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語文 文言文古詩字詞翻譯
一般翻譯都是把字往詞語翻,比如:狀貌魁岸 就翻成樣子十分魁梧偉岸。。。還有你見到嘗就是曾經的意思,或是有的人的意思
㈡ 高中文言文重點、常用字詞解釋。多點的,不要那一點點。謝謝了,各位
《燭之武退秦師》
1.貳
①「二」的大寫。(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 (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③不專一 (例:貳則疑惑。《荀子·解蔽》)
④離心,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左傳》)
⑤再,重復。 (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⑥從屬二主。(本文: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2.鄙
①邊邑,邊遠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國以鄙遠」)
②庸俗,鄙陋。(例:《左傳·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看不起,輕視。(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3.許
①准許(同現代漢語)
②答應,聽從 (例:本文:「許之」、「許君焦、暇」)
③贊同(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④約數(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⑤表處所(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①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築物。(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史記·扁鵲傳》)
②què 城樓
③q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詣闕上書,書久不報《漢書·朱買臣傳》)
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貴缺軍糧,今年米賤大傷農。杜甫《歲宴行》)
⑤quē,缺點,過錯(有馳慢之闕。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⑥jué侵損,削減。(本文:若不闕秦)
⑦jué 挖掘(若闕地及泉《左傳·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細小,輕微(同現義)
②衰敗 (國勢衰微)
③卑賤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義(成語)
⑤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
⑥假如沒有。 (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壞,破舊。(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②謙詞 敝人
③疲憊 (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④損害,衰敗。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7.以
①以其無禮於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 (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
8.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利於君 (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表轉折,連詞)
9.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語氣詞,表感嘆)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代詞,為什麼)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代詞,哪裡)
④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裡)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代詞,之)
⑥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於此)
⑦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於之)
10.其
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代詞,指代「行李」)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代詞,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與,不知 (代詞,自己的)
④吾其還也 (語氣詞,還是,表商量)
11.之
①子犯請擊之(代詞,他們,指秦軍)
②是寡人之過也(結構助詞,的)
③臣之壯也(主謂間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④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⑤輟耕之壟上(動詞,往、到)
《荊軻刺秦王》
1.親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動詞,親近,接近。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名詞,父母。
每得降卒,必親引問委曲 副詞,親自。
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 形容詞,親生的。
2.深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形容詞,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形容詞,深刻。
夜深忽夢少年事 形容詞, ( 時間 ) 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 名詞,深度。一說,形容詞。
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深失所望 副詞,很,十分。
3.解
可以解燕國之患 動詞,解除,解救。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動詞,此用本義,用刀剖開動物肢體。
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 動詞,分開。
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 動詞,解釋。
毀其盆,解其棕縛 動詞,解開。
土崩瓦解 動詞,分裂,渙散。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動詞,解答。
謂顏太師以兵解 動詞,解脫軀殼而成仙,解脫。
緝捕使臣已將秋公解進 動詞,解送,讀jiè。
解元 鄉試中第一名為「解元」,讀jiè。
4.教
乃今得聞教名詞,指教,jiào。
曲罷曾教善才服 動詞,使,讓,jiāo。
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 名詞,教化。讀jiào。
十三教汝織 動詞,傳授知識技能,讀jiāo。
5.敢
人不敢與忤視動詞,有勇氣做,敢於。
進止敢自專 副詞,表反詰語氣,為「豈敢、不敢」的省詞。
《鴻門宴》
1.軍
沛公軍霸上: 名詞作動詞,駐扎。
從此道至吾軍: 名詞,軍營。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 名詞,軍隊。
勇冠三軍: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
2.擊
急擊勿失:動詞,攻擊,攻打。
因擊沛公於坐:動詞,殺。
秦王不肯擊缶:動詞,敲打,敲擊。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名詞,碰撞。
3.內
毋內諸候:內,通「納」,動詞,接納。
簾內擲一紙出: 名詞,裡面,與「外」相對。
內無法家弼士: 名詞作狀語,在內部。
色厲內荏:名詞,內心,心裡。
4.如
勞苦而功高如此: 動詞,像。
沛公起如廁:動詞,往、去。
固不如也:動詞,及、比得上
《蘭亭集序》
1 之
⑴所之既卷(動詞,意為「往,到達」)
⑵以之興懷(代詞,指「向之所欣……已為陳跡」)
⑶夫人之相與(取消句子獨立性)
⑷極視聽之娛(結構助詞,的)
⑸向之所欣(音節助詞,不譯)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為「高」)
⑵況修短隨化(長,修短指壽命長短)
⑶乃重修岳陽樓(意為「修建」)
⑷修守戰之具(意為「整治治辦)
3 雖
⑴雖趣舍萬殊(雖然,連詞)
⑵雖世殊事異(即使,連詞)
4 於
⑴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意為「在,介詞」)
⑵欣於所遇(意為「對,介詞」)
⑶終期於盡(意為「到,介詞」)
5 以
⑴引以為流觴曲水(意為「把,介詞」)
⑵亦足以暢敘幽情(意為「用來,介詞」)
⑶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意為「因,介詞」)
6一
⑴ 若合一契(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樣)
⑶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看作一樣)
⑷ 一觴一詠(有的,表示分指,一邊……一邊……)
⑸ 悟言一室之內(數詞,一)
《赤壁賦》
1.而
(1) 連詞,表轉折。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 連詞,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3) 連詞,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問客
(4) 連詞,表並列。 侶魚蝦而友麋鹿
2.之
(1) 助詞,的。 月出於東山之上 / 哀吾生之須臾
(2)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凌萬頃之茫然
(3)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 / 吾與子之所共適
(4) 代詞,它、它們。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 耳得之而為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節助詞)
(6)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7)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去,往)
3.於
(1) 介詞,在。 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 / 徘徊於鬥牛之間 / 漁樵於江渚之上/ 托遺響於悲風 / 於是飲酒樂甚
(2) 介詞,從。 月出於東山之上
(3) 介詞,被。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4.乎
(1) 語氣詞,表示疑問,呢。 而又何羨乎
(2)語氣詞,表反問,嗎。 此非盂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3)語氣詞,表疑問,嗎。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4) 介詞,在。相與枕藉乎舟中
(5) 形容詞詞尾。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6)用在句中錶停頓或舒緩語氣,語氣詞。郁乎蒼蒼 / 知不可乎驟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
(2)其聲嗚嗚然(指示代詞,那)
(3)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4)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萬頃之茫然 / 蘇子愀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2)何為其然也(這樣,代詞)
(3)其聲嗚嗚然(語氣詞,相當於「焉」,表陳述語氣,可不譯)
《游褒禪山記》
1.乃
①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②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於是)
④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
③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②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於」等)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寡人之於國也》
1.數
①願令得補黑衣之數(《觸龍說趙太後》) (名詞,數目、數量)
②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寡人之於國也》)(數詞,幾、若干)
③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名詞,命運)
④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副詞,shuò,屢次)
⑤數罟不入洿池(《寡人之於國也》)(形容詞,cù,密、細密)
⑥蒙沖斗艦乃以千數(《赤壁之戰》)(動詞,shǔ,計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形容詞,與「曲」相對,不彎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於國也》)(副詞,僅、只)
③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翁》)(名詞,通「值」,價值)
④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指南錄>後序》)(副詞,徑直、直接)
3.發
①百發百中(成語)(動詞,發射)
②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動詞,征發、派遣)
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寡人之於國也》)(動詞,打開糧倉,賑濟災民)
④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動詞,花開)
⑤主人忘歸客不發(《琵琶行》)(動詞,出發)
⑥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五人墓碑記》)(動詞,實施)
⑦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動詞,發出、抒發)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國也》)(名詞,兵器)
②窮兵黷武(成語)(名詞,戰爭)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後》)(名詞,軍隊)
④草木皆兵(成語)(名詞,士兵)
《勸學》
1. 絕
①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口技》)( 停止)
②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隔絕)
③ 以為妙絕 (《口技》)(極點)
④佛印絕類彌勒 (《核舟記》)(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勸學》)(橫渡)
⑥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傳》)(斷絕)
2. 強
①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勸學》) (強健、強壯 )
③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木蘭詩》)(有餘、略多)
④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觸龍說趙太後》)(qiǎng,勉強)
⑤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 (《赤壁之戰》)(強盛)
3. 假
①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送東陽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勸學》)(藉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假裝)
④假有人焉,舉我言復於我,亦必疑其誑 (假如、如果)
4. 望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勸學》)(遠看)
②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鴻門宴》 )(盼望、希望)
③先達德隆望尊 (《送東陽馬生序》)( 聲望 )
④予猶記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記》)(農歷十五日)
5. 聞
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勸學》)(聽見)
②博聞強志 (《屈原列傳》 )(見聞、見識)
③初聞涕淚滿衣裳 (《聞軍官收河南河北》)(聽說 )
④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鄒忌諷齊王納諫》)( 使上級聽見 )
⑤況草野之無聞者歟 (《五人墓碑記》)( 聲望、聲名 )
⑥以勇氣聞於諸侯 (《廉頗藺相如列傳》)( 聞名、出名)
⑦ 掃後更聞香(《和張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過秦論》
1.制
①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制衣則寒《齊桓晉文之事》 製作、縫制
②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 《後漢書·張衡傳》製造、製作
③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壓制、控制
④秦有餘力而制其弊 《過秦論》制服
⑤王寥、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過秦論》 統率、指揮
⑥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養足以事父母《齊桓晉文之事》 規定、制定
⑦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岳陽樓記》規模
2.亡
①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逃跑、逃脫
②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過秦論》 丟失、失去
③燕雖小國而後亡 《六國論》滅亡、消亡
④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 《赤壁之戰》死亡
⑤追亡逐北,伏屍百萬 《過秦論》逃兵、逃亡的人
⑥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通「無」,沒有
⑦吞二周而亡諸侯 《過秦論》使動用法,使……滅亡
3.固
①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過秦論》牢固、堅固(的地勢)
②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孟子》鞏固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廉頗藺相如列傳》 堅持、堅決
④且遷我如振落葉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肅公翱事》 一定、必
⑤吾固知公子之還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本來、原來
⑥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既、已
⑦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阿房宮賦》固執、頑固
⑧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報任安書》 固然、誠然
4.利
①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勸學》銳利、鋒利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勸學》快
③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有利、條件好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過秦論》有利的形勢
⑤有蔣士者,專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說》利益、好處
⑥商人重利輕別離 《琵琶行》利潤
⑦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孫子·謀攻》 勝利
⑧火器利襲遠,技擊利巷戰 《馮婉貞》有利於
《師說》
1 師
① 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②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
③ 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④ 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2.傳
①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③六藝經傳皆通習之(zhuàn,名詞,解釋經文的著作)
3.道
① 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道理)
②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有「風尚」的意思)
③ 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4.惑
① 惑之不解(名詞,疑難問題)
②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塗)
③ 惑而不從師(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廉頗藺相如列傳》
1.負
① 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2.使
①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 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 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 相如引車避匿(牽,拉,引申為掉轉)
④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動,拉開弓)
4.幸
① 而君幸赦臣(幸好,僥幸)
② 而君幸於趙王(寵幸)
③ 則幸得脫(僥幸)
5.以
①以勇氣聞於諸侯(憑,憑借)
②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
③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相當於「而」 )
④ 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
⑤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么仇也(因為 )
《蘇武傳》
1.使
(1)數通使相窺觀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漢者 第一個「使」:出使。
(3)單於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2.語
(1)以狀語武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匈奴 語:說的話。
3.引
(1)虞常果引張勝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4.食
(1)絕不飲食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食:吃。
(3)廩食不至食:糧食。
(4)給其衣食食:食物。
《張衡傳》
1公
連辟公府不就 (名詞,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 (名詞,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此指魯庄公。 )
蓋當蓼州周公之被逮 (名詞,對尊長或平輩人的尊稱。 )
便可白公姥 (名詞,稱丈夫的父親。)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詞作名詞,公正無私的人。)
公車特徵拜郎中 (形容詞,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 (副詞,公開。)
公私之積,猶可哀痛(與私相對,屬於國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殘賊公行(公然、公開地)
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腳著謝公屐(對人的尊稱)
2 辟
連辟公府不就(徵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
唇吻翕闢(開,打開)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
辟邪說(排除,駁斥)
疆土之新辟者(開墾)
3 征
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名詞,證據,征驗。)
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動詞,表現。)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動詞,出征。)
旁徵博引 (動詞,尋求,搜集。)
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動詞,徵收,征取。)
公車特徵拜郎中(徵召)
挾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歲征民間(徵收)
4 制
①其牙機巧制(製作,構造)
②秦有餘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指揮)
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模)
《歸去來兮辭》
1.行Xíng
① 感吾生之行休 《歸去來兮辭》(副詞,將,將要。)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論語六則》(動詞,行走。)
③ 為吾子之將行也 《餚之戰》(動詞,離開,前往。)
④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觀滄海》(動詞,運行。)
⑤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師說》(動詞,實行,執行。)
⑥ 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庖丁解牛》(名詞,行為,動作。)
⑦ 臣修身潔行數十年 《信陵君竊符救趙》(名詞,品行。)
⑧《琵琶行》(行,古詩一種體裁。)
háng
①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杜甫《絕句》(量詞,排,行。)
② 躡足於行伍之間,而崛起於阡陌之中 《過秦論》(泛指軍隊。)
③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蘇武傳》(名詞,輩分。)
2.引
① 丁壯者引弦而戰 《塞翁失馬》(動詞,開弓,拉弓。)
② 相如引車避匿 《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詞,牽,拉,引。)
③ 引壺觴以自酌 《歸去來兮辭》(動詞,拿來,取來。)
④ 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詞,召請,召引。)
⑤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戰》(動詞,避開,退卻。)
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出師表》(動詞,引用,援引。)
⑦ 敢竭鄙懷,恭疏短引 《滕王閣序》(名詞,前言,序文。)
3.乘
chéng
① 聊乘化以歸盡 《歸去來兮辭》(動詞,順著,順隨。)
②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曹劌論戰》(動詞,騎,坐,駕御。)
③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過秦論》(介詞,憑借,趁著。)
④ 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 《<黃花崗烈士事略>序》(動詞,交互,連接)
⑤ 目京師乘風雪……至於泰安 《登泰山記》(動詞,冒著,頂著。)
shèng
①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萬乘《觸龍說趙太後》(量詞,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
② 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餚之戰》(「四」的代稱。)
4.策
① 執策而臨之 《馬說》(名詞,竹製的馬鞭。)
② 策扶老以流憩 《歸去來兮辭》(動詞,拄著。)
③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木蘭詩》(同「冊」,記錄。)
④ 蒙故業,因遺策 《過秦論》(名詞,策略。)
⑤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廉頗藺相如列傳》(名詞,計策,計謀。)
《滕王閣序》
1. 盡:
①賓主盡東南之美 副詞,全、都。
②潦水盡而寒潭清 形容詞,完了、沒有。
③聊乘化以歸盡(《歸去來兮辭》)動詞,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盡態極妍(《阿房宮賦》) 副詞,最。
2. 勝:
①勝友如雲 形容詞,才華出眾的。
②躬逢勝餞 形容詞,盛大的。
③勝地不常 形容詞,美的、美麗的。
④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 動詞,能承受、能勝任。
⑤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並序》)動詞,超過。
⑥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鴻門宴》)形容詞,盡、完。
3. 窮:
①響窮彭蠢之濱 副詞,盡。
②窮睇眄於中天 副詞,盡。
③窮且益堅名詞,因厄、處境艱難。
④豈效窮途之哭 形容詞,走到頭的。
⑤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形容詞,窮困。
4. 舍:
①舍簪笏於百齡 動詞,舍棄。
②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名詞,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戰》) 古代一天行軍的路程。
④夫人請之,吾舍之矣(《毅之戰》) 動詞,釋放、放棄。
《逍遙游》
1.之:
① 鵬之徙於南冥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② 之二蟲又何知!(代詞,這)
③ 窮發之北(助詞,的)
2.息: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3.其:
① 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代詞,代鵬)
②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選擇)
③ 其自視也,亦若此矣(代詞,他們)
4.以: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憑借)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③ 以八千歲為春(介詞,把)
④ 奚以知其然也(介詞,憑)
⑤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介詞,因為)
《陳情表》
1.以
① 臣以險釁連詞,因為
② 猥以微賤介詞,憑借
③ 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④ 謹拜表以聞連詞,表目的
⑤伏維聖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⑥ 臣以供養無主連詞,因為
2.於
① 急於星火介詞,比
② 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介詞,對向
3.之
① 外無期工強近之親助詞,的
② 臣之進退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4.少
① 少多疾病年歲小
② 解鞍少駐初程稍稍
③ 少仕偽朝年青時
④ 一時多少豪傑多少
㈢ 求高中語文要背的文言文,課文,文言文字詞解釋
分3個,1為文言文課文,2為課文,3為文言文字詞解釋。
文言文字詞解釋——如:回鄙,邊邑;損害。行答李,出使的人。濟,渡河。設版,修築防禦工事。封,疆界。闕,侵損,消減。與,結交,親附。諤,請。略,掠奪,奪取。椹~~,刺。陵,侵犯,欺辱。忤,逆。濡,浸濕、沾濕。比,並、列。以次進:按先後順序進來。陛,殿前的台階。假借,寬容、原諒。廢,倒下。引,舉起。劫,強迫,威逼。
文言文字詞解釋越多越好!(當然也要實用!)
㈣ 高中文言文一些常用字詞意思
古今異義
文言文中相當一部分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古今有了不少變化,詞義或擴大,或縮小,或轉移,或褒貶色彩發生變化。因此復習時一定要注意這種情況。如:江河、親戚、爪牙等
附:古漢語中常見的單音節詞古今異義整理(前古義,後今義)
凶(穀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惡、兇殘)
加(更;增加) 假(藉助;不真實的)
信(的確;書信) 河(黃河;泛指江河)
櫓(盾牌;劃船的工具) 贏(背負;勝或獲得)
走(跑;不行) 次(水邊、駐扎;量詞)
向(從前;對、朝或偏袒) 窮(困厄、不得志;貧困、窮)
率(一概、全部;率領、輕率) 再(第二次;又一次)
原(推究;原來、原則) 床(坐具;卧具)
抑(或者;抑制) 歸(女子出嫁;回來)
比(等到、緊挨、並排;比較) 渠(他、它;水道)
去(離開、距離;往) 陽(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太陽、)
怒(振奮、大鵬展翅起飛的氣勢;發怒)
危(高;危險) 但(只;但是)
略(奪取;簡略) 將(請;將要)
或(有人、或許;或者) 愛(吝嗇;喜愛)
固(本來;堅固) 諸(之於、之乎;眾、各)
擇(區別;選擇) 隱(哀憐、不忍;隱藏或隱瞞)
稍(逐漸;稍微) 誠(果真、如果;真誠)
贊(引見、介紹;稱贊) 拜(授官;一種禮節)
除(授官;除去) 安(養生;安定、安然)
鄙(邊境;輕視或粗俗) 池(護城河;水塘)
摧(傷心;破壞或折斷) 湯(熱水、開水;較濃汁液)
按(查究;壓住或按照) 都(大;都市或全)
病(困苦至極;疾病) 必(果真、如果;一定、必然)
齒(年齡、歲數;牙齒) 伐(功業、誇耀;坎)
顧(拜訪;回顧或照顧) 會(恰逢)聚會或會議)
間(參與;中間或間隔) 控(拉;控制或控告)
遷(放逐;遷移) 景(大、日光;景緻或情形)
害(嫉妒;禍害或害處) 攝(整理、整頓;吸取或保養)
遣(休、被夫家趕回娘家;消除或派遣) 冒(塗蓋、敷上;冒充或向外透)
奇(適宜;特殊的或驚異的) 要(邀請、相約;要求)
嚴(尊重;嚴格或嚴密) 卒(死,終於;士兵)
尋(不久;尋找) 章(花紋;文章或圖章)
速(招致;速度快) 寢(醜陋;睡覺)
古漢語中常見雙音節的古今異義整理
執事(對對方的敬稱;掌管某項工作的人) 行李(出使的人;出門所帶的包裹等)
夫人(那個人;尊稱人的妻子) 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壞人的黨羽)
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 養生(供養活著的人;保養)
山東(崤山以東;山東省) 婚姻(兒女親家;結婚)
非常(意外的變故,不平常;十分,很) 行路(路人;走路)
根本(樹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
學者(求學的人;有專門學問的人) 經營(搜集、保存;籌劃、組織)
逢迎(迎接;說話、行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 於是(從此;連詞)
從而(跟從、來;因果連詞) 行為(品行是、品行作為;舉動)
小學(小的方面學習;學校教育的初級階段)
痛心(痛恨;極端傷心) 不必(不一定;不需要)
顏色(臉色、容顏;顏料或色彩) 智力(智謀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
可憐(可愛、可惜;值得憐惜) 空中(中間是空的;天空)
便利(吉利;方便) 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
老大(年齡大;排行第一) 首領(頭顱、生命;某些集團的領導人)
可以(可以憑借、可以用;可能或許可) 浩盪(荒唐;水勢浩大)
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 自由(自作主張;不受約束)
作案(作幾案;進行犯罪活動) 交通(交錯相通;水陸運輸的總稱)
失意(意見不合;不得志) 成立(長大成人、成人立業;開始存在)
縣官(官府;縣令) 告訴(向上報告;讓別人知道)
然後(這樣以後;順承連詞) 果然(飽的樣子;與事實相符)
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惡劣) 流涕(流眼淚;流鼻涕)
約束(規約、盟約;限制、管束) 同氣(同胞兄弟;同類)
親戚(內外親屬;族外親屬) 無道(無人談論;沒有道德修養)
生日(生活一天天的;出生日) 中國(中原;中華人民共和國)
無論(更不必說;連詞) 左右(皇帝身邊的近臣;方位或約數)
無賴(活潑頑皮;品行不端) 指示(指給……看;上級傳達下級的命令)
感激(感動憤激;深深地感謝) 從容(言語舉動適當得體;不慌不忙)
因為(於是寫;因果連詞) 絕境(與外界隔絕的地方;沒有出路的困境)
開張(廣泛擴大;開業) 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時期)
具體(形體完備;明確、不抽象) 痛恨(痛心遺憾;仇視憤恨)
結束(整好裝束;完畢) 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為正義而死)
往往(處處;常常) 中間(中間夾雜;裡面)
扶老(拐杖;扶著老人) 猖獗(跌倒,引申為「失敗」;猖狂無忌)
不過(不超過;轉折連詞) 恰恰(鶯啼和諧之聲;正好)
大風(麻風病;大的風) 用心(因為用心;用功或肯動腦筋)
中間(當中夾雜;當中) 烈士(有節操、有抱負的人;為革命犧牲的人)
美人(歌伎、宮妃;美貌女子) 前進(上前進獻;向前行走或思想進步)
肉食(享受優裕的大官;肉食食物) 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選擇連詞或者副詞)
致意(抒發心情;表示問候) 會計(聚會商議;財務計算的人)
何苦(哪怕、怕什麼、怎怕;不值得做,犯不著)
無賴(胡作非為、活潑好玩;流氓、無理取鬧)
作文(寫文章;語文課里寫文章的練習)
形容(形體容貌;對人或事物的形狀或性質加以描繪)
豪傑(有聲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能初中的人)
風流(傑出、英俊,繁華的景象、流風余韻;生活浪漫放盪、男女關系不正當)
3、一詞多義
單音的文言實詞大多是多義詞,因而接觸時一要清楚它幾種常規的解釋;二要根據語境判斷句中意義(是本義還是引申義,是用作名詞還是動詞)。——對這一點要學會推測。
4、詞類活用
這是詞語功能的改變,所以和它在句中的位置有很大關系。詞類活用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名詞活用作動詞、名詞活用作狀語、動詞活用作名詞、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為動用法等。
5、通假
不論是古有其字還是古無其字,只要課本、練習涉及的通假字一概收集、儲存,尤其是一些常見通假。
㈤ 高中文言文重點實詞及解釋要非常具體的謝謝!
愛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愛惜,吝惜)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吝惜)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慕,欣賞)
6古之遺愛也(恩惠)
7愛而不見,搔首躑躅(隱蔽,躲藏)
安
1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
2何故置某於安閑之地。(安全)
3然後得一夕安寢(安逸)
4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安撫,撫慰)
5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安置、安放)
6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哪裡)
7衣食所安(養生)
8既來之,則安之(使---安)
被
1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
3將軍身被堅執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發行吟澤畔(通「披」披散)
5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被子)
6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覆蓋)
倍
1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
2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鄰以倍鄭(增加)
4每逢佳節倍思親(越發、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莖干)
2蓋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礎)
3本在冀州之南(本來,原來)
4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版本,稿本)
5是無難,別具本間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
7此之謂失其本心(天賦的善心)
8本未倒置(樹根,樹梢,引申為主次,先後等)
9抑本其成敗之跡(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界地方)
2鄙*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庸俗,淺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諱。(鄙人,復合詞,自稱的謙辭)
4孔子鄙其小器(輕視)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器,軍械)
2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
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戰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殺人)
5贏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內(兵符,復合詞,古代調兵用的憑證)
病
1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病)
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睏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點)
4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擔心,憂慮)
5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損害)
6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責備、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仔細看,觀察)
2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詳審)
3雖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 ,潔白的樣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則無魚(精明)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時,常稱病(朝見,朝拜)
3強國請服,弱國入朝(朝見,朝拜)
4於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5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聽朝(朝政)
7坐南朝北(對、向)
曾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用作加強語氣,有時相當於連----都----或竟、竟然)
2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經)
3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竟然)
4是高、曾時為一戶(與自己隔兩代的親屬)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éng
1乘犢車,從吏卒(駕車,坐車,騎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憑借)
3自京師乘風雪(冒著)
4比至陳,車六七百乘,(shè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顧兮(登上)
6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shèng四)
誠
1帝感其誠(真心真意)
2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的確)
3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果真,如果)
4帝感其誠(誠心,誠意)
除
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台階)
2為漢家除殘去穢(清除,去掉)
3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拜官授職)
6扶輦下除(門屏之間)
辭
1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言詞,言語)
2皆好辭而以賦見稱(文詞,文學)
3動以朝廷為辭(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推辭)
5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告別,辭別)
6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古代的一種文體)
7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8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辭令,應酬的言辭 )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辭謝,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辭伐罪(命令)
從
1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跟隨,隨從)
2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順從)
3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向---學習)
4樊噲從良坐(依傍)
5從此道至吾軍(由,自)
6弟走從軍阿姨死(參與)
7其從如雲(隨從的人)
8欲不可從(放縱)
9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zòng次於最親的親屬,堂房親屬)
10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通縱。東西為橫,南北為縱。合縱:戰國時期六國聯合反對秦國策略)
11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從事,官名)
12可以便宜從事,何必稟我(辦事)
13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從容,舒緩,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戰不殆(危險)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近於,幾乎)
3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學則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當
1木蘭當戶織(對著,面對)
2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當中流(阻擋,抵擋)
4北邀當國者相見(執掌,主持)
5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承擔)
6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應當,應該)
7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恰當,適合,合宜)
8犯法當死(判處,判罪)
9有狼當道,人立而啼(阻,攔)
10一夫當關,萬人莫開(占據、把守)
11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道
1懷其璧,從徑道亡(路,道路)
2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取道)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規律)
4於是廢先王之道(主張,思想,學說)
5伐無道,誅暴秦(道義)
6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說,談論)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規律)
8道不同,不相為謀(意向)
9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走路、趕路)
10故園誰道有書來(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導、引導)
12道義:道德和正義
㈥ 高一語文文言文(詞語的解釋)
竟死:一直到死
李廣自刎而死不錯,但是專以射為戲表示他喜歡射術,並不是因為喜歡射箭而死,你說對不對
㈦ 高中文言文重點篇目必背詞語解釋和句子翻譯
要求背誦的古文重點語句翻譯
《赤壁賦》〉重點句翻譯:
1、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譯文:任憑小船自由漂流,越過茫茫的江面。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譯文:(這聲音)能使深谷里潛藏的蛟龍起舞,使孤獨小船上的寡婦悲泣。
3、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譯文:這不是曹操被周瑜圍困住的地方嗎?
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譯文:本來是一代的英雄豪傑,但如今在哪裡呢?
5、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譯文:何況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駕著一隻小船,舉杯互相勸酒;
6、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譯文:流去的水像這樣(不斷流去),但它實際上不曾流去;月亮時圓時缺,像那樣(不斷地圓缺),但它終於沒有消損和增長。
7、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譯文: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東西)。
《屈原列傳〉〉重點句翻譯:
1、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譯文:(他)學識廣博,記憶力很強,對國家治亂的道理明曉,對外交辭令嫻熟。
2、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譯文:屈原痛心楚懷王聽力不明,諂媚國君的人遮蔽了楚懷王的眼睛,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無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讒臣所容。
3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譯文: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治亂的條理,沒有不完全表現出來的。
4、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譯文:秦惠王把這件事當作了憂患,於是就派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拿著豐厚的禮物送給楚國作為信物,表示願意侍奉楚王。
5、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譯文: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事物雖是眼前事物,但是表現的意思卻很深遠。
6、人又誰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譯文:一個人,誰又能用潔凈的身體,去受渾濁臟物的污染呢?
7、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
譯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說話得體,善於應酬的文辭,但始終沒有人敢於直諫。
《滕王閣序〉〉重點句翻譯:
1、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譯文:雄偉的州城,象霧一樣湧起,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樣的飛馳。
2、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譯文:文詞宗主(文壇領袖)孟學士,文章
的(辭采)氣勢像蛟龍騰空,鳳了凰起舞;紫電和青霜這樣的寶劍,出自王將軍的武庫里。
3、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譯文:使賈誼遭受委屈,貶到長沙,並不是沒有聖明的君主,使梁鴻逃匿到齊魯海濱,難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
4、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譯文:年紀雖然老了,但應當更有志氣,哪裡能在白發蒼蒼時改變自己心志?境遇雖然困苦,但節操應當更加堅定,決不能放棄自己遠大崇高的志向。
1.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六國滅亡,天下統一。蜀山樹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宮才得以建成。
2.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一旦國家破亡,不能再佔有(金玉珍寶),都運送到阿房宮中。(從此)便把寶鼎當作鐵鍋,把寶玉當作石頭,把黃金當作土塊,把珍珠當作砂礫
3.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於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攻破函谷關;項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華的宮殿就變成了一片焦土!
4.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滅秦國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
5.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秦國的統治者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而哀嘆,卻使後代人為它哀嘆;如果後代人哀嘆它而不引以之為鑒,那麼又要讓更後的人來哀嘆他們了。
6.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從驪山的北面建起,並向西曲折延伸,一直通到咸陽。
7.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長廊像腰帶,迂迴曲折,屋檐高挑,象鳥喙一樣在半空飛啄。(這些亭台樓閣,)各自憑借不同的地勢,參差環抱,迴廊環繞象鉤心,飛檐高聳象斗角。
8.長橋卧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那長橋卧在水面上(象蛟龍),(可是)沒有一點雲彩,怎麼會有蛟龍飛騰?那樓閣之間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並沒有雨過天晴,怎麼會有虹霓產生?
9.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為什麼搜刮財寶時連一分一厘也不放過,揮霍起來卻把它當作泥沙一樣呢?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
2.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我學習的是道理,哪裡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
3.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現在的許多人,他們跟聖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為羞恥。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味。
4.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不理解文句,不能解決疑惑,有的人向老師學習,有的人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丟充,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的呢。
5.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直合乎墨線,(如果)它把烤彎煨成車輪,(那麼)木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准了,即使再曬乾枯,(木)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
6.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所以木材經過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反省,那麼他就會聰明多智,並且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7.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沒有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因為它用心專一的緣故
《游褒禪山記〉〉重點句翻譯:
1.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唐代和尚慧褒當初築室居住在它的山腳下,死後又葬在那裡;因此它後來命名叫「褒禪「。
2、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人們所說的華山洞,是因為它是在華山南面而命名它的。
3、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出洞以後,於是就有人責怪那要求退出的人,我也後悔自己隨從他們,以至不能盡情享受那游覽的樂趣。
5、於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所不在也。
於是我對這種情況有感嘆。古人對天地、山川、草本、蟲魚、鳥獸的觀察常常有心得,因為他們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亦且廣泛的緣故。
6、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但世上的奇妙雄偉、珍貴奇特、不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的地方,因而人們很少到達那裡。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達的。
7、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持,也不能到達。
8、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盡了我自己的努力卻不能到達,難道誰還能譏笑嗎?這就是我這次游山的收獲。
9、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我對於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嘆惜那古代的書籍的失傳,後代人弄錯了它流傳的文字,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的事情,哪能說得完呢?
10、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這就是今天治學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謹慎地選取的緣故了。
<<陳情表>>重點句翻譯
1.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我因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
2.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我小的時候經常有病,九歲時還不會走路。
3.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洗馬。
4.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我全部用表章上報,加以推辭不去就職。
5.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過分承蒙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
6.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因此我誠摯的內心實在是不忍廢棄奉養祖母而遠行。
7.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
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至誠的心,滿足臣下我一點小小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餘生。
8.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聞
㈧ 一些高中語文文言文實詞意思求解釋,O(∩_∩)O謝謝
之:抄是取消句子獨立性的沒錯。因為它放在「寡人」這個主語和「於」這個動詞之間【動詞一般作謂語}
固是形容詞作名詞,因為「崤函」是名詞,「之」是「的」的意思,所以後面跟名詞作定語,修飾崤山函谷關【就像現代漢語中的「美麗的花朵一樣」】
而是表遞進,語意更進一層,「跟隨他並且拜他為師」
於是「比」的意思
之是「的」,徒是「類」的意思
㈨ 高中文言文應掌握的重點詞字及解釋有那些
語文課是母語教育,文言文是漢民族母語歷史長河中最重要的部分,文言文也是中學生了解祖國傳統文化的窗口,接觸傳統文化的起點。沒有文言文的語文教育,就不能稱是完整意義上的漢母語教育。文言文作為中學階段語文學習的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進入高中,大多數學生對於文言文的學習產生了畏懼心理,如果不是因為考試,相信很多同學就會放棄對它的學習。究其原因,主要是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欠缺和對文言文學習缺乏興趣。結合文言文的學習規律和要求,筆者在這里簡略地談談有關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
一、 在誦讀中親近文言文
誦讀是學好任何一門語言的重要方法,文言文也不例外。不
斷地誦讀不但有助於助於把握文意,也可增加文言文語感。司馬光說:「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在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從讀的基本要求出發,誦讀中要讀出文章固有的語氣、語調和節奏,把握文章的情緒、氛圍和情感。在讀准字音、准確停頓的基礎上去體察語氣,辨明語義,理清層次,讀出特色。如果正音不準會讀錯字,句讀不準會讀破句,錯音或破句均會影響到句子的准確理解。如將「乃使其從者衣褐」(《廉頗藺相如列傳》)句子中的「衣(yì)」讀成「衣(yī)」,將「吾社之行/為士先者」(《五人墓碑記》)讀成「吾社之行為/士先者」,這分別是由於沒掌握「衣」的詞性和誤解「行為」的意思而造成的,此類錯誤習慣一旦養成,便會對所讀的內容不求甚解甚至會曲解文義。
逐步養成好的誦讀習慣,還有助於提高對古詩文的鑒賞能力和作文語言富有魅力的風格。在熟讀的基礎上,還要適當背誦一些文章。選入教材中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質兼美、凝練典雅的範文,往往講究推敲,講究精煉,講究對偶、排比、互文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其文約,其辭微」,熟讀背誦無形中勢必會受到熏陶,反復誦讀熟記於心,又何愁平日作文的語言枯燥,韻味不足!近幾年高考滿分作文,其語言的優美豐富,駢散結合,意蘊深遠,恐怕就是得益於平日良好的誦讀習慣和深厚的文化積淀。
總之,文言文得知之於口,銘之於心,繼而達到閉目成誦的效果,要在音韻和諧,抑揚頓挫中去感受文質之美。誦讀之法貴在堅持,鍥而不舍,必有收獲。
二、 在積累中體察文言文
學習文言文還有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善於積累。中學教材中所使用的古漢語語法體系總體說是嚴謹的、有規律的,詞語的釋義、用法和句式的劃分均有一定的規范。根據字詞用法的特點,文言文字詞的學習內容有兩方面:一是識記詞基本義,二是識別判斷詞語的活用義。
基本義就是一個詞的常用義,很多文言詞都有一個或幾個常用義,學習這類詞語的主要方法就是識記,以課內為基礎,以一課或一個單元為單位,多收集,多整理,摘出相關例句,比較歸納,積少成多。活用義是指一個詞不拘泥於某個固定的用法和解釋,而是根據句子語法結構的變化和表意的需要派生出其它的用法和解釋。如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名詞作狀語以及動詞、名詞、形容詞之間詞性的轉換等問題,均涉及了詞語的活用義。通常情況下,對詞語活用義的判斷主要憑借短語或句子結構分析法,這些分析法中,又以動詞結構的分析法最為常用。看下面例句:
①素善留侯張良(「善留侯張良」,動賓結構,「善」為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交好」)《鴻門宴》
②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禮天下之奇才」,動賓結構,「禮」為名詞活用作動詞「禮待」)《六國論》
③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作句子的主語,動詞活用作名詞「來到的遊客」)《游褒禪山記》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判斷詞類活用並不難,關鍵把握好短語或句子的結構。
另外,文言句式的判斷也離不開對句子語法結構的分析。適當學習語法知識,掌握一定的語法規則,懂得基本的「主謂賓定狀補」的組合規則,無疑有助於理解文言文的句法規則。
為在閱讀中減少翻檢之苦,可作一些文言實詞詞義、虛詞用法等方面的收集工作。可結合教材內容以及教師的講解,自己動手編本《文言詞典》,還可以作一些分類摘編,製作一些文言知識卡片,將古代文化常識作一個粗淺的分類形成系列。日積月累,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知識,而且也會使文言文的閱讀得心應手。
三、 在思考中享受文言文
蘇軾有一句話: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文言文的學習除了閱讀背誦之外更應該深入地思考,或圈點或批註或寫讀書筆記。一句精闢的論述,一段優美的描寫,一篇深沉的抒懷,均應是觸發感悟思索的發端,或撰文總結,運用多種形式記下自己的學習心得,闡述自己的獨到見解,便會達到良好的效果和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朱熹說過: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有疑,過了這番後,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閱讀並思考是終生受益的學習方式。
歸結起來,誦讀、積累和思考三個方面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應該有效的結合起來,不能割裂開。誦讀中應有積累和思考,思考中應有反復誦讀。文言文學習要用口去閱讀,用手去閱讀,用心去閱讀,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不斷地探求不斷地思考,如此堅持下去,文言文學習的進步應當是指日可待的。