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人教版高中語文文學常識

人教版高中語文文學常識

發布時間:2021-02-24 21:35:27

高中語文必修五文學常識

http://www.pep.com.cn/gzyw/jszx/pg/jsys/dwc/看看這個行不?這個網上還版有好權多

② 人教版語文必修四文學常識

1、 中國古代作家及作品
《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故亦稱「詩三百」。這些詩歌編為「風」「雅」和「頌」三個部分。「風」有十五國風,大都為各地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多系西周五室貴族之作,大都是記述周歷史,歌頌祖先功德,「小雅」除一部分宴會樂歌外,其餘多系政治諷喻,作者多屬貴族文人。「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是貴族統治者祭祀用的樂歌舞曲。
《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就是直接陳述鋪敘;比,就是譬喻、打比方;興,即托物起興,借用別的事物來引發要歌詠的內容。
《詩經》中「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和它的藝術創作方面的成就,給予後世文學以極其深遠的影響,成為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詩經》被儒家列為經典之一,它與《書》《禮》《易》《春秋》合稱為「五經」。選入教材的有《亡民》《無衣》《靜女》
《論語》先秦儒家典籍。是一部記錄孔子廣告的語錄體作品,為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編集。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的怷是「仁」的學說;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無類」,注重「因材施教」;在政治上採取保守主義,主張恢復西周禮樂制度。選入教材的有《季氏將伐顓臾》
《老子》先秦道家典籍。老子所著,以其「言道德之意」,故又稱《道德經》。此書具有豐富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文字簡潔,善用譬喻。
老子,生卒年代不詳,李姓,名耳,字伯陽,楚國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絕聖棄智,清靜無為,幻想倒退到「小國寡民」的遠古社會去了。
《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止於魯哀公二十年(前469),前後贏余了春秋時期二百五十多年的史事。此書相傳為春秋時左丘明著。《左傳》亦稱《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傳》,相傳為孔子《春秋》作傳(解說)的。它與為《春秋》作傳的別兩部著作《公羊傳》、《穀梁傳》及《春秋》本書一起被收入《四庫全書》中的「經」部。中學課本中的《曹劌論戰》、《燭之武退秦師》均出自於《左傳》
《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全書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分國編次,記載了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前後五百年的史事。關於此書作者,歷來說法不一,至今仍無定論。《左傳》長於記事,《國語》則以記言見勝。如「召公諫厲王弭謗」一節,說理就十分形象,含意也很深刻,選入教材的有《勾踐滅吳》
《墨子》先秦墨家著作。其中有墨子自作的,也有其弟子所民的墨子語錄。此書文字質朴無華,邏輯性強,注重說明理論。
墨子(約前468__約前376),名翟,魯國人,一說宋國人,墨家創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反映了小生產者反對兼並戰爭,要求改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願望。墨子的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為「顯學」,其觀點有很多是與儒家相對立的。故遭孟子的激烈反對。
《孟子》先秦儒家派著作。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著,一說是孟子弟子、再傳弟子的記錄。此書文辭雄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並且長於比喻,有些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齊人有一妻一妾」等,歷來為讀者所傳誦。
孟子(約前372__約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人。受業於子思(孔子之孫)的門人。他極力主張「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性善論」,強調「民貴君輕」,重視民心背向,但卻提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理論,他過分強調人的主觀精神作用,在儒家哲學中形成一個唯心主義的理論體系,對後來的儒家,特別是宋儒有很大影響。中學課本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列於安樂》、《庄暴風孟子》均選自《孟子》一書。高中第五冊教材專門作了孟子單元《寡人之於國》
《莊子》先秦道家學派著作,莊子及其門人所著。此書中許多文章是由寓言故事組成,如「鯤鵬展翅」、「庖丁解牛」「陷井之蛙」,「匠石運斤」「東施效顰」等寓言都涵義深刻,膾炙人口。
莊子(約前369__約前286),名周,戰國時期道家代表化合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但他卻抹殺萬事萬物的差別,否認是非、大小、有無、貴賤等等客觀標准。是一種虛無主義和宿命論的觀點。先入的有《秋水》《逍遙游》
《列子》相傳戰國時鄭人列禦寇所作。此書內容駁雜,保存了一些先秦的優秀寓言和神話傳說。先入中學課本的有《兩小兒辨日》和《愚公移山》。
屈原(約前340_約前278)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戰國末期楚國人。他學識淵博,明於治國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在楚為官時力主對內任用賢人,革新政治,對外聯齊抗秦。受到佞臣排擠、打擊,兩次被流放,但矢志不改初衷。秦將白起攻破楚國郢都後自沉汨羅江而死。他在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種不同於以四言為主的新詩體_楚辭,開創了我國詩歌主義傳統。屈原的代表作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其中《離騷》是我國最早的一首長篇抒情詩。後來西漢劉向搜集了屈原以及宋玉還有漢代集資屈原辭賦的作家等的作品,編輯成《楚辭》一書,此書是繼《詩經》之後又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世文學影響也極其深遠。我國詩歌史上常以「風騷」並稱,「風」即指《詩經》(《詩經》中的「國風」),「騷」則指《楚辭》(《楚辭》中的「離騷」)。先入教材的有《離騷》
《荀子》先秦儒家的重要著作,作者荀況。文章論題鮮明,說理深透,語言豐富,善用比例,多排偶句,對後世說理文有一定的影響。
荀子(約前313_前238),名況,戰國時思想家、教育家。時人尊而號為「卿」,漢人避宣帝(名劉詢)諱,稱為「孫卿」。他是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在繼承儒家學說的基礎上,吸收各家學說的長處予以綜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他反對天命、鬼神迷信之說,提出「人定用天」的思想,倡導「性惡論」,強調學習的重要和教育的作用。中學課本中的《勸學》一文就是節選自《荀子》一書。
《韓非子》先秦法家代表著作。由接班人搜集韓非遺著,加入他人論述韓非學說的文章編成,大部分屬於論辯文,重在演繹、歸納、分析、綜合,觀點鮮明,語言犀利,辯駁有力。書中有少寓言故事,如「鄭人買履」、「守株待兔」、「濫竽充數」「買櫝還珠」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義,為人喜愛、傳誦。
韓非(約前280_前233),戰國末期哲學家,先秦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他主張君主集權,提出重罰、重賞、重農、重戰的政策,反對「法先王」和「復古「傾向。中學課本中的《扁鵲見蔡桓公》、《南郭處士》《智子疑鄰》均選自《韓非子》一書。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先秦雜家的代表作。由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寫而成。內容以儒、道家思想為主,兼及墨、法、刑名、陰陽、兵、農各家學說。文章往往以議論發端,然後擺事實,設喻為例證,最後回復到原來的立論。首尾一貫,語言簡煉,富於形象,有較強的說服力。其中「刻舟求劍」、「引嬰投江」、「荊人夜涉」等寓言故事一直流傳到今。
《戰國策》國別體史書,原作者不詳,西漢末年劉向根據一些縱橫家及其門徒的著述,重新加以綜合整理、編輯修訂,定名為《戰國策》,從此相沿流傳。本書內容主要是記載戰國時代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互相辯論時所發表的政治見解和提出的斗爭策略,以及他們錯綜復雜的政治活動。文章長於論事,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無論是個人陳述或雙方辯論都寫得活潑恣,有聲有色,也善於刻劃化化合物。書中還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狡兔三窟」「亡羊補牢」等成語典故都廣為流傳。中學課本中《唐睢不辱使命》《角史龍說趙太後》、《鄒忌諷齊王納諫》等均選自《戰國策》。
賈誼(前200_前168)西漢時期傑出的政府家和

③ 人教版高一語文重點要復習那些

高一語文期末考試文學常識復習
--------------------------------------------------------------------------------

高一語文期末考試文學常識復習
1.史鐵生:北京人,現代作家,主要小說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務虛筆記》,散文有《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作品常揭示人與生俱來的局限是能力與願望之間的永恆距離,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斷跨越困境的過程。「只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屑做。」我寫作僅僅是「為了讓那個躲在園子深處做輪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別人眼裡也稍微有點光彩,在眾人眼裡也能有個位置」。這些顯示出一個理想主義者反抗命運、爭取自身尊嚴的非凡勇氣,顯示出一個生活中的強者所真正擁有的精神力量。這種溫和的、寬容的、充滿愛心的理想主義是人生悲劇中的微笑、荒謬命運中的浪漫、俗世社會中的精神。
2.歐•亨利:美國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法國的莫泊桑,有作品《項鏈》、俄國的契訶夫,有作品《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後的常春藤葉》。其作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被稱為「歐•亨利式的結尾」。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出生於貧窮的醫生家庭,幼年讀書不多,做過兩年牧童。他寫的故事出人意外的結局加強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劇效果,常會引出人們「含淚的微笑」,撫慰受創傷的小人物的心靈。作品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的網路全書」。
3.海倫•凱勒:美國作家,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海倫•凱勒日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1964年被授予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馬克•吐溫說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身殘志堅的海倫•凱勒以她的人格與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與疾病的斗爭中,她表現出了堅強不屈和積極樂觀的精神,表露出對世人強烈的愛和熱切的希望。作者盡管受盡命運的折磨,但他獻給人們的仍然是一顆火熱的心,一顆關愛世界的心。
4.勞倫斯:英國作家,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成名作《兒子與情人》,另有非常著名作品《虹》。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鳥啼》通過描寫嚴冬消逝、春天來臨之際鳥兒的啼鳴,表達了對生與死的思考核對生命神奇的由衷贊美。鳥兒的啼鳴,其目的指向是生命的慾望:創造新生而不是沉湎於死亡。
5.肖洛霍夫:蘇聯作家,獲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有《靜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肖洛霍夫親自參加了蘇聯四年衛國戰爭,同戰士們戰斗在一起,他飽覽戰爭的殘酷、人民的苦難,他自己也遭遇到家破人亡的悲劇,她的母親就是被轟炸他家鄉的敵機在家門口被炸死的。「我希望我的書,能夠幫助人們變得更完美,心靈更純潔,能夠喚起對人的愛,喚起人們積極地為人道主義和人類的進步理想而斗爭。如果我多少能做到這一點,我就是幸福的。」
6.海因里希•伯爾:德國作家,獲1972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有《火車正點》、《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作者童年是在十分艱難的境況下度過的,中學畢業後曾在波恩一家書店做學徒。二戰爆發後被正如法西斯軍隊服役,1945年4月被俘。他希望通過小說使人們從恐怖的戰爭中認識過去,清算歷史,在痛苦的回憶中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他把戰爭歸結為一種可怕的自然現象、人類失去理智的產物。
9.蘇洵:北宋散文家,四川眉山人,有《嘉佑集》。蘇洵、蘇軾、蘇轍,世稱「三蘇」。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蘇洵,字明允,號老泉,據說27歲才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
10.杜牧:字牧之,陝西西安人,唐代文學家,有《樊川文集》。作品《阿房宮賦》。在詩歌方面為別於杜甫的「老杜」稱號,人們稱它為「小杜」,並把他與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另有著名詩歌《過華清宮》、《泊秦淮》。
11.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傑出文學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與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並稱「蘇黃」。開創豪放詞派,與同為豪放詞派的辛棄疾並稱「蘇辛」。重要作品有《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蘇軾同時是著名書法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書法四大家」。
12.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詞人。二十多歲便投身抗金,一生主張收復中原,但壯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氣化為慷慨豪放的詩詞,有《稼軒長短句》。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
13.朱啟平:浙江嘉興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大公報》駐太平洋戰區隨軍記者。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朱啟平被派往日本橫濱港現場采訪,9月2日,他親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儀式。其現場報道《落日》,被公認為「狀元之作」。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落日》是一篇極能振奮民族精神和鼓舞民眾意志的好文章,結合現場報道表現出中國人民戰勝強敵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提醒人們展望前景,激起歷史責任感和危機感。他說:「作為記者,一筆在手,胸中要有億萬人民,萬不得已時,可以不寫,不能打誑。」「當記者,最要緊的,是盡心為讀者提供最好、最真誠的服務,不說假話,不炫耀自己,始終不渝,要做到這一點極不容易,甚至要付出生命。一顆熾熱的為讀者服務的心是第一位的,文字水平,包括寫特寫,自然越高越好,但是是第二位的。」其中體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和人生境界,是新聞工作者的崇高目標。
15.朱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中國現代作家、學者,作品有《背影》、《歐游雜記》、《荷塘月色》、《綠》等。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朱自清是愛國知識分子,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簽名《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並囑告家人不買配售麵粉,始終保持著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和可貴情操。毛澤東曾稱贊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的『骨氣』,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16.餘光中:福建人,中國現代作家,作品有《鄉愁》、《望鄉的牧神》等。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餘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19.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周樹人,中國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1918年首次使用魯迅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其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21.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說家,寫成《紅樓夢》前八十回。《紅樓夢》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有人評價說「開談不說《紅樓夢》,談盡詩書也枉然」。《紅樓夢》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中心,描寫了賈府由盛到衰的變化,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丑惡,顯示出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

④ 高中語文人教版 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 文學常識總結

1.培養學生鑒賞詩歌與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回情趣,提高文學修養。答2.閱讀古今外國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3.學習鑒賞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外國詩歌、散文各自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4.嘗試詩歌、散文的創作,組織文學社團,展示成果,交流體會。

⑤ 人教版高一語文文學常識歸納

高一語文期末考試文學常識復習
--------------------------------------------------------------------------------

高一語文期末考試文學常識復習
1.史鐵生:北京人,現代作家,主要小說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務虛筆記》,散文有《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作品常揭示人與生俱來的局限是能力與願望之間的永恆距離,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斷跨越困境的過程。「只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屑做。」我寫作僅僅是「為了讓那個躲在園子深處做輪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別人眼裡也稍微有點光彩,在眾人眼裡也能有個位置」。這些顯示出一個理想主義者反抗命運、爭取自身尊嚴的非凡勇氣,顯示出一個生活中的強者所真正擁有的精神力量。這種溫和的、寬容的、充滿愛心的理想主義是人生悲劇中的微笑、荒謬命運中的浪漫、俗世社會中的精神。
2.歐•亨利:美國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法國的莫泊桑,有作品《項鏈》、俄國的契訶夫,有作品《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後的常春藤葉》。其作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被稱為「歐•亨利式的結尾」。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出生於貧窮的醫生家庭,幼年讀書不多,做過兩年牧童。他寫的故事出人意外的結局加強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劇效果,常會引出人們「含淚的微笑」,撫慰受創傷的小人物的心靈。作品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的網路全書」。
3.海倫•凱勒:美國作家,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海倫•凱勒日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1964年被授予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馬克•吐溫說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身殘志堅的海倫•凱勒以她的人格與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與疾病的斗爭中,她表現出了堅強不屈和積極樂觀的精神,表露出對世人強烈的愛和熱切的希望。作者盡管受盡命運的折磨,但他獻給人們的仍然是一顆火熱的心,一顆關愛世界的心。
4.勞倫斯:英國作家,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成名作《兒子與情人》,另有非常著名作品《虹》。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鳥啼》通過描寫嚴冬消逝、春天來臨之際鳥兒的啼鳴,表達了對生與死的思考核對生命神奇的由衷贊美。鳥兒的啼鳴,其目的指向是生命的慾望:創造新生而不是沉湎於死亡。
5.肖洛霍夫:蘇聯作家,獲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有《靜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肖洛霍夫親自參加了蘇聯四年衛國戰爭,同戰士們戰斗在一起,他飽覽戰爭的殘酷、人民的苦難,他自己也遭遇到家破人亡的悲劇,她的母親就是被轟炸他家鄉的敵機在家門口被炸死的。「我希望我的書,能夠幫助人們變得更完美,心靈更純潔,能夠喚起對人的愛,喚起人們積極地為人道主義和人類的進步理想而斗爭。如果我多少能做到這一點,我就是幸福的。」
6.海因里希•伯爾:德國作家,獲1972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有《火車正點》、《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作者童年是在十分艱難的境況下度過的,中學畢業後曾在波恩一家書店做學徒。二戰爆發後被正如法西斯軍隊服役,1945年4月被俘。他希望通過小說使人們從恐怖的戰爭中認識過去,清算歷史,在痛苦的回憶中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他把戰爭歸結為一種可怕的自然現象、人類失去理智的產物。
9.蘇洵:北宋散文家,四川眉山人,有《嘉佑集》。蘇洵、蘇軾、蘇轍,世稱「三蘇」。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蘇洵,字明允,號老泉,據說27歲才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
10.杜牧:字牧之,陝西西安人,唐代文學家,有《樊川文集》。作品《阿房宮賦》。在詩歌方面為別於杜甫的「老杜」稱號,人們稱它為「小杜」,並把他與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另有著名詩歌《過華清宮》、《泊秦淮》。
11.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傑出文學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與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並稱「蘇黃」。開創豪放詞派,與同為豪放詞派的辛棄疾並稱「蘇辛」。重要作品有《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蘇軾同時是著名書法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書法四大家」。
12.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詞人。二十多歲便投身抗金,一生主張收復中原,但壯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氣化為慷慨豪放的詩詞,有《稼軒長短句》。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
13.朱啟平:浙江嘉興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大公報》駐太平洋戰區隨軍記者。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朱啟平被派往日本橫濱港現場采訪,9月2日,他親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儀式。其現場報道《落日》,被公認為「狀元之作」。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落日》是一篇極能振奮民族精神和鼓舞民眾意志的好文章,結合現場報道表現出中國人民戰勝強敵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提醒人們展望前景,激起歷史責任感和危機感。他說:「作為記者,一筆在手,胸中要有億萬人民,萬不得已時,可以不寫,不能打誑。」「當記者,最要緊的,是盡心為讀者提供最好、最真誠的服務,不說假話,不炫耀自己,始終不渝,要做到這一點極不容易,甚至要付出生命。一顆熾熱的為讀者服務的心是第一位的,文字水平,包括寫特寫,自然越高越好,但是是第二位的。」其中體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和人生境界,是新聞工作者的崇高目標。
15.朱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中國現代作家、學者,作品有《背影》、《歐游雜記》、《荷塘月色》、《綠》等。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朱自清是愛國知識分子,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簽名《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並囑告家人不買配售麵粉,始終保持著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和可貴情操。毛澤東曾稱贊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的『骨氣』,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16.餘光中:福建人,中國現代作家,作品有《鄉愁》、《望鄉的牧神》等。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餘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19.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周樹人,中國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1918年首次使用魯迅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其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21.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說家,寫成《紅樓夢》前八十回。《紅樓夢》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有人評價說「開談不說《紅樓夢》,談盡詩書也枉然」。《紅樓夢》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中心,描寫了賈府由盛到衰的變化,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丑惡,顯示出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

⑥ 人教版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第一版塊:古詩文閱讀與鑒賞(7題33分)
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
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60個背誦篇目;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6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
默寫時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選三選默,選擇最有把握的幾句來填寫,千萬不要多默。
(2)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切勿賣弄書法。(建議拿到試卷就先填寫默寫內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寫內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幾個字,後面想起來了再默。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
⒈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或團圓),鴻雁(遊子思鄉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或遊子漂泊),關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曲(送別的歌聲)。
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鬥雪堅守節操),
⒋悲情類:梧桐(象徵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象徵凄涼哀傷或思家思歸),⒌其它類:崑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採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
這首詩歌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A.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
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凄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B. 思想感情術語:
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
詩歌就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類,據此可了解詩歌主旨:
⑴詠史懷古詩:憑弔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寫古跡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徵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邊塞征戰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諷刺和規勸。
⑷羈旅思鄉詩:寫遊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的思念故鄉的鄉愁。(常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
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後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實的不滿、嚮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操品性的情懷。
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⑻閨怨閨愁詩: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我們認為不會考,但是課本中有,我們還是要了解一點。)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著眼於全篇整體或局部)
常式問:這首詩歌採用了何種寫作手法?
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或: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
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像聯想)與實寫;
⒉運用修辭手法:比喻對比誇張比擬)(高考常考)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互文;
3.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徵、鋪陳,白描。
4.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高考常考)
5.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⒍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像聯想)與實寫;
2.運用具體描寫手段: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⒊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對比誇張比擬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反語;
⒋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象徵、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方式來抒發情感
2、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高考常考)
第四種:結構(構篇)方式
對比,前後照應,問與答,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合,(高考常考)過渡,詳略,人稱,設置懸念,欲揚先抑、
■第五種類型:語言煉字類
常式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變式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煉實詞:動詞,表顏色的詞,擬聲詞,疊詞,形容詞和副詞等修飾語(自,孤,獨,冷等)。化動為靜或化靜為動。煉虛詞:數詞,連詞,副詞等。煉押韻(平仄):調換詞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詩在第三字,七言詩在第五字煉字
特別注意下面的另一種不同題型:
常式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著眼於全篇語言風格)
變式問: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正確解答:一般從這些詞語中選擇答案(語言特點類術語):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朴。
■第六種類型:分析詩眼類(或在全篇思想內容方面,或在全篇結構形式方面)
常式問:詩中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變式問: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具有統攝(總結)作用?為什麼?

文言文閱讀(5題,21分)口訣:務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表、為、就
2.表官職變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
(5)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
(6)表恢復的:復、還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領(兼代);權,行,假,署(代理);
(8)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
(9)跟俸祿有關的:俸、祿、秩、餉
(10)知(典、主)視事用事下車(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預備知識三:其它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
(1)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余吾予);第二人稱(爾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稱(之其彼渠厥)
(2)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焉安奚惡
(3)謙敬詞語:請謹竊忝辱敢幸
(4)修辭詞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詞: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題
3.文言實詞釋義題: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
【答題技巧】:記住: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於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糶(賣米);糴(買米);穰(與農事有關);禳(與祭示有關);覲(拜見)。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對稱詞語和句子中處於對稱位置的詞語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利用音形關系,通假推測。高考題:此除蝗蟲誼(通「意」,意思)也。
【相關知識】
一詞多義的產生:①詞的本義。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開弓)。②詞的引申義。如「我君景公引領西望」(伸長),成語有「引吭高歌」。③詞的比喻義。如「金城湯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詞的借代義。如「徒以口舌為勞」(代言辭)。⑤詞的假借義。如「將軍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綱規定的120個常見文言實詞:(根據義項之間的以上5種內在關系識記)
1愛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誠除辭從殆當道得
3度非復負蓋故顧固歸國4過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間見解就舉絕堪克類6憐彌莫乃內期奇遷請窮
7去勸卻如若善少涉勝識8使是適書孰屬數率說私
9素湯涕徒亡王望惡微悉10相謝信興行幸修徐許陽
11要宜遺貽易陰右再造知12致質治諸賊族卒走左坐

(重點掌握黑體詞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見的義項)
先(祖先、已經死去的長輩)課(督促勸說)秩(官吏的俸祿、十年為一秩)逸(馬脫了韁繩、放縱)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對(回答或對話)如(到、往)掾(古代屬官的統稱)工(工匠、精巧、擅長)僭(超越本分、虛假不真實)容(寬容、或許、許可)貸(借出借入,寬容)獄(官司、案件、監牢)白(告訴)與(贊揚)多(贊揚)遽(急速、就、恐懼)尤(罪過過錯、指責歸罪)給(食用豐足)按(追究、考察、調查)贍(富足充足、供給供養)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執(捉拿)延(延請)省(減免)謝(道歉、推辭、告訴)第(次第、官僚和貴族的住宅、科舉考試的等級)
折(駁斥、指責使對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臉紅)竟(結束、完)坐(因……而犯罪、因為)甫(才)尋(不久)造(造訪)過(拜訪、責備)弒(子殺父、臣殺君)用(財用、因為)

4.文言虛詞題
【答題技巧】
1.先翻譯每組學過句子中的虛詞,再將這個意思套到另一句中來推斷虛詞用法是否相同。
2.具體辨析時,可在了解18個虛詞基本用法的基礎上,運用五點意識法:
⑴虛實意識:
⑵結構意識:
⑶句位意識:
(4)呼應意識:
(5)語氣意識:
附:考綱所列18個虛詞:
⑴而①連詞:表並列,表遞進,表承接,表轉折,表修飾,表假設,表因果,表目的(「用來」)。
②代詞:通「爾「,人稱代詞(「你,你的」)。③構成復音虛詞(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①疑問代詞:「什麼」、「哪裡」;「為什麼」、「怎麼」。②副詞:「多麼」。
⑶乎①助詞:表疑問語氣,「嗎」,「呢」;表測度,「吧」;表感嘆,「啊」、「呀」;作詞尾。
②介詞:「於」、「在」、「從」。
⑷乃①副詞:表承接,「就」、「才」、「於是」;表轉折,「卻」、「竟」;表判斷,「就是」。②代詞:「你」、「你的」。
⑸其①副詞,表測度,「大概」;表疑問,不譯;表反詰,「難道」;表婉商,「還是」;表期盼,「可要」、「要」。②連詞,表選擇,「是……還是」;表假設,「如果」③代詞:僅不代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那」「其中
⑹且①副詞,「將要」、「將」、「暫且」;表程度,「已經」、「很」;②連詞,表並列,「又」;表遞進,「並且」、「而且」、「況且」;表選擇,「還是」;表假設,「如果」;表讓步,「即使」、「尚且」;表轉折,「可是」、「卻」。
③助詞,用於句首。
⑺若①代詞,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這②連詞,表假設;表選擇,「或」、「或者」。③構成復音虛詞
⑻所助詞:①構成「所」字結構,「……的人(事)」;②和「為」呼應,表被動;③和「以」連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連用,表手段,憑借,……的方法(憑借)。
⑼為介詞:①表對象,「向、對」;表替代,「替」;表目的,「為著、為了」;表原因,「由於、因為」;表被動,「被」。②疑問語氣助詞,呢。
(10)焉①代詞:三人稱疑問代詞,表疑代詞,哪兒,哪裡,怎麼;②語氣助詞:陳述感嘆疑問語氣③兼詞「於之」;④作形容詞詞尾⑤
(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語氣;②表疑問語氣;③用在句中,表語氣的舒緩或停頓;④用在句末,表判斷語氣。
(12)以①介詞:表憑借,「憑」、「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於」;表對象,「跟」、「和」;
表時間、處所,「於」。②連詞:類似」而」的用法(表並列,表遞進,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飾。
(13)因①介詞「憑借」;「按照」;「趁著」、「就著」;因為;「從」、「由」;②連詞,「因此」、「於是,就」。
(14)於介詞⑴表時間、處所、范圍、對象等,「在」、「向」、「到」、「從」、「對」、「對於」、「由於」;
⑵表比較,「比」;⑶被動,「被」。
(15)與①介詞,「跟」,「同」;介詞,「給」、「替」;介詞,「和……相比」;②連詞,「和」、「及」;
③通「歟」,語氣詞,表疑問或感嘆,④動詞(給予,結交,參加)。
(16)則①副詞:表判斷,「就是」;②連詞:表承接,「就」、「便」、「原來是」;表假設,「如果」、「假設」;
表並列,「就」;表轉折,「卻」、「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詞:附在動詞後構成「者」字結構,「……的人(事、東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頓」。
③附在時間詞後,無實在意義。④放在數詞後,翻譯為「個,樣」
(18)之①助詞:襯助音節;取消句子獨立;結構助詞(「的」);定語後置的標志,賓語前置的標志
②代詞: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詞(這,這樣)。
5.性格表現題(句式題,古今異義題):
【答題技巧】:對六個句子進行三點審查:一審是直接還是間接;二審對象,看是不是題干中說的人物;三審性質,看是不是題干所說的性質特點。最後用排除法選擇。
注意:如果要你分析概括評價文言文的觀點態度,必須堅持:⑴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既要注意評價者觀點態度的積極意義,又要注意評價者的時代局限性;(2)必須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評價,不能無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貶低。(3)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看評價者對人民的態度;看評價者對統治者的態度;看作品在歷史上有無進步意義;看作品在今天有無現實意義。

古今異義幾種情況:
①詞義的縮小。②詞義擴大。③詞義的轉移。④詞義的感情色彩發生變化。⑤古今同形異義。如「請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兩個單音節詞:「指」(指出)和「示」(示意給人看)
常見古今異義如下:
1親戚2妻子3中國4所以5無論6更衣7殷勤8卑鄙
9其實10春秋11結束12約束13中原14烈士15犧牲16雖然
17不好18根本19學者20地方21山東22縣官23致意24從容
25便宜26故事27南面28可憐29以為30從而31至於32祖父
33不必34因而35智力36前進37即使38向來39因為40老大
6.內容歸納題
【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一一對應。選項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
⑴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
⑵人物的事跡張冠李戴;
⑶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
⑷人物性格陳述不恰當;
⑸憑空添加,無中生有;
⑹強加因果關系

7.文言文斷句與翻譯題
(1)在通讀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利用以下方法:
1.虛詞標志法:句首常有「蓋、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於、至若」等虛詞;句尾標志詞有「也、乎、焉、矣、耳、哉、與(歟)」等虛詞。
2.實詞標志法: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言」為標志,一般情況下碰到它們都要停頓;文言文謂語,可利用此特點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後找賓語。
3.修辭標志法:為使文章達到句式整齊,語氣連貫的效果,古人寫文章經常運用對偶、排偶、頂真、層遞、反復等修辭技巧,如果以此特點為依據,其准確性更高。
4.名物標志法:名詞和代詞常作主語(句首)和賓語(句尾)來斷句。還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識,諸如年齡、稱謂、紀年紀日、職官等方面的知識。
5.結構標志法:利用固定結構的成對搭配性(見後面常見固定結構)及位置的相對固定性,如有些關聯詞常常
能承前啟後,它們前面一般可斷句,如「是故、於是、是以、向使」等。

(2)文言文翻譯題:
方法:做好「換、留、刪、補、調「。一定要直譯,不要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於原文。
賦分點:
1.譯准詞義:實詞(含詞類活用、通假、偏義詞,修辭語句)及虛詞和固定結構。
2.譯准句式(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
3.譯准句子語氣(陳述疑問感嘆祈使語氣)和句間關系(並列轉折因果等復句關系)

備查知識1:常見文言詞類活用:
(1)名詞的活用:(1)名詞活用為動詞:)。(2)名詞活用為使動:有「使……成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3)名詞活用為意動:有「把----當作---」的意思,(4)名詞活用做狀語:A.表特徵狀態,」。B>表態度、方式,C.表工具,D.表處所E.表趨向,。F.表頻率,
(2)形容詞的活用:①形容詞活用做名詞:如「斫其正,養其旁條」、「四美具,二難並」。②形容詞活用做動詞:如「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詞的意動用法:4)形容詞使動用法:「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使――明顯);
(3)動詞的活用:①動詞的使動用法:「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使-----來)②動詞活用為名詞,
備查知識2:常見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者,……也」、「……者也」、「……也」、「……者……」;
(2)「為」、「乃」、「即」、「則」或否定詞「非,未,弗」等表判斷。
(3)名詞做所謂語直接表判斷(二)被動句:
(1)單獨用「於」「受」「見」或組合成「見……於……」,「受……於……」表判斷。(2)「為」、「為……所……」、「……為所……」表判斷(3)「被」((4)意念被動(三)省略句:
(1)省略主語:(2)省略賓語(3)省略介詞」。
注意:「以,與,從,為,因」五介詞常省略賓語。
(四)賓語前置: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疑問代詞(如:誰、何、奚、曷、胡、惡、安)
(2)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4)方位詞、時間詞做賓語時,有時也前置。
(五)定語後置:
(1)者(3)……之……者:「(六)介詞結構做狀語後置:
(1)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前置做狀語。備查知識3:常見固定結構(一、表示疑問
①何以……?(憑什麼……?)②何所……?(所……是什麼?)③奈何……?(……怎麼辦?為什麼……?)④如……何;奈……何?(把……怎樣呢?)⑤孰與……?(與……比,哪個更…?)⑥獨……耶?(難道……嗎?)
二、表示反問
①何……哉(也)?(怎麼能……呢?)
②何……為?(……干什麼呢?)
③何……之有?(有什麼……呢?)
④如之何……?(怎麼能……呢)
⑤豈(其)……哉(乎,耶)(哪裡……呢?……哪裡呢?)
⑥安……哉(乎)?(哪裡……呢?)
⑦不亦……乎?(不是……嗎?)
⑧……非……歟?(……不是……嗎?)
⑨寧……耶?(哪裡……呢?)
(10)顧……哉?(難道……嗎?)
(11)獨……哉?(難道……嗎?)
三、表示感嘆
①何其……也!(怎麼那麼……啊!)
②直……耳!(只不過……罷了!)
③惟…耳!(只……罷了!)
④一何……(多麼……啊!)
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該是怎樣的呢!)
四、表揣度
①無乃……乎(歟)(恐怕……吧?);
②得無(微)……乎?(該不……吧?))
③其……歟?(不是……嗎?)(兼表反問)
④庶幾……歟?(或許……吧?)
五、表示選擇
①與其……孰若……?(與其……,哪如……?)
②……歟(耶),抑……歟(耶)?(是……,還是……呢?)
③其……?其……?(是……呢?還是……呢?)
六,其它
否則:如果不……就……。何乃:豈只是;為什麼竟。、既而:隨後,不久。既……且……:又……又…乃爾:竟然如此,這樣。然而:這樣卻;但是。,然則:既然這樣,那麼;如果這樣,那麼。雖然:雖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謂:所說的,所認為。謂之:稱他是,說他是;稱為,叫做。無(有)以:沒有(有)用來……的東西、辦法。無庸:不用,無須。無由:不可能,無法,無從。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謂:說的就是¬¬――。之於:對……的態度,同……相比
第二板塊:語言知識與運用(27分)
高分口訣:審題干,明確答題方向審題文回應暗含要求
1、字音字形辨析題:(注意:語音不考慮聲調,錯別字今年不單獨命題。)
字音題:【答題技巧】(1)常見多音字標「次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大,標「常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小。形聲字標「不同聲旁讀音」的正確可能性大,標「同聲旁讀音」的正確可能性小。常見字標音正確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會標錯音。(2)廣東人區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後音,塞擦音的送氣音與不送氣音,後響復韻母的「ie」與「uè」難度很大,必須矯正。(3)善用排除法。
【答題知識】①正確把握形聲字的讀音,利用形聲字聲旁能表讀音的功能識記一些難讀字,如:屣xi、猙zhen;記住形聲字的聲旁字與字的讀音不一致的字,如:諂chan、陷xian、焰yan、旖yi、嗔chen。②注意區別形近字,如:「刺」與「剌」、「陡」與「徙」、「贏」與「羸」。③注意多音多義字的讀音。多音多義的讀音是考查的重點。多音常常是因為「多義」,所以因義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如:「卡」做音譯語素時讀ka,卡車、卡賓槍,取和「不暢通」有關義項時,讀qia,關卡、發卡、卡殼。④注意口語與書面語的讀音區別,如「哈」,書面語中讀ha,在方言或口語中讀ha或ha;「露」,書面語中讀lu,口語中常讀lou。⑤注意一般詞語與專用詞語的讀音區別,如:街談巷xian議、巷han道。
字形題【答題技巧】基本方法為以「義」定「形」。(1)從形旁入手。如「弩」和「駑」,「肓」與「盲」。(2)從詞義入成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3)從詞語的結構入手。如「文過飾非,幽愁暗恨」,並列式詞語,「文」和「飾」,「幽」與」暗」互訓。再如:窮形盡相、和顏悅色等。(4)從成語的出處入手。如:察言觀色、墨守成規等。
(一).把握詞義
(1)從詞義的輕重不同的角度辨析。比如:「希望」、「期望」、「渴望」三個同義詞一個比一個程度重;
(2)從詞義的范圍大小不同的角度辨析。如「局面」和「場面
(3)從詞義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角度辨析。如「保護」與「庇護
(4)從詞語適用的對象不同的角度辨析。(5)從詞義的側重點不同的角度辨析。
(二).辨析用法
(1)搭配對象不同。如「交流」和「交換」,前者多與表示比較「虛」的一些事物的名詞搭配,如交流體會,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等,後者則往往與表示「實」的一些事物的名詞搭配,如交換場地,交換物品等。
(2)詞性和語法功能也不同,如「誕辰」和「誕生」、「創見」和「創建」、「品位」和「品味」三組同義詞,前者為名詞,主要做主語、賓語,後者為動詞,主要做謂語。
(三)體悟語境
詞語的運用與語境有不可分割的關系,一個詞語有其基本意義,但放到一定的語境中,又往往有語境義,即產生的特寫意義和臨時意義。
3.成語辨析題
【答題經驗】(1)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後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暗示信息。(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語越要注意陷阱;(3)特別陌生的成語往往是對的。
【答題知識】搞清成語意思(本義引申義比喻義)是前提,考察語境是基本切入點。重點:(1)注意易望文生義的成語。(2)注意有兩個意義的成語。(3)注意含有相同語素的成語是否混用。(4)注意成語潛在的褒貶色彩。(5)注意成語的固定陳述對象。(6)注意謙敬成語是否誤用。(7)注意只用於否定句的成語。(8)考慮成語的語法特點(詞性,搭配以及和前後語境是否重復或矛盾)。
A.謙敬成語:

⑦ 人教版必修一二語文課本上的文學常識整理

高中語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學常識匯編
第一冊

1、毛澤東,
2、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夢鷗。中國現代派詩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並由此獲「雨巷詩人」的稱號。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現代詩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公開反對革命和無產階級文學運動。作品有《志摩的詩》《猛虎集》《雲游集》。代表作《再別康橋》。
3、艾青,
4、《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原名《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後記敘了春秋時期(東周前期)240多年的史事。
5、《戰國策》,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篇。記事上起於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和有關的謀議或辭說。標志著我國古代散文發展到一個新高度。劉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
6、司馬遷,約前145-前90,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字子長,別稱太史公,簡稱史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與司司馬光並稱為「史界兩司馬」,與班固並稱「班馬」。司馬遷撰有《史記》《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
7、《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歷史散文,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公元前91年完成,開創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被譽為「實錄、信史」, 魯迅曾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鑒》)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記載了自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三千多年間的歷史,共一百三十篇,分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其人物傳記開我國史傳文學先河,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
8、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發表《阿Q正傳》成功地塑造了阿Q之一典型形象,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不朽名著。1923年寫成小說集《吶喊》,為現實主義小說奠定了基礎。
作品:小說集:《吶喊》《彷徨》
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散文詩集:《野草》
雜文集:《熱風》《墳》《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末編》《集外集》《集外集拾遺》
自 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自題小像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9、 巴金,
10、梁實秋,
11、夏衍,
第二冊

1、朱自清,1898-1948,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學生時代即創作新詩,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22年發表長詩《毀滅》(當時被稱為一流的作品,是一部足以令詩壇安慰的作品)。詩集《蹤跡》、散文集《歐游雜記》《背影》,散文名篇:《背影》《綠》《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等。其散文被稱為「至情之文」,「至美之文」。1948年8月拒絕接受美國的救濟糧,因貧病在北平逝世。毛澤東稱他「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2、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1921年6月,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人醞釀成立了新文學團體創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問世。另有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遲桂花》《薄奠》,文藝論著《小說淪》、《戲劇論》。1928年加入太陽社。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為發起人之一。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憲兵隊殺害於蘇門答臘。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3、陸蠡,
4、《詩經》,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統稱為「《詩三百》」「《詩》」,西漢時成為官定儒家經典之一,故稱《詩經》。一般認為是孔子刪定的。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開創了我國文學現實主義傳統。「風」又叫「國風」,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間歌謠,這是《詩經》的精華;「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內容主要是歌功頌德的;「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多是祭祀用的樂歌舞曲。詩歌的形式以四言為主,多數為隔句用韻,普遍運用「賦、比、興」的手法。
5、 「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6、「楚辭體」,興起於戰國,以屈原為代表所創作的詩歌樣式,具有楚國的地方特色,是繼《詩經》以後出現的一種新詩體。因楚辭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離騷》,故後人也稱「楚辭體」為「騷體」。
7、《楚辭》,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西漢劉向將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和漢代人仿寫的作品匯編成集,為《楚辭》,故「楚辭」又成為作品集名。其中《離騷》是其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種《詩經》中的國風並稱「風騷」,成為「文學」的代名詞。
8、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楚國人,名平,字原,號靈均,出身貴族,曾任左徒、三閭大夫。我國第一個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楚辭體,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義大利的但丁)。農歷五月初五是他投汩羅江自沉的紀念日。
9、「樂府」,原是西漢的一個官署的名稱,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包括文人樂府和樂府民歌兩部分)。其特點是繼承了《詩經》的寫實傳統,敘事成分增加,在形式上突破了四言體和騷體,形成了在我國詩壇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雜言詩和五言詩。
10、《玉台新詠》,總集名,南朝陳代徐陵(507-583)編,共10卷,書成於梁代,是《詩經》《楚辭》之後一部很有影響的古詩總集。代表篇目有《孔雀東南飛》。
11、《孔雀東南飛》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保存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與北朝的《木蘭詩》並稱為「樂府雙璧」。
12、文化常識:五更
夜間時辰 五夜 五更 時間
黃昏 甲夜 一更 19-21
人定 乙夜 二更 21-23
夜半 丙夜 三更 23-1
雞鳴 丁夜 四更 1-3
平旦 戊夜 五更 3-5

13、《古詩十九首》,南朝梁明太子蕭統在《文選》中所輯十九首「古詩」,題為《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主要抒寫遊子矢志無成和思婦離別相思之情,真實反映了東漢後期動盪黑暗的社會生活,抒發了對命運、人生的悲哀之情。
14、建安文學,建安(196-220),漢獻帝的年號,建安時期,政治、思想和文學諸方面都產生急劇變化,呈現出新的面貌。特別是詩歌,打破了西漢辭賦獨盛和文人詩沉寂的局面,「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創作出一大批作品,形成了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文人詩的創作高潮。成為魏晉南北朝文學的開端。
15、建安風骨:(1)風,指思想上反映當時社會的離亂和人民疾苦,表達詩人建功立業的要求。(2)骨,指藝術上意境宏大,筆調明朗,抒情直接,形成一種悲涼慷慨、剛健有力的風格。
16、「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17、「七子」:孔融、王粲、劉楨、陳琳、阮瑀,應瑒、徐幹
18、曹操,155-220,小名阿瞞,字孟德,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漢獻帝時官至丞相,後被封為魏王,死後其子曹丕代漢建魏,追尊為魏武帝。有抒情詩《觀滄海》《龜雖壽》《蒿里行》《短歌行》等篇。
19、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謚靖節,因此世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潯陽柴桑(江西九江)人。我國第一位傑出的四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20、王羲之, 303-361,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王會稽」,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與他的兒子王獻之並稱為"二王"。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序》等。
21、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文學家。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後人稱之為「三蘇」。散文、詩詞、書法,都獨具風格,自成一家。詩詞開豪放一派。與韓愈並譽為「韓潮蘇海」。生前以功業節操獲封「魯郡開國公」,身後被追封為「司徒」,謚號「文忠」,世稱「顏魯公」。宋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曾官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等職。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時曾受重用,然因新舊黨爭,屢遭貶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詩「訕謗朝政」(烏台詩案),被人構陷入獄。出獄後貶黃州。此後幾經起落,再貶惠州、瓊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從此隨緣自適,過著讀書作畫的晚年生活。他的書畫同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著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22、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2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鍾山,謚文。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 散文,雄健簡練,奇崛峭拔;詩歌,大致可以罷相(1076年左右)劃界而分為前、後期,前期的詩歌長於說理,傾向性十分鮮明,涉及許多重大而尖銳的社會,問題注意到下層人民的痛苦,替他們發出了不平之聲,後期隱居,流連、陶醉於山水田園中,題材內容比較狹窄,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抒發一種閑恬的情趣。》)。《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通過描寫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壯景及懷古,揭露六朝統治階級「繁華競逐」的腐朽生活,豪縱沉鬱,被贊為詠古絕唱。它同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一詞,開了蘇東坡豪放的先聲,給後來詞壇以良好的影響。
24、蔡元培,
25、馬丁•路德•金,

⑧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二文學常識

我將重新給你作者的資料:毛澤東,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求學。畢業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1924年國共合作後,在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曾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編《政治周報》,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1926年11月先後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
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緊急會議上,他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並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後,到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秋收起義。接著率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發動土地革命,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同朱德領導的起義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他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書記,朱德任軍長。以他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國民黨政權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展武裝斗爭,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道路。從1930年底起,同朱德領導紅一方面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領導集團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後,將毛澤東排斥於黨和紅軍的領導之外,他們執行不同的戰略和政策,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1934年10月,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長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結束長征。
抗日戰爭開始後,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努力發動群眾,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了許多大塊的抗日根據地。1938年10月,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原則。1942年,領導全黨開展整風運動,糾正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使全黨進一步掌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方向,為奪取抗日戰爭和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1943年,領導根據地軍民開展生產運動,渡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同年3月,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開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毛澤東思想在這次大會上被確定為中共的指導思想。他從七屆一中全會起至1976年逝世為止,一直擔任中共中央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他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任職到1959年。從1960年冬到1965年,在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初步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使國民經濟得到比較迅速的恢復和發展。
1966年,由於對國內階級斗爭形勢作出了極端的估計,他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運動,這個運動因受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操縱而變得特別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預計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續十年之久,使中國許多方面受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
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五卷)。
戴望舒簡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生於浙江抗州。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6年同施蟄存、杜衡創辦《瓔珞》旬刊,在創刊號上發表處女詩作《凝淚出門》和譯魏爾倫的詩。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蜂一起創辦《文學工場》。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
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志的編輯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學,入里昂中法大學。1935年春回國。1936年10月,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創辦《新詩》月刊。
抗戰爆發後,在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起出版《耕耘》雜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在獄中寫下了《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心願》、《等待》
等詩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建國後,在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著作書目:
《我的記憶》(詩集)1929,水沫
《望舒草》(詩集)1933,現代
《望舒詩稿》1937(自費出版)
《災難的歲月》(詩集)1948,星群
《戴望舒詩選》1957,人文
《小說戲曲論集》1958,作家
《戴望舒詩集》1981,四川人民
翻譯書目:
《少女之誓》(小說)法國沙多勃易盎著,1928,開明
《鵝媽媽的故事》(童話)法國沙.貝洛爾著,1928,開明
《義大利的戀愛故事》與趙景深、黎錦明合譯,l928,亞細亞
《天女玉麗》法國保爾.穆杭著,1929、尚志
《愛經》古羅馬古沃維提烏思著,1929,水沫
《屋卡珊和尼各萊特》(法國古彈調)1929,光華
《唯物史觀的文學論》法國伊可維支著,1930,水沫
《一周間》蘇聯里別進斯基著,與蘇漢合譯,1930,水沫
《麥克倍斯》(話劇)英國莎士比亞著,1930,金馬
《青色鳥》法國陀爾諾夫人著,1933,開明
《法蘭西現代短篇集》(選譯)1934,天馬
《高龍芭》(中篇小說)法國梅里美著,1925、中華書局
《義大利短篇小說集選譯》1935,商務
《比利時短篇小說集選譯》1935,商務
《西班牙短篇小說集選譯》1936,商務
《比較文學論》法國提格亨著,1937,商務
《密友》義大利皮藍德婁等著,與人合譯,1941,三通
《惡之花掇英》(詩集)法國波德萊爾著,1947,懷正
《洛爾伽詩鈔》西班牙洛爾伽著,1956,作家
《戴望舒譯詩集》1983,湖南人民

徐志摩 (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 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 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 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 1921年赴英國留學, 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 研究政治經濟學。 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 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 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 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 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 、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 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 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 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 《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 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 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 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1927年參加創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 月刊創刊後任主編。並出國游歷英、美、日 、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 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 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 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 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 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雲游》,散文集《落葉》、 《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 《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 ,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 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 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 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 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 《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
艾青(1910——1996),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原名蔣海澄、曾用過林壁等筆名。他出生於浙江金華鄉間一個地主家庭,但由一個貧苦婦女的乳汁養育長大,從幼年起心靈便濡染了農民的憂郁。艾青青年時期主要興趣在繪畫,曾就學於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1929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回國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同年7月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監禁三年之久。在監獄里,艾青無法繼續從事繪畫藝術,便「從繪畫轉變到詩」。他在獄中寫作的《蘆笛》一詩,典故出自現代派詩人阿波里內爾的詩句:「當年我有一支蘆笛/拿法國大元帥的節杖我也不換。」蘆笛象徵藝術,大元帥節杖則象徵反動權力。這表明,艾青的詩歌創作,開始便是與反動權勢回對立的。

艾青三十年代前期至中期的作品,或寫異域的現代都市,或寫半殖民地的中國的現實,大都閃爍著象徵主義的色彩與批判的鋒芒。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最著名的篇什。這首詩以抒情主人公「我」與乳母大堰河及其一家的關系為主線,以大堰河一生的悲慘遭遇為副線,深刻地展示了舊中國農村凋敝衰敗的景象和勤勞善良的中國農民的凄苦人生,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大堰河的真摯感情。這首詩寫於詩人被監禁期間,一個下雪的早期,羈難中詩人由眼前飄灑的雪片,聯想到大堰河「被雪壓著的草蓋著的墳墓」,含淚寫下了這首詩。毫無疑問,他從農民母親那裡獲得了對抗命運的力量。

1937年抗戰爆發後,艾青立刻投身於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之國。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憤地訴說著民族的苦難:「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同時,他也以真誠的歌喉,傾吐著對祖國大地的熱愛。詩人把自己比擬為一隻鳥,即使喉嚨嘶啞,也要歌唱「這被暴風所打擊著的大地」,即使死了,「連羽毛也要腐爛在土地裡面。」詩人放聲贊頌那些為祖國和民族挺身而戰的戰士。《他死在第二次》、《吹號者》都是這類詩篇的傑作。可以說,艾青自己也是一位勇敢的「吹號者」,他用詩歌吹響了民族解放戰爭的戰斗號角。

從吹奏蘆笛到吹響號角,艾青詩歌創作軌跡的演變,在中國新詩史上有重要意義。艾青的詩,與阿波里內爾、維爾哈倫等現代派詩人有密切的聯系,但艾青把現代派詩藝與為民族、人民呼喊的內容結合起來,從而接通了五四時期《女神》等作品開啟的戰斗傳統,又對後來的年輕詩人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七月派」詩人綠原曾說:「中國的自由詩從『五四』發源,經歷了曲折的探索過程,到三十年代才由詩人艾青等人開拓成為一條壯闊的河流。」《〈白色花〉序》這樣的評價是很准確的。

四十年代初,艾青從國統區奔赴延安,在解放區的新天地里生活、創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詩人又積極投身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又擔任了文藝界的一些行政領導工作。但無論是在炮火紛飛的日子,還是繁忙的行政事務中,詩人始終堅持創作不輟,甚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被下放的時日里,他的詩心也仍然在躍動。1976年「四人幫」粉碎後,詩人冤案平反,再次煥發創作青春,寫作並發表了《魚化石》等優秀作品。1976年詩人自己編定《艾青詩選》,交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詩選收錄了詩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詩人的創作歷程和風格特徵。
《左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編年史。《左傳》後人將它配合《春秋》作為解經之書,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西漢時稱之為《左氏春秋》,東漢以後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戰國策》是匯編而成的歷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資料,主要出於戰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記載,匯集成書,當在秦統一以後。原來的書名不確定,西漢劉向考訂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策》。總共三十三篇,按國別記述,計有東周一、西周一、秦五、齊六、楚四、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衛合為一、中山一。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一。以策士的游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這一時期各國政治、外交的情狀。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戰國策》雜記東西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諸國之事。其時代上接春秋,下至秦並六國,約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書名或曰《國策》,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它的作者不可考,有人疑出於蒯通。大概是秦漢間人雜采各國史料編纂而成。後來劉向重加整理,定名為《戰國策》,遂相沿至今(一九七三年底,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大批帛書,其中一部分,經文物考古工作者整理研究,共二十七章,三百二十五萬行,一萬一千多字,定名為《戰國縱橫家書》。其中十一章內容見於《戰國策》和《史記》,文字大體相同。另十六章,是佚書。這部大約編成於秦漢之際,類似後來劉向重編許多縱橫家言為《戰國策》所根據的一種被埋沒的縱橫家言的輯本。其中佚書為司馬遷、劉向所未見,為戰國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戰國策》的基本內容是戰國時代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其有關的謀議或辭說。它保存不少的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春秋以來,長期分裂戰亂,人民無不渴望解甲息兵,恢復和平統一生活。諸侯中的強大者,都想「並天下,凌萬乘」。所以戰國末年,秦齊二國皆各自稱帝。由於社會變革的影響,「地勢形便」的秦國後起變法以致富強,打破六國均勢局面。從此以後,秦以新興力量向外擴張,企圖蠶食諸侯,統一海內,引起各國間的復雜矛盾和斗爭。在這種情況下,諸侯間的勝負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武力,但也決定於謀臣策士的勝算和縱橫勢力的消長。所謂「橫成則秦帝,從成則楚王」,那就是說,勝負的最後關鍵並不完全決定於軍事,而更重要的是決定於政治的巧妙運用。這時候,春秋時代所講的禮法信義,不得不變為權謀譎詐;從容辭令的行人,不得不變為劇談雄辯的說士。所以《戰國策》中所載一切攻守和戰之計,鉤心斗角之事,正是這一時代政治斗爭的反映。而其時許多謀臣策士的游說和議論,也是春秋時代行人辭令的進一步發展。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魯迅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使用的筆名。

魯迅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破落的大家庭里。紹興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傳統的地方,保留有眾多的名勝,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留下的遺跡,近代反清女傑秋瑾從容就義的軒亭口,等等。民間還有各式各樣的戲劇演出和傳說故事。鄉親們最津津樂道的是兩個「鬼」:一個是「帶復仇性的,比別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強的鬼魂」——女吊;另一個是腰束草繩,腳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無常」。鄉土傳統與民間文化,深深地影響著魯迅的一生。魯迅從小就表現出活潑的性格。因為外祖母家在農村,魯迅也就有了一批農民小朋友,一起在朦朧的月色下,劃著白色的小航船,趕去看戲;回家的路上,肚子餓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魯迅還在叫做「百草園」的後園里,發現了大自然的無窮趣味: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椹;蟋蟀彈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烏;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傳說……正是這樣自由的童年生活,開發與培養了未來作家魯迅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6歲時魯迅告別了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拜本城中極方正、極有學問的壽鏡吾老先生為師,一直讀到17歲。在這里,他熟讀了儒家的經典,又在課余廣泛閱讀了儒家之外的各種雜書:小說,野史,筆記……不僅關注歷史、人事,也注意觀察自然。這樣開拓了魯迅廣闊的精神空間,為魯迅以後思想與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寬廣深厚的知識基礎。

魯迅的童年也有陰影:13歲那年,祖父因故入獄,不得不隨著全家到親戚家避難;以後父親病重,家庭生活也從小康陷入困頓。作為長子的魯迅,不得不經常出入於當鋪與葯店,在周圍人的歧視與侮辱中,感受社會的冷酷與勢利。父親最後因庸醫的延誤而過早離世,更給少年魯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開始了對中國社會、文化、人世與人心的思考。

魯迅曾經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作為一種報刊文體,它的最大特點是能夠對正在發生的社會、思想、文化現實作出最迅速的反應,並及時得到社會的反響。因此,它是魯迅這樣的時刻關注國家民族命運、民眾疾苦的知識分子,與他所處的時代保持密切聯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魯迅又說,雜文作者的任務,「是在對於有害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並因此把雜文分為「社會批評」與「文明批評」兩類。魯迅一生都在戰斗,懷著「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鋒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圍的對人的奴役與壓迫(民族的奴役、階級的壓迫、男性對女性的歧視、老人對少年的摧殘、強者對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說他這樣做,並不是個人的意氣,而是為了中國與人類的「將來」,因此他的一切批評「實為公仇,絕非私怨」。魯迅的15本雜文集,就是從五四前後到30年代中期中國社會的忠實記錄,就是一部思想、文化發展的歷史。而作為一個作家,魯迅更為關注的是在歷史事變背後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應與變動。魯迅曾充滿自信地說:「『中國大眾的靈魂』,現在是反映在我的雜文里了。」在這個意義上,魯迅的雜文就是一部活的現代中國人的「人史」。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國的社會與歷史,特別是要了解中國人,那就讀讀魯迅的雜文吧。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興),1904年11月25日生於成都一個舊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進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讀書,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下,大量閱讀西方文學和社會科學著作,尤其受到社會主義思潮中無政府共產主義理論的影響。1921年與朋友一起參與半月社和均社等社會團體的工作,1922年開始發表詩歌創作。1923年4月離開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並在東南大學附中讀完中學。1925年與朋友組織民眾社,辦《民眾》半月刊,並從事無政府主義的理論探索和社會運動。
1927年巴金赴法國巴黎求學,這期間積極參與營救被美國政府陷害的義大利工人領袖薩坷、凡宰特的國際性活動,並受其影響寫作了中篇小說《滅亡》,歌頌為理想而獻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國後,因無政府主義運動已經失敗,將絕望與憤怒的心情寄託於文學虛構。所創作的小說有兩大主題: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會專制制度的罪惡,代表作有《春天裡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熱烈、真誠,文字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
巴金於20世紀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斷到南方和北方去旅遊,寫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記。1934年秋去日本,寫作小說《神》、《鬼》、《人》,風格漸趨平和穩健。1935年回國參加朋友創辦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總編輯。編輯了《文學叢刊》、《譯文叢書》、《文化生活叢書》等大型叢書,在發現文學新人,推薦優秀作品方面,為20世紀30-40年代的新文學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抗戰爆發以後,輾轉於廣州、桂林、上海、重慶等地,將理想融入知識分子的民間出版事業。抗戰後期創作風格轉變,以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為主,表現出深厚的人道主義,代表作有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
1949年以後,歷任全國文聯三、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主席,作協上海分會主席、名譽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收獲》和《上海文學》主編,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現任中國作協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多次出國訪問,創作了大量散文游記,以及反映朝鮮戰爭的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頌新的時代和歌頌英雄為主調,並與作家靳以創辦合編大型文學刊物《收獲》。
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陸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愛妻。1973年起悄悄翻譯俄國民主革命家赫爾岑的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1978年"文革"結束後,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識分子在20世紀所走過的道路和教訓,並以個人為解剖對象,寫作了五卷《隨想錄》(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教訓,挖掘知識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革博物館,寫得沉重、真誠、深刻,被文化界譽為是"一部說真話的大書"。

因為資料過多,你加我為好友還有克我空間里查詢。

⑨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 二中的文學常識

高中語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學常識匯編第一冊 1、毛澤東, 2、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夢鷗。中國現代派詩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並由此獲「雨巷詩人」的稱號。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現代詩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公開反對革命和無產階級文學運動。作品有《志摩的詩》《猛虎集》《雲游集》。代表作《再別康橋》。 3、艾青, 4、《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原名《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後記敘了春秋時期(東周前期)240多年的史事。 5、《戰國策》,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篇。記事上起於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和有關的謀議或辭說。標志著我國古代散文發展到一個新高度。劉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 6、司馬遷,約前145-前90,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字子長,別稱太史公,簡稱史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與司司馬光並稱為「史界兩司馬」,與班固並稱「班馬」。司馬遷撰有《史記》《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 7、《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歷史散文,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公元前91年完成,開創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被譽為「實錄、信史」, 魯迅曾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鑒》)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記載了自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三千多年間的歷史,共一百三十篇,分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其人物傳記開我國史傳文學先河,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 8、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發表《阿Q正傳》成功地塑造了阿Q之一典型形象,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不朽名著。1923年寫成小說集《吶喊》,為現實主義小說奠定了基礎。 作品:小說集:《吶喊》《彷徨》 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散文詩集:《野草》 雜文集:《熱風》《墳》《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末編》《集外集》《集外集拾遺》自 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自題小像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9、 巴金, 10、梁實秋, 11、夏衍,第二冊 1、朱自清,1898-1948,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學生時代即創作新詩,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22年發表長詩《毀滅》(當時被稱為一流的作品,是一部足以令詩壇安慰的作品)。詩集《蹤跡》、散文集《歐游雜記》《背影》,散文名篇:《背影》《綠》《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等。其散文被稱為「至情之文」,「至美之文」。1948年8月拒絕接受美國的救濟糧,因貧病在北平逝世。毛澤東稱他「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2、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1921年6月,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人醞釀成立了新文學團體創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問世。另有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遲桂花》《薄奠》,文藝論著《小說淪》、《戲劇論》。1928年加入太陽社。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為發起人之一。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憲兵隊殺害於蘇門答臘。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3、陸蠡, 4、《詩經》,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統稱為「《詩三百》」「《詩》」,西漢時成為官定儒家經典之一,故稱《詩經》。一般認為是孔子刪定的。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開創了我國文學現實主義傳統。「風」又叫「國風」,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間歌謠,這是《詩經》的精華;「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內容主要是歌功頌德的;「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多是祭祀用的樂歌舞曲。詩歌的形式以四言為主,多數為隔句用韻,普遍運用「賦、比、興」的手法。 5、 「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6、「楚辭體」,興起於戰國,以屈原為代表所創作的詩歌樣式,具有楚國的地方特色,是繼《詩經》以後出現的一種新詩體。因楚辭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離騷》,故後人也稱「楚辭體」為「騷體」。 7、《楚辭》,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西漢劉向將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和漢代人仿寫的作品匯編成集,為《楚辭》,故「楚辭」又成為作品集名。其中《離騷》是其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種《詩經》中的國風並稱「風騷」,成為「文學」的代名詞。 8、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楚國人,名平,字原,號靈均,出身貴族,曾任左徒、三閭大夫。我國第一個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楚辭體,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義大利的但丁)。農歷五月初五是他投汩羅江自沉的紀念日。 9、「樂府」,原是西漢的一個官署的名稱,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包括文人樂府和樂府民歌兩部分)。其特點是繼承了《詩經》的寫實傳統,敘事成分增加,在形式上突破了四言體和騷體,形成了在我國詩壇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雜言詩和五言詩。 10、《玉台新詠》,總集名,南朝陳代徐陵(507-583)編,共10卷,書成於梁代,是《詩經》《楚辭》之後一部很有影響的古詩總集。代表篇目有《孔雀東南飛》。 11、《孔雀東南飛》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保存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與北朝的《木蘭詩》並稱為「樂府雙璧」。 12、文化常識:五更夜間時辰 五夜 五更 時間黃昏 甲夜 一更 19-21 人定 乙夜 二更 21-23 夜半 丙夜 三更 23-1 雞鳴 丁夜 四更 1-3 平旦 戊夜 五更 3-5 13、《古詩十九首》,南朝梁明太子蕭統在《文選》中所輯十九首「古詩」,題為《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主要抒寫遊子矢志無成和思婦離別相思之情,真實反映了東漢後期動盪黑暗的社會生活,抒發了對命運、人生的悲哀之情。 14、建安文學,建安(196-220),漢獻帝的年號,建安時期,政治、思想和文學諸方面都產生急劇變化,呈現出新的面貌。特別是詩歌,打破了西漢辭賦獨盛和文人詩沉寂的局面,「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創作出一大批作品,形成了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文人詩的創作高潮。成為魏晉南北朝文學的開端。 15、建安風骨:(1)風,指思想上反映當時社會的離亂和人民疾苦,表達詩人建功立業的要求。(2)骨,指藝術上意境宏大,筆調明朗,抒情直接,形成一種悲涼慷慨、剛健有力的風格。 16、「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17、「七子」:孔融、王粲、劉楨、陳琳、阮瑀,應瑒、徐幹 18、曹操,155-220,小名阿瞞,字孟德,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漢獻帝時官至丞相,後被封為魏王,死後其子曹丕代漢建魏,追尊為魏武帝。有抒情詩《觀滄海》《龜雖壽》《蒿里行》《短歌行》等篇。 19、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謚靖節,因此世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潯陽柴桑(江西九江)人。我國第一位傑出的四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20、王羲之, 303-361,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王會稽」,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與他的兒子王獻之並稱為"二王"。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序》等。 21、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文學家。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後人稱之為「三蘇」。散文、詩詞、書法,都獨具風格,自成一家。詩詞開豪放一派。與韓愈並譽為「韓潮蘇海」。生前以功業節操獲封「魯郡開國公」,身後被追封為「司徒」,謚號「文忠」,世稱「顏魯公」。宋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曾官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等職。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時曾受重用,然因新舊黨爭,屢遭貶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詩「訕謗朝政」(烏台詩案),被人構陷入獄。出獄後貶黃州。此後幾經起落,再貶惠州、瓊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從此隨緣自適,過著讀書作畫的晚年生活。他的書畫同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著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22、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2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鍾山,謚文。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 散文,雄健簡練,奇崛峭拔;詩歌,大致可以罷相(1076年左右)劃界而分為前、後期,前期的詩歌長於說理,傾向性十分鮮明,涉及許多重大而尖銳的社會,問題注意到下層人民的痛苦,替他們發出了不平之聲,後期隱居,流連、陶醉於山水田園中,題材內容比較狹窄,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抒發一種閑恬的情趣。》)。《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通過描寫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壯景及懷古,揭露六朝統治階級「繁華競逐」的腐朽生活,豪縱沉鬱,被贊為詠古絕唱。它同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一詞,開了蘇東坡豪放的先聲,給後來詞壇以良好的影響。 24、蔡元培, 25、馬丁?路德?金,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高中語文文學常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