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語文新課程怎樣聽課評課
「教學」從常規來說,就是檢查常規的「備、教、輔、改、考、研、創」這種常規檢查是必要的;就具體地來說,是檢查教師上課的思想態度、內容、風格、方法手段的效果;就其步驟來說,是檢查教師授課、說課、輔導、研討效果;下面僅以「授課、說課效果來談評課的標准設置問題:
一、說課是上好一節課的理論基礎(20分)。
要評價老師的課,就必須從授課的整體構思開始評價,說課是教師講述自己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的一種教研活動形式,老師要:要說透教材處理,理由及步驟,說准擬用教學方法,說明教學設計意圖,說清教學程序安排,它能夠展示出教師在備課中的思想過程,展示出教師對教學大綱、考綱、教材特點的理解及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和組織教學的能力。(說課共佔20分)
1、說教材處理──說透
說透教材處理,分八個方面進行闡述:教學內容的知識重點及大綱要求、難點及學生思維障礙、疑點及學生實際熱點問題與教材的結合情況、知識體系的構建情況及本課高潮設置情況、德育滲透選點、能力培養選點、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本節課學習方法訓練的選點等。(每項1分,共8分)
一定要說透徹,要求老師站在較高的高度把握教材,研透學生,有的放矢,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教學方略、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學程序說透理論,從而體現出老師的教學理想。
2、說教學方法──說准
將所用教學方法說准確,可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用何種教法、教具、學具達到教學目的及這樣選擇的依據,本節課的學法指導或強化哪些學習方法,如何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情感、做到「思維共振」「感情共鳴」。(每項1分,共3分)
3、說教學設計意圖──說明
將教學設計的意圖、目的、構想說明白、清晰、易懂。可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滲透什麼樣的學科思想,運用何種教育教學理論去指導你的教學設計,整個教學設計著重體現什麼教學特色。(每項1分,共3分)
4、說教學程序──說清
說教學程序,必須說得清楚,具有可操作性,可從六個方面進行闡述:課題引入的思路及理論依據、新課開展的思路、提問設計思路、怎樣有機銜接各個具體的教學環節、如何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怎樣進行小結
Ⅱ 語文組工作總結 語文組教研工作總結 語文組教研總結
適合初中和高中的語文教研組~
《語文組工作總結》《初三語文組教學工作總結》
《語文備課組工作總結》 《初一部語文組工作總結》
Ⅲ 如何通過聽課評課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毋庸置疑,上課實踐是新教師逐漸適應教學工作勝任教學任務的最直接途徑,所以我們通常比較重視,認真准備教案,集體備課,再二次備課,預設課堂再集中機智生成,課堂反饋,課後反思寫教後記,忙得不亦樂乎。而對聽課評課,卻遠不夠重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聽評課活動已成為各門學科經常性的教研活動,本文旨在提高教師對於聽課評課重要性的認識,反思聽評課的現狀,進而探討如何正確對待聽評課,為語文教師形成良好的教研習慣、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發揮教師成長中重要作用。
一、聽課評課的重要性
聽課類型有隨堂聽課和公開聽課兩種。普通教師一般只能聽公開課,而公開課都是精心准備之課,聽評課過程通過對其他教師教學問題的和經驗的思考和學習領會,認識和反思自己教學方面的長處和不足,從而豐富自己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一個學校如果有良好的聽課評課氛圍,每名教師能夠認真進行聽課評課,那麼對於促進學生成績提高,提高學校教育質量也很有幫助。
聽課評課能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因為每一項教科研成果都是通過聽課評課來完善的。新課程活動開展時,往往邀請各門課程的專家參與聽評課,指導評課,應該說為教師專業發展搭建了平台,為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滲透、方法的運用提供了有效的專業輔導。教師之間、教師和學科專家之間通過直接觀摩課程,學有所長,避其所短,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框架,發掘自己在教學上潛力,為教學科研打好基礎,做好提升。
一線教師是新課程理念的踐行者,在平時的教學中有很多困惑和發現,通過聽課研究新課程,同時共同收集和感受課堂實踐,相互提供教學信息,在充分擁有信息的基礎上,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和反思,對新課程教學的不斷成熟發展也是有裨益的。
每個職業都有它的道德要求和必須遵循的原則,聽課評課已經成為教師之間的一種文化,成為一種職業需求和分內工作。平時我們只能在校內開展聽評課活動,而通過區內、市內、甚至跨市跨省教研活動,除了讓我們能領略到不少優秀教師的風采,還能聆聽到不少優秀的教師專業點評,這種聽評課的儒雅之風對於教師師德師風的形成也發揮了作用。
二、聽課評課存在的誤區及不足
1.聽課無准備,評課較虛假。
很多教師聽課前拿個聽課本直接奔教室,課前沒有任何的准備工作,這當然也和教研活動的安排有關系,因為一般只知道在哪聽課而不清楚聽誰的課,聽什麼內容,所以也無從做到提前看看教材、教參,假如我教這個內容,准備怎樣教。老教師這方面也許無須太多准備應該數年的教學經驗已經是心中有數,但對於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一定要做好聽課前的准備,這樣才能做到對開課教師尊重對自己負責。
由於開課教師思想負擔重、工作壓力大,盡管每位聽課評課的教師都會在聽課評價表上打分寫評語,但他們評課時礙於同行的情面,評價時說假話、空話、套話,不會坦誠交流,然而私下裡對開課質量卻大膽評價。也有情形是教師不敢向權威挑戰,比如有時,對於一堂公開課,聽課教師普遍認為課堂實效性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學生根本學不到什麼知識,但由於專家們的一致認同,或者受第一個發言教師的影響,教師們的質疑就被保留在自己的心裏面了,或者停留在表面現象,在討論時就存在呢跟風現象。
2.聽課無目地,評課不專業
聽課教師僅僅只是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聽課任務,聽課節數是完成了可質量卻上不去,談自身提高很難實行。我們每天都會在教學實踐中碰到一些新的問題,如重難點的把握,具有思考性的和有爭議性的教學問題,如果能帶著此類具體的問題和研究方向去聽課,聽課的目的性有了,收獲自然大。
有的老師是跨學科聽課,若抱著學習之態當然無可厚非,可對這門課程根本不了解,帶著強烈的盲目性,完全處於被動的地位,也就不能參與到課堂中去,這樣的聽課其實無效,而評課也是外行人看熱鬧。有的教師評課總是那麼幾評語「教師准備充分」「教學容量大」「學生積極參與,有效教學」,讓人不僅質疑有沒有用心聽課。尤其是語文教師還要要注意評課時的專業性和語言藝術,其實能夠評課也評得專業、評得精彩的教師,勢必也是個在教學上積極進取的老師。
3.聽完走人散會,不做深入不研究
如果沒有評課,聽課也就失去了意義。我們在校內的公開課,聽課教師很有可能下節課就有課要上,聽完課後立刻聚在一起評課比較困難。這可以要求每位教師寫聽後反思,等到每周備課組活動時,安排出固定的時間,進行反饋交流,評議得失。經過全備課組教師的集體評議,大家共同總結經驗修正不足,探討如何上好一堂課或者教學內容的具體教學上,對於執教者和聽課者來說,都受益匪淺。
專家點評了,同來的教師也評價了,評完了事,教研活動就這么結束了?想在教育事業上鑽研的教師應當還有如同教後記般的後續工作,即深入研究,形成課堂體驗感知。一般來說,比較容易完成的是研究某節課的一個片斷或整節課,這樣的研究就是案例研究,類似於大家寫的教學反思和教學心得。還有一種我們常常忽略,是對某個課題進行研究,它需要花的時間多,可能需要幾個人合力開展,這樣的研究是若做得好將對很多教育前沿的老師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三.教師如何聽課評課
(一)如何聽課
1.聽課教師需高瞻遠矚,有一定的專業技能
有人認為,聽課、評課雖然重要,但並不是很難。只要是帶上聽課記錄本,走進教室認真聽、認真評就是了。這樣看待未免膚淺,聽課評課雖然不必像上課那樣精心策劃,嚴密組織,但是要聽出實質內容,抓住細節研究,評出水平,發揮出聽課、評課的作用,並非易事。聽課、評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技術,還是一門藝術。聽課評課效果如何,不僅取決於整個教研活動安排的如何,還取決於聽課評課者應該具備的學科知識以及教學理念,這是聽好課、評好課的前提。只有用新的教育思想、觀念、超前意識分析、透視每一節課,才能對課的優劣作出正確的判斷,才能給授課教師正確的指導。因此,我們看到同樣是聽了一節課,有的評課老師拼湊幾句話結束評課,而有的評課卻沒充滿新意,富有創造性,抓住細節,聽他的評課不僅彌補自己聽課的不足,更學到不少教學知識教育理論,真可謂如沐春風。
2.聽課前做好預習了解工作
區內市內的教研往往只要求准時聽課,而不知道聽什麼。我認為可以安排一節課時間讓參加教研活動的老師先去了解授課教師的教學內容,把教材找來預習一下,看看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甚至可以藉助工具查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理念、教學理論。並且設想一下,假如自己上這一節課,會採用怎樣的教學方法,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如果聽課不做准備,匆忙走進教室,不熟悉教材,不理解開課教師的教學意圖,這樣的聽課效果就要打折扣。
3.聽課要聽要看要思考
(1)關注教師
所謂聽課,是源於教師的「講」而言的。課堂上的課,不僅要聽,也要看。一聽開課教師的語言組織和語言藝術,是否簡潔到位,起承轉合自然,聽著輕松,易於學生接受。還要聽他對教材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二看教師的教,要仔細捕捉講課者的表情,板書的設計,多媒體的熟練使用,教學基本功的展示。
(2)關注學生
學生是否有參與課堂的激情,學生是否樂於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是否有良好的思考回答問題習慣,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等,這節課是堂表演課還是堂務實求實的真實課,思考學生究竟在本節課收獲了什麼,課堂的有效教學有幾分,培養了學生哪些方面技能,達到了什麼地步。
4.聽課後及時整理比較研究
聽課可以吸取別人的長處與經驗,聽完課後應對課堂進行反復的推敲分析。如:1.課堂教學確定怎樣的教學目標,採用何種方式呈現。2. 新課如何導入,包括導入時引導學生參與哪些活動。3、創設怎樣的教學情境,結合了哪些生活實際。4、採用了哪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5、設計了哪些教學活動步驟,鞏固哪些知識。6、課堂教學氛圍如何。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也不能苛求有完美的課,聽課老師要進行比較研究,用寬容的心態評價評價課堂教學。另外每位教師在平時長期教學活動中都已形成自己的一套的教學風格,勢必會和聽課老師在處理方法上有差別,大家應結合自己教學實踐與實際情況,取長避短吸收他人的優勢經驗,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
(二)如何評課
1.評教學目標是否完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公開課課成功與否的主要標准。所以評課時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目地是否明確,教學要求是否適當,即是否符合大綱、教材的要求和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全課是不是圍繞教學目地進行教學。還要看課堂上是否將大部分時間用於重點難點內容挖掘,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2.評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有序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因此評課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對教學思路評析。教學思路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我們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清新的感受;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
3.評教學方法是否以學生為主體,符合學生學情
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的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它不是教師孤立的單一活動方式,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教學方法多種多樣,譬如有的教師主張語文課一定要多讀,讀出聲音,但是高中篇目的語文內容都很長,僅僅讀就需要花費十多分鍾時間,若是下午的課程,根本是有口無心,讀了心不知道飛哪了。
4.評課要參照學生反饋情況
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學生最有發言權。教師開課後有必要進行課堂教學效果反饋,因此評課要有學生代表參與,因為教師永遠無法從學生的角度對課堂進行評價,這也是教師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渠道之一。或者聽課教師在課後可選擇幾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的感受,這有助於教師在評課時就會更加客觀。
5.評開課教師的思想高度和道德水平
評價一堂課,還要從授課者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來看這節課。高度決定視野,角度改變觀念,尺度把握人生。課堂演繹的教師價值觀最真實又最直接的展現。如同樣聽一節語文教師的開課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優秀的教師傳達出的是濃濃的人性關懷,充滿語文味。而聽有的教師課多媒體准備充分教學思路也清晰,教學方法也有朗讀討論但總覺得課堂是架預設好的流水線,無色無味。兩者區別,前者是為了傳授語文,後者是為了開課任務。
Ⅳ 誰有高中語文評課稿提供
《我與地壇》說課稿
各位評委、同仁們: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感悟生命,品味生存》,把我對史鐵生《我與地壇》這篇散文的教學設計理念及其教學設計給大家談談,稚嫩與不足之處懇請各位批評指正。
教學設計理念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
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於漪老師也說:「沒有人文,就沒有語言這個工具;舍棄人文,就無法掌握語言這個工具。」高考話題作文的內容已經開始涉及到心理學、哲學的內容,這就必然要求我們教師培養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語文素養,尤其要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文化修養。基於這樣的教學理念,我設計讓學生「感悟生命,品味生存」這一思想主題的同時,也落實把握文本「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寫作手法與語言的涵詠。
解讀《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國現當代散文、外國散文中的一篇,是一篇自讀課文。高中語文分別在第一冊和第三冊共安排了了三個單元的散文教學,其中第一冊的散文教學要求要使學生在初中散文學習的基礎上對散文的欣賞能力有所提高。這個單元的散文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在二單元的前兩篇散文中我已經教給了學生學習鑒賞散文的基本方法,針對《我與地壇》這篇自讀課文,我將著重培養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文體的能力。抓住核心內容,了解文本特點。
《我與地壇》(節選)這篇散文第一部分寫地壇,寫自己在地壇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第二部分寫母親,寫自己感受母愛後對生存有了更深層的領悟。這篇課文最突出的藝術形式是借景抒情。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決定了這篇課文解讀的核心內容是感悟生命,品味生存;學習並借鑒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解讀學生: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到有關生命話題材的文章,如張曉風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熱愛生命》。現實生活中也了解一些像張海迪、海倫·凱特等勇敢挑戰生命的人物,所以對於史鐵生的人生經歷敘述有一定的認知基礎。結合高中學生對生命的意義與生存的價值開始進行深入思考這一現實,及其學生平時學習生活中的態度與表現,我想通過史鐵生的人生經歷讓學生明白:苦難增加了生命的厚度,賦予生命凝重悲壯的色彩,人,就應當在這冰冷而又燃燒著的有限世界中帶有傷痛地生活。痛苦,有時是證明我們活著的惟一方式。痛,並快樂地活著。……總之,給學生一點關於痛苦的哲學觀點,給他們自以為痛苦的高中生活鋪墊一點理論基礎。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通過為數眾多的散文學習,熟練地把握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寫作手法,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寫作手法本身也不會構成學習的難度。而關鍵在於「景為什麼能成為情的依憑所在?」這個問題。學生在解讀《我與地壇》時,可能會對地壇為什麼能給予作者生命的啟示這里形成閱讀障礙,一方面是因為地壇包蘊的歷史內涵與人文精神本身的豐富性;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人生體驗與經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造就了學習中的難點,教學過程要視情況給予一定的關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課堂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與啟發。
教學課時與教學目標的設計
基於對教材與學生的分析,我安排了兩課時完成這篇自讀課文。並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說出作者對生命和生存的理解。
2、找出融情於景、借景抒情的句子若干,品味其中包蘊的情感。
3、學習此文後,能產生勇敢面對生活的信心,有親近關心母親的沖動。
教法與學法的設計:
教法:啟,拔,導
學法: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練筆強化。
下面,我重點給大家談一談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策略及實施過程。
教學過程的設計:
第一課時:感受生命,品味生存
教學設想:完成教學目標1、3。分四個環節展開。重點放在第三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教學環節:導語引懸念,激發出興趣。學生在大目標的指引下展開與文本的第一次對話。(約11分鍾)
教學步驟如下:
1、教師導語:「有一位青年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於是,退家靜思,努力讀書,苦練寫作,終於從一個只有初中文化底子的工人成就了一名頗具哲學家氣質的作家。你們想知道他是如何從痛苦中解脫,完成由工人到作家的蛻變過程嗎?」(教師板書課題:我與地壇)(1分鍾)
[設計意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興趣對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因此,我設計導語時盡可能引起學生的閱讀文本的興趣。
2、教師要求學生在5到8分鍾內快速閱讀全文,並且用幾個詞歸納出這篇散文的核心內容。(約10分鍾)
[設計意圖]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因此,我限定閱讀時間,並要求閱讀後歸納概括。通過課堂上反復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二個教學環節:在學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礎上,出示具體學習目標後,引導學生展開與文本的第二次對話。(約7分鍾)
教學步驟如下:
3、教師出示具體學習目標:(約1分鍾)
(1)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對生命的理解是什麼?
(2)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在母親的人生經歷中得到的生存啟發是什麼?
4、學生第二次深入文本閱讀。(約6分鍾)
[設計意圖]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問題教學法,認為這種方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有利於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因此,我向學生出示了具體學習目標,引導學生獨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
第三個教學環節:在學生深入理解探索文本的基礎上,展開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約20分鍾)
教學步驟如下:
4、 逐一落實具體學習目標。
(1)落實具體目標1,並給定學習方法:找,讀、議。(約10分鍾)
教師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深入引導學生談一談「你對生命的理解
與史鐵生有無相同之處?你對生命的理解是什麼?」
[設計意圖] 由於學生個人經歷與人生體驗不同,決定了各自對文本的解讀,對生命的理解也不會相同。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人體驗,重在讓每一個學生有所領悟與體會。貫徹素質教育課堂要面向全體的要求。
(2)落實具體目標2,並給定學習方法:說,議。(約10分鍾)
教師設計了兩個小問題,啟發引導學生。其問題依次是:讀了文章的
第二部分,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你從母親的人生經歷中得到的生存啟發是什麼?重點放在第二個問題,根據學生發言情況,我適時補充三個素材引導學生感受、品味生存。第一個是「誇父追日」的故事,第二個是「西西弗的神話」,第三個是老子的名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設計意圖] 讓學生品味到生存的凝重悲壯,明白生命只有在負重的時候,才能展示出其不凡與可貴,以此消融平時學習與生活中感受到的挫折與痛苦。通過師生對話,展開心靈的交流,提升學生的精神與情感。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哀,產生愛戴母親的情愫。實現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第四個教學環節:師生共同小結後,教師布置作業,擴展練習。(約2分鍾)
教學步驟如下:
1、根據板書,用簡潔明了的話概括本課學習內容及收獲。
2、教師布置作業:中國人有句俗語「好死不如賴活著」,當代女作家池莉
有篇小說題名《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如今的社會有人喊生存日艱,有人說要提升生活的質量等等。請聯系實際,寫一篇不少於六百字的作文展現你對目前高中生生存狀態的一點思考。
[設計意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地建構其知
識與技能。為了深化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的精神體驗,我特設計如上作文題,提升學生的思想層次。
解讀板書設計:
我與地壇
感悟生命 品味生存
學習目標及學習方法:
(1)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對生命的理解是什麼?(找,讀、議。)
(2)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在母親的人生經歷中得到的生存啟發是什麼?(說,議。)
[設計意圖] 追求簡潔,突出學習目標及學習方法。
第二課時 品評融情於景 挖掘地壇內涵
教學設想:完成學習目標2。分四個教學環節。重點放在第三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教學環節:教師復習導入,明確本課學習目標。(約3分鍾)
教學步驟如下:
1、教師導語:「上節課,我們共同感受了生命,品味了生存。明白了真正的勇者,敢於面對社會的挑選,敢於正視競爭的激烈。怎麼樣?能夠接受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挑戰嗎?」
[設計意圖] 作為學習活動推動力的學習動機是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發展
智力的重要組成因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從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著手。基於這樣的考慮,我設計了如上的導語,激起學生挑戰學習的興趣。
2、教師布置學習任務:仔細閱讀文本第一部分,用幾個詞語概括這一部
分的寫作手法。
[設計意圖]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要求學生在閱讀鑒賞中,要了解散文這種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努力落實這個要求。
第二個教學環節:學生深入文本,把握表現手法。(約8分鍾)
教學步驟如下:
1、學生用5至6分鍾再次閱讀文本第一部分。
2、學生用幾個詞概括第一部分的表現手法。
[設計意圖] 孔子曰溫故知新。既為建構新知作準備,又訓練學生閱讀文本與歸納概括文本特點能力。
第三個教學環節:以問題為鏈條,突破難點,落實語言訓練。約25分鍾)
教學步驟如下:
1、教師提出第一個問題:「作者在第一部分中抓住地壇的特點進行了大量的景物描寫,請找出描寫地壇特點的句子。」(這個問題難度系數不大,學生大多都能找出來。)
2、教師提出第二個問題:「如何理解地壇『荒蕪但並不衰敗』?這個句子」要求學生結合地壇景物描寫討論品評 「荒蕪」「衰敗」這兩個詞的內涵。
(1)學生通過課文43頁「九壇」的簡介,了解地壇的歷史淵源。對地壇有一個大的感性認識。(最好的辦法是藉助多媒體展示地壇的歷史變遷,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地壇。)
(2)學生通過查字典明確:「荒蕪,是指因無人管理而滿野草。」「衰敗,即衰落,由興盛轉向沒落。」
(3)學生分別找出體現「地壇荒蕪」與「地壇並不衰敗」的句子,品味作者在其中包蘊的情感。此處不求讓學生能深能透地理解史鐵生的生命哲學,而重在啟發學生有所悟、有所感。
(4)教師提供帶個人色彩的感悟:時間可以消融人的痛苦與不幸,歷史可以包蘊個人的榮辱得失,人在自然的永恆的和諧里找到生命的真諦。
(5)討論寫景句子里的語言創新。
[設計意圖]突破難點,幫助學生領會地壇的歷史內涵和人文精神。體現重點,落實了語言訓練。
第四個教學環節:歸納小結,布置作業,擴展練習。
1、教師歸納小結本課學習要點: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徵來寫,並且適當
運用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寫作手法,注意語言的創新。
2、教師布置作業:談一談你母親的人生追求和生存方式給予你的影響,
運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寫一篇有關「我與母親」的六百字左右的抒情小文。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地建構其知識
與技能。我設計如上作文題,既深化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的精神體驗,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訓練學生運用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進行寫作。
解讀板書設計:
我與地壇
借景抒情 融情於景
地壇:荒蕪但並不衰敗。
[設計意圖] 追求簡潔,突出學習內容。
Ⅳ 高中語文公開課課後感
蝴蝶蘭 評課
評課記錄:
本節課有針對性地設計了教學,讓學生邊玩版邊學,巧妙設置了小品權等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明白了作為學生,不光要專心聽老師講,還得自己動腦動手,按時完成作業的道理。效果不錯,值得學習和推廣。
本節課開放了課堂,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把課堂的決定權還給了學生,力求課堂的生 成反映學生的真實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明白了道理。
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明白了道理。值得我們借鑒。
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探索,以合作的方式學習,創設了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肯定鼓勵學生的獨特想法,保護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Ⅵ 誰有高中語文聽課評課記錄啊
電子版的可不好弄。我們這邊都是手抄的。
Ⅶ 淺談如何高效開展中學語文教研活動
一、強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
課程背景下的老師,不能再是一桶水,而要變成不斷充溢的一桶活水,這
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
為此,
我校提出了各學科組定期學習的
要求:
1、分散學習。為了提高老師們的業務水平,我校倡導「理論先行,實踐
結合」的理念,
學校為老師們訂閱了相關的教學資料,
鼓勵老師訂閱相關的教育
書刊,力爭在理論上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2、集中學習。每周星期四課外活動時間,是我們語文組集中學習的時間,
學習的內容可以是學習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也可以是本校學科帶頭人的一
些先進的教學經驗。
主講人准備的也很充分,
其他成員也在認真的進行學習筆記
的摘抄。
3、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積極組織教師參
加進修學校舉辦的各種進修、培訓活動,讓老師接觸較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培訓學習的老師回到學校後,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進行梳理,然後形成書面材料,
再在學校的教研活動中進行二次培訓,以進一步開闊廣大教師的視野。
二、立足課堂,開展多樣化的教研活動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主陣地,也是教師成長的主要途徑,一位優秀
的教師,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有調動學生的能力,有駕馭課堂的機智。
為了讓有更豐富的教學經驗,
努力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
我校開展了一些形式多
樣的教研活動:
1、堅持組織老師開展「公開課」活動。認真積極地開展校內上課聽課活動,讓每位老師每學期至少有一次上公開課的機會,每位教師聽課不得少於十二節。要求上課的老師認真備課,認真上好課;要求聽課的老師按時到位,認真做好課記錄。通過組織這樣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集體教學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傳統。本學期,這個傳統繼續在我校語文教研組得到發揚。鼓勵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一起討論,共同參與,發揮著傳、幫、帶的作用。每次活動,我們都認真抓好以下環節:組織聽課,說課、評課、反思、總結。
2、開展「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即開展校內「同級教師同上一堂課」的活動,同級教師圍繞同一主題,針對同一內容,用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別上一堂課,引發幾位教師教學理念的碰撞,提高教師的鑽研教材和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3、年級段同學科教師教研。在我們學校,每個年級組一個辦公室,這樣同級教師在一起辦公的時間又比較集中,隨時都可以把教學中的一些狀況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法。
4、積極開展「評課」活動。在有公開課的一周,同級三位教師上完公開課之後,我們組就及時的進行評課,在評課這一環節,首先,上課的老師介紹自己的教學構思及自己對本節課的一些反思,然後,聽課的老師要積極對這節課進行點評,發現這節課的亮點,
更多的是指出這節課的不足以及一些合理的建議,
交流中,大家集思廣益,從多方面對一堂課進行更全面的構思,設計、認識,教師
的教學能力也得到提高。讓聽課的老師和上課的老師都能從課中受到啟發,獲得一些進步。
5、努力上好每一節常態課。切實落實「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於日常課堂教學
中,努力提高教學水平,求實、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設備,
利用網路資源,增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