的。
據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的簡牘文書有120斤
重。西漢的時候,東方朔給漢武帝寫了一篇
文章,用了3000片竹簡。
春秋末期,還出現了寫在綢子上面的書。這
種書叫做帛書。它可以捲起來,一部書就是
一卷或幾卷綢子,用木棒做軸,所以也叫它
卷軸。後來,「卷」成了書的量詞。人們常說
的「開卷有益」,「讀書破萬卷」,就是從這里
來的。這種書比竹簡輕便,但成本太高,不
容易普遍採用。
紙的發明,為書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東漢有個叫蔡倫的,改進了西漢時候的造紙
技術,於是出現了用紙抄寫的書。這種書也
是一卷一卷的,輕巧適用,成本較低,保存
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但是,用手抄
寫紙書很費事,後來又發展成雕版印刷:刻
好一面印一面,一套木刻板可以印幾百部到
幾千部的書。現在保存下來的最早的雕版書
籍,是唐朝咸通九年的《金剛經》,藏於英
國博物館。
雕版印刷質量差,效率不高,雕刻一套書版
要幾年,而且一部書要刻許多塊板,佔用大
量房舍存放,發現了錯誤也不好改。宋朝慶
歷年間,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用粘性膠泥
做成厚塊,刻上一個一個字,用火把泥塊燒
硬。印書時,就把一個個活字塊,按照書稿
的次序,放在一塊鐵板上,用松香、蠟和紙
灰等東西把它們粘在一起,用平板把字壓平
整,就可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質量
好,製版比較容易,發現錯誤可以隨時改
正。印完,把版拆掉,活字可以繼續使用。
這是印刷史上劃時代的改革。
到了近代,隨著造紙工業的發展和印刷技術
的提高,印書花樣翻新,如油印、石印、鉛
印、膠板彩印、影印,以及靜電復印等,於
是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書。
隨著電子和激光技術的廣泛應用,近年來,
又出現了許多奇妙的書,像會說話的
書,「電視唱片」書,立體的書以及縮微型的
書,等等。
會說話的書,是在書里裝有微型唱片或者錄
音帶,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發音代號,通過
電子儀器可以還原成為人的聲音。一些兒童
讀物,在封底上鑲有微型唱片和唱針。唱針
接觸唱片以後,隨著唱片的轉動,就可以聽
到書中出現的人物的聲音。
更有趣的是一種叫做「電視唱片」的書,也
叫「視盤」,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
過一種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圖像和聲音錄到
視盤上,收看的時候,把放像機接到電視機
上,就可以把圖像和聲音還原。根據學習和
研究的需要,還可以使畫面隨時停下來。出
版某種重要的學術著作或者論文,可以把一些不容 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實驗情況,錄在
視盤上,跟書籍一起出賣。視盤既可以顯示物
體運動情況,也可以顯示許多微妙的現象。比
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質的分子運動,甚至
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動畫的辦法顯
示。
還有一種書,插圖是立體的。打開書,書里的
人和動物會站起來,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現在的書,不僅品種多,而且有的越來越
小。「縮微膠卷」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用照相
機把書或者資料縮拍到膠卷上,一般縮到原書
大小的1/48。使用的時候,通過閱讀器可以放
大到原來的大小。其實這種縮微技術,早在
19世紀普法戰爭時候就使用過,當時法國的
諜報人員把一份3000多頁的情報縮拍在一張
幾寸長的膠片上,讓信鴿帶回了巴黎。
縮微圖書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萬種
每種15萬字的書放在一塊兒,它的總重量大
約有5噸,而縮微以後的膠片只有15公斤。
科學在發展,書也在不斷演變,它以越來越豐
富的營養,哺育著勤奮學習的人們。
H. 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初中語文中一篇科普課文
《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作者不太清楚。
I. 問一篇90年代初中抑或是小學的語文課文的名字
寫方誌敏的《清貧》
J. 呂叔湘先生的一篇文章,曾入選過90年代的初中語文課本,記得是告訴中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性,誰有
是 錯字小議 吧,不過我找了找,沒找到原專文,我是屬參考http://wenku..com/view/201a3e104431b90d6c85c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