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營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體會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40分鍾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標准。那麼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心理學教授巴甫諾奧曾寫過《快樂學習法》一書,這本書先後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暢銷不衰。他在書中賦予快樂學習以更廣義的解釋,他認為:快樂學習是一種享受,學到新知識是一件快樂的事,讀書、上課、完成作業、與同學交往、向老師提問等,都是很有趣的學習。而我們現在的很多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動地學習,少有快樂可言,在這種心理支配下,我們又怎敢奢望他們能夠高效學習?所以打造高效課堂的首要前提是讓學生愛學習語文,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這方面我做了一些嘗試:
1.開展競賽激情趣。
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內化,說到底需要學生自己的體驗和實踐。教師單向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於被動的位置上,心智處於壓抑的狀態中,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真正調動起來。只有當學生以主人的姿態出現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學才有脫胎換骨的變化。適時開展競賽,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自讀課文時,讓學生閱讀「自讀提示」,結合課後練習,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將學生分成兩組,互相提問質疑,鼓勵他們展開激烈的討論,歸納出結果,最後評出優勝者。學生常討論得熱火朝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參與意識增強,在積極有益的活動中獲取知識。這樣學生對書本知識印象深,知識掌握牢。
採用各種形式,使學生樂在其中、受益匪淺,真正把被動學習語文變為主動求知,學好語文。
2.創設情境引興趣。
創設情境,要依據教材從實際出發,運用多媒體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如在教學蘇軾《明月幾時有》一詞,可先通過語言描述,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故事發生在北宋丙辰年的中秋節,都城東京城中,城內月光如水,月亮潔白晶瑩,到處是歡聲笑語,蘇軾一人在月光下舞姿翩翩,他在干什麼呢?同時用多媒體展示月色下的圖片,接著用《明月幾時有》的教學磁帶,先讀後唱,民樂伴奏,在悠揚悅耳的笛聲中,學生傾聽著凄楚婉轉的女高音歌唱,眼看課本和注釋,很自然地進入詞的境界。創設情境,將把強制學生有意注意接受知識,變為無意而輕松獲得知識,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語文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讓學生感到愉悅的學習情景,從而達到師生共同參與、情感交融、優化教學,享受語文、享受課堂、享受學習。
二.豐富教學手段,調動學生情緒。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是學生最樂於接受的形式,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課堂教學游戲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讓學生自始至終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在復習古詩歌時,在課堂上以「擊鼓傳花」的方式讓學生背詩,學生們都感到緊張有趣,在熱鬧的游戲中,學生的詩也背熟。學習《唐雎不辱使命》時,我就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學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辯論、分角色朗讀、背誦比賽等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的眼、口、耳、腦等動起來,讓思維也運轉起來,讓個性得到自由的張揚。
三.放開手腳,讓學生唱主角。
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過程,能夠同時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既可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因此,教師應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課堂「活」起來。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學「語文」,用「語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實踐中,我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新課程標准下的高效實用的方法,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來自老師與同學的肯定、鼓勵、欣賞和贊美,讓師生共同沐浴在人文關懷的燦爛陽光下,讓師生綻放的笑靨成為課堂上永不衰敗的花朵。
②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課堂小結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又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奧的一門學科.它總是站在教學內改革之首,每一次教改都容會出現一些新的東西,也許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如何上好語文課,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果是一個常新的話題,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③ 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總結從哪些方面寫
經過課改實踐,我感覺自己的角色和教學策略與以前比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通過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推進我校"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隨著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復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三、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體味學習的快樂煥發課堂活力。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准確把握初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採用整體 -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四、利用媒體資源,創設美麗課堂。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路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台。所以充分的利用媒體資源,會為你創設一個美麗的課堂。
五、重視朗讀品評感悟,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
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去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六、注重課內外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對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能起積極的作用。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准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辟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眾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有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個體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里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④ 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結題報告
有效課堂是指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學方法的科學化。這樣的課堂是一切致力於教學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課堂教學沒有或者是難以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沒有達到有效,這就引起了教學工作的沉思。如何構建有效課堂是教師們必須研究的話題。我認為教師應當從務本求實、扎實有效、目標明確、預設生成和整合資源等五個方面入手。 一、務本求實。 「務本求實」在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教師要有扎實的態度,務實的精神。任何投機取巧、弄虛作假都是徒勞,是難以實現有效課堂的構建的。蜻蜓點水式的課堂固然活躍,但是不能贏得由衷的贊嘆和熱烈的掌聲,只能給人一種華而不實的感覺。真正有效的課堂是扎實的、深厚的、豐富的,給人一種嚴謹治學的熏陶。二要務好自己的課本。課本是教學載體、藍本。課本上的知識都是前人經過實踐檢驗而總結出來的。任何渠道都沒有從書本上獲取知識更直接,更有效,更便捷。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本。要有嚴謹治學的態度,求真務實的精神,深鑽教材,把握教材,認真備課,要能夠成為該學科的專家、學者。只有這樣,在應用教材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你才能得心應手,應付自如,才能為構建有效課堂提供知識與能力的支持。 二、扎實有效。 有效課堂的陣地是課堂,目標是有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切活動都要追求一個目標——有效。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抓住知識主線,層次分明,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講練結合,組織嚴密。徹底改變「滿堂灌」,「滿堂問」。做到「三個精講」,即核心問題精講,思路方法精講,疑點難點精講。「三個不講」,即學生掌握了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不講也會的不講。做到時間有效——把握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獲取新知。方法有效——教師的教學方法、指導方法都要能夠發揮足夠的理想的效益。即有效的課堂追求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三、目標明確。 任何一個階段的教學目標都應該是由一節節課堂教學目標組成的集合體。因此,教師必須熟悉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並且要緊扣目標,一切教學過程都要圍繞教學目標,盡力實現目標。當然每個目標都要緊緊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並且必須明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參與學習過程、獲取新知識、培養新能力的動力。過程與方法是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獲得情感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載體。知識與能力是「過程與方法」的產物,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基礎。把握三維目標,課堂就會扎實有效。 四、預設生成。 有效課堂從根本意義上講,不僅是預設的,而且是生成的。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是一定不會有效的。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生成往往是基於預設,是以預設為基礎的,是對預設的豐富、發展、開拓、調節或重建。因此,教師要精心備課,精心設計課堂,巧妙地組織,情感的投入。這些都是主觀的,預設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東西是不確定的,教學的情景、學生的配合、教師的心理、師生雙邊互動的程度等等都是教師難以預料的,要靠教師合理運用,合理開發,靠自然生成的,也是客觀的。只有教師的提前預設課堂,加上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自然生成,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五、整合資源。 課堂教學的資源十分豐富,有人文的、地理的、時間的、空間的、物質的、精神的。一節課中,學生的群體作用,個體差異,教學情景,教學場景,優勢互補。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和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教師學會了整合教學資源,課堂教學或許能夠達到有效。 總之,盡管每個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藝術各不相同,但是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應該是相同,那就是有效。
⑤ 初一語文總結600字
一學期以來,我們在學習中成長,在忙碌中收獲,在收獲中總結,在總結中進步,這樣的日子,充實而快樂。再現本學期的工作經歷,積淀了些許所謂的經驗。
一、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首先,我認為成功的教學方法除了抓好課堂教學、課後反饋和復習以外,課前的預習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我這學期比較注重學生的預習習慣的養成,平時,常親自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其次,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每人必須准備一本課堂筆記本,課堂上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及時做好自身體驗和知識的記錄。再者,重視指導學生一天學習的回顧。如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方法多,但要適用,易行,便於操作,還要督促學生堅持,因此,我要求小組長每天檢查同學的上述「工作」情況。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如在教學《老人與海鷗》一課時,在學生充分感受老人與海鷗的情感基礎上,我組織學生讀課文的第二部分,並且用小黑板出示好的句子和段落,尤其是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生動傳神,又十分感人。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情感。在閱讀的同時,還讓學生積累了佳句。這充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我在教學實踐中,很重視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閱讀實踐的天地,通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學生讀書的效果也就達成了。語文整體水平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四、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豐富語文知識積累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1、優秀文段朗讀。通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獲了許多東西。2、好詞佳句的收集。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彙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3、課前的古詩詞背誦,歇後語格言警句背誦。學生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訓練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五、及時反思總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問去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地學習,每天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及時的反思總結,才能跟得上教育發展的步伐。通過反思,我發現了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如通過教學反思,我發現自己以前對學生扶得太多,造成學生對老師有很強的依賴心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教學效果更顯著。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學生的語文興趣得到了激發,語文基礎知識得到了提高,語文能力得到了增強,為今後的語文學習打下了基礎。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之時,我也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不斷探究教育規律、方法,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努力奮斗
⑥ 如何營造初中語文課堂氛圍 教學總結
隨著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面對極具現代意識的語文新課程,面對變革中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再次擺在了我們的面前。作為一名教師,如何經營語文課堂,如何展現語文課的魅力成為當下語文教學的重點。
傳統課堂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地方,教學的方式是獨白式的,而現代課堂則不盡然。它不僅是知識傳授的地方,還是知識生成的場所,文化傳承和創造的天地。因此要經營好一堂語文課,讓一堂課有實效,筆者以為
(一)教師課前的充分准備。
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新課標強調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因此,要經營好語文課堂,語文教學不應也不能局限於教科書,而應融入生活、走向社會,教師應加強與時代、社會的對話,為語文教學注入時代活水。因此教師必須走在學生之前,自主學習,進行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彼此間對話、交流。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每堂課的目標。這樣師生雙方就會達成共識,同心協力的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否則學生就不會參與進來。其次要設計好課堂步驟,共同配合。為了實現目標,教師要設計一定的教學策略,採取不同的方法步驟等,無論是聽說讀寫,還是合作討論,無論是教學過程的編排,還是教學手段的謀劃,都應精心務之。但是,所有這些都必須堅持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去實施,使學生能夠接受並配合起來。這種配合越協調越默契,教學的效果才會越好。
(三)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道尊嚴,教師的權威意識,導致了大部分學生絕對的服從心理讓課堂往往成為教師的「獨角戲」舞台。而新型教育中課堂應是由師生雙方來演繹的場所,因此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也是課堂能順利進行的一個關鍵。師生面臨的是共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只有雙方攜起手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雙方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起來。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感情傾向,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接受教育並樂於請教,課堂才能順利進行。韓愈說得好:「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教師要敢於且必須放下架子,勇於丟掉面子,給學生創造一種敢說、敢想、敢做的開放氛圍,學生只有在多說、多寫、多做的鍛煉中,也只有允許學生在說錯、寫錯、思錯的寬松的訓練過程中,才能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得主動,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愛上你的課堂。
(四)激發學生的興趣,從情感入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在教學中很注重這一點。例如在教學《筏子》時,因為作者的感情佷細膩深沉,在開講文章時,我讓學生自己先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說自己的想法以引導學生。有些同學把文章讀了後主動說自己的體會,並且能由作者所寫聯系生活,聯系自己,從而和作者產生共鳴,學生暢所欲言,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那節課上下來,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而且讓學生大膽創新,積極嘗試,從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我想,一堂課如果能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用情感去引導學生,相信上好一堂課並不難。
(五)重視生動多樣的教法,激活課堂。
教學法不是一堆公式,其關鍵在於操作者的活用,教師的教法思路同樣有一個求活的問題。要研究不同的教學內容,研究不同的教學方法,並靈活地加以運用,適時地進行操作,課堂才會生動。教師如果多年來一直秉承一種教學方法,一成不變,那麼學生就會畏學厭學甚至懶得學。在此,我認為針對不同文體的篇目,教師在具體實施教學中,不要千篇一律,一個模式,應採取不同的主體性教學方式,從多角度實施語文教學,來發展學生個性,開發學生思維潛力。
詩歌散文的教學。新課程標准要求:「培養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我認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中,要做到這點要求,教師授課時有必要引導學生多朗讀欣賞。閱讀時要求他們盡量讀出情感,讀出風格,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語言的音韻美,領會其意境美,從而體會文本內容,這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常言道:「讀書百遍其意自盡。」放開讓學生去讀,這是語文實施主體性教學最根本的一步。通過閱讀過後,教師可以賞析引導,然後讓學生合作討論,對剩下的內容進行理解剖析。這樣做,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敢於思維創新的能力。
文言文教學。新課程目標要求:「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鑒於此,我在文言文教學中先是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再分小組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然後讓小組組長展示本組歸納總結的文言知識點,其他組補充糾正。這樣就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改變了過去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灌」、「替」的做法,從而使他們在閱讀文言文的實踐中得到提高。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經營好一堂課,讓我們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讓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