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語文理解加點詞語和理解詞語語境意,還有詞語是否能互換,句子深層含義,理解重點句子都不太好,,,
理解加點詞語(復語境理解):1先解制釋詞語本意,再分析這個詞在文句中的意思,最後再聯系全文內容理解內涵。
詞語能否互換:先解釋兩詞的含義,再結合語境分析看哪一個更恰當地表達主題。
句子深層含義:1抓住關鍵詞語理解;2根據修辭特點理解,依據修辭方法的特點結合具體語境分析;3根據標點符號理解。
理解重點句子含義:除了運用以上理解句子深層含義的方法,還要注意句子的位置,比如開頭的句子的提領作用、結尾的概括總結深化主題的作用,中間的過渡作用;有的還需依據文段意義做具體的理解。
只是這樣說還不能會運用,必須進行語段練習,總結實戰經驗,祝你進步!
『貳』 語言環境的語境對語言的運用作用
大致說來,語境對語言的運用有兩種作用:一是限製作用,一是補充作用。 語境對語言運用的限製作用,首先表現在對詞語的理解和選用上。同樣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表達的意思可能不同,這時就要依據具體的語境作出准確的理解。
例如:
語言運用語言運用和語境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第一冊
①我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②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例①用了兩個「英雄」,前一個作「有」的賓語,受「這樣」修飾,指英雄的人;後一個是定語,修飾「國度」,是指所具有的英雄品質。另外,例①的「驕傲」是相對英雄說的,又與下文的「自豪」對稱使用,表達的也是自豪的意思;例②的「驕傲」與「落後」搭配,又與「謙虛」對比使用,表達的則是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人的意思。這是語境對詞語理解的限製作用。語境對詞語表達的限製作用突出表現在同義詞語的選擇上。例如:
③我到了自家的門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魯迅《故鄉》)
④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例③同是寫出來這個動作,母親是「迎著出來」,八歲的孩子則是「飛出」,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不同人物的年齡特徵和動作特點。如果說成「我的母親早已出來了,接著八歲的侄兒宏兒也出來了」,語言不僅單調、呆板,而且不足以表現出宏兒年齡小、動作快、活潑、天真等人物特徵。在現代漢語里,「死」有很多種表達方法,如「去世」「作古」「謝世」「逝世」「離開了人間」「見閻王」「見馬克思」,例④選用「停止思想」,不僅與主語相銜接,語勢順暢,而且突出強調了馬克思作為思想傢具有的「思想」特徵。
其次,語境對語言運用的限製作用,表現在對句子的理解和組織上。一般的句子都不難理解,但有些句子,離開一定的語境,理解就會遇到困難。例如:
⑤在報攤前,說:「同志,兩份電視報,一份『北京』,一份『中國』。」
這句話很好懂,因為有「在報攤前」這個特定的場合,有「兩份電視報」這個特定的上下文。假如只是孤立地說「一份『北京』,一份『中國』」,就很費解了。
同樣,語境對句子的組織也有限製作用。比如同樣一個意思,既可以組織成主動句,也可以組織成被動句,組織的標準是什麼呢?就是語境──由語境決定組織成哪種句子效果最好。例如:
⑥黨八股也就是一種洋八股。這洋八股,魯迅早就反對過的。(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受前一句句尾的制約,後一句把賓語提前,組織成了變式句,前後銜接緊密。如果換成常式句,說成「魯迅早就反對過這洋八股」,讀起來就沒有那麼順暢、有力了。
再次,語境對語言運用的限製作用,還表現在對段乃至整篇的理解和安排上。老師講一篇課文,常常要先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時代背景、作者簡況等,就是因為這些語境有助於我們理解文章或文章中的某些語句。至於段的組織,篇的安排,同表達的目的、場合、對象等,都有直接的關系。 語境對語言理解的補充作用,主要表現在對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的理解上。一個句子,表達的可能只是很簡單的字面上的意義,也可能是語境所賦予的一種深層的含義,還有可能是一種言外之意。字面義的理解比較容易,只要弄懂每個詞的意義以及詞與片語合起來的意義就可以了。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則不同,必須結合具體的語境,透過字面所表達的意義去深入理解。
比如一個不太熟悉的人到家裡來做客。那天天氣比較冷,客人有點輕微的感冒,你家裡開著窗子。客人說:「今天可真冷啊!」你如果只把它看成是一句普通的話,認為客人只是想告訴你天冷這個事實,那就錯了。他實際上是在暗示你把窗子關上,這種暗示就是語境給這句話補充的信息。大多數情況下,由於語境所起的補充作用,人們都能理解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例如:
⑦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朱自清《荷塘月色》)
⑧「要是書店願意的話,」他說,「我看倒可以連同批語一起印出去。……」「還要讓它『留芳』百世嗎?」(唐弢《瑣憶》)
例⑦的路怎麼會「寂寞」呢?這就需要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了解作者當時的心境。作者對現實不滿,幻想能夠逃避,在苦悶中彷徨。「寂寞」一詞正是作者當時這種心境的寫照。例⑧是真的說那個批語「留芳」嗎?結合上文「我」的態度(「我一時氣極,帶著發還的原稿去見魯迅先生」)和魯迅先生的議論(「騙子的行當,」魯迅先生說,「總要幹得像個騙子呀。」),這里用的顯然是反語,表達了作者對國民黨政權的厭惡和嘲諷。
語境對語言表達的補充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充分利用特定語境,當省則省;一是表達語境臨時賦予的意義或言外之意。例如:
⑨這些蝴蝶大多數屬於一種,它們的翅膀的背面是嫩綠色的,當它們停在地面時,就像是一片綠草,它們的翅膀的正面卻是金黃色的,上面帶著一些花紋,當它們飛動時就像是朵朵金花。(馮牧《瀾滄江邊蝴蝶會》)
⑩夏天,天氣很熱,兩個人騎著自行車過來,看見一個冷飲店,其中一個說:「嘿,咱們倆去冰鎮一下怎麼樣?」
例⑨里的「它們」都是指「這些蝴蝶」,完全可以承上文省略,沒必要反反復復地說。例句中畫線的部分都可以去掉。例⑩要表達的是兩個人一起去喝冰鎮飲料,但說話者藉助當時的特定語境,只簡單地說「去冰鎮一下」,意思就全表達出來了。
『叄』 語文成語運用中考
看語境而抄定:如果是兩個人以上時,恐懼是多人俱有的,可用「不言而喻」;如果是單指的『他』、『她』、『你』或『我』,最好不用。用「莫名」、「極為」等,修飾一下就可以了,或者,用比喻恐懼像「......」。
『肆』 初三語文語言實際運用題,要10道,感激不盡
1.假如在校園或公園的花壇草坪里豎立一個公益廣告牌,請你擬一句廣告詞。
2.根據下面一段文字,擬一條標語。
人類的生存史、發展史,首先是根據地球上的淡水分布圖而寫的。當今,全世界上每天排放的工業污水2—3萬立方千米。按此速度,人類將無潔水可汲。
標語:
3.某中學為幫助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重返課堂,要在全校開展一次獻愛新捐款、捐物、捐書活動。請你為這次活動擬一條校園標語(至少用一種修辭手法,如比喻、對偶等)。
4.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了。你心裡也許有許多話要說,請寫一副對聯或一首四句小詩,表達你的心情。
5.新世紀的第一個春天以來,一股社會實踐活動的熱潮在我市中小學涌動,同學們在活動中開闊了眼界,增強了能力,學會了學習。請用一句話擬一個標語,為中小學生參與這一活動鼓鼓勁。
6.作為全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我市不斷改善旅遊環境,以吸引天下遊客。請用一句話擬一條廣告語,向天下遊客介紹我市。(可以自選我市的某一旅遊景點介紹,可以就我市整體特點介紹,也可以就自己所在地的特點介紹。)
7.請根據下面意思擬寫一條公益廣告詞。
有人曾戲言:人類的祖先是從樹上下來的,樹都被砍光了,人類豈不自斷了歸路?
廣告詞: 。
8.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午夜場節目《今夜》主持人傑雷諾聽說美國鐵路公司內部整頓,宣布裁撤600名經理後說:「鐵路公司何必花大筆遣散費裁撤那些人,只要讓他們坐上火車去旅行就行了。」結果美國鐵路公司董事長聽了大為惱火,決定取消一年200萬美元在該電視台作的廣告。請問傑雷諾的話有什麼不妥?
9.一個老和尚有兩個徒弟——大和尚和二和尚。一日,大和尚向老和尚打小報告,說二和尚洗碗時把碗打破了一個。老和尚手捻佛珠,雙眼微閉,說道:「我相信你永遠也不會打破碗。」老和尚的潛台詞是
10.下面是紀念《中國青年報》創刊50周年獲一等獎的宣傳口號,請在橫線上填一個雙音節名詞,使之完整。
與時代同行,為 喝彩。
11.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寫到晉國的司馬炎滅了吳王孫皓,在接見孫皓時,司馬炎說:「朕設此座已久矣。」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不超過18字):
12.歷史是一艘行進的船,時間是一張網。我們每個人都在船上張網捕魚。有那勤奮聰明的,就捕得多些;有( )的,就捕得少些。大家都在一條船上,到時大家都得仍掉網上岸。翻檢個人的捕獲,在20世紀的作業中,有(a );有(b );有愛因斯坦這樣的好手,創造了物理的新紀元;有毛澤東這樣的人,創造了一個共和國。而空手上岸的人也不在少數。21世紀,我們將有什麼樣的創造,將出現什麼樣的世紀人物呢?這將對有幸站在世紀門檻的人,至少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和誘惑。
①根據語境,文中括弧內應填入的一個詞語是 。
②從文中找出一個和「在20世紀的作業中」的「作業」意思相同的詞語:
③模仿畫橫線的句子,以「歷史」和 「時間」為本體。寫一個句子。
仿寫
④給文中(a)處(b)處的橫線上補上兩個例子,要與後面的兩個離子句式相同或相似。
補寫的例子:a:
b:
13.下面是兩個寓理於物的例句,請你另選物品(鏡子或風箏),寫一個既符合物品特點,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① 蠟燭:站得不端正,必然淚多命短。②月亮:正因為有圓有缺,才使人不感其乏味。
鏡子(或風箏)
14.由「蚯蚓」(或「傘」)展開聯想和想像,寫一段話。要求運用擬人和反問的修辭手法。字數在50—80。
15.學校食堂司務長到市場買菜要索取單據,請你根據下表開列的項目代買主寫一張單據。(小計、總計數字要填寫清楚。)
菜名
韭菜
大蔥
蒜
番茄
辣椒
重量(千克)
1
2
3
4
3
單價(元)
1
0.8
0.8
1.5
1.2
小計
總計
(大寫)
16.將人民幣48937.01用漢字大寫的方式表示出來。
人民幣(人民幣)
17.請根據下面一副對聯,說出地名。
「一樓萃三楚精神,雲鶴俱空橫迪在;二水匯百川支派,古今無盡大江流。」
地名是:
18.放暑假了,滿街是廣告,其中某美術家教廣告最後有用大號字寫的一句話:「一包高級煙、一瓶好酒與一個暑假的美術熏陶——價格相同,價值不同。」
請寫出這則廣告詞的含義:
。
上海 天津
(早晨8:00) (下午2:00)
19.某客車玻璃窗上貼著如下圖標,請用簡明的語言准確地說出他所表達的意思。(含標點,不超過25字)
20.老張和老李下棋,第二盤棋下完了,老張說:「這一盤你又輸了。」老李說:「不!這一盤是我沒贏。」兩人的話都有言外之意。
他們的言外之意是
『伍』 什麼是語境,結合實例分析四種語境對交際語言的要求
什麼是語境?語境是言語環境或使用語言的環境的簡稱,也指人們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環境,也叫「交際場」。
「語境」從字面意義來看,就是「語言環境」。但現在人們已經把一些非語言因素納入了語境的范疇,由此語境產生了狹義和廣義兩個含義。狹義的語境專指在語言交際活動中,語言單位的音位、語素、詞、短語、句子與言語作品——話語所出現或處在的環境。廣義的語境指所要考察的事件(非語言的)所出現的環境。我們可以稱前者為「小語境」或,稱後者為「大語境」。
總的來說,語境既包括語言因素,如作品的上下文或說話的前言後語等,還包括非語言因素如交際的時間、地點、場合、時代、交際對象以及社會、文化背景、自然環境、語體環境等。本文是從言語交際的角度來談語境的影響作用,所引用的是廣義的語境也即「大語境」。
二、語境對言語交際的影響
語境影響著言語交際行為。從言語表達和言語接受的兩方面來看,語境對言語交際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制約和解釋兩種功能上。
言語交際的環境是由表達者、接受者、(旁聽者)和交際時的客觀環境組成的。從言語表達方面說,語境限定、制約著表達者的言語內容和使用的語言形式,表達者只有運用適合語境的語言,才能達到預期的交際目的。而從言語接受方面來說,語境語言形式和語言接受者都有解釋的作用,語境能使語言形式與某個特定意義聯系起來,語言形式的意義因語境而明確;接受者只有把話語放置到特定語境中來解碼,才能較准確地把握表達者的會話含義。本文主要探討語境對言語交際的制約功能和解釋功能。
三、語境對言語表達的制約功能
作為表達者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使接受者能准確地理解交際中所使用的語言表達式的意思,從而獲得最佳交際效果。這樣,表達者必須選擇符合語境的語言表達式。在交際過程中,表達者如果能選擇符合語境的語言表達式來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那就可以使表達更恰當、得體。
常言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一句話百樣說」說的都是表達者要適應特定的語言環境的問題。因此可以說,具體的語境對言語的表達制約功能。
(一)同一句話,表達不同的含義
「下雨了」這句話,從字面上看,它反映的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如果一個人看到外邊滴著雨,說聲:「下雨了」,可能是在自言自語或者告訴他人一種客觀事實;如果是外邊晾著衣服,這句話是在提醒自己或者他人收衣服;如果這時小孩要去上學,這句話則是提醒小孩帶雨具。
(二)不同的話,表達同一個意思
一對傾心相愛的戀人,女方對男方撒嬌地說「我恨死你了」和「我愛死你了」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還有「你真好」和「你真壞」同是表達女方對男方的喜愛和贊美。
(三)殘缺的話,表達完整的意思
在言語交際中,人們根據言語經濟的原則,會根據對話者所共知的背景情況而省略一些成分。因此,在言語交際中,有些句子是殘缺的,但是這並不妨礙表達者圓滿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接受者也能獲得完整的信息,原因就在於語境在此提供了潛在的信息。
如:在蘭州的公共汽車上,乘客買車票說「兩個蘭大」,很顯然這「兩個蘭」是一種殘缺的省略的語言形式,但售票員都能理解說話人所要表達的意思是:「我要買兩張到蘭州大學的汽車票。」
(四)說的是一個意思,表達的是另一個意思
在交際活動中,有時候,說話人表面上陳述的是這一意思,實際上要表達的是另一個意思。只要結合一下交際的場合和背景知識,就可以理解表達者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如:《紅樓夢》第三十四回有這么一段情節描寫:有一次,賈寶玉和林黛玉發生口角,後來賈寶玉千不是萬不是地向林黛玉道歉。兩個人和好之後,被鳳姐拉到賈母那兒看戲,碰見了薛寶釵。賈寶玉在說話時無意中奚落了薛寶釵,黛玉非常得意,並問:「寶姐姐,你聽了兩出什麼戲?」寶釵笑道:「我看的是李逵罵了宋江,後來又賠不是。」寶玉便笑道:「姐姐博古通今,樣樣都知道,怎麼連一出戲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說了這么一串子,這叫《負荊請罪》。」寶釵笑道:「原來這叫《負荊請罪》。你們博古通今,才知道『負荊請罪』,我們不知道什麼是『負荊請罪』。」一句話沒說完,寶玉黛玉二人心裡有病,聽了這話,早把臉羞紅了。
四、語境對言語理解的解釋功能
在言語交際活動中,不僅需要表達者把握好表達要義,適合語境,而且需要接受者把話語放置到特定語境中來解碼,聯系表達者的特定語境,才能達到較好的交際效果。
語境對言語理解的解釋功能主要表現在它能排除任何語言中的歧義現象。語境理論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句子都不可能突然出現或孤立存在,而總是以一定的時間、場合、目的、方式等為其條件的。所以可以說,只要有歧義的話語進入到具體的語境中,歧義就自然排除了,人們對言語的理解也就更容易了。
歧義現象產生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字詞的多義、句子結構的歧義、語境的歧義。
(一)多義的字詞在一定的語境下意義單一
多義詞、多義字在漢語中普遍存在,一個字、詞有多種含義,很多是只要放在一定的語句中就能分辨其意義,但也有隻有在特定的語境中才能明確其具體的意思的詞語。
比如,「他是背著包袱離開家的。」「包袱」的歧義僅靠其所在的句子是無法消除的。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他背著一包東西離開了家」;也可以說「他帶著思想負擔離開了家」,在這里詞語「包袱」的歧義並沒有消除,只有藉助特定的語境才能確定其真正含義。
(二)句子結構上的歧義在語境里消失
例如「這是快樂的開始」。這里「快樂」就有兩種詞性,可以把它理解為名詞,也可以理解為形容詞。當「快樂」充當名詞時,這句話可以解釋為「這是快樂開始了」;而當「快樂」充當形容詞時,這句話的意義就是「這樣的開始是種快樂的開始」。
可見,一句原本充滿歧義的話,放到一定的語境里原來的歧義就不存在了。
(三)語境的歧義靠語境來消除
語境是指通常語境下並無歧義的句子在某種特殊語境的作用下產生了歧義。這種歧義產生於表達者或接受者使用語言時所依賴的某種特殊語境。
如有一則阿凡提的故事,說的是阿凡提當理發師時牧師常來理發,卻從不給錢,於是阿凡提想懲罰他。有一次,牧師又來理發,阿凡提給他剃光了頭,刮臉時問他:「牧師,是否要眉毛?」「這還用問,眉毛豈能不要?」牧師說。「好,你要我就給你!」說著,嗖嗖幾刀,就把牧師的眉毛刮下來遞到他手裡。牧師氣得說不出話來,誰叫自己說要呢。「牧師,鬍子要嗎?」阿凡提又問。「不要,不要!」牧師連忙說。「好,你不要就不要。」嗖嗖幾刀就把牧師的鬍子刮下來。這種語境所製造的歧義,達到了意想不到的交際效果。
綜上所述,在言語交際中,語境制約表達者的話語組織和語義表達,同時也制約著接受者對話語的表達。所以,表達者必須根據語境來建構話語和調節話語;接受者也必須根據語境來理解話語,根據語境的變化來完善對話語信息的准確把握。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交際效果。
『陸』 初一語文:請結合語境,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下面橫線上
吃水的時候,感激挖井的人,—2—,我們更加珍惜甜美的泉水;收獲的時候,感激播種的人,—3—,我們更加明白勞動的艱辛;成功的時候感激生養你的人,—6—,我們更加懂得生命的寶貴。
『柒』 語文小升初古詩文名句語境運用檢測與答案
用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來表達自己高潔的操守
『捌』 初中語文語言運用,有答案,10道,急用
一、讀圖題型
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有關單位舉辦了「『北京2008』全國大學生主題招貼設計大賽」,下面的組圖就是在這次大賽上獲金獎的作品。請你仔細觀察,對它的創意進行說明。(提示:招貼畫上的漢字依次是「高」、「快」、「強」)。
解析:這道題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關注語文,在語文中留心生活,它不僅考查學生的審美情趣、觀察思考、概括表達能力,而且還可以考查學生想像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因而很能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其次,解答此類題要運用觀察與分析相結合的思維方法,考試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研習、欣賞書法的過程,讀圖時要仔細,要以畫面為基礎進行聯想、想像,要能從漢字書寫的美感中讀懂圖畫的整體思想,切忌「浮光掠影」。如字面上人物呈運動形象,則表明奧運會是體育盛會,或分別詮釋了「高」「快」「強」三個字的內涵。作為背景的三個漢字從另一個角度也體現了一種奧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此外,這三個漢字用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體現中國文化特色,也表示2008年奧運會將在中國(北京)舉行。
二、探究題型
「綠色污染」已經成了當代世界性的難題。請結合文章內容與下列資料,說說你對「綠色污染」的理解。
資料一:上世紀20年代,來自美洲的仙人掌,盤踞了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24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與農作物、牧草爭地,致使畜牧業的發展嚴重受挫。
資料二:來自亞洲的葛藤,上世紀70年代一度佔領了美國南部283萬公頃的土地,擠佔了公路,給農業、交通業造成巨大損失。
解析:在解題過程中一般應經歷解讀材料、提出假設、多方探索、組織答案五個階段。首先,要仔細閱讀提供的語言材料式圖片,明確探究的問題。第二,考生在情境閱讀中,要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材料對問題進行探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第三,從提供材料的多個方面去思考、分析,從多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從多方面盤活探求解決問題的思維。第四,用簡明精煉的語言把自己探究的結果表達出來。答案可擬為:外來植物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產和生活。(「外來」「植物」「影響」為三個得分點,每點1分,意近即可)
三、創制題型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率領大陸訪問團在祭拜黃帝陵時所說的「炎黃子孫不忘本,兩岸和平一家親」,言簡意賅地表達出兩岸炎黃子孫的共同心聲,勾起了多少人的思鄉之情。請根據下面上聯所表達的內容,集出或改寫平時所積累的名句,對出下聯。
上聯:少小離家為異客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是一道集創制對聯和書寫考查於一體的中考題。該題以時政資料為載體,熔時事、書法、文學於一爐,集思想性、藝術性於一體,答題時要結合題干信息進行對聯創制。此外還必須明白撰寫對聯的要求,即內容必須相連,表達一個共同的主題;兩聯字數相等,詞性相同或相近,句子結構要相同,彼此對稱;字音聲調平仄相對,使對聯念起來有一種音樂美。
四、論辯題型
某校初三(6)班同學在閱讀《西遊記》時,對豬八戒這個人物有兩種不同看法,為此語文老師組織了一場辯論。假如你是正方,針對反方辯詞該怎麼說?
反方:我方認為,豬八戒好吃懶做,見識短淺,在取經的路上,意志不堅定,遇到困難就嚷嚷著要散夥。而且還經常搬弄是非、耍小聰明、說謊,又愛佔小便宜,貪戀女色。是一個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道題把辯論引入考場,更有利於考查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才能,符合教學培養目標和教學改革的方向。這道題以名著《西遊記》為載體,以有爭議的人物形象唐僧和八戒為論辯對象,讓學生親自感受理論論爭的樂趣,改變了考生線性思維方式,增強了探索慾望和內在的學習要求,體現了命題者十足的人文關懷。針對反方對八戒缺點的闡述,考生提出正方的觀點也要作必要闡述、論證,並且要有相應的材料作依據。因此;考生事先必須佔有資料。熟知《西遊記》內容,這樣才能充實自己的觀點。其次,辯論要求在立論上力避一般化,要獨辟蹊徑,擊破對方所持的觀點,令對方防不勝防。
附參考答案:示例:正方:我方認為,豬八戒能吃苦耐勞,對師傅忠心耿耿。在與妖魔的斗爭中,他總是揮舞釘耙,勇猛戰斗,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錯能改,樂於助人,是一個忠勇善良、淳樸憨厚的人。
五、簡介題型
班上准備開展題為「話說英雄」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閱讀參考資料《感動中國2004年頒獎詞》(節選),按後面要求做好准備。
感動中國2004年頒獎詞(節選)
任長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個女英雄。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雲,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一個弱女子能贏得百姓的愛戴,是因為,在她的心裡有對百姓最虔誠的尊重。
(1)請你從讀過的文學名著中推薦一位令自己感動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____________作品名稱:《___________》
(2)寫一段簡短的話,向同學們介紹這位令你感動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頒獎詞」一樣簡潔流暢,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跡,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解析:撰寫頒獎詞則既有開放性,又有限制性,限制性表現為:一要概述人物主要事跡;二要反映人物性格;三要語言通順;四要恰當運用修辭方法,語言生動。其中前三點題干中已有明確要求,後一點則是隱性要求,考生必須從「參考資料」中悟出,因此這道題可以說是開而有節,放而有度,既給考生較大的思考空間,又給評卷者以科學的評判尺度。總之,這道題既考查了考生的思維靈活性、創造性和嚴密性,又檢測了考生的文化底蘊、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可謂一舉幾得。
參考答案示例:孫悟空——他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取經路上,他是師傅的好幫手:「三打白骨精」,他窮追猛打,決不手軟:「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謀,化險為夷——他愛憎分明,疾惡如仇,本領高強。他是藝高膽大的神仙傳奇,更是血肉豐滿的英雄好漢。
六、解說題型
根據下面天氣預報材料,請你以導游的身份,給從西雙版納到昆明的遊客以人性化的提配。(30字以內)
西雙版納晴25℃~32℃
昆明多雲轉小雨7℃~12℃
解析:這道題實際上是以電視文化為載體,以語言運用為考查元素,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留心身邊的語文。解這道先要分析西雙版納和雲南兩地的天氣差異,通過閱讀提供的材料可知,西雙版納天氣晴朗,氣溫較高,而昆明則天有陰雨,氣溫較低,所以有必要提醒遊客攜帶雨具和禦寒衣物,而且表述語言要具有人文關懷,溫情提醒的特點。
《語言的實際運用》題型簡析(一)2007年03月09日 星期五 19:56《語言的實際運用》題型簡析(一) 隨著考試命題由單純地考查知識向以考查能力為主的轉變,語言實際運用的考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是語言技巧和思維能力的綜合體現,是一個人語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
語言運用能力,其核心是語言表達能力,它要求學生能根據特定的語境,敏捷、准確地把握相關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要求組織語言加以表達,做到簡明、連貫、得體、富有藝術性。
近年來,出現於試卷中的這類題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文字概括題
【題例】 那一年,國家正式決定,在中國西北、華北、東北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建設8000萬畝防護林體系;從新疆到黑龍江,沿著萬里風沙線,營造⒈42萬里長的大型防風沙林帶,形成「綠色萬里長城」。
【指導】 這類題,要求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段文字的內容要點,也就是要對這段文字的內容進行壓縮,提取最重要的信息。解答這類題,應注意
⒈排除多餘信息,提煉出精當內容;
⒉善於組織語言表達,做到通順明了,無語病。
【分析】 題例中的內容以事件為主,而且包括兩個分項內容(根據分號判斷),即「建設防護林體系」,「營造防風沙林帶」。另外,事件的施動者「國家」不可少,「萬畝」、「萬里」形容路線之長,這些均為精當的內容。
由此,這則消息可概括為:國家決定建設萬畝防護林體系和營造萬里防風沙林帶的「綠色萬里長城」。
【訓練】 我國新一代質優價廉的大屏幕高清晰度彩色電視機,將於今年10月份全面上市。據介紹,這種精密顯像,無閃爍的保健電視機,是引進美國先進的視頻晶元生產的。這種晶元能將原來電視的隔行掃描變為逐行掃描,與電腦顯示相同,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電視機存在的畫面閃爍的清晰度差的問題。
(精當內容:我國新一代質優價廉的大屏幕高清晰度彩色電視機,將於今年10月份全面上市。)
二、圖表轉述題
【題例】 讀下表,描述我國人口增長的狀況
年份 1764年 1840年 1949年 1982年 1995年
人口 2.1億 4.1億 5.4億 10.3億 12億
一從總體上看,自1949年至1995年,我國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由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自1982年至1995年,我國人口__________________
【指導】 這類題,要求能夠從圖表中看出各項數字、事物之間的關系,概括出作者的觀點或結論,用簡明的語言轉述圖表的內涵。解答這類題,應注意:
⒈能准確把握圖表信息(縱,橫比較)
⒉能用簡明的語言表達
【分析】 題例中的圖表從總體上看,數字很重要,其發展趨勢均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不同,由此我們可以判斷出:一中可填上「迅速增長」;二中可填上「穩步增長」或「增長速度減緩」。
【訓練】 觀察下圖,用簡潔的語言轉述得到的啟示
人 → 從 → 眾
↓ 利 ↓ 用 ↓
森 → 林 → 木
(人口的不斷增長,導致了人均自然資源的相對減少。) 三、語言的銜接連貫題
【題例】 體會句式特點,在橫線上寫句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齡來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________。有的人正當年少卻胸無大志而暮氣沉沉,年輕時就已經老了。有的人________。生理的青春是可貴的,如春蘭秋菊,但它不能永開不謝;心理的青春也許更可貴,如蒼松翠柏,可以傲對時間的風霜。
【指導】 這種題型,要求聯繫上下文的語意,話題保持統一,切合語境。解答這類題,應注意
⒈保持上下文話題一致
⒉語句間的自然順暢
⒊句子前後照應
⒋表達合乎事理,切合語境。
【分析】 題例中的第一空很明顯與上句形成對偶,所以可填上「那是用精神來衡量的」;第二空與前一句很明顯是對比關系,扣住年齡特點,所以可填上「年華已逝卻壯心不已而朝氣蓬勃,年老了卻永遠年輕」。
【訓練】 根據上下文文意在橫線上補寫句子
我理解黑夜,因為我渴望白天;
我理解懦弱,___①_____。
我理解小草,因為我渴望綠色;
我理解貧乏,____②____。
(前兩句要求填的內容相反,相對,所以①中可填上「因為我渴望剛強」;後兩句要求填的內容相關,所以②上可填「因為我渴望充實」。)語言的實際運用題型簡析(二) 一、仿寫題
【題例】 仿照下列句式的特點,續寫三個句子
書是鑰匙,能開啟智慧之門。
書是階梯,幫助人們登上理想的高峰。
【指導】 仿寫是語言運用的基本技能,它要求模仿例句造句。解答這類題,應做到:
⒈找準例句句式特點
⒉仿寫句子的內容與例句的內容要構成一個整體,合理通暢。
【分析】 題例中的例句的特點我們可歸納為:「本體(書)+喻體+內涵」語句格式,所以我們還可以續寫為:
書是良葯,能醫治愚昧之症;
書是乳汁,哺育人們成長;
書是最好的伴侶,伴我們度過美好的人生等
【訓練】 憑語感,在橫線上仿寫一個句子
啊,友情!人間怎能沒有你?願意你像和煦的陽光,常常照耀我們的胸懷;願你像清新的空氣,時時輸向我們的心房;_______________。
(特點:「喻體+內涵」;句式:「願你像……,……。」所以根據特點我們可仿寫為:「願你像甘甜的泉水,刻刻溫潤我們的心田」等。) 二、寓意揭示題
【題例】 聯繫上下文,在橫線上填寫適當的內容。
有一天,戴著面具的美和丑在海邊邂逅,她們互相慫恿道:「咱們到海里去游泳吧。」於是她們脫下面具,在海里游泳。
過了一會兒,丑回到了岸上,戴上了本來屬於美的面具,徑直走她的路。
接著美也上來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徑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______________。
【指導】 這類題,往往是先給我們講述一個故事,最後要求用一句話概括出這個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即寓意。而寓意往往對我們的生活或指導、或鞭笞。解答這類題,重在一個「悟」字上,具體來說:
首先,應認真讀明白故事;
其次,從故事中找准切入點,即領悟;
最後,用一句簡明流暢的語言歸納寓意。
【分析】 題例中故事應抓住兩個對象「美」和「丑」,找准一個切入點「面具」,然後領悟戴錯面具後美和丑的關系。即得出:「世上有些人常錯把美當作丑,把丑當作美。」
【訓練】 讀下面一段話,概括你得到的啟示
貓頭鷹的樣子不招人喜歡,叫聲凄厲,被人視作「不祥鳥」,然而它是益鳥;蝴蝶艷麗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歡,然而它是害蟲。
(不能以貌取人;「外表的漂亮不能代表本質」等) 三、定義提煉題
【題例】 根據下面的內容,給「防護林」下定義
防護林的主要作用是減小風的力量。風遇到防護林,速度就減小70%---80%。到距離防護林等於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風又恢復原來的速度。所以防護林必須是並行排列的許多林帶,兩列之間的距離不要超過林木高度的20倍。
【指導】 這類題,它所給的是一段詮釋性的文字,要求我們從中提煉關鍵信息,運用定義來說明對象。解答這類題,應做到:
⒈找准特徵(本質特徵,區別特徵)
⒉定義格式(「××是……」或「……叫××」)
【分析】 題例中防護林的本質特徵是「許多林帶」,它的作用和特點就該是區別於其它的區別特徵了。所以我們可以概括為:「防護林是能減小風力,兩列之間的距離不超過林木高度20倍的並行排列的許多林帶。」
【訓練】 根據文字內容給「沙塵暴」下定義
人類總是依據自身的利益評價外部事物,將之分成優劣好壞,而大自然則另有一套行為規范與准則。現在人們聞之色變的沙塵暴,即由於強烈的風將大量沙塵捲起,造成空氣混濁,能見度小於千米的風沙現象,其實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項工程,並且在全球生態平衡中佔有一席之地。
(沙塵暴是由於風將大量沙塵捲起,使空氣混濁,能見度小於千米的風沙天氣現象。)
以上幾種題型,是近年來出現在試卷中較為頻繁的,但隨著考試制度和試卷命題的不斷改革,語言實際運用,這類更為新穎、更為科學的形式會不斷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只要我們能抓准信息,結合我們平時的語言積累,多訓練,一定會迎刃而解的。
最後補充一點,這類題的答案一般來說不是統一固定的,它考查的是我們的主觀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可因人而異
『玖』 什麼是語境,舉例分析四種語境對語言表達的要求
語境是言語環境或使用語言的環境的簡稱,也指人們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環境,也叫內「交際場」。容
「語境」從字面意義來看,就是「語言環境」.但現在人們已經把一些非語言因素納入了語境的范疇,由此語境產生了狹義和廣義兩個含義。
狹義的語境專指在語言交際活動中,語言單位的音位、語素、詞、短語、句子與言語作品——話語所出現或處在的環境.廣義的語境指所要考察的事件(非語言的)所出現的環境.我們可以稱前者為「小語境」或,稱後者為「大語境」。
(9)語境運用初中語文擴展閱讀:
補充作用:
語境對語言理解的補充作用,主要表現在對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的理解上。一個句子,表達的可能只是很簡單的字面上的意義,也可能是語境所賦予的一種深層的含義,還有可能是一種言外之意。
字面義的理解比較容易,只要弄懂每個詞的意義以及詞與片語合起來的意義就可以了。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則不同,必須結合具體的語境,透過字面所表達的意義去深入理解。
『拾』 舉例子說明語境在語言使用的作用
什麼是語境?語境是言語環境或使用語言的環境的簡稱,也指人們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環境,也叫「交際場」.
「語境」從字面意義來看,就是「語言環境」.但現在人們已經把一些非語言因素納入了語境的范疇,由此語境產生了狹義和廣義兩個含義.狹義的語境專指在語言交際活動中,語言單位的音位、語素、詞、短語、句子與言語作品——話語所出現或處在的環境.廣義的語境指所要考察的事件(非語言的)所出現的環境.我們可以稱前者為「小語境」或,稱後者為「大語境」.
總的來說,語境既包括語言因素,如作品的上下文或說話的前言後語等,還包括非語言因素如交際的時間、地點、場合、時代、交際對象以及社會、文化背景、自然環境、語體環境等.本文是從言語交際的角度來談語境的影響作用,所引用的是廣義的語境也即「大語境」.
二、語境對言語交際的影響
語境影響著言語交際行為.從言語表達和言語接受的兩方面來看,語境對言語交際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制約和解釋兩種功能上.
言語交際的環境是由表達者、接受者、(旁聽者)和交際時的客觀環境組成的.從言語表達方面說,語境限定、制約著表達者的言語內容和使用的語言形式,表達者只有運用適合語境的語言,才能達到預期的交際目的.而從言語接受方面來說,語境語言形式和語言接受者都有解釋的作用,語境能使語言形式與某個特定意義聯系起來,語言形式的意義因語境而明確;接受者只有把話語放置到特定語境中來解碼,才能較准確地把握表達者的會話含義.本文主要探討語境對言語交際的制約功能和解釋功能.
三、語境對言語表達的制約功能
作為表達者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使接受者能准確地理解交際中所使用的語言表達式的意思,從而獲得最佳交際效果.這樣,表達者必須選擇符合語境的語言表達式.在交際過程中,表達者如果能選擇符合語境的語言表達式來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那就可以使表達更恰當、得體.
常言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一句話百樣說」說的都是表達者要適應特定的語言環境的問題.因此可以說,具體的語境對言語的表達制約功能.
(一)同一句話,表達不同的含義
「下雨了」這句話,從字面上看,它反映的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如果一個人看到外邊滴著雨,說聲:「下雨了」,可能是在自言自語或者告訴他人一種客觀事實;如果是外邊晾著衣服,這句話是在提醒自己或者他人收衣服;如果這時小孩要去上學,這句話則是提醒小孩帶雨具.
(二)不同的話,表達同一個意思
一對傾心相愛的戀人,女方對男方撒嬌地說「我恨死你了」和「我愛死你了」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還有「你真好」和「你真壞」同是表達女方對男方的喜愛和贊美.
(三)殘缺的話,表達完整的意思
在言語交際中,人們根據言語經濟的原則,會根據對話者所共知的背景情況而省略一些成分.因此,在言語交際中,有些句子是殘缺的,但是這並不妨礙表達者圓滿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接受者也能獲得完整的信息,原因就在於語境在此提供了潛在的信息.
如:在蘭州的公共汽車上,乘客買車票說「兩個蘭大」,很顯然這「兩個蘭」是一種殘缺的省略的語言形式,但售票員都能理解說話人所要表達的意思是:「我要買兩張到蘭州大學的汽車票.」
(四)說的是一個意思,表達的是另一個意思
在交際活動中,有時候,說話人表面上陳述的是這一意思,實際上要表達的是另一個意思.只要結合一下交際的場合和背景知識,就可以理解表達者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如:《紅樓夢》第三十四回有這么一段情節描寫:有一次,賈寶玉和林黛玉發生口角,後來賈寶玉千不是萬不是地向林黛玉道歉.兩個人和好之後,被鳳姐拉到賈母那兒看戲,碰見了薛寶釵.賈寶玉在說話時無意中奚落了薛寶釵,黛玉非常得意,並問:「寶姐姐,你聽了兩出什麼戲?」寶釵笑道:「我看的是李逵罵了宋江,後來又賠不是.」寶玉便笑道:「姐姐博古通今,樣樣都知道,怎麼連一出戲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說了這么一串子,這叫《負荊請罪》.」寶釵笑道:「原來這叫《負荊請罪》.你們博古通今,才知道『負荊請罪』,我們不知道什麼是『負荊請罪』.」一句話沒說完,寶玉黛玉二人心裡有病,聽了這話,早把臉羞紅了.
四、語境對言語理解的解釋功能
在言語交際活動中,不僅需要表達者把握好表達要義,適合語境,而且需要接受者把話語放置到特定語境中來解碼,聯系表達者的特定語境,才能達到較好的交際效果.
語境對言語理解的解釋功能主要表現在它能排除任何語言中的歧義現象.語境理論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句子都不可能突然出現或孤立存在,而總是以一定的時間、場合、目的、方式等為其條件的.所以可以說,只要有歧義的話語進入到具體的語境中,歧義就自然排除了,人們對言語的理解也就更容易了.
歧義現象產生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字詞的多義、句子結構的歧義、語境的歧義.
(一)多義的字詞在一定的語境下意義單一
多義詞、多義字在漢語中普遍存在,一個字、詞有多種含義,很多是只要放在一定的語句中就能分辨其意義,但也有隻有在特定的語境中才能明確其具體的意思的詞語.
比如,「他是背著包袱離開家的.」「包袱」的歧義僅靠其所在的句子是無法消除的.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他背著一包東西離開了家」;也可以說「他帶著思想負擔離開了家」,在這里詞語「包袱」的歧義並沒有消除,只有藉助特定的語境才能確定其真正含義.
(二)句子結構上的歧義在語境里消失
例如「這是快樂的開始」.這里「快樂」就有兩種詞性,可以把它理解為名詞,也可以理解為形容詞.當「快樂」充當名詞時,這句話可以解釋為「這是快樂開始了」;而當「快樂」充當形容詞時,這句話的意義就是「這樣的開始是種快樂的開始」.
可見,一句原本充滿歧義的話,放到一定的語境里原來的歧義就不存在了.
(三)語境的歧義靠語境來消除
語境是指通常語境下並無歧義的句子在某種特殊語境的作用下產生了歧義.這種歧義產生於表達者或接受者使用語言時所依賴的某種特殊語境.
如有一則阿凡提的故事,說的是阿凡提當理發師時牧師常來理發,卻從不給錢,於是阿凡提想懲罰他.有一次,牧師又來理發,阿凡提給他剃光了頭,刮臉時問他:「牧師,是否要眉毛?」「這還用問,眉毛豈能不要?」牧師說.「好,你要我就給你!」說著,嗖嗖幾刀,就把牧師的眉毛刮下來遞到他手裡.牧師氣得說不出話來,誰叫自己說要呢.「牧師,鬍子要嗎?」阿凡提又問.「不要,不要!」牧師連忙說.「好,你不要就不要.」嗖嗖幾刀就把牧師的鬍子刮下來.這種語境所製造的歧義,達到了意想不到的交際效果.
綜上所述,在言語交際中,語境制約表達者的話語組織和語義表達,同時也制約著接受者對話語的表達.所以,表達者必須根據語境來建構話語和調節話語;接受者也必須根據語境來理解話語,根據語境的變化來完善對話語信息的准確把握.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交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