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語文課如何用好教材
若您是抄學生,我建議您參照襲當地中考題的題型,以題型為模板,以課文為內容,自己出題自己做。
若您是老師,我建議您參照參考書將課文細致化,構題化,這樣可以更好的利用課本。
另外課後習題是對課文的有力利用。參照它為課文做適當拓展,不失為一種學習的好的習慣和途徑。
Ⅱ 新課標下怎樣使用初中語文新教材
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新教材雖然版本的內容與之前有所改變,但學習的方法還是一樣,該記的得記,該背的得背,課堂上認真聽課,做好筆記,就一定能學好初中語文!
Ⅲ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
1、「文體學習」成為閱讀和寫作的主線
七年級教科書不強調文體,試圖讓學生廣泛接觸各類詩文,對不同的文體都能嘗鼎一臠。八年級教科書閱讀單元的語文要素以各類文體閱讀為核心,包含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兩方面,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說明性文章以及實用類文本的能力;活動探究單元更是要深入研究與文體有關的各種過程性、實踐性問題。
在課外古詩詞誦讀部分,文體的特點也較為突出。以八上教科書為例,第三單元後的課外古詩詞誦讀均為漢魏古詩,與課文《唐詩五首》(均為律詩)形成呼應;第六單元後的課外古詩詞誦讀均為宋詞,且均為小令,使學生通過誦讀了解小令的特徵,為後面學習篇幅較長的中調做准備。
八年級教科書的寫作部分也突出了文體寫作的重點,除「語言要連貫」 「表達要得體」這兩個培養一般寫作能力的專題和「學習仿寫」這個改編式寫作專題外,其他寫作專題(包括活動探究單元的寫作部分)均為文體寫作。一般寫作能力專題中的「表達要得體」,也基本上圍繞著實用類文體展開。
2、活動探究單元改變教科書的單元組織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
活動探究單元改變了傳統意義上以課文為中心的單元組織方式,它以活動任務為軸心,以閱讀為基礎,以探究為內核,以寫作為落腳點,整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以及資料搜集、活動策劃、實地考察等項目,形成一個綜合實踐系統,讀寫互動,聽說融合,由課內到課外,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活動探究單元也試圖改變學生以課文學習為主體的學習方式。在這里,學習課文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某一文體的基本特點,把握其閱讀策略,為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實踐活動,則引導學生從課內拓展開去,或實施采訪,或模擬演講,或朗誦鑒賞,或揣摩台詞、排演戲劇。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充分利用課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並自主搜集、整理、建構相關知識。
3、口語交際專題為「說」的教學提供了抓手
統編教材口語交際教學內容呈現出階段性安排的特點。七年級教科書主要將口語交際的內容融合在綜合性學習中,培養一般的口語交際能力,如「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交流」「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等。
八、九年級教科書則以口語交際專題的形式對包括講述、復述、轉述、應對、即席講話、討論、辯論等常見的口語交際類別進行分項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活動探究單元中也包含了相對獨立的口語交際專題,如八上第一單元的「新聞采訪」、八下第四單元的「舉辦演講比賽」等。
之所以設計專門的口語交際專題,是因為目前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教學比較薄弱,缺乏專門的、適用的口語交際教材。從技能訓練出發培養口語能力,也是一線教學的成功經驗。教材的設計力求使訓練序列更明晰,重點更突出。
4、文言文單元呼喚相關教學方法的改革
從八年級教科書開始,文言詩文開始成單元出現,其組合依據是內容與文體。如八上第三單元均為寫景短文,八下第三單元均為「記」。集中編排的文言詩文更需要教師把它們當成詩文而不是文言語料來教,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文言詩文的積極性,要改變那種將文言文教學窄化為文言教學,又將文言教學固化為文言字詞語法背記教學的做法。
文言文單元的課後練習暗含著以下兩種教學理念:第一,要利用好文言與白話的「異」,讓學生通過誦讀、比較來體會文言的獨特魅力,而不只是急於用「翻譯」跨越或消弭這種差異。第二,要通過學習文言詩文,發現古人與今人在審美、思想等方面的「同」與「通」,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5、對學生自讀的要求有所提高
經過了七年級的學習,學生理應熟悉了教材「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設計,自主閱讀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八年級教科書對學生自讀的要求有所提高。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自讀課文的比例有所提高,每個閱讀單元都安排兩篇自讀課文(七年級多為一篇),活動探究單元的課文則都設計為自讀課文。
第二,兩篇自讀課文中有一篇不設旁批,只有閱讀提示,更需要學生在閱讀中依靠自己的力量。
第三,課後練習、閱讀提示中推薦的閱讀篇目數量有所增加(文言文課文也有推薦閱讀篇目),類型也更豐富,除了課文的出處、同類型作品、同作者作品外,還有像《〈清明上河圖〉的故事》這樣的淺易研究著作。
6、課後練習的探究色彩有所增強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閱讀教學中的課後練習也需要有所變化,以適應學生的發展,不斷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7、新開發了一批課文
統編語文教科書選文以經典為主,旨在使學生多接觸人類思想文化的精華,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選文強調時代感,下大力度開發了一批富有時代氣息,又有一定經典性的新課文。有的單元甚至全由新課文組成,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3)關於初中語文教材的運用擴展閱讀: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編寫原則:
1.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按照「整體規劃,有機滲透」的基本思路,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最終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為,發揮語文教科書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面的獨特價值。
2.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
統籌規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等內容,體現循序漸進、浸潤滲透的編寫原則,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3. 遵循語文教育基本規律
遵循語文教育基本規律,突出語文素養的理念,合理有序地安排學習內容,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積累,勤練筆,在語文實踐中體會、發現語文規律,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
4. 堅持選文文質兼美
選文堅持文質兼美、適合學習的原則,強調選文的典範性和高品位,同時注重選文的時代性,力求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成果,貼近學生生活,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Ⅳ 中學語文教師如何有效使用教科書
語文教材是課程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育行為實施中最常規最主要的媒介和載體。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正確地使用語文教材。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是否正確把握和駕馭語文教材的教學,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成敗。怎樣才能正確使用語文教材,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讀、背、寫、說,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要靈活使用。二、 語文新課程標准強調閱讀的整體性,在教學目標中特別強調「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要處理好整體感知與局部切入的關系,要做到整合教材,重點講解。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首先應該通讀教材,弄清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抓住關鍵句段或關鍵詞語作為切入口,來帶動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對文本的結構、作者的情感、表達所用的語言及修辭的研究,甚至段落的切分、標點的運用,一個字、一個詞的推敲,常常會對深入理解整體意義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文學作品的「教學建議」也提出「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和把握。這是基於閱讀鑒賞主體和客體兩方面的特點而提出的基本原則,是符合閱讀鑒賞基本規律的總體要求。四、仔細分析教材。 把同類的文章放在一起作為一個專題研究,我們可以設計成以下幾個專題來教學:現代詩專題,古代歷史傳記散文專題,寫人記事散文專題,新聞專題。五、閱讀教學的實施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視野、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 閱讀是對話,對話存在於讀者與文本之間,同時受著讀者和文本的雙重製約,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文本的確定性是對話的前提之一。因此在教學實施中,教師要敢於引導,善於引導。首先,要創設自然生成問題的氛圍,使學生有「疑」敢「問」;其次,對課堂上生成的問題要及時作出判斷,想一想它有沒有價值,跟文本有沒有關系,與教學目標有沒有聯系,值不值得討論探究,然後作出調整。要重視理解性閱讀,因為,我們初中學生還沒有成長為一個「理想的」讀者、「有能力的」讀者,因此,選擇展開對話的適當層面。六、在作文教學中處理好觀點正確與感情真實健康的關系;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感情真實健康是第一位的。我們應重視課標規定的目標中「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等要求,為此,強調學生要「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有感而發」「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這樣,自然就把寫作教學的過程看成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的寫作心態和良好的寫作狀態,在寫作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七、在語言表達上,處理好基本功與有創意地表達的關系; 新課程強調有個性地表達,鼓勵有創意地表達,這與重視語言表達基本功並不矛盾。表達與交流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實際的表達交流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課標「教學建議」中所說的:「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寫作教學要重視表達實踐,把力氣花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實際能力上,善於觀察生活、體驗情感、搜集素材。 八、 處理好課堂內外結合與課外延伸學習的關系; 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每個單元,都安排專題研究,每個星期,我們都可以安排時間進行課外延伸。可以安排在星期天,也可以安排在早晚讀,這樣就不佔用教學課時了;最後,每個學生把自己的課外收獲與同學交流。這樣,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正確運用教材,正確的進行教學。
Ⅳ 如何有效的利用初中語文課本資源
二、有效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途徑及策略以及案例分析
長期以來 , 我國的語文教材是 「 文選型 」 教材(所謂的 「 單元型教材 」 也是 「 文選型 」 教材的一種變體),教材是選文集錦。只是以體裁或主題為單元編排了大量選文 , 對每篇課文應該教什麼、怎樣教 , 基本上沒有進行設計 , 沒有形成完整的教材價值體系,更不具有嚴格意義上的教材教學價值體系。一篇篇課文「教學價值是什麼」「教什麼」在很大程度上由教師把握,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對教材進行教學價值定位。一篇課文是一個復雜的系統 , 涉及字詞句篇、語修邏文、聽說讀寫、知識、技能、情感、方法等諸多因素。在教學實際中 , 教師面對一篇包含眾多要素的課文 , 在確定究竟應該 「 教學什麼 」 的時候 , 往往感到十分茫然 , 要麼面面俱到把語文課上成各科知識的 「 大雜燴 」; 要麼任意而為 , 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語法課或科技常識課。因此,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深入研究和准確把握教材,優化、整合教材內容,准確挖掘教材隱含的可供進行教學的教學價值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語文課程標准》要求教師應 「 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 的基本體現。
編輯把一篇篇的作品和文章選入教材,是有其意圖的。任何一篇課文,都既有它的「原生價值」又有它的「教學價值」。所謂「原生價值」,即它發表時為社會提供的信息價值;所謂「教學價值」,即編輯把它選入教材時想用以實現的「語文教學目標」。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主要考慮後者,即教材編者把它選入教材時想用它來實現的「語文教學目標」。同樣的課文,被不同的編者選在不同的教材里安排在不同的地方,雖然它的「原生價值」可能是一樣,但「教學價值」可能完全不同。教師結合自身的積淀,產生用教材教的豐富與立體,從而讓我們的課堂靈動起來,使之具有生命化特徵,即立足於研究的態度,哪怕基於我們突破我們思維習慣而帶來的痛苦,需要顛覆原先的被動的某些理解,那也是值得的,因為我們至少弄明白了我們的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一)立足單篇,深入挖掘
1.挖掘教材的「例子」學習的價值
教材作為作者思想和體驗的載體,對它的價值和內涵的挖掘,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對於語文教材的功能,葉聖陶曾明確指出: 「 語文教材無非是 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 」 「 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從青年現在或將來需要讀的同類書中舉出來的例子;其意是說你如果能夠了解語文教本里的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閱讀同類的書,不至於摸不著頭腦。 」 這就是葉聖陶的「例子說」,「例子」是語文教材教學價值的一種體現,通過這一篇文本,可以遷移、用於理解同一類文章,同一種語言現象,這種教學過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例如說明文這類文體,如果在教學設計中按舊有的一貫的模式、一成不變地上課,程式化地去呈現教學內容,這樣的語文課,一定會是枯燥沉悶的。而如果我們課前積極地去 閱讀 、思考,充分地去鑽研教材、了解學生,去精心地設計每一堂課,力爭將自己的課新穎、精巧地設計並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這樣我們也可以上出說明文的精彩來,真正發揮出說明文教學的教學價值。
說明文教學的教學價值是什麼呢?我們認為,說明文最重要的教學價值是訓練學生的信息篩選和加工的能力,說明文教學的首要目標,是訓練學生的信息篩選和提煉概括能力。而學生在說明文閱讀中的突出問題:不能准確理解和把握信息。可以說准確篩選、提取、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的能力是我們在說明文教學中的著力點。對於文章介紹的科學知識,我們要引導學生根據語言文字的含義和行文邏輯,真正地讀懂,不能處於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要用科學的態度閱讀科學文本,培養真正的科學精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文教學,要注意提高學生閱讀科技文章的興趣,間接培養科學精神。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本身的邏輯性,來感受作者思維的科學性。說明文教學,還要注意體會自然與科技中的人文內涵。例如讀《向沙漠進軍》,思考人類繁衍與保護自然的關系;讀《生物入侵者》,思考全球化給人類生存帶來的新問題;讀《奇妙的克隆》,思考生物學革命給道德倫理帶來的新挑戰。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教學案例南頂中學李建麗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一篇比較傳統的說明文篇目,入選北京版第十六冊語文教材。這里說它傳統有兩個層面的意思,傳統即是經典和規范,傳統即易走向老套。也就是說面對這樣一篇文章,如果設計好的話,由於它的經典和規范,可以成為我們落實說明文閱讀的例子;如果處理不好則容易落入「抓特徵,理順序,講方法,品語言」面面俱到的俗套和窠臼。
從教材安排的順序來看,《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初中學生學習事理說明文的開篇文本;從該文內容和特點來看,其具有事理說明文的一般特點,無論從整體感知還是從局部探究的角度講,都是引領學生進行事理說明文學習的典型教材。
學生已經學習過一個單元的事物說明文,對說明文的學習重點和學習方法有一定了解,但對於諸如 「 如何快速准確地把握說明文行文脈絡 」 、 「 如何快速准確地從文章中篩選有效信息 」 、 「 如何對說明文主體段落進行重點研讀 」 等問題仍需進一步研究實踐。
本課的學習,教師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設計和突破:課文結構的整體把握(內部邏輯關系)、課文內容的准確理解(有效信息篩選)、說明方法的分析(解決怎麼寫的問題)。
其一,用「教師抽取原文段落,讓學生根據上下文內容放回原文」的活動組織學生深入文章內部結構關系的探究;
其二,用「段落精細化閱讀」的活動組織學生深入文章「怎麼寫」層面的深入探究;
其三,用「用課文相關內容准確解釋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的活動組織學生深入課文內容進行有效信息篩選的訓練。
以上訓練活動樣式力圖對傳統說明文教學方式有所突破、力圖最大程度地從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上貼近學生學習的實際,獲得有效學習效果。教師設計了學生思考、分析、概括交流等學習活動,啟發學生進行對文本內容進行最有效地解讀和對「重點研讀」這個閱讀方法的深入實踐,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學生對說明文整體內容的把握能力,而且提升了篩選有效信息回答問題的能力。
Ⅵ 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充分的運用教材
要靈活的運用,可以根據中考來確定詳講略講的課文。
Ⅶ 初中語文哪些課文運用了先抑後揚的手法 如題,請多找幾篇,
七年級的《蟬》
八年級的《阿長與》
Ⅷ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其實不用太緊張的,緊張了反而影響發揮。你可以先上網上找一些相關的說課稿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課是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