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精講精練 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答案
其實,秋天就是一個季節,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是萬物生發後的收版斂和靜謐,是花開花謝後權的果園飄香;是夕陽對藍天的眷戀,是落葉對綠枝的回望;是熾烈耀眼後的溫柔圓潤,是青蔥繁茂後的一地金黃;是急速奔流後的開闊平靜,是熱烈快板後的舒緩悠揚;是沖動浮躁後的沉重思考,是盲目奮爭後的寧靜安詳;是春夏辛勞後的悠閑靜坐,是盡享天倫的兒孫滿堂。我們不必為絢爛之後的凋謝而遺憾,不必為翠綠後的枯黃而悲傷。
② 精講精練語文必修五第一二單元達標測試的答案~急求!~
納尼?
③ 語文必修五中《歸去來兮辭》的精講教案
一、《歸去來兮辭 並序》教學實錄
張嵐(福建師范大學附中)
【教學目標】
1.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
2.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體味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重點:落實具體的文言知識及涵詠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學習難點:體味作者在述志中滲透出的或喜或憂、或決絕或猶疑的復雜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同學們高聲朗讀視屏上的《飲酒》(其五)。
(投影)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學生齊讀。
2.回顧初中所學,初步了解作者。
師:本詩的作者是誰?
生齊:陶淵明。
師:那麼,你們對他的作品(語音強調)了解多少?
生1:他寫過《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
生2:「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生3:那是《歸園田居》
生4:還有《歸去來兮辭》
(全班大笑)
師:很機靈!那他的作品主要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內容?
生1:厭倦官場
生2:想隱居
生3:喜歡桃花源那樣的生活
師:嚮往田園是嗎?
生齊:是!
師:認識很統一啊!大家都沒有忘記舊知識。陶淵明常在其詩文中表達對隱居生活的自由、悠閑的嚮往和追求。今天,我們學習他的《歸去來兮辭 並序》,這篇文章被後人視為其「告別官場的宣言書」。
(投影)
歸去來兮辭 並序 陶淵明
(以上用時大約3分鍾)
二、初讀感知,形成印象
1.初讀
師:請同學們齊讀全文,注意讀准字音。
(學生放聲齊讀)
師:聲音很宏亮,但是有一個字音讀錯了。正文第二節第二句「載欣載奔」的「載」應讀「zài」,是「一邊……一邊……」的意思。
(以上用時大約3分鍾)
2.反饋預習
師:課前,老師讓大家用一兩句話談談自己對本文思想情感的看法,現在,我將同學們的看法做了歸納、整理,選取以下兩類:
(投影)
本文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充滿了喜悅之情。
作者的情感並不是單一的,有喜悅,也有憂愁。
現在,請同學們就從以上兩點中選擇自己認同的觀點,進一步談談自己的理解,注意一定要結合文中的句子,具體分析。你們可以找看法相近的同學一起討論。
(學生自由討論,用時3分鍾。)
三、文本細讀,體味情感
1.討論第一類看法
師:我們先討論第一個觀點:本文表達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充滿了喜悅之情。同意的,請說說依據,以及你的分析。
生1:我認為是。文章第三節里寫到「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這明顯在說自己常常和人聊聊天,種種地,彈彈琴,有的時候還出去遊山玩水,自由自在,可逍遙了。
師:這里的「悅」「樂」「情話」「或……或」「棹」幾個詞該怎麼解釋?
生1:「悅」和「樂」都是意動用法,「情話」是知心話,(師:這是什麼文言現象?)古今異義。老師,還有什麼詞?我忘了。
(生笑)
師:不好意思,一下子念太多了。還有「或……或」和「棹」。
生1:哦,「或……或」是「有時……有時」,「棹」是撐船
師:有「船」的意思嗎?那麼,後面的「舟」又該如何解釋?
生1:那是「劃」或者「撐」的意思,作動詞了。
師:有縱情山水之樂。很好,還有嗎?(板書:山水之樂)
生2:我覺得「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這幾句也寫出了作者在家時的悠閑自得。
師:(如上提問「引」「怡」「眄」「日」「策」幾個詞的解釋以及用法,此處略。)有閑居之樂。還有新的發現嗎?(板書:安居之樂)提示一下,本文除了寫自己耕種閑話、徜徉山水、閑居在家,還寫了哪些事情?比如,第二節都在寫閑居生活嗎?
生3:還寫了剛到家的情景。
師:通過哪些句子表現?當時心情如何?
生3:「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其中的「欣」字,表示高興。
師:很好,這其中還有一個「奔」字,你們能想像是什麼場景嗎?
生七嘴八舌:邊笑邊跑,有點變態!
(全班爆笑)
師:你們不要覺得這位同學說錯了,想想,陶淵明這時已經是四十幾歲的中年男子,看到家卻異常得如同一個孩童,可見他此時的心情不是簡單用一個「高興」可以形容的,那應該是?
生齊:欣喜若狂
師:對了!家裡有什麼會讓他如此失態呢?文章中有說明嗎?
生4:因為家裡有「稚子」
生5:因為家裡有酒喝:「有酒盈樽」
生6:因為家裡有老婆。
(生大笑)
師:噢?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生6:酒是他老婆倒的嘛。
師:非常好,你從文本中解讀出了言外之意!家中有可愛的孩子、等候的僕人、知心的妻子,對陶淵明來說真可謂是享盡什麼之樂?
生齊:天倫之樂!
(板書:天倫之樂)
生7:老師,我還想到一點,作者急著回家,還可以從第一節最後兩句看出來:「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師:那麼,你覺得這兩句中哪一個字最有表現力?
生7:「恨」
師:什麼意思?
生7:遺憾。
師:要知道,那時的船隻能走那麼快,天剛亮是自然現象,正常情況沒什麼好遺憾的,作者說「恨」反映了怎樣的心情?
生齊:歸心似箭。
(板書:歸心似箭)
師小結:全篇圍繞著作者的鄉間生活寫著歸隱的樂趣,如顧盼園中之景的悠然自得,如春種秋收的田中之樂。陶淵明顯然是一個熱愛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文中有著「自斟自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閑適快意;雖然也許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勞累,但是「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盡享勞動之樂,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縱情山水,從中獲得了慰藉和快樂。
(板書)
辭官歸家 初抵家門 閑居在家 耕種閑話 縱情山水
歸心似箭 欣喜若狂 天倫之樂、安居之樂 山水之樂
——歸隱之樂
2.討論第二類看法
師:我們再來討論一下第二類看法,同意的,請說說依據,以及你的分析。
(無人舉手,一片沉默)
師:沒人敢說啊,還是都不同意這一觀點?那我只好先請原來提出這一觀點的XX同學來說說你的思考。
XX同學:我也說不出什麼具體的,就是覺得文章最後一節的最後兩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裡面透露出了天命思想,有種認命的味道。如果真的快樂無比,無憂無慮,那還有什麼好認命的呢?
(學生鼓掌)
師:如此有想法,還敢說說不出來?應當要相信自己!XX同學抓住了文章的最後一節的結句來解讀,這也是一種閱讀方法:一般來說,文章的結尾與中心有深刻的關聯。我們一同來看這兩句。這其中的「聊」是什麼意思?
生1:姑且、暫且
師:有什麼言外之意?
生2:有種無奈的感覺
師:為什麼無奈?
生2:課文里寫了「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不想追求功名利祿,修仙成佛又沒希望,就只好種種地,寫寫詩,順應自然。
(鼓掌)
師:分析的很到位。那其他同學能從他們的回答中得到什麼啟發嗎?
生3:我覺得作者不是不想追求功名利祿,畢竟古代的讀書人大都都想通過做官實現理想抱負,而且又有錢拿,又有酒喝……
師:不好意思,打斷一下,你是如何知道這些的?
生3:在序言中,作者提到「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
師:讀得很細致,我們不能放過文中的序言部分。請繼續。
生3:可是這官不好做。
師:此話怎講?
生3:當時社會很注重身份。我記得陶淵明家父親,還是祖父,還是外公(撓頭,學生笑)還是什麼的官也做的蠻大的,但是並不是貴族出身,所以,到了陶淵明時,他雖然有才華,也沒能坐上什麼大官,自然他的志向也就無法實現了。
師:那你知道他有什麼志向嗎?
生3:不知道
(笑)
師:「大濟蒼生」。你在課後做了很多功課,能以作者的身世來分析文本。同學們要向他學習!這也是一種閱讀方法,叫「知人論世」,即通過了解作者的經歷、作品的時代背景來幫助解讀文本。
生4:老師,(很急切)我不同意XXX的說法。陶淵明他就是不想做官了。
師:為什麼你會這么認為?
生4:你看,課文標題,還有第一、三節開頭兩次說「歸去來兮」,就是在說「回去吧」,重復出現不就說明他不想做官,很想回家嗎?
師:大家看呢?
生5:我覺得有一定道理。
師:我們要講究證據,文中有嗎?
生5:有,第一節「既自以心為形役」
師:「為」在這里怎麼解釋,有什麼用法?這句話又該如何理解?
生5:「為」表示被動,內心被形體役使。
師:這里的「內心」和「形體」是指實際中的「心」與「身體」嗎?
生5:應該是指志向和行為吧?(不確定)
師:什麼行為?
生5:是做官嗎?
師:正確。「心為行役」,即指志趣意願被形體(為官的行為)役使,做出了許多違心而又無可奈何的事情。陶淵明年輕時也曾有「大濟蒼生」的「猛志」,但是現實使他屢遭挫折,最終志向難酬。(簡介陶淵明的出身、經歷——三入三出,此處略)
(投影)
「……郡遣督郵至縣,吏自應束帶見之。潛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 ——《宋書•陶潛傳》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
「質性自然」——《歸去來兮辭並序》
所以,他一次次發出呼告「歸去來兮」,以求從行動上、思想上真正歸來。
師:可見,作者真的還是有煩惱的。那麼,文中還有哪些句子透露出與「樂」不一樣的情感?
生1:「倚南窗以寄傲」中的「傲」字。
師:有什麼不一樣的情感?
生1:不知道
師:看來你只是抓住了瞬間的感覺是嗎?那其他同學能說說看嗎?
生2:因為「傲」就是「孤傲」,就是看不起別人。
師:是看不起別人,還是沒人能理解?
生2:應該是沒人能理解。
師:為什麼沒人能理解?他不是說「悅親戚之情話」嗎?
生3:但是他們都是農民,不懂他讀書人的真正想法。
師:看來是「古來聖賢皆寂寞」啊。那他又為什麼會有「孤傲」的情懷呢?
生4:清高唄
(生笑)
師:說得好!還有嗎?
(沉默,不能回答)
師:提示一下,下文還寫道「門雖設而常關」,這又暗示了什麼?
生5:他在享受孤獨。
師:「享受」這個詞用得非常棒!「傲」字寫出了中國文人的清高與孤寂,體現一定的道家思想;「常關」也直截了當地揭示了詩人的與世隔絕。但正是這種孤獨使他獨善其身,保持了本真,無怪乎蘇軾如此評價:
(投影)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叩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蘇軾《書李簡夫詩集後》
生6:那「引壺觴以自酌」中的「自酌」算不算表現了「享受孤獨」?
(這時,下課鈴響了)
師:當然可以。這一句話既有著自由自在的悠閑,又有些許自斟自酌、無以為伴的孤獨與苦悶。時間過得真快,同學們正漸入佳境,分析是越來越精彩了,可惜時間不允許了。其實,文中還有很多句子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像文中的五個反問句,像「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樂琴書以消憂」「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加點字為重讀)等等,課後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一下。
3.總結
的確,我們從文章中讀出了詩人辭別官場、歸隱田園的愉快輕松,讀出了家人團聚、琴書相伴的寧靜淡泊;讀出了返璞歸真、頤養天年的自足自安;讀出了特立獨行、逍遙於世的自由自在。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感受陶淵明歡樂的同時,也體悟到了作者流露出的時不我與的惆悵、惋惜,年華已逝的憂愁、無奈。所幸的是,作者在經歷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苦惱之後,悟出了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真諦。
(投影)
歸隱之樂 樂天安命 樂中隱憂
在短短百來字中,詩人選取頗具代表性的生活場景和畫面,用朴實自然的語言打動人心,所以後世大家紛紛對此文作出評價:
(投影顯示)
「兩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宋•歐陽修
「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宋•李格非
「兩晉文章,此其傑然者。」——明•歸有光
陶淵明已經成為中國士大夫擺脫挫折升華人生價值的一座精神堡壘,他的言行也成為後世眾多士大夫們自覺或不自覺學習的對象。像「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像感悟人生樂觀曠達的蘇軾,都或多或少受到他思想的影響,而這篇《歸去來兮辭》也成為了一篇千古名作。
四、作業布置
1.熟讀成誦。
2.整理本課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
3.對還來不及分析的句子(前面已經提過)同學們任選三句,做出分析品評,字數150字左右,下節課交流。
二、《歸去來兮辭 並序》執教感言
作為一堂語文教學公開課,如何體現課堂的簡單高效是我思考的重點。於是我便根據本單元提示中的要求「古代抒情散文」「把握作品所抒發的真摯情感」把教學目標鎖定在兩個方面:掌握重要字詞和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教學目標具體、明確。
為解決課時與內容的矛盾,我利用預習作業布置,集中學生意見,確定探討方向,避免學生們泛泛而談,以追問方式深入文本,引導大家完成了從「初讀」到「再讀」「深化」的學習過程。同時,將繁瑣的文言字詞理解融入文本分析之中,既節約了時間,又達成了教學目標,體現一定的文體特點,做到簡化教學程序,突出重難點。
最後,在文本解讀中,以知人論世的方法加以引導,及時補充相關知識、詩句以及評論,擴大本課外延,以新知促進舊知深入理解,增加課堂容量;課堂也只是預設了幾個「主問題」,盡量避免預設性太強,力求給學生留下生成的可能與空間,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不斷追問,催生精彩。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還是太細太多,以至耽誤了一定教學時間;而且有時前後兩個觀點的分析銜接顯得較為生硬、空泛,導致了學生暫時的沉默。由此可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廣泛閱讀,擴大知識面,以便對文本的解讀能更加全面深入,切實了解學情,這樣才能更靈活的引導學生,更自如地駕馭課堂。
④ 幫幫忙,高一-數學-衡水重點中學同步精講精練新課標A版數學必修五-新課標版這本答案誰有
這個應該就是你要的那本: https://www.kuai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
⑤ 數學必修五精講精練答案
1--5:ABAAB :6.20 7.-½<a<3/2 8.a=1,b=-3或a=-3,b=1 x< -a或x>1
9.y=-2x+24(0<x<24,x∈N+) (2)6
10.選C
⑥ 急求:精講精練 高中數學必修五 答案 (正弦定理(1)和(2))
a/sinA=b/sinB=c/sinC=2R
⑦ 高中精講精練語文必修三鴻門宴答案
閱讀課文《鴻門宴》中下面兩段文字,完成9——13題。(28分)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庄,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庄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擊。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9.下列加點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3分)
A.衛士仆地 (僕人)
B.刑人如恐不勝(勝利)
C.常以身翼蔽沛公 (拿)
D.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 (如果)
10.下列加點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項是( ) (3分)
A.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B.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距關,毋內諸侯
D.常以身翼蔽沛公
1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4分,每字1分)
①戮力而攻秦()②范增數目項王( )
③瞋目視項王( ) ④目眥盡裂( )
12. 該段文字中有幾個成語現在仍在使用,請寫出2個。(2分)
1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6分)
①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5分)
譯文:
②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6分)
譯文:
③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5分)
譯文: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9. C 10. D 11.lù shuò chēn zì)
12.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勞苦功高。
13.(1)譯文:范增多次給項王使眼色,三(或「多」)次舉起身上佩帶的玉玦(暗示項王),項王默默地毫無反應。 七彩教育網
(2)派遣將士把守關卡的原因,是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發生)。
(3)殺人惟恐不能殺盡,懲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