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400字即可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現在的第九冊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後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王星算出的千米數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少,但是許老師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麼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其實,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❷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400字左右)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現在的第九冊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現在的第九冊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後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王星算出的千米數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少,但是許老師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麼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其實,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關於「0」
0,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我們祖先開始只認識沒有和有,其中的沒有便是0了,那麼0是不是沒有呢?記得小學里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於0,0就表示沒有數量。」這樣說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溫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准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和液態的區分點。而且在漢字里,0作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和液態水的區分點等等。」
「任何數除以0即為沒有意義。」這是小學至中學老師仍在說的一句關於0的「定論」,當時的除法(小學時)就是將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個整體無法分成0份,即「沒有意義」。後來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為極限的變數(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小於任意小的已定正數),應等於無窮大(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大於任意大的已定正數)。從中得到關於0的又一個定理「以零為極限的變數,叫做無窮小」。 在用瓷磚鋪成的地面或牆面上,相鄰的地磚或瓷磚平整地貼合在一起,整個地面或牆面沒有一點空隙。
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條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線段首尾順次連結組成的平面圖形。通過實驗和研究,我們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個正三角形就可以鋪滿地面。
再來看正四邊形,它可以分成2個三角形,內角和是36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個正四邊形就可以鋪滿地面。
正五邊形呢?它可以分成3個三角形,內角和是54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鋪滿地面。
六邊形,它可以分成4個三角形,內角和是72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12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3個正四邊形就可以鋪滿地面。
七邊形,它可以分成5個三角形,內角和是90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900/7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鋪滿地面。
由此,我們得出了。n邊形,可以分成(n-2)個三角形,內角和是(n-2)*18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麼就能用它來鋪滿地面,若不能,則不能用其鋪滿地面。
我們不但可以用一種正多邊形鋪滿地面,我們還可以用兩種、三種等更多的圖形組合起來鋪滿地面。
例如: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六方形、正方形和正八邊形、正五邊形和正八邊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和正六邊形……
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看到了用正多邊形拼成的各種圖案,實際上,有許多圖案往往是用不規則的基本圖形拼成的。
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後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王星算出的千米數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少,但是許老師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麼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其實,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關於「0」
0,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我們祖先開始只認識沒有和有,其中的沒有便是0了,那麼0是不是沒有呢?記得小學里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於0,0就表示沒有數量。」這樣說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溫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准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和液態的區分點。而且在漢字里,0作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和液態水的區分點等等。」
「任何數除以0即為沒有意義。」這是小學至中學老師仍在說的一句關於0的「定論」,當時的除法(小學時)就是將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個整體無法分成0份,即「沒有意義」。後來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為極限的變數(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小於任意小的已定正數),應等於無窮大(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大於任意大的已定正數)。從中得到關於0的又一個定理「以零為極限的變數,叫做無窮小」。 在用瓷磚鋪成的地面或牆面上,相鄰的地磚或瓷磚平整地貼合在一起,整個地面或牆面沒有一點空隙。
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條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線段首尾順次連結組成的平面圖形。通過實驗和研究,我們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個正三角形就可以鋪滿地面。
再來看正四邊形,它可以分成2個三角形,內角和是36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個正四邊形就可以鋪滿地面。
正五邊形呢?它可以分成3個三角形,內角和是54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鋪滿地面。
六邊形,它可以分成4個三角形,內角和是72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12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3個正四邊形就可以鋪滿地面。
七邊形,它可以分成5個三角形,內角和是90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900/7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鋪滿地面。
由此,我們得出了。n邊形,可以分成(n-2)個三角形,內角和是(n-2)*18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麼就能用它來鋪滿地面,若不能,則不能用其鋪滿地面。
我們不但可以用一種正多邊形鋪滿地面,我們還可以用兩種、三種等更多的圖形組合起來鋪滿地面。
例如: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六方形、正方形和正八邊形、正五邊形和正八邊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和正六邊形……
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看到了用正多邊形拼成的各種圖案,實際上,有許多圖案往往是用不規則的基本圖形拼成的。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45750138.html?si=2
❸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一篇(配有圖片·表格或統計圖)400字左右
節約用電 保護環境
搬到新房子以後,媽媽說:「家裡的開銷真大啊,每個月水電煤氣還有物業費、電梯費要不少錢呢,要節約一點了,還是先去開通分時電表吧!」
六個月以後,供電公司的電費賬單來了。我問媽媽:「你開通的分時電表真的節約錢了嗎?」媽媽說:「你自己去研究一下吧。」我打開賬單一看,2009年1月到6月,我們家一共用了2724度電,其中峰時用電量是2060千瓦時,谷時用電量是664千瓦時,峰谷用電量比例是75:25。到底節約了多少錢呢?我拿出筆來一算,如果沒有分時電表,我們家應該支付1439元,開通後,只要支付1388元。「媽媽,我們節約了51元錢。」我對著在廚房做飯的媽媽喊道。
媽媽從廚房探出頭來,說:「分時電表確實節約了,不過,我們還要想想別的節電的方法。你和爸爸也出出主意。」爸爸說:「空調可以把溫度調到26度,房間的門窗關嚴實了,可以節約不少電。」媽媽點點頭說:「我記得有首兒歌『高檔啟動低檔轉,慢慢轉著就省電,風由涼處吹熱處,蒸蒸暑氣不愁散。』」我說:「媽媽說得真好,我老是不節約用電,以後我看完電視就及時關掉,上完衛生間一定記著關燈了。」正說著,家裡的洗衣機嘟嘟嘟地提醒已經洗好了,我腦袋裡靈光一閃:「洗衣機也可以晚上九點以後再洗啊!」媽媽笑著點點頭:「確實是個好主意!」
我高興地對媽媽說:「節約了電費,我們就可以買別的好東西了。」媽媽說:「節約電費不僅為家裡省了錢,更重要的是節約一度電等於節約4升水等於節約0.4千克煤,等於減少排放0.997千克二氧化碳呢!」我恍然大悟,原來節約用電就是節約能源,就是在保護我們生活的地球啊。我一定要節約用電。
❹ 數學小論文 400字
今天,媽媽要去買燈泡。到了超市,發現超市裡有兩種燈泡:一種是節能燈泡,一種是普通燈泡。節能燈泡雖然開200小時只需要用一度電,比普通燈泡一度電多用170個小時,但是它一個要5元,;普通燈泡一個只要1元,比節能燈泡便宜4元,但是它30個小時就要用一度電。
媽媽問我:「考考你,如果我要買一個燈泡回家,買哪種的燈泡最劃算?」
我思索了一會兒,不慌不忙地說:「可以這樣算:
5/1=5
30*5=150(小時)200小時>150小時
還可以這樣算:
5/1=5
200/5=40(小時)30小時<40小時
由這幾步可得出結論,節能燈泡省錢。」
媽媽又問我:「很好。再想想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來算?」
我又想了一會兒,一個字一個字地說:「可以用我這學期才學的〝百分數〞來 算。也可以這樣算:
5/200*100=0.025*100=2.5
1/30*100≈0.033*100=3.3
3.3>2.5
或者這樣算:
200/5*100=40*100=4000
30/1*100=30*100=3000
4000>3000
因此,也是節能燈泡便宜。。」
我和媽媽買了比較劃算的節能燈泡回去了。
經過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處處有數學」這個道理。
❺ 寫一篇數學小論文,400字
巧
分
蘋
果
在四年級的奧數課上,有一個學習專題是「年齡問題」。課後老師出了一道思考題給我們,我苦思冥想了好久,都沒有解出答案。我又仔細地研究了有關「年齡問題」和「逆推問題」的解題思路,終於茅塞頓開,有了答案。
題目是這樣的:三個兄弟分別收到了奶奶給他們寄來的蘋果。每人收到的蘋果個數是他們三年前的歲數。三弟是個聰明的孩子,他向兩個哥哥提出了一個交換蘋果的建議:他說:「我只要留一半蘋果,還有一半送給你們對方;然後要二哥也留一半,把另一半讓我和大哥平分;最後也要大哥留下一半,把另一半讓我和二哥平分。」兩個哥哥沒有懷疑這建議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都同意三弟的要求。結果大家的蘋果數都變成相等了,每人各分到8隻蘋果。問:三兄弟每個人的年齡是多少歲?
我的解題思路是這樣的,從最終的結果向前推斷,即:最終的交換結果是每人得到了8個蘋果,所以大哥在分出自己的蘋果前是16隻蘋果,而二哥和三弟各有4隻蘋果。二哥在分出自己的蘋果前有8隻蘋果,大哥有14隻蘋果,三弟有2隻蘋果。由此可知,三弟在分出蘋果前有4隻蘋果,二哥有7隻蘋果,大哥有13隻蘋果。最後一定要注意題目中「每人收到的蘋果個數是他們三年前的歲數」這句話,再分別加上3,所以現在三弟是7歲,二哥是10歲,大哥是16歲。
怎麼樣,數學中的趣味還是很多的吧!
❻ 數學小論文例文一篇,小學六年級水平,400字,不要太弱智,也不要太麻煩,簡單明了。
關於「0」
0,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我們祖先開始只認識沒有和有,其中的沒有便是0了,那麼0是不是沒有呢?記得小學里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於0,0就表示沒有數量。」這樣說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溫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准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和液態的區分點。而且在漢字里,0作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和液態水的區分點等等。」
「任何數除以0即為沒有意義。」這是小學至中學老師仍在說的一句關於0的「定論」,當時的除法(小學時)就是將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個整體無法分成0份,即「沒有意義」。後來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為極限的變數(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小於任意小的已定正數),應等於無窮大(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大於任意大的已定正數)。從中得到關於0的又一個定理「以零為極限的變數,叫做無窮小」。
「105、203房間、2003年」中,雖都有0的出現,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卻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數的空位,不可刪去。203房間中的0是分隔「樓(2)」與「房門號(3)」的(即表示二樓八號房),可刪去。0還表示……
愛因斯坦曾說:「要探究一個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宏觀上看來,我始終認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數字,不如先了解0這個「不存在」的數,不至於成為愛因斯坦說的「荒唐」的人。作為一個中學生,我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對0的認識還不夠透徹,今後望(包括行動)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發現「我的新大陸」。
人民幣中的數學問題
有一天,我跟媽媽去逛商場。媽媽進了超市買東西,讓我站在付錢的地方等她。我沒什麼事,就看著營業員阿姨收錢。看著看著,我忽然發現營業員阿姨收的錢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幣為什麼就沒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趕快跑去問媽媽,媽媽鼓勵我說:「好好動腦筋想想算算,媽媽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為什麼的。」我定下心,仔細地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知道了,因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隨意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樣可以組成30元、40元、60元……」媽媽聽了直點頭,又向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只是為了能隨意組合的話,那隻要1元不就夠了嗎?干嗎還要2元、5元呢?」我說:「光用1元要組成大一點的數就不方便了呀。」這下媽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誇獎我會觀察,愛動腦筋,我聽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歡吃的冰激凌還要舒服。
❼ 數學小論文400字
在四年級的奧數課上,有一個學習專題是「年齡問題」。課後老師出了一道思考題給我們,我苦思冥想了好久,都沒有解出答案。我又仔細地研究了有關「年齡問題」和「逆推問題」的解題思路,終於茅塞頓開,有了答案。 題目是這樣的:三個兄弟分別收到了奶奶給他們寄來的蘋果。每人收到的蘋果個數是他們三年前的歲數。三弟是個聰明的孩子,他向兩個哥哥提出了一個交換蘋果的建議:他說:「我只要留一半蘋果,還有一半送給你們對方;然後要二哥也留一半,把另一半讓我和大哥平分;最後也要大哥留下一半,把另一半讓我和二哥平分。」兩個哥哥沒有懷疑這建議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都同意三弟的要求。結果大家的蘋果數都變成相等了,每人各分到8隻蘋果。問:三兄弟每個人的年齡是多少歲? 我的解題思路是這樣的,從最終的結果向前推斷,即:最終的交換結果是每人得到了8個蘋果,所以大哥在分出自己的蘋果前是16隻蘋果,而二哥和三弟各有4隻蘋果。二哥在分出自己的蘋果前有8隻蘋果,大哥有14隻蘋果,三弟有2隻蘋果。由此可知,三弟在分出蘋果前有4隻蘋果,二哥有7隻蘋果,大哥有13隻蘋果。最後一定要注意題目中「每人收到的蘋果個數是他們三年前的歲數」這句話,再分別加上3,所以現在三弟是7歲,二哥是10歲,大哥是16歲。 怎麼樣,數學中的趣味還是很多的吧!
❽ 六年級學生寫數學小論文 400字就行 急啊
應該是這樣吧
感悟數學 曾聽一位奧數老師說過這么一句話:學數學,就猶如魚與網;會解一道題,就猶如捕捉到了一條魚,掌握了一種解題方法,就猶如擁有了一張網;所以,「學數學」與「學好數學」的區別就在與你是擁有了一條魚,還是擁有了一張網。 數學,是一門非常講究思考的課程,邏輯性很強,所以,總會讓人產生錯覺。 數學中的幾何圖形是很有趣的,每一個圖形都互相依存,但也各有千秋。例如圓。計算圓的面積的公式是S=∏r²,因為半徑不同,所以我們經常會犯一些錯。例如,「一個半徑為9厘米和一個半徑為6厘米的比薩餅等於一個半徑為15厘米的比薩餅」,在命題上,這道題目先迷惑大家,讓人產生錯覺,巧妙地運用了圓的面積公式,讓人產生了一個錯誤的天平。 其實,半徑為9厘米和一個半徑為6厘米的比薩餅並不等於一個半徑為15厘米的比薩餅,因為半徑為9厘米和一個半徑為6厘米的比薩餅的面積是S=∏r²=9²∏+6²∏=117∏,而半徑為15厘米的比薩餅的面積是S=∏r²=15²∏=225∏,所以,半徑為9厘米和一個半徑為6厘米的比薩餅是不等於一個半徑為15厘米的比薩餅的。 數學,就像一座高峰,直插雲霄,剛剛開始攀登時,感覺很輕松,但我們爬得越高,山峰就變得越陡,讓人感到恐懼,這時候,只有真正喜愛數學的人才會有勇氣繼續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數學的高峰上的人,都是發自內心喜歡數學的。 記住,站在峰腳的人是望不到峰頂的。
❾ 真心求一篇六年級的數學小論文,400字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現在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後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劉辰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王星算出的千米數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少,但是老教授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麼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
其實,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劉辰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